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三(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2024·山西太原調研)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在甘肅省柳溝鄉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圖是地震發生時①②兩地觀測站地震橫波與縱波的走時曲線。據此回答1~2題。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巖石圈 B.上地幔C.下地幔 D.地核2.有關該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A.橫坐標向右增大,則反映出烈度越來越大B.橫坐標向右增大,則反映出震級越來越大C.越靠近震中,縱波與橫波到達時的時間差越小D.a線表示縱波走時曲線,b線表示橫波走時曲線(2023·西藏林芝期末)2020年10月30日,土耳其西部發生6.6級地震,震中位于愛琴海海域。附近的希臘島嶼也有震感,希臘地震學工作者稱地震為6.9級。據此完成3~4題。3.此次地震有兩個震級數據是因為( )A.同一次地震具有多個震級B.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過大C.土耳其和希臘震中距不同D.測量技術和測量水平的差異4.地震發生時,正確的避震方法有( )①在家中可躲在堅固的桌子下或床下 ②在商場應乘電梯迅速下樓 ③在教室可抱頭躲在桌下或窗邊 ④在室外應遠離高層建筑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2023·江蘇揚州月考)讀“我國局部地區簡圖”,完成5~6題。5.圖示地區進行交通運輸建設時,應充分考慮的地質災害是( )A.水土流失 B.滑坡、泥石流C.凍土 D.火山6.為減輕圖示地區地質災害的威脅,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加強對地質災害的科學研究,建立災情監測預警系統B.加強對地質災害的治理,就可以減少地震的發生頻率C.依靠工程、生物措施,杜絕地質災害D.加強防災、減災宣傳,組織當地居民向平原地區遷移(2024·黑龍江大慶期中)2024年1月20日,華北地區出現入冬以來范圍最廣、強度最大的一次寒潮降雪過程。據悉,針對此次降雪過程,河北等省開展了人工增雪作業,以緩解華北地區春季的旱情。據此完成7~8題。7.我國華北地區春季旱情嚴重,其原因不包括( )A.氣溫回升,積雪消融B.農業活動需水量大C.大風頻繁,蒸發旺盛D.春季降水少8.華北地區3月寒潮危害要大于1月,主要原因是3月( )A.寒潮強度大 B.為作物生長期C.寒潮頻率高 D.多發生沙塵暴(2024·遼寧沈陽期末)冰磧湖是冰川消退時,冰磧物形成的凹地,或冰磧物阻塞河床,冰川谷蓄水而成的湖泊。當冰川融化形成的冰體脫落入湖,擠壓和沖擊湖面,湖面翻卷形成涌浪時,冰磧湖潰決風險加劇。冰磧湖潰決帶來的災害性結果是潰決洪水和洪水形成的泥石流。下圖示意冰磧湖潰決。據此完成9~10題。9.冰磧湖潰決帶來的災害具有的特點是( )A.連續性強,區域差異大B.碎屑物多,沉積量大C.積累期長,晝夜變化大D.突發性強,破壞性大10.為了減少冰磧湖潰決帶來的危害,應采取的措施有( )①加強監測,做好預警預案 ②植樹造林,減輕水土流失 ③完善水利工程設施,調蓄洪水 ④重視防災教育,提高防災意識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2023·河南許昌期末)讀圖,完成11~13題。11.圖示自然災害是( )A.臺風 B.洪澇 C.寒潮 D.干旱12.圖示自然災害帶來的有利影響可能有( )A.阻礙交通 B.能源緊張C.農業受損 D.減少病蟲害13.我國不受此種自然災害侵襲的地方有( )A.臺灣島 B.山東半島C.南嶺 D.雅魯藏布江谷地2018年10月11日凌晨,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白格村與四川甘孜州白玉縣交界處發生山體滑坡,致金沙江斷流,形成堰塞湖。12日17時許,堰塞湖水漫過壩體開始自然下泄,威脅逐步減除。11月3日原地點再次發生滑坡,原堰塞體水面以上新增塌方體,金沙江再次斷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決口會使下游形成洪峰,處置不當會引發重大災害。據此完成14~16題。14.12日17時許,金沙江堰塞湖區最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A.湖內水位開始下降B.下游河流水量增加C.上游河流來水量增加D.入湖流量大于流出量15.與金沙江堰塞湖的形成緊密相關的因素是( )A.河流水量大 B.河谷寬而深C.滑坡體量大 D.兩側山體較陡峭16.為了排除險情,下列處置措施中最為恰當的是( )①在堰塞體上開挖泄流槽 ②下游水庫放水騰空庫容 ③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 ④加固堰塞體防止潰壩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24·河南商丘期中)據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專家會商分析,預計2023年全國鼠害發生面積3.88億畝(1畝≈666.7平方米),比2022年減少1 100萬畝,重發面積約5 000萬畝。