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節 臺灣省第2課時【素養目標】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分析臺灣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原因。2.認識海峽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必然性及其重要意義。【重點】臺灣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原因。【難點】臺灣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原因。【自主預習】【知識點一】經濟發展特點1.經濟特征:地狹人稠,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 。 2.經濟發展:21世紀以來,臺灣省形成以 和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 科學園區被稱為“臺灣的硅谷”。臺灣的高新技術產業未能自主掌握核心技術,高度依賴于 等發達國家。 3.貿易對象:由歐美市場轉向亞太市場, 是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 【知識點二】海峽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1.在經濟全球化深化發展、兩岸聯系日益密切的形勢下,促進兩岸經濟社會 發展是必然要求。 2.發展兩岸經貿關系,應緊緊圍繞著“有利于兩岸人民 、有利于兩岸關系 、有利于促進祖國 ”的中心思想。 【合作探究】1.根據課本分析臺灣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有利條件。2.閱讀教材第111頁表M,完成下列問題。(1)思考臺灣經濟發展各階段的特點,將括號內備選答案的代號填寫在下表的空格中。時間 主要出口 產品特征 主導產業類型20世紀50年代 產品 密集型產業 20 世紀60—80年代 產品 密集型產業 20世紀90年代以來 產品 密集型產業 (主要出口產品特征:A——初級;B——高附加值;C——普通工業。主導產業類型:①——勞動;②——技術;③——原料。)(2)請歸納臺灣經濟發展的特點。①20世紀50年代以來,臺灣出口產品的技術水平越來越高。②20世紀50年代以來,臺灣出口產品的附加值越來越 。 ③20世紀50年代以來,臺灣出口產品的勞動力投入越來越 。 3.臺灣主要工業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點 試從地形、開發歷史、人口、交通等角度,分析其形成因素。4.結合課本P111圖N和P112圖O,思考下列問題。(1)結合圖N和圖O,分析新竹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有利條件。(2)比較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新竹科學園區發展的共同點。【參考答案】自主預習知識點一1.對外貿易2.電子工業 新竹 美國3.祖國大陸知識點二1.融合2.共同利益 互動發展 和平統一合作探究1.臺灣地肥水美,物產豐富,從基礎產業到工業原料都為經濟騰飛創造了有利條件;臺灣是個海島,有許多優良港灣,海運便利;臺灣人口稠密,20世紀60年代后,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這為臺灣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廉價而又有素質的勞動力;臺灣擴大了開放力度,吸納了大量的外國資本,為經濟騰飛提供了資金保障;為加速經濟發展,臺灣還建設了大量出口加工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2.(1)A ③ C ① B ②(2)高 少3.臺灣工業主要分布在臺北、臺中、高雄等幾個位于臺灣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這種分布特點的形成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①從地形來看,這幾個城市都位于平原。平原地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農業發達,這為城市的形成、工業的發展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②從開發歷史來看,西部與祖國大陸隔海相望,相距較近,是大陸移民首先到達、最早開發的地區。③由于西部地區自然條件優越,移民最先到達,因此西部開發歷史悠久,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這也促進了城市和工業的發展。④這幾個城市多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運便利,如高雄是臺灣最大的港口,這為臺灣原料的進口和產品的出口提供很大便利。4.(1)大學及研究院眾多,人才及智力資源密集,交通設施便利,環境優美,產業配套齊全,等等。(2)人才密集,技術先進,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