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章末檢測試卷一(課件 練習,共2份)中圖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章末檢測試卷一(課件 練習,共2份)中圖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一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2024·寧夏中衛期末)2018年8月,國外某大學科研團隊在月球永久陰影區中發現多處含有水冰的區域,這是科學家們首次在月球發現水冰存在的直接證據。據此完成1~2題。
1.從天體類型看,月球屬于(  )
A.衛星 B.小行星
C.恒星 D.彗星
2.有關“水冰月”的研究成果,說明月球(  )
A.目前適合人類生存
B.有厚厚的大氣層
C.月面溫度比較適宜
D.有水存在的跡象
(2023·江西南昌期末)哈勃望遠鏡運行在地球大氣層外緣離地面約600千米的軌道上,大約每100分鐘環繞地球一周。2021年9月27日,哈勃望遠鏡拍攝到一個距離地球約1.3億光年的螺旋星系NGC5728(右圖)。據此完成3~4題。
3.哈勃望遠鏡類似于哪一類天體(  )
A.衛星 B.恒星
C.彗星 D.行星
4.哈勃望遠鏡拍攝到的螺旋星系NGC5728屬于(  )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
(2024·湖北武漢聯考)2020年9月15日,由NOAA和NASA共同主持的25個太陽周期預報小組發布,我們現在已經進入第25個太陽周期中。下圖是“NOAA空間天氣預報中心發布的太陽周期黑子數進展圖”,下表為部分地理現象預報指標。據此完成5~7題。
①短波收聽指數 ②信鴿飛行指數 ③空氣質量指數 ④極光指數
指數 (小—大) 適宜收聽程度(適宜—不適宜) 影響信鴿飛行程度(小—大) 空氣質量 (差—優) 極光可見范圍 (小—大)
5.太陽黑子出現在太陽大氣的(  )
A.光球層 B.色球層
C.日冕層 D.對流層
6.上圖顯示(  )
A.太陽活動的周期一般是20年
B.太陽風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
C.目前太陽活動處于高發期
D.2025年前后將出現太陽活動的高峰值
7.當太陽活動處于高峰值時,表中指數會明顯變大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萬物生長靠太陽,雨露滋潤禾苗壯。”太陽的魅力在于能夠掌握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命運。據此回答8~9題。
8.太陽巨大的能量來源于(  )
A.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
B.太陽內部的核裂變反應
C.光球層釋放的電磁波
D.色球層耀斑的爆發
9.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有(  )
①維持著地表溫度 ②為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命活動提供動力 ③為人類日常生活和生產提供能量 ④為地球上火山、地震活動提供動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4年1月1日15時10分,日本本州島西岸海域發生7.4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下圖為“地震波傳播速度變化與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10~11題。
10.此次地震發生后,地震波橫波(S波)和縱波(P波)的傳播速度在向上經過莫霍面時發生的變化是(  )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顯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顯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11.地震發生以后,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約12秒,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在這12秒中人們可以決定是躲是逃。據此推斷“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  )
A.橫波和縱波傳播速度的差異
B.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
C.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差異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數
(2023·北京海淀期末)下圖為“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12~13題。
12.圖中a、c之間的虛線是(  )
A.生物圈下界
B.地殼與地幔的分界線
C.地下水位線
D.地幔與地核的分界線
13.圖中代表巖石圈的是(  )
A.a+c B.b+c
C.c D.d
(2024·山東德州月考)近年來,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成功預警了多次地震。下圖是“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路徑示意圖”。據此完成14~15題。
14.據圖判斷(  )
A.圈層M為地殼 B.界面G為古登堡面
C.地震波P為橫波 D.地震波S為縱波
15.地震預警系統能成功預警地震,依據是(  )
A.震源距預警中心的距離
B.建筑物的抗震系數
C.橫波和縱波傳播介質的差異
D.橫波和縱波傳播速度的差異
