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節 珠江三角洲地區第2課時【素養目標】1.運用地圖說出香港、澳門的地理位置、范圍。2.運用資料,說出香港、澳門經濟發展狀況。3.能舉例說明祖國內地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發展的相互促進作用。4.運用圖文資料,說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與發展。【重點】1.運用地圖,說出香港、澳門的地理位置、范圍及經濟發展狀況。2.祖國內地與香港、澳門經濟發展的相互促進作用。【難點】祖國內地與香港、澳門經濟發展的相互促進作用。【自主預習】【知識點一】香港和澳門比較項 香港 澳門位置 珠江口 側,與廣東省 市相鄰 珠江口 側,與廣東省 市相鄰 組成 島、九龍半島、新界 半島、氹仔島、路環島 地形 以低山和丘陵為主 以平原、丘陵為主氣候 氣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較小 經濟 特點 著名的 、貿易、航運、信息中心 主要發展 業和會展業等服務業,是世界的旅游休閑中心 發展 方向 打造國際 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大力發展現代金融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文化 形成了中西合璧、多元包容的文化,但其根基還是 文化 政治 制度 “ ”“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知識點二】區域聯系與協同發展1.為了深化內地與香港、澳門的合作,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我國啟動了 建設。 2.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 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總面積5.6萬平方千米。 3.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 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是我國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 4.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有 、澳門、廣州和 。 5.粵港澳大灣區正在興建“ ”。 的發展為珠江兩岸的聯通提供了保障。 【合作探究】1.【分析——香港嚴重缺水】(1)據圖描述香港的氣候類型及特征。(2)香港年降水量為2 398.4毫米,但缺水嚴重,想一想,香港嚴重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解決措施 2.祖國內地和香港聯系密切,20世紀80年代以后香港進行了產業升級。請你結合有關知識,思考下列關于祖國內地和香港合作的問題。(1)說說祖國內地和香港合作各自的優越條件。(2)香港存在著哪些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 (3)討論:香港如何才能化解這些矛盾,爭取發展的空間 3.【探究——粵港澳大灣區】材料一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粵港澳大灣區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1/9的經濟總量,可謂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灣”。材料二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大橋采用“橋—島—隧”結合方式建設,全長55千米。(見下圖)(1)港珠澳大橋上設置了人工島和海底隧道,談談它們的作用。(2)探究港珠澳大橋的通車給城市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的影響。【參考答案】東 深圳 西 珠海 香港 澳門 亞熱帶季風 金融 旅游 創新科技 中華優秀傳統 一國兩制知識點二1.粵港澳大灣區2.廣州3.開放4.香港 深圳5.1小時經濟圈 交通合作探究1.(1)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征: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2)自然原因:香港雖然降水豐富,但因面積狹小,地形多山,不利于雨水的收集。人文原因:人口眾多,水資源需求量大。措施: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海水淡化,發展節水技術,等等。2.(1)祖國內地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且廉價,而香港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這個自由貿易港,祖國內地間接地與世界各地進行了貿易往來,同時香港的貿易事業也得到了發展。(2)地狹人稠,缺少發展空間,人口壓力大;航運量大,港口已趨于飽和;地價高;勞動力成本高。(3)同祖國內地聯合,共同繁榮。如:將自身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強大的資金投入到離香港最近的經濟特區——深圳,同時與珠江三角洲地區進行分工,共同發展經濟。3.(1)修建海底隧道可以盡量避免對海上航運的影響;可以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如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人工島可以連接橋梁和隧道;人工島可以設置口岸設施,便于通關管理;等等。(2)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帶動旅游業的發展,帶動就業,出行更加便捷,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