農戶鼠害發生約1.0億戶,與2022年基本持平。農區鼠害種群密度較高的地區集中在沿江(河)流域、湖區、庫區、山區(半山區),以及農林、農牧交錯地帶等。據此回答17~18題。17.上述材料中的損失主要是由________造成的( )A.家鼠 B.田鼠C.草原鼠 D.森林鼠18.下列有關鼠類危害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鼠類會危及水庫和防洪大堤的安全B.鼠類傳播禽流感,危害人類健康C.森林鼠和草原鼠分別破壞森林和草原D.鼠類糟蹋糧食,造成農作物減產(2023·山東泰安期中)2023年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地區發生多輪強降雨,多地發生了較重的洪澇災害。為了應對洪澇,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應行動起來。據此完成19~20題。19.以下減輕洪澇災害的措施中,屬于工程性防御措施的是( )①推行防洪保險 ②整治河道 ③落實居民撤離應急預案 ④修建分洪區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20.以下應對洪澇災害的做法,正確的是( )①積水上升時,準備沙袋、擋水袋等物品,防止洪水進屋,必要時撤離 ②爬到山坡、高地或者泥坯屋的屋頂暫避 ③室外積水漫進屋內時,及時切斷電源④用門板、桌椅、大塊泡沫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子,在水位上漲時準備逃生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選擇題(共50分)21.(2023·河北邢臺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0年7月前后,江西省受連日暴雨影響,鄱陽湖水位不斷上漲。衛星監測顯示,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為近十年最大,7月8日,鄱陽湖的面積已達到4 206平方千米,暫時成為我國第一大湖。下圖為鄱陽湖水系分布圖。(1)2020年入汛以來,鄱陽湖水位持續上漲,造成洪水危害,請說出鄱陽湖洪水發生的自然原因。(4分)(2)列舉個人和家庭在防洪減災中可以采取的措施。(6分)(3)一種自然災害引發的災害,會進一步引發其他災害,從而形成災害鏈條。參考旱災引發的一條災害鏈條,完成某平原地區暴雨災害鏈條。(2分)22.(2024·廣東佛山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1年2月,美國遭遇致命寒潮,極寒天氣襲來,局地氣溫降至-51 ℃,創下近年來最低紀錄。據美媒報道,截至2021年2月16日,美國約有2億人處于冬季寒潮天氣的威脅之下。(1)指出寒潮天氣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4分)(2)面對致命寒潮,居民應如何應對?(4分)(3)寒潮作為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從國家層面來說,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防災減災。(4分)23.(2024·山西運城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從2022年8月17日22時25分到8月18日凌晨,青海省大通縣遭遇暴雨襲擊,暴雨造成了該地區近年來的第一次山洪和泥石流災害,山洪和泥石流造成河流改道外溢,使該縣大部分地區受到山洪和泥石流影響,眾多房屋被毀,多人死亡和十幾人失聯。青海省大通縣地形較為特殊,大通縣總體上呈現桑葉狀,大通河貫穿該縣全境,三面環山,東西較為狹長。下圖是大通縣近10日的降水曲線圖。(1)分析此次大通縣暴雨引發山洪和泥石流的原因。(4分)(2)說明大通縣山洪和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較重的原因。(4分)(3)結合實際,針對暴雨帶來的山洪和泥石流災害提出有效的防災減災措施。(4分)24.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4分)青藏高原是我國地震頻發地區。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原東北部某地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區示意圖如下。地震發生后,甲村受到了很大的破壞。該地區冬、夏季多為偏南風。(1)分析影響圖示震區開展救災工作的不利自然條件。(6分)(2)該震區可以采取哪些抗震救災措施?(4分)(3)在災后重建過程中,有專家認為甲村不適合原址重建。說明甲村需要異地重建的依據。(4分)答案精析1.A 2.C [第1題,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17千米,其中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頂部和地殼構成巖石圈,地殼位于巖石圈內,A正確。