一億兩千多萬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風景秀麗、氣候濕潤的浩瀚湖區,水中魚蝦成群,水龜出沒,蛙聲陣陣,天空中不時有鳥兒和翼龍滑翔而過。湖岸上,類似銀杏、松柏的高大喬木形成片片森林,樹木之間遍布小的蕨類植物,棲息于樹枝上的鳥群發出歡快的鳴叫。體長十幾米的蜥腳類恐龍正昂起長長的脖子,漫不經心地吞食高處的樹葉;體型較小的食草恐龍在草叢中咀嚼著低矮植物的葉片,一只體長1米左右,身披絨毛,前腳很短而后肢很長的獸腳類恐龍,甩動兩條強勁有力的后腿,疾奔幾步,追上一只拼命逃跑的蜥蜴,將其一口吞下;身材很小的哺乳動物捕食著各種昆蟲。真是一幅“萬類競自由”的景象。據此完成16~18題。
16.此文描述的地質年代是(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7.該時期出現的類似銀杏、松柏的高大喬木屬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類植物 D.孢子植物
18.該地質年代(  )
A.為主要造煤時期
B.蕨類植物極度興盛
C.三葉蟲空前繁盛
D.喜馬拉雅山脈形成
(2023·山西大同期中)我國科學家在遼寧省發現了目前最早的真獸類哺乳動物化石,該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約1.6億年前,科學家研究認為該古生物具有體覆皮毛、聽覺發達、善攀爬、喜捕食鳥類等特點。下圖為“最早真獸類哺乳動物復原圖”,下表為“部分地質年代表”。完成19~20題。
19.該古生物的生活環境最可能是(  )
A.浩瀚的海洋 B.寒冷的冰原
C.干旱的沙漠 D.茂密的森林
20.我國科學家用發現化石的地區和地層對該古生物命名,最可能的命名是(  )
A.遼寧白堊獸 B.東北三疊獸
C.中華侏羅獸 D.亞洲新生獸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21.(2024·江蘇泰州月考)為了解“地球的宇宙環境”,某校同學們進行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閱讀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幫助他們完成學習探究任務。(12分)
學習材料:太陽系模式圖(下圖)、太陽及八顆行星部分物理性質比較(下表)。
太陽系成員 距日遠近 (地球=1) 體積 (地球=1) 半徑 (地球=1)
太陽 0 130萬 109
水星 0.39 0.06 0.38
金星 0.72 0.86 0.95
地球 1 1 1
火星 1.52 0.15 0.53
木星 5.20 1 321.33 11.21
土星 9.58 763.59 9.45
天王星 19.20 63.08 4.01
海王星 30.05 57.74 3.88
活動一 讀上圖,認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地球是太陽系的八顆行星之一,與其他行星一起圍繞太陽公轉,它們的軌道形狀為________,各行星公轉方向為________________。(2分)
(2)根據圖中的信息,描述地球在該天體系統中的位置。(4分)
活動二 參考上表,制作太陽系實物模型模擬地球的宇宙環境。
實物模型是根據相似性原理按比例制成的與實物相似的物體。
(3)同學們按同一比例縮小太陽及行星的大小和距離,制作太陽系實物模型。如果用一個直徑約1.5米的大球代表太陽(太陽直徑約140萬千米),則適合代表地球的是______(在①②③④中選擇一個序號填寫),該模型適合擺放的場所是________(在A、B、C、D中選擇一個字母填寫)。(2分)
①小玻璃球(直徑約1.4厘米) ②乒乓球(直徑約4厘米) ③實心球(直徑約14厘米) ④籃球(直徑約25厘米)
A.課桌 B.教室
C.操場 D.空曠的野外
活動三 在前面學習和制作模型的基礎上,探尋地球上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主要原因。
(4)通過制作實物模型,同學們進一步認識了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但卻是太陽系唯一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行星,試分析主要原因。(4分)
22.(2023·河南鄭州開學考試)圖1為“地震波與地球圈層關系圖”,圖2為“地理模式圖”。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3分)
(1)圖1中兩個不連續面A為________,位于地下(陸地以下)________千米處(平均值);B為______,位于地下________千米處。(4分)
(2)若模式圖表示地球的內部圈層,陰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線①②之間為________,曲線③代表的界面對應圖1中的________(不連續面字母)。(2分)
(3)若模式圖表示太陽系,曲線①②③④為行星軌道,陰影部分為小行星帶,那么曲線①為__________的公轉軌道,曲線④為________的公轉軌道。(填行星名稱)(2分)
(4)若模式圖表示地層結構,陰影部分表示的地層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該地層的地質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__代,當時________動物極度繁盛,從成礦角度來看是重要的________時期。(3分)
(5)若模式圖表示太陽大氣層的結構,陰影部分表示色球層,那么曲線①②之間為________層,曲線③④之間的太陽大氣層出現的太陽活動是__________。(2分)
23.(2024·河北承德聯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2分)
亞長牛尊青銅器(下圖),是河南省安陽殷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原型是圣水牛,現已滅絕,在安陽殷墟遺址中發現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圣水牛是一種曾生活在黃河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古水牛,同時期該地還生活著像亞洲象、犀牛等這些在今天只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動物。
