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西欽州市第四中學2025屆高三政治第四周周測試卷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姓名、考生號等個人信息填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一、單選題( 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有國外研究表明機械負荷對動物手指再生具有促進作用,沒有神經并不抑制再生。某研究團隊受此啟發,通過可穿戴生物反應器進行急性多藥物輸送,成功實現青蛙的斷腿再生。由此可見( )①把握聯系的多樣性有助于正確認識事物 ②真理性認識來源于科學探索③運用遷移方法可為解決問題提供新思路 ④文化創新的動力是文化交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馬克思認為:“對人類生活形式的思索,從而對這些形式的科學分析,總是采取同實際發展相反的道路,這種思索是從事后開始的,就是說,是從發展過程的完成的結果開始的。”這一方法所揭示的實際內涵是:歷史的發展總是按照時間順序從過去到現在以至未來,而對歷史的認識則要遵循相反的順序。與上述思索法一致的是( )A.一切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 B.人體解剖對于猴體解剖是一把鑰匙C.邏輯和歷史在具體環節上具有一致性 D.古代經濟為資產階級經濟研究提供了鑰匙3.某游樂場在開業前幾天游客爆滿。由于排隊花費較長時間,游客一天下來只能玩三五個項目。甲同學發現越接近出口處的項目,排隊游玩的人數越少,故該同學沒有按照由入口到出口的順序游玩,而是按照由出口到入口的順序游玩,一天下來比其他人多玩了好多項目。該同學的成功之處在于( )①堅持逆向思維,對事物結構順序的已有認識進行反向思考②堅持創新思維,打破常規,另辟蹊徑解決問題③通過聚合思維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多樣性答案④運用超前思維,對事物發展趨勢作出準確推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未雨綢繆最早出自《詩經》,意思是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正所謂,“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我們意識到未來的就業競爭激烈,因此我們在現在就開始積極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國家意識到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國家制定了科學的五年計劃以推動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未雨綢繆”,方“事半功倍”。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①“不豫則廢”說明只要不運用超前思維的前瞻性功能,就一定會失敗②從《詩經》到典型案例,是核檢表法中“他用”這一方面的具體應用③無論是我們還是國家,只有通過調查研究,才能作出正確的規劃方案④由列舉兩個典型案例就能得到“未雨綢繆”的重要性,使用了共變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養生茶飲、藥膳糕點、中藥面包……越來越多的中醫藥養生產品走出藥房,走向市場。北京某藥店順應節氣變化、將枇杷和梨汁融入咖啡之中,推出枇梨杷啦拿鐵;天津某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推出黃芪養生包等中藥面包;一些餐廳根據顧客不同體質和需求,制作當歸羊肉湯、枸杞燉雞等藥膳。由此可見,“中醫藥+”模式( )①鏈接時代元素,通過信息交合進行創新②依托中醫藥文化,調整優化了經營策略③因襲傳統文化,跨界融通不同醫藥資源④兼顧社會效益,滿足顧客多樣化消費需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隨著我國探月工程的不斷推進,在月亮上蓋房子也成為探月工程的一個規劃目標。可喜的是,模擬“月壤磚”燒制獲得初步成果,國內首個“月壤磚”已被制備出來,并計劃通過天舟八號送往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暴露試驗。在完成太空試驗后,第一塊“月壤磚”預計將在2025年年底返回地球。上述規劃( )①發揮了遷移功能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②是對事物的發展情況作出預測的“先知先覺”③實現了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認識飛躍④在把握客觀規律基礎上作出合乎邏輯的思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框架下強化系統思維,針對宏觀經濟運行過程中總需求不足的突出癥結,強調要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為此我們要( )①在綜合的基礎上獲得對事物的整體性認識 ②以動態的方式、從整體的角度去思考問題③通過調查研究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判斷預測 ④對政策的認識從感性具體提升到思維具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大型文化節目《中國中醫藥大會》以中醫為鑰打開中華文明寶庫。