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鴿巢問題》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P68例1【教材分析】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鴿巢問題”的兩種形式,使學生在理解“鴿巢問題”這種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并會運用“鴿巢問題”來解決這些問題,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學情分析】在數學上有一類問題是與“存在性”有關的問題,比如367個人至少有2個人是在同一天過生日,這類問題它所依據的理論,我們稱之“鴿巢問題”。“鴿巢問題”的理論本身并不復雜,對于學生來說是很容易的。但“鴿巢問題”的應用卻是千變萬化的,尤其是“鴿巢問題”的逆用,學生對進行逆向思維的思考可能會感到困難,也缺乏思考的方向,很難找到切入點。【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抽屜原理(鴿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運用抽屜原理解決相關實際問題或解釋相關現象。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推理等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抽屜原理的形成過程,體會和掌握邏輯推理思想和模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3、通過對抽屜原理的靈活運用,感受數學的魅力,體會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興趣。【教學重難點】重點: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難點:理解“總有”“至少”,構建“抽屜原理”的數學模型,并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游戲切入師:在上課之前,我們先玩一個猜數字的游戲,請4位同學上黑板從1到3這三個數據任意寫下一個數據。學生上黑板寫下自己喜歡的數據。師預測:至少有一個數據被2位或者2位以上的同學寫了。我能預測到這個結論,是因為這個游戲里隱藏了一個數學問題-------鴿巢問題。板書課題:鴿巢問題。二、呈現問題,初步感知(列舉法)1、師:4只鉛筆放進3個筆筒,你們會擺嗎?待學生回答后,提升問題難度。2、是的,這個問題很簡單,那我加大點難度有信心來挑戰嗎?(課件出示)①生讀題感知問題②出示關鍵詞并進行理解板書:總有1個 至少 “總有”什么意思?“至少”呢?誰來說說看?待學生回答后,提出要求。師: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完成這個結論。③學生匯報學生甲:我認為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2支鉛筆學生乙:我認為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1支鉛筆④驗證結論師:你是怎么擺的?板書學生放的方法。(4 0 0)、(3 1 0)、(2 2 0)、(2 1 1)、(1 2 1)學生整理匯報追問:(2 1 1)和(1 2 1)是一種放法還是兩種放法?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師小結:我們關注的應該是筆筒放筆的數量,與放筆的順序無關,(2 1 1)和(1 2 1)屬于同一種。師:你認為至少放進1支,說說你的觀點。學生可能會說:放筆最少那的個筆筒里有1支筆。師小結:這種情況沒有研究價值,筆筒出現1支的情況總是會存在的。師:觀察每一種放的放法有沒有一個放筆最多的筆筒?放了幾支?在放筆最多的筆筒里放得最少的有幾支?(不管怎樣放,總有一個放筆最多的筆筒,在放筆最多的筆筒里最少的是2支)師生交流中進行板書:總有1個(放得最多的)至少2支(盡可能少放)師:至少2支是什么意思?誰再來說說看學生匯報小結:是的,至少2支就是最少2支,不能比2支少,但是可以比2支多,3支和4支也是屬于至少2支這種情況。在數學上,我們把所有的情況全部列舉出來就叫做列舉法。(板書:列舉法)設計意圖:到了高年級學生的思維推理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丟掉直觀的實物演練,借助數字、符合想象推理完成結論,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疑點,在討論、交流學習中達成認識---不管怎樣放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2支鉛筆。三、回歸問題 再次感知(假設法)1、探究鉛筆放筆筒問題一般性師:通過把4種不同放的情況全部列舉出來,發現不管怎樣放,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2支筆。如果有許多的筆,你還會把所有的情況全部列舉出來嗎?那你還有其它好的辦法嗎?如果我只找這4種情況中的一種情況,你們覺得是找最有利還是最不利的?為什么學生匯報并說明自己的觀點繼續追問:要想每個筆筒的筆盡可能少放,那我應該這樣放就可以做到每個筆筒的筆都盡肯能少呢?學生可能會回答:盡量平均分繼續追問:這個詞用得好!那你說說具體怎么放?