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第一節 課時1 地震災害與地質災害 生物災害(選擇題1~11題,每小題3分,共33分)1.下列現象或事件屬于自然災害的是( )①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火山島 ②無人區發生的火山噴發 ③雪崩造成登山隊員遇難 ④核泄漏造成人員患輻射病 ⑤2018年12月印度尼西亞喀拉喀托火山噴發引發的海嘯,造成數百人死亡 ⑥2020年5月杭州發生交通事故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④⑥(2024·廣東中山質檢)2023年3月12日19時27分,在西藏昌都市丁青縣,發生3.2級地震,震源深度10 km。震中位于北緯31.92度,東經94.98度。據此完成2~3題。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殼 B.上地幔C.下地幔 D.地核3.下列有關地震的敘述,正確的是( )A.距震中越近,震級越大B.震級越大,烈度越小C.震源越淺,烈度越大D.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小(2024·江西南昌期末)讀“我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圖”,回答4~6題。4.圖中發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區是( )A.③地區 B.④地區 C.⑤地區 D.⑥地區5.發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的地形為(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6.人類破壞植被最可能誘發( )①地震 ②泥石流 ③滑坡 ④塌方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2023·浙江紹興聯考)2019年10月24日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縣某河流沿岸公路多處路段發生山體滑坡。據此完成7~8題。7.本次滑坡發生的地區位于( )A.河口三角洲B.平原地區C.降水少的地區D.土體、巖體不穩定地區8.下圖為該公路沿線地質剖面圖,其中最易發生滑坡的地點是( )A.① B.② C.③ D.④蝗災,是指蝗蟲引起的災變。一旦發生蝗災,大量的蝗蟲會吞食禾田,使農產品遭到破壞,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并且會因糧食短缺而發生饑荒。蝗蟲趨水喜洼,含水量在10%~20%的裸露土地最適合蝗蟲產卵,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由干旱地區成群遷往低洼易澇地區。有所謂“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說。據此完成9~11題。9.我國蝗蟲重災區主要在( )A.東北平原 B.長江中下游平原C.黃淮海平原 D.珠江三角洲10.蝗災爆發的原因可能是( )①降水豐沛,利于蝗蟲繁殖 ②生態脆弱,蝗蟲缺乏天敵 ③地表干旱,土壤中蝗蟲卵大量存活 ④植被覆蓋率高,食物充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下列防治蝗災的措施,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是( )①飛機噴灑滅蝗化學藥劑 ②植樹造林,改善生態條件 ③完善蝗蟲預報、監控機制 ④調用雞、鴨群幫助滅蝗 ⑤調整農業結構,增加水稻種植面積A.①④⑤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②⑤(選擇題12~17題,每小題4分,共24分)目前,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鼠害嚴重,在1平方米的范圍內就有十幾個被老鼠掏空的洞。被鼠類危害過的草地變成了“鼠荒地”,草皮遭到嚴重破壞,草場退化甚至沙化。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平均海拔4 600米以上,作為地表生態屏障的草皮,原本就是在凍土地帶勉強成活,而現在一只害鼠一年就要吃掉60千克的鮮草。如不及時治理鼠害,藏羚羊、藏原羚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的生存環境和保護區的生態鏈條都將面臨嚴峻的考驗。據此完成12~13題。12.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鼠害嚴重的原因主要是( )A.過度放牧B.濫捕使鼠類的天敵減少C.全球氣候變暖,鼠類生存環境改善D.開采礦產資源,破壞地表13.危害該自然保護區的鼠類屬于( )A.田鼠 B.草原鼠C.林鼠 D.家棲鼠(2023·山東濟南月考)泥石流多發生在坡角大、降水集中、植被覆蓋率低的地區。讀“某地重點監測溝谷的參數表”,回答14~15題。溝谷 編號 集水面積 (km2) 平均坡角 (°) 流域落差 (m) 植被覆蓋 率(%)① 5.3 24.3 537.2 15.7② 2.7 30.1 670.3 19.6③ 20.0 40.8 1 353.7 13.2④ 4.5 26.1 384.7 20.514.根據表中參數推測,發生泥石流可能性最小的溝谷是( )A.① B.② C.③ D.④15.為了準確預警預報泥石流,該地區應密切關注( )A.空氣質量 B.風力強度C.降水強度 D.光照強度下圖示意三峽庫區滑坡頻率(月滑坡次數占全年滑坡次數的百分比)與月均降水量的關系。讀圖完成16~17題。16.上圖表明三峽庫區滑坡多發的誘因是(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節分配均勻17.三峽水庫蓄水后庫岸滑坡概率增大,主要是因為水庫水體的( )A.流速減小 B.流速加大C.水位漲落 D.水位穩定18.(2024·四川雅安期末)讀圖,完成下列要求。(9分)(1)A、B兩地相比,地震破壞程度較大的是____,并分析原因。(4分)(2)A、C兩地震中距相同,震感較強的是____,并分析原因。(3分)(3)A處村莊部分房屋是開挖山體后,在山體坡腳平地修建的。當暴雨頻發時,該村莊可能面臨__________自然災害。(2分)答案精析1.C [自然災害是指由自然界異常變化引起的,對人類生命財產與生存環境造成危害的現象或事件。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火山島是自然現象;無人區發生的火山噴發,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不屬于自然災害;核泄漏和交通事故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不屬于自然事件,故不屬于自然災害。選C。]2.A 3.C [第2題,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發生在陸地,其震源深度為10 km,大陸地殼的平均厚度約39~41 km,因此震源位于莫霍面以上,屬于地殼,A正確。第3題,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震級不變,A、D錯誤;震級越大,烈度越大,B錯誤;震源越淺,烈度越大,C正確。]4.B 5.C 6.B [第4題,從圖中可以看出,④地區是發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區。第5題,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地勢起伏較小,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發生較少。第6題,植被遭破壞后,地面缺乏植被保護,為滑坡和泥石流的發生提供了條件。]7.D 8.C [第7題,滑坡多發生于地勢起伏較大(山地、丘陵區)、缺乏植被、松散物質多的地區。第8題,滑坡發生受三個基本因素控制:不穩定的山坡形態、巖土軟弱面的存在和觸發因素。從圖中可以看出,四地的坡度、形狀相差不大;①地山坡為花崗巖,質地堅硬,不易形成滑坡;④地巖層的傾向與斜坡傾向相反,不易產生滑坡;②③兩地巖層的傾向和斜坡的傾向一致,其中③地巖層傾斜程度更大,更容易形成滑坡。]9.C 10.B 11.B [第9題,蝗災多發生在旱澇災害頻繁,又有大面積湖灘、海灘、河灘的地區,黃淮海平原最符合這些條件,故C正確。第10題,蝗災爆發時一般旱澇頻發,降水變率較大。降水豐沛,灘涂濕地水位高,不利于蝗蟲繁殖,①錯誤。生態脆弱區生態系統失衡,蝗蟲缺乏天敵,易出現過度繁殖,②正確。地表干旱,土壤中蝗蟲卵大量存活,利于繁殖,③正確。如果植被覆蓋率高,食物充足,不易發生大規模蝗蟲遷移,蝗災較弱,④錯誤。故選B。第11題,飛機噴灑化學藥劑易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①錯誤;蝗災多發地區,降水量較少,調整農業結構,增加水稻種植面積會加劇水資源緊張,不利于當地可持續發展,⑤錯誤。故選B。]12.B 13.B [第12題,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鼠害嚴重的原因主要是人類濫捕鼠的天敵,使鼠類大量繁殖。故選B。第13題,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植被主要為草地,氣候干旱,所以該鼠類應屬于耐旱的草原鼠。故選B。]14.D 15.C [第14題,根據表中信息可知,④溝谷集水面積較小,平均坡角較小,流域落差最小,植被覆蓋率最高,因此發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小。第15題,強降水是引發泥石流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為了準確預警預報泥石流,該地區應密切關注降水強度。]16.B 17.C [第16題,由圖可知,降水量與滑坡發生頻率總體呈正相關,且滑坡發生最多的季節為夏季,故滑坡多發的誘因是夏季降水多。第17題,修建三峽水庫后,由于水庫庫岸水位比修建水庫前漲幅增大,對庫岸起到潤滑作用,因此發生滑坡的概率增大。]18.(1)A 原因:距離震源更近,位于山腳下,人口更加密集(2)A 原因:陸地受橫波與縱波的共同影響,海洋只受縱波的影響。(3)泥石流第一節 常見自然災害及其成因課時1 地震災害與地質災害 生物災害[學習目標] 1.理解自然災害的概念、分類和形成條件。(綜合思維)2.結合區域圖、統計圖、剖面圖等,分析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的時空分布特征,描述成因及危害。(地理實踐力)3.結合案例,說出生物災害的類型,描述其危害。(區域認知)知識點一 地震1.自然災害概念 指主要由自然界__________引起的,對人類__________與生存環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現象形成條件 誘因:自然界__________承受災害的客體:遭受損害的人員、財產、資源等分類 分為地震災害、________災害、氣象災害、洪澇災害、海洋災害、農業和林業災害2.地震(1)定義:地球內部________急劇釋放出來,以________的形式傳播,引起地面震動,形成地震。(2) 類型(3)地震構造(4)分布:________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我國位于兩大地震帶之間。(5)特點:發生范圍廣、頻度高、強度大、危害大。(6)危害①造成各類________倒塌和損壞,交通、通信中斷和其他生命線工程設施等被破壞。②引起火災、爆炸、瘟疫、有毒物質泄漏、放射性污染和場地破壞等,造成人畜傷亡和________損失。1.地震的量度指標——震級與烈度震級 烈度定義 表示震源釋放能量多少的級別 衡量地震發生時地面受到影響和破壞程度的指標單位 級 度影響因素 大小與地震釋放的能量有關 震級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淺,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另外,還受地質構造和地面建筑物的影響大小依據 根據釋放能量的大小 根據人的感覺、室內設施的反應、建筑及地面的破壞程度2.地震災情大小的影響因素致災因子 ①地震的震級高低;②與震中距離遠近;③震源深淺;④場地條件,包括地質、地形、地下水、是否有斷裂帶通過等;⑤地震發生時間受災體 ①房屋建筑、工程設施和設備的抗震能力;②地震區人口密度和經濟發展水平;③預測預報的準確程度;④震區群眾的救災意識及震后抗震救災措施材料一 我國地震帶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材料二 北京時間2023年8月6日2時33分,在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發生里氏5.5級地震。截至2023年8月6日16時已造成24人受傷,213處房屋及墻體受損。1.