第2題,地震波分為橫波和縱波,橫波傳播速度慢,縱波傳播速度快,圖中橫坐標向右增大,表示離震中越來越遠,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烈度越來越小,A錯。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B錯。由于橫波傳播速度慢,縱波傳播速度快,傳播相同的距離,縱波用時更少,所以a線表示橫波走時曲線,b線表示縱波走時曲線,D錯。結合圖示信息,越靠近震中,縱波與橫波到達時的時間差越小,C正確。]3.D 4.C [第3題,地震震級數據是對不同方位、不同震中距的大量地震臺站測定結果進行算術平均。不同的國家、機構所利用的臺站資料存在差別,各國的測量技術和測量水平的差異影響震級測定結果。故選D。第4題,在家中可躲在堅固的桌子下或床下,可以保護自己不被地震發生時房頂上掉落的物體傷害,①正確。在商場不能乘電梯下樓,電梯受地震影響可能發生故障等,②錯誤。在教室可抱頭躲在課桌下,但不應躲在窗邊,在窗邊可能會受到破裂玻璃的傷害,③錯誤。在室外應遠離高層建筑,避免建筑倒塌造成人身傷害,④正確。故選C。]5.B 6.A [第5題,由圖可知,該地區為我國的西南地區,主要的地質災害是滑坡和泥石流,且是我國此類災害的多發區。所以選B。第6題,為了減輕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的威脅,在西南地區要對主要地質災害進行科學研究,并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進行監測和及時發出預報,以減輕地質災害的危害。加強對地質災害的治理,并不能減少地震的發生頻率;依靠工程、生物措施,不能杜絕地質災害;該地區范圍大、人口多,組織當地居民向平原地區遷移,不切實際,所以選A。]7.A 8.B [第7題,華北春季氣溫回升,積雪消融為土壤增加了水分,不會導致旱情嚴重;華北地區是我國冬小麥種植區,春季冬小麥返青需水量大,導致旱情嚴重;春季大風頻繁會導致蒸發強烈,土壤水分減少,旱情加重;春季降水少,一般情況下雨帶在7~8月到達華北;故選A。第8題,1月比3月氣溫低,1月的寒潮強度和頻率要比3月大,A、C錯誤。3月冬小麥返青生長,為生長期,寒潮危害大,B正確。沙塵暴不是主要原因,D錯誤。]9.D 10.C [第9題,根據材料“當冰川融化形成的冰體脫落入湖,擠壓和沖擊湖面,湖面翻卷形成涌浪時,冰磧湖潰決風險加劇”可知,冰磧湖潰決帶來的災害具有突發性強,破壞性大的特點。第10題,冰磧湖潰決風險加劇與冰川融化冰體脫落有關,因此應注意結合氣象預報,加強監測,做好預警預案;為應對潰決產生的洪水應完善水利工程設施,調蓄洪水,同時要重視防災教育,提高防災意識,故①③④正確;與植樹造林,減輕水土流失關系不大,故②錯誤。C正確。]11.C 12.D 13.D [第11題,由圖可知,圖中箭頭從西北和北部長驅南下,代表冷空氣南下,帶來寒潮天氣,C正確。第12題,寒潮帶來大風、降溫、降雪等天氣,可能會凍死害蟲,減少病蟲害,D正確;大雪阻礙交通,寒冷導致取暖耗能增多,農作物受凍害等,都是不利影響,A、B、C錯誤。第13題,青藏高原海拔高,南下的冷空氣不能到達,不受西北和北部來的冷空氣影響,D正確;由圖可知,臺灣島、山東半島、南嶺均能受冷空氣影響出現寒潮,A、B、C錯誤。]14.B 15.C 16.A [第14題,根據材料“12日17時許,堰塞湖水漫過壩體開始自然下泄”,說明此時起下游河流水量增加。B正確。第15題,根據材料,滑坡是金沙江堰塞湖形成的主要因素。C正確。第16題,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對于堰塞湖水位的上漲只能減緩,不能根本解決。加固堰塞體,只能防止堰塞體垮塌,但不能解決堰塞湖水位上漲的問題,而堰塞湖水位上漲會淹沒上游海拔較低的地區。在堰塞體上開挖泄流槽可以解決堰塞湖水位上漲的問題,下游水庫放水騰空庫容可以解決堰塞體潰壩造成險情。所以①②是排除堰塞湖險情更為恰當的處置措施。A正確。]17.B 18.B [第17題,材料中提到的損失主要是鼠害造成的糧食減產,因此主要是由田鼠造成的。第18題,禽流感主要是由禽類傳播,不屬于鼠類危害。]19.C 20.D [第19題,整治河道和修建分洪區屬于減輕洪澇災害的工程性防御措施,②④正確,選C。推行防洪保險和落實居民撤離應急預案不屬于工程性防御措施,①③錯誤。第20題,發生洪澇災害時可以爬到山坡、高地暫避,但泥坯屋在洪水中易坍塌,不能爬到泥坯屋的屋頂暫避,②錯誤。①③④正確,選D。]21.(1)降水量大;降水時間長;入湖河流多;集水范圍廣;長江干流水位高,頂托作用明顯;地勢低平,排水通道狹窄。(2)發生前:關注天氣預報及災害預警信息。 發生時:按預先設計好的逃生路線撤離。 發生后: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如洪災過后要進行消毒,不吃洪水浸泡過的食物,電器干燥后再使用。(3)洪澇災害 水源(食品)污染22.(1)大風影響出行;低溫造成凍害(危害身體健康);暴雪冰封道路,阻塞交通,破壞通信與電力設施(電網癱瘓);停水停電等。(2)注意添加衣物,防寒保暖;外出注意防滑受傷,注意交通安全,遠離廣告牌、屋檐下,以防冰凌砸傷;不要在危房或臨時搭建的建筑物中逗留。(3)建立災害監測系統和預警機制;施行防災減災的法律法規,開展減災教育;當自然災害達到應急響應程度時,應按應急預案調動救援物資和人員,穩定社會秩序,救治傷員,展開心理援助。