該節目不僅關注中醫藥本身,還注重傳播中醫藥文化所蘊含的健康理念和價值觀,及其背后的東方哲思和生活智慧。它既展現當代中醫藥人對傳統的中醫理論進行守正創新,又有助于深入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國際交流,也能提升全球公眾的健康素養和健康意識。據此,從思維的角度看( )①中醫的傳承創新發展要求堅持思路的獨特性和步驟的跨越性②中醫的基本理論守正創新體現了辯證思維的整體性和動態性③中醫深入挖掘中醫藥的當代價值踐行了簡略化和理想化環節④中醫深挖中醫藥價值體現了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有高組織粘附力的微針,如寄生蟲的微鉤、蜜蜂的尾針、豪豬的針毛。據此,某研究團隊采用4D打印技術,制造具有后向曲面倒鉤以增強組織附著力的仿生微針,其在醫療注射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仿生微針的研發( )A.運用完全歸納推理方法,對認識對象都進行了考察B.符合思維的科學性,應用了超前思維促進技術革新C.運用類比推理,其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或然的D.由思維具體到感性具體,把握事物整體表象的認知10.“夕照紅于燒,晴空碧勝藍”的景象早已深入人心。日出、日落時分,太陽接近地平線,在大氣中只有極小尺寸的微塵時會發生瑞利散射,藍色光被散射到其他位置,剩下的主要是直射的紅色光,此時的太陽是紅色的。然而在沙塵暴襲來時,人們會看到一種截然不同的夕陽景色——白色的太陽,這是由于浮塵顆粒較大產生無顯色效應的米氏散射造成的。材料說明,正確認識事物需要( )A.運用聯想思維B.運用形象思維C.把握事物的本質 D.由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11.科研人員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態與演化》發表論文指出,他們分析了世界上634種鳥蛋的顏色、深淺度與鳥類繁殖區域的關系,發現生活在寒冷地區且鳥蛋容易被太陽照射到的鳥類,蛋的顏色通常越深,而生活在溫暖地區的鳥類,蛋的顏色相對較淺,且更多樣。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運用了探求因果聯系的求同法、求異法②思維抽象具有概括性,從個性中抽取共性③運用聚合思維,以尋求解決問題的多樣性答案④發揮思維的能動性,遵循從一般到個別的歸納推理方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鹽堿地曾是貧瘠的代名詞。如今在內蒙古,這樣的刻板印象正被打破。種堿地甘草、栽耐鹽堿稻、培育食用菌、養魚蝦海鮮……從“以地適種”到“以種適地”,不少地方讓昔日荒蕪的鹽堿地變成希望的田野。這表明( )①轉換認識的角度有助于解決新問題②超前思維的結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征③對事物結構順序反向思考可以發現其新功能④反向求索能夠實現從“不利”向“有利”的轉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每個人學習、工作、生活經歷各不相同,思維也就不可避免存在差異。經常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從他人立場和角度出發思考問題,才能更好理解對方的想法和感受,避免思維上的局限性。下列關于換位思考說法正確的是( )A.將與事實相反的情況作為事物發展的條件 B.把相關信息集中起來從中尋找出內在聯系C.將看上去毫無關聯的事物進行可能的聯結 D.對事物結構順序的已有認識進行反向思考14.近年來,某地開展“以漁治堿”,探索鹽堿地治理的新路徑。某地通過挖掘排堿溝、鋪設管道等方式對鹽堿地進行排堿和洗堿,在鹽堿地種植水稻。并將水體引入池塘養殖,池塘養殖的大鱗鲃、雅羅魚等耐鹽堿魚類還能通過代謝和排泄等活動進一步降低水體的堿度。“以漁治堿”讓鹽堿荒地魚米豐收。“以漁治堿”的模式( )①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發揮思維正逆互補的作用②將不同事物的功能進行遷移,解決了鹽堿地治理③借助抽象思維形成理性認識,把握了鹽堿地的本質④根據發展的需要建立了鹽堿地和水產養殖間的聯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近年來,S省采取多項措施,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該省持續改進作風,把“等企業上門”變為“送服務上門”,成立服務專班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預判企業投資開工前、建設中、竣工后到生產經營各階段的全部審批事項,推出“點單式”行政審批綠色通道,下列對S省運用的創新思維方法分析正確的有:( )①運用系統思維,采取多項措施,不斷優化營商環境②運用逆向思維,變“等企業上門”為“送服務上門”③運用超前思維,預判企業投資各階段全部審批事項④運用聯想思維,推出“點單式”行政審批綠色通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在醫療保健領域,人們面臨的幾乎所有問題仿佛都可以通過增加一些東西來解決。