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 古代詩歌五首一、知識點預習(一)登幽州臺歌 知識點1、作者簡介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唐代文學家。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陳子昂是唐詩革新的先驅。他的詩思想進步而充實,語言剛健而質樸,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對唐代詩歌影響巨大。現存詩一百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臺歌》。有《陳伯玉文集》傳世。2、文學常識——歌標題帶有“歌”字的詩一般是古樂府詩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到了唐代,這些歌詞的樂譜雖然早已失傳,但是這種形式卻相傳下來,成為一種沒有嚴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體詩的詩歌體裁。3、檢查字詞1.重點字詞前:過去。古人:古代能夠禮賢下士的圣君。后:未來,后世。來者:后世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念:想到。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愴然:悲傷的樣子。涕:眼淚。(二)望岳 知識點1、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鞏縣(今河南鞏義)人。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人被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篇像一面鏡子,廣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歷史。主要作品有“三吏”和“三別”。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其詩對后世影響深遠。有《杜工部集》傳世。2、檢查字詞1.重點字詞岱宗:即泰山。泰山又名岱山,是五岳之首,所以又稱為岱宗。夫:無實義,這里起舒緩語氣的作用。未了:未盡,沒完。造化:天地,大自然。鐘:集中,聚集。昏曉:昏,傍晚,這里是晦暗的意思;曉,天亮。這里是明亮的意思。決:裂開。眥:眼眶。會當:定要。凌:登。一:全。覽:看。(三)登飛來峰 知識點1、作者簡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官至宰相,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號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其詩遒勁清新。有《臨川集》一百卷傳世。2、檢查字詞1.重點字詞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千尋:形容塔很高。聞說:聽說。畏:害怕。遮:遮擋,遮住。緣:因為、由于。(四)游山西村 知識點1、作者簡介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宋代愛國詩人、詞人。他是古代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存詩9000多首。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2、檢查字詞1.重點字詞足雞豚:備足雞肉、豬肉。豚,小豬,這里指豬肉。古風:古人的風尚。若:連詞,假如。許:答應,允許。無時:沒有固定的時間,即隨時。(五)已亥雜詩 知識點1、作者簡介龔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號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學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當局排擠,48歲那年憤然辭官南歸。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2、檢查字詞1.重點字詞浩蕩:廣大,廣闊。這里形容詩人離別京城時的無限愁緒。吟鞭:詩人的馬鞭。吟,指吟詩。天涯:指詩人將要去的地方遠離京城。落紅:落花。二、課前小練1.閱讀《游山西村》,完成問題。游山西村【宋】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寫農家招待客人。一個“足”字,體現了“豐年”的富足,也表達了農家款客的盛情。“莫笑”二字,則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贊賞。B.頸聯寫鄉俗民事,對村民的服飾、行為和習俗的描寫,展現出村民勤勞儉樸的品質。詩句中的“春社”是一種慶祝活動,表達了農民豐收后的喜悅。C.詩人緊扣詩題,剪取游村見聞,將明麗的風光與古樸的民風鐫刻在一幅秀美畫卷中。D.全詩結構嚴謹,主線突出,全詩八句無一“游”字,卻處處切中“游”字。2.對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己亥雜詩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A.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B.作者龔自珍,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代思想家、文學家。C.詩的后兩句以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議論。D.“化作春泥更護花”一句現常用來贊美老一輩對下一代的關心、愛護和奉獻。3.小鵬抓住詩眼“望”對《望岳》進行了批注,請選出不正確的一項(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A.首聯是“遠觀之望”,以反問統領全詩,寫出泰山的高大和歷史悠久,表現其雄偉闊大的氣勢。B.頷聯是“近眺之望”,寫大自然把一切美景都集中于泰山。“鐘”字將大自然寫得有情;而“割”字寫出了泰山參天矗立的雄姿。C.頸聯是“仰視之望”,寫細望之實景,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決眥”寫望時的全神貫注,襯托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D.尾聯是“想象之望”,寫詩人由望岳而產生登岳的意愿,雖未直接描寫泰山的景物,卻用“眾山小”反襯出泰山之高大,表現出青年詩人遠大的志向和廣闊的胸懷。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A.前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之長,抒發了詩人知己難遇、生不逢時之感。B.