(1)說出圣水牛生存的地質年代及該時期繁盛的植被類型。(2分)
(2)推測圣水牛生存時期黃河流域氣候特點,并說出依據。(6分)
(3)推測圣水牛滅絕的原因。(4分)
2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3分)
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主要有緯度位置、天氣狀況和海拔高低等。下表為大氣上界太陽輻射分布統計,下圖示意我國多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單位:億焦/米2)。
緯度 0° 10°N 20°N 30°N 40°N 50°N 60°N 70°N 80°N 90°N
年輻射總量(億焦/米2) 131.7 129.9 124.5 115.8 104.1 90.1 74.9 62.6 56.4 54.8
(1)根據表中數據,補充下圖縱坐標數據、名稱(單位),繪制大氣上界太陽輻射隨緯度分布曲線,并描述其分布規律。(5分)
(2)據圖描述我國多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空間分布規律。(4分)
(3)分析四川盆地多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低的原因。(4分)
答案精析
1.A 2.D [第1題,地球為太陽系中的行星,而月球環繞地球公轉,因此從天體類型看,月球屬于衛星,A符合題意。第2題,材料信息表明,在月球永久陰影區中發現多處含有水冰的區域,因此有關“水冰月”的研究成果,說明月球有水存在的跡象,D正確。]
3.A 4.D [第3題,哈勃望遠鏡運行在地球大氣層外緣,大約每100分鐘繞地球一周,與月球相似,屬于地球的衛星, A選項正確。第4題,哈勃望遠鏡拍攝到的螺旋星系NGC5728距離地球約1.3億光年。根據有關研究,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所以該星系不在銀河系內,排除A、B、C選項。 應屬于河外星系,D選項正確。]
5.A 6.D 7.B [第5題,太陽黑子出現在太陽大氣的光球層,故選A。第6題,太陽活動周期一般是11年,A錯。太陽黑子發生在光球層,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B錯。根據預測和實測值可知,目前處于太陽活動低值期,C錯。上一個峰值出現在2014年前后,根據太陽活動周期大約11年,可知2025年前后將出現太陽活動的高峰值,D對。第7題,太陽活動高峰值時會干擾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產生磁暴,影響信鴿飛行,極光發生次數增多,表中①短波收聽指數、②信鴿飛行指數、④極光指數均會增大,B對。太陽活動對空氣質量指數影響不大,③錯。故選B。]
8.A 9.A [第8題,太陽巨大的能量來源于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A項正確。第9題,太陽輻射是維持地表溫度的主要熱源,①對。太陽輻射為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命活動提供動力,火山、地震活動的能量來源于地球內部,②對、④錯。太陽輻射為人類日常生活和生產提供能量,③對。A項正確。]
10.C 11.A [第10題,圖中A是地殼、B是地幔、C是外地核、D是內地核。莫霍面是地殼和地幔的分界面,也就是圖中A和B層的分界面。從圖中看,地震波橫波(S波)和縱波(P波)的傳播速度在向上經過莫霍面時都明顯下降,C正確。第11題,從圖中看,橫波傳播速度慢,縱波傳播速度快。而橫波與縱波由于速度差引起的傳播時間的間隔正好相差12秒。地震發生時,房屋先會隨著地面上下顛簸,這時還不太容易倒塌,經過一小段時間后,橫波到達地面,房屋開始前后左右搖晃,可能會倒塌,A正確。]
12.B 13.A [第12題,圖中a、c之間的虛線是地殼與地幔的分界線;生物圈下界在地殼上部;地下水位線在地殼上部、地表以下;地幔與地核的分界線深度在2 900千米處,故選B。第13題,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的頂部,即軟流層以上部分,圖中代表巖石圈的是a+c,A正確;b是地幔,c是地殼,d是地核,故B、C、D錯誤。]
14.B 15.D [第14題,結合所學知識,據圖可知,地震波P可以穿過多種介質,故為縱波;S波僅能穿過一種(固體)介質,故為橫波;橫波不能穿過地核,故圈層M為地幔,界面G為古登堡面,B正確。第15題,地震波縱波的傳播速度比橫波快,地震發生時縱波先到達地面,橫波后到達地面,而橫波的破壞程度更大,故地震預警系統能成功預警地震,利用的是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差異,D正確;震源距預警中心的距離是地震發生后才計算出來的,A錯誤;建筑物的抗震系數以及橫波和縱波傳播介質的差異并不能預警地震,B、C錯誤。故選D。]
16.C 17.B 18.A [第16題,讀材料,注意關鍵詞“恐龍”“1億2千多萬年前”等信息,恐龍是中生代的代表動物,可判斷出此文描述的地質年代是中生代,C正確。第17題,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B正確。被子植物是新生代的代表植物,A錯;孢子植物包含有蕨類植物、藻類植物等,是中生代以前的代表植物,C、D錯。第18題,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是主要造煤時期,A正確。蕨類植物極度興盛是晚古生代,B錯。三葉蟲空前繁盛是早古生代,C錯。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于新生代,D錯。]
19.D 20.C [第19題,根據材料,該古生物具有體覆皮毛、聽覺發達、善攀爬、喜捕食鳥類等特點。茂密的森林地區生物量豐富,鳥類多,地勢崎嶇,樹木高大,需要攀爬,D正確。第20題,據材料可知,該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約1.6億年前,讀圖可知其為爬行類哺乳動物,根據地質年代表可以判斷其生活在中生代的侏羅紀,是在中國遼寧省發現的,所以最可能命名為中華侏羅獸,C正確。]
21.(1)橢圓形 自西向東
(2)在太陽系的八顆行星公轉軌道中,以太陽為中心,按距離太陽由近及遠,地球排在第三位,與金星和火星相鄰。
