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章 章末檢測試卷二(課件 練習,共2份)中圖版(2019)選擇性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章 章末檢測試卷二(課件 練習,共2份)中圖版(2019)選擇性必修1

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二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天津地理)下圖所示地貌景觀位于粵北地區,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質條件。讀圖文材料,回答1~2題。
1.形成上圖所示地貌景觀的巖石類型、地質構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別是(  )
A.變質巖、水平裂隙、流水侵蝕
B.沉積巖、水平裂隙、風力侵蝕
C.巖漿巖、垂直裂隙、風力侵蝕
D.沉積巖、垂直裂隙、流水侵蝕
2.導致上圖所示景觀巖層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內力作用形式是(  )
A.垂直抬升 B.水平拉張
C.水平擠壓 D.巖漿噴發
大陸邊緣是陸地與洋底之間的過渡地帶,平行于大陸—大洋邊界,寬幾十至幾百千米。根據板塊構造運動與構造地貌特征,大陸邊緣分為穩定型和活動型兩大類。讀“大陸邊緣類型示意圖”,回答3~4題。
3.圖中(  )
A.①是巖漿發源地 B.a處為島弧
C.a是板塊生長邊界 D.b是穩定型大陸邊緣
4.示意圖中的大陸是(  )
A.亞歐大陸 B.非洲大陸
C.澳大利亞大陸 D.美洲大陸
(2024·吉林四平調研)下圖示意某地地質構造剖面。完成5~6題。
5.圖中M線兩側P巖層厚度不一的原因是(  )
A.M線西側P巖層比東側抗蝕力強
B.M線西側P巖層早期沉積厚度大
C.M線東側P巖層比西側抗蝕力強
D.M線東側P巖層受侵蝕程度大
6.上圖中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
A.N巖層形成、巖漿侵入、斷層形成
B.巖漿侵入、N巖層形成、斷層形成
C.N巖層形成、斷層形成、巖漿侵入
D.斷層形成、N巖層形成、巖漿侵入
下圖為“某地區的地質剖面圖”,圖中除花崗巖外,其余巖石均為沉積巖,粗斜線為斷層。完成7~8題。
7.圖中表現內力作用的主要有(  )
①固結成巖 ②褶皺 ③沉積作用 ④巖漿侵入 ⑤斷層 ⑥侵蝕作用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8.圖中巖層甲、巖層乙、花崗巖及斷層形成的先后順序是(  )
A.巖層乙、巖層甲、花崗巖、斷層
B.巖層乙、斷層、花崗巖、巖層甲
C.斷層、巖層乙、花崗巖、巖層甲
D.巖層乙、巖層甲、斷層、花崗巖
(2024·浙江寧波月考)手指湖,由多個并行的帶狀湖泊組成,形同手指。下圖為“美國東北部五大湖區近安大略湖南側的手指湖分布圖”。圖中最長的湖泊卡尤加湖長度達61 km,每個湖泊的湖盆基本呈U形。讀圖,完成9~10題。
9.手指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蝕 B.冰川侵蝕
C.流水沉積 D.冰川沉積
10.手指湖形成之初,對手指湖長度特征有著顯著影響的因素是(  )
①降水量 ②氣溫 ③地形坡度 ④巖石巖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廣東地理)邊灘是由于河流沉積作用形成的與河岸相連的泥沙質堆積體。三峽水庫運行后,長江中游邊灘整體呈萎縮態勢。研究表明,長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動流速在0.25~0.50 m/s之間。圖1示意該段河道某斷面在不同流量時的流速與水深情況。圖2示意該段河道流量超過15 000 m3/s的持續天數與邊灘面積關系。據此完成11~12題。
11.由圖1可知,當流量從14 278 m3/s降至6 888 m3/s時,該河段(  )
A.侵蝕主要發生在深槽區,邊灘體擴大
B.侵蝕主要發生在邊灘體,深槽區縮小
C.侵蝕主要發生在邊灘體,深槽區擴大
D.侵蝕主要發生在深槽區,邊灘體縮小
12.根據圖2,近年來長江中游邊灘整體萎縮的原因除侵蝕作用外,還可能是(  )
A.河道來沙量減少 B.河道的水位升高
C.河岸護坡工程建設 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
(2023·廣東深圳月考)沖積扇是河流流出山谷時,由于地勢突然變緩,河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減慢,其所挾帶的泥沙物質在出山口處沉積下來,形成的扇形堆積體,由山谷口向外可分為扇頂、扇中、扇緣。根據沖積扇所在的環境不同,可以細分為“旱扇”(即洪積扇)和“濕扇”,分別對應著河流中的暫時性河和常流河。下圖為“‘濕扇’和‘旱扇’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
13.與“旱扇”相比,“濕扇”(  )
A.礫石磨圓度低 B.徑流年際變化小
C.河流落差小 D.扇體面積小
14.“旱扇”的綠洲多出現在(  )
A.扇頂 B.扇中 C.扇緣 D.山谷
2019年12月16日,成貴高速鐵路全線貫通。其中樂山至貴陽段橋隧比重達到78.6%,橋梁365座,共計151千米,占線路總長的29.69%;隧道183座,共計247千米,占線路總長度的49.50%。據此完成15~16題。
15.該鐵路橋隧眾多的原因是(  )
A.氣候濕熱 B.地形崎嶇
C.風沙肆虐 D.暴雨多發
16.該鐵路沿線夏季多暴雨,易引發的地質災害是(  )
A.洪澇 B.低溫凍害
C.滑坡 D.火山噴發
下圖為“我國某地沿北緯38.5°所作的地質構造、地貌剖面圖”,圖中一般地勢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讀圖,完成17~18題。