23.(1)降水強度大并且降水次數多,山坡受水的侵蝕作用,發生泥石流;該地區位于山谷,降水匯聚,引發山洪。(2)影響范圍大,影響人口較多,人員財產傷亡大。(3)做好監測預警,做好安全宣傳教育,修建固坡工程。24.(1)氣候:地處青藏高原,地勢高,高寒缺氧。地形地勢:地處山地,地勢落差較大,地震易引發滑坡。地質構造:位于兩條斷裂帶之間,地質構造不穩定。(2)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加強教育和宣傳,提高防災減災的安全意識;加強預報,及時預警;制定防震減災的應急預案等。工程性防御措施:加固山體,防止滑坡,對建設工程進行抗震設防。(3)甲村等高線較密集,坡度較大;該地冬、夏季節多為偏南風,偏南風在甲村受到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易引發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共45張PPT)章末檢測試卷三(2024·山西太原調研)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在甘肅省柳溝鄉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圖是地震發生時①②兩地觀測站地震橫波與縱波的走時曲線。據此回答1~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巖石圈 B.上地幔C.下地幔 D.地核√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選擇題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17千米,其中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頂部和地殼構成巖石圈,地殼位于巖石圈內,A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山西太原調研)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在甘肅省柳溝鄉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圖是地震發生時①②兩地觀測站地震橫波與縱波的走時曲線。據此回答1~2題。2.有關該圖的敘述,正確的是A.橫坐標向右增大,則反映出烈度越來越大B.橫坐標向右增大,則反映出震級越來越大C.越靠近震中,縱波與橫波到達時的時間差越小D.a線表示縱波走時曲線,b線表示橫波走時曲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地震波分為橫波和縱波,橫波傳播速度慢,縱波傳播速度快,圖中橫坐標向右增大,表示離震中越來越遠,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烈度越來越小,A錯。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B錯。由于橫波傳播速度慢,縱波傳播速度快,傳播相同的距離,縱波用時更少,所以a線表示橫波走時曲線,b線表示縱波走時曲線,D錯。結合圖示信息,越靠近震中,縱波與橫波到達時的時間差越小,C正確。(2023·西藏林芝期末)2020年10月30日,土耳其西部發生6.6級地震,震中位于愛琴海海域。附近的希臘島嶼也有震感,希臘地震學工作者稱地震為6.9級。據此完成3~4題。3.此次地震有兩個震級數據是因為A.同一次地震具有多個震級B.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過大C.土耳其和希臘震中距不同D.測量技術和測量水平的差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地震震級數據是對不同方位、不同震中距的大量地震臺站測定結果進行算術平均。不同的國家、機構所利用的臺站資料存在差別,各國的測量技術和測量水平的差異影響震級測定結果。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3·西藏林芝期末)2020年10月30日,土耳其西部發生6.6級地震,震中位于愛琴海海域。附近的希臘島嶼也有震感,希臘地震學工作者稱地震為6.9級。據此完成3~4題。4.地震發生時,正確的避震方法有①在家中可躲在堅固的桌子下或床下 ②在商場應乘電梯迅速下樓 ③在教室可抱頭躲在桌下或窗邊 ④在室外應遠離高層建筑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在家中可躲在堅固的桌子下或床下,可以保護自己不被地震發生時房頂上掉落的物體傷害,①正確。在商場不能乘電梯下樓,電梯受地震影響可能發生故障等,②錯誤。在教室可抱頭躲在課桌下,但不應躲在窗邊,在窗邊可能會受到破裂玻璃的傷害,③錯誤。在室外應遠離高層建筑,避免建筑倒塌造成人身傷害,④正確。故選C。(2023·江蘇揚州月考)讀“我國局部地區簡圖”,完成5~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圖示地區進行交通運輸建設時,應充分考慮的地質災害是A.水土流失 B.滑坡、泥石流C.凍土 D.火山√由圖可知,該地區為我國的西南地區,主要的地質災害是滑坡和泥石流,且是我國此類災害的多發區。