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末檢測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2024·新疆和田期末)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點火升空,托舉“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版隙鹞逄枴睂崿F我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采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據此完成1~2題。1.下列屬于天體的是( )A.文昌航天發射場的“嫦娥五號”B.奔月過程中的“嫦娥五號”C.進行月面采樣的“嫦娥五號”D.探測器帶回地球的月壤樣品2.“嫦娥五號”選擇在凌晨時間發射,主要是考慮( )A.減少太陽活動影響,利于火箭發射及信號的傳播B.天空有明亮月光相映,便于觀察探測器運動軌跡C.日出之前天氣寒冷,受近地面人類活動干擾較少D.凌晨時間,對發射場周圍生產生活活動干擾較少某報刊記者采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專家。專家表示,近期如果使用覆蓋巴德膜的相機拍攝太陽,會發現明亮的太陽表面有5顆“痘痘”,雖然看起來很小,但每一顆的直徑都超過地球。2019年以來太陽活動日益頻繁,到2025年更將迎來活動最高峰,高峰時不僅僅有太陽風暴,還有諸多射線。據此完成3~4題。3.材料中的“痘痘”指的是( )A.太陽黑子 B.耀斑C.日珥 D.太陽風4.太陽活動迎來高峰,可能會出現( )A.航天員太空行走無妨B.衛星全都要關機或進入保護模式C.宇宙射線有可能破壞生物DNAD.地球上的無線電長波信號受到干擾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跡位于黑龍江海倫國家森林公園,2018年以來發現白堊紀蕨類植物莖干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十幾種,為研究我國東北地區恐龍時代古生態、古氣候、古環境、古植被演變提供了重要證據。據此完成5~6題。5.通過化石可推知當時該地的氣候特征是( )A.炎熱干燥 B.溫暖濕潤C.寒冷干燥 D.寒冷濕潤6.該古生物群生存時期( )A.裸子植物興盛 B.哺乳動物快速發展C.被子植物繁盛 D.爬行動物開始出現下圖為“某區域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據此完成7~8題。7.圖中甲處的箭頭表示空氣運動及受力狀況,則各箭頭表示正確的是( )A.A為水平氣壓梯度力B.B為摩擦力C.C為風向D.D為地轉偏向力8.其中乙點的風向是( )A.東北風 B.東南風C.西南風 D.西北風(2023·浙江金華月考)一般情況下,對流層的氣溫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條件下,對流層的某一高度有時也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這種氣溫逆轉的現象就是逆溫。下圖示意某地大氣溫度隨高度的變化。據此完成9~10題。9.圖示大氣逆溫層的出現,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大氣保溫作用弱B.下層東北風較上層溫度低C.雨雪天氣復雜多變D.近地面大氣運動活躍10.圖中易出現霧霾現象的大氣層是( )A.甲 B.乙 C.丙 D.丁海洋中,上、下層海水溫度的差異,蘊藏著一定的能量,叫作海水溫差能,或稱海洋熱能。利用海水表層(熱源)和深層(冷源)之間的溫度差發電的電站,叫海水溫差發電站,可以連續性輸出電力且伴生淡水。讀“海洋水溫變化曲線圖”,完成11~13題。11.曲線②表示的是海水溫度隨緯度的變化,推測影響曲線②變化的主導因素是( )A.海水深度 B.海水比熱容C.大氣成分 D.太陽輻射12.圖中曲線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溫度的垂直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地處于高緯度海區B.隨著深度增加,水溫遞增C.在水深1 000 m以下,水溫變化不大D.大陸架海區的海水溫度變化最小13.下列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溫差發電的是( )A.大西洋西岸 B.寒暖流交匯處C.地中海沿岸 D.20°S~20°N的海域海水鹽度與水溫呈正相關,與淡水量呈負相關。鹽度距平值為正表示高于鹽度平均值,鹽度距平值為負表示低于鹽度平均值。下圖為“我國某區域某季節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4~15題。14.上圖反映的季節最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5.舟山群島地區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下列關于舟山漁場成因,分析正確的是( )①海域深度大,浮游生物眾多?、诤恿魅牒??,營養鹽類豐富?、垩匕逗鹘粎R,餌料豐富?、芪挥跍貛У貐^,冬季底層海水上涌,促進浮游生物生長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銀杏黃時秋意濃”,每至暮秋,銀杏樹便“盡換黃金甲”,當秋風襲來,遍地碎金,如夢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觀賞。