17.對圖中四地地質構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敘述正確的是(  )
A.①地斷裂抬升、黃河干流流水侵蝕
B.②地斷裂下沉、黃河干流沙礫洪積
C.③地斷裂下沉、黃河干流泥沙沖積
D.④地斷裂抬升、黃河干流泥沙堆積
18.圖中城市歷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該王朝一般會選擇在土層深厚、地下水位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圖中較為理想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河北滄州期中)北京市某中學師生到門頭溝靈水舉人村野外考察。圖甲是靈水八景之一“獨山蓮花”照片,構成“獨山蓮花”的巖體為淺層侵入巖;圖乙示意當地另一處含煤巖層;圖丙是“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讀圖,回答19~20題。
19.圖甲中的“獨山蓮花”和圖乙中的含煤巖層分別屬于圖丙中的(  )
A.a和b B.b和d C.d和c D.a和c
20.“獨山蓮花”景觀形成的主要地質過程與圖丙中相關內容對應正確的是(  )
A.巖漿—①—a—③
B.沉積物—④—c—⑤—d
C.巖漿—②—b—④
D.沉積物—④—c—③—b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2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新西蘭東南部的摩拉基海灘上約有50個圓形巨石(圖1),最大直徑逾2米,重達數噸,散布于海灘中部百余米的地方。據研究,圓石與珍珠的形成原因異曲同工,即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由圍繞著核心物質(如貝殼、珊瑚碎片等)的鈣和碳酸鹽慢慢結晶,層層凝聚而成。直徑2米左右的圓石至少需要400萬到550萬年的時間形成,大約要覆蓋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足以提供充分的礦物質。某些圓石長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會開裂并逐漸形成龜甲狀花紋(圖2)。
(1)推測摩拉基圓石形成后出現在海灘的地質過程。(4分)
(2)說明圓石龜甲狀花紋的形成原理。(4分)
(3)有人認為摩拉基圓石奇景終將徹底消失,請運用自然地理知識為其提供依據。(4分)
2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
材料一 華山(圖1)是我國著名的山峰之一,北鄰渭河平原,南依秦嶺,海拔2 154.9 m,壁立千仞,以險峻稱雄于世。圖2為秦嶺、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圖。
材料二 據考證,渭河平原形成后,不僅有黃土堆積其間,渭河及其兩側支流攜帶的大量泥沙也填充其中。
(1)指出秦嶺與渭河平原所在巖體的相互運動關系。(4分)
(2)推測華山的地質構造類型,并分析其挺拔險峻的成因。(3分)
(3)根據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為例,說明地質作用與地表形態的關系。(5分)
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4分)
我國深厚的歷史積淀給予了我們無數寶貴的文化遺產,分布在山西沁河流域的古村落群體就是其中之一。沁河流域古村落多形成于明末清初動亂時期,且多分布在小環境相對獨立的地形險要處。沁河是黃河中游三門峽以下左岸的一條大支流,發源于山西省太岳山脈霍山南麓,流經沁潞高原(山地和丘陵占84%),穿過太行山峽谷,出五龍口進入下游河段。五龍口至沁河口,河床高出兩岸地面2~4 m,“地上河”特征突出,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河床不斷下切、下降趨勢明顯。
(1)說明沁河流經太行山峽谷的成因。(4分)
(2)推測沁河流域古村落形成的區位條件。(4分)
(3)分析五龍口至沁河口段河床不斷下切的人為原因及影響。(6分)
24.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2分)
扇三角洲多發育在活動的構造區,是由鄰近高地直接推進到水體(湖或海)中的沖積扇。進積和退積是斷陷盆地處扇三角洲發育過程中的兩種常見沉積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緣沉積物粒徑大小變化尤為明顯。進積表示陸源物質供應速率快、三角洲前緣不斷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積物下細上粗,退積則相反,圖1示意某地扇三角洲及甲處沉積層沉積物粒徑變化,圖2示意辮狀河流及沙洲景觀。
(1)指出影響圖中扇三角洲面積大小及形態的因素。(3分)
(2)根據甲處沉積物粒徑變化特點,推斷扇三角洲發育過程中沉積方式的變化特點并說明理由。(5分)
辮狀河流多發育在山區或河流上游起伏較小河段以及較平坦的沖積扇上,河道較多,經多次分汊和匯聚,在數不清的大小沙洲間來回搖擺,分分合合最終形成相互交織的狀態。
(3)試描述圖中辮狀河流的形成過程。(4分)
章末檢測試卷二
1.D 2.A [第1題,據圖可知,該地貌類型為丹霞地貌,圖示巖層具有層理,因此是沉積巖。據圖可知,其地質構造是垂直裂隙。粵北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多流水侵蝕。選D。第2題,結合上題可知,圖示地貌景觀的巖石類型為沉積巖,形成初期應埋藏于地下,現出露地表,且圖中巖層沒有發生彎曲,故最直接的內力作用形式是垂直抬升,選A。]