(3)① D
(4)外部條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環境和穩定的太陽光照;自身條件包括適宜的溫度、適合生命生存的大氣、液態水的存在。
解析 (1)解題的關鍵是獲取圖中有效信息,太陽系八顆行星的公轉軌道形狀都是橢圓形,公轉方向為自西向東。(2)讀圖可知,在太陽系的八顆行星公轉軌道中,以太陽為中心,按距離太陽由近及遠,地球排在第三位,與金星和火星相鄰。(3)已知地球的平均直徑約為12 742千米,若按同一比例縮小太陽與地球,設代表地球的物體直徑為x米,則計算公式為:1.5/1 400 000 000=x/12 742 000,求出x≈0.014米,即1.4厘米,故適合代表地球的是①小玻璃球。根據太陽及行星的大小和距離的比例,該模型適合擺放在空曠的野外,故D正確。(4)地球外部條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環境和穩定的太陽光照;自身條件包括適宜的溫度、適合生命生存的大氣、液態水的存在。
22.(1)莫霍面 30~40 古登堡面 2 900
(2)地殼 B
(3)土星 地球
(4)中生 爬行 成煤
(5)日冕 太陽黑子
23.(1)地質年代:新生代。植被類型:被子植物。
(2)氣候特點:溫暖濕潤。依據:圣水牛生存時期的黃河流域,同時期生存著在當今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動物,可知氣候溫暖;水牛喜水,黃河流域應湖沼廣布,氣候濕潤。
(3)圣水牛生存時期,已經有人類出現,作為食物來源,人類對其過度捕獵;氣候轉冷,生存環境改變,導致圣水牛滅絕。
24.(1)繪圖參照下圖。
分布規律:太陽輻射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2)總體由東南向西北遞增;四川盆地為低值中心、青藏高原為高值中心。
(3)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發;多陰天、云霧量大,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共54張PPT)
章末檢測試卷一
(2024·寧夏中衛期末)2018年8月,國外某大學科研團隊在月球永久陰影區中發現多處含有水冰的區域,這是科學家們首次在月球發現水冰存在的直接證據。據此完成1~2題。
1.從天體類型看,月球屬于
A.衛星 B.小行星
C.恒星 D.彗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地球為太陽系中的行星,而月球環繞地球公轉,因此從天體類型看,月球屬于衛星,A符合題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寧夏中衛期末)2018年8月,國外某大學科研團隊在月球永久陰影區中發現多處含有水冰的區域,這是科學家們首次在月球發現水冰存在的直接證據。據此完成1~2題。
2.有關“水冰月”的研究成果,說明月球
A.目前適合人類生存
B.有厚厚的大氣層
C.月面溫度比較適宜
D.有水存在的跡象

材料信息表明,在月球永久陰影區中發現多處含有水冰的區域,因此有關“水冰月”的研究成果,說明月球有水存在的跡象,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江西南昌期末)哈勃望遠鏡運行在地球大氣層外緣離地面約600千米的軌道上,大約每100分鐘環繞地球一周。2021年9月27日,哈勃望遠鏡拍攝到一個距離地球約1.3億光年的螺旋星系NGC5728(右圖)。據此完成3~4題。
3.哈勃望遠鏡類似于哪一類天體
A.衛星 B.恒星
C.彗星 D.行星
哈勃望遠鏡運行在地球大氣層外緣,大約每100分鐘繞地球一周,與月球相似,屬于地球的衛星,A選項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哈勃望遠鏡拍攝到的螺旋星系NGC5728距離地球約1.3億光年。根據有關研究,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所以該星系不在銀河系內,排除A、B、C選項。
應屬于河外星系,D選項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江西南昌期末)哈勃望遠鏡運行在地球大氣層外緣離地面約600千米的軌道上,大約每100分鐘環繞地球一周。2021年9月27日,哈勃望遠鏡拍攝到一個距離地球約1.3億光年的螺旋星系NGC5728(右圖)。據此完成3~4題。
4.哈勃望遠鏡拍攝到的螺旋星系NGC5728屬于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

(2024·湖北武漢聯考)2020年9月15日,由NOAA和NASA共同主持的25個太陽周期預報小組發布,我們現在已經進入第25個太陽周期中。下圖是“NOAA空間天氣預報中心發布的太陽周期黑子數進展圖”,下表為部分地理現象預報指標。據此完成5~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①短波收聽指數 ②信鴿飛行指數 ③空氣質量指數 ④極光指數
指數 (小—大) 適宜收聽程度(適宜—不適宜) 影響信鴿飛行程度 (小—大) 空氣質量 (差—優) 極光可見范圍
(小—大)
5.太陽黑子出現在太陽大氣的
A.光球層 B.色球層
C.日冕層 D.對流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①短波收聽指數 ②信鴿飛行指數 ③空氣質量指數 ④極光指數
指數 (小—大) 適宜收聽程度(適宜—不適宜) 影響信鴿飛行程度 (小—大) 空氣質量 (差—優) 極光可見范圍
(小—大)

太陽黑子出現在太陽大氣的光球層,故選A。
6.上圖顯示
A.太陽活動的周期一般是20年
B.太陽風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
C.目前太陽活動處于高發期
D.2025年前后將出現太陽活動的高峰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①短波收聽指數 ②信鴿飛行指數 ③空氣質量指數 ④極光指數
指數 (小—大) 適宜收聽程度(適宜—不適宜) 影響信鴿飛行程度 (小—大) 空氣質量 (差—優) 極光可見范圍
(小—大)