下圖分別為“我國主要銀杏觀賞地分布圖”(圖1)及“丹東某銀杏大道景觀圖”(圖2)。據此完成16~18題。16.丹東的自然植被屬于( )A.常綠闊葉林 B.針闊葉混交林C.落葉闊葉林 D.針葉林17.與湖州相比,丹東的銀杏( )A.生長緩慢 B.枝葉繁茂C.冬季落葉 D.樹干高大18.秋冬季節往往將銀杏樹樹干涂白,樹木涂白后可以( )A.減少地面長波輻射,防止地面熱量流失B.增強太陽輻射,提高樹干的溫度C.使樹干晝夜溫差變小,防止樹皮開裂D.增強大氣逆輻射,減緩夜間凍害(2024·陜西漢中期中)下圖是“我國自然災害區劃示意圖”。讀圖完成19~20題。19.泥石流是Ⅳ地區分布最為集中的自然災害,其自然原因是( )①地形崎嶇 ②全年降水較少,年際變化大?、鄣乇砘鶐r廣布?、艿乇韼r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0.干旱與洪澇是我國分布最廣的兩種自然災害,下列措施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是( )①植樹造林?、谛藿ㄋ畮臁、凼杩:拥馈、艽驒C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共50分)21.(2024·湖北荊州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每年的4~5月,白天9時至午后14時之間,在晴朗和風速不大的條件下,觀察呼倫貝爾草原開墾地目標物時,往往出現強烈的顫動現象,近地層猶如受著火爐的烘烤一樣,熱氣騰騰,當地群眾把開墾地上這種光學現象稱為“地氣上升”。春季呼倫貝爾草原開墾地出現地氣上升現象時,能把開墾地土壤中的細小顆粒物帶出并形成揚塵,嚴重時揚塵可發展到數十米以上,使大氣渾濁度升高,氣溫日較差較小。下圖分別為白天開墾地和草地地面溫度的平均變化和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1)寫出圖中箭頭表示的含義:①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4分)(2)運用大氣受熱原理闡釋發生嚴重揚塵時氣溫日較差較小的原因。(4分)(3)推測白天開墾地和草地近地面空氣平均溫度的差異,并說明理由。(3分)(4)繪制地氣上升時開墾地與草地之間的大氣運動狀況示意圖。(2分)22.(2023·貴州貴陽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3分)湖南省龍山縣境內萬山聳立,山中有多處洞穴。其中的一處山洞內氣溫終年恒定,即使在洞外幾乎無風的情況下,洞口的風依然強勁,被當地人稱為“風洞”。圖1為“風洞”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龍山縣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1)判斷該處洞穴的地貌類型并簡述判斷依據。(4分)(2)運用水循環原理,解釋該洞穴中地下河水量豐富的原因。(6分)(3)洞口A處終年風力強勁,且風向隨季節轉換而改變。運用熱力環流原理,判斷夏季洞口A處空氣的水平運動狀況是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并說明其形成原因。(3分)23.(2024·北京通州區調研)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濕地只占地球表面積的5%~8%,卻貢獻了全球土壤碳儲量的20%~30%,是全球生態系統碳循環和存儲過程中關鍵的調控者和貢獻者。在黃河三角洲某檉柳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系統的土壤有機碳主要受植物碳輸入與土壤碳輸出的影響。因修建道路隔開了黃河和檉柳濕地,加劇了該區域土壤鹽堿化,導致檉柳濕地退化。檉柳,落葉灌木,適應性強,喜生于河流沖積平原、海濱、潮濕鹽堿地和沙荒地等。近年來,當地通過河道修建引入黃河水,加速了以檉柳群落為主的濕地恢復。研究表明,退化濕地和恢復濕地的土壤有機碳含量變化顯著(下圖)。(1)指出檉柳除耐鹽堿外其他的生長習性。(3分)(2)簡述檉柳對三角洲濕地土壤發育的主要作用。(4分)(3)分析濕地恢復后土壤有機碳含量明顯增高的原因。(4分)24.(2023·山東青島期末)遼寧省是我國洪澇災害頻發的省份之一。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13分)據統計,遼寧省自有連續資料記載以來的220多年,共發生洪澇災害139次,其中特大洪水災害19次,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遼寧省東部的山區為追求經濟利益,在山上開采礦石或毀林種田等。一些地區侵占河道建房或種植作物,亂倒建筑、生活垃圾,造成河道阻塞。(1)簡述遼寧省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特征。(3分)(2)從氣候角度分析遼寧省易發生洪澇災害的原因。(2分)(3)分析甲地成為遼寧省受洪災影響最大地區的原因。(4分)(4)為減輕洪災影響,概述當地可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4分)答案精析1.B 2.A [第1題,文昌航天發射場的“嫦娥五號”沒有發射到宇宙中,不屬于天體,A選項不符合題意;奔月過程中的“嫦娥五號”在宇宙中運行,屬于天體,B選項正確;進行月面采樣的“嫦娥五號”屬于月球,不具有獨立性,不是天體,C選項不符合題意;由探測器帶回地球的月壤樣品屬于地球,不在宇宙中,不是天體,D選項不符合題意。