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A版高一下冊數學6.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課題 6.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課型 新授課 課時 2學習目標 1.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義;?2.會用基底表示某一向量;3.通過學習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讓學生體驗數學的轉化思想,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學習重點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義學習難點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探究學情分析 本節課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數學教科書-必修第二冊》(人教A版)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應用》,本節課主要學習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應用.本節課是學生在學習平面向量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向量的加法、減法、數乘向量、共線向量定理)之后的又一重點內容,它是引入向量坐標表示,將向量的幾何運算轉化為代數運算的基礎,使向量的工具性得到初步的體現,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揭示了平面向量之間的基本關系,是向量解決問題的理論基礎.核心知識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義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設計(含情景設計、問題設計、學生活動設計等內容) 教師個人復備情景引入回顧:平面向量共線定理課堂小結請同學們敘述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課堂練習P27第1題到第3題板書設計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定理內容證明思路例題及練習作業設計6.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作業教學反思定理部分講解比較到位,把總結和找關鍵詞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掌握的效果也比較好。為了理解定理中的關鍵詞適當插入思考鞏固,效果比較好,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出現如果是由教師直接給出,在定理給出之后讓學生觀看例題板演然后練習鞏固,這樣就完全體現不出來新課程的數學教學理念,因為在新課程的理念中重點強調了,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數學學科的特點,針對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學習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我們知道,已知兩個力,可以求出它們的合力;反過來,一個力可以分解為兩個力.如下圖:探究1 如圖,設e1,e2是同一平面內兩個不共線的向量,a是這一平面內與e1,e2都不共線的向量. 將a按e1,e2的方向分解,你有什么發現?思考1 再給出另一個向量a,還能這樣表示嗎?思考2 與e1或e2共線的向量,能這樣表示嗎?思考3 零向量也能這樣表示嗎?結論1:平面上任意一個向量a都可以表示為:a=λ1e1+λ2e2探究2 如果給定的兩向量e1,e2共線,還能用來表示這一平面內的任何一個向量嗎?結論2:只有e1,e2不共線,才可以用來表示平面內的任意向量.探究3 現在我們知道,平面內任何一個向量a,都可以用兩個不共線的向量e1,e2表示為a=λ1e1+λ2e2.在這種表示方法中,這樣的實數λ1,λ2是唯一的嗎?如何證明?結論3:有且只有一對實數λ1,λ2,使a=λ1e1+λ2e2成立.研探新知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基底若e1,e2不共線,我們把{e1,e2}叫做表示這一平面內所有向量的一個基底.3.基底研究已學:若e1,e2不共線,我們把{e1,e2}叫做表示這一平面內所有向量的一個基底.思考1 作為一組基底的條件是什么?零向量可以作為基底嗎?思考2 同一平面內的基底有多少對?思考3 若e1,e2能作為基底,那么e1,3e2能作為基底嗎?e1+3e2,e1-2e2能作為基底嗎?例題與練習題型一:對基底概念的理解例 1 (多選)設{e1,e2}是平面內所有向量的一個基底,則下列四組向量中,能作為基底的是A.e1+e2和e1-e2 B.3e1-4e2和6e1-8e2C.e1+2e2和2e1+e2 D.e1和e1+e2①基底不共線②基底不唯一平面向量相等的充要條件如果e1,e2不共線,且a=λ1e1+λ2e2,b=μ1e1+μ2e2,那么對應系數相等.練習 已知向量{a,b}是一個基底,實數x,y滿足(3x-4y)a+(2x-3y)b=6a+3b,則x-y=____.題型二:用基底表示向量例 2(課本P27 T1)如圖,AD,BE,CF是△ABC的三條中線,.用{a,b}為基底表示如下向量:練習 已知向量e1、e2不共線,a=-e1+3e2,b=4e1+2e2,c=-3e1+12e2,請用a,b表示c.題型三: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應用例3 如圖,在△OAB中,OC為中線,點D為線段OB靠近O點的三等分點,AD交OC于點M,若 ,求x的值.解:解:練習3 如圖,CD是△ABC的中線,且 CD= AB,用向量方法證明△ABC是直角三角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