太陽活動周期一般是11年,A錯。太陽黑子發生在光球層,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B錯。
根據預測和實測值可知,目前處于太陽活動低值期,C錯。
上一個峰值出現在2014年前后,根據太陽活動周期大約11年,可知2025年前后將出現太陽活動的高峰值,D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①短波收聽指數 ②信鴿飛行指數 ③空氣質量指數 ④極光指數
指數 (小—大) 適宜收聽程度(適宜—不適宜) 影響信鴿飛行程度 (小—大) 空氣質量 (差—優) 極光可見范圍
(小—大)
7.當太陽活動處于高峰值時,表中指數會明顯變大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太陽活動高峰值時會干擾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產生磁暴,影響信鴿飛行,極光發生次數增多,表中①短波收聽指數、②信鴿飛行指數、④極光指數均會增大,B對。太陽活動對空氣質量指數影響不大,③錯。故選B。
“萬物生長靠太陽,雨露滋潤禾苗壯。”太陽的魅力在于能夠掌握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命運。據此回答8~9題。
8.太陽巨大的能量來源于
A.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
B.太陽內部的核裂變反應
C.光球層釋放的電磁波
D.色球層耀斑的爆發
太陽巨大的能量來源于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A項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萬物生長靠太陽,雨露滋潤禾苗壯。”太陽的魅力在于能夠掌握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命運。據此回答8~9題。
9.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有
①維持著地表溫度 ②為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命活動提供動力 ③為人類日常生活和生產提供能量 ④為地球上火山、地震活動提供動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太陽輻射是維持地表溫度的主要熱源,①對。太陽輻射為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命活動提供動力,火山、地震活動的能量來源于地球內部,②對、④錯。太陽輻射為人類日常生活和生產提供能量,③對。A項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年1月1日15時10分,日本本州島西岸海域發生7.4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下圖為“地震波傳播速度變化與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10~11題。
10.此次地震發生后,地震波橫波(S波)和縱波(P波)的傳播速度在向上經過莫霍面時發生的變化是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顯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顯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圖中A是地殼、B是地幔、C是外地核、D是內地核。莫霍面是地殼和地幔的分界面,也就是圖中A和B層的分界面。從圖中看,地震波橫波(S波)和縱波(P波)的傳播速度在向上經過莫霍面時都明顯下降,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年1月1日15時10分,日本本州島西岸海域發生7.4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下圖為“地震波傳播速度變化與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10~11題。
11.地震發生以后,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約12秒,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在這12秒中人們可以決定是躲是逃。據此推斷“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
A.橫波和縱波傳播速度的差異
B.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
C.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差異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從圖中看,橫波傳播速度慢,縱波傳播速度快。而橫波與縱波由于速度差引起的傳播時間的間隔正好相差12秒。地震發生時,房屋先會隨著地面上下顛簸,這時還不太容易倒塌,經過一小段時間后,橫波到達地面,房屋開始前后左右搖晃,可能會倒塌,A正確。
(2023·北京海淀期末)下圖為“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12~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2.圖中a、c之間的虛線是
A.生物圈下界
B.地殼與地幔的分界線
C.地下水位線
D.地幔與地核的分界線

圖中a、c之間的虛線是地殼與地幔的分界線;生物圈下界在地殼上部;地下水位線在地殼上部、地表以下;地幔與地核的分界線深度在2 900千米處,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北京海淀期末)下圖為“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12~13題。
13.圖中代表巖石圈的是
A.a+c B.b+c
C.c D.d