第2題,爆發的太陽風會干擾電子信號傳播,影響地面科研人員對“嫦娥五號”的操控,A選項正確;衛星發射后,需要靠地面的光學設備跟蹤監測,在凌晨發射可以更便于跟蹤,B選項錯誤;C、D選項關系不大。]3.A 4.C [第3題,太陽黑子溫度較周圍溫度低,所以觀測時是黑色斑點。A正確。第4題,太陽活動高峰時,不僅僅有太陽風暴,還有諸多射線,會對太空行走的航天員造成傷害,A錯誤;部分衛星需要關機或進入保護模式,B錯誤;地球上的無線電短波信號受到干擾,D錯誤;宇宙射線有可能破壞生物DNA,C正確。故選C。]5.B 6.A [第5題,2018年以來該古生物遺跡發現白堊紀蕨類植物莖干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等,說明當時植被繁茂,生物種類多,推知當時該地的氣候特征是溫暖濕潤。故選B。第6題,2018年以來該古生物遺跡發現白堊紀古化石,根據所學知識: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因此該古生物群生存時期屬于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A正確;哺乳動物快速發展在新生代,B錯誤;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C錯誤;爬行動物開始出現在古生代,D錯誤。]7.A 8.D [第7題,圖中A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為水平氣壓梯度力,B、D方向相反,為風向和摩擦力,因B的方向為高壓指向低壓,故B為風向,D為摩擦力,則C為地轉偏向力,垂直于風向。故選A。第8題,由上題可知,A為水平氣壓梯度力,B為風向,氣流向左偏,故該地處于南半球。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則乙點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大致由北指向南,風向左偏,形成西北風。D正確。]9.B 10.A [第9題,近地面吹東北風,氣溫在0 ℃以下,高空為西南風,氣溫在0 ℃以上,下冷上熱,形成大氣逆溫層,B正確。第10題,結合上題分析,甲大氣層氣溫隨海拔增加而上升,形成逆溫,抑制氣流的對流運動,不利于近地面的大氣污染物擴散而易形成霧霾天氣,A正確;乙、丙、丁層大氣溫度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對流旺盛,有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擴散,不易出現霧霾現象,B、C、D錯誤。]11.D 12.C 13.D [第11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陽輻射自赤道向南北兩極遞減,又因為曲線②表示的是海水溫度隨緯度的變化,因此影響曲線②變化的主導因素是太陽輻射,D正確。第12題,該地表層海水溫度在20~30 ℃之間,海水溫度較高,并不處于高緯度,故A錯誤;讀圖可知,隨著深度增加,水溫總體是遞減的,故B錯誤;讀圖可知,在水深1 000 m以下,水溫變化不大,故C正確;由材料中的信息不能判斷哪些是大陸架海區,故D錯誤。第13題,在赤道到南北緯20°之間,海洋上、下層海水溫度差異最大,因此在全球范圍內20°S~20°N的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溫差發電,故D正確。]14.D 15.D [第14題,據圖可知,該海域位于河流入??冢潲}度受河流入海徑流量的影響。該海域鹽度距平值為正值,說明鹽度高于平均值;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區域冬季降水少,河流入海徑流量少,因此該海域鹽度較高。第15題,舟山群島地區位于我國沿海大陸架,周邊海域深度淺,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浮游生物多;位于河流入??谟械⑷耄瑫碡S富的營養鹽類,促進浮游生物生長;沿岸寒暖流交匯,魚類餌料豐富;位于溫帶地區,冬季該地盛行離岸風,海水底部營養鹽類上泛,從而形成漁場。]16.C 17.A 18.C [第16題,從圖中可以看到,丹東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其植被類型是溫帶落葉闊葉林,故選C。第17題,與湖州相比,丹東的緯度更高,氣溫較低,銀杏的生長速度較慢,A正確。兩地都是銀杏樹,因此枝繁葉茂、冬季落葉、樹干高大都是相似的,故選A。第18題,樹干涂白后,會增加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更少,地面熱量少,A、B錯誤。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地面輻射減少,大氣吸收地面輻射減少,白天氣溫降低,但是不會對大氣逆輻射產生影響,晚上氣溫不變,所以樹干涂白使樹干晝夜溫差變小,防止樹皮開裂,C正確、D錯誤。]19.C 20.A [第19題,從圖中看Ⅳ地區位于我國西南地區,泥石流多發的原因是地形崎嶇,地表巖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①④正確。Ⅳ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較多,且集中在夏季,②錯。地表基巖廣布不是自然災害多發的原因,③錯誤。故選C。第20題,植被有涵養水源的功能,植樹造林既能防洪又能抗旱,①正確。修建水庫可在豐水期儲水,枯水期放水,既可防洪又能抗旱,②正確。疏浚河道有利于洪水下泄,可防洪,但不能抗旱,③錯。打機井可抗旱,但不能防洪,④錯。故選A。]21.