3.D 4.D [第3題,圖中①位于大洋板塊向大陸板塊的俯沖地帶,不是軟流層,不是巖漿的發源地,A錯;a處大洋板塊俯沖到大陸板塊之下,常形成海溝,屬于板塊的消亡邊界,B、C錯;b位于板塊內部,地殼較為穩定,屬于穩定型大陸邊緣,據此分析選D。第4題,圖中大陸的西海岸是海溝,為消亡邊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亞歐大陸的東側是消亡邊界,非洲大陸西側、澳大利亞大陸西側均與圖示不符,只有美洲大陸西海岸處于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的消亡邊界,符合圖示信息,據此分析選D。]
5.D 6.C [第5題,圖中 M 線兩側 P 巖層是同一時期形成的,并且巖性相同,抗侵蝕力應該相同,A、C錯誤。 M 線兩側 P 巖層厚度不一的原因是斷層形成后, M 線東側 P 巖層地勢較高,受侵蝕程度大;西側 P 巖層是斷層下降一側,地勢低,受侵蝕程度較小,B錯誤、D正確。第6題,沉積巖層一般是位置在下面的先形成,圖中N巖層先形成,之后有 P 巖層形成。各沉積巖層都有明顯錯動位移,說明斷層形成得較晚。花崗巖沒有位移,說明形成于斷層之后,C 正確,A、B、D錯誤。]
7.B 8.A [第7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內力作用主要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褶皺和斷層屬于地殼運動的形式,巖漿侵入屬于巖漿活動。故②④⑤屬于內力作用,正確答案為B。第8題,據圖可知,巖層甲在巖層乙的上面,說明巖層甲形成晚于巖層乙。花崗巖切穿巖層乙和巖層甲,故花崗巖形成晚于巖層乙與巖層甲。斷層切穿花崗巖,說明斷層形成晚于花崗巖。故正確的順序為巖層乙、巖層甲、花崗巖、斷層。正確答案為A。]
9.B 10.C [第9題,由材料可知,手指湖位于北美洲五大湖附近,由于緯度較高,氣溫低,地質時期有冰川分布,且“每個湖泊的湖盆基本呈U形”,說明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冰川侵蝕,B對。第10題,由上題分析可知,手指湖形成主要是受冰川侵蝕作用,而地形坡度及巖石堅硬程度對冰川刨蝕出來的湖盆長短有影響;坡度大,巖性軟,容易被冰川侵蝕,使得手指湖的長度較長,反之較短,③④對,故選C。]
11.A 12.A [第11題,圖中流速曲線顯示,流量減小為6 888 m3/s 時,流速明顯低于流量14 278 m3/s時,并且在邊灘體處的流速已經降到0.25 m/s以下,處于泥沙起動流速以下,意味著邊灘體處已經不能被流水侵蝕起沙,相反應處于淤積狀態,邊灘體會增大;深槽區的流速則明顯大于0.5 m/s,高于泥沙起動流速,會繼續侵蝕河床,選A。第12題,邊灘體體積大小取決于泥沙的沖淤平衡。從圖中信息看,近年來的邊灘體面積呈減少趨勢,而流量超過15 000 m3/s 持續的天數也呈減少趨勢,二者存在明顯的正相關,意味著流量變化導致了邊灘體的面積減小。流量減小,河流攜帶的泥沙數量減少,淤積在邊灘體的泥沙數量隨之減少,所以邊灘體面積減少,選A。近年來,受三峽水庫削峰補枯的調節作用,河道水位豐水期會降低,枯水期會升高,B錯; 河岸護坡工程會降低流速,加大淤積量,邊灘體面積會增加,C錯;圖2顯示流量超過15 000 m3/s的天數減少,洪峰流量會減少,D錯。]
13.B 14.C [第13題,“濕扇”長期有河流流經,流水侵蝕強烈,礫石更加圓潤,磨圓度較高;“濕扇”長期有河流流經,徑流年變化較小,B對;河流落差主要受地形影響,濕潤地區不一定落差小;濕潤區河流流量大、長度較長,沖積扇的面積較大。故選B。第14題,在干旱區,土壤條件和水源條件較好的地方有利于形成綠洲。在沖積扇的形成過程中顆粒大的物質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扇緣的顆粒最小;河流從山口流出,順著地勢流往地勢最低的沖積扇扇緣位置,扇緣位置的土壤條件和水源條件都較好,最容易出現綠洲。故選C。]
15.B 16.C [第15題,成貴高速鐵路連接成都和貴陽,經過云貴高原,地形崎嶇,為了縮短鐵路長度及保證行車安全,故該鐵路設置了較多橋隧。該鐵路線設計橋隧與氣候濕熱、風沙肆虐、暴雨多發關系不大。故選B。第16題,該鐵路沿線地形崎嶇,地表巖層破碎,夏季多暴雨,容易引發滑坡,C正確。該鐵路經過喀斯特地貌區,多地下暗河,地表水不易儲存,不易引發洪澇災害。該地緯度較低,不易發生低溫凍害,且低溫凍害與夏季暴雨無關。火山噴發與暴雨無關。選C。]
17.C 18.B [第17題,由圖中可以看出,①地斷裂抬升,地勢較高,不可能受到黃河干流流水的侵蝕作用;②地斷裂下陷,屬于洪積傾斜平原,是河流流出山口泥沙沉積而形成的,不可能有黃河干流沙礫的沉積;③地斷裂下沉,屬于沖積平原,黃河干流又流經此處,所以是由黃河干流泥沙沖積而成;④地斷裂抬升,但是其屬于沙丘覆蓋的平原,沙丘屬于風力沉積地貌,與黃河干流泥沙的堆積無關。第18題,根據材料“一般地勢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可以判斷,地勢較高的地方地下水位較深。河流的沖積平原、洪積傾斜平原處,泥沙在此沉積,老沉積土層較厚。①④兩地土層太薄,③地地勢較②地低,地下水位相對較淺,修建皇家陵墓的最佳地點是②地。]
19.D 20.A [第19題,由圖文材料可知,圖甲中的“獨山蓮花”的巖體為淺層侵入巖,圖乙是當地另一處的含煤巖層,屬于沉積巖。根據巖石圈物質循環可知,圖丙中a是侵入巖,b是噴出巖,c是沉積巖,d是變質巖。故D項正確。第20題,由巖石圈物質循環過程可知,“獨山蓮花”景觀的形成過程應是:巖漿侵入,冷卻凝固形成侵入巖;而后經地殼抬升,侵入巖上升形成高山,在風化、侵蝕等作用下,侵入巖上覆的巖層被侵蝕掉,侵入巖層出露地表,形成“獨山蓮花”景觀。對應圖丙中的巖漿—①—a—③過程。故A項正確。]
21.(1)圓石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后經地殼抬升使海底升高;最終圓石上覆物質被侵蝕而出露。