學生可能會說:每個筆筒各放1支筆,這時還剩下1支筆,不管我放到哪個筆筒里,都可以出現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2支筆2、把問題“模型化”師:這個“平均分”的過程可不可以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呢?生匯報老師板書鉛筆 筆筒4 ÷ 3 =1……1 1+1=2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那如果有5支鉛筆放進4個筆筒,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幾支鉛筆?(2支)如果是100支鉛筆放進99個筆筒,總有一個筆筒里至少放進幾支鉛筆?(2支)組織學生分組議一議,說一說,得出一般性的結論。學生歸納總結:只要放進的鉛筆數量比筆筒數量多1,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2支鉛筆。師:你們可以用簡潔的數學語言來描述一下嗎?學生可能會想到用字母來表示比如:a表是鉛筆,b表示筆筒(a比b大1)……小結:筆筒用n表示,鉛筆就可以表示成n+1,也就是把n+1支筆放進n個筆筒,不管怎樣放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2支筆。課件出示:設計意圖:由課本例題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不管怎樣放得到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2支鉛筆。這是巧合還是某一類型問題的一般性?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思考5支鉛筆放進4個筆筒,100支鉛筆放進99個筆筒,甚至是更多的鉛筆放進更多的筆筒,得到抽屜原理,從而加深對新知識的認識與理解,提高學生數學思維。3、原型問題提升到同一類型問題課件出示師:這是我們剛才一起研究的3個問題,仔細觀察有沒有相同點?學生獨立思考,同桌討論、交流小結:蘋果、鉛筆就相當于鴿子,抽屜、筆筒相當于巢,我們可以把這類問題就叫做鴿巢問題,所蘊涵的原理就叫做鴿巢原理也叫抽屜原理,還叫狄利克雷原理。學生默讀狄利克雷原理。四、練習鞏固1、變式練習課件出示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然后指名學生匯報解題思路及過程。2、提升練習課件出示師:鴿子數量比巢多2的時候,總有一個鴿籠至少飛進幾只鴿子呢?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完成填空學生可能會得出:2只鴿子或者3只鴿子師生一起驗證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釋疑:當第一進行平均分以后,還要再次盡量“平均分”。設計意圖:通過設計有梯度的問題,既有基礎的抽牌猜花色游戲鞏固新知,又有變式的練習找“鴿子”數,還有鴿子數比鴿巢數多2的提升練習,牢固掌握“鴿巢原理”,并培養學生靈活運用“鴿巢原理”解決問題的能力。五、課后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覺得鴿巢問題簡單嗎?說說看【板書設計】鴿巢問題(4 0 0) 總有一個(分得最多的) 鉛筆 筆筒(3 1 0) 至少2支(盡可能少放) 4 ÷ 3 =1……1 1+1=2(2 1 1) 5 ÷ 4 =1……1 1+1=2(2 2 0) 100 99 n+1 n5÷3=1……21+1=2【教學反思】1、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經歷探究“鴿巢原理”的過程,掌握“鴿巢原理”基本原型,并能夠運用于實際,學會思考數學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開始,玩猜數字的游戲。隨便學生怎么寫,至少有一個數據被2位或者2位以上的同學寫了,簡單的游戲體現了“鴿巢原理”的本質,同時也為學習例1,把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不管怎樣放,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2)支鉛筆做了鋪墊。通過游戲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覺到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有意義。2、在教學時,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機會,比如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你是怎么擺的?讓學生說擺的方法以及為什么這么擺?延伸到5支鉛筆放進4個筆筒;100支鉛筆放進99個筆筒等等,讓學生在學習中經歷猜想、驗證、推理、應用中掌握“鴿巢原理”,即n+1個物體放進n個抽屜,不管怎樣放,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2個物體。通過對一些實際問題“模型化”,從而是在用“鴿巢原理”解決問題時,促進邏輯思維推理能力。3、整節課下來,感覺思路還是清晰的,學生也有所獲,但在語言組織、問題啟發上還有待加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