所以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3·江蘇揚州月考)讀“我國局部地區簡圖”,完成5~6題。6.為減輕圖示地區地質災害的威脅,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加強對地質災害的科學研究,建立災情監測預警系統B.加強對地質災害的治理,就可以減少地震的發生頻率C.依靠工程、生物措施,杜絕地質災害D.加強防災、減災宣傳,組織當地居民向平原地區遷移√為了減輕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的威脅,在西南地區要對主要地質災害進行科學研究,并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進行監測和及時發出預報,以減輕地質災害的危害。加強對地質災害的治理,并不能減少地震的發生頻率;依靠工程、生物措施,不能杜絕地質災害;該地區范圍大、人口多,組織當地居民向平原地區遷移,不切實際,所以選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黑龍江大慶期中)2024年1月20日,華北地區出現入冬以來范圍最廣、強度最大的一次寒潮降雪過程。據悉,針對此次降雪過程,河北等省開展了人工增雪作業,以緩解華北地區春季的旱情。據此完成7~8題。7.我國華北地區春季旱情嚴重,其原因不包括A.氣溫回升,積雪消融B.農業活動需水量大C.大風頻繁,蒸發旺盛D.春季降水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華北春季氣溫回升,積雪消融為土壤增加了水分,不會導致旱情嚴重;華北地區是我國冬小麥種植區,春季冬小麥返青需水量大,導致旱情嚴重;春季大風頻繁會導致蒸發強烈,土壤水分減少,旱情加重;春季降水少,一般情況下雨帶在7~8月到達華北;故選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黑龍江大慶期中)2024年1月20日,華北地區出現入冬以來范圍最廣、強度最大的一次寒潮降雪過程。據悉,針對此次降雪過程,河北等省開展了人工增雪作業,以緩解華北地區春季的旱情。據此完成7~8題。8.華北地區3月寒潮危害要大于1月,主要原因是3月A.寒潮強度大 B.為作物生長期C.寒潮頻率高 D.多發生沙塵暴√1月比3月氣溫低,1月的寒潮強度和頻率要比3月大,A、C錯誤。3月冬小麥返青生長,為生長期,寒潮危害大,B正確。沙塵暴不是主要原因,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遼寧沈陽期末)冰磧湖是冰川消退時,冰磧物形成的凹地,或冰磧物阻塞河床,冰川谷蓄水而成的湖泊。當冰川融化形成的冰體脫落入湖,擠壓和沖擊湖面,湖面翻卷形成涌浪時,冰磧湖潰決風險加劇。冰磧湖潰決帶來的災害性結果是潰決洪水和洪水形成的泥石流。下圖示意冰磧湖潰決。據此完成9~10題。9.冰磧湖潰決帶來的災害具有的特點是A.連續性強,區域差異大B.碎屑物多,沉積量大C.積累期長,晝夜變化大D.突發性強,破壞性大√根據材料“當冰川融化形成的冰體脫落入湖,擠壓和沖擊湖面,湖面翻卷形成涌浪時,冰磧湖潰決風險加劇”可知,冰磧湖潰決帶來的災害具有突發性強,破壞性大的特點。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遼寧沈陽期末)冰磧湖是冰川消退時,冰磧物形成的凹地,或冰磧物阻塞河床,冰川谷蓄水而成的湖泊。當冰川融化形成的冰體脫落入湖,擠壓和沖擊湖面,湖面翻卷形成涌浪時,冰磧湖潰決風險加劇。冰磧湖潰決帶來的災害性結果是潰決洪水和洪水形成的泥石流。下圖示意冰磧湖潰決。據此完成9~10題。10.為了減少冰磧湖潰決帶來的危害,應采取的措施有①加強監測,做好預警預案 ②植樹造林,減輕水土流失 ③完善水利工程設施,調蓄洪水 ④重視防災教育,提高防災意識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冰磧湖潰決風險加劇與冰川融化冰體脫落有關,因此應注意結合氣象預報,加強監測,做好預警預案;為應對潰決產生的洪水應完善水利工程設施,調蓄洪水,同時要重視防災教育,提高防災意識,故①③④正確;與植樹造林,減輕水土流失關系不大,故②錯誤。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3·河南許昌期末)讀圖,完成11~13題。11.圖示自然災害是A.臺風 B.洪澇 C.寒潮 D.干旱√由圖可知,圖中箭頭從西北和北部長驅南下,代表冷空氣南下,帶來寒潮天氣,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寒潮帶來大風、降溫、降雪等天氣,可能會凍死害蟲,減少病蟲害,D正確;大雪阻礙交通,寒冷導致取暖耗能增多,農作物受凍害等,都是不利影響,A、B、C錯誤。(2023·河南許昌期末)讀圖,完成11~13題。12.圖示自然災害帶來的有利影響可能有A.阻礙交通 B.能源緊張C.農業受損 D.減少病蟲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青藏高原海拔高,南下的冷空氣不能到達,不受西北和北部來的冷空氣影響,D正確;由圖可知,臺灣島、山東半島、南嶺均能受冷空氣影響出現寒潮,A、B、C錯誤。(2023·河南許昌期末)讀圖,完成11~13題。13.我國不受此種自然災害侵襲的地方有A.