[區域認知]根據材料一,說明我國地震的分布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理實踐力]我國地震西多東少,但地震災情為什么一般東重西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綜合思維]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此次地震造成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表顯示兩地同年出現的地震的有關資料。讀表完成1~2題。地點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震中距 (千米) 地震發生時間 震級 死亡人數X地(美 國西部) 200 5.8 10:25 am 7.4 8Y地(印 度中部) 500 2.5 4:00 am 7.1 1 8201.根據資料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B.X地地震的能量大于Y地C.兩地都不位于震中D.兩地的地震均造成一定的人員傷亡2.Y地死亡人數較多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人口密度較大B.震中距較小C.地震發生在凌晨D.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2023·山東煙臺調研)2023年2月23日20時58分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縣發生3.3級地震,震源深度40 km,震中位于北緯39.59度,東經83.98度。下圖為“某同學繪制的關于此次地震的等震線圖”。讀圖,完成3~4題。3.若甲地為震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震級a>b>cB.②處受到的破壞程度一定比①③處大C.通常情況下,②處比①處先感覺到地震D.通常情況下,甲地為地震烈度最大區4.下圖中,能正確反映震中距與地震震級及烈度關系的是( )知識點二 地質災害和生物災害1.地質災害類型 滑坡 泥石流圖示概念 斜坡上的不穩定巖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________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 由________________等引發,含有大量泥沙、石塊和松軟土壤的特殊洪流形成條件 自然因素 ①巖體或土體結構松軟、破碎;②地勢起伏較大;③地下水、地表水、降水對巖體的潤滑作用;④地震、河流侵襲等對坡體穩定性的破壞 ①山高谷深、地勢陡峻;②具有豐富的松散物質;③短時間內大量流水;④地震等破壞坡體穩定性人類活動 對植被的破壞、不當的工程建設等,都可能觸發或者加劇滑坡、泥石流災害危害 破壞或掩埋農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摧毀城鎮和村莊,破壞環境,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安全造成威脅相同點 具有突發性;破壞力巨大;主要發生在山區不同點 多發地 主要發生在云南、四川和貴州等省,以及黃土高原和秦嶺-大巴山地區 西南地區最為多發運動物質體積 較大 較小是否有水參與 可以無水參與 必須有水參與 2.生物災害類型 蟲害 鼠害主要類型 農作物害蟲:____、水稻螟蟲、黏蟲、棉鈴蟲等 分為野棲鼠和家棲鼠森林害蟲:松材線蟲、松毛蟲、天牛等危害 農作物減產;危害________ 危害植物的________,造成農作物________、森林和草場的破壞,危及水庫和防洪大堤的安全;傳播疾病,危害人體健康拓展延伸 我國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多發的原因及危害2021年10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遭遇暴風雨。該州首府薩克拉門托創1880年以來單日降雨量最高紀錄。此次暴風雨引發了洪澇和泥石流災害,嚴重影響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下圖為泥石流形成示意圖。1.[區域認知]推測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綜合思維]簡述泥石流導致的堰塞湖的形成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綜合思維]簡述此次泥石流可能對加利福尼亞州北部造成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山東濟南調研)讀“某種類型災害現場圖”,完成1~2題。1.圖中災害類型是( )A.干旱 B.泥石流C.滑坡 D.地面沉降2.該類型災害( )A.多發生在平原地區B.多發生于我國冬季C.成因與人類活動無關D.具有突發性(2024·青海西寧期末)下圖示意不同類型的地質災害。讀圖,回答3~4題。3.圖中示意泥石流的圖是( )A.① B.② C.③ D.④4.一般而言,泥石流在我國的發生頻率是( )A.夏季大于冬季 B.春季大于秋季C.東部大于西部 D.北部大于南部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地震梳理教材新知1.異常變化 生命財產 異常變化 地質2.(1)能量 地震波 (2)地質構造 火山噴發 (4)環太平洋(6)①建筑物 ②財產探究核心知識1.地震分布廣;地震地區分布不均,西多東少;地震呈帶狀分布,地震帶多與活動性斷裂帶的分布一致。2.雖然我國西部地區地震頻次高、強度大,但人口稀疏,資產密度小,因此災情也就相對小得多;而東部地區城市密集,人口稠密,又是我國經濟發達、資產密集區,這就決定了我國地震災情必然是東部嚴重。3.自然原因:地處地震帶上,震級高,破壞力大。人為原因:人口集中,建筑物抗震性差等。落實思維方法1.A 2.D [第1題,根據表格數據分析,X地地震的震級高,所以釋放的能量大;兩地都不位于震中;兩地的地震均有人員傷亡;表格中未出現震源深度的數據,所以無法判讀震源深度。第2題,根據表格數據分析,Y地死亡人數較多的原因有人口密度較大,震中距較小,地震發生在凌晨。Y地為印度中部,不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D錯。]3.D 4.D [第3題,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等震線是把地面破壞程度相似的各點連接起來的曲線,通常情況下,震中是地震烈度最大區,一般情況下,距震中越遠,烈度越小。第4題,震級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通常情況下,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知識點二 地質災害和生物災害梳理教材新知1.滑動面 暴雨或冰雪融水2.蝗蟲 森林 根系 減產探究核心知識1.陡峻的溝谷地形;溝谷中有大量松散物質;短時間內有大量水流。2.泥石流挾帶大量碎石向下游流動,碎石在河道堆積形成堆積體;堆積體阻塞河道,阻礙水體下泄;河流來水不斷在此匯集,最終形成堰塞湖。3.泥石流摧毀聚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破壞交通設施,影響人們日常生活;形成堰塞湖,可能引發洪澇災害。落實思維方法1.C 2.D [第1題,圖中斜坡上的巖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下滑堵塞道路,應為滑坡。第2題,滑坡多發生在山地丘陵地區,A錯;降水會誘發或加劇滑坡災害,我國夏秋季降水較多,故滑坡多發生于我國夏秋季,B錯;人類活動如破壞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設等都會觸發或加劇滑坡災害,C錯;滑坡具有突發性,D對。]3.B 4.A [第3題,泥石流是山區溝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根據四幅圖的具體情況,②滿足以上基本條件,①③④不滿足,B正確,A、C、D錯誤。故選B。第4題,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地形、松散物質、水源。我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因此夏季泥石流發生頻率大于冬季,秋季發生頻率大于春季,A正確,B錯誤;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東部以平原、丘陵為主,西部以高原、山地為主,整體看東部泥石流發生頻率小于西部,C錯誤;我國降水南部多于北部,且南部多山地,因此泥石流發生的頻率北部小于南部,D錯誤。故選A。](共69張PPT)第一節第三章 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與避防常見自然災害及其成因地震災害與地質災害 生物災害課時1運用資料,說明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了解避災、防災的措施。1.理解自然災害的概念、分類和形成條件。(綜合思維)2.結合區域圖、統計圖、剖面圖等,分析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的時空分布特征,描述成因及危害。(地理實踐力)3.結合案例,說出生物災害的類型,描述其危害。(區域認知)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知識點一 地震知識點二 地質災害和生物災害內容索引課時對點練地震><知識點一1.自然災害地質概念 指主要由自然界 引起的,對人類 與生存環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現象形成條件 誘因:自然界_________承受災害的客體:遭受損害的人員、財產、資源等分類 分為地震災害、 災害、氣象災害、洪澇災害、海洋災害、農業和林業災害異常變化生命財產異常變化2.地震(1)定義:地球內部 急劇釋放出來,以 的形式傳播,引起地面震動,形成地震。(2)類型構造地震:由 變動引發的地震誘發地震: 、巖洞崩塌、隕石沖擊和人類活動(如核爆炸、修建水庫等)引發的地震)地質構造火山噴發能量地震波(3)地震構造(4)分布: 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我國位于兩大地震帶之間。(5)特點:發生范圍廣、頻度高、強度大、危害大。(6)危害①造成各類 倒塌和損壞,交通、通信中斷和其他生命線工程設施等被破壞。②引起火災、爆炸、瘟疫、有毒物質泄漏、放射性污染和場地破壞等,造成人畜傷亡和 損失。環太平洋建筑物財產1.地震的量度指標——震級與烈度 震級 烈度定義 表示震源釋放能量多少的級別 衡量地震發生時地面受到影響和破壞程度的指標單位 級 度影響因素 大小與地震釋放的能量有關 震級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淺,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另外,還受地質構造和地面建筑物的影響大小依據 根據釋放能量的大小 根據人的感覺、室內設施的反應、建筑及地面的破壞程度2.地震災情大小的影響因素致災因子 ①地震的震級高低;②與震中距離遠近;③震源深淺;④場地條件,包括地質、地形、地下水、是否有斷裂帶通過等;⑤地震發生時間受災體 ①房屋建筑、工程設施和設備的抗震能力;②地震區人口密度和經濟發展水平;③預測預報的準確程度;④震區群眾的救災意識及震后抗震救災措施材料一 我國地震帶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材料二 北京時間2023年8月6日2時33分,在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發生里氏5.5級地震。截至2023年8月6日16時已造成24人受傷,213處房屋及墻體受損。1.[區域認知]根據材料一,說明我國地震的分布特點。答案 地震分布廣;地震地區分布不均,西多東少;地震呈帶狀分布,地震帶多與活動性斷裂帶的分布一致。2.[地理實踐力]我國地震西多東少,但地震災情為什么一般東重西輕?答案 雖然我國西部地區地震頻次高、強度大,但人口稀疏,資產密度小,因此災情也就相對小得多;而東部地區城市密集,人口稠密,又是我國經濟發達、資產密集區,這就決定了我國地震災情必然是東部嚴重。3.[綜合思維]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此次地震造成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的原因。答案 自然原因:地處地震帶上,震級高,破壞力大。人為原因:人口集中,建筑物抗震性差等。下表顯示兩地同年出現的地震的有關資料。讀表完成1~2題。地點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震中距 (千米) 地震發生時間 震級 死亡人數X地(美 國西部) 200 5.8 10:25 am 7.4 8Y地(印 度中部) 500 2.5 4:00 am 7.1 1 8201.根據資料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B.X地地震的能量大于Y地C.兩地都不位于震中D.兩地的地震均造成一定的人員傷亡根據表格數據分析,X地地震的震級高,所以釋放的能量大;兩地都不位于震中;兩地的地震均有人員傷亡;表格中未出現震源深度的數據,所以無法判讀震源深度。