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邏輯與思維總論第一單元樹立科學思維觀念第二單元遵循邏輯思維規則第三單元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第四單元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第一課 走進思維世界第二課 把握邏輯要義第三課 領會科學思維第四課 準確把握概念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第六課 掌握演繹推理方法第七課 學會歸納與類比推理第八課 把握辯證分合第九課 理解質量互變第十課 推動認識發展第十一課 創新思維要善于聯想第十二課 創新思維要多路探索第十三課 創新思維要力求超前分論:方法運用教材知識脈絡辯證思維的含義與特征辯證思維的含義第八課把握辯證分合第十課推動認識發展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第九課理解質量互變分析與綜合及其辯證關系辯證思維的特征分析與綜合的含義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認識質量互變規律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把握適度規則遵循質量互變規律適度的含義掌握適度規則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簡單肯定或否定的危害堅持辯證的否定觀第三單元知識體系思考:賈玲成功減肥100斤,是如何做到的?視頻導入提示:賈玲成功減肥100斤的質變,主要歸功于其日復一日的積累量變。1.事物發展的形式或狀態——量變和質變:二、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性質 特點 變化結果量變質變數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或排列次序和結構的變化)根本性質的變化 (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逐漸、不顯著根本的、顯著的性質沒變(A還是A),一事物仍是該事物(統一、相持、平衡、靜止等)性質改變(A變成了B),一事物變為另一事物(是統一物的分解、平衡、靜止的破壞等)二者的根本區別在于:事物的根本性質是否改變。(1)含義(區別):02 如何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量變和質變的原理及方法論(4)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第九課《理解質量互變》第一框:認識質量互變規律第一目: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第二目:遵循質量互變規律第三單元——運用辯證思維方法1、什么是質?什么是量?2、質量互變規律的主要內容是什么?3、質量互變規律的要求是什么?4、什么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5、事物發展中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辯證關系?6、遵循質量互變規律的意義是什么?結合書本p80-p.82,自主預習以下內容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中有個有趣的論證,叫做“禿頭論證”。他說:“少一根頭發能否造成一個禿頭?----不能。----再少一根怎樣?----還是不行。這個問題一直重復下去,總是問減一根頭發如何,最后的結果就是從“滿發”變成了“禿頭”。思考:禿頭的生成過程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情境探究1、質(1)含義:質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一)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思考1:樹葉之所以是樹葉,不是老虎,不是人類,是因為什么?答案提示1:此物之所以為此物,并區別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質的規定性。答案提示2:一旦喪失了自己固有的質的規定性,它就不是原來的此物而變成了他物。思考2:人類中的雙胞胎如果完全一樣會怎樣?質的意義(一)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2)意義:①此物之所以為此物,并區別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質的規定性,②一旦喪失了自己固有的質的規定性,它就不是原來的此物而變成了他物。1、質2、量(1)含義: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以及事物構成因素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方式。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構成因素在空間上的變化條件:在水所適應的溫度下量的規定性(2)量的規定性:量的規定性不同于質的規定性,在一定范圍內量的增減并不影響某物之為某物。(一)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2、量提示:有人認為“量的增減并不影響某物之為某物”。×結論:在一定范圍內,數量增減、空間變化都不會影響水的性質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在空間上的變化條件:在水所適應的溫度下量的規定性(一)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3)量總是一定事物的量,離開具體事物的“純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維的抽象中。載體2、量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202020352050質變質變質變量變量變量變量變國家發展過程思考:談談我國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推進,反映了什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社會主義現代強國質量互變規律重量、體量、酒量、膽量、產量……質 量區別 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 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以及事物構成因素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方式。決定因素: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主要方面)質與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 量在一定范圍內的增減并不影響某物之為某物。(不是直接同一)能區別不同的事物。 可認識同一事物聯系 ①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 ②質和量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規定性。 ③質、量都是一定事物的質、量,都離不開特定的事物。【知識整合】比較質與量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意識是說,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只有通過一步步的積累,才能到達千里之遙的目的地。成語“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本義是說,筑造九仞高的大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沒有成功,比喻做一件事只差一點兒而未完成。上述材料表明量變和質變存在什么關系?