(1)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 反射 地面輻射 大氣逆輻射(2)地氣上升引起嚴重揚塵時,大氣中的塵埃較多,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氣溫較低;夜間增強了大氣逆輻射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氣溫較高,氣溫日較差較小。(3)白天近地面空氣平均溫度開墾地高于草地。白天地面溫度開墾地高于草地;地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所以開墾地近地面空氣平均溫度高。(4)22.(1)喀斯特地貌。山體廣泛分布著石灰巖;洞內發育石鐘乳、石筍等。(2)該區域降水豐富;石灰巖地區利于下滲;下滲水流匯集成地下徑流。(3)向右 原因:溶洞內氣溫終年恒定,夏季溶洞的氣溫比洞外低,洞內出現下沉氣流,氣壓較高,洞外氣溫較高,盛行上升氣流,氣壓較低,風從洞內吹向洞外。23.(1)耐旱、耐澇、耐貧瘠、耐大風、耐高溫、耐嚴寒。(2)檉柳能夠涵養水源,減少蒸發,增加土壤濕度;枯枝落葉為土壤提供腐殖質,提高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能夠減少地表徑流,減弱流水侵蝕作用,保護水土和肥力;檉柳(為鹽生植物)吸收土壤鹽分,降低土壤鹽度。(3)濕地恢復后土壤含水量增加,鹽度下降,植物群落光合作用增強,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以根系分泌物等形式輸入到土壤中;植被覆蓋率提高,進入土壤的植物凋落物增加;濕度恢復,淹水期延長,(厭氧環境)土壤有機碳的分解減弱。24.(1)年降水量分布不均;由東南向西北遞減。(2)季節性降水集中。(3)遼寧省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部低,地表徑流易往中部匯集;甲地有多條河流匯集;甲地處于平原地區,地勢低平,水流不暢,易造成河水泛濫成災。(4)加強雨情、水情監測,做好洪水的預報、預警工作;疏浚河道,提高河流泄洪能力;保護山區植被,防治水土流失;修建河流堤壩、水庫等水利工程。解析 (1)讀圖文材料可知,遼寧省年降水量在空間上分布不均,由東南向西北遞減。(2)從氣候角度來看,遼寧省易發生洪澇災害主要是因為季節性降水集中。(3)讀圖可知,遼寧省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部低,地表徑流易往中部匯集,甲地有多條河流匯集;甲地處于平原地區,地勢低平,水流不暢,易造成河水泛濫成災。(4)減輕洪災影響的措施可從加強監測、增強泄洪能力、保護植被、修建水利工程等方面分析。步步高 地理 必修第一冊(中圖版)?(共55張PPT)期末檢測試卷(2024·新疆和田期末)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點火升空,托舉“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采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據此完成1~2題。1.下列屬于天體的是A.文昌航天發射場的“嫦娥五號”B.奔月過程中的“嫦娥五號”C.進行月面采樣的“嫦娥五號”D.探測器帶回地球的月壤樣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文昌航天發射場的“嫦娥五號”沒有發射到宇宙中,不屬于天體,A選項不符合題意;奔月過程中的“嫦娥五號”在宇宙中運行,屬于天體,B選項正確;進行月面采樣的“嫦娥五號”屬于月球,不具有獨立性,不是天體,C選項不符合題意;由探測器帶回地球的月壤樣品屬于地球,不在宇宙中,不是天體,D選項不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新疆和田期末)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點火升空,托舉“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版隙鹞逄枴睂崿F我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采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據此完成1~2題。2.“嫦娥五號”選擇在凌晨時間發射,主要是考慮A.減少太陽活動影響,利于火箭發射及信號的傳播B.天空有明亮月光相映,便于觀察探測器運動軌跡C.日出之前天氣寒冷,受近地面人類活動干擾較少D.凌晨時間,對發射場周圍生產生活活動干擾較少√爆發的太陽風會干擾電子信號傳播,影響地面科研人員對“嫦娥五號”的操控,A選項正確;衛星發射后,需要靠地面的光學設備跟蹤監測,在凌晨發射可以更便于跟蹤,B選項錯誤;C、D選項關系不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某報刊記者采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專家。專家表示,近期如果使用覆蓋巴德膜的相機拍攝太陽,會發現明亮的太陽表面有5顆“痘痘”,雖然看起來很小,但每一顆的直徑都超過地球。2019年以來太陽活動日益頻繁,到2025年更將迎來活動最高峰,高峰時不僅僅有太陽風暴,還有諸多射線。據此完成3~4題。3.材料中的“痘痘”指的是A.太陽黑子 B.耀斑C.日珥 D.太陽風√太陽黑子溫度較周圍溫度低,所以觀測時是黑色斑點。