(2)圓石長期暴露于水面之上易熱脹冷縮或脫水收縮,導致圓石表面產生裂隙;這些裂隙又逐漸被其他物質填充。
(3)圓石會受風化或侵蝕作用;海平面上升會淹沒圓石。
22.(1)秦嶺所在巖體相對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巖體相對下降。
(2)斷層。華山位于秦嶺北部,為塊狀山地,巖體相對上升,其北坡形成大斷崖。
(3)地表形態的塑造是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斷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風力、流水等)作用將沉積物搬運過來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
23.(1)太行山受板塊擠壓,地殼緩慢抬升,沁河下切(侵蝕),形成大峽谷地貌。
(2)流域環境比較封閉,地形崎嶇,且村落多分布在險要處,利于防御與安全;沿河地帶地形相對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農副產品多;河流兼具供水和交通之便。
(3)人為原因:上游水庫等工程攔截泥沙,使下游河流含沙量減少;上游植被覆蓋率增加,水土流失減輕,河流泥沙減少;大規模的河道采沙等。
影響:河床的下切使河道容水量增大,河道行洪能力相應增強;靠河工程根基失穩,坍塌潰壩可能性增加;水位下降,兩岸引水難度增加,不利于農田灌溉。
解析 第(1)題,河流峽谷主要是由地殼抬升和河流下切共同作用形成的。第(2)題,戰亂年代形成的村落,既要考慮安全性,還要考慮利于耕種。第(3)題,沉積河床下切,說明上游來沙量減少或當地采沙過多。下切影響主要從有利(增強行洪能力)和不利(靠河工程坍塌潰壩可能性增加,兩岸引水難度增加,不利于農田灌溉)兩個方面分析。
24.(1)河流含沙量;山麓地形地貌;沿岸風浪大小等。
(2)先進積后退積。早期沉積物粒徑自下而上由小變大,說明三角洲前緣不斷向前延伸,河流的搬運能力不斷增強,為進積;后期沉積物粒徑自下而上由大變小,說明三角洲不斷后退,河流的搬運能力減弱,為退積。
(3)上游地勢起伏大,流速快,侵蝕和搬運能力強,攜帶大量泥沙;在河床平坦開闊處,流速減慢,泥沙大量沉積形成沙洲;河流水位季節變化大,枯水期沙洲凸顯,阻擋了河流水道,致其分汊形成辮狀河流。(共53張PPT)
章末檢測試卷二
第二章
(天津地理)如圖所示地貌景觀位于粵北地區,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質條件。讀圖文材料,回答1~2題。
1.形成如圖所示地貌景觀的巖石類型、地質構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別是
A.變質巖、水平裂隙、流水侵蝕
B.沉積巖、水平裂隙、風力侵蝕
C.巖漿巖、垂直裂隙、風力侵蝕
D.沉積巖、垂直裂隙、流水侵蝕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據圖可知,該地貌類型為丹霞地貌,圖示巖層具有層理,因此是沉積巖。據圖可知,其地質構造是垂直裂隙。粵北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多流水侵蝕。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天津地理)如圖所示地貌景觀位于粵北地區,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質條件。讀圖文材料,回答1~2題。
2.導致如圖所示景觀巖層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
內力作用形式是
A.垂直抬升 B.水平拉張
C.水平擠壓 D.巖漿噴發
結合上題可知,圖示地貌景觀的巖石類型為沉積巖,形成初期應埋藏于地下,現出露地表,且圖中巖層沒有發生彎曲,故最直接的內力作用形式是垂直抬升,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大陸邊緣是陸地與洋底之間的過渡地帶,平行于大陸—大洋邊界,寬幾十至幾百千米。根據板塊構造運動與構造地貌特征,大陸邊緣分為穩定型和活動型兩大類。讀“大陸邊緣類型示意圖”,回答3~4題。
3.圖中
A.①是巖漿發源地
B.a處為島弧
C.a是板塊生長邊界
D.b是穩定型大陸邊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圖中①位于大洋板塊向大陸板塊的
俯沖地帶,不是軟流層,不是巖漿
的發源地,A錯;
a處大洋板塊俯沖到大陸板塊之下,
常形成海溝,屬于板塊的消亡邊界,
B、C錯;
b位于板塊內部,地殼較為穩定,屬于穩定型大陸邊緣,據此分析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大陸邊緣是陸地與洋底之間的過渡地帶,平行于大陸—大洋邊界,寬幾十至幾百千米。根據板塊構造運動與構造地貌特征,大陸邊緣分為穩定型和活動型兩大類。讀“大陸邊緣類型示意圖”,回答3~4題。
4.示意圖中的大陸是
A.亞歐大陸
B.非洲大陸
C.澳大利亞大陸
D.美洲大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圖中大陸的西海岸是海溝,為消亡邊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亞歐大陸的東側是消亡邊界,非洲大陸西側、澳大利亞大陸西側均與圖示不符,只有美洲大陸西海岸處于美洲
板塊與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的消亡邊界,符合圖示信息,據此分析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吉林四平調研)下圖示意某地地質構造剖面。完成5~6題。
5.圖中M線兩側P巖層厚度不一的原因是
A.M線西側P巖層比東側抗蝕力強
