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與妻書素養目標1.積累重要的文言知識,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2.體會理解作者對妻子的深摯情感,理解烈士在家國之愛的兩難選擇中作出抉擇的情感歷程。3.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樹立積極的人生觀。作者介紹林覺民(1887—1911),字意洞,號抖飛,又號天外生,福建閩縣(今福州)人,民主革命者,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14歲進福建高等學堂,畢業后到日本留學,加入同盟會,從事革命活動。1911年(清宣統三年)得黃興、趙聲通知,回國約集福建同志參加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隨黃興攻打總督衙門,受傷被捕,從容就義。主要作品:《稟父書》《與妻書》。寫作背景1911年4月27日,廣州起義爆發。在攻打兩廣督署衙門的敢死隊中就有林覺民,起義失敗后林覺民英勇就義。就在廣州起義的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夏歷三月二十六日)夜,林覺民寫下兩封絕筆信,一封寫給父親,一封寫給妻子。本文就是林覺民寫給妻子的那封絕筆信,題目是后人加上的。形式上是一封書信,實際上卻是一篇感情真摯、說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文言積累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1.幾家能彀 “彀”同“夠”2.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念”同“廿”,二十二、古今異義(請解釋下列古今異義詞的古義)1.汝可以模擬得之古義:想象,揣摩今義:模仿2.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古義:幸福今義: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對職工生活(食、宿、醫療等)的照顧三、詞類活用(根據提示解釋詞義)(一)名詞活用1.名詞作動詞汝幸而偶我 嫁給2.名詞作狀語(1)汝泣告我 哭著(2)瓜分之日可以死 像切瓜一樣(二)動詞活用動詞的使動用法當盡吾意為幸 使……盡(三)形容詞活用1.形容詞作動詞卒不忍獨善其身 保全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 以……為樂四、重點實虛詞(請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至(1)吾至愛汝 極,最(2)吾愛汝至 到了極點2.語(1)吾嘗語曰 告訴(2)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 告訴(3)何事不語 說3.書(1)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 書信(2)不能竟書而欲擱筆 寫4.竟(1)不能竟書而欲擱筆 完成(2)竟日不出門 (《譚嗣同》) 全,終5.其(1)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 代詞,他(2)助天下人愛其所愛 代詞,他們(3)吾亦望其言是實 代詞,這(4)今則又望其真有 代詞,它(5)汝其勿悲 副詞,表希望語氣6.以(1)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 介詞,用(2)亦以天下人為念 介詞,把(3)且以汝之有身也 連詞,因為(4)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 連詞,表修飾7.為(1)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介詞,替、給(2)雖不謂吾言為是 判斷詞,是(3)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 動詞,作為五、文言句式(請根據提示翻譯下面句子)1.判斷句(1)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為”表判斷)譯文:小廳旁有一間屋子,是我和你雙雙同住的地方。(2)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是”表示判斷)譯文:我平時沒有把我追求的理想告訴你,這是我不對的地方。(3)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此所以……也”表示原因的判斷)譯文:這就是我敢于任性去死而不顧及你的緣故啊。2.主謂倒裝句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幾家能彀,稱心快意)譯文:有幾家能夠過上稱心如意快樂舒暢的日子的呢?3.定語后置句鐘情如我輩者。(如我輩鐘情者)譯文:像我們這樣愛情專一的人。4.固定句式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與使……無寧……”相當于“與其……不如……”)譯文:與其讓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文本精讀1.文章第2段作者借“司馬青衫”和“太上忘情”這兩個典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2.文章第3、4段中,作者回憶了哪幾件夫妻間的往事?作者追憶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3.《與妻書》是如何圍繞主線“吾衷”表達對妻子的拳拳深情的?請結合文本分析。思維拓展《與妻書》是一曲愛情的頌歌,也是一首正氣歌,又是一篇檄文。請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對此的理解。課堂練習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又恐汝不察吾衷 衷:衷情B.雖不謂吾言為是 是:正確C.適冬之望日前后 適:恰逢D.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 肖:像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B.C.D.3.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的活用現象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卒不忍獨善其身②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③汝幸而偶我④瓜分之日可以死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A.①/③⑤/②/④ B.①⑤/②/③/④C.①⑤/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4.下列各項中,加點的詞不是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A.汝可以模擬得之B.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C.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D.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5.對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②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③吾與并肩攜手④必以告妾⑤稱心快意,幾家能彀A.①③⑤/②/④ 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②/④⑤ D.①③④/②/⑤【參考答案】文本精讀1.【答案】作者用“司馬青衫”的典故表達了對“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用“太上忘情”的典故表示自己關心民眾疾苦,與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2.【答案】(1)作者用“汝憶否”“回憶”“又回憶”引出三件夫妻間的往事。第一件事是關于夫妻誰先死的談論,說明自己不愿先死而“留苦”給妻子;第二件事是對月影之下真情相訴的回憶,說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記愛妻;第三件事是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起將要失去丈夫的悲痛,未將赴義的事告訴愛妻。(2)目的是表達對妻子無比深厚的愛。3.【答案】文章第一部分提出“忍悲為汝言吾衷”,交代寫信的原因和心情。第二部分從情理、事勢、后事等幾方面具體闡述“吾衷”。從感情上來說:“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從理義上來說:“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從事勢上來說:“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從后事上來說:“吾今死無余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清靜過日而已”。情說得真切,理說得深刻,事勢說得形象,后事說得感人。這是本文的主體部分,對“吾衷”作了真實、深刻、詳盡的闡述,感人肺腑,教人激奮,慰人勿悲,從而達到了作者寫信的目的。第三部分加深言情和深入說理,這是對第二部分的補充和加深。加深言情:“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深入說理:“吾愛汝至”“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這樣就使全文的言情說理達到了至善至深的地步,顯示了作者的情操、理想之高尚,突出了作者的文筆之精粹。思維拓展【答案】①林覺民在犧牲前給妻子的絕筆書中表現了兒女之情的纏綿細膩,也表現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這封信所表現的對妻子的愛情,正是作為獻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種基礎和襯托。沒有對親人的愛,也就無法將這種愛擴充成為對天下人的愛;沒有對妻子篤深的感情,也就無以襯托他舍此捐軀之高尚情操。②《與妻書》所抒發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與廣大讀者產生共鳴,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間經常發生的生離死別賦予了悲壯的愛國主義色彩,在于他把熱愛親人和熱愛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結合起來。“為汝言之”,說明寫書信的原因和寫書信時的心情,其中深含“吾至愛汝”的感情,而寫書信的原因就是下文要詳談的全文中心的后半部分:“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說它是一曲“正氣歌”,因為文章中充滿著革命豪情,烈士視死如歸,“吾今死無余憾”“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足以說明這一點。③它也是“檄文”,因為文章中處處揭露清王朝的腐敗,“遍地腥云,滿街狼犬”“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等句子最為突出。課堂練習1.【解析】A “衷”的意思是“內心”。2.【解析】D A項,介詞,在/介詞,至,到達。B項,介詞,替/表示判斷,相當于“是”。C項,副詞,表希望/代詞,她們。D項,均為連詞,表轉折。3.【解析】B ①⑤是形容詞作動詞,②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③是名詞作動詞,④是名詞作狀語。4.【解析】C A項,古義:想象,揣摩。今義:模仿。B項,古義:幸福。今義: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對職工生活(食、宿、醫療等)的照顧。C項,古今意思相同,均為“模模糊糊”。D項,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男女兩人結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5.【解析】B ①②為判斷句,③④為省略句,⑤為主謂倒裝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