A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某報刊記者采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專家。專家表示,近期如果使用覆蓋巴德膜的相機拍攝太陽,會發現明亮的太陽表面有5顆“痘痘”,雖然看起來很小,但每一顆的直徑都超過地球。2019年以來太陽活動日益頻繁,到2025年更將迎來活動最高峰,高峰時不僅僅有太陽風暴,還有諸多射線。據此完成3~4題。4.太陽活動迎來高峰,可能會出現A.航天員太空行走無妨B.衛星全都要關機或進入保護模式C.宇宙射線有可能破壞生物DNAD.地球上的無線電長波信號受到干擾√太陽活動高峰時,不僅僅有太陽風暴,還有諸多射線,會對太空行走的航天員造成傷害,A錯誤;部分衛星需要關機或進入保護模式,B錯誤;地球上的無線電短波信號受到干擾,D錯誤;宇宙射線有可能破壞生物DNA,C正確。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跡位于黑龍江海倫國家森林公園,2018年以來發現白堊紀蕨類植物莖干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十幾種,為研究我國東北地區恐龍時代古生態、古氣候、古環境、古植被演變提供了重要證據。據此完成5~6題。5.通過化石可推知當時該地的氣候特征是A.炎熱干燥 B.溫暖濕潤C.寒冷干燥 D.寒冷濕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18年以來該古生物遺跡發現白堊紀蕨類植物莖干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等,說明當時植被繁茂,生物種類多,推知當時該地的氣候特征是溫暖濕潤。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跡位于黑龍江海倫國家森林公園,2018年以來發現白堊紀蕨類植物莖干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十幾種,為研究我國東北地區恐龍時代古生態、古氣候、古環境、古植被演變提供了重要證據。據此完成5~6題。6.該古生物群生存時期A.裸子植物興盛 B.哺乳動物快速發展C.被子植物繁盛 D.爬行動物開始出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18年以來該古生物遺跡發現白堊紀古化石,根據所學知識: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因此該古生物群生存時期屬于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A正確;哺乳動物快速發展在新生代,B錯誤;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C錯誤;爬行動物開始出現在古生代,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下圖為“某區域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據此完成7~8題。7.圖中甲處的箭頭表示空氣運動及受力狀況,則各箭頭表示正確的是A.A為水平氣壓梯度力B.B為摩擦力C.C為風向D.D為地轉偏向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圖中A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為水平氣壓梯度力,B、D方向相反,為風向和摩擦力,因B的方向為高壓指向低壓,故B為風向,D為摩擦力,則C為地轉偏向力,垂直于風向。故選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下圖為“某區域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據此完成7~8題。8.其中乙點的風向是A.東北風 B.東南風C.西南風 D.西北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由上題可知,A為水平氣壓梯度力,B為風向,氣流向左偏,故該地處于南半球。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則乙點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大致由北指向南,風向左偏,形成西北風。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3·浙江金華月考)一般情況下,對流層的氣溫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條件下,對流層的某一高度有時也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這種氣溫逆轉的現象就是逆溫。下圖示意某地大氣溫度隨高度的變化。據此完成9~10題。9.圖示大氣逆溫層的出現,主要原因可能是A.大氣保溫作用弱B.下層東北風較上層溫度低C.雨雪天氣復雜多變D.近地面大氣運動活躍√近地面吹東北風,氣溫在0 ℃以下,高空為西南風,氣溫在0 ℃以上,下冷上熱,形成大氣逆溫層,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3·浙江金華月考)一般情況下,對流層的氣溫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條件下,對流層的某一高度有時也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這種氣溫逆轉的現象就是逆溫。