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第三節 地球的演化過程(選擇題1~9題,每小題3分,共27分)地質歷史上一定地質時期形成的各種成層巖石和堆積物叫作地層。主要包括沉積巖以及由它們經受一定變質形成的淺變質巖。據此完成1~2題。1.水平地層( )A.下新上老 B.同時形成C.下老上新 D.陸地缺少2.地層不能夠反映( )A.生成順序 B.新老關系C.地表環境 D.時間長短(2024·江蘇徐州期中)下圖是“某同學繪制的地質年代表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3.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順序,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A.蕨類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三葉蟲—魚類—恐龍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D.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4.地質史上主要的成煤期及其環境特點是( )A.太古代—溫暖濕潤B.古生代—寒冷干燥C.晚古生代—火山活動頻繁D.中生代—森林植被茂密5.人類出現于( )A.太古代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2023·山東威海月考)下表為某地理興趣小組在某次野外考察中依次記錄的5個地表觀測點信息。依據表中信息完成6~7題。觀測點 ① ② ③ ④ ⑤海拔(米) 541 492 683 645 572地層中的化石 恐龍蛋 三葉蟲 被子 植物 被子 植物 裸子 植物6.考察路線中各觀測點出露的地層屬于新生代的是( )A.① B.② C.④ D.⑤7.下列各地層形成時為海洋環境的是( )A.① B.③ C.⑤ D.②(2023·山東濟南階段考)地質時期的氣候是指距今1萬年以前,以冰期與間冰期交替出現為特點,時間尺度在10萬年以上。下圖為“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圖”。據此完成8~9題。8.相比較而言,中生代的氣候( )A.溫暖濕潤 B.寒冷干燥C.溫暖干燥 D.寒冷濕潤9.以下不屬于三次大冰期的地質時代是( )A.元古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選擇題10~14題,每小題4分,共20分)地質學家在甘肅的一處山坡上發現了恐龍腳印,恐龍腳印一直通向附近被沉積巖巖石覆蓋的地方。據此回答10~12題。10.根據恐龍腳印推測當時的地理環境可能是( )A.干旱環境 B.低洼的河湖岸邊C.熱帶海域 D.茂密的森林11.中生代末期恐龍滅絕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生物進化 B.環境污染C.環境變遷 D.全球變暖12.中生代末期恐龍滅絕的事實表明( )A.生物滅絕與環境無關B.地球已不適合生命生存和發展C.地表環境一度不利于生物生存D.研究古環境變化對人類沒有意義(2024·黑龍江大慶月考)云南澄江帽天山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公園,帽天山的古生物化石群被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云南元謀土林是一種土狀堆積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狀地形,屬于地質新生代第四紀沙礫黏土沉積巖,因遠望如林而得名。據此完成13~14題。13.帽天山化石群中的古生物主要出現在( )A.太古代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14.形成元謀土林沙礫黏土沉積巖時地球環境描述正確的是( )A.地球上最重要的成鐵期B.地球處于寒冷且較濕潤期C.該時期蕨類植物繁茂D.發生最大的生物滅絕事件15.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會地帶的和政縣是遠古時代各種古脊椎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孕育了今天彌足珍貴的古脊椎動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層中。據了解,1 000萬年前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降升歷史及古環境、古氣候的重要物質依據和信息源。”看到這個消息,上海某中學地理小組的同學特別感興趣,他們決定利用暑假前去實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師的指導下,他們給這次考察進行了命名,并做了大量物質、知識上的準備工作。(1)考察名稱:________與地質年代、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1分)(2)結合相關材料,他們繪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圖,并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①按地質年代,該區域較老的巖層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1分)②三葉蟲生活時期該地應為________環境;恐龍繁盛時期,該地區應為________環境,氣候、植被特點為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考察結論:根據實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們認為至今為止青藏高原地區:①地理環境經歷了________環境向________環境的演變。(2分)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對位置關系可知:地殼經歷了______(填“抬升”“下降”或“水平”)運動。(1分)16.