如睡眠不好?吃這種藥。減不了肥?服用這種新型注射劑。而凱西一米恩斯提出,我們不應該立即服用幾乎總是有副作用的藥物,而是應該先找出問題的根源,并設法消除它。睡不著?那就減少睡前飲酒或刷手機的次數。有胃病或體重問題?那就試著減少加工食品和糖的攝入量。這種用減法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①運用了逆向思維,對事物進行了逆向性地思考 ②運用了聚合思維,通過檢核表法進行創新思維③對已有的有關事物的功能的認識作了反向思考 ④對已有事物間因果關系的認識作了交換性思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II卷(非選擇題)二、綜合題(52分,請考生按要求答題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11月6日至8日,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在北京舉行。當代我國古典學研究一方面重修中國傳統經典,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另一方面翻譯西方傳世經典,發掘“他山之石”,進行中西古典學比較、互鑒和匯通。我國古典學研究致力于同西方以及其他各民族古典學研究攜手,賦予人類古典文明新的內涵和意義,承擔“促進文明傳承發展、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使命。結合材料,闡釋我國古典學研究體現的創新思維方式。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9月13日,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李振聲、王永志“共和國勛章”。材料一 李振聲曾在祖國西北耕耘31載,培育推廣抗病、高產的遠緣雜交小麥,組織開展多項重大農業科技攻關,助力我國糧食大幅增產。他始終把“回報國家”作為奮斗目標,為“讓國人吃飽飯、吃好飯”而不懈努力。50年代,他牽頭組建青年科學家課題組,大膽將牧草與小麥雜交。面對一系列的科學難題,他們迎難而上,每天步行往返20里路去試驗田查看苗情,冒著大雨細心播種……經過20多年刻苦攻關,育成了高產、抗病、優質小麥新品種并迅速推廣。“一個人一生中能做的事情有限,所以目標必須明確、集中,要跟著國家需求選擇自己要做的事情。”這是李振聲一生科研工作的寫照。材料二 1964年6月,王永志參加我國“東風二號”導彈的發射任務。試射當天因天氣炎熱,火箭推進劑在高溫下膨脹,燃料儲箱內不能加注足量的燃料,致使導彈射程不夠。在場專家想盡辦法添加推進劑。經反復思考、嚴密計算,王永志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泄出600公斤燃料,減少自身重量后就可實現預期目標!推進劑包括氧化劑和燃料,氧化劑是恒溫的,燃料則遇熱膨脹,高溫造成兩種成分密度的改變,推進劑配比隨之改變。最佳配比是在火箭飛行到預定速度時,燃料和氧化劑同時耗完,廢重消除,射程最遠。減少燃料以恢復最佳配比,反而能達到預定射程。果然,當火箭泄出一部分燃料后,射程更遠了。(1)結合材料一,運用《哲學與文化》知識,分析李振聲是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的。(2)結合材料二,運用“逆向思維”的知識,說明王永志的巧思妙計。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大運河為代表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先民篳路藍縷、艱苦卓絕奮斗發展的生動記錄,展現了中國人特有的韌性、耐心和定力,是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標識。材料一 【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紐帶】自隋唐實現大運河南北貫通,歷代不斷疏浚、擴展、維護大運河,使南北方經濟上的聯系日益緊密、文化上的交流更加頻繁、軍事上的縱深更加深廣。這一切不僅促進了大運河沿線的開發,而且推動南北方融為一體,為中華民族的融合發展創造條件,孕育了一座座繁華的城市大運河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一條紐帶。材料二 【凝聚著祖先創造和智慧】開鑿大運河需要面對復雜的地形地貌,需要解決大量工程難題,但我們的祖先創造性地解決了治水、治沙、蓄水等難題。大運河揚州段的“運河三灣”,把一段直線百米的河道改成1.7千米的三道彎,大大減緩了流速,確保了漕運安全,體現了古人順應自然、改造自然的創造力;大運河山東段的南旺樞紐工程,集引水、蓄水、分水、排水于一體,五級船閘逐級抬高水位,體現了古人對水利的科學認識,許多做法直到今天還在沿用。