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的頂部,即軟流層以上部分,圖中代表巖石圈的是a+c,A正確;
b是地幔,c是地殼,d是地核,故B、C、D錯誤。
(2024·山東德州月考)近年來,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成功預警了多次地震。下圖是“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路徑示意圖”。據此完成14~15題。
14.據圖判斷
A.圈層M為地殼 B.界面G為古登堡面
C.地震波P為橫波 D.地震波S為縱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結合所學知識,據圖可知,地震波P可以穿過多種介質,故為縱波;S波僅能穿過一種(固體)介質,故為橫波;橫波不能穿過地核,故圈層M為地幔,界面G為古登堡面,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山東德州月考)近年來,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成功預警了多次地震。下圖是“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路徑示意圖”。據此完成14~15題。
15.地震預警系統能成功預警地震,依據是
A.震源距預警中心的距離
B.建筑物的抗震系數
C.橫波和縱波傳播介質的差異
D.橫波和縱波傳播速度的差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地震波縱波的傳播速度比橫波快,地震發生時縱波先到達地面,橫波后到達地面,而橫波的破壞程度更大,故地震預警系統能成功預警地震,利用的是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差異,D正確;
震源距預警中心的距離是地震發生后才計算出來的,A錯誤;
建筑物的抗震系數以及橫波和縱波傳播介質的差異并不能預警地震,B、C錯誤。故選D。
一億兩千多萬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風景秀麗、氣候濕潤的浩瀚湖區,水中魚蝦成群,水龜出沒,蛙聲陣陣,天空中不時有鳥兒和翼龍滑翔而過。湖岸上,類似銀杏、松柏的高大喬木形成片片森林,樹木之間遍布小的蕨類植物,棲息于樹枝上的鳥群發出歡快的鳴叫。體長十幾米的蜥腳類恐龍正昂起長長的脖子,漫不經心地吞食高處的樹葉;體型較小的食草恐龍在草叢中咀嚼著低矮植物的葉片,一只體長1米左右,身披絨毛,前腳很短而后肢很長的獸腳類恐龍,甩動兩條強勁有力的后腿,疾奔幾步,追上一只拼命逃跑的蜥蜴,將其一口吞下;身材很小的哺乳動物捕食著各種昆蟲。真是一幅“萬類競自由”的景象。據此完成16~18題。
16.此文描述的地質年代是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讀材料,注意關鍵詞“恐龍”“1億2千多萬年前”等信息,恐龍是中生代的代表動物,可判斷出此文描述的地質年代是中生代,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一億兩千多萬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風景秀麗、氣候濕潤的浩瀚湖區,水中魚蝦成群,水龜出沒,蛙聲陣陣,天空中不時有鳥兒和翼龍滑翔而過。湖岸上,類似銀杏、松柏的高大喬木形成片片森林,樹木之間遍布小的蕨類植物,棲息于樹枝上的鳥群發出歡快的鳴叫。體長十幾米的蜥腳類恐龍正昂起長長的脖子,漫不經心地吞食高處的樹葉;體型較小的食草恐龍在草叢中咀嚼著低矮植物的葉片,一只體長1米左右,身披絨毛,前腳很短而后肢很長的獸腳類恐龍,甩動兩條強勁有力的后腿,疾奔幾步,追上一只拼命逃跑的蜥蜴,將其一口吞下;身材很小的哺乳動物捕食著各種昆蟲。真是一幅“萬類競自由”的景象。據此完成16~18題。
17.該時期出現的類似銀杏、松柏的高大喬木屬于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類植物 D.孢子植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B正確。被子植物是新生代的代表植物,A錯;
孢子植物包含有蕨類植物、藻類植物等,是中生代以前的代表植物,C、D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一億兩千多萬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風景秀麗、氣候濕潤的浩瀚湖區,水中魚蝦成群,水龜出沒,蛙聲陣陣,天空中不時有鳥兒和翼龍滑翔而過。湖岸上,類似銀杏、松柏的高大喬木形成片片森林,樹木之間遍布小的蕨類植物,棲息于樹枝上的鳥群發出歡快的鳴叫。體長十幾米的蜥腳類恐龍正昂起長長的脖子,漫不經心地吞食高處的樹葉;體型較小的食草恐龍在草叢中咀嚼著低矮植物的葉片,一只體長1米左右,身披絨毛,前腳很短而后肢很長的獸腳類恐龍,甩動兩條強勁有力的后腿,疾奔幾步,追上一只拼命逃跑的蜥蜴,將其一口吞下;身材很小的哺乳動物捕食著各種昆蟲。真是一幅“萬類競自由”的景象。據此完成16~18題。
18.該地質年代
A.為主要造煤時期 B.蕨類植物極度興盛
C.三葉蟲空前繁盛 D.喜馬拉雅山脈形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是主要造煤時期,A正確。
蕨類植物極度興盛是晚古生代,B錯。
三葉蟲空前繁盛是早古生代,C錯。
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于新生代,D錯。
(2023·山西大同期中)我國科學家在遼寧省發現了目前最早的真獸類哺乳動物化石,該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約1.6億年前,科學家研究認為該古生物具有體覆皮毛、聽覺發達、善攀爬、喜捕食鳥類等特點。下圖為“最早真獸類哺乳動物復原圖”,下表為“部分地質年代表”。完成19~20題。
19.該古生物的生活環境最可能是
A.浩瀚的海洋
B.寒冷的冰原
C.干旱的沙漠
D.茂密的森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根據材料,該古生物具有體覆皮毛、聽覺發達、善攀爬、喜捕食鳥類等特點。茂密
