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石潭記》知識清單一、文學常識 1.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 。他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 。 2. 背景:本文寫于作者貶謫永州期間,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 。柳宗元參與政治改革失敗被貶,內心憤懣難平,借山水游記來抒發自己的抑郁之情 。 3. 文體:山水游記,這類文體通常兼具寫景、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 ,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傳達作者的情感與思考 。二、重點字詞(一)實詞1. 篁竹:竹林。如“隔篁竹,聞水聲” 。2. 尤:格外。“水尤清冽”,突出潭水的清涼程度超乎尋常 。3. 清冽:清涼。“冽”強調寒冷的感覺,與“清”結合,形容潭水清澈且寒涼 。4. 坻(chí):水中高地。“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描述石頭露出水面形成的不同形態 。5. 嶼:小島。6. 嵁(kān):不平的巖石。7. 翠蔓:翠綠的藤蔓。“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描繪出植物的生機與姿態 。8. 佁然(yǐ):靜止不動的樣子。“佁然不動,俶爾遠逝”,通過魚的動靜對比,展現其活潑 。9. 俶爾(chù):忽然。10. 翕忽(xī):輕快迅疾的樣子。生動表現魚游動時的敏捷 。11. 犬牙:像狗的牙齒一樣。“其岸勢犬牙差互”,運用比喻描繪溪岸的參差不齊 。12. 悄愴(qiǎo chuàng):凄涼。“悄愴幽邃”,營造出幽深凄清的氛圍 。13. 邃(suì):深。14. 隸:跟從。“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說明跟隨一同游玩的人 。(二)虛詞 1. 以 介詞,把。“全石以為底”,即把整塊石頭作為潭底 。 介詞,因為。“以其境過清”,因為這里的環境過于凄清 。 相當于“而”,表修飾或順承。“卷石底以出”,石底翻卷著露出水面,“以”表順承;“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邊,石底翻卷著露出水面,這里的“以”也可理解為表修飾 。 2. 而 表順承,不譯。“乃記之而去”,于是記下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 。 表修飾,不譯。“潭西南而望”,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 ;“隸而從者”,跟隨著一同去的人 。 表并列,不譯。“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這里的“而”連接兩個并列的描述,“峨冠”和“多髯” 。 3. 之 代詞,代指看到的景象。“心樂之”,心里為看到的景象感到高興 。 助詞,的。“忘路之遠近”(《桃花源記》),忘記了路程的遠近 。 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是一個主謂結構,“之”使它成為句子中的一個成分,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句子 。 4. 其 代詞,它的,指小石潭。“其岸勢犬牙差互”,小石潭的岸勢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 。 代詞,指代溪水。“不可知其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三、通假字 “日光下澈”中“澈”通“徹”,穿過,透 。四、詞類活用 1.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 2. 下見小潭:“下”,名詞作狀語,向下 。 3. 皆若空游無所依:“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4. 斗折蛇行:“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 。 5. 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 。 6. 凄神寒骨:“凄”,使動用法,使……凄涼;“寒”,使動用法,使……寒冷 。五、特殊句式 1. 判斷句:“全石以為底”,應為“以全石為底”,用整塊石頭作為潭底 。 2. 省略句 “(漁人)便舍船,從口入”,省略主語“漁人” 。 “斗折蛇行,(小溪)明滅可見”,省略主語“小溪” 。 “坐潭上,(我)四面竹樹環合”,省略主語“我” 。六、文章結構 1. 發現小潭:寫作者隔著竹林,聽到水聲,然后伐竹取道,發現了小石潭 。 2. 潭中景物 潭水:通過描寫魚“皆若空游無所依”以及日光下澈,魚影布石上等,側面烘托出潭水的清澈 。 游魚:描寫魚的靜態“佁然不動”和動態“俶爾遠逝,往來翕忽”,表現魚的活潑,也側面反映出作者此時愉悅的心情 。 3. 潭源探究:“潭西南而望”,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溪岸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探究其源頭卻不可知 。 4. 潭中氣氛:“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描繪出小石潭幽深冷寂的環境,烘托出作者被貶后內心的孤寂、凄涼之情 。 5. 同游者:結尾交代同游的人,使文章內容更完整 。七、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對小石潭的石、水、魚、樹等景物的生動描寫,展現了小石潭清幽秀麗的自然風光。同時,作者借景抒情,在欣賞美景的過程中,由樂轉憂,通過描寫小石潭的凄清環境,含蓄地抒發了自己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思想感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