臺灣島 B.山東半島C.南嶺 D.雅魯藏布江谷地√2018年10月11日凌晨,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白格村與四川甘孜州白玉縣交界處發生山體滑坡,致金沙江斷流,形成堰塞湖。12日17時許,堰塞湖水漫過壩體開始自然下泄,威脅逐步減除。11月3日原地點再次發生滑坡,原堰塞體水面以上新增塌方體,金沙江再次斷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決口會使下游形成洪峰,處置不當會引發重大災害。據此完成14~16題。14.12日17時許,金沙江堰塞湖區最可能出現的現象是A.湖內水位開始下降 B.下游河流水量增加C.上游河流來水量增加 D.入湖流量大于流出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根據材料“12日17時許,堰塞湖水漫過壩體開始自然下泄”,說明此時起下游河流水量增加。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18年10月11日凌晨,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白格村與四川甘孜州白玉縣交界處發生山體滑坡,致金沙江斷流,形成堰塞湖。12日17時許,堰塞湖水漫過壩體開始自然下泄,威脅逐步減除。11月3日原地點再次發生滑坡,原堰塞體水面以上新增塌方體,金沙江再次斷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決口會使下游形成洪峰,處置不當會引發重大災害。據此完成14~16題。15.與金沙江堰塞湖的形成緊密相關的因素是A.河流水量大 B.河谷寬而深C.滑坡體量大 D.兩側山體較陡峭√根據材料,滑坡是金沙江堰塞湖形成的主要因素。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18年10月11日凌晨,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白格村與四川甘孜州白玉縣交界處發生山體滑坡,致金沙江斷流,形成堰塞湖。12日17時許,堰塞湖水漫過壩體開始自然下泄,威脅逐步減除。11月3日原地點再次發生滑坡,原堰塞體水面以上新增塌方體,金沙江再次斷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決口會使下游形成洪峰,處置不當會引發重大災害。據此完成14~16題。16.為了排除險情,下列處置措施中最為恰當的是①在堰塞體上開挖泄流槽 ②下游水庫放水騰空庫容 ③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 ④加固堰塞體防止潰壩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對于堰塞湖水位的上漲只能減緩,不能根本解決。加固堰塞體,只能防止堰塞體垮塌,但不能解決堰塞湖水位上漲的問題,而堰塞湖水位上漲會淹沒上游海拔較低的地區。在堰塞體上開挖泄流槽可以解決堰塞湖水位上漲的問題,下游水庫放水騰空庫容可以解決堰塞體潰壩造成險情。所以①②是排除堰塞湖險情更為恰當的處置措施。A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河南商丘期中)據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專家會商分析,預計2023年全國鼠害發生面積3.88億畝(1畝≈666.7平方米),比2022年減少1 100萬畝,重發面積約5 000萬畝。農戶鼠害發生約1.0億戶,與2022年基本持平。農區鼠害種群密度較高的地區集中在沿江(河)流域、湖區、庫區、山區(半山區),以及農林、農牧交錯地帶等。據此回答17~18題。17.上述材料中的損失主要是由________造成的A.家鼠 B.田鼠C.草原鼠 D.森林鼠√材料中提到的損失主要是鼠害造成的糧食減產,因此主要是由田鼠造成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4·河南商丘期中)據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專家會商分析,預計2023年全國鼠害發生面積3.88億畝(1畝≈666.7平方米),比2022年減少1 100萬畝,重發面積約5 000萬畝。農戶鼠害發生約1.0億戶,與2022年基本持平。農區鼠害種群密度較高的地區集中在沿江(河)流域、湖區、庫區、山區(半山區),以及農林、農牧交錯地帶等。據此回答17~18題。18.下列有關鼠類危害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鼠類會危及水庫和防洪大堤的安全B.鼠類傳播禽流感,危害人類健康C.森林鼠和草原鼠分別破壞森林和草原D.鼠類糟蹋糧食,造成農作物減產√禽流感主要是由禽類傳播,不屬于鼠類危害。(2023·山東泰安期中)2023年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地區發生多輪強降雨,多地發生了較重的洪澇災害。為了應對洪澇,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應行動起來。據此完成19~20題。19.