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5 活板一、知識預習1、作者簡介沈括(1031—1095),字存中,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朝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代表作有《夢溪筆談》,共30卷,內容豐富,包括天文、地理、數學、物理、文藝、歷史等各個方面,是包容多種知識的筆記巨著。《夢溪筆談》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譽為“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2、檢查字詞1.通假字。(1)“活板”,“板”通“版”。(2)“已后典籍皆為板本”,“已”,通“以”,“已”和“后”連用,表示時間,以后。(3)“若止印三二本”,“止”,通“只”。2.詞類活用。(1)板印書籍 名詞作狀語,板:用雕版。 (2)火燒令堅 名詞作狀語,火:用火。3.一詞多義。(1)印:①“五代時始印五經”,用雕板印刷。謂語,動詞。②“其印自落”,印模。主語,名詞。③“密布字印”, 印模。賓語,名詞。(2)火:①“火燒令堅”,用火。名詞做狀語。②“再火令藥熔”, 用火燒。名詞做動詞。(3)以:①“不以木為之者”,“以”,介詞,用。②“以備一板內重復者”,“以”是表示目的的連詞,“來、用來”。(4)就:①“瞬息可就”,完成。動詞。②“持就火煬之”,靠近。動詞。(5)為:①“唐人尚未盛為之”使用、采用。動詞。②“滿鐵范為一板”,成為。動詞。③“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算是、認為是。動詞。④“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沒有實際意義。加強語氣。⑤“其印為予群眾所得”,被。介詞。二、課前小練1.下列“以”字用法和意義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A.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B.以一平板按其面C.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 D.以紙帖之2.選出下列各句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 )A.有/奇字/素無備者 B.若/印數/十百千本C.用訖/再火令/藥镕 D.其印為/余群從/所得3.下列各選項中詞類活用現象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火燒令堅(名詞作狀語,表方式,用火)B.則以紙帖之(名詞用作動詞,用標簽標出)C.再火令藥镕(名詞用作動詞,用火烤)D.木格貯之(名詞作動詞,用木格)4.選出下列句中“其”字所指代內容解說正確的一項( )A.其法:用膠泥刻字(指代畢昇)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鐵板)C.則以一鐵板按其面(指鐵框)D.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指先設的鐵板)5.下列對文章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活板》的作者是沈括,他是北宋科學家、政治家。B.本文在介紹活板時,是按照從“制字”到“印刷”,再到“排版”的程序逐層說明的。C.在說明活板前,作者簡述雕版印刷的歷史,既表明活版印刷是對雕版印刷的繼承,也為下文介紹活版印刷術做了鋪墊。D.活板的主要特征是“活”,“每字為一印”說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說明排版是活的。6.選出下列敘述不符合《活板》原文意思的一項(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過程主要經歷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B.印刷術的發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體現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貯存重排等方面。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膠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為木料質地太軟,且不宜用“火煬”。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又為活板/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B.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取一葫蘆置于地C.若止印三二本/若屈伸呼吸D.有奇字素無備者/可以調素琴文學常識對對碰。8.沈括(1031—1095),字存中,錢塘(今浙江杭州)人,_________科學家、政治家。他博學多聞,于天文、地理、典制、律歷、音樂、醫藥等都有研究,晚年撰著筆記體綜合著作《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活字印刷術的人,其發明比歐洲發明活字印刷術早__________多年。其發明的部分泥活字被沈括的堂兄弟、子侄輩獲得,引起沈括重視,將該發明記錄下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虛詞。A.句意:用松脂、蠟混合著紙灰這一類東西覆蓋好。以:介詞,用,拿;B.句意:就用一塊平板按在字模上面。以:介詞,用,拿;C.句意:用來準備同一版內有重復的字。以:連詞,表目的,可譯為“用來”;D.句意:就用紙條給它們作標志。以:介詞,用;故選C。2.答案:A解析:B.句意:如果印幾十甚至成百上千本。“若”是狀語,“印”是謂語,“數十百千本”是賓語。應停頓為:若/印/數十百千本;C.句意: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藥物(松脂等物)熔化。“用訖”是狀語,用完后;“再火”是謂語,用火燒;“令藥熔”是補語,表示結果。應停頓為:用訖/再火/令藥镕;D.句意:那些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輩們得到。“其印”是主語;“為予群從”是行為人;“所得”是結果。應停頓為:其印/為予群從/所得;故選A。3.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詞類活用。D.句意:用木格子把它們貯存起來。木格:名詞作狀語,用木格;故選D。4.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虛詞。A.句意: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其”指“活字印刷”;B.句意:用手一抹,那些字模就會自己落下來。“其”指“那些字模”;C.句意:就用一塊平板按在字模上面。“其”指“字模”;故選D。5.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B.結合文本“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可知,文章是按照從“制字”到“排版”,再到“印刷”的程序來說明的,本項說法不當。故選B。6.答案:D解析: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D.結合第②段“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可知: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膠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為木料質地有疏有密,水浸后會變形,容易與藥粘在一起。所以,D項說法有誤;故選D。7.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發明/成為;B.都是“放”的意思;C.如果/你;D.平時、向來/不加裝飾的;故選B。8.答案:北宋;夢溪筆談解析:沈括為北宋時期科學家,他一生致志于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諧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沈括所寫的筆記綜合體著作為《夢溪筆談》,《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該書在國際亦受重視,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9.答案:畢昇;四百解析:世界上第一個發明活字印刷術的人是畢異。畢異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在世界科學技術的歷史長廊中樹立了不朽的豐碑,被西方學者稱為“文明之母”,畢異的膠泥活字首先傳到朝鮮,稱為“陶活字”。唐代刻板印刷在中國已非常盛行,并在13世紀傳至朝鮮、日本、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十五世紀,活字板傳到歐洲。1456年,德國的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圣經》,這是歐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比中國的活字印刷史晚四百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