(2023·安徽馬鞍山聯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2022年,科考人員在重慶秀山發現了一種新的魚化石類型——濱海涌洞魚,濱海涌洞魚化石所在地層形成于距今約4.36億年的志留紀。志留紀為古生代早期,該時期海洋面積大幅度縮小,在泥盆紀晚期出現了物種大滅絕事件。下圖為地質年代表簡圖。(1)簡述濱海涌洞魚化石所在地層巖石的特征。(6分)(2)說出濱海涌洞魚生活的地質時期生物的演化特征。(4分)(3)推測志留紀時期濱海涌洞魚滅絕的原因。(6分)答案精析1.C 2.D [第1題,水平地層可以反映巖石形成的時間和地殼運動,沉積巖具有層理構造,越在下層的年齡越老,即由下往上巖石的年齡由老到新,故選C。第2題,地層能夠反映地層生成順序和相對的新老關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地層形成時的地表環境,但不能反映各個地質時期時間的長短,故選D。]3.B 4.D 5.D [第3題,結合地質年代表示意圖可知,三葉蟲—魚類—恐龍符合由老到新的年代順序。第4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生代是一個重要的成煤期,此時森林植被茂密,植物遺體經過一系列過程轉變成煤炭。第5題,新生代第四紀出現了人類,故選D。]6.C 7.D [第6題,觀測點③④均有被子植物(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化石,出露的地層屬于新生代的應是③④,故選C。第7題,考察地點中出現了恐龍蛋、三葉蟲、被子植物和祼子植物化石,其中恐龍、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生活在陸地上,只有三葉蟲生活在海洋中,故含有三葉蟲化石的地層應形成于海洋環境,故選D。]8.C 9.C [第8題,與新生代、古生代相比,中生代全球平均溫度較高,全球平均降水偏少,氣候溫暖干燥,C正確。第9題,大冰期是氣候十分寒冷的時期,讀圖可知,地質時期經歷了三次大冰期,分別是元古代末期、古生代末期、新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全球平均溫度較高,故其不屬于三次大冰期。C正確。]10.B 11.C 12.C [第10題,恐龍腳印化石的形成首先應是在潮濕的環境中留下腳印,另外,化石只能存在于沉積巖中,要發生沉積,地勢應該低洼,選B。第11題,物種滅絕的原因是環境發生了不利于這種生物生存的變化,例如氣溫、降水等巨大變化,使得生物來不及適應環境就被淘汰了,選C。中生代末期恐龍滅絕時還無人類,所以不屬于環境污染。中生代整體氣溫都偏高,末期氣溫實際在下降。第12題,恐龍滅絕的事實表明中生代末期地球經歷過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環境變化,惡化了的環境導致恐龍滅絕。]13.B 14.B [第13題,納羅蟲是寒武紀早期的無脊椎動物,屬于古生代,故B正確。第14題,元謀土林是一種土狀堆積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狀地形,屬于地質新生代第四紀沙礫黏土沉積巖,新生代第四紀大冰期地球處于寒冷濕潤期,故B正確。太古代是形成鐵礦的重要時期,A錯誤。晚古生代時期,地球上的蕨類植物繁茂,C錯誤。生物滅絕出現在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D錯誤。]15.(1)生物化石 (2)①古生 ②海洋 陸地 氣候溫暖濕潤,植被茂密 (3)①海洋 陸地 ②抬升16.(1)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一般位置越偏下,巖石年齡越古老;巖層越古老,含有的化石越簡單。(2)海洋無脊椎動物繁盛,早期魚類在海洋中發展;隨著陸地面積擴大,植物開始登陸陸地,形成陸地低等植物。(3)氣候發生重大變化;海洋面積大幅縮小;海水性質發生變化等。第三節 地球的演化過程[學習目標] 1.結合圖文資料,理解地層和化石的概念及形成,據此推斷地質年代和古地理環境特征。(綜合思維)2.運用地質年代表等資料,描述地球演化歷程,或描述某個地質年代的地球基本面貌、古生物基本情況。(地理實踐力)知識點一 地球的形成和地質年代表1.原始大氣、海洋和陸地(1)地球的年齡:大約____億年。(2)原始陸地:地球誕生之初不斷受到隕石撞擊,使地球表面的溫度不斷增加,地球上大部分巖石處于________狀態;隕石撞擊減少后,地球逐漸冷卻,地球表層冷卻形成原始地殼。(3)原始大氣:地球在冷卻過程中,________氣體溢出形成了原始大氣圈。(4)原始海洋:火山噴發時釋放出大量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氮、氫等氣體,形成厚厚的云層,云層凝結致雨,雨水匯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地帶,原始海洋開始形成。2.地質年代表(1)地層與化石地層 地殼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______含義的成層的巖石和堆積物化石 巖石形成過程中保存下來的石化的古代生物________或遺跡研究意義 在地層中保存的化石,是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2)地質年代表地層單位 地質學家們通常根據______________和古生物遺體或遺跡,把地層劃分為若干大小不同的單位,稱為地層單位地質時代單位 各個地層單位所代表的________地質年代表 按________早晚順序把地質年代進行編年,形成地質年代表。見下表:依據地層和化石推測地質年代及地理環境(1)依據地層“兩確定”①確定地層形成時間正常狀態(正常狀態是指沒有受到劇烈的地殼運動的影響,地層大致呈水平狀態)下,地層是按時間順序分布的,即“老的地層在下,新的地層在上”,因此根據兩個地層之間的上下位置關系,可推測地層形成的早晚順序。如下圖中A地層最老,D地層最新。②確定地理環境特征沉積地層是由沉積物組成的,因此沉積地層中保持著原有地層組成物質。依據地層組成物質可以確定當時的地理環境特征,如石灰巖地層形成的環境是海洋環境等。(2)依據化石“兩確定”①確定地層形成的地質年代由于地質時期經歷過幾次大的生物滅絕事件,因此某些生物只生存于某個特定的地質時期;生物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不斷進化的,且進化的過程是不可逆的,即每個物種只能出現一次,滅絕之后不再重復出現,由此可以確定含有某種生物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地質年代。