√2.Y地死亡人數較多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人口密度較大 B.震中距較小C.地震發生在凌晨 D.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根據表格數據分析,Y地死亡人數較多的原因有人口密度較大,震中距較小,地震發生在凌晨。Y地為印度中部,不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D錯。√(2023·山東煙臺調研)2023年2月23日20時58分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縣發生3.3級地震,震源深度40 km,震中位于北緯39.59度,東經83.98度。下圖為“某同學繪制的關于此次地震的等震線圖”。讀圖,完成3~4題。3.若甲地為震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震級a>b>cB.②處受到的破壞程度一定比①③處大C.通常情況下,②處比①處先感覺到地震D.通常情況下,甲地為地震烈度最大區√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等震線是把地面破壞程度相似的各點連接起來的曲線,通常情況下,震中是地震烈度最大區,一般情況下,距震中越遠,烈度越小。(2023·山東煙臺調研)2023年2月23日20時58分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縣發生3.3級地震,震源深度40 km,震中位于北緯39.59度,東經83.98度。下圖為“某同學繪制的關于此次地震的等震線圖”。讀圖,完成3~4題。4.下圖中,能正確反映震中距與地震震級及烈度關系的是√震級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通常情況下,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地質災害和生物災害><知識點二1.地質災害類型 滑坡 泥石流圖示 概念 斜坡上的不穩定巖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 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 由 等引發,含有大量泥沙、石塊和松軟土壤的特殊洪流滑動面暴雨或冰雪融水類型 滑坡 泥石流形 成 條 件 自然因素 ①巖體或土體結構松軟、破碎;②地勢起伏較大;③地下水、地表水、降水對巖體的潤滑作用;④地震、河流侵襲等對坡體穩定性的破壞 ①山高谷深、地勢陡峻;②具有豐富的松散物質;③短時間內大量流水;④地震等破壞坡體穩定性人類活動 對植被的破壞、不當的工程建設等,都可能觸發或者加劇滑坡、泥石流災害類型 滑坡 泥石流危害 破壞或掩埋農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摧毀城鎮和村莊,破壞環境,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安全造成威脅相同點 具有突發性;破壞力巨大;主要發生在山區不 同 點 多發地 主要發生在云南、四川和貴州等省,以及黃土高原和秦嶺-大巴山地區 西南地區最為多發運動物質體積 較大 較小是否有水參與 可以無水參與 必須有水參與2.生物災害類型 蟲害 鼠害主要類型 農作物害蟲: 、水稻螟蟲、黏蟲、棉鈴蟲等 分為野棲鼠和家棲鼠森林害蟲:松材線蟲、松毛蟲、天牛等危害 農作物減產;危害______ 危害植物的 ,造成農作物 、森林和草場的破壞,危及水庫和防洪大堤的安全;傳播疾病,危害人體健康蝗蟲森林根系減產我國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多發的原因及危害拓展延伸2021年10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遭遇暴風雨。該州首府薩克拉門托創1880年以來單日降雨量最高紀錄。此次暴風雨引發了洪澇和泥石流災害,嚴重影響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下圖為泥石流形成示意圖。1.[區域認知]推測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條件。答案 陡峻的溝谷地形;溝谷中有大量松散物質;短時間內有大量水流。2.[綜合思維]簡述泥石流導致的堰塞湖的形成過程。答案 泥石流挾帶大量碎石向下游流動,碎石在河道堆積形成堆積體;堆積體阻塞河道,阻礙水體下泄;河流來水不斷在此匯集,最終形成堰塞湖。3.[綜合思維]簡述此次泥石流可能對加利福尼亞州北部造成的危害。答案 泥石流摧毀聚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破壞交通設施,影響人們日常生活;形成堰塞湖,可能引發洪澇災害。(2024·山東濟南調研)讀“某種類型災害現場圖”,完成1~2題。1.圖中災害類型是A.干旱 B.泥石流C.滑坡 D.地面沉降√圖中斜坡上的巖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下滑堵塞道路,應為滑坡。(2024·山東濟南調研)讀“某種類型災害現場圖”,完成1~2題。2.該類型災害A.多發生在平原地區B.多發生于我國冬季C.成因與人類活動無關D.具有突發性√滑坡多發生在山地丘陵地區,A錯;降水會誘發或加劇滑坡災害,我國夏秋季降水較多,故滑坡多發生于我國夏秋季,B錯;人類活動如破壞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設等都會觸發或加劇滑坡災害,C錯;滑坡具有突發性,D對。(2024·青海西寧期末)下圖示意不同類型的地質災害。讀圖,回答3~4題。3.圖中示意泥石流的圖是A.① B.② C.③ D.④√泥石流是山區溝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根據四幅圖的具體情況,②滿足以上基本條件,①③④不滿足,B正確,A、C、D錯誤。故選B。(2024·青海西寧期末)下圖示意不同類型的地質災害。讀圖,回答3~4題。4.一般而言,泥石流在我國的發生頻率是A.夏季大于冬季 B.春季大于秋季C.東部大于西部 D.北部大于南部√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地形、松散物質、水源。我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因此夏季泥石流發生頻率大于冬季,秋季發生頻率大于春季,A正確,B錯誤;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東部以平原、丘陵為主,西部以高原、山地為主,整體看東部泥石流發生頻率小于西部,C錯誤;我國降水南部多于北部,且南部多山地,因此泥石流發生的頻率北部小于南部,D錯誤。故選A。課時對點練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下列現象或事件屬于自然災害的是①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火山島 ②無人區發生的火山噴發 ③雪崩造成登山隊員遇難 ④核泄漏造成人員患輻射病 ⑤2018年12月印度尼西亞喀拉喀托火山噴發引發的海嘯,造成數百人死亡 ⑥2020年5月杭州發生交通事故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④⑥√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自然災害是指由自然界異常變化引起的,對人類生命財產與生存環境造成危害的現象或事件。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火山島是自然現象;無人區發生的火山噴發,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不屬于自然災害;核泄漏和交通事故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不屬于自然事件,故不屬于自然災害。選C。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4·廣東中山質檢)2023年3月12日19時27分,在西藏昌都市丁青縣,發生3.2級地震,震源深度10 km。震中位于北緯31.92度,東經94.98度。據此完成2~3題。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殼 B.上地幔C.下地幔 D.地核√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發生在陸地,其震源深度為10 km,大陸地殼的平均厚度約39~41 km,因此震源位于莫霍面以上,屬于地殼,A正確。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4·廣東中山質檢)2023年3月12日19時27分,在西藏昌都市丁青縣,發生3.2級地震,震源深度10 km。震中位于北緯31.92度,東經94.98度。據此完成2~3題。3.下列有關地震的敘述,正確的是A.距震中越近,震級越大B.震級越大,烈度越小C.震源越淺,烈度越大D.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小√基礎過關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震級不變,A、D錯誤;震級越大,烈度越大,B錯誤;震源越淺,烈度越大,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4·江西南昌期末)讀“我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圖”,回答4~6題。4.圖中發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區是A.③地區 B.④地區C.⑤地區 D.⑥地區√從圖中可以看出,④地區是發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區。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4·江西南昌期末)讀“我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圖”,回答4~6題。5.發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的地形為A.山地 B.丘陵C.平原 D.高原√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地勢起伏較小,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發生較少。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4·江西南昌期末)讀“我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圖”,回答4~6題。6.人類破壞植被最可能誘發①地震 ②泥石流 ③滑坡 ④塌方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植被遭破壞后,地面缺乏植被保護,為滑坡和泥石流的發生提供了條件。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23·浙江紹興聯考)2019年10月24日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縣某河流沿岸公路多處路段發生山體滑坡。據此完成7~8題。7.本次滑坡發生的地區位于A.河口三角洲B.平原地區C.降水少的地區D.土體、巖體不穩定地區18√滑坡多發生于地勢起伏較大(山地、丘陵區)、缺乏植被、松散物質多的地區。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3·浙江紹興聯考)2019年10月24日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縣某河流沿岸公路多處路段發生山體滑坡。據此完成7~8題。8.下圖為該公路沿線地質剖面圖,其中最易發生滑坡的地點是A.① B.② C.③ D.④√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滑坡發生受三個基本因素控制:不穩定的山坡形態、巖土軟弱面的存在和觸發因素。從圖中可以看出,四地的坡度、形狀相差不大;①地山坡為花崗巖,質地堅硬,不易形成滑坡;④地巖層的傾向與斜坡傾向相反,不易產生滑坡;②③兩地巖層的傾向和斜坡的傾向一致,其中③地巖層傾斜程度更大,更容易形成滑坡。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蝗災,是指蝗蟲引起的災變。一旦發生蝗災,大量的蝗蟲會吞食禾田,使農產品遭到破壞,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并且會因糧食短缺而發生饑荒。蝗蟲趨水喜洼,含水量在10%~20%的裸露土地最適合蝗蟲產卵,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由干旱地區成群遷往低洼易澇地區。