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4.4 小數的性質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材P38.例1、例2教材分析 “小數的性質”是在學生理解了小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掌握小數的性質,不但可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而且為后面繼續學習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四則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情分析 學生知道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但不能夠說清楚“小數的形式發生變化之后為什么大小不變”的道理,即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核心素養 經歷探索小數性質的過程,在“發現—猜想—驗證”的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問題的研究過程,發展推理能力。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 2.培養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觀察、比較、抽象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3.感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培養初步的數學辯證思想。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小數性質的含義。教學難點 小數基本性質歸納的過程。教學方法 實踐活動、自主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啟發引導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一、 知識鏈接 1.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相關知識。 (1)填空。 (2)在商店里,商品的標價 2.小結,引出課題。 對舊知識的回顧,喚醒已有的知識經驗,做好前測,為探究新知做好準備。二、 探究新知 教學例1:小數的基本性質。 1.比較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 (1)課件出示線段圖。 師:請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說一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預設 生:它們的長度都相等,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改寫單位。 師:你能把它們都寫成用“米”作單位的小數的形式嗎 必須體現它們的原先單位。 預設 生:1分米是米,寫成0.1米;10厘米是10個米,寫成0.10米;100毫米是100個米,寫成0.100米 。 (師板書0.1 m,0.10 m 0.100 m) 師:那0.1 m,0.10 m,0.100 m之間大小有什么關系呢 預設 生:都相等。 (師給它們加上等號) (3)觀察比較。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個等式0.1 m=0.10 m=0.100 m,你發現了什么 預設 生:0.10和0.1比較,末尾添上了一個0,0.100和0.1比較,末尾添上了2個0。 二、教學例2,從小數的計數單位間的關系感知小數的基本性質。 1.比較0.30和0.3的大小。 師:請同桌之間拿出印好的大小完全相等的兩個正方形,用你喜歡的顏色分別表示出0.30和0.3。 (同桌商量比較,匯報結論) 師:你是怎樣涂的 預設 生1: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涂了其中的3份,就是3個,也就是0.3了。 生2: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份,涂了其中的30份,就是30個,也就是0.30了。 師:誰涂的面積大 預設 生:一樣大。 (師板書0.3=0.30) 2.總結歸納。 師:通過對上面問題的研究,你能把研究結論歸納成為一句話嗎 預設 生: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根據小數的意義,從“0.1米,0.10米,0.100米”出發研究問題。在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中,學生鍛煉了運用已有知識解答新問題的能力,培養了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把靜態的知識結論轉化為動態的求知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對所學的內容理解深刻,記憶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三、 課堂演練 基礎演練: 1.完成教材第41頁“練習十”第1題。 2.完成教材第41頁“練習十”第2題。 3.完成教材第41頁“練習十”第3題。 拓展延伸: 分層次的鞏固練習有助于對學生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進行評價。四、 總結評價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怎么學會的? 引導學生總結梳理所學知識,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課后作業 1.從課本習題中選取;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課后反思 老師對學生的積極評價對學生產生了莫大的鼓勵,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這樣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動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激發學生獨立探索,合作研究,大膽發表不同見解,進而增強創新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