以下減輕洪澇災害的措施中,屬于工程性防御措施的是①推行防洪保險 ②整治河道 ③落實居民撤離應急預案 ④修建分洪區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整治河道和修建分洪區屬于減輕洪澇災害的工程性防御措施,②④正確,選C。推行防洪保險和落實居民撤離應急預案不屬于工程性防御措施,①③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3·山東泰安期中)2023年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地區發生多輪強降雨,多地發生了較重的洪澇災害。為了應對洪澇,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應行動起來。據此完成19~20題。20.以下應對洪澇災害的做法,正確的是①積水上升時,準備沙袋、擋水袋等物品,防止洪水進屋,必要時撤離 ②爬到山坡、高地或者泥坯屋的屋頂暫避 ③室外積水漫進屋內時,及時切斷電源④用門板、桌椅、大塊泡沫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子,在水位上漲時準備逃生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發生洪澇災害時可以爬到山坡、高地暫避,但泥坯屋在洪水中易坍塌,不能爬到泥坯屋的屋頂暫避,②錯誤。①③④正確,選D。21.(2023·河北邢臺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7月前后,江西省受連日暴雨影響,鄱陽湖水位不斷上漲。衛星監測顯示,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為近十年最大,7月8日,鄱陽湖的面積已達到4 206平方千米,暫時成為我國第一大湖。如圖為鄱陽湖水系分布圖。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020年入汛以來,鄱陽湖水位持續上漲,造成洪水危害,請說出鄱陽湖洪水發生的自然原因。答案 降水量大;降水時間長;入湖河流多;集水范圍廣;長江干流水位高,頂托作用明顯;地勢低平,排水通道狹窄。2020年7月前后,江西省受連日暴雨影響,鄱陽湖水位不斷上漲。衛星監測顯示,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為近十年最大,7月8日,鄱陽湖的面積已達到4 206平方千米,暫時成為我國第一大湖。如圖為鄱陽湖水系分布圖。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列舉個人和家庭在防洪減災中可以采取的措施。答案 發生前:關注天氣預報及災害預警信息。 發生時:按預先設計好的逃生路線撤離。 發生后: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如洪災過后要進行消毒,不吃洪水浸泡過的食物,電器干燥后再使用。2020年7月前后,江西省受連日暴雨影響,鄱陽湖水位不斷上漲。衛星監測顯示,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為近十年最大,7月8日,鄱陽湖的面積已達到4 206平方千米,暫時成為我國第一大湖。如圖為鄱陽湖水系分布圖。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一種自然災害引發的災害,會進一步引發其他災害,從而形成災害鏈條。參考旱災引發的一條災害鏈條,完成某平原地區暴雨災害鏈條。洪澇災害水源(食品)污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2024·廣東佛山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2月,美國遭遇致命寒潮,極寒天氣襲來,局地氣溫降至-51 ℃,創下近年來最低紀錄。據美媒報道,截至2021年2月16日,美國約有2億人處于冬季寒潮天氣的威脅之下。(1)指出寒潮天氣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答案 大風影響出行;低溫造成凍害(危害身體健康);暴雪冰封道路,阻塞交通,破壞通信與電力設施(電網癱瘓);停水停電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1年2月,美國遭遇致命寒潮,極寒天氣襲來,局地氣溫降至-51 ℃,創下近年來最低紀錄。據美媒報道,截至2021年2月16日,美國約有2億人處于冬季寒潮天氣的威脅之下。(2)面對致命寒潮,居民應如何應對?答案 注意添加衣物,防寒保暖;外出注意防滑受傷,注意交通安全,遠離廣告牌、屋檐下,以防冰凌砸傷;不要在危房或臨時搭建的建筑物中逗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21年2月,美國遭遇致命寒潮,極寒天氣襲來,局地氣溫降至-51 ℃,創下近年來最低紀錄。據美媒報道,截至2021年2月16日,美國約有2億人處于冬季寒潮天氣的威脅之下。(3)寒潮作為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從國家層面來說,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防災減災。