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年中考道德與法治《法治教育》專題復習檢測一選擇題(下列各題 4 個選項中,只有 1 項符合題意。每小題 3 分,共 45分)1.近日,某縣公安局交管部門在全縣開展集中整治酒駕醉駕違法犯罪行為百日行動。集中整治期間,對查處的醉駕行為實行“五個一律”,即一律立案查處、一律刑事拘留、一律公開曝光、一律頂格處罰、一律吊銷駕照,徹底遏制了酒駕醉駕多發頻發的勢頭。這體現出( )A.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B.法律由國家、地方政府部門制定C.法律靠社會輿論保證實施D.減少酒駕主要靠自覺2.潘某酒后未趕上飛機,為發泄不滿謊稱飛機上有炸彈。最終,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此案,潘某犯編造虛假恐怖信息罪,被法院依法判處拘役5個月,緩刑6個月。這說明( )①任何違法行為都要受到刑罰處罰 ②拘役屬于刑罰中的附加刑③潘某的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 ④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法律與我們每個人如影隨形,相伴一生。出生后,父母為我申報戶口;到了上學年齡,父母送我上學:年滿十八周歲,我享有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年老了,我有從國家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這體現( )A.我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 B.法律能滿足我們的一切需求C.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D.青少年需要法律的特殊保護4.認真分析下邊漫畫,你認為國家倡導青少年“該出手時巧出手”的原因是( )①未成年人體力和心智均不占優勢②青少年受到國家法律的特殊保護③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④未成年人沒有責任同犯罪做斗爭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為全面做好中小學開學安全保障工作,2023年2月,資陽市教育和體育局專門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春季開學安全工作的通知》,并聯合消防、交通、應急等部門成立開學安全工作檢查組,深入學校開展宣傳教育,排查安全隱患。材料說明( )①教育部門在學校安全保障中發揮重要作用②開展聯合檢查是保障學校安全的重要形式③開展宣傳教育是保障學校安全的唯一手段④排查安全隱患是保障學校安全的重要環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政府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新修訂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第十七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應當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提高自身網絡素養,規范自身使用網絡的行為,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行為的教育、示范、引導和監督。此規定說明( )A.政府需加強監管,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B.青少年應自覺遵守規則,提高網絡媒介素養C.對青少年的網絡行為的監督離不開家校合力D.家長要擔起監護職責,對未成年人加強教育7.廖某因三個月內撥打110報警電話一百多次,屢次戲稱“閑來無事找人聊天”,最終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十天。這啟示我們( )①違法無小事,法不可違②應對違法犯罪要有勇有謀③自覺樹立法治意識④用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交通警察走進校園開展“交通安全”普法活動,宣講了以下內容。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駕駛機動車不得有撥打接聽手持電話,觀看電視等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為。車輛以100公里的時速行駛時,每秒鐘會駛出28米左右,如果分心兩秒鐘,車輛就能駛出將近60米,容易發生危險。交通警察的宣講讓我們認識到( )①上述行為是不負責任的行為,遵守道德是我們的行為底線②上述行為屬于一般違法行為,需要承擔刑事責任③要珍愛生命,增強道路交通安全意識④要發自內心地尊崇法律,自覺規范行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近年來,我國公民的法治意識不斷增強,有事找法的人越來越多。這說明( )A.法律是由國家制定的B.法治觀念逐步深入人心C.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D.法律制裁違法犯罪10.下表“時政要聞”與“行為關聯”不能一一對應的是( )選項 時政要聞 行為關聯A 2024年,我國對涉及民事糾紛的群體,相關部門加大了調解和援助力度。 民事違法行為B 2024年11月稅務部門依法查處多起網絡主播涉嫌隱匿個人收入,偷稅漏稅案件,并依法對兩人進行追繳稅費款、加收滯納金和罰款1300多萬元的處罰。 嚴重違法行為C 2024年12月9日,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對被告人余華英拐賣兒童案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刑事違法行為D 2024年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關于對體育賽事中虛報運動員年齡、消極比賽、鬧賽罷賽等擾亂比賽賽場秩序的行為進行嚴懲。 行政違法行為A.A B.B C.C D.D11.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八年級某班開展了“我是小法官”活動。四位小法官依次對下面方框中的案件進行了分析,其中正確的是( )案件:李某家與吳某家是鄰居關系,雙方多次因建筑物拆除、雜物亂放等問題產生矛盾糾紛。李某擅自拍攝并在網上公開發布含有吳某肖像的視頻內容,構成了肖像權侵權。李某被法院要求停止侵害并賠償吳某的損失。A.小江:因為李某與吳某有地緣關系,關系親密,所以李某的行為并不違法B.小贛:上述訴訟是行政訴訟,通過該訴訟,吳某可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C.小南:依據李某被判賠償損失等處罰,可推斷李某的行為是民事違法行為D.小鄱:因在網上發布侵權視頻擾亂公共秩序,所以李某的行為是行政違法行為12.學校法律社團舉行模擬法庭活動,小法官作出如下“判決”:被告人李某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十年,并處罰金300萬元。對此,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①該判決依據的法律是刑法②李某的行為是行政違法行為③有期徒刑屬于主刑,罰金屬于附加刑④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讓民法典走進校園,某校決定聯合當地基層人民法院開展模擬法庭活動。以下案例適合在本次活動中選用的是( )①偽造身份實施網絡詐騙,被判處有期徒刑②將他人丟失的手表據為己有,被法院判令歸還③出版社未經作者同意發表了其作品,被訴侵權④觀看比賽時起哄打鬧,被公安機關給予警告處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甲:買賣雙方簽訂合同之后,賣方收款后卻只發放一半貨物。我只收到了一半呀!乙:照相館沒有經過他人同意,將他人藝術照片展出,以招徠顧客。丙:出版社未經作者同意發表其作品。