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7.2 平移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材P83.例3教材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在此基礎上,本節課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在觀察、操作活動中,幫助學生積累圖形運動經驗,描述或畫出圖形的運動和變化,促使學生在探索和理解“運動”的過程中,認識圖形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只是認識了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現象,本節課中對于圖形平移了幾格學生很容易產生錯覺,會錯誤地把移動幾格理解成兩個圖形中間的空格數。教學中可以通過課件動態的展示平移過程,使學生通過觀察,了解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離分表示什么意思;也可以利用實物模型,按平移的要求實際操作,讓學生體會平移的過程是整個圖形按照要求進行平移,平移的距離是對應點之間的方格數,而不是平移前后個圖形之間的方格數。核心素養 學生在探索和理解“運動”的過程中,認識圖形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目標 1.能在方格紙上正確找到圖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離,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2.在觀察、畫圖、想象、推理的過程中,積累活動經驗,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 3.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學重點 平移的特點和圖形平移的兩個關鍵要素。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教學方法 實踐活動、自主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啟發引導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一、 知識鏈接 1.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相關知識。 (1)說一說:什么是平移? (2)下面的運動是平移嗎 2.小結,引出課題。 對舊知識的回顧,喚醒已有的知識經驗,做好前測,為探究新知做好準備。二、 探究新知 教學例3:平移的兩個參量:移動的方向、移動的距離;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1.探究平移的特點。 師:同學們,請仔細看大屏幕,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最聰明,能迅速找到變化和沒變的地方。 出示教材例3主題圖。 (學生觀察) 匯報。 預設 生1:圖形的位置變了。 生2:圖形的形狀、大小沒變。 2.明確平移的“二要素”。 師:大家真聰明!一眼就看出了“箭頭”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那誰能說一說它是怎樣變化的 自己想一想,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說一說。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組內交流) 反饋總結。 預設 生:“箭頭”分別向右平移了7格,向上平移了5格。 師:你描述得真準確!仔細想一下在平移時要說清楚平移的兩個要素是什么。 預設 生: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 師:是的,就是要表述清楚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師:回憶一下,我們以前是怎樣數平移的格數的 (學生交流想法) 預設 生:可以抓住圖形上關鍵位置上的點或線,然后再去數一數。 教師利用圖形進行演示。 師:根據圖形上一組對應的關鍵點,數出兩個對應點之間的格數就是平移的格數。 3.自主操作,完成例題。 繼續出示例3主題圖。 師:將例3上的內容填寫完整。 預設 生1:“箭頭”向左平移6格。 生2:“箭頭”向下平移5格。 通過課件動態演示平移過程,使學生通過觀察,了解移動的方向和移動距離分別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體會平移的過程是整個圖形按照要求進行的平移,平移的距離是對應點之間的方格數,而不是平移前后兩個圖形之間的方格數。三、 課堂演練 基礎演練: 1.完成教材第83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85頁“練習二十一”第2題。 3.完成教材第85頁“練習二十一”第1題。 拓展延伸: 分層次的鞏固練習有助于對學生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進行評價。四、 總結評價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怎么學會的? 引導學生總結梳理所學知識,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板書設計 平 移 平移的特點:位置變化,大小、形狀不變。 平移的兩個要素:方向,距離。課后作業 1.從課本習題中選取;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課后反思 教學中,平移距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很難想到要數一個圖形平移的格數,只要去數某個點移動的格數。在講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通過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方法,學生能正確數方格紙上圖形的平移格數,以及畫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