有所謂“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說。據此完成9~11題。9.我國蝗蟲重災區主要在A.東北平原 B.長江中下游平原C.黃淮海平原 D.珠江三角洲√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蝗災多發生在旱澇災害頻繁,又有大面積湖灘、海灘、河灘的地區,黃淮海平原最符合這些條件,故C正確。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蝗災,是指蝗蟲引起的災變。一旦發生蝗災,大量的蝗蟲會吞食禾田,使農產品遭到破壞,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并且會因糧食短缺而發生饑荒。蝗蟲趨水喜洼,含水量在10%~20%的裸露土地最適合蝗蟲產卵,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由干旱地區成群遷往低洼易澇地區。有所謂“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說。據此完成9~11題。10.蝗災爆發的原因可能是①降水豐沛,利于蝗蟲繁殖 ②生態脆弱,蝗蟲缺乏天敵 ③地表干旱,土壤中蝗蟲卵大量存活 ④植被覆蓋率高,食物充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蝗災爆發時一般旱澇頻發,降水變率較大。降水豐沛,灘涂濕地水位高,不利于蝗蟲繁殖,①錯誤。生態脆弱區生態系統失衡,蝗蟲缺乏天敵,易出現過度繁殖,②正確。地表干旱,土壤中蝗蟲卵大量存活,利于繁殖,③正確。如果植被覆蓋率高,食物充足,不易發生大規模蝗蟲遷移,蝗災較弱,④錯誤。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蝗災,是指蝗蟲引起的災變。一旦發生蝗災,大量的蝗蟲會吞食禾田,使農產品遭到破壞,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并且會因糧食短缺而發生饑荒。蝗蟲趨水喜洼,含水量在10%~20%的裸露土地最適合蝗蟲產卵,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由干旱地區成群遷往低洼易澇地區。有所謂“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說。據此完成9~11題。11.下列防治蝗災的措施,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是①飛機噴灑滅蝗化學藥劑 ②植樹造林,改善生態條件 ③完善蝗蟲預報、監控機制 ④調用雞、鴨群幫助滅蝗 ⑤調整農業結構,增加水稻種植面積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飛機噴灑化學藥劑易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①錯誤;蝗災多發地區,降水量較少,調整農業結構,增加水稻種植面積會加劇水資源緊張,不利于當地可持續發展,⑤錯誤。故選B。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能力提升18目前,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鼠害嚴重,在1平方米的范圍內就有十幾個被老鼠掏空的洞。被鼠類危害過的草地變成了“鼠荒地”,草皮遭到嚴重破壞,草場退化甚至沙化。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平均海拔4 600米以上,作為地表生態屏障的草皮,原本就是在凍土地帶勉強成活,而現在一只害鼠一年就要吃掉60千克的鮮草。如不及時治理鼠害,藏羚羊、藏原羚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的生存環境和保護區的生態鏈條都將面臨嚴峻的考驗。據此完成12~13題。12.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鼠害嚴重的原因主要是A.過度放牧 B.濫捕使鼠類的天敵減少C.全球氣候變暖,鼠類生存環境改善 D.開采礦產資源,破壞地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能力提升18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鼠害嚴重的原因主要是人類濫捕鼠的天敵,使鼠類大量繁殖。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能力提升18目前,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鼠害嚴重,在1平方米的范圍內就有十幾個被老鼠掏空的洞。被鼠類危害過的草地變成了“鼠荒地”,草皮遭到嚴重破壞,草場退化甚至沙化。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平均海拔4 600米以上,作為地表生態屏障的草皮,原本就是在凍土地帶勉強成活,而現在一只害鼠一年就要吃掉60千克的鮮草。如不及時治理鼠害,藏羚羊、藏原羚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的生存環境和保護區的生態鏈條都將面臨嚴峻的考驗。據此完成12~13題。13.危害該自然保護區的鼠類屬于A.田鼠 B.草原鼠C.林鼠 D.家棲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能力提升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植被主要為草地,氣候干旱,所以該鼠類應屬于耐旱的草原鼠。故選B。18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3·山東濟南月考)泥石流多發生在坡角大、降水集中、植被覆蓋率低的地區。讀“某地重點監測溝谷的參數表”,回答14~15題。溝谷編號 集水面積(km2) 平均坡角(°) 流域落差(m) 植被覆蓋率(%)① 5.3 24.3 537.2 15.7② 2.7 30.1 670.3 19.6③ 20.0 40.8 1 353.7 13.2④ 4.5 26.1 384.7 20.514.根據表中參數推測,發生泥石流可能性最小的溝谷是A.① B.② C.③ D.④√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根據表中信息可知,④溝谷集水面積較小,平均坡角較小,流域落差最小,植被覆蓋率最高,因此發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小。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3·山東濟南月考)泥石流多發生在坡角大、降水集中、植被覆蓋率低的地區。讀“某地重點監測溝谷的參數表”,回答14~15題。溝谷編號 集水面積(km2) 平均坡角(°) 流域落差(m) 植被覆蓋率(%)① 5.3 24.3 537.2 15.7② 2.7 30.1 670.3 19.6③ 20.0 40.8 1 353.7 13.2④ 4.5 26.1 384.7 20.515.為了準確預警預報泥石流,該地區應密切關注A.空氣質量 B.風力強度 C.降水強度 D.光照強度√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強降水是引發泥石流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為了準確預警預報泥石流,該地區應密切關注降水強度。18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下圖示意三峽庫區滑坡頻率(月滑坡次數占全年滑坡次數的百分比)與月均降水量的關系。讀圖完成16~17題。16.上圖表明三峽庫區滑坡多發的誘因是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節分配均勻√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由圖可知,降水量與滑坡發生頻率總體呈正相關,且滑坡發生最多的季節為夏季,故滑坡多發的誘因是夏季降水多。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下圖示意三峽庫區滑坡頻率(月滑坡次數占全年滑坡次數的百分比)與月均降水量的關系。讀圖完成16~17題。17.三峽水庫蓄水后庫岸滑坡概率增大,主要是因為水庫水體的A.流速減小 B.流速加大C.水位漲落 D.水位穩定√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修建三峽水庫后,由于水庫庫岸水位比修建水庫前漲幅增大,對庫岸起到潤滑作用,因此發生滑坡的概率增大。能力提升18.(2024·四川雅安期末)讀圖,完成下列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A、B兩地相比,地震破壞程度較大的是____,并分析原因。(2)A、C兩地震中距相同,震感較強的是____,并分析原因。(3)A處村莊部分房屋是開挖山體后,在山體坡腳平地修建的。當暴雨頻發時,該村莊可能面臨__________自然災害。A答案 原因:距離震源更近,位于山腳下,人口更加密集A答案 原因:陸地受橫波與縱波的共同影響,海洋只受縱波的影響。泥石流第三章 第一節 課時2 旱災與洪澇災害(選擇題1~9題,每小題3分,共27分)(2024·浙江寧波期中)驟旱是土壤濕度急速降低的現象,歷時通常僅有幾天,但極易給農業帶來嚴重損失。廣西7、8月驟旱發生頻次較高。據此完成1~2題。1.與其他時間相比,廣西7、8月發生驟旱頻次較高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頻次高 B.降水總量小C.土壤保水性能差 D.蒸發蒸騰量大2.廣西7、8月任一驟旱發生過程中( )A.土壤透氣性降低 B.蒸發蒸騰量減小C.太陽輻射減弱 D.氣溫降低干旱等效頻度指的是在一定時段內,某區域出現危害程度大致相當的干旱次數。降水相對變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與實際降水量之差)與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穩定程度的指標。下圖為“我國部分地區干旱等效頻度分布示意圖”,下表為“我國部分城市不同時段降水相對變率表”。根據圖表,完成3~4題。城市 4~5月 7~8月 全年開封 0.47 0.35 0.20武漢 0.27 0.56 0.193.影響武漢和開封干旱等效頻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 B.氣溫 C.降水 D.河流4.開封發生旱災的最主要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5.(2023·安徽合肥期末)下圖為“我國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數(單位:天)分布圖”。下列關于洪澇災害的敘述,正確的是( )A.洪水的時空分布與暴雨的時空分布存在較高的一致性B.西北干旱半干旱區沒有洪災發生C.東北地區洪災較少是因為降水較少D.平原地區較山區洪災少,山脈的東坡和南坡洪災多(2023·陜西延安期末)下圖為“我國主要滯洪區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6~7題。6.下列關于我國主要滯洪區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區B.主要位于河流上游地區C.主要位于河谷地帶D.主要位于北方地區7.我國西部地區幾乎沒有滯洪區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稀少 B.降水量少C.沒有河流 D.平原面積小(2024·山東煙臺統考)下圖示意云南某區域甲、乙兩個年份等降水量線的分布,該區域降水時空差異大。據此完成8~9題。8.圖示區域降水量最少的季節,易發生的災害是( )A.火災 B.地震 C.滑坡 D.臺風9.與甲年份相比,乙年份該區域( )A.偏濕潤,南部更明顯 B.偏干旱,南部更明顯C.偏濕潤,北部更明顯 D.偏干旱,北部更明顯(選擇題10~13題,每小題4分,共16分)(2023·山東東營聯考)灣區經濟作為重要的濱海經濟形態,是當今國際經濟版圖的突出亮點。粵港澳大灣區是由廣州等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的城市群。該區域同時也是自然災害多發地區。下圖示意粵港澳大灣區的位置。據此完成10~11題。10.影響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的最主要自然災害是( )A.洪澇災害 B.寒潮C.泥石流 D.旱災11.與黃河三角洲相比,自然災害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損失更大,主要原因是粵港澳大灣區( )A.地勢低平,排水不暢 B.夏季多雨,降水集中C.河網密布,水系發達 D.人口密集,經濟發達(2024·河南鄭州期末)下圖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根據常年水文數據(1875~2005年)繪制的洪水頻率曲線圖”。