B.M線西側P巖層早期沉積厚度大
C.M線東側P巖層比西側抗蝕力強
D.M線東側P巖層受侵蝕程度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圖中M線兩側P巖層是同一時期形成的,并且巖性相同,抗侵蝕力應該相同,A、C錯誤。
M線兩側P巖層厚度不一的原因是斷層形成后,M線東側P巖層地勢較高,
受侵蝕程度大;西側P巖層是斷層下降一側,地勢低,受侵蝕程度較小,B錯誤、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吉林四平調研)下圖示意某地地質構造剖面。完成5~6題。
6.右圖中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A.N巖層形成、巖漿侵入、斷層形成
B.巖漿侵入、N巖層形成、斷層形成
C.N巖層形成、斷層形成、巖漿侵入
D.斷層形成、N巖層形成、巖漿侵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沉積巖層一般是位置在下面的先形成,圖中N巖層先形成,之后有P巖層形成。各沉積巖層都有明顯錯動位移,說明斷層形成得較晚。花崗巖沒有位移,說明形成于斷層之后,C正確,A、B、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右圖為“某地區的地質剖面圖”,圖中除花崗巖外,其余巖石均為沉積巖,粗斜線為斷層。完成7~8題。
7.圖中表現內力作用的主要有
①固結成巖 ②褶皺 ③沉積作用 ④巖漿侵入 ⑤斷層 ⑥侵蝕作用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內力作用主要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褶皺和斷層屬于地殼運動的形式,巖漿侵入屬于巖漿活動。故②④⑤屬于內力作用,正確答案為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右圖為“某地區的地質剖面圖”,圖中除花崗巖外,其余巖石均為沉積巖,粗斜線為斷層。完成7~8題。
8.圖中巖層甲、巖層乙、花崗巖及斷層形成的先后順序是
A.巖層乙、巖層甲、花崗巖、斷層
B.巖層乙、斷層、花崗巖、巖層甲
C.斷層、巖層乙、花崗巖、巖層甲
D.巖層乙、巖層甲、斷層、花崗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據圖可知,巖層甲在巖層乙的上面,說明巖層甲形成晚于巖層乙。花崗巖切穿巖層乙和巖層甲,故花崗巖形成晚于巖層乙與巖層甲。斷層切穿花崗巖,說明斷層形成晚于花崗巖。故正確的順序為巖層乙、巖層甲、花崗巖、斷層。正確答案為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浙江寧波月考)手指湖,由多個并行的帶狀湖泊組成,形同手指。下圖為“美國東北部五大湖區近安大略湖南側的手指湖分
布圖”。圖中最長的湖泊卡尤加湖長度達61 km,
每個湖泊的湖盆基本呈U形。讀圖,完成9~10題。
9.手指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蝕 B.冰川侵蝕
C.流水沉積 D.冰川沉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由材料可知,手指湖位于北美洲五大湖附近,由于緯度較高,氣溫低,地質時期有冰川分布,且“每個湖泊的湖盆基本呈U形”,說明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冰川侵蝕,B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浙江寧波月考)手指湖,由多個并行的帶狀湖泊組成,形同手指。下圖為“美國東北部五大湖區近安大略湖南側的手指湖分
布圖”。圖中最長的湖泊卡尤加湖長度達61 km,
每個湖泊的湖盆基本呈U形。讀圖,完成9~10題。
10.手指湖形成之初,對手指湖長度特征有著顯著影
響的因素是
①降水量 ②氣溫 ③地形坡度 ④巖石巖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由上題分析可知,手指湖形成主要是受冰川侵蝕作用,而地形坡度及巖石堅硬程度對冰川刨蝕出來的湖盆長短有影響;坡度大,巖性軟,容易被冰川侵蝕,使得手指湖的長度較長,反之較短,③④對,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1·廣東地理)邊灘是由于河流沉積作用形成的與河岸相連的泥沙質堆積體。三峽水庫運行后,長江中游邊灘整體呈萎縮態勢。研究表明,長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動流速在0.25~0.50 m/s之間。圖1示意該段河道某斷面在不同流量時的流速與水深情況。圖2示意該段河道流量超過15 000 m3/s的持續天數與邊灘面積關系。據此完成11~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1.由圖1可知,當流量從14 278 m3/s降至
6 888 m3/s時,該河段
A.侵蝕主要發生在深槽區,邊灘體擴大
B.侵蝕主要發生在邊灘體,深槽區縮小
C.侵蝕主要發生在邊灘體,深槽區擴大
D.侵蝕主要發生在深槽區,邊灘體縮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圖中流速曲線顯示,流量減小為6 888 m3/s 時,流速明顯低于流量14 278 m3/s時,并且在邊灘體處的流速已經降到0.25 m/s以下,處于泥沙起動流速以下,意味著邊灘體處已經不能被流水侵蝕起沙,相反應處于淤積狀態,邊灘體會增大;深槽區的流速則明顯大于0.5 m/s ,高于泥沙起動流速,會繼續侵蝕河床,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2.根據圖2,近年來長江中游邊灘整體萎縮