答案 建立災害監測系統和預警機制;施行防災減災的法律法規,開展減災教育;當自然災害達到應急響應程度時,應按應急預案調動救援物資和人員,穩定社會秩序,救治傷員,展開心理援助。23.(2024·山西運城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從2022年8月17日22時25分到8月18日凌晨,青海省大通縣遭遇暴雨襲擊,暴雨造成了該地區近年來的第一次山洪和泥石流災害,山洪和泥石流造成河流改道外溢,使該縣大部分地區受到山洪和泥石流影響,眾多房屋被毀,多人死亡和十幾人失聯。青海省大通縣地形較為特殊,大通縣總體上呈現桑葉狀,大通河貫穿該縣全境,三面環山,東西較為狹長。下圖是大通縣近10日的降水曲線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分析此次大通縣暴雨引發山洪和泥石流的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降水強度大并且降水次數多,山坡受水的侵蝕作用,發生泥石流;該地區位于山谷,降水匯聚,引發山洪。從2022年8月17日22時25分到8月18日凌晨,青海省大通縣遭遇暴雨襲擊,暴雨造成了該地區近年來的第一次山洪和泥石流災害,山洪和泥石流造成河流改道外溢,使該縣大部分地區受到山洪和泥石流影響,眾多房屋被毀,多人死亡和十幾人失聯。青海省大通縣地形較為特殊,大通縣總體上呈現桑葉狀,大通河貫穿該縣全境,三面環山,東西較為狹長。下圖是大通縣近10日的降水曲線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從2022年8月17日22時25分到8月18日凌晨,青海省大通縣遭遇暴雨襲擊,暴雨造成了該地區近年來的第一次山洪和泥石流災害,山洪和泥石流造成河流改道外溢,使該縣大部分地區受到山洪和泥石流影響,眾多房屋被毀,多人死亡和十幾人失聯。青海省大通縣地形較為特殊,大通縣總體上呈現桑葉狀,大通河貫穿該縣全境,三面環山,東西較為狹長。下圖是大通縣近10日的降水曲線圖。(2)說明大通縣山洪和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較重的原因。答案 影響范圍大,影響人口較多,人員財產傷亡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從2022年8月17日22時25分到8月18日凌晨,青海省大通縣遭遇暴雨襲擊,暴雨造成了該地區近年來的第一次山洪和泥石流災害,山洪和泥石流造成河流改道外溢,使該縣大部分地區受到山洪和泥石流影響,眾多房屋被毀,多人死亡和十幾人失聯。青海省大通縣地形較為特殊,大通縣總體上呈現桑葉狀,大通河貫穿該縣全境,三面環山,東西較為狹長。下圖是大通縣近10日的降水曲線圖。(3)結合實際,針對暴雨帶來的山洪和泥石流災害提出有效的防災減災措施。答案 做好監測預警,做好安全宣傳教育,修建固坡工程。24.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青藏高原是我國地震頻發地區。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原東北部某地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區示意圖如下。地震發生后,甲村受到了很大的破壞。該地區冬、夏季多為偏南風。(1)分析影響圖示震區開展救災工作的不利自然條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氣候:地處青藏高原,地勢高,高寒缺氧。地形地勢:地處山地,地勢落差較大,地震易引發滑坡。地質構造:位于兩條斷裂帶之間,地質構造不穩定。青藏高原是我國地震頻發地區。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原東北部某地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區示意圖如下。地震發生后,甲村受到了很大的破壞。該地區冬、夏季多為偏南風。(2)該震區可以采取哪些抗震救災措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加強教育和宣傳,提高防災減災的安全意識;加強預報,及時預警;制定防震減災的應急預案等。工程性防御措施:加固山體,防止滑坡,對建設工程進行抗震設防。青藏高原是我國地震頻發地區。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原東北部某地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區示意圖如下。地震發生后,甲村受到了很大的破壞。該地區冬、夏季多為偏南風。(3)在災后重建過程中,有專家認為甲村不適合原址重建。說明甲村需要異地重建的依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甲村等高線較密集,坡度較大;該地冬、夏季節多為偏南風,偏南風在甲村受到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易引發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章末檢測試卷三.docx 章末檢測試卷三.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