若根據1975~2005年的水文數據推算,洪水頻率有增大的現象。讀圖完成12~13題。12.從開始出現災害的水位看,在1975~2005年的洪水頻率曲線上,其再現周期比在1875~1975年的洪水頻率曲線上大約縮短了( )A.1年 B.3年 C.5年 D.7年13.如果該流域內的降水量及降水特點沒有變化,那么造成近年來洪水頻率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①疏通河道 ②退耕還牧 ③城鎮化 ④林地轉牧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4.(2024·山西運城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越南是世界重要的糧食生產國。越南境內湄公河流域水稻產量約占全國的一半。2020年4月湄公河上游普降暴雨,導致越南洪水泛濫,給當地水稻生長帶來一定的影響。下圖為越南湄公河局部及周邊地區示意圖。(1)分析此次越南發生洪災的主要原因。(4分)(2)在這場洪災中,胡志明市的抗洪任務艱巨,簡述其原因。(6分)(3)推測此次洪水對越南可能造成的危害。(6分)答案精析1.D 2.B [第1題,廣西所處緯度低,7、8月氣溫高,蒸發蒸騰量大,易導致土壤濕度驟降,D正確;降水頻次高使得土壤濕度大,不會產生驟旱,A錯;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總量并不小,B錯;土壤保水性能較穩定,不會在7、8月突變,C錯。故選D。第2題,7、8月驟旱發生時,廣西降水偏少,而此時太陽輻射強,氣溫高,土壤水分不斷蒸發,土壤濕度不斷降低,導致蒸發蒸騰量逐漸減小,土壤透氣性升高,B正確。]3.C 4.A [第3題,由圖可知,開封發生干旱次數較多,開封位于北方地區,年降水量少,武漢位于南方地區,年降水量多,發生干旱的次數比開封少,C正確。第4題,降水相對變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與實際降水量之差)與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穩定程度的指標。讀表可知,開封的降水相對變率在4~5月最大,說明春季發生旱災次數最多,A正確。]5.A [由圖可知,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數東部地區較多,西部地區較少。暴雨可能導致暴雨洪災,因而洪水的時空分布與暴雨的時空分布存在較高的一致性。洪災的類型還有融雪洪災和冰凌洪災,西北干旱半干旱區易發生融雪洪災,東北地區三種洪災均可能發生。平原地區地勢低平,洪澇災害較山區多。]6.A 7.B [第6題,滯洪區指滯納洪水的地區,因此滯洪區應該在地勢較低的地區。從圖中看出我國主要滯洪區主要位于地勢低平的河流中下游地區,故A正確。第7題,與東部地區相比,我國西部地區因地勢高且深居內陸,夏季風難以到達,降水少,所以西部幾乎沒有滯洪區分布,故B正確。]8.A 9.D [第8題,圖示區域位于哀牢山區,地勢起伏大,在降水量最少的季節,當地山區受到焚風效應影響,背風坡氣溫高,空氣干燥,極易引發森林火災,A正確。地震主要是內力作用影響,與降水多少關系不大,B錯誤。滑坡是斜坡的局部穩定性受破壞,在重力作用下,巖體或其他碎屑物沿一個或多個破裂滑動面向下做整體滑動的過程與現象,降水多易加劇滑坡,C錯誤。降水多少與產生臺風災害關系不大,而臺風往往會帶來強降水,D錯誤。故選A。第9題,根據圖中等降水量線分布情況可知,與甲年份相比,乙年份降水量較少,因此乙年份偏干旱,A、C錯誤。圖中顯示,乙年份中800 mm等降水量線的位置偏南,穿過哀牢山北部,哀牢山北部降水量低于800 mm,因此乙年份該區域北部干旱情況更明顯,B錯誤,D正確。故選D。]10.A 11.D [第10題,粵港澳大灣區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勢低平,排水不暢,雨季降水多,上游來水量大,極易發生洪澇災害,A正確;粵港澳大灣區緯度較低,受寒潮災害影響較小,B錯;泥石流主要發生于山區(地勢起伏較大),而粵港澳大灣區主要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區,泥石流發生較少,C錯;該區域降水量豐富且雨季長,旱災不易發生,D錯。故選A。第11題,粵港澳大灣區與黃河三角洲相比較,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單位土地面積的經濟產值更高,因此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更大,D正確;該區域處于珠江三角洲,與黃河三角洲相比,兩區域地勢均較低平,夏季多雨且降水集中,河網密布。故選D。]12.B 13.C [第12題,開始出現災害水位,在1875~1975年的洪水頻率曲線上的再現周期約為5年,而在1975~2005年的洪水頻率曲線上,再現周期約為2年,大約縮短了3年的時間,B正確。第13題,如果流域內的降水量及降水特點沒有變化,那么導致洪水多發的主要原因就是地面環境的變化和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林地具有涵養水源的功能,可以滯留雨水,延長降雨后徑流入河的時間,減少洪患的危險,但林地轉牧使林地的面積減小,因此洪患的頻率增大,④正確。城市建筑物截留雨水的作用非常差,雨水變成徑流很快進入河道,使洪患頻率大增,③正確。故選C。]14.(1)湄公河上游地區異常天氣帶來過多降水;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勢低平,排水不暢。(2)靠近河流入海口,地勢低洼,大量來水匯聚,洪水量大;人口密集,經濟活動集中,災害損失大;排澇設施較為落后。(3)淹沒農田、聚落等;破壞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造成人員傷亡、農作物減產、交通受阻、人畜飲水困難等。課時2 旱災與洪澇災害[學習目標] 結合圖文資料,理解旱災和洪澇災害的概念,分析旱災與洪澇災害的時空分布特點、產生的原因和危害。(綜合思維)知識點一 旱災1.概念:指降水顯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出現________能力不足,不能滿足農作物和牧草生長的需求,造成較大的________或絕收的災害。2.危害(1)導致農業受災;影響__________、城市供水和生態環境。(2)降水豐富的地區,較______時間內降水減少,也會釀成旱災。3.分布總體 常常發生在降水變化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區世界 高頻區 ________、亞洲和大洋洲的內陸地區最嚴重區中國 空間 形成四個多發中心:________、華南、西南和江淮地區時間 多為________,夏秋旱次之,連旱現象也較明顯拓展延伸 我國的旱災多發區及成因下圖為我國干旱災害頻次分布圖。1.[區域認知]我國干旱頻次大于30的地區是__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____平原及______________。2.[綜合思維]從資源方面看,北方地區干旱災害嚴重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綜合思維]從社會經濟方面看,北方地區干旱災害嚴重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浙江金華期中)讀“某湖區的變化圖”,完成1~2題。1.該圖反映的自然災害可能是( )A.地質災害—洪澇B.氣象災害—旱災C.海洋災害—海嘯D.生物災害—蝗災2.該自然災害造成的危害是( )A.淹沒城鎮、道路和田園B.人畜用水和工農業生產用水困難C.交通、輸電、輸水線路中斷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減少(2024·天津靜海區期末)2021年初,在持續干旱天氣的影響下,臺灣水情告急,島內多個水庫蓄水率僅為10%左右,水量嚴重不足,面臨56年來最大干旱。下圖為“臺灣島地形圖”。據此完成3~4題。3.此次臺灣島水情告急最嚴重的地方最可能位于( )A.西部平原 B.中部山地C.東部沿海 D.南部地區4.此次臺灣島面臨56年以來最大干旱的主要人為原因是( )A.降水量嚴重不足B.水利設施年久失修C.工農業需水量大D.地表水下滲量較大知識點二 洪澇災害1.概念洪災 因___或融雪引發水流泛濫所造成的災害澇災 澇害 因降水過多而___,造成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的災害內澇 由于雨量過多,___,積水不能及時排除而造成的災害2.洪澇災害形成原因3.多發區氣候因素 ______緯度地區,主要是________氣候區、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和溫帶海洋氣候區地形因素 ________的兩岸,特別是河流的________和地勢低洼的地區思考 如果洪澇發生在無人區,會不會形成洪澇災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一 2023年7月,我國河北省發生洪澇災害、造成388.86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958.11億元。材料二 我國部分地區雨澇分布圖。1.[區域認知]結合材料,總結我國洪澇災害的時空分布規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綜合思維]概括我國多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河北保定月考)洪澇災害是因連續性降水或短時強降水導致江河洪水泛濫或積水淹沒低洼土地,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的一種災害。完成1~2題。1.影響洪澇災害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A.氣候、植被 B.氣候、地形C.植被、土壤 D.地形、土壤2.從水循環的角度看,圖中與洪澇災害的形成直接相關的環節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23·河北邯鄲期中)我國是世界上洪澇災害頻繁而嚴重的國家之一,洪澇災害不僅危害范圍廣、發生頻繁、突發性強,而且損失大。據此完成3~4題。3.我國洪澇災害空間分布的總體格局是( )①東部多,西部少 ②沿海多,內陸少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④山脈東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⑤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 ⑥夏秋季多,冬季少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⑥4.我國洪水災害類型多樣,下列洪災形成因素之間關聯不正確的是(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B.氣溫回升→冰雪融化→洪水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蓋好→流域匯水速度快→洪水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旱災梳理教材新知1.供水 減產2.(1)工業生產 (2)長3.非洲 非洲 華北 春旱探究核心知識1.華北 長江中下游 東南沿海2.北方地區水資源數量少、耕地多、水土資源不匹配、供需矛盾突出。3.北方地區耕地復種指數增加,灌溉面積擴大,造成農田需水量增加;北方地區冬小麥播種面積增加,受春旱威脅的農田面積擴大;北方地區人口多,工農業發達,生活和工農業用水量大。落實思維方法1.B 2.B [第1題,圖中展示的是干涸的湖泊景象,是因長期無降水,湖泊失去補給水源所致,故該圖反映的自然災害是氣象災害中的旱災,B正確。第2題,干旱使河流、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飲水和工農業生產用水困難,B正確。]3.A 4.B [第3題,由圖可知,臺灣島西側地形較平坦,故可推測西部人口集中,工農業發達,水資源需求量大,因此此次臺灣島水情告急最嚴重的地方最可能位于西部平原,A正確。第4題,降水量嚴重不足和地表水下滲情況屬于自然原因,A、D錯誤;水利設施年久失修,會導致水庫儲水條件較差,輸水過程中浪費嚴重,導致缺水,B正確;工農業需水量大是一直都存在的現象,因此不是此次臺灣島面臨最大干旱的主要人為原因,C錯誤。]知識點二 洪澇災害梳理教材新知1.大雨 淹沒農田 地勢低洼3.中低 季風 江河 中下游思考 不會。洪澇只有發生在有人類活動的區域,并且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時,才能稱為洪澇災害。探究核心知識1.時間分布:我國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夏季(或夏秋季)。 空間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季風區,集中在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2.