的原因除侵蝕作用外,還可能是
A.河道來沙量減少
B.河道的水位升高
C.河岸護坡工程建設
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邊灘體體積大小取決于泥沙的沖淤平衡。從圖中信息看,近年來的邊灘體面積呈減少趨勢,而流量超過15 000 m3/s 持續的天數也呈減少趨勢,二者存在明顯的正相關,意味著流量變化導致了邊灘體的面積減小。流量減小,河流攜帶的泥
沙數量減少,淤積在邊灘體的泥沙數量隨之減少,所以邊灘體面積減少,選A。
近年來,受三峽水庫削峰補枯的調節作用,河道水位豐水期會降低,枯水期會升高,B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河岸護坡工程會降低流速,加大淤積量,邊灘體面積會增加,C錯;
圖2顯示流量超過15 000 m3/s的天數減少,洪峰流量會減少,D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廣東深圳月考)沖積扇是河流流出山谷時,由于地勢突然變緩,河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減慢,其所挾帶的泥沙物質在出山口處沉積下來,形成的扇形堆積體,由山谷口向外可分為扇頂、扇中、扇緣。根據沖積扇所在的環境不同,可以細分為“旱扇”(即洪積扇)和“濕扇”,分別對應著河流中的暫時性河和常流河。下圖為“‘濕扇’和‘旱扇’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
13.與“旱扇”相比,“濕扇”
A.礫石磨圓度低
B.徑流年際變化小
C.河流落差小
D.扇體面積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濕扇”長期有河流流經,流水
侵蝕強烈,礫石更加圓潤,磨圓
度較高;“濕扇”長期有河流流
經,徑流年變化較小,B對;河
流落差主要受地形影響,濕潤地
區不一定落差小;濕潤區河流流量大、長度較長,沖積扇的面積較大。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廣東深圳月考)沖積扇是河流流出山谷時,由于地勢突然變緩,河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減慢,其所挾帶的泥沙物質在出山口處沉積下來,形成的扇形堆積體,由山谷口向外可分為扇頂、扇中、扇緣。根據沖積扇所在的環境不同,可以細分為“旱扇”(即洪積扇)和“濕扇”,分別對應著河流中的暫時性河和常流河。下圖為“‘濕扇’和‘旱扇’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
14.“旱扇”的綠洲多出現在
A.扇頂
B.扇中
C.扇緣
D.山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在干旱區,土壤條件和水源條件
較好的地方有利于形成綠洲。在
沖積扇的形成過程中顆粒大的物
質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扇
緣的顆粒最小;河流從山口流出,
順著地勢流往地勢最低的沖積扇扇緣位置,扇緣位置的土壤條件和水源條件都較好,最容易出現綠洲。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9年12月16日,成貴高速鐵路全線貫通。其中樂山至貴陽段橋隧比重達到78.6%,橋梁365座,共計151千米,占線路總長的29.69%;隧道183座,共計247千米,占線路總長度的49.50%。據此完成15~16題。
15.該鐵路橋隧眾多的原因是
A.氣候濕熱 B.地形崎嶇
C.風沙肆虐 D.暴雨多發

成貴高速鐵路連接成都和貴陽,經過云貴高原,地形崎嶇,為了縮短鐵路長度及保證行車安全,故該鐵路設置了較多橋隧。該鐵路線設計橋隧與氣候濕熱、風沙肆虐、暴雨多發關系不大。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9年12月16日,成貴高速鐵路全線貫通。其中樂山至貴陽段橋隧比重達到78.6%,橋梁365座,共計151千米,占線路總長的29.69%;隧道183座,共計247千米,占線路總長度的49.50%。據此完成15~16題。
16.該鐵路沿線夏季多暴雨,易引發的地質災害是
A.洪澇 B.低溫凍害 C.滑坡 D.火山噴發

該鐵路沿線地形崎嶇,地表巖層破碎,夏季多暴雨,容易引發滑坡,C正確。該鐵路經過喀斯特地貌區,多地下暗河,地表水不易儲存,不易引發洪澇災害。該地緯度較低,不易發生低溫凍害,且低溫凍害與夏季暴雨無關。火山噴發與暴雨無關。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圖為“我國某地沿北緯38.5°所作的地質構造、地貌剖面圖”,圖中一般地勢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讀圖,完成17~18題。
17.對圖中四地地質構造成因、地貌外力
作用方式敘述正確的是
A.①地斷裂抬升、黃河干流流水侵蝕
B.②地斷裂下沉、黃河干流沙礫洪積
C.③地斷裂下沉、黃河干流泥沙沖積
D.④地斷裂抬升、黃河干流泥沙堆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由圖中可以看出,①地斷裂抬升,地勢較高,不可能受到黃河干流流水的侵蝕作用;②地斷裂下陷,屬于洪積傾斜平原,是河流流出山口泥沙沉積而形成的,不可能有黃河
干流沙礫的沉積;③地斷裂下沉,屬于沖積平原,黃河干流又流經此處,所以是由黃河干流泥沙沖積而成;④地斷裂抬升,但是其屬于沙丘覆蓋的平原,沙丘屬于風力沉積地貌,與黃河干流泥沙的堆積無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圖為“我國某地沿北緯38.5°所作的地質構造、地貌剖面圖”,圖中一般地勢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讀圖,完成17~18題。
