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莎車縣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政治試題一、單選題1.2023年10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文章指出,馬克思主義是為人民立言、為人民代言的理論,是為改變人民命運而創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的。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是( )①實踐的理論,為人民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力量②科學的理論,立足實踐創造性揭示了社會發展的規律③人民的理論,站在人民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④開放的理論,站在時代前沿并探索時代發展的新課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4年7月5日,長征六號甲運載火箭,精準地將天繪五號衛星推送至太空軌道,發射行動圓滿收官。這一事件說明了( )①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 ②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固有屬性③成功的實踐離不開發揮主觀能動性 ④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11月15日,天舟八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天舟八號貨運飛船裝載了航天員在軌駐留消耗品、推進劑、應用實(試)驗裝置等物資,并為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送去蛇年春節的“年貨”。從哲學上看( )①體現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②見證人的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③體現意識活動的能動創造性④人能根據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聯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啟動以來,各地更新淘汰下來的舊設備、舊消費品數量不斷增多。這些廢舊物資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帶來新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問題。系統構建回收循環利用體系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途徑。為此,多地因地制宜出臺了一攬子促進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政策舉措。這說明( )①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必須保留舊因素 ②事物發展是在作圓圈式循環運動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有條件的 ④從實際出發是做好決策的根本立足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面對獨特的冬日景色,文人墨客寫下了不少賞雪聽雪的佳作。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夜雪》中寫道,“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用折竹的聲音側面烘托出雪的厚重;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蝶戀花·臘雪初銷梅蕊綻》中寫下的“梅雪相和,喜鵲穿花轉”,則在動靜之間展現了梅雪相依的美麗冬景。由此可見( )A.詩詞佳作實現了客觀與主觀的有機統一B.詩人對雪的描述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C.詩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可創造出新的規律D.詩人的知識和素養對詩的創作有決定性作用6.2024年2月3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為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具體的行動指南。這體現了(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C.意識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 D.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7.“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馬克思的這一名言告訴我們( )①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 ②階級斗爭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③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豐富的社會精神財富 ④科學理論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調研,是指通過系統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特定信息,以了解某一事物的現狀或規律的一種活動。漫畫給廣大黨員干部的啟示是( )①搞形式的調研沒有做到發揮主觀能動性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謹防形式主義錯誤③“調”出實情和民意是“研”出實效的出發點④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立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巴黎奧運會女子網球單打冠軍鄭欽文,在奧運賽場上接受采訪說過的那些超燃的話,比如“哪怕再累,為國我可以再打三個小時”“不惜拼倒在奧運賽場上”以及“為國爭光,永遠要高于個人榮譽”,至今還在我們的腦海里回蕩,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鄭欽文用實際行動啟示我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 )①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②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③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④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把握難得人生機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從《詩經》里“其葉牂牂”的東門之楊,到《項脊軒志》里“亭亭如蓋”的枇杷樹,樹木寄托的是人與人、人與故鄉、人與自然的情與意。在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片樹林是“國寶”,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好;在四川廣元,習近平總書記囑咐當地負責同志,要把古樹名木保護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古樹名木保護工作( )①有利于保留城市歷史印記,彰顯城市文化底蘊②旨在保護自然遺產,實現古樹名木的經濟價值③是對古代優秀生態觀的傳承,能為當今生態發展提供借鑒④是對傳統文化的揚棄,有利于延續樹木寄托的情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近年來,各級各類民樂團體在國內外舞臺上的活躍表現,不僅展現了民族音樂的多樣性,也推動了民族音樂的創新與發展。民族空內樂作為一種小而精的民樂合奏形式,因其能夠深刻體現中國傳統音樂的韻味,正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青睞。由此可見( )①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②文化多樣性是實現文化創新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③文化因交流而精彩,因互鑒而豐富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其優越性深受社會各界喜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2024年7月,“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中軸線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集中體現千年傳承的“天地中和”文化精神。