自然原因: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是造成我國多洪澇災害的根本原因,夏季風活動異常,雨帶停留時間偏長,形成持續暴雨,引發洪澇災害;臺風活動產生的暴雨也是我國東南沿海形成洪澇災害的重要原因。人為原因:破壞植被、圍湖造田等。落實思維方法1.B 2.B [第1題,由所學知識可知,影響洪澇災害發生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其中影響較大的自然因素是氣候和地形,降水量大且集中,地勢低平,易發生洪澇災害,B正確。植被、土壤對洪澇災害的形成影響較小。第2題,由上題分析可知,降水量大,下滲少,形成的地表徑流多,易發生洪澇災害;圖中①是水汽輸送,②是降水,③是地表徑流,④是地下徑流,所以與洪澇災害的形成直接相關的環節有②③,B正確。]3.A 4.D [第3題,結合洪澇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我國洪澇災害空間分布的總體格局是:東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內陸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脈東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河流的上中游地勢高,洪澇災害不易發生。⑥屬于洪澇災害的時間分布特點。 第4題,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蓋好會增加下滲,減少地表徑流,使流域匯水速度變慢。](共59張PPT)第一節第三章 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與避防常見自然災害及其成因旱災與洪澇災害課時2運用資料,說明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了解避災、防災的措施。結合圖文資料,理解旱災和洪澇災害的概念,分析旱災與洪澇災害的時空分布特點、產生的原因和危害。(綜合思維)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知識點一 旱災知識點二 洪澇災害內容索引課時對點練旱災><知識點一1.概念:指降水顯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出現 能力不足,不能滿足農作物和牧草生長的需求,造成較大的 或絕收的災害。2.危害(1)導致農業受災;影響 、城市供水和生態環境。(2)降水豐富的地區,較 時間內降水減少,也會釀成旱災。供水減產工業生產長3.分布總體 常常發生在降水變化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區世界 高頻區 、亞洲和大洋洲的內陸地區最嚴重區 ______中國 空間 形成四個多發中心: 、華南、西南和江淮地區時間 多為 ,夏秋旱次之,連旱現象也較明顯非洲非洲華北春旱我國的旱災多發區及成因拓展延伸下圖為我國干旱災害頻次分布圖。1.[區域認知]我國干旱頻次大于30的地區是______平原、____________平原及__________。華北長江中下游東南沿海2.[綜合思維]從資源方面看,北方地區干旱災害嚴重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北方地區水資源數量少、耕地多、水土資源不匹配、供需矛盾突出。3.[綜合思維]從社會經濟方面看,北方地區干旱災害嚴重的原因有哪些?答案 北方地區耕地復種指數增加,灌溉面積擴大,造成農田需水量增加;北方地區冬小麥播種面積增加,受春旱威脅的農田面積擴大;北方地區人口多,工農業發達,生活和工農業用水量大。(2023·浙江金華期中)讀“某湖區的變化圖”,完成1~2題。1.該圖反映的自然災害可能是A.地質災害—洪澇B.氣象災害—旱災C.海洋災害—海嘯D.生物災害—蝗災√圖中展示的是干涸的湖泊景象,是因長期無降水,湖泊失去補給水源所致,故該圖反映的自然災害是氣象災害中的旱災,B正確。干旱使河流、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飲水和工農業生產用水困難,B正確。(2023·浙江金華期中)讀“某湖區的變化圖”,完成1~2題。2.該自然災害造成的危害是A.淹沒城鎮、道路和田園B.人畜用水和工農業生產用水困難C.交通、輸電、輸水線路中斷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減少√(2024·天津靜海區期末)2021年初,在持續干旱天氣的影響下,臺灣水情告急,島內多個水庫蓄水率僅為10%左右,水量嚴重不足,面臨56年來最大干旱。下圖為“臺灣島地形圖”。據此完成3~4題。3.此次臺灣島水情告急最嚴重的地方最可能位于A.西部平原 B.中部山地C.東部沿海 D.南部地區√由圖可知,臺灣島西側地形較平坦,故可推測西部人口集中,工農業發達,水資源需求量大,因此此次臺灣島水情告急最嚴重的地方最可能位于西部平原,A正確。(2024·天津靜海區期末)2021年初,在持續干旱天氣的影響下,臺灣水情告急,島內多個水庫蓄水率僅為10%左右,水量嚴重不足,面臨56年來最大干旱。下圖為“臺灣島地形圖”。據此完成3~4題。4.此次臺灣島面臨56年以來最大干旱的主要人為原因是A.降水量嚴重不足B.水利設施年久失修C.工農業需水量大D.地表水下滲量較大√降水量嚴重不足和地表水下滲情況屬于自然原因,A、D錯誤;水利設施年久失修,會導致水庫儲水條件較差,輸水過程中浪費嚴重,導致缺水,B正確;工農業需水量大是一直都存在的現象,因此不是此次臺灣島面臨最大干旱的主要人為原因,C錯誤。洪澇災害><知識點二1.概念洪災 因 或融雪引發水流泛濫所造成的災害澇災 澇害 因降水過多而 ,造成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的災害內澇 由于雨量過多, ,積水不能及時排除而造成的災害大雨淹沒農田地勢低洼2.洪澇災害形成原因3.多發區氣候因素 緯度地區,主要是 氣候區、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和溫帶海洋氣候區地形因素 的兩岸,特別是河流的 和地勢低洼的地區中低江河季風中下游如果洪澇發生在無人區,會不會形成洪澇災害?思考答案 不會。洪澇只有發生在有人類活動的區域,并且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時,才能稱為洪澇災害。材料一 2023年7月,我國河北省發生洪澇災害、造成388.86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958.11億元。材料二 我國部分地區雨澇分布圖。1.[區域認知]結合材料,總結我國洪澇災害的時空分布規律。答案 時間分布:我國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夏季(或夏秋季)。 空間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季風區,集中在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2.[綜合思維]概括我國多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答案 自然原因: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是造成我國多洪澇災害的根本原因,夏季風活動異常,雨帶停留時間偏長,形成持續暴雨,引發洪澇災害;臺風活動產生的暴雨也是我國東南沿海形成洪澇災害的重要原因。人為原因:破壞植被、圍湖造田等。(2024·河北保定月考)洪澇災害是因連續性降水或短時強降水導致江河洪水泛濫或積水淹沒低洼土地,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的一種災害。完成1~2題。1.影響洪澇災害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有A.氣候、植被 B.氣候、地形C.植被、土壤 D.地形、土壤√由所學知識可知,影響洪澇災害發生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其中影響較大的自然因素是氣候和地形,降水量大且集中,地勢低平,易發生洪澇災害,B正確。植被、土壤對洪澇災害的形成影響較小。(2024·河北保定月考)洪澇災害是因連續性降水或短時強降水導致江河洪水泛濫或積水淹沒低洼土地,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的一種災害。完成1~2題。2.從水循環的角度看,圖中與洪澇災害的形成直接相關的環節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由上題分析可知,降水量大,下滲少,形成的地表徑流多,易發生洪澇災害;圖中①是水汽輸送,②是降水,③是地表徑流,④是地下徑流,所以與洪澇災害的形成直接相關的環節有②③,B正確。(2023·河北邯鄲期中)我國是世界上洪澇災害頻繁而嚴重的國家之一,洪澇災害不僅危害范圍廣、發生頻繁、突發性強,而且損失大。據此完成3~4題。3.我國洪澇災害空間分布的總體格局是①東部多,西部少 ②沿海多,內陸少 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④山脈東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⑤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 ⑥夏秋季多,冬季少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⑥√結合洪澇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我國洪澇災害空間分布的總體格局是:東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內陸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脈東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河流的上中游地勢高,洪澇災害不易發生。⑥屬于洪澇災害的時間分布特點。(2023·河北邯鄲期中)我國是世界上洪澇災害頻繁而嚴重的國家之一,洪澇災害不僅危害范圍廣、發生頻繁、突發性強,而且損失大。據此完成3~4題。4.我國洪水災害類型多樣,下列洪災形成因素之間關聯不正確的是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B.氣溫回升→冰雪融化→洪水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蓋好→流域匯水速度快→洪水√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蓋好會增加下滲,減少地表徑流,使流域匯水速度變慢。 課時對點練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2024·浙江寧波期中)驟旱是土壤濕度急速降低的現象,歷時通常僅有幾天,但極易給農業帶來嚴重損失。廣西7、8月驟旱發生頻次較高。據此完成1~2題。1.與其他時間相比,廣西7、8月發生驟旱頻次較高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頻次高 B.降水總量小C.土壤保水性能差 D.蒸發蒸騰量大√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廣西所處緯度低,7、8月氣溫高,蒸發蒸騰量大,易導致土壤濕度驟降,D正確;降水頻次高使得土壤濕度大,不會產生驟旱,A錯;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總量并不小,B錯;土壤保水性能較穩定,不會在7、8月突變,C錯。故選D。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2024·浙江寧波期中)驟旱是土壤濕度急速降低的現象,歷時通常僅有幾天,但極易給農業帶來嚴重損失。廣西7、8月驟旱發生頻次較高。據此完成1~2題。2.廣西7、8月任一驟旱發生過程中A.土壤透氣性降低 B.蒸發蒸騰量減小C.太陽輻射減弱 D.氣溫降低√7、8月驟旱發生時,廣西降水偏少,而此時太陽輻射強,氣溫高,土壤水分不斷蒸發,土壤濕度不斷降低,導致蒸發蒸騰量逐漸減小,土壤透氣性升高,B正確。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干旱等效頻度指的是在一定時段內,某區域出現危害程度大致相當的干旱次數。降水相對變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與實際降水量之差)與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穩定程度的指標。下圖為“我國部分地區干旱等效頻度分布示意圖”,下表為“我國部分城市不同時段降水相對變率表”。根據圖表,完成3~4題。城市 4~5月 7~8月 全年開封 0.47 0.35 0.20武漢 0.27 0.56 0.19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3.影響武漢和開封干旱等效頻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緯度 B.