18.圖中城市歷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
該王朝一般會選擇在土層深厚、地下水
位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圖中較為
理想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根據材料“一般地勢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可以判斷,地勢較高的地方地下水位較深。河流的沖積平原、洪積傾斜平原處,泥沙在此沉積,老沉積土層較厚。①④兩地土層太
薄,③地地勢較②地低,地下水位相對較淺,修建皇家陵墓的最佳地點是②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河北滄州期中)北京市某中學師生到門頭溝靈水舉人村野外考察。圖甲是靈水八景之一“獨山蓮花”照片,構成“獨山蓮花”的巖體為淺層侵入巖;圖乙示意當地另一處含煤巖層;圖丙是“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讀圖,回答19~20題。
19.圖甲中的“獨山蓮花”和圖乙中的含煤巖層分別屬于圖丙中的
A.a和b B.b和d C.d和c D.a和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由圖文材料可知,圖甲中的“獨山蓮花”的巖體為淺層侵入巖,圖乙是當地另一處的含煤巖層,屬于沉積巖。根據巖石圈物質循環可知,圖丙中a是侵入巖,b是噴出巖,c是沉積巖,d是變質巖。故D項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河北滄州期中)北京市某中學師生到門頭溝靈水舉人村野外考察。圖甲是靈水八景之一“獨山蓮花”照片,構成“獨山蓮花”的巖體為淺層侵入巖;圖乙示意當地另一處含煤巖層;圖丙是“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讀圖,回答19~20題。
20.“獨山蓮花”景觀形成的主要地質過程與圖丙中相關內容對應正確的是
A.巖漿—①—a—③ B.沉積物—④—c—⑤—d
C.巖漿—②—b—④ D.沉積物—④—c—③—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由巖石圈物質循環過程可知,“獨山蓮花”景觀的形成過程應是:巖漿侵入,冷卻凝固形成侵入巖;而后經地殼抬升,侵入巖上升形成高山,在風化、侵蝕等作用下,侵入巖上覆的巖層被侵蝕掉,侵入巖層出露地表,形成“獨山蓮花”景觀。對應圖丙中的巖漿—①—a—③過程。故A項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蘭東南部的摩拉基海灘上約有50個圓形巨石(圖1),最大直徑逾2米,重達數噸,散布于海灘中部百余米的地方。據研究,圓石與珍珠的形成原因異曲同工,即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由圍繞著核心物質(如貝殼、珊瑚碎片等)的鈣和碳酸鹽慢慢結晶,層層凝聚而成。直徑2米左右的圓石至少需要400萬到550萬年的時間形成,大約要覆蓋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足以提供充分的礦物質。某些圓石長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會開裂并逐漸形成龜甲狀花紋(圖2)。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推測摩拉基圓石形成后出現在海灘的地質過程。
答案 圓石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后經地殼抬升使海底升高;最終圓石上覆物質被侵蝕而出露。
(2)說明圓石龜甲狀花紋的形成原理。
答案 圓石長期暴露于水面之上易熱脹冷縮或脫水收縮,導致圓石表面產生裂隙;這些裂隙又逐漸被其他物質填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有人認為摩拉基圓石奇景終將徹底消失,請運用自然地理知識為其提供依據。
答案 圓石會受風化或侵蝕作用;海平面上升會淹沒圓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華山(圖1)是我國著名的山峰之一,北鄰渭河平原,南依秦嶺,海拔2 154.9 m,壁立千仞,以險峻稱雄于世。圖2為秦嶺、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圖。
材料二 據考證,渭河平原形成后,不僅有黃土堆積其間,渭河及其兩側支流攜帶的大量泥沙也填充其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指出秦嶺與渭河平原所在巖體的相互運動關系。
答案 秦嶺所在巖體相對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巖體相對下降。
(2)推測華山的地質構造類型,并分析其挺拔險峻的成因。
答案 斷層。華山位于秦嶺北部,為塊狀山地,巖體相對上升,其北坡形成大斷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根據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為例,說明地質作用與地表形態的關系。
