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與一般行政地方相比,我國中央政府在財政、稅收和工農業發展等方面向民族自治地方提供更多的經濟優惠政策,設立各種專項資金和臨時性補助,扶持民族自治地方發展經濟、文化和社會事業。這表明,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A.確保少數民族公民當家做主 B.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C.有助于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 D.符合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2.2021年8月19日,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會在拉薩隆重舉行。從和平解放前沒有一條公路,到如今鐵路、航空、公路四通八達;從沒有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學校,到在全國率先實行15年公費教育;62.8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6.6萬人從山高地遠的苦寒之地搬遷到河谷城鎮安居樂業,西藏與全國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①貫徹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②西藏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確保國家安全和邊疆穩固③堅持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④新時代我國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宗教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關系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關系社會和諧、民族團結,關系國家安全和祖國統一。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應該( )①防范宗教滲透的危險,警惕帶有政治意圖的宗教訴求②不斷充實宗教的時代內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③平等地對待信教群眾,把信教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④堅持宗教同教育分離原則,幫助信教群眾揭露宗教的本質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眾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社會制度實現歷史性跨越,經濟社會實現全面發展,人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據此,我們可以推斷西藏發展的經驗是( )①建設“穩定社會”——促進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②提升“宗教修為”——引導信教群眾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③探索“發展路徑”——不斷擴大少數民族的區域自治權力④打造“安康生活”——著力在精準扶貧、兜底保障上下功夫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1年12月25日,新疆首條沙漠高速公路阿勒泰至烏魯木齊高速公路通車,更加緊密了烏魯木齊市與五家渠市、阿勒泰地區的聯系,成為烏魯木齊市各族群眾“3小時旅游圈”的又一選擇。新疆首條沙漠高速公路通車,有利于( )①保障新疆各少數民族人民充分行使自治權②發揮資源優勢,消除新疆與東部地區的差距③推動沿線經濟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④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2年,國家民委將會同有關部委組織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推動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國家實施上述三項計劃意在( )①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②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同富裕。③落實民族政策,逐步消除民族發展差異④協調少數民族特殊利益與國家整體利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目前,我國民族地區312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民族自治地方420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各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民族地區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這表明在我國( )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具一項具有明顯優越性的根本政治制度②中華民族日益發展成為更具包容性、凝聚力、統一性的命運共同體③對民族地區實施差別化支持政策,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內生動力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各民族的共同復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代表周某用身邊發生的事、接地氣的話,給信教群眾講宗教和睦和諧、“民族團結一家親”小故事,幫助信教群眾明白“黨親、國好、法大”的道理,厘清國法與教規的關系。周某聯系的單位、社區的信教群眾做到了弘揚正信、堅守中道、遠離極端,主動融入世俗化生活。由此可見( )①信仰自由是民族團結的基礎②周某行使權利,提高履職能力③信教群眾要增強守法的意識④我國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2年“壯族三月三”期間,廣西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宣傳月活動,引導各族群眾互嵌式居住生活,建設和諧社區,依托自然人文景觀、各級各類基地等載體開展民族團結奮斗宣傳教育。這一活動的開展可以( )①保障自治權行使,維護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②增強民族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③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④推動各民族在共同繁榮基礎上實現民族平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和百萬農奴解放63周年。63載風雨兼程,喜獲新生的西藏各族兒女在黨中央的領導關懷下,團結一心銳意進取,經濟社會實現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極大改善,創造了社會制度偉大變革、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的人間奇跡。西藏63年的偉大跨越,充分證明了( )①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可比擬的巨大優越性②民族區域自治是促進西藏發展的根本動力③民主改革是造福西藏各族人民的偉大壯舉④民族團結為西藏繁榮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11.2022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5周年。75年來,內蒙古高舉民族團結旗幟,堅持和發揚各民族心連心、手拉手的好傳統,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建設得更加亮麗。關于內蒙古發展的原因,下列推斷合理的是( )①充分發揮內蒙古自治區人大、政府、法院等自治機關的作用②積極引導信教群眾愛黨、愛國,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③中央統一領導下充分保證自治區的自治權,調動地方積極性④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內蒙古經濟發展進步提供保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2年7月12日至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進行調研時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大團結的中國一定是無往而不勝的,一定是有著光明未來的。