氣溫 C.降水 D.河流城市 4~5月 7~8月 全年開封 0.47 0.35 0.20武漢 0.27 0.56 0.19√由圖可知,開封發生干旱次數較多,開封位于北方地區,年降水量少,武漢位于南方地區,年降水量多,發生干旱的次數比開封少,C正確。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城市 4~5月 7~8月 全年開封 0.47 0.35 0.20武漢 0.27 0.56 0.194.開封發生旱災的最主要季節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降水相對變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與實際降水量之差)與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穩定程度的指標。讀表可知,開封的降水相對變率在4~5月最大,說明春季發生旱災次數最多,A正確。城市 4~5月 7~8月 全年開封 0.47 0.35 0.20武漢 0.27 0.56 0.19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5.(2023·安徽合肥期末)下圖為“我國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數(單位:天)分布圖”。下列關于洪澇災害的敘述,正確的是A.洪水的時空分布與暴雨的時空分布存在較高的一致性B.西北干旱半干旱區沒有洪災發生C.東北地區洪災較少是因為降水較少D.平原地區較山區洪災少,山脈的東坡和南坡洪災多√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由圖可知,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數東部地區較多,西部地區較少。暴雨可能導致暴雨洪災,因而洪水的時空分布與暴雨的時空分布存在較高的一致性。洪災的類型還有融雪洪災和冰凌洪災,西北干旱半干旱區易發生融雪洪災,東北地區三種洪災均可能發生。平原地區地勢低平,洪澇災害較山區多。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2023·陜西延安期末)下圖為“我國主要滯洪區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6~7題。6.下列關于我國主要滯洪區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A.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區B.主要位于河流上游地區C.主要位于河谷地帶D.主要位于北方地區√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滯洪區指滯納洪水的地區,因此滯洪區應該在地勢較低的地區。從圖中看出我國主要滯洪區主要位于地勢低平的河流中下游地區,故A正確。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2023·陜西延安期末)下圖為“我國主要滯洪區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6~7題。7.我國西部地區幾乎沒有滯洪區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稀少 B.降水量少C.沒有河流 D.平原面積小√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與東部地區相比,我國西部地區因地勢高且深居內陸,夏季風難以到達,降水少,所以西部幾乎沒有滯洪區分布,故B正確。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2024·山東煙臺統考)下圖示意云南某區域甲、乙兩個年份等降水量線的分布,該區域降水時空差異大。據此完成8~9題。8.圖示區域降水量最少的季節,易發生的災害是A.火災 B.地震C.滑坡 D.臺風√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圖示區域位于哀牢山區,地勢起伏大,在降水量最少的季節,當地山區受到焚風效應影響,背風坡氣溫高,空氣干燥,極易引發森林火災,A正確。地震主要是內力作用影響,與降水多少關系不大,B錯誤。滑坡是斜坡的局部穩定性受破壞,在重力作用下,巖體或其他碎屑物沿一個或多個破裂滑動面向下做整體滑動的過程與現象,降水多易加劇滑坡,C錯誤。降水多少與產生臺風災害關系不大,而臺風往往會帶來強降水,D錯誤。故選A。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2024·山東煙臺統考)下圖示意云南某區域甲、乙兩個年份等降水量線的分布,該區域降水時空差異大。據此完成8~9題。9.與甲年份相比,乙年份該區域A.偏濕潤,南部更明顯B.偏干旱,南部更明顯C.偏濕潤,北部更明顯D.偏干旱,北部更明顯√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根據圖中等降水量線分布情況可知,與甲年份相比,乙年份降水量較少,因此乙年份偏干旱,A、C錯誤。圖中顯示,乙年份中800 mm等降水量線的位置偏南,穿過哀牢山北部,哀牢山北部降水量低于800 mm,因此乙年份該區域北部干旱情況更明顯,B錯誤,D正確。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2023·山東東營聯考)灣區經濟作為重要的濱海經濟形態,是當今國際經濟版圖的突出亮點。粵港澳大灣區是由廣州等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的城市群。該區域同時也是自然災害多發地區。下圖示意粵港澳大灣區的位置。據此完成10~11題。能力提升10.影響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的最主要自然災害是A.洪澇災害 B.寒潮C.泥石流 D.旱災√1234567891011121314粵港澳大灣區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勢低平,排水不暢,雨季降水多,上游來水量大,極易發生洪澇災害,A正確;粵港澳大灣區緯度較低,受寒潮災害影響較小,B錯;泥石流主要發生于山區(地勢起伏較大),而粵港澳大灣區主要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區,泥石流發生較少,C錯;該區域降水量豐富且雨季長,旱災不易發生,D錯。故選A。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能力提升(2023·山東東營聯考)灣區經濟作為重要的濱海經濟形態,是當今國際經濟版圖的突出亮點。粵港澳大灣區是由廣州等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的城市群。該區域同時也是自然災害多發地區。下圖示意粵港澳大灣區的位置。據此完成10~11題。11.與黃河三角洲相比,自然災害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損失更大,主要原因是粵港澳大灣區A.地勢低平,排水不暢B.夏季多雨,降水集中C.河網密布,水系發達D.人口密集,經濟發達√1234567891011121314能力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與黃河三角洲相比較,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單位土地面積的經濟產值更高,因此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更大,D正確;該區域處于珠江三角洲,與黃河三角洲相比,兩區域地勢均較低平,夏季多雨且降水集中,河網密布。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能力提升(2024·河南鄭州期末)下圖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根據常年水文數據(1875~2005年)繪制的洪水頻率曲線圖”。若根據1975~2005年的水文數據推算,洪水頻率有增大的現象。讀圖完成12~13題。12.從開始出現災害的水位看,在1975~2005年的洪水頻率曲線上,其再現周期比在1875~1975年的洪水頻率曲線上大約縮短了A.1年 B.3年 C.5年 D.7年√1234567891011121314能力提升開始出現災害水位,在1875~1975年的洪水頻率曲線上的再現周期約為5年,而在1975~2005年的洪水頻率曲線上,再現周期約為2年,大約縮短了3年的時間,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能力提升(2024·河南鄭州期末)下圖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根據常年水文數據(1875~2005年)繪制的洪水頻率曲線圖”。若根據1975~2005年的水文數據推算,洪水頻率有增大的現象。讀圖完成12~13題。13.如果該流域內的降水量及降水特點沒有變化,那么造成近年來洪水頻率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①疏通河道 ②退耕還牧 ③城鎮化 ④林地轉牧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能力提升如果流域內的降水量及降水特點沒有變化,那么導致洪水多發的主要原因就是地面環境的變化和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林地具有涵養水源的功能,可以滯留雨水,延長降雨后徑流入河的時間,減少洪患的危險,但林地轉牧使林地的面積減小,因此洪患的頻率增大,④正確。城市建筑物截留雨水的作用非常差,雨水變成徑流很快進入河道,使洪患頻率大增,③正確。故選C。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4.(2024·山西運城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越南是世界重要的糧食生產國。越南境內湄公河流域水稻產量約占全國的一半。2020年4月湄公河上游普降暴雨,導致越南洪水泛濫,給當地水稻生長帶來一定的影響。下圖為越南湄公河局部及周邊地區示意圖。(1)分析此次越南發生洪災的主要原因。答案 湄公河上游地區異常天氣帶來過多降水;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勢低平,排水不暢。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越南是世界重要的糧食生產國。越南境內湄公河流域水稻產量約占全國的一半。2020年4月湄公河上游普降暴雨,導致越南洪水泛濫,給當地水稻生長帶來一定的影響。下圖為越南湄公河局部及周邊地區示意圖。(2)在這場洪災中,胡志明市的抗洪任務艱巨,簡述其原因。答案 靠近河流入海口,地勢低洼,大量來水匯聚,洪水量大;人口密集,經濟活動集中,災害損失大;排澇設施較為落后。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越南是世界重要的糧食生產國。越南境內湄公河流域水稻產量約占全國的一半。2020年4月湄公河上游普降暴雨,導致越南洪水泛濫,給當地水稻生長帶來一定的影響。下圖為越南湄公河局部及周邊地區示意圖。(3)推測此次洪水對越南可能造成的危害。答案 淹沒農田、聚落等;破壞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造成人員傷亡、農作物減產、交通受阻、人畜飲水困難等。第三章 第一節 課時3 臺風與寒潮 海洋災害(選擇題1~10題,每小題3分,共30分)(2024·湖北荊州期末)下圖為“西北太平洋臺風逐月生成和登陸我國的數量(單位:個)統計圖”。讀圖完成1~2題。1.臺風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2.下列關于臺風天氣的描述,正確的是( )A.大風、低溫 B.狂風、暴雨C.高溫、晴朗 D.暴雨、滑坡(2024·貴州遵義期中)2023年7月14日,臺風“泰利”登陸廣東湛江。下面為臺風“泰利”登陸廣東湛江時拍攝的照片。據此完成3~4題。3.影響我國的臺風多發生在( )A.春夏季節 B.夏秋季節C.冬春季節 D.春秋季節4.臺風帶來的危害有( )①出行困難 ②洪澇 ③農作物受損 ④降溫增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2023·山西晉中聯考)2022年2月19日,一股強勁的冷空氣入侵廣東,廣東大部分市縣的氣溫跌破10 ℃,比隆冬時節更冷。廣東多地氣象部門抓住有利時機開展人工增雨,以應對正在醞釀中的旱情。據此完成5~6題。5.廣東此次“倒春寒”降溫幅度較大,主要是因為( )A.副高逐漸北移,盛行下沉氣流B.南方升溫降壓,吸引寒潮南下C.太陽高度較小,地面熱量虧損D.季風正在轉換,風向變化不定6.此時開展人工增雨主要考慮的是( )①空氣接近飽和 ②空氣濕度較小 ③蒸發損失較少 ④農業需水量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3·遼寧阜新期末)2022年1月9日,中央氣象臺發布大霧黃色預警,河北南部、山東中西部、河南中東部等地有大霧天氣。