下圖示意某地大氣溫度隨高度的變化。據此完成9~10題。10.圖中易出現霧霾現象的大氣層是A.甲 B.乙 C.丙 D.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結合上題分析,甲大氣層氣溫隨海拔增加而上升,形成逆溫,抑制氣流的對流運動,不利于近地面的大氣污染物擴散而易形成霧霾天氣,A正確;乙、丙、丁層大氣溫度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對流旺盛,有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擴散,不易出現霧霾現象,B、C、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海洋中,上、下層海水溫度的差異,蘊藏著一定的能量,叫作海水溫差能,或稱海洋熱能。利用海水表層(熱源)和深層(冷源)之間的溫度差發電的電站,叫海水溫差發電站,可以連續性輸出電力且伴生淡水。讀“海洋水溫變化曲線圖”,完成11~13題11.曲線②表示的是海水溫度隨緯度的變化,推測影響曲線②變化的主導因素是A.海水深度 B.海水比熱容C.大氣成分 D.太陽輻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陽輻射自赤道向南北兩極遞減,又因為曲線②表示的是海水溫度隨緯度的變化,因此影響曲線②變化的主導因素是太陽輻射,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海洋中,上、下層海水溫度的差異,蘊藏著一定的能量,叫作海水溫差能,或稱海洋熱能。利用海水表層(熱源)和深層(冷源)之間的溫度差發電的電站,叫海水溫差發電站,可以連續性輸出電力且伴生淡水。讀“海洋水溫變化曲線圖”,完成11~13題12.圖中曲線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溫度的垂直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地處于高緯度海區B.隨著深度增加,水溫遞增C.在水深1 000 m以下,水溫變化不大D.大陸架海區的海水溫度變化最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該地表層海水溫度在20~30 ℃之間,海水溫度較高,并不處于高緯度,故A錯誤;讀圖可知,隨著深度增加,水溫總體是遞減的,故B錯誤;讀圖可知,在水深1 000 m以下,水溫變化不大,故C正確;由材料中的信息不能判斷哪些是大陸架海區,故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海洋中,上、下層海水溫度的差異,蘊藏著一定的能量,叫作海水溫差能,或稱海洋熱能。利用海水表層(熱源)和深層(冷源)之間的溫度差發電的電站,叫海水溫差發電站,可以連續性輸出電力且伴生淡水。讀“海洋水溫變化曲線圖”,完成11~13題13.下列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溫差發電的是A.大西洋西岸 B.寒暖流交匯處C.地中海沿岸 D.20°S~20°N的海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在赤道到南北緯20°之間,海洋上、下層海水溫度差異最大,因此在全球范圍內20°S~20°N的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溫差發電,故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海水鹽度與水溫呈正相關,與淡水量呈負相關。鹽度距平值為正表示高于鹽度平均值,鹽度距平值為負表示低于鹽度平均值。下圖為“我國某區域某季節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4~15題。14.右圖反映的季節最可能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據圖可知,該海域位于河流入???,其鹽度受河流入海徑流量的影響。該海域鹽度距平值為正值,說明鹽度高于平均值;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區域冬季降水少,河流入海徑流量少,因此該海域鹽度較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舟山群島地區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下列關于舟山漁場成因,分析正確的是①海域深度大,浮游生物眾多?、诤恿魅牒??,營養鹽類豐富?、垩匕逗鹘粎R,餌料豐富④位于溫帶地區,冬季底層海水上涌,促進浮游生物生長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舟山群島地區位于我國沿海大陸架,周邊海域深度淺,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浮游生物多;位于河流入??谟械⑷耄瑫碡S富的營養鹽類,促進浮游生物生長;沿岸寒暖流交匯,魚類餌料豐富;位于溫帶地區,冬季該地盛行離岸風,海水底部營養鹽類上泛,從而形成漁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銀杏黃時秋意濃”,每至暮秋,銀杏樹便“盡換黃金甲”,當秋風襲來,遍地碎金,如夢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觀賞。下圖分別為“我國主要銀杏觀賞地分布圖”(圖1)及“丹東某銀杏大道景觀圖”(圖2)。