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4.1 小數的意義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材P32.例1教材分析 “小數的意義”的教學是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過“小數的初步認識”,知道十進分數與一位小數之間的聯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是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理解小數的意義。學情分析 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的知識,初步認識了分數和小數,了解了十進制計數法,以及計數單位的作用,積累了學習“數”的一些經驗,數感能力逐步提高。核心素養 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以正方體為模型,借助直觀演示,感受小數計數單位的抽象含義,發展數感意識。教學目標 1.在初步認識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2.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和遷移能力。 3.體會小數產生的必要性,感受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系,積累活動經驗,發展學生的數感。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的計數單位以及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 理解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的算理。教學方法 實踐活動、自主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啟發引導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一、 知識鏈接 1.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相關知識。 (1)填一填。 (2)測量數學書的長度和書桌的高度,記錄數據并匯報。 2.小結,引出課題。 對舊知識的回顧,喚醒已有的知識經驗,做好前測,為探究新知做好準備。二、 探究新知 1.回顧一位小數,理解其意義。 (1)師: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位小數,在米尺上你能找出一位小數嗎 你是怎么想的 (課件出示米尺)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選擇整分米數、分數、小數進行板書。 (2)師:觀察黑板上每組數中的分數和小數,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 引導學生說出一位小數就表示十分之幾,十分之幾可以寫成一位小數。 (3)師:這些一位小數中最小的是哪一個呢 其他一位小數又和它有什么關系 學生根據上面的數中1dm表示的長度最小,可以推出0.1是最小的,而其他小數,比如0.3里有3個0.1,0.7里面有7個0.1。 (4)師:看來一位小數都是幾個0.1、幾個0.1地在計數,由此可以說明,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0.1。 2.探究兩位小數的意義。 (1)師:剛才利用米尺認識了一位小數,繼續觀察米尺,看1cm用米作單位還可以怎么表示 其他厘米數呢 (2)先在小組內相互討論,再試著獨自寫一寫。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學生到黑板上進行板演。 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根據一位小數的認知去類推兩位小數,即使是錯誤的描述也要展示,在交流辨析中理解整厘米數、百分之幾的分數與兩位小數之間的關系。 (4)師:觀察黑板上每組中的分數和小數,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后集中交流。 預設1:我們知道1m=100cm,那么1cm=m=0.01m。 預設2:我發現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寫成兩位小數。 預設3:可以說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教師板書:厘米 m 0.01m) (5)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兩位小數就表示百分之幾,百分之幾可以寫成兩位小數。兩位小數中最小的是0.01,兩位小數都是幾個0.01、幾個0.01地在計數,所以兩位小數的計數單位就是0.01。 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初步感知過一位小數的意義,以交流的形式引導學生正確表達,教師引導概括得出一位小數的意義和計數單位,為后面研究兩位小數打好基礎。三、 課堂演練 基礎演練: 1.完成教材第33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7頁“練習九”第1題。 3.完成教材第37頁“練習九”第4題。 拓展延伸: 分層次的鞏固練習有助于對學生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進行評價。四、 總結評價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怎么學會的? 引導學生總結梳理所學知識,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1.從課本習題中選取;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課后反思 本節課教學的內容根據教科書順序看,有小數的產生、小數的意義、小數的計數單位以及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這么多內容中,小數的產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因此教師只是引導學生在實際測量中體會,沒有過多地花費時間。對于主要內容小數的意義和計數單位,教師將兩者融合在一起展開教學,認識幾位小數就學習相應的計數單位。這樣安排教學,結構清晰,詳略分明,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