如含有三葉蟲化石的地層屬古生代,含有恐龍化石的地層屬中生代。②確定地層形成時的地理環境不同的生物生存的地理環境不同,因此保存有某種生物化石的地層沉積環境能反映該種生物的生存環境。如存在煤炭的地層反映了茂密的森林環境,存在魚化石的地層反映了水生環境。同一時代的地層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層含有越低級、越簡單生物的化石。而不同時期地殼運動在垂直方向上表現為抬升或下沉,地殼抬升過程中地表往往伴隨著侵蝕作用,地殼下沉過程中地表往往伴隨著沉積作用。通過追溯地層和巖石的各種特征及其空間關系,就可了解地殼的發展歷史。下圖為A、B兩地地層對比圖。1.[綜合思維]結合上述材料,如何確定地層的相對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理實踐力]圖中A、B兩地是否具有同一時代的地層?如果有,請將同時代的地層用虛線在圖中連起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區域認知]相對于A地,B地缺少化石4所在地層,請推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地球在46億年前誕生后,逐步形成了原始的大氣、海洋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氮、氫、氧等氣體B.地球誕生之初,地表堅硬,巖漿只在地球內部活動C.原始海洋的形成是火山噴發釋放出大量水蒸氣,形成云層,產生降水所致D.原始地殼形成是地幔深處巖漿逐步冷卻的結果(2023·廣東廣州期中)2023年8月,杭州某地理教師游富陽區胥口鎮“小疊空”景區時,在崤山石林的石壁上發現很多貝殼、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完成2~3題。2.關于化石的說法,正確的是( )A.任何地層都含有化石B.是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C.時代不同,化石不同D.結構簡單的化石形成晚3.眾多此類海洋生物化石的形成,證明了杭州市富陽區胥口鎮當時( )A.草原植被茂密 B.裸子植被繁盛C.是溫暖的淺海 D.處于深海環境知識點二 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億年以前)海陸格局 地球已經形成薄而活動的原始地殼,巖漿噴溢活動相當頻繁,__________劇烈。太古代晚期,某些地區開始形成小規模的________大氣 原始大氣中__________含量較高,處于缺氧狀態礦產 世界上60%以上的____礦形成于這個時期生物演化 ①早期沒有生命現象;②十幾億年后,出現了原始的生命:主要是原始________;③大約31億年前,____________已開始繁殖2.元古代(距今25億~5.41億年)海陸格局 地殼經過多次構造運動,________面積進一步擴大;元古代末期,形成了許多穩定的古陸地大氣 二氧化碳逐漸被藻類吸收,游離氧增多礦產 形成豐富的鐵礦等礦產;元古代中期開始出現紫紅色石英砂巖和赤鐵礦層生物演化 ________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億~2.521 7億年)(1)海陸格局①陸地面積進一步________。②經過泥盆-二疊紀的海西運動,北方各個古陸合在一起,形成__________古陸;南方有________古陸。(2)礦產:________紀是地質史上一個重要的成煤時代。(3)生物演化早古生代 ________、珊瑚等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因此被稱為“海洋________動物時代”志留—泥盆紀 “________時代”泥盆—二疊紀 魚類演化為________類晩古生代 ________植物繁茂,是當時主要的造煤植物4.中生代(距今2.521 7億~0.66億年)(1)海陸格局①中生代發生的________運動,形成了中國的地質構造輪廓和地貌基礎。②勞亞古陸逐漸________,面積擴大,而岡瓦納古陸發生解體并逐漸________,出現古大西洋和古印度洋。(2)礦產礦產 種類非金屬礦產 ____、石油、天然氣、石膏、巖鹽等金屬礦產 ____、鎢、錫等(3)生物演化①更能適應陸地環境的________植物迅速發展,中生代被稱為“裸子植物時代”,代表植物主要有松柏、蘇鐵、銀杏等。這些繁茂的植物成為當時主要的造煤植物。②________動物極度繁盛,其中最占優勢的一類就是恐龍,中生代也被稱為“爬行動物時代”。5.新生代(距今0.66億年至現在)海陸格局 發生了規模巨大的構造運動——__________運動,形成了阿爾卑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等,地球上的海陸分布與現在漸趨一致礦產 在我國古近紀和新近紀的地層中含有煤、油頁巖、________、石膏和巖鹽等礦產生物演化 ①植物以____________植物為主,所以新生代又被稱為“被子植物時代”;②________動物極為繁盛,因此也被稱為“哺乳動物時代”;③________的出現和進化,是第四紀最重要的特征氣候 ________時期北半球出現大冰期,氣溫普遍下降,氣候寒冷生物進化與環境演變簡史的記憶方法(1)時間變化:從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記憶)。(2)動物演化:動物孕育、萌芽和發展的初期階段→海洋無脊椎動物時代→魚類時代→兩棲動物時代→爬行動物時代→哺乳動物時代→人類時代。(3)植物變化:海生藻類時代→陸上孢子植物時代→裸子植物時代→被子植物時代。黑龍江省龍骨山曾經出土了我國第一具恐龍化石平頭鴨嘴龍化石,被學者稱為“神州第一龍”。研究發現,平頭鴨嘴龍生活在中生代晚期,喜食多汁的灌木和水草。它的前肢短小,高懸于空中,用來抓食樹上的枝葉,指尖還長有適合劃水的蹼,適宜在湖沼水域或岸邊生活。它的后肢粗大,靠尾巴保持平衡,在陸地上行走時尾巴如“方向盤”,在水中游泳時則變成“舵”,鴨嘴狀的嘴巴便于在泥沼里鏟除植物。1.[區域認知]推測平頭鴨嘴龍生活時期的生存環境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綜合思維]指出平頭鴨嘴龍生活時期當地的典型植被,并說明該植被大規模死亡后對當前人類生產、生活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綜合思維]簡述平頭鴨嘴龍生活時期動物的演化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代地質學研究表明,在太古代和元古代,河北地區是一片浩瀚無垠的大海。