以申遺成功為契機,中國將在文物建筑保護修繕、科學引導旅游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對此次申遺成功的文化意義,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保護中華文化載體,守護民族文化瑰寶②推動傳統文化創新,引領世界文化發展潮流③在與經濟相交融中豐富優秀傳統文化基本內涵④彰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風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從馬克思主義的國家理論看,下列關于國家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社會管理職能是國家的根本職能 ②國家的性質就是國家的階級本質③任何國家都是民主與專政的統一 ④國體與政體的關系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4.2024年11月7日至12日,應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意大利總統是意大利共和國的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代表國家的統一,由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選出,有權任命總理。總統同時還是意大利最高司法委員會主席。據此可推測意大利( )①是典型的議會民主制政體,政府首腦要對總統負責②總統不是榮譽性職位,而是擁有司法權的國家元首③政黨獲得權力的主要途徑就是贏得議會選舉的勝利④國家權力體系以內閣為核心,擁有國家最高行政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4年9月,某國舉行議會選舉。選舉結果顯示:該國自由黨獲得29.1%的選票,現總理內哈默領導的人民黨得票率為26.2%,傳統大黨社民黨獲得20.4%的選票。根據該國憲法和此次選舉結果,沒有一個政黨獲得單獨組閣資格。材料說明,該國( )①統治階級以民主的形式掩蓋了國家的階級性質②自由黨需要與其他政黨聯合組成新一屆政府③實行議會制,中央政府由議會產生并對議會負責④總統由選舉產生,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2024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擴大文化演出市場供給,提高審批效率,增加演出場次”,各級地方政府結合自身優勢推出支持性舉措,為進一步鼓勵創作生產、激發市場活力、提升運營效率提供了政策推動力。這表明在我國( )①各級政府都堅持民主集中制的活動原則②地方各級政府的權力劃分完全由中央政府決定③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合理劃分權力并保持相互制衡④在保證中央統一領導的同時也考慮地方特殊利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2024年3月20日,A國選舉委員會公布了2024年大選計票結果,現任國防部長以58.58%的得票率在總統選舉中勝出,將組建新一屆政府。2024年6月5日,B國選舉委員會宣布B國執政黨主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第18屆人民院(議會下院)選舉中獲得超過半數的295個席位,最大反對黨主導的反對黨聯盟獲得231個議席,現任總理贏得連任。由此可見( )①從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關系來看,A國實行總統制,B國實行民主共和制②A國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B國議會下院是行政權力的最高來源③A國和B國實行單一制的國家管理形式,地方政權被置于中央政權統一領導下④B國實行多黨制的政黨制度,政黨爭取執政的主要手段是參加選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陰霾不散,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針對世界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重大挑戰,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提出,“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這是時代之問中國之答的又一典型例子。下列對“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的理解正確的是( )①提高發展中國家的主導權 ②有利于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③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的原則 ④旨在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9.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提到“最大公約數”,其基本含義是不同個體、國家、地區之間的共同目標、共同利益、共同價值的最大化。全面準確地理解這一論述有助于我們在“存異”的客觀條件下主動“求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實現合作共贏。這啟示我們( )A.要在“求同”的指導下正確處理“存異”問題B.利益“存異”是國家間發生沖突的根源C.團結是實現“存異”向“求同”轉化的條件D.必須主動“求同”才能實現個體的價值追求20.近段時間以來,俄烏沖突持續,巴以沖突外溢效應不斷擴大,沖突呈現多點蔓延態勢。許多地區,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的政治不穩定加劇。例如,蘇丹的內戰仍在持續;在非洲中部和西部,馬里等多個國家,紛紛發生了嚴重的國內政治動蕩,軍隊發動政變……一系列沖突、動蕩引發國際社會普遍擔憂。這反映出( )A.沖突已經成為國際關系的基本內容 B.沖突與動蕩是經濟發展的重大障礙C.和平與發展依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D.戰爭因素增長超過了和平因素增長21.2024年10月17日,聯合國發布的一份報告稱,持續沖突導致蘇丹面臨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饑荒之一,97%的蘇丹境內流離失所者處于嚴重饑餓狀態。報告呼吁國際社會采取更靈活方式向蘇丹提供更多資金和物資援助。這表明( )①應對蘇丹糧食危機,全球須共同作為②發展中國家普遍地存在貧窮饑餓現象③地緣沖突是造成蘇丹糧食危機的根本原因④經濟援助是解決蘇丹糧食危機的重要手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當地時間2024年10月16日,聯合國安理會就巴以局勢舉行公開會。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在發言中提出三個“必須維護和重振”:必須維護和重振國際人道法的權威,必須維護和重振安理會決議的效力,必須維護和重振“兩國方案”的政治前景。可見,中國( )①把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作為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之一②立足共同利益,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③處理國際問題,根據其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④堅持公平正義,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2024年11月7日,由中國和希臘共同舉辦的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在北京召開。參會專家表示:“中希兩大古典文明既各有特點,又有許多相通之處,共同為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提供了深厚的文明底蘊。所以古典學研究要貫通古今中外,在多維視野中探尋各國文明源流,努力為解決現代世界問題提供智慧啟示。”材料表明( )①文明交流可以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可以超越文明優越②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有利于推動世界文明的進步和發展③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根基④世界文明進步能為當代國際發展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4.在“十四冬”開幕式的舞臺中央,身著紅衣的舞蹈演員時而抬頭、時而踢腿,猶如馳騁的蒙古馬,迎風而立,踏冰臥雪。棗紅色的“蒙古馬”與銀白色的“馬群”匯合,共同奔向無垠的遠方。表演將蒙古馬精神具象表達,展示出內蒙古的豪情、豪邁和豪放。該環節的設計是( )①將預先目的與特定事物相統一的結果②按照美的規律對設計主題進行的表達③精神自身以某種特定形式進行的外化④受人主觀因素影響的不確定性的展現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主觀題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在攜手奔向下一個金色十年起點上,我們要增強對“一帶一路”的科學認識,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前行道路上,有順境也會有逆流,我們要堅持目標導向、行動導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帶一路”合作伙伴關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為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作出不懈努力。結合材料,運用“把握世界的規律”的知識,分析上述講話對我國實現現代化有哪些方法論啟示。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式現代化所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從歷史視角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在傳統文明基礎上創新性發展的現代文明,既不同于中華文明的傳統形態,也不同于西方文明的現代形態。