資源簡介 (共16張PPT)第十課 推動認識發展2025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邏輯與思維》2025/02/26巍峨高山,攜手共攀第十課教材分析備考建議復習時除了鞏固相關基礎知識,還要重視加強對綜合題型的訓練,提高綜合性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要求1.辨析簡單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了解辯證否定觀的實質。2.解析認識經由“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的途徑。體會認識不斷深化的歷程。第十課框架推動認識發展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思維過程兩個階段)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感性具體:含義、局限性含義、局限性分離:起始環節提純:關鍵環節簡略化:表述結果的環節理想化:特殊形式,純然構想重要環節思維具體:含義、表現、地位正確選擇思維上升的環節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思維從抽象走向具體的橋梁:矛盾飛躍的終點:最終完成的思維具體相互依賴不可分割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簡單肯定或否定的危害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的含義、關系危害堅持辯證的否定觀具有肯定與否定的雙重性深刻把握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辯證關系思維抽象一、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1.肯定與否定的辯證關系 肯定方面 否定方面含義 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這一事物為它自身的方面 促使該事物滅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轉化為他事物的方面對立 關系 ①肯定方面維持著事物的質的規定性,當肯定方面處于優勢時,事物就會保持其原有的性質和自身的存在。②當否定方面在事物發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時,事物就會改變自己的根本性質,實現對自身的否定 統一 關系 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著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對立與斗爭必然使事物的發展進入自我否定階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盤否定,矛盾斗爭的結果并不是將矛盾雙方消解為虛無,而是產生新的規定性。這種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辯證的否定” 要求 根據事物內部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之間的辯證關系,我們看待事物、解決問題就不能簡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則,就會陷于主觀的、極端的思維方式,犯形而上學的錯誤 (二)堅持辯證否定觀1.辯證的否定具有肯定與否定的雙重性: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相對于肯定階段來說,否定階段是較后也是較高的環節。它包含著肯定,同時又具有比肯定更為豐富的內容,更能體現事物發展的辯證法。2.要深刻把握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辯證關系:⑴作為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否定,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否定。沒有否定,舊事物就不能滅亡,新事物就不能產生。(發展的環節)⑵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中合理因素的肯定與保留;對合理因素的保留,也要經過改造。(聯系的環節)任何事物都要經歷否定、肯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分析】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經歷一個 由肯定到否 定,再到否定之 否定的辯證發展 過程。【比較】辯證否定觀和形而上學否定觀辯證否定觀 形而上學否定觀否定的動力 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雙方斗爭的結果,是通過事物內部矛盾進行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外力強加給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結果,是主觀任意的否定否定與肯定的關系 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的是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 把否定與肯定絕對地割裂,主張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否定同聯系發展的關系 否定是聯系的環節和發展的環節 否定是發展的中斷二、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一)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1.感性具體⑴含義: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⑵局限性:感性具體雖然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沒有把握本質與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因而它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2.思維抽象⑴含義: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⑵目的與內容:實踐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內容也就不同。抽象,既可以從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質的規定性,也可以從事物個性中抽取某種共性,等等。(整體→部分;個性→共性)⑶局限性:是對事物零散、片面的認識,還不能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①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是暫時不考慮研究對象與其他對象之間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樣的聯系,將其與其他對象分割開來、從與其他對象的聯系中抽離出來②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擾人們認識的因素,以便在某種單一的狀態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和規律。③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是對單一狀態下的認識事物的結果進行簡要化處理,或對認識結果的一種簡略表述。(簡要概括)④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在思維中對認識對象存在狀態的純然構想。(現實中不存在)⑷思維抽象的重要環節(二)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1.思維具體⑴含義:是人們在思維中把事物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⑵表現:它是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在思維中的再現,表現為具有豐富內涵的科學概念。⑶地位:思維具體是思維活動的結果,而不是起點。2.從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的環節:起點 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即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橋梁 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種種矛盾會逐一展現出來。這些矛盾是認識發展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終點 達到再現事物多樣性的統一,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馬克思經過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揭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規律性思維抽象思維具體商品(資本主義社會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揭示資本主義發展規律的基本單位)社會主義革命不可避免(把握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整體本質和規律)貨幣——資本——剩余價值勞動與資本之間的矛盾(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剝削的本質)起點橋梁終點認識發展的歷程認識的階段:感性認識、理性認識思維的基本形態:形象思維、抽象思維認識發展的歷程(思維歷程):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即時演練(2022·山東)習近平深刻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生動實踐,對人民民主的性質、內涵、目的、特色、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統闡釋,創造性地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確民主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材料體現了( )①感性認識以理性認識為基礎和指導②理性認識是對感性認識的概括和提煉③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認識過程④感性認識是達到理性認識的必經階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即時演練米開朗基羅的壁畫《創世紀》具有預示當地天氣變化情況的“特異功能":如果壁畫中人物服飾處的淡紅色轉變成藍色,天空就會艷陽高照;反之,如果從藍色變成淡紅色,則預示看可能要下雨。后來人們發現是壁畫的顏料中混進了二氧化鈷,無水二氯化鈷顯現為藍色,而含有結晶水的二氧化鈷顯現為紅色。該認識過程表明( )A.感性具體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體B.思維具體無法獲得對事物整體的認識C.思維抽象能夠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D.認識從現象到本質是辯證否定的過程D即時演練中國古代,人們不解月食成因,對于月食有各種猜測,有天狗食月之說。世界上最早揭示月食成因的人是我國東漢科學家張衡,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月食是太陽、地球、月球相對運動的結果。現在,人們不僅知道月食的成因,而且掌握了月食的規律,甚至能夠準確地計算出月食發生的時間和地區。從認識發展的歷程來看( )①古人對月食的各種猜測,如天狗食月等屬于感性具體②東漢科學家張衡對月食成因的揭示屬于思維具體③今人掌握月食規律并準確計算出月食發生的時間和地區屬于思維抽象④人們對月食的認識經歷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的過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