材料三 【開放包容的運河文化】 大運河流經10多個緯度的國土,貫通燕趙、中原、齊魯、江浙等多個不同文化區,隨著運河流淌的不僅僅是人員和物資,更是思想和文化。各自保持特色,又互相學習借鑒,共同形成了兼收并蓄、開放包容的運河文化大運河所流經的區域從古至今都是中國經濟最發達、思想文化最活躍的地區,文教鼎盛、人才輩出。這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創新性和包容性的文化所培育和滋養出來的。(1)為什么大運河能成為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一條紐帶?結合材料一,運用唯物辯證法聯系觀的知識,對此加以說明。(2)結合材料二,運用創新思維的知識,說明我們祖先是如何解決治水、治沙、蓄水等難題的。(3)結合材料三,運用文化的知識,說明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性。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A C C C C C C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B D B C B17.①運用聯想思維,通過遷移,發掘“他山之石”,進行中西古典學比較、互鑒和匯通。②運用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一方面重修中國傳統經典,賡續中華文脈,另一方面翻譯西方傳世經典,從不同方向探索古典學,這是發散思維;而將中西方古典學研究攜手,賦予人類古典文明新內涵意義,又體現了聚合思維,聚焦于促進文明傳承與交流的目標 。 ③運用了超前思維,我國古典學研究立足當下,致力于與其他民族古典學研究合作,主動承擔 “促進文明傳承發展、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的使命,對人類古典文明未來發展方向和意義進行前瞻性思考,體現了超前思維。(原卷無答案,此答案僅供參考)18.(1)①人的價值主要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李振聲投身科研,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②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正確的價值觀的指導,需要堅定理想信念,李振聲心懷祖國,矢志不渝深耕科研,勇攀科學事業高峰;③實現和創造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科研路上,李振聲迎難而上、刻苦攻關,用獻身科學的實際行動鑄就科研成就;④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李振聲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需要中,讓人生在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綻放。(2)①人們從過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去思考、探索,可以實現創新的目的。當火箭燃料不足致使導彈射程不夠時,專家們一致主張給導彈再“增加燃料”,王永志反其道而行之,運用逆向思維,提出泄出燃料,實現預期目標。②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人們對事物存在狀態的認識是相對確定的。高溫下,推進劑配比隨之改變,王永志對燃料和氧化劑存在狀態和配比做轉換性思考,創造性解決了導彈射程不夠的問題。19.(1)①聯系具有普遍性,要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開鑿大運河抓住了事物之間的聯系,實現了我國南北貫通。②聯系具有客觀性,但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屬性,通過實踐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大運河自開通以來,使南北方經濟上的聯系日益緊密、文化上的交流更加頻繁、軍事上的縱深更加深廣。③聯系構成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大運河推動南北方融為一體,為中華民族的融合發展創造條件。(2)①運用逆向思維,把直向河道改為彎道,減緩流速,確保漕運安全。②運用聚合思維,集引水、蓄水、分水、排水于一體,修建樞紐工程。(3)①不同地域的文化在大運河沿線交匯交流交融,形成了大運河文化,說明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②大運河流域不同區域的文化各自保持特色,又互相學習借鑒,形成了兼收并蓄的運河文化,說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豐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