從現代化視角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在中國式現代化基礎上形成的現代文明,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從文化視角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基礎上形成的現代文明,是科學社會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合的文明成果。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談談應如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27.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于9月4日在北京隆重開幕。中非雙方圍繞“攜手推進現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這一主題,共敘友情、共商合作、共話未來,擘畫中非關系共同發展新藍圖,譜寫“全球南方”團結合作新篇章。中非合作論壇自2000年成立以來,雙方高層互動日益密切,政治互信持續深化,中非關系完成了“新型伙伴關系”“新型戰略伙伴關系”“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四連跳。加強同非洲國家的團結合作,始終是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親自關心推動中非合作,首次出訪即踏足非洲,提出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推動中非互惠互利,平等合作,為中非關系發展按下了“加速鍵”,駛入了“快車道”。中非各領域交往空前活躍,旅游、文化、青年、媒體交流互鑒百花齊放,雙方友好民意基礎更加鞏固。結合材料,運用《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的相關知識,分析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駛入“快車道”的原因。28.“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適用于一切國家的政治制度模式。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民主共和制是資產階級對國家進行控制和管理的有效工具,也是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最好的政治外殼。當前,一些發展中國家照搬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民主共和制的模式,但這種模式不符合本國的國情,既不能保障本國人民的權利,也難以保障國家職能的有效行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必然。(1)結合材料,運用矛盾問題精髓的知識,分析民主共和制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異同并說明發展中國家如何發展政治制度模式。(2)結合材料,運用國體與政體關系的知識,闡釋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原因。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B D B D B C C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B C D C B C B A C題號 21 22 23 24答案 B D D A25.①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要根據當前面臨的形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②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要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③要對未來充滿信心,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面對挫折考驗。前行道路上,有順境也會有逆流,堅持目標導向、行動導向,又要克服困難,咬定青山不放松。④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積極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中方愿為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作出不懈努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其他答案,符合題意酌情給分)26.①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努力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價值理念、道德規范。②秉持開放包容。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③要堅持守正創新。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真正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27.①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謀和平,促發展是時代主流。中非都主張推進建立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積極開展政治對話、南南合作,不斷推動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駛入“快車道”。②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中非之間互利共贏,不斷尋求中非間的共同利益,開展務實合作,使得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駛入“快車道”。 ③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為中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推動中非關系向更高層次發展。④中國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中非始終同呼吸、共命運,政治互信持續深化,共同踐行多邊主義和維護公平正義,推動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駛入“快車道”。28.(1)矛盾問題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民主共和制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相同點在于:它們都是現代國家的政治制度形式,都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都是為了實現國家的治理和發展。不同點在于:民主共和制是資產階級維護自身統治的政治外殼,其本質是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這是由資本主義國家的性質決定的,體現了矛盾的特殊性,即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必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由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的,同樣體現了矛盾的特殊性。發展中國家發展政治制度模式應做到:首先,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認清本國的國情,包括歷史文化傳統、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民族宗教等實際情況。其次,要遵循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在借鑒其他國家有益經驗時,不能盲目照搬,而是要結合自身特點進行創新和發展,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制度模式,使政治制度既能反映普遍規律,又能適應本國的特殊情況。(2)國體決定政體,政體體現國體,一定的政體服務于一定的國體。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這一國體決定了我國必須實行能夠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能夠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充分體現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它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石,能夠確保國家權力掌握在人民手中,保證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同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效地實現了民主與集中的統一,既能充分發揚民主,又能保證國家權力的集中統一,保證國家決策的效率和科學性。因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符合我國國體,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應當堅持和完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