為了促進民族大團結需要( )①中央政府向民族自治地方下放更多權力,堅持民族平等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③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維護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④民族自治地方的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砥礪初心,愛我中華”-福建省宗教界教風教規教德建設主題交流活動于2021年10月在福州舉辦。本次活動對于促進我省宗教界的交流互鑒,深入挖掘教義教規中符合時代要求的闡釋,充分發揮教風教規教德對教職人員和信教群眾的行為引導、規則約束、權益維護具有重要作用。開展這一活動( )①旨在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②有利于發揮宗教及信眾的積極作用③表明國家積極支持倡導宗教信仰④有助于持續的推進宗教中國化進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宗教界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全面落實宗教領域疫情防控工作決策部署,繼承和弘揚“愛國愛教、扶危濟困”的優良傳統,廣泛動員、積極行動,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這表明( )①我國應鼓勵和支持宗教的發展②我國堅持宗教的中國化方向③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④宗教組織已成為聯系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近期,山東省佛教協會、省道教協會制定《教風建設兩年行動方案(2022-2023年)》。該方案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和全省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樹立法治觀念,秉持以戒為師,全面從嚴治教,適應時代要求,勇于自我革新,自覺服務社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實做好新時代全省宗教工作,樹立佛教、道教良好形象。該行動方案有利于( )A.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鼓勵人們依法信仰宗教B.推動宗教與法治相結合,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C.加快宗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促進宗教性質的轉化D.促進教職人員素養的提升,促進宗教事業健康發展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現在,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紛爭十分突出。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往往交織在一起,嚴重影響民族團結、國家安定。我國民族、宗教方面總的情況是好的,這充分說明,我們中華民族是有強大凝聚力的,我們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是正確的。習近平指出,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要正確認識我國民族關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團結的光明面;善于團結群眾、爭取人心,全社會一起做交流、培養、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異、包容多樣,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創新載體和方式,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歷史觀、民族觀;用法律來保障民族團結,增強各族群眾法律意識;堅決反對大漢族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自覺維護國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團結大局。(1)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形成了怎樣的民族關系?(2)結合材料,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知識說明應當如何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關系。17.材料一 近年來,全國政協堅持人民政協為人民,致力增進群眾福祉和促進社會發展對推進民族地區脫貧攻堅等開展協商調研,提出建立返貧監測預警和應急救助機制等重要建議;舉行農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專題協商會,有關方面專題研究采納議政成果,調研并協商就業、醫療、養老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實地進行“十四五時期鞏固西部地區脫貧成果”重點提案督辦調研,發揮好協商式監督的作用等。材料二 2021年5月14日,由中央統戰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民委有關業務部門主辦的首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論壇在京舉行。與會者認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在的實體,是在幾千年歷史中形成的;作為一個自覺的實體,是在近代以來救亡圖存中出現的;作為一個自強自信的牢固共同體,則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鞏固發展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重大原創性論斷。這一重要論斷,與中國共產黨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推動各民族共同發展的初心使命相互貫通,與新中國建立以來確立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相互貫通,要堅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和整體戰略高度來認識和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1)結合材料一,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相關知識,說說人民政協在增進群眾福祉和促進社會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依據。(2)結合材料二運用所學民族的相關知識,說明應該如何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參考答案:1.C2.B3.A4.C5.D6.A7.D8.D9.C10.A11.D12.C13.C14.C15.D16.(1)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2)①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②堅持與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為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關系提供制度保障。③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為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關系提供法律保障。④每個公民要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并付諸行動。17.(1)①我國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人民政協發揮重要作用提供了制度前提;②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③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的主題,要依法履行政治協商、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職能。(2)①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政治保證;②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調動人民的積極性;③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諧發展;④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