第三句寫詩人登樓遠眺,只見茫茫宇宙,空間遼闊,與第一、二句相連,向人們展示了一幅蒼茫廣闊的圖景,為后面情感的抒發作鋪墊。C.最后一句直抒胸臆,“獨”與綿長的時間、遼闊的空間相對比,烘托出蒼涼悲壯的氣氛,抒發了詩人孤獨悲傷之情。D.全詩句式長短參差,前兩句音節比較舒緩,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郁不平之氣;后兩句音節比較急促,表現了詩人的無可奈何。5.下面對《游山西村》一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游山西村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A.首聯中“莫笑”表達了詩人對淳樸民風的贊賞,“足”字寫出了農家殷勤待客的盛情。B.頷聯寫出了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出的境界,蘊含著深刻的生活哲理。C.頸聯寫農人歡天喜地慶賀“春社”。古樸的風俗,淳厚的農民,使詩人流連忘返。D.尾聯轉為憂傷的筆調,直抒胸臆,寫出了詩人走出熱鬧喧囂后內心的失意與孤獨。6.下列對本課五首詩歌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望岳》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到暮,并由望岳聯想到將來的登岳。B.《登幽州臺歌》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前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漫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時間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寂苦悶的情緒。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古吊今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了詩人抑郁已久的悲憤之情。C.《游山西村》是一首寫景抒情詩,首聯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頷聯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蘊含哲理;頸聯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農村的風俗畫卷;尾聯詩人似乎意猶未盡,故而筆鋒一轉,以頻來夜游之情收結,余韻不盡。D.《己亥雜詩(其五)》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詩的后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這首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復雜的情感。7.下列詩句中是對偶句的一項是( )A.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C.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D.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8.文學常識填空。(1)《登幽州臺歌》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梓州射洪人,唐代文學家。(2)《望岳》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別號__________,__________朝偉大的__________詩人。(3)《登飛來峰》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號__________,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__________之一。(4)《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______,南宋詩人,字__________,號__________。(5)《己亥雜詩(其五)》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號__________,清代思想家、文學家。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B.譯文,“表達了農民豐收后的喜悅”有誤,古代以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日,拜祭社神,祈求豐收。所以頸聯寫的是村民祭祀祈年,滿懷著豐收的期待,并不是“表達了農民豐收后的喜悅”。2.答案:B解析:B.有誤,“明代思想家、文學家”表述錯誤,龔自珍是清代。3.答案:A解析:A.“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意思是: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樣?在齊魯大地上,那蒼翠的美好山色沒有盡頭。一問一答,以設問的形式,表明在齊魯廣大區域內都能望見泰山的青色,這是從遠望的角度寫泰山的高大和歷史悠久,表現了泰山雄偉闊大的氣勢;“以反問統領全詩”分析有誤;故選A。4.答案:D解析:前兩句音節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郁不平之氣;后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一個停頓,音節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長短不齊,音節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5.答案:D解析:“詩人走出熱鬧喧囂后內心的失意與孤獨”錯誤。“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的意思是:從今以后如果容許“我”在月光下閑游,“我”會隨時拄著拐杖前來敲門。主人殷勤,客人留戀,人還沒有離開,就惦記著還要再來。詩人借景抒情,抒發了自己對農村風光的喜愛,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對淳樸民風的贊美。6.答案:C解析:《游山西村》是一首記游抒情詩。7.答案:C解析:對偶,是修辭手法的一種,至少需要兩句,且上下句的字數、結構要相同,詞性相對。按此標準,“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對仗工整,是對偶句,其他三項均不是。8.答案:(1)陳子昂 伯玉(2)杜甫 子美 少陵野老 唐 現實主義(3)王安石 介甫 半山 唐宋八大家(4)陸游 務觀 放翁(5)龔自珍 璱人 定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