的森林地區生物量豐富,鳥類多,地勢崎嶇,樹木高大,需要攀爬,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山西大同期中)我國科學家在遼寧省發現了目前最早的真獸類哺乳動物化石,該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約1.6億年前,科學家研究認為該古生物具有體覆皮毛、聽覺發達、善攀爬、喜捕食鳥類等特點。下圖為“最早真獸類哺乳動物復原圖”,下表為“部分地質年代表”。完成19~20題。
20.我國科學家用發現化石的地區和地層對
該古生物命名,最可能的命名是
A.遼寧白堊獸
B.東北三疊獸
C.中華侏羅獸
D.亞洲新生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據材料可知,該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約1.6億年前,讀圖可知其為爬行類哺乳動物,
根據地質年代表可以判斷其生活在中生代的侏羅紀,是在中國遼寧省發現的,所以最可能命名為中華侏羅獸,C正確。
21.(2024·江蘇泰州月考)為了解“地球的宇宙環境”,某校同學們進行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閱讀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幫助他們完成學習探究任務。
學習材料:太陽系模式圖(下圖)、太陽及八顆行星部分物理性質比較(下表)。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太陽系成員 距日遠近(地球=1) 體積(地球=1) 半徑(地球=1)
太陽 0 130萬 109
水星 0.39 0.06 0.38
金星 0.72 0.86 0.95
地球 1 1 1
火星 1.52 0.15 0.53
木星 5.20 1 321.33 11.21
土星 9.58 763.59 9.45
天王星 19.20 63.08 4.01
海王星 30.05 57.74 3.88
活動一 讀上圖,認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地球是太陽系的八顆行星之一,與其他行星一起圍繞太陽公轉,它們的軌道形狀為________,各行星公轉方向為____________。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橢圓形
自西向東
解題的關鍵是獲取圖中有效信息,太陽系八顆行星的公轉軌道形狀都是橢圓形,公轉方向為自西向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根據圖中的信息,描述地球在該天體系統中的位置。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在太陽系的八顆行星公轉軌道中,以太陽為中心,按距離太陽由近及遠,地球排在第三位,與金星和火星相鄰。
讀圖可知,在太陽系的八顆行星公轉軌道中,以太陽為中心,按距離太陽由近及遠,地球排在第三位,與金星和火星相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活動二 參考上表,制作太陽系實物模型模擬地球的宇宙環境。
實物模型是根據相似性原理按比例制成的與實物相似的物體。
(3)同學們按同一比例縮小太陽及行星的大小和距離,制作太陽系實物模型。如果用一個直徑約1.5米的大球代表太陽(太陽直徑約140萬千米),則適合代表地球的是______(在①②③④中選擇一個序號填寫),該模型適合擺放的場所是________(在A、B、C、D中選擇一個字母填寫)。
①小玻璃球(直徑約1.4厘米) ②乒乓球(直徑約4厘米) ③實心球(直徑約14厘米) 
④籃球(直徑約25厘米)
A.課桌 B.教室 C.操場 D.空曠的野外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已知地球的平均直徑約為12 742千米,若按同一比例縮小太陽與地球,設代表地球的物體直徑為x米,則計算公式為:1.5/1 400 000 000=x/12 742 000,求出x≈0.014米,即1.4厘米,故適合代表地球的是①小玻璃球。根據太陽及行星的大小和距離的比例,該模型適合擺放在空曠的野外,故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2.(2023·河南鄭州開學考試)圖1為“地震波與地球圈層關系圖”,圖2為“地理模式圖”。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圖1中兩個不連續面A為________,位于地下(陸地以下)________千米處(平均值);B為__________,位于地下________千米處。
(2)若模式圖表示地球的內部圈層,陰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線①②之間為________,曲線③代表的界面對應圖1中的________(不連續面字母)。
莫霍面
30~40
古登堡面
2 900
地殼
B
(3)若模式圖表示太陽系,曲線①②③④為行星軌道,陰影部分為小行星帶,那么曲線①為__________的公轉軌道,曲線④為________的公轉軌道。(填行星名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若模式圖表示地層結構,陰影部分表示的地層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該地層的地質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__代,當時________動物極度繁盛,從成礦角度來看是重要的________時期。
(5)若模式圖表示太陽大氣層的結構,陰影部分表示色球層,那么曲線①②之間為________層,曲線③④之間的太陽大氣層出現的太陽活動是__________。
土星
地球
中生
爬行
成煤
日冕
太陽黑子