他們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就出版了我寫的書。下列說法恰當的是( )A.甲:雙方簽訂了合同,不按合同辦事,屬于行政違法B.乙、丙屬于行政違法C.以上A、B都不正確D.甲屬于民事違法、乙、丙也屬于民事違法15.某業主因對小區物業管理有意見,發表了一些負面評價,小區物業將其告至人民法院。法院經審理認為,業主為維護自身權益作出的評價合理合法,不構成對物管名譽權的侵害,判決駁回物管的訴訟請求。這一判決說明( )A.自由是受到限制的B.法律保護弱勢群體C.法治是自由的保障D.不同情況差別對待二、價值判斷(每小題6分,共24分)16.近幾年有多起“未滿14周歲不負刑事責任”成為未成年人犯罪“護身符”的案件。中學生小明認為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護,可以隨意行使權利。判斷:( )理由:17.八年級學生小勇在逛超市的時候看到一個小偷在偷拿商品,于是他默默記住了小偷的著裝和面貌,趕緊和超市保安聯系。判斷:理由:18.學習法律相關知識后,明明興奮的說:“法律真是個好東西,它讓所有的人不敢在公共圖書館大聲喧嘩、不敢在開車時因小事而與人爭吵,甚至大打出手……”判斷:理由:19.初中生小磊平時就有小偷小摸的習慣,老師教育他,他卻說:“我又沒有犯罪,干嘛大驚小怪!”判斷:理由:三、生活實踐(共31題)20.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律為我們的生活保駕護航。利律縣某中學開展以“走進生活,法在身邊”為主題的探究教育活動,請你參與其中。【法治中國正在路上】“心中有法,才能行在法中”,同學們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分享了以下素材:素材一:2024年1月以來,一批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開始實施,內容涉及愛國主義教育、海洋環境保護、民事訴訟、行政復議以及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等。2024年實施的諸多法律點亮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素材二:據公安部網站通報,2023年,全國公安機關持續深入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共打掉涉黑惡犯罪組織1900余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7萬名,破獲各類刑事案件2.9萬余起,形成強大震懾,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確保社會大局持續穩定。(1)【我思考】“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請你歸納出以上兩則素材體現的法治觀點。(12分)法律護航健康成長自2024年1月1日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出臺的首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旨在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我關注】(2)請你寫出我國頒布的兩部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的法律。(4分)(3)為什么要對未成年人加強法律保護 (8分)法治中國與法同行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4)【我行動】中國已經邁向法治時代,依法治國離不開每一個公民的參與。作為青少年,你打算如何與法律同行 2025年中考道德與法治《法治教育》專題復習檢測一 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A B C D B D B B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C A C D C16. 錯誤 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受到特殊保護的權利,我們要珍惜自己的權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同時要尊重和維護他人的權利,自覺履行公民應盡的義務。17. 正確 小勇的行為是見義智為的行為(或敢于并善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行為)。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是包括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面對違法犯罪時,我們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18.判斷:正確理由:①這是明明對法律作用的正確認識。②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③我們應該學法、知法、守法,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19. 錯誤 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小偷小摸屬于不良行為,如果不及時改正,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我們要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20.(1)①我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法律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的,又對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②法律已經深深地嵌入我們的生活之中,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③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④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⑤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⑥法律為我們評判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⑦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等。⑧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2)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①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的保護。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③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4)①樹立法治意識,學會依法辦事。②樹立法治意識,發自內心地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法律。③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習慣,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④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自覺履行公民應盡的義務。⑤樹立法律信仰,尊崇法律,信賴法律,捍衛法律,讓法治精神銘刻心中。⑥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學后反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