到距今4億年的時候,河北地區才從海水中顯露出來,出現了兩棲動物和原始森林。在中生代,河北地區生長著巨大的食肉恐龍和始祖鳥。據此回答1~2題。1.材料中原始森林里繁盛的植物最有可能是( )A.蕨類植物 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 D.灌木植物2.下列關于河北地區中生代自然環境的描述,錯誤的是( )A.氣候溫暖,雨量充沛B.森林茂密,生物多樣C.地勢低平處河流眾多D.氣候干冷,草類茂盛(2024·西藏拉薩月考)科研人員在我國華南地區發現了生活于4.3億年前的海生無脊椎動物——混翅鱟化石,并將這一新屬新種命名為秀山恐鱟。據此完成3~4題。3.秀山恐鱟生存的地質年代是( )A.新生代 B.中生代C.古生代 D.太古代4.秀山恐鱟生存的地質年代( )A.恐龍稱霸地球B.形成現代基本地貌及海陸分布格局C.被子植物繁盛D.我國東北、華北抬升成陸地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地球的形成和地質年代表梳理教材新知1.(1)46 (2)熔融 (3)內部 (4)水蒸氣 低洼2.(1)時代 遺體 (2)地層順序 時間 時代探究核心知識1.方法1:未經過構造運動改造的層狀巖層大多為水平巖層,下老上新。方法2:生物由低級(簡單)向高級(復雜)進化,含有低級(簡單)生物化石的地層老,含有高級(復雜)生物化石的地層新。2.有。3.可能一:化石4所在地層形成時期,B地為山地,地勢高,未發生沉積。可能二:化石4所在地層形成之后,B地地殼抬升,化石4所在地層被侵蝕掉。落實思維方法1.C [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氫、氮等,氧的形成與植物光合作用有關,A錯;地球誕生之初,不斷受到隕石撞擊,地球上大部分的巖石處于熔融狀態,B錯;原始海洋的形成是火山口噴發釋放出大量水蒸氣,形成云層,產生降水所致,C正確;原始地殼的形成與地球表層巖漿的逐步冷卻有關,D錯。選C。]2.C 3.C [第2題,并不是所有地層都含有化石,A錯誤;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是地層,B錯誤;時代不同,化石不同,C正確;生物的進化是從簡單到復雜,結構簡單的化石形成早,D錯誤。所以選C。第3題,根據材料“在崤山石林的石壁上發現很多貝殼、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可知,當時該地應為溫暖的淺海環境,所以選C。]知識點二 地球的演化史梳理教材新知1.構造運動 陸地 二氧化碳 鐵 細菌 藍綠藻類2.陸地 藻類3.(1)①擴大 ②勞亞 岡瓦納 (2)石炭-二疊 (3)三葉蟲 無脊椎 魚類 兩棲 蕨類4.(1)①燕山 ②連接 分離 (2)煤 鐵 (3)①裸子②爬行5.喜馬拉雅 石油 被子 哺乳 人類 第四紀探究核心知識1.氣候溫暖濕潤,林草茂盛;降水較多,地表水資源豐富;地勢低平,湖沼廣布。2.祼子植物。意義:中生代末期,祼子植物大規模死亡,埋藏于地層中,形成煤炭資源,是地質時期重要的成煤期,為當前人類生產、生活提供重要的能量來源。3.爬行動物極度興盛;爬行動物逐漸向鳥類進化;出現小型哺乳動物。落實思維方法1.A 2.D [第1題,“距今4億年的時候”屬于古生代,當時蕨類植物繁盛,所以材料中原始森林里繁盛的植物最有可能是蕨類植物,故A正確。第2題,“在中生代,河北地區生長著巨大的食肉恐龍和始祖鳥”表明當時恐龍食物充足,可進一步推斷,當時氣候應該溫暖而濕潤,在此氣候條件下植被茂盛,生物種類多,故A、B說法正確,D說法錯誤。氣候溫暖濕潤、降水多,流水作用顯著,因此地勢低平處河流眾多,C正確。故選D。]3.C 4.D [第3題,由材料可知,秀山恐鱟為生活于4.3億年前的海生無脊椎動物,根據地球的演化歷程可知,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的時代為早古生代,C正確。第4題,恐龍繁盛于中生代,A錯誤。新生代形成現代基本地貌及海陸分布格局,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B、C錯誤。古生代我國東北、華北抬升成陸地,D正確。](共66張PPT)地球的演化過程第三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運用地質年代表等資料,簡要描述地球的演化過程。1.結合圖文資料,理解地層和化石的概念及形成,據此推斷地質年代和古地理環境特征。(綜合思維)2.運用地質年代表等資料,描述地球演化歷程,或描述某個地質年代的地球基本面貌、古生物基本情況。(地理實踐力)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知識點一 地球的形成和地質年代表知識點二 地球的演化史內容索引課時對點練地球的形成和地質年代表><知識點一1.原始大氣、海洋和陸地(1)地球的年齡:大約 億年。(2)原始陸地:地球誕生之初不斷受到隕石撞擊,使地球表面的溫度不斷增加,地球上大部分巖石處于 狀態;隕石撞擊減少后,地球逐漸冷卻,地球表層冷卻形成原始地殼。(3)原始大氣:地球在冷卻過程中, 氣體溢出形成了原始大氣圈。(4)原始海洋:火山噴發時釋放出大量 、二氧化碳、氮、氫等氣體,形成厚厚的云層,云層凝結致雨,雨水匯聚到 地帶,原始海洋開始形成。46熔融內部水蒸氣低洼2.地質年代表(1)地層與化石時代遺體地層 地殼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 含義的成層的巖石和堆積物化石 巖石形成過程中保存下來的石化的古代生物 或遺跡研究意義 在地層中保存的化石,是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2)地質年代表地層單位 地質學家們通常根據 和古生物遺體或遺跡,把地層劃分為若干大小不同的單位,稱為地層單位地質時代單位 各個地層單位所代表的______地質年代表 按 早晚順序把地質年代進行編年,形成地質年代表。見下表: 地層順序時間時代依據地層和化石推測地質年代及地理環境(1)依據地層“兩確定”①確定地層形成時間正常狀態(正常狀態是指沒有受到劇烈的地殼運動的影響,地層大致呈水平狀態)下,地層是按時間順序分布的,即“老的地層在下,新的地層在上”,因此根據兩個地層之間的上下位置關系,可推測地層形成的早晚順序。