答案 地表形態的塑造是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斷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風力、流水等)作用將沉積物搬運過來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我國深厚的歷史積淀給予了我們無數寶貴的文化遺產,分布在山西沁河流域的古村落群體就是其中之一。沁河流域古村落多形成于明末清初動亂時期,且多分布在小環境相對獨立的地形險要處。沁河是黃河中游三門峽以下左岸的一條大支流,發源于山西省太岳山脈霍山南麓,流經沁潞高原(山地和丘陵占84%),穿過太行山峽谷,出五龍口進入下游河段。五龍口至沁河口,河床高出兩岸地面2~4 m,“地上河”特征突出,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河床不斷下切、下降趨勢明顯。
(1)說明沁河流經太行山峽谷的成因。
答案 太行山受板塊擠壓,地殼緩慢抬升,沁河下切(侵蝕),形成大峽谷地貌。
河流峽谷主要是由地殼抬升和河流下切共同作用形成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戰亂年代形成的村落,既要考慮安全性,還要考慮利于耕種。
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我國深厚的歷史積淀給予了我們無數寶貴的文化遺產,分布在山西沁河流域的古村落群體就是其中之一。沁河流域古村落多形成于明末清初動亂時期,且多分布在小環境相對獨立的地形險要處。沁河是黃河中游三門峽以下左岸的一條大支流,發源于山西省太岳山脈霍山南麓,流經沁潞高原(山地和丘陵占84%),穿過太行山峽谷,出五龍口進入下游河段。五龍口至沁河口,河床高出兩岸地面2~4 m,“地上河”特征突出,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河床不斷下切、下降趨勢明顯。
(2)推測沁河流域古村落形成的區位條件。
答案 流域環境比較封閉,地形崎嶇,且村落多分布在險要處,利于防御與安全;沿河地帶地形相對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農副產品多;河流兼具供水和交通之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我國深厚的歷史積淀給予了我們無數寶貴的文化遺產,分布在山西沁河流域的古村落群體就是其中之一。沁河流域古村落多形成于明末清初動亂時期,且多分布在小環境相對獨立的地形險要處。沁河是黃河中游三門峽以下左岸的一條大支流,發源于山西省太岳山脈霍山南麓,流經沁潞高原(山地和丘陵占84%),穿過太行山峽谷,出五龍口進入下游河段。五龍口至沁河口,河床高出兩岸地面2~4 m,“地上河”特征突出,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河床不斷下切、下降趨勢明顯。
(3)分析五龍口至沁河口段河床不斷下切的人為原因及影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人為原因:上游水庫等工程攔截泥沙,使下游河流含沙量減少;上游植被覆蓋率增加,水土流失減輕,河流泥沙減少;大規模的河道采沙等。
影響:河床的下切使河道容水量增大,河道行洪能力相應增強;靠河工程根基失穩,坍塌潰壩可能性增加;水位下降,兩岸引水難度增加,不利于農田灌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沉積河床下切,說明上游來沙量減少或當地采沙過多。下切影響主要從有利(增強行洪能力)和不利(靠河工程坍塌潰壩可能性增加,兩岸引水難度增加,不利于農田灌溉)兩個方面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4.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扇三角洲多發育在活動的構造區,是由鄰近高地直接推進到水體(湖或海)中的沖積扇。進積和退積是斷陷盆地處扇三角洲發育過程中的兩種常見沉積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緣沉積物粒徑大小變化尤為明顯。進積表示
陸源物質供應速率快、三角洲前緣不斷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積物下細上粗,退積則相反,圖1示意某地扇三角洲及甲處沉積層沉積物粒徑變化,圖2示意辮狀河流及沙洲景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指出影響圖中扇三角洲面積大小及形態的因素。
答案 河流含沙量;山麓地形地貌;沿岸風浪大小等。
(2)根據甲處沉積物粒徑變化特點,推斷扇三角洲發育過程中沉積方式的變化特點并說明理由。
答案 先進積后退積。早期沉積物粒徑自下而上由小變大,說明三角洲前緣不斷向前延伸,河流的搬運能力不斷增強,為進積;后期沉積物粒徑自下而上由大變小,說明三角洲不斷后退,河流的搬運能力減弱,為退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辮狀河流多發育在山區或河流上游起伏較小河段以及較平坦的沖積扇上,河道較多,經多次分汊和匯聚,在數不清的大小沙洲間來回搖擺,分分合合最終形成相互交織的狀態。
(3)試描述圖中辮狀河流的形成過程。
答案 上游地勢起伏大,流速快,侵蝕和搬運能力強,攜帶大量泥沙;在河床平坦開闊處,流速減慢,泥沙大量沉積形成沙洲;河流水位季節變化大,枯水期沙洲凸顯,阻擋了河流水道,致其分汊形成辮狀河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京市| 怀集县| 托克逊县| 独山县| 永年县| 成安县| 江口县| 宁安市| 鄂州市| 定西市| 西畴县| 桂阳县| 莆田市| 临海市| 临洮县| 林州市| 郑州市| 福建省| 瑞昌市| 珠海市| 易门县| 台中县| 景东| 肃北| 柯坪县| 永善县| 堆龙德庆县| 理塘县| 克拉玛依市| 景德镇市| 梁平县| 常德市| 乌拉特前旗| 盐山县| 揭阳市| 石嘴山市| 盖州市| 密山市| 新干县| 昔阳县| 通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