情境探究(1)量變與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基本狀態。量變即量的變化(漸進的、不顯著的;A事物仍是A事物),質變即質的變化(根本的、顯著的;A事物變為B事物)。(2)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②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③事物的矛盾運動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3、質量互變規律的主要內容(一)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思考:質量互變規律有怎樣的要求?誤區一:否定量變的突變論;誤區二:發展從質變開始誤區三:量變必然導致質變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提示:重視量的積累、抓住時機促成質變!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量變 質變區別 性質 數量增減、場所變更 性質變化特點 漸進性、連續性(靜止狀態) 飛躍性、間斷性(運動狀態)結果 性質沒變,一事物仍是該事物 性質改變,一事物變為他事物根本區別 在度的范圍之內 超出度的范圍聯系 ①量變與質變是統一的,二者統一于事物變化發展過程之中。 ②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 ③事物的矛盾運動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量變→質變→新量變)【知識整合】量變與質變《百喻經》:“笨人吃餅”有一個人餓了,狼吞虎咽地吃了1個餅,覺得沒飽,一連吃了6個,還是沒飽。于是拿起第7個餅,吃到一半,感覺飽了。這個人非常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嘴巴,一面自作聰明地說:“早知道吃這半個餅就飽了,剛才就不吃前面那6個了,真是浪費了。”【思考】餓漢吃餅的過程體現了什么哲理?情境探究(二)遵循質量互變規律1、質量互變規律的要求——方法論客觀事物的質量互變規律要求我們,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 ⑴連續性:事物只是在量上發生了變化,表現在現實中就是這一事物還是它自身,是事物發展中的漸進性過程。⑵間斷性:事物在質上發生了變化,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是漸進性過程的中斷,或連續性的間斷。(實質:這個過程不是事物停止了發展,而是打破舊的質的規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質的規定性,表現在現實中就是出現了新事物。)水冰連續性 間斷性區別(含義) 事物只是在量上發生了變化,表現在現實中就是這一事物還是它自身,是事物發展中的漸進性過程。 事物在質上發生了變化,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是漸進性過程的中斷,或連續性的間斷。(實質:這個過程不是事物停止了發展,而是打破舊的質的規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質的規定性,表現在現實中就是出現了新事物。)聯系 (相互包含)歸納提升: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區別+聯系)⑴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是相互區別又相互包含的。⑵漸進性與連續性的每一步進展都是對自己的破壞,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飛躍性與間斷性。⑶正是因為有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所以,飛躍性與間斷性包含著漸進性與連續性。(二)遵循質量互變規律2、遵循質量互變規律的意義準確地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正確地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對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具有重要意義。課堂小結認識質量互變規律(一)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二)遵循質量互變規律1、質的含義及意義2、量的含義及其規定性3、質量互變規律的主要內容1、質量互變規律的要求(連續性、漸進性與間斷性、飛躍性的關系)2、遵循質量互變規律的意義1、《老子》中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強調了( )A.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 B.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C.質變寓于量變之中 D.質變和量變相互滲透A解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強調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A符合題意;材料強調量的積累,不體現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B與題意不符;這句話主要強調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不體現質變寓于量變之中,或質變和量變相互滲透,C、D均與題意不符。課堂練習2、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領導工作的方法時強調,對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戰略部署,要一以貫之地貫徹。我們要有釘釘子的精神,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大有成效。這一論述體現的唯物辯證法道理是( )①量變比質變更能推動事物的發展②只有事物數量的不斷增加才能引起質變③量的變化的不斷積累必然導致質的飛躍④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到質變再到新的量變的循環往復的上升過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課堂練習3、 數學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將“1.01365≈37.8”和“1.02365≈1377.4”。這兩個等式解讀為:只比你努力一點的人,其實已經甩你太遠。這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A.正確地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B.質變就是發展C.漸進性與連續性包含著飛躍性與間斷性D.要保持事物性質的穩定,就必須把量變控制在一定限度內A課堂練習4、習近平總書記曾在講話中引用古語“禁微則易,救末者難”對作風方面存在問題的黨員、干部進行教育提醒。下列與“禁微則易,救末者難”所蘊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①毫厘之差,或致弊于寰海②致治在于任賢,興國在于務農③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④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課堂練習5、中華民族從來就是一個具有巨大創造力的民族,包括四大發明在內的諸多原創杰作甚至影響了整個人類的文明進程。原創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創造者的生命沉潛,是“十年磨一劍”。這表明( )①只有經過量的積累才能實現質變②量變對事物的發展比質變更為重要③事物的量變和質變是循環往復的④事物的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