如下圖中A地層最老,D地層最新。②確定地理環境特征沉積地層是由沉積物組成的,因此沉積地層中保持著原有地層組成物質。依據地層組成物質可以確定當時的地理環境特征,如石灰巖地層形成的環境是海洋環境等。(2)依據化石“兩確定”①確定地層形成的地質年代由于地質時期經歷過幾次大的生物滅絕事件,因此某些生物只生存于某個特定的地質時期;生物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不斷進化的,且進化的過程是不可逆的,即每個物種只能出現一次,滅絕之后不再重復出現,由此可以確定含有某種生物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地質年代。如含有三葉蟲化石的地層屬古生代,含有恐龍化石的地層屬中生代。②確定地層形成時的地理環境不同的生物生存的地理環境不同,因此保存有某種生物化石的地層沉積環境能反映該種生物的生存環境。如存在煤炭的地層反映了茂密的森林環境,存在魚化石的地層反映了水生環境。同一時代的地層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層含有越低級、越簡單生物的化石。而不同時期地殼運動在垂直方向上表現為抬升或下沉,地殼抬升過程中地表往往伴隨著侵蝕作用,地殼下沉過程中地表往往伴隨著沉積作用。通過追溯地層和巖石的各種特征及其空間關系,就可了解地殼的發展歷史。下圖為A、B兩地地層對比圖。1.[綜合思維]結合上述材料,如何確定地層的相對年代?答案 方法1:未經過構造運動改造的層狀巖層大多為水平巖層,下老上新。方法2:生物由低級(簡單)向高級(復雜)進化,含有低級(簡單)生物化石的地層老,含有高級(復雜)生物化石的地層新。2.[地理實踐力]圖中A、B兩地是否具有同一時代的地層?如果有,請將同時代的地層用虛線在圖中連起來。答案 有。3.[區域認知]相對于A地,B地缺少化石4所在地層,請推測原因。答案 可能一:化石4所在地層形成時期,B地為山地,地勢高,未發生沉積。可能二:化石4所在地層形成之后,B地地殼抬升,化石4所在地層被侵蝕掉。1.地球在46億年前誕生后,逐步形成了原始的大氣、海洋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氮、氫、氧等氣體B.地球誕生之初,地表堅硬,巖漿只在地球內部活動C.原始海洋的形成是火山噴發釋放出大量水蒸氣,形成云層,產生降水所致D.原始地殼形成是地幔深處巖漿逐步冷卻的結果√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氫、氮等,氧的形成與植物光合作用有關,A錯;地球誕生之初,不斷受到隕石撞擊,地球上大部分的巖石處于熔融狀態,B錯;原始海洋的形成是火山口噴發釋放出大量水蒸氣,形成云層,產生降水所致,C正確;原始地殼的形成與地球表層巖漿的逐步冷卻有關,D錯。選C。(2023·廣東廣州期中)2023年8月,杭州某地理教師游富陽區胥口鎮“小疊空”景區時,在崤山石林的石壁上發現很多貝殼、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完成2~3題。2.關于化石的說法,正確的是A.任何地層都含有化石B.是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C.時代不同,化石不同D.結構簡單的化石形成晚√并不是所有地層都含有化石,A錯誤;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是地層,B錯誤;時代不同,化石不同,C正確;生物的進化是從簡單到復雜,結構簡單的化石形成早,D錯誤。所以選C。(2023·廣東廣州期中)2023年8月,杭州某地理教師游富陽區胥口鎮“小疊空”景區時,在崤山石林的石壁上發現很多貝殼、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完成2~3題。3.眾多此類海洋生物化石的形成,證明了杭州市富陽區胥口鎮當時A.草原植被茂密 B.裸子植被繁盛C.是溫暖的淺海 D.處于深海環境√根據材料“在崤山石林的石壁上發現很多貝殼、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可知,當時該地應為溫暖的淺海環境,所以選C。地球的演化史><知識點二1.太古代(距今25億年以前)海陸格局 地球已經形成薄而活動的原始地殼,巖漿噴溢活動相當頻繁,_________劇烈。太古代晚期,某些地區開始形成小規模的______大氣 原始大氣中 含量較高,處于缺氧狀態礦產 世界上60%以上的 礦形成于這個時期生物演化 ①早期沒有生命現象;②十幾億年后,出現了原始的生命:主要是原始;③大約31億年前, 已開始繁殖構造運動陸地二氧化碳鐵細菌藍綠藻類2.元古代(距今25億~5.41億年)陸地藻類海陸格局 地殼經過多次構造運動, 面積進一步擴大;元古代末期,形成了許多穩定的古陸地大氣 二氧化碳逐漸被藻類吸收,游離氧增多礦產 形成豐富的鐵礦等礦產;元古代中期開始出現紫紅色石英砂巖和赤鐵礦層生物演化 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億~2.521 7億年)(1)海陸格局①陸地面積進一步 。②經過泥盆-二疊紀的海西運動,北方各個古陸合在一起,形成 古陸;南方有古陸。(2)礦產: 紀是地質史上一個重要的成煤時代。擴大勞亞岡瓦納石炭-二疊(3)生物演化早古生代 、珊瑚等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因此被稱為“海洋______動物時代”志留—泥盆紀 “ 時代”泥盆—二疊紀 魚類演化為 類晩古生代 植物繁茂,是當時主要的造煤植物三葉蟲無脊椎魚類兩棲蕨類4.中生代(距今2.521 7億~0.66億年)(1)海陸格局①中生代發生的 運動,形成了中國的地質構造輪廓和地貌基礎。②勞亞古陸逐漸 ,面積擴大,而岡瓦納古陸發生解體并逐漸 ,出現古大西洋和古印度洋。燕山連接分離(2)礦產礦產 種類非金屬礦產 、石油、天然氣、石膏、巖鹽等金屬礦產 、鎢、錫等煤鐵(3)生物演化①更能適應陸地環境的 植物迅速發展,中生代被稱為“裸子植物時代”,代表植物主要有松柏、蘇鐵、銀杏等。這些繁茂的植物成為當時主要的造煤植物。② 動物極度繁盛,其中最占優勢的一類就是恐龍,中生代也被稱為“爬行動物時代”。裸子爬行5.