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榆樹市2024一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質量監測七年道德與法治試題8.逆境是磨石,它會讓我們更堅韌。但是我們需要學會如何將逆境轉化為順境。在逆境中最有助于我們實現逆境到順境轉化的態度是題號A.自滿自足,意志衰退B.怨天尤人,責怪命運二總分C,逃避現實,寄希望與奇跡D,不悲觀、不言敗,受磨難而奮進得分2024年2月5日早高峰時段,一位老人心勝病突發,急需送往醫院救助。但時逢大雪,車一、選擇題(下列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一10題每題1分,11一15題輛行駛緩慢,濰坊交警部門和護送人員協作配合,以最短的時間快速安全將患者送達醫院。醫院、公安等各方開辟“生命通道”,彰顯了1.每題2分,共20分)A.班會上,工作人員主動行使特權,關愛他人老師組織同學們規劃自己的初中生活,做好規劃的重要意義是B.A.使我們的學習生活變得輕松醫院和公安等人員做畏生命,關愛他人生命C.B.確保我們能獲得優異的成績護送人員對他人生命的守護,對自己生命的輕視D.C.能夠幫助我們培養興趣愛好交警為獲得社會贊揚,不項個人安危的高尚品質幫助我們更好地度過初中階段10.“時代楷模”王繼才守島衛國32年,用一生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小紅在自己的成長記錄本上寫道: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王繼才的無私奉獻啟示我們“本學期,能積極參加校運會、藝術節、科技節等集體個人的偉大是由社會地位決定的活動,展現了自我,收獲了成長!學習退步的主要原因是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效率不高,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過奉獻創造的改進。”小紅認識自己的途徑是只有實現自我價值的人生才有意義他人的評價D.在奉獻中走向偉大,成就精彩人生集體的評價B.自我的全面分析D,考試的成績反饋11.下列對話給我們的啟示是在以“美好集體”為主題的班會上,小青和小偉分享了以下內容:小青:初中的寄宿生活提高了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你思雛敏捷,但有些小偉:擔任班飯黑板報主編后,我主動與同學交流、合作,比以前開期了許多。粗心大意,若能細心你說得有道理,我兩位同學的分享告訴我們小江點就更好啦,會慢慢改進的A.集體生活讓我們隨意展示自己①學會欣賞自己小西集體生活可以影響甚至完全改變一個人②重祝他人評價③懂得換位思考C.集體生活能完成一己之力無法完成的事情A.①②④做更好的自己①③12.C.②④DD集體生活有助于我們學會與人交往,培養我們的責任感中因的春運,可謂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中國人之所以熱衷于回家過年,是因為“家”(“家和萬事興”,家庭成員之間相互關愛是家庭幸福美滿的重要條件,家庭成員之間要相①讓我們的心靈有所依托互關愛、彼此尊重。以下同學的做法與之相符的是②只是一所房子,是吃飯的地方A家庭聚會時,小南總是長時間玩自己的手機③是生命的居所,是心靈的港灣B.爸爸總是加班,小英經常抱怨爸爸回家太晚④是由婚煙關系結合成的生活組織為杜絕親子矛盾,小張發朋友圈時屏蔽父母A.①②①③C.②④D.③④D小軍經常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主動承擔家庭責任13.5.七年級(1)班的同學們在學習了“滋養心靈”的內容后,針對所學知識進行舉例。以下舉李老師經常和學生在網上交流,同學們從李老師那里學到了很多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李例內容屬于“滋養心靈”的是老師也通過同學們的信息反饋改進了教育教學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這說明他們之①參加學校組織的乒兵球比賽間形成了的師生關系。②學校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A。彼此尊重、教學相長③我市組織全市中小學生運動會B.互相引領、互相指導C.換位思考、求同存異D.互相激勵、取長補短④老師組織同學們開展古詩詞誦讀比賽6小夏和小雨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小夏的腳受傷了,小雨幫助她打水A.①②①③C.②④D.③④幫助小雨補習功課。關于她們的友誼解讀正確的是打飯,小夏在課后14.守護生命需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掌握基本的自救自護方法。下列方法正確的是()A交友需要慎重選擇①房屋內煤氣泄漏立即撥打電話求助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②途中遇到雷陣雨C.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③不小心被熱水燙傷盡快跑到大樹下躲避立即用冷水沖洗D,交友需要學會處理矛盾和沖突④遇到火災濕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前行7.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雙胞胎,他們的模樣“一模一樣”,但是他們的性A①②B.①③追光者”董麗娜身殘志堅,②④D.③④格特征、脾氣乘性、興趣愛好等都是不相同的。所以,世界上只有一個“你”,唯一的、勇敢追逐播音夢想。她克服重重困難,由一位盲人按摩師努獨特的你,材料給我們的啟示是力成長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她用朗讀為視障群體的文化需求發聲。從董麗娜身上A.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我們看到了B.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①特立獨行的品質C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斷傳承的②消極懈怠的性格D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續的③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④勤奮進取的勇毅品格A.①②B.①③C.②④七年道德與法治第1頁(共4頁)D.③④七年道德與法治第2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