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亞洲第1課時【素養目標】1.結合地圖描述亞洲的地理位置,理解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2.認識亞洲主要的地形區及地勢變化特征。3.分析亞洲地形對氣候、河流的影響。【重點】亞洲的地理位置,亞洲的地形與地勢。【難點】亞洲的地形對氣候、河流的影響。【自主預習】【知識點一】屹立東方的大洲1.亞洲屹立于 的東部,絕大部分位于 半球和 半球。 2.亞洲經度范圍大致在東經 至西經 之間,緯度范圍大致在南緯 至北緯 之間。 3.亞洲東、南、北三面分別瀕臨 洋、 洋、 洋,西與 洲相連,西南與 洲相鄰,東南與 洲相接,東北與 洲相望。 4.結合已學知識,你可以從哪些方面說明亞洲之“大” 【知識點二】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地形1.亞洲地形以 和 為主,它們約占全洲總面積的3/4;地勢起伏 ,高低懸殊, 高, 低,平均海拔950米,僅次于南極洲。 2.亞洲中部是青藏高原和 ;亞洲大陸東側和東南側分布有巨大的 。 3.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我國面積最大的丘陵是 ;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 ;亞洲最大的平原是 ;自古有“火洲”之稱的盆地是 。 【合作探究】1.【畫一畫,找一找】結合教材圖6-1-2,觀察亞洲位置和范圍,完成下列活動。(1)在圖中畫出20° W、160° E、0°緯線的大致位置,根據經緯線,描述亞洲的半球位置。(2)找出亞洲鄰近的大洲和瀕臨的大洋,描述亞洲的海陸位置。(3)讀出亞洲最東、最西點的經度及最南、最北點的緯度,描述亞洲的經緯度位置。(4)結合上述活動,思考我們一般從哪些方面分析某個地區的位置特點。2.結合P4圖6-1-3亞洲地形圖,說說亞洲地勢的特點,以及你的判斷依據。3.亞洲的河流主要發源于哪里 地形與河流之間有什么關系 【參考答案】第1課時自主預習知識點一1.亞歐大陸 東 北2.26° 170° 11° 81°3.太平 印度 北冰 歐 非 大洋 北美4.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亞洲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大洲;亞洲是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知識點二1.高原 山地 大 中部 四周2.帕米爾高原 弧形群島3.青藏高原 東南丘陵 珠穆朗瑪峰 西西伯利亞平原 吐魯番盆地合作探究1.(1)亞洲地跨東、西、南、北四個半球,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2)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靠印度洋,西部與歐洲接壤,東北部與北美洲相望,西南部與非洲為鄰。(3)亞洲緯度范圍是81° N—11° S,經度范圍是26° E—170° W。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主體位于北溫帶。(4)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2.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都位于亞洲中部,深棕色的顏色表明它們的平均海拔在3 000米以上,許多地方甚至高于5 000米;西西伯利亞平原位于亞洲的北部,華北平原位于亞洲的東部,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位于亞洲的南部,這些地形區都是淺黃到淺綠的顏色,說明它們的海拔都在1 000米以下;伊朗高原位于亞洲的西部,深黃到淺黃的顏色說明其平均海拔在1 000—3 000米。結論:亞洲地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3.亞洲的河流大多發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河流發源于海拔較高的高原、山地,順地勢而流,大江大河在中下游地區塑造平原。第一節 亞洲第2課時【素養目標】1.掌握亞洲氣候類型的分布和特點,知道季風氣候的特點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2.歸納亞洲河流流向的特點,從而理解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明白各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3.閱讀圖文資料,認識亞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歸納亞洲人口分布特點。4.閱讀地理圖表,分析數據,知道亞洲各國間經濟發展的差異。【重點】亞洲氣候類型的分布和特點,季風氣候的特點及其影響。【難點】理解地理要素間的相互關系。【自主預習】【知識點一】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氣候1.亞洲氣候具有 、 分布廣和 顯著的特點。 2.亞洲地處世界最大的大陸—— 大陸的東部、世界最大的大洋—— 的西岸, 差異巨大,形成了世界最典型的季風氣候。 3.亞洲東部為 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為 。季風氣候 ,有利于農業生產,但降水不穩定,容易發生 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 【知識點二】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河流1.