新生代(距今0.66億年至現在)喜馬拉雅人類石油被子哺乳第四紀海陸格局 發生了規模巨大的構造運動—— 運動,形成了阿爾卑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等,地球上的海陸分布與現在漸趨一致礦產 在我國古近紀和新近紀的地層中含有煤、油頁巖、 、石膏和巖鹽等礦產生物演化 ①植物以 植物為主,所以新生代又被稱為“被子植物時代”;② 動物極為繁盛,因此也被稱為“哺乳動物時代”;③ 的出現和進化,是第四紀最重要的特征氣候 時期北半球出現大冰期,氣溫普遍下降,氣候寒冷生物進化與環境演變簡史的記憶方法(1)時間變化:從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記憶)。(2)動物演化:動物孕育、萌芽和發展的初期階段→海洋無脊椎動物時代→魚類時代→兩棲動物時代→爬行動物時代→哺乳動物時代→人類時代。(3)植物變化:海生藻類時代→陸上孢子植物時代→裸子植物時代→被子植物時代。黑龍江省龍骨山曾經出土了我國第一具恐龍化石平頭鴨嘴龍化石,被學者稱為“神州第一龍”。研究發現,平頭鴨嘴龍生活在中生代晚期,喜食多汁的灌木和水草。它的前肢短小,高懸于空中,用來抓食樹上的枝葉,指尖還長有適合劃水的蹼,適宜在湖沼水域或岸邊生活。它的后肢粗大,靠尾巴保持平衡,在陸地上行走時尾巴如“方向盤”,在水中游泳時則變成“舵”,鴨嘴狀的嘴巴便于在泥沼里鏟除植物。1.[區域認知]推測平頭鴨嘴龍生活時期的生存環境特征。答案 氣候溫暖濕潤,林草茂盛;降水較多,地表水資源豐富;地勢低平,湖沼廣布。2.[綜合思維]指出平頭鴨嘴龍生活時期當地的典型植被,并說明該植被大規模死亡后對當前人類生產、生活的意義。答案 祼子植物。意義:中生代末期,祼子植物大規模死亡,埋藏于地層中,形成煤炭資源,是地質時期重要的成煤期,為當前人類生產、生活提供重要的能量來源。3.[綜合思維]簡述平頭鴨嘴龍生活時期動物的演化特征。答案 爬行動物極度興盛;爬行動物逐漸向鳥類進化;出現小型哺乳動物。現代地質學研究表明,在太古代和元古代,河北地區是一片浩瀚無垠的大海。到距今4億年的時候,河北地區才從海水中顯露出來,出現了兩棲動物和原始森林。在中生代,河北地區生長著巨大的食肉恐龍和始祖鳥。據此回答1~2題。1.材料中原始森林里繁盛的植物最有可能是A.蕨類植物 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 D.灌木植物“距今4億年的時候”屬于古生代,當時蕨類植物繁盛,所以材料中原始森林里繁盛的植物最有可能是蕨類植物,故A正確。√現代地質學研究表明,在太古代和元古代,河北地區是一片浩瀚無垠的大海。到距今4億年的時候,河北地區才從海水中顯露出來,出現了兩棲動物和原始森林。在中生代,河北地區生長著巨大的食肉恐龍和始祖鳥。據此回答1~2題。2.下列關于河北地區中生代自然環境的描述,錯誤的是A.氣候溫暖,雨量充沛B.森林茂密,生物多樣C.地勢低平處河流眾多D.氣候干冷,草類茂盛√“在中生代,河北地區生長著巨大的食肉恐龍和始祖鳥”表明當時恐龍食物充足,可進一步推斷,當時氣候應該溫暖而濕潤,在此氣候條件下植被茂盛,生物種類多,故A、B說法正確,D說法錯誤。氣候溫暖濕潤、降水多,流水作用顯著,因此地勢低平處河流眾多,C正確。故選D。(2024·西藏拉薩月考)科研人員在我國華南地區發現了生活于4.3億年前的海生無脊椎動物——混翅鱟化石,并將這一新屬新種命名為秀山恐鱟。據此完成3~4題。3.秀山恐鱟生存的地質年代是A.新生代 B.中生代C.古生代 D.太古代由材料可知,秀山恐鱟為生活于4.3億年前的海生無脊椎動物,根據地球的演化歷程可知,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的時代為早古生代,C正確。√(2024·西藏拉薩月考)科研人員在我國華南地區發現了生活于4.3億年前的海生無脊椎動物——混翅鱟化石,并將這一新屬新種命名為秀山恐鱟。據此完成3~4題。4.秀山恐鱟生存的地質年代A.恐龍稱霸地球B.形成現代基本地貌及海陸分布格局C.被子植物繁盛D.我國東北、華北抬升成陸地√恐龍繁盛于中生代,A錯誤。新生代形成現代基本地貌及海陸分布格局,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B、C錯誤。古生代我國東北、華北抬升成陸地,D正確。課時對點練地質歷史上一定地質時期形成的各種成層巖石和堆積物叫作地層。主要包括沉積巖以及由它們經受一定變質形成的淺變質巖。據此完成1~2題。1.水平地層A.下新上老 B.同時形成C.下老上新 D.陸地缺少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水平地層可以反映巖石形成的時間和地殼運動,沉積巖具有層理構造,越在下層的年齡越老,即由下往上巖石的年齡由老到新,故選C。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地質歷史上一定地質時期形成的各種成層巖石和堆積物叫作地層。主要包括沉積巖以及由它們經受一定變質形成的淺變質巖。據此完成1~2題。2.地層不能夠反映A.生成順序 B.新老關系C.地表環境 D.時間長短√地層能夠反映地層生成順序和相對的新老關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地層形成時的地表環境,但不能反映各個地質時期時間的長短,故選D。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江蘇徐州期中)下圖是“某同學繪制的地質年代表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3.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順序,下列排序正確的是A.蕨類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三葉蟲—魚類—恐龍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D.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結合地質年代表示意圖可知,三葉蟲—魚類—恐龍符合由老到新的年代順序。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江蘇徐州期中)下圖是“某同學繪制的地質年代表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4.地質史上主要的成煤期及其環境特點是A.太古代—溫暖濕潤B.古生代—寒冷干燥C.晚古生代—火山活動頻繁D.中生代—森林植被茂密√基礎過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生代是一個重要的成煤期,此時森林植被茂密,植物遺體經過一系列過程轉變成煤炭。