據此完成16~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丹東的自然植被屬于A.常綠闊葉林B.針闊葉混交林C.落葉闊葉林D.針葉林√從圖中可以看到,丹東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其植被類型是溫帶落葉闊葉林,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與湖州相比,丹東的銀杏A.生長緩慢B.枝葉繁茂C.冬季落葉D.樹干高大√與湖州相比,丹東的緯度更高,氣溫較低,銀杏的生長速度較慢,A正確。兩地都是銀杏樹,因此枝繁葉茂、冬季落葉、樹干高大都是相似的,故選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秋冬季節往往將銀杏樹樹干涂白,樹木涂白后可以A.減少地面長波輻射,防止地面熱量流失B.增強太陽輻射,提高樹干的溫度C.使樹干晝夜溫差變小,防止樹皮開裂D.增強大氣逆輻射,減緩夜間凍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樹干涂白后,會增加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更少,地面熱量少,A、B錯誤。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地面輻射減少,大氣吸收地面輻射減少,白天氣溫降低,但是不會對大氣逆輻射產生影響,晚上氣溫不變,所以樹干涂白使樹干晝夜溫差變小,防止樹皮開裂,C正確、D錯誤。(2024·陜西漢中期中)下圖是“我國自然災害區劃示意圖”。讀圖完成19~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泥石流是Ⅳ地區分布最為集中的自然災害,其自然原因是①地形崎嶇?、谌杲邓^少,年際變化大 ③地表基巖廣布?、艿乇韼r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從圖中看Ⅳ地區位于我國西南地區,泥石流多發的原因是地形崎嶇,地表巖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①④正確。Ⅳ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較多,且集中在夏季,②錯。地表基巖廣布不是自然災害多發的原因,③錯誤。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陜西漢中期中)下圖是“我國自然災害區劃示意圖”。讀圖完成19~20題。20.干旱與洪澇是我國分布最廣的兩種自然災害,下列措施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是①植樹造林?、谛藿ㄋ畮臁、凼杩:拥馈、艽驒C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植被有涵養水源的功能,植樹造林既能防洪又能抗旱,①正確。修建水庫可在豐水期儲水,枯水期放水,既可防洪又能抗旱,②正確。疏浚河道有利于洪水下泄,可防洪,但不能抗旱,③錯。打機井可抗旱,但不能防洪,④錯。故選A。21.(2024·湖北荊州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每年的4~5月,白天9時至午后14時之間,在晴朗和風速不大的條件下,觀察呼倫貝爾草原開墾地目標物時,往往出現強烈的顫動現象,近地層猶如受著火爐的烘烤一樣,熱氣騰騰,當地群眾把開墾地上這種光學現象稱為“地氣上升”。春季呼倫貝爾草原開墾地出現地氣上升現象時,能把開墾地土壤中的細小顆粒物帶出并形成揚塵,嚴重時揚塵可發展到數十米以上,使大氣渾濁度升高,氣溫日較差較小。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下圖分別為白天開墾地和草地地面溫度的平均變化和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寫出圖中箭頭表示的含義: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反射地面輻射大氣逆輻射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運用大氣受熱原理闡釋發生嚴重揚塵時氣溫日較差較小的原因。答案 地氣上升引起嚴重揚塵時,大氣中的塵埃較多,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氣溫較低;夜間增強了大氣逆輻射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氣溫較高,氣溫日較差較小。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推測白天開墾地和草地近地面空氣平均溫度的差異,并說明理由。答案 白天近地面空氣平均溫度開墾地高于草地。白天地面溫度開墾地高于草地;地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所以開墾地近地面空氣平均溫度高。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繪制地氣上升時開墾地與草地之間的大氣運動狀況示意圖。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2023·貴州貴陽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湖南省龍山縣境內萬山聳立,山中有多處洞穴。其中的一處山洞內氣溫終年恒定,即使在洞外幾乎無風的情況下,洞口的風依然強勁,被當地人稱為“風洞”。