受 影響,亞洲大江大河多發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 狀流向周邊海洋。 2.貝加爾湖、 、死海等是世界著名的湖泊。 【知識點三】豐富多元的人文環境1.根據地理位置和特征的不同,亞洲劃分為 六大地理區域。 2.2021年,亞洲人口約46.8億,是世界人口 的大洲。眾多的人口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 和廣闊的 。 3.亞洲人口分布很不均勻,東亞、南亞、東南亞自然條件優越,人口 ;中亞、西亞、北亞自然環境較為惡劣,人口 。 4.亞洲大部分國家處于工業化進程中,以 型和 型工業為主。亞洲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差異 。 【合作探究】1.讀課本圖6-1-5,指出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并試著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方面,說一說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的原因。2.讀亞洲河流流域分布圖,將亞洲大江大河填入表中相應位置。注入的大洋 河流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內流河(不注入大洋)3.【活動:亞洲的人口分布】亞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讀亞洲人口密度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說說亞洲哪些地區人口分布稠密。(2)結合氣候條件,分析亞洲北部和中部人口分布稀疏的主要原因。(3)查閱相關資料,說出亞洲人口過億的國家。4.亞洲經濟發展不平衡。讀表,回答下列問題。國家 國內生產 總值/萬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 總值/美元中國 17.73 12 556日本 4.94 39 285印度 8.17 2 277印度尼西亞 1.18 4 292沙特阿拉伯 0.83 23 586哈薩克斯坦 0.19 10 041也門 0.02 691阿富汗* 0.01 369*阿富汗數據為2020年,2021年暫缺。(1) 計算日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也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多少倍,談談你的感受。(2)說出國內生產總值較高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卻較低的國家,并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沙特阿拉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較高的原因。(4)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居亞洲首位,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人口大國之一。討論:人口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用實例說明你的觀點。【參考答案】知識點一1.復雜多樣 大陸性氣候 季風氣候2.亞歐 太平洋 海陸3.溫帶季風 熱帶季風氣候 雨熱同期 水旱知識點二1.地形 放射2.里海知識點三1.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北亞和中亞2.最多 勞動力 消費市場3.稠密 稀少4.資源 勞動密集 大合作探究1.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寒帶氣候、熱帶雨林氣候、高原山地氣候。緯度位置:跨緯度廣,有寒、溫、熱不同溫度帶的氣候類型。海陸位置:東西距離長,氣候的大陸性、海洋性差異明顯。地形:地形復雜多樣,加劇了氣候的復雜程度。2.黑龍江、長江、黃河、瀾滄江等 恒河、印度河、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等 鄂畢河、勒拿河、葉尼塞河等 伏爾加河、阿姆河、錫爾河、塔里木河等3.(1)東亞、東南亞、南亞。(2)亞洲北部地處高緯度,氣候寒冷,人口分布稀疏;亞洲中部地處內陸地區,降水少,氣候干旱,人口分布稀疏。(3)中國、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孟加拉國、巴基斯坦。4.(1)大約57倍。可以發現不同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巨大,亞洲經濟發展不平衡。(2)印度;人口數量多。(3)石油資源豐富,靠出口石油,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較高。(4)中國人口總數達14億,人口基數大,對經濟發展來說,有利也有弊。有利方面是提供了豐富且廉價的勞動力,使工業成本降低,促進經濟發展,同時消費市場廣闊,促進了消費;不利方面是給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帶來了巨大壓力,人口眾多意味著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雖國內生產總值高,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1 亞洲 第1課時 2024-2025學年地理粵人版七年級下冊.docx 6.1 亞洲 第2課時 2024-2025學年地理粵人版七年級下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