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新生代第四紀出現了人類,故選D。(2024·江蘇徐州期中)下圖是“某同學繪制的地質年代表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5.人類出現于A.太古代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2023·山東威海月考)下表為某地理興趣小組在某次野外考察中依次記錄的5個地表觀測點信息。依據表中信息完成6~7題。1516觀測點 ① ② ③ ④ ⑤海拔(米) 541 492 683 645 572地層中的化石 恐龍蛋 三葉蟲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6.考察路線中各觀測點出露的地層屬于新生代的是A.① B.② C.④ D.⑤√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觀測點③④均有被子植物(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化石,出露的地層屬于新生代的應是③④,故選C。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山東威海月考)下表為某地理興趣小組在某次野外考察中依次記錄的5個地表觀測點信息。依據表中信息完成6~7題。觀測點 ① ② ③ ④ ⑤海拔(米) 541 492 683 645 572地層中的化石 恐龍蛋 三葉蟲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7.下列各地層形成時為海洋環境的是A.① B.③ C.⑤ D.②√基礎過關考察地點中出現了恐龍蛋、三葉蟲、被子植物和祼子植物化石,其中恐龍、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生活在陸地上,只有三葉蟲生活在海洋中,故含有三葉蟲化石的地層應形成于海洋環境,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2023·山東濟南階段考)地質時期的氣候是指距今1萬年以前,以冰期與間冰期交替出現為特點,時間尺度在10萬年以上。下圖為“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圖”。據此完成8~9題。8.相比較而言,中生代的氣候A.溫暖濕潤 B.寒冷干燥C.溫暖干燥 D.寒冷濕潤1516√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與新生代、古生代相比,中生代全球平均溫度較高,全球平均降水偏少,氣候溫暖干燥,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基礎過關1516(2023·山東濟南階段考)地質時期的氣候是指距今1萬年以前,以冰期與間冰期交替出現為特點,時間尺度在10萬年以上。下圖為“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圖”。據此完成8~9題。9.以下不屬于三次大冰期的地質時代是A.元古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1234567891011121314基礎過關1516大冰期是氣候十分寒冷的時期,讀圖可知,地質時期經歷了三次大冰期,分別是元古代末期、古生代末期、新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全球平均溫度較高,故其不屬于三次大冰期。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地質學家在甘肅的一處山坡上發現了恐龍腳印,恐龍腳印一直通向附近被沉積巖巖石覆蓋的地方。據此回答10~12題。10.根據恐龍腳印推測當時的地理環境可能是A.干旱環境 B.低洼的河湖岸邊C.熱帶海域 D.茂密的森林1516能力提升√恐龍腳印化石的形成首先應是在潮濕的環境中留下腳印,另外,化石只能存在于沉積巖中,要發生沉積,地勢應該低洼,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能力提升地質學家在甘肅的一處山坡上發現了恐龍腳印,恐龍腳印一直通向附近被沉積巖巖石覆蓋的地方。據此回答10~12題。11.中生代末期恐龍滅絕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生物進化 B.環境污染C.環境變遷 D.全球變暖√12345678910111213141516能力提升物種滅絕的原因是環境發生了不利于這種生物生存的變化,例如氣溫、降水等巨大變化,使得生物來不及適應環境就被淘汰了,選C。中生代末期恐龍滅絕時還無人類,所以不屬于環境污染。中生代整體氣溫都偏高,末期氣溫實際在下降。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地質學家在甘肅的一處山坡上發現了恐龍腳印,恐龍腳印一直通向附近被沉積巖巖石覆蓋的地方。據此回答10~12題。12.中生代末期恐龍滅絕的事實表明A.生物滅絕與環境無關B.地球已不適合生命生存和發展C.地表環境一度不利于生物生存D.研究古環境變化對人類沒有意義√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恐龍滅絕的事實表明中生代末期地球經歷過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環境變化,惡化了的環境導致恐龍滅絕。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黑龍江大慶月考)云南澄江帽天山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公園,帽天山的古生物化石群被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云南元謀土林是一種土狀堆積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狀地形,屬于地質新生代第四紀沙礫黏土沉積巖,因遠望如林而得名。據此完成13~14題。13.帽天山化石群中的古生物主要出現在A.太古代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納羅蟲是寒武紀早期的無脊椎動物,屬于古生代,故B正確。