圖1為“風洞”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龍山縣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判斷該處洞穴的地貌類型并簡述判斷依據。答案 喀斯特地貌。山體廣泛分布著石灰巖;洞內發育石鐘乳、石筍等。(2)運用水循環原理,解釋該洞穴中地下河水量豐富的原因。答案 該區域降水豐富;石灰巖地區利于下滲;下滲水流匯集成地下徑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洞口A處終年風力強勁,且風向隨季節轉換而改變。運用熱力環流原理,判斷夏季洞口A處空氣的水平運動狀況是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并說明其形成原因。向右答案 原因:溶洞內氣溫終年恒定,夏季溶洞的氣溫比洞外低,洞內出現下沉氣流,氣壓較高,洞外氣溫較高,盛行上升氣流,氣壓較低,風從洞內吹向洞外。23.(2024·北京通州區調研)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濕地只占地球表面積的5%~8%,卻貢獻了全球土壤碳儲量的20%~30%,是全球生態系統碳循環和存儲過程中關鍵的調控者和貢獻者。在黃河三角洲某檉柳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系統的土壤有機碳主要受植物碳輸入與土壤碳輸出的影響。因修建道路隔開了黃河和檉柳濕地,加劇了該區域土壤鹽堿化,導致檉柳濕地退化。檉柳,落葉灌木,適應性強,喜生于河流沖積平原、海濱、潮濕鹽堿地和沙荒地等。近年來,當地通過河道修建引入黃河水,加速了以檉柳群落為主的濕地恢復。研究表明,退化濕地和恢復濕地的土壤有機碳含量變化顯著(右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指出檉柳除耐鹽堿外其他的生長習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耐旱、耐澇、耐貧瘠、耐大風、耐高溫、耐嚴寒。(2)簡述檉柳對三角洲濕地土壤發育的主要作用。答案 檉柳能夠涵養水源,減少蒸發,增加土壤濕度;枯枝落葉為土壤提供腐殖質,提高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能夠減少地表徑流,減弱流水侵蝕作用,保護水土和肥力;檉柳(為鹽生植物)吸收土壤鹽分,降低土壤鹽度。(3)分析濕地恢復后土壤有機碳含量明顯增高的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濕地恢復后土壤含水量增加,鹽度下降,植物群落光合作用增強,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以根系分泌物等形式輸入到土壤中;植被覆蓋率提高,進入土壤的植物凋落物增加;濕度恢復,淹水期延長,(厭氧環境)土壤有機碳的分解減弱。24.(2023·山東青島期末)遼寧省是我國洪澇災害頻發的省份之一。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據統計,遼寧省自有連續資料記載以來的220多年,共發生洪澇災害139次,其中特大洪水災害19次,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遼寧省東部的山區為追求經濟利益,在山上開采礦石或毀林種田等。一些地區侵占河道建房或種植作物,亂倒建筑、生活垃圾,造成河道阻塞。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簡述遼寧省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特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年降水量分布不均;由東南向西北遞減。讀圖文材料可知,遼寧省年降水量在空間上分布不均,由東南向西北遞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從氣候角度分析遼寧省易發生洪澇災害的原因。答案 季節性降水集中。從氣候角度來看,遼寧省易發生洪澇災害主要是因為季節性降水集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分析甲地成為遼寧省受洪災影響最大地區的原因。答案 遼寧省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部低,地表徑流易往中部匯集;甲地有多條河流匯集;甲地處于平原地區,地勢低平,水流不暢,易造成河水泛濫成災。讀圖可知,遼寧省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部低,地表徑流易往中部匯集,甲地有多條河流匯集;甲地處于平原地區,地勢低平,水流不暢,易造成河水泛濫成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為減輕洪災影響,概述當地可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答案 加強雨情、水情監測,做好洪水的預報、預警工作;疏浚河道,提高河流泄洪能力;保護山區植被,防治水土流失;修建河流堤壩、水庫等水利工程。減輕洪災影響的措施可從加強監測、增強泄洪能力、保護植被、修建水利工程等方面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期末檢測試卷.docx 期末檢測試卷.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