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郟縣2024-2025學年上學期期中學情檢測八年級道德與法治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為選擇題、非選擇題兩大題。2.評閱主觀性試題時,應尊重考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特點,鼓勵創新。考生答案若與本參考答案不一致時,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均可的情給分。一、選擇題(17小題,每小題2分,共34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DBAABDABDDBB二、非選擇題(4小題,共36分)18。(8分)小明的觀點是不正確的,他沒有正確看待網絡。在網絡時代,人人都能夠參與信息發布,信息變得豐富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使一些人沉迷網絡,影響個人學習、工作和生活。但網絡信息也有真實可信的、積極向上的、弘揚真善美的正能量信息。網絡具有積極的作用,它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推動了社會進步。我們不應該遠離網絡,而是要合理利用網絡,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積極在網絡上傳播正能量。評分說明:觀點正確,層次分明,邏輯嚴密,分析透徹,表述規范,給8-7分;觀點正確,層次比較分明,邏輯比較嚴密,分析比較透徹,表述比較規范,給6-3分;觀點模糊不清,層次不分明,邏輯不嚴密,分析不透徹,表述不規范,給2-1分;觀點錯誤、只作判斷不作分析或表述與主題無關,給0分。19.(1)①“執行‘一盔一帶’,需要法律明文‘硬性’規定,加強對交通違法行為的執法處罰力度”體現了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②“市民要嚴于律己,增強安全出行的自覺意識,不斷提升道德素養”體現了遵守社會規則需要自律,需要發自內心的敬畏規則:等等。(每條2分,共4分)(2)①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一些原來沒有的規則,需要制定;②一些原有的規則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廢除:③一些原有的規則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生活的變化,需要加以調整和完善:等等。(每條2分,共4分)20。(1)①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②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③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等等。(每條2分,共4分)(2)①積極關注、重視他人;②平等對待他人;③學會換位思考:④學會欣賞他人;等等。(每條2分,共4分)21.(1)刑事違法行為(或犯罪行為)。(1分)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每條1分,共3分)(2)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③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等等。(每點2分,共6分)(3)①登錄官方網站:②查閱權威的報刊資料:③收看相關法治類節目:④咨詢相關部門:⑤查閱相關書籍:等等。(2分)2024一2025學年上學期期中學情檢測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卡兩部分。試題卷共4頁,21小題,滿分75分,其中試題70分,卷面5分,考試時間60分鐘。2.試題卷上不要答題,選擇題請用2B鉛筆按要求涂在答題卡上指定位置,非選擇題請用0.5毫米黑色簽字水筆直接把答案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題卷上的答案無效。3.答題前,考生務必將本人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閉卷考試。一、選擇題(17小題,每小題2分,共34分。下列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1.2024年9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教育法,自2024年9月21日起施行.A.愛國主義B.家庭C.義務D.國防2.社會關系有多種類型。下列人物之間的社會關系屬于業緣關系的是①蘇炳添和他的同學②陸鴻和他的老鄉③孫穎莎和她的同事④小明和他的媽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人不能孤獨地生活,他需要社會。”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①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②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③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相同的身份④社會只能為個人的發展提供物質支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某學校八年級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愛心義賣活動。將學校種植基地的果蔬進行采摘、加工,制成果茶或水果鋪頭等,在市場指定攤位義賣,這些美食很快成了熱銷貨。這一活動①一定能快速提高同學們的文化課成績②有利于幫助學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③能讓學生發掘自身潛能,超越身邊的任何人④有利于學生感受社會生活,養成親社會行為A.①②B.①③C.②①D.③④5.井然有序的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下列同學的做法,你認為正確的是A.在超市坐升降梯,小劉安安靜靜等候B.上數學課,小陳跟同桌偷偷下飛行棋C.小張趕時間,排隊打飯時故意插到隊伍前面D.小丁看電影時,不時跟同伴大聲討論八年級道德與法治第1頁(共4頁)6.小陳在瀏覽某網站時,突然網絡彈窗跳出來一個鏈接,顯示只要輸入自己的身份證號就可以免費領取紅包。對此,小陳的正確做法有①保護隱私,不要輕易泄露個人信息②加強防范,不要使用任何網絡軟件③提高警惕,不要隨意點擊不明鏈接④勇于嘗試,不要過于防備任何事情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八(1)班小李同學有每天寫日記的好習慣,以下是她日記中的部分內容:2024年8月6日星期二晴今天,我在網上就小區汽車停放的問題向交通管理部門提出了建議,還收到了該部門的回復,我以后要繼續關注身邊的事情。下列對小李同學日記的解讀準確的是A.網絡是公民發表建議的唯一渠道B.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C.網絡世界是法外之地,不受保護D.網絡使人們更加便利、有序地參與政治生活8.為營造更加文明、和諧、宜居的城市環境,某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向廣大市民朋友發出倡議,倡導廣大市民朋友積極行動起來,爭做文明有禮好市民。為響應號召,爭做文明有禮好市民,各位市民在生活中要做到①態度謙和、對人真誠②文明用語、談吐文雅③我行我素、盛氣凌人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A.①②B.①③C.②①D.③④9.有人認為:“講自由,就不能有任何的約束:有規則的約束,就談不上有自由。”這種看法A,是正確的,建立社會規則的目的就是限制自由B.是錯誤的,沒有正確認識到社會規則與自由的關系C.是錯誤的,不懂得社會規則可以讓人們獲得一切自由D.是正確的,認識到自由是非常寶貴的10.觀察圖片,我們可以感受到①井然有序的社會生活需要社會規則的維系②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③良好的社會秩序是自然形成的行人、自行車、④規則只有在特殊時期才發揮作用機動車各行其道A.①②B.①③C.②①D.③④11.河南鄭州一對父子乘坐公交車,父親投幣后往車廂后面走去,兒子緊隨其后并沒有投幣。父親得知后,馬上讓孩子向司機道歉并補票。對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父親能夠踐行誠信,遵守規則B.該父親以身作則,營造了良好家風C.該父親的做法容易讓孩子缺失家庭的愛D.該父親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八年級道德與法治第2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試卷.pdf 試卷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