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5.5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材P65.例6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特征。本課是安排在三角形的概念及分類之后教學的,它是學生以后學習多邊形的內角和及解決其它實際問題的根底。教材很重視知識的探索與發現,安排兩次實驗操作活動。教材呈現教學內容時,不但重視表達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和時間,為教師靈活組織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時,學生已經有了探索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根底:知道直角和平角的度數,會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數;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知道他們的四個角都是直角;認識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按角分有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已經知道了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核心素養 在觀察、猜測、操作、合作、分析交流等具體活動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教學目標 1.在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動中探究、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2.在動手活動中,感受“轉化”思想的應用,發展空間觀念。 3.在探究中感受數學的科學性、嚴謹性,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教學重點 探究發現和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這一規律的過程,并總結評價出規律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教學方法 實踐活動、自主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啟發引導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一、 知識鏈接 1.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相關知識。 (1)猜一猜藏在信封后面的是什么三角形? (2)你知道三角尺內角的度數分別是多少嗎? 2.小結,引出課題。 對舊知識的回顧,喚醒已有的知識經驗,做好前測,為探究新知做好準備。二、 探究新知 教學例6: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1.介紹內角、內角和。 師:我們這節課就來一起探究用哪些方法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 2.確定研究范圍。 師: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應該包括所有的三角形 只研究黑板上這一個行不行 預設 生:可以研究一個銳角三角形,一個直角三角形,一個鈍角三角形。 3.動手操作實踐。 師:請每個學習小組拿出課前制作的各種各樣的三角形,先找到三個內角,把每個角標上序號。 師:先試著研究自己的三角形,然后再共同研究小組里其他同學的三角形,看看各種三角形內角和是不是一樣的。 (學生動手操作試驗,在小組中討論問題) 4.匯報交流。 (1)測量的方法。 預設生:我們組是采用測量的方法,三個角的度數加在一起大約是180°。 (2)剪拼的方法。 預設 生:我們組采用的是剪拼的方法,把三個角剪下來,然后拼成了一個平角,所以我們認為三個角的度數和是180° (3)折拼的方法。 預設生:我們組采用的是折拼的方法,通過折,然后拼成了一個平角,所以我們組也認為三個角的度數和是180°。 (4)演繹推理的方法。 (借助學過的長方形,把一個長方形沿對角線分成兩個三角形) 5.驗證猜想。 師:請學生把剛才研究的三角形舉起來,分別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這三類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那就可以說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 為了滿足學生的探究欲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獨立探究和組內交流,實現對多種方法的體驗和感悟。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到方法,分享經驗,更重要的是領悟到科學研究問題的方法。就學生的發展而言,探究的過程比探究獲得的結論更有價值。三、 課堂演練 基礎演練: 1.完成教材第65頁“做一做”第1題。 2.完成教材第65頁“做一做”第2題。 3.完成教材第67頁“練習十六”第1題 拓展延伸: 分層次的鞏固練習有助于對學生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進行評價。四、 總結評價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怎么學會的? 引導學生總結梳理所學知識,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內角和 三角形有3個內角。量 剪拼 折 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課后作業 1.從課本習題中選取;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課后反思 精心設計學習活動,讓每一個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老師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結構化的學習材料,有各類的三角形、相同的三角形等,促使學生人人動手、人人思考,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與交流。在這一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推理歸納能力,實現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