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黑龍江大慶月考)云南澄江帽天山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公園,帽天山的古生物化石群被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云南元謀土林是一種土狀堆積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狀地形,屬于地質新生代第四紀沙礫黏土沉積巖,因遠望如林而得名。據此完成13~14題。14.形成元謀土林沙礫黏土沉積巖時地球環境描述正確的是A.地球上最重要的成鐵期B.地球處于寒冷且較濕潤期C.該時期蕨類植物繁茂D.發生最大的生物滅絕事件√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元謀土林是一種土狀堆積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狀地形,屬于地質新生代第四紀沙礫黏土沉積巖,新生代第四紀大冰期地球處于寒冷濕潤期,故B正確。太古代是形成鐵礦的重要時期,A錯誤。晚古生代時期,地球上的蕨類植物繁茂,C錯誤。生物滅絕出現在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D錯誤。1516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5.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會地帶的和政縣是遠古時代各種古脊椎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孕育了今天彌足珍貴的古脊椎動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層中。據了解,1 000萬年前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降升歷史及古環境、古氣候的重要物質依據和信息源。”看到這個消息,上海某中學地理小組的同學特別感興趣,他們決定利用暑假前去實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師的指導下,他們給這次考察進行了命名,并做了大量物質、知識上的準備工作。(1)考察名稱:____________與地質年代、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生物化石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2)結合相關材料,他們繪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圖,并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①按地質年代,該區域較老的巖層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②三葉蟲生活時期該地應為________環境;恐龍繁盛時期,該地區應為________環境,氣候、植被特點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生海洋陸地氣候溫暖濕潤,植被茂密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3)考察結論:根據實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們認為至今為止青藏高原地區:①地理環境經歷了________環境向________環境的演變。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對位置關系可知:地殼經歷了______(填“抬升”“下降”或“水平”)運動。海洋陸地抬升能力提升16.(2023·安徽馬鞍山聯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科考人員在重慶秀山發現了一種新的魚化石類型——濱海涌洞魚,濱海涌洞魚化石所在地層形成于距今約4.36億年的志留紀。志留紀為古生代早期,該時期海洋面積大幅度縮小,在泥盆紀晚期出現了物種大滅絕事件。下圖為地質年代表簡圖。12345678910111213141516能力提升2022年,科考人員在重慶秀山發現了一種新的魚化石類型——濱海涌洞魚,濱海涌洞魚化石所在地層形成于距今約4.36億年的志留紀。志留紀為古生代早期,該時期海洋面積大幅度縮小,在泥盆紀晚期出現了物種大滅絕事件。下圖為地質年代表簡圖。(1)簡述濱海涌洞魚化石所在地層巖石的特征。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 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一般位置越偏下,巖石年齡越古老;巖層越古老,含有的化石越簡單。能力提升2022年,科考人員在重慶秀山發現了一種新的魚化石類型——濱海涌洞魚,濱海涌洞魚化石所在地層形成于距今約4.36億年的志留紀。志留紀為古生代早期,該時期海洋面積大幅度縮小,在泥盆紀晚期出現了物種大滅絕事件。下圖為地質年代表簡圖。(2)說出濱海涌洞魚生活的地質時期生物的演化特征。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 海洋無脊椎動物繁盛,早期魚類在海洋中發展;隨著陸地面積擴大,植物開始登陸陸地,形成陸地低等植物。能力提升2022年,科考人員在重慶秀山發現了一種新的魚化石類型——濱海涌洞魚,濱海涌洞魚化石所在地層形成于距今約4.36億年的志留紀。志留紀為古生代早期,該時期海洋面積大幅度縮小,在泥盆紀晚期出現了物種大滅絕事件。下圖為地質年代表簡圖。(3)推測志留紀時期濱海涌洞魚滅絕的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 氣候發生重大變化;海洋面積大幅縮小;海水性質發生變化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章 第三節 地球的演化過程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一章 第三節 地球的演化過程.docx 第一章 第三節 地球的演化過程.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