23.(2024·河北承德聯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亞長牛尊青銅器(下圖),是河南省安陽殷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原型是圣水牛,現已滅絕,在安陽殷墟遺址中發現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圣水牛是一種曾生活在黃河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古水牛,同時期該地還生活著像亞洲象、犀牛等這些在今天只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動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亞長牛尊青銅器(下圖),是河南省安陽殷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原型是圣水牛,現已滅絕,在安陽殷墟遺址中發現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圣水牛是一種曾生活在黃河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古水牛,同時期該地還生活著像亞洲象、犀牛等這些在今天只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動物。
(1)說出圣水牛生存的地質年代及該時期繁盛的植被類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地質年代:新生代。植被類型:被子植物。
亞長牛尊青銅器(下圖),是河南省安陽殷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原型是圣水牛,現已滅絕,在安陽殷墟遺址中發現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圣水牛是一種曾生活在黃河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古水牛,同時期該地還生活著像亞洲象、犀牛等這些在今天只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動物。
(2)推測圣水牛生存時期黃河流域氣候特點,并說出依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氣候特點:溫暖濕潤。依據:圣水牛生存時期的黃河流域,同時期生存著在當今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動物,可知氣候溫暖;水牛喜水,黃河流域應湖沼廣布,氣候濕潤。
亞長牛尊青銅器(下圖),是河南省安陽殷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原型是圣水牛,現已滅絕,在安陽殷墟遺址中發現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圣水牛是一種曾生活在黃河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古水牛,同時期該地還生活著像亞洲象、犀牛等這些在今天只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動物。
(3)推測圣水牛滅絕的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圣水牛生存時期,已經有人類出現,作為食物來源,人類對其過度捕獵;氣候轉冷,生存環境改變,導致圣水牛滅絕。
2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主要有緯度位置、天氣狀況和海拔高低等。下表為大氣上界太陽輻射分布統計,下圖示意我國多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單位:億焦/米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緯度 0° 10°N 20°N 30°N 40°N 50°N 60°N 70°N 80°N 90°N
年輻射總量(億焦/米2) 131.7 129.9 124.5 115.8 104.1 90.1 74.9 62.6 56.4 54.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根據表中數據,補充右圖縱坐標數據、名稱(單位),繪制大氣上界太陽輻射隨緯度分布曲線,并描述其分布規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緯度 0° 10°N 20°N 30°N 40°N 50°N 60°N 70°N 80°N 90°N
年輻射總量(億焦/米2) 131.7 129.9 124.5 115.8 104.1 90.1 74.9 62.6 56.4 54.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繪圖參照下圖。
分布規律:太陽輻射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2)據圖描述我國多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空間分布規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總體由東南向西北遞增;四川盆地為低值中心、青藏高原為高值中心。
(3)分析四川盆地多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低的原因。
答案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發;多陰天、云霧量大,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昌县| 沙田区| 恩平市| 宁蒗| 郸城县| 汾西县| 上饶县| 楚雄市| 鹿泉市| 西和县| 连山| 三穗县| 永德县| 永平县| 蒲江县| 盐城市| 大兴区| 玉山县| 澄迈县| 金阳县| 原平市| 德清县| 云南省| 辽宁省| 丰镇市| 来安县| 舞钢市| 佛冈县| 南岸区| 福海县| 丁青县| 昌都县| 永仁县| 临湘市| 永泰县| 宁明县| 清丰县| 武威市| 阜平县| 祁门县| 甘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