受寒潮影響,我國多地的氣溫驟降明顯,1月10日至11日,我國華北地區、東北地區東部迎來小雪天氣。據此完成7~8題。7.關于寒潮對我國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青藏高原海拔高,受寒潮影響大B.廣東緯度低,寒潮無法到達C.影響我國的寒潮主要發源于蒙古、西伯利亞D.氣溫降到0 ℃稱為寒潮8.我國農作物受寒潮冷凍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季節是( )A.初春 B.夏末 C.夏初 D.隆冬風暴潮是一種災害性的自然現象。根據其成因,通常分為由臺風(颶風)引起的風暴潮和由溫帶氣旋引起的風暴潮兩大類。下圖中的①海灣和②海灣均是風暴潮的易發區。據此回答9~10題。9.下列有關①②兩海灣風暴潮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①海灣風暴潮的類型主要為溫帶氣旋風暴潮,多發生在冬春季節B.①海灣風暴潮的類型主要為颶風風暴潮,多發生在夏秋季節C.②海灣的風暴潮類型主要為臺風風暴潮,多發生于冬春季節D.②海灣的風暴潮類型主要為溫帶氣旋風暴潮,多發生于秋冬季節10.2015年3月3~5日,正值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前后,②海灣出現了38年以來的最強風暴潮,給沿海區域造成了嚴重的損失。與這次風暴潮的形成原因無關的是( )A.南下的強冷空氣勢力較強B.元宵節前后正值天文大潮,加劇了風暴潮的強度C.海灣外寬內窄,有利于風暴潮的發展D.陸地上河流正值汛期,入海水量大(選擇題11~15題,每小題4分,共20分)臺風是廣東省主要的氣象災害。讀圖回答11~12題。11.臺風風暴潮災害嚴重的岸段位于( )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陽東南部B.陽江南部、廣州南部、珠海東南部C.湛江東部、中山東部、汕頭東南部D.茂名南部、東莞西部、潮州東南部12.臺風過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A.臺風來臨前搬走窗口等處的花盆B.大風雨時就近在臨時建筑物旁躲避C.臺風來臨前準備好必要的應急物品D.臺風中心剛過,仍需留在安全地帶(2024·河北石家莊期中)低溫凍害是由于寒潮入侵導致連續多日氣溫下降,出現暴雪天氣,使糧食作物、經濟林木等因溫度過低而受到損傷以致減產的農業氣象災害。下圖為“我國部分地區平均每年凍害出現的次數等值線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13.圖示區域平均每年凍害( )A.自西北向東南遞減B.東南丘陵發生較少C.內蒙古高原發生較多D.西南地區沒有發生14.長江下游地區比東北地區平均每年凍害出現的次數多的原因是( )A.長江下游地區距冬季風源地近B.長江下游地區農業生產活動多C.東北地區地勢更加低平D.東北地區地形阻擋冷氣流深入(2023·云南大理聯考)下圖表示某海域四次地震的發生地、震級和震源深度。讀圖完成第15題。15.海嘯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或海上風暴引起的海水劇烈波動。一般海底淺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 km,震級大于里氏6.5級)造成大洋地殼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帶動震源上方的深層(水深不小于1 000 m)海水做大規模擾動時,就可能發生災害性海嘯。若圖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殼陷落,則最可能發生災害性海嘯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2分)臺風屬于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下圖為1929~2019年我國沿海省份臺風年均登陸次數統計。(1)指出1929~2019年我國沿海省份臺風年均登陸次數的分布特征。(4分)(2)分析廣東省臺風登陸次數多的原因。(4分)(3)簡述臺風對相關省份帶來的影響。(4分)答案精析1.C 2.B [第1題,從統計圖中臺風生成和登陸我國的數量分析,1月、4月和11月西北太平洋臺風生成和登陸我國的數量較少,A、B、D錯誤。7月臺風登陸我國的數量最多,影響最大。故選C。第2題,臺風是熱帶、副熱帶地區生成的強低壓氣旋,氣流旋轉上升,常帶來狂風、暴雨天氣,B正確,C錯誤;臺風生成于熱帶、副熱帶海面,氣溫較高,A錯誤;滑坡為地質災害,不屬于天氣現象,D錯誤。故選B。]3.B 4.A [第3題,臺風是在西北太平洋廣闊的低緯度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2級及以上的熱帶氣旋,其生成需要有充足的熱量,夏秋季節低緯海區氣溫高,水汽蒸發強,容易形成大氣旋渦,所以影響我國的臺風一般發生在夏秋季節。故選B。第4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臺風登陸時伴隨大風和暴雨,容易造成出行困難、洪澇、農作物受損,A正確;臺風登陸可以緩解干旱和酷熱,這是臺風的有利之處,降溫增濕不屬于臺風的危害。故選A。]5.B 6.A [第5題,約5月之后副高北抬才能影響到我國東南地區,A錯誤;2月中下旬,我國南方沿海地區氣溫開始回升,氣壓降低,導致南方、北方地區氣壓差增大,吸引北方的冷空氣南下,寒潮來襲,B正確;與隆冬時節相比,此時太陽高度較大,C錯誤;2月該地仍然受冬季風控制,D錯誤。第6題,寒潮來臨時,氣溫下降,飽和水汽壓下降,空氣相對濕度增大,空氣逐漸接近飽和,此時開展人工增雨較為容易,①正確、②錯誤;此時開展人工增雨主要是為了補充水庫蓄水,滿足干旱時期的用水需求,此時氣溫相對較低,水分蒸發較弱,人工增雨效果較好,③正確;廣東位于華南地區,2月氣溫較低,作物蒸騰、農田土壤水分蒸發較弱,農業需水量并不大,④錯誤。故選A。]7.C 8.A [第7題,影響我國的寒潮主要發源于蒙古、西伯利亞,C正確。青藏高原海拔高,北部有昆侖山、祁連山等阻擋,受寒潮影響小,A錯。廣東緯度低,受寒潮影響小,B錯。不是氣溫降到0 ℃就稱為寒潮,寒潮是24小時內氣溫下降8 ℃及以上的強冷空氣,D錯。第8題,我國農作物受寒潮冷凍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季節是初春,A正確。夏末、夏初少寒潮,且影響小;隆冬作物已經收成,進入越冬期,寒潮危害小。]9.B 10.D [第9題,讀圖可知,①海灣為墨西哥灣,受颶風影響大,風暴潮主要發生在夏秋季節;②海灣為渤海灣,受溫帶氣旋影響大,風暴潮主要發生在春秋季節。第10題,3月我國華北地區河流正值枯水期,入海水量較小。]11.C 12.B13.C 14.B [第13題,讀圖,圖中有三個等值線閉合中心,主要在內蒙古高原、東北地區和東南丘陵地帶,根據數值可以看出,東南丘陵發生凍害次數較多,A、B項錯誤。內蒙古高原分布較多,C項正確。西南地區主要指云貴高原一帶,也有低溫凍害發生,但次數較少,D項錯誤。第14題,長江中下游地區與東北地區相比,緯度較低,距冬季風源地遠,A項錯誤。長江中下游地區冬季氣溫在0 ℃以上,農業生產活動較多,容易遭受低溫凍害,B項正確。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勢更加低平,C項錯誤。東北地區緯度較高,距冬季風源地較近,雖有地形阻擋冷氣流深入,但氣溫依然較低,農業活動較少,低溫凍害較少,D項錯誤。]15.B [①③地震發生時震源位置水深小于1 000 m,故A、C錯誤;②震源深度小于50 km,震級大于里氏6.5級,水深大于1 000 m,易發生災害性海嘯,故選B;④震級小于里氏6.5級,D錯誤。]16.(1)沿海省份臺風登陸次數差異明顯;主要集中在東南和南方沿海各省;整體上緯度較低省份登陸次數較多。(2)廣東省緯度相對較低,更接近臺風源地;廣東省海岸線較長,可登陸的地帶較多。(3)臺風帶來的狂風、暴雨、風暴潮會摧毀建筑物,破壞交通、通信設施;影響漁民出海,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有利于消暑、抗旱。課時3 臺風與寒潮 海洋災害[學習目標] 結合圖文資料,描述臺風與寒潮和海洋災害的成因和危害。(綜合思維)知識點一 臺風1.概念:在__________廣闊的低緯度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達12級及以上的熱帶________。2.結構3.影響不利 ________:可顛覆海上船只,摧毀房屋,折斷樹木,刮斷電線________:可導致巨大洪澇災害________:常沖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有利 帶來充沛的________,成為當地重要的水源4.影響中國的臺風(1)范圍:中國是世界上受臺風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主要集中在中國________沿海地區,多發生在夏秋季節。(2)路徑路徑 影響地區西移路徑 臺風中心往偏西方向移動,大概率會穿過菲律賓群島,進入我國南海海域,最終可能影響我國的海南、廣東、廣西等省區的沿海地區西北路徑 先登陸臺灣島,然后進入臺灣海峽,最后在福建至浙江一帶二次登陸。此類臺風對我國臺灣、福建和浙江的影響最大,有時也會影響到上海、江蘇、廣東等地轉彎路徑 臺風中心先往西北方向移動,再往東北方向轉向,最終多會沿著我國東部沿海(東海、黃海)北上,從而往朝鮮半島或者日本方向移動判斷1.臺風有百害而無一利。( )2.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都受臺風的影響。( )3.臺風只有夏秋季節影響我國沿海地區。( )材料一 1月4日5時,2018年第1號臺風“布拉萬”(1949年有氣象記錄以來誕生第3早的熱帶風暴)中心位于我國南沙永暑島北偏西約255千米的南海西南部海面上。“布拉萬”在菲律賓造成3人死亡和5.55億比索的財產損失(約合1 090萬美元)。材料二 下圖為“布拉萬”移動路徑示意圖。1.[區域認知]為什么西北太平洋海域是世界上臺風最多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綜合思維]材料中日期是否有誤,隆冬季節也會有臺風形成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綜合思維]探討臺風會造成哪些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月考)2023年9月20日,第9號臺風“蘇拉”在廣東省珠海市沿海登陸,給廣東省帶來嚴重的影響。據此完成1~2題。1.臺風屬于( )A.生物災害 B.海洋災害C.氣象災害 D.地質災害2.臺風“蘇拉”對廣東省的主要影響有( )A.誘發地震 B.加劇環境污染C.加重淡水短缺 D.影響漁業生產(2024·江蘇蘇州期末)形成于熱帶洋面的臺風,登陸時伴隨狂風、暴雨、風暴潮,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天氣現象。讀“西北太平洋和我國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陸我國的臺風個數圖(1981~2010年)”,回答3~4題。3.據圖可知( )A.臺風只在夏秋季節才會形成B.夏季生成個數多,登陸個數少C.我國全年均會受到臺風影響D.夏秋季是防范臺風的重點時段4.下列關于臺風造成損失的描述,正確的是( )A.夏季臺風給沿海帶來豐沛降水B.秋季臺風使南方水稻受到凍害C.巨浪摧毀沿岸設施、掀翻漁船D.大風翻江倒海,吸引魚群聚集知識點二 寒潮概念 因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圍的劇烈降溫,氣溫24小時內下降8 ℃及以上,且使得該地日最低氣溫下降到4 ℃及以下,并伴有大風、雨雪、凍害等現象的天氣過程成因分布 主要發生在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發生時段可跨越秋、冬、春三個季節,勢力強大的寒潮可影響到低緯度地區影響我國的寒潮 源地 主要來自________和冰雪洋面路徑 從________進入我國,直接向東移動從西北進入新疆北部,向東南經黃河河套地區進入華北平原,直達長江中下游地區從北方直接南下影響 危害 使農作物等遭受嚴重凍害;形成的大雪、冰凍會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以及電力、通信中斷;引起的大風在沿海地區會造成風暴潮,甚至引發海上翻船事故等益處 帶來降水,緩解冬季旱情;帶來風力資源;低溫可殺死潛伏在土壤中過冬的害蟲和病菌拓展延伸 山脈走向對寒潮活動的影響1.[區域認知]從圖中看,我國受寒潮影響頻繁的省級行政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舉三個省區)2.[綜合思維]從我國地形的特點分析,為什么寒潮對我國西部地區影響較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理實踐力]強寒潮入侵,對我國中東部地區農業生產有何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2年10月2日上午10時,中央氣象臺發布寒潮藍色預警。這是自2010年(中央氣象臺正式啟用預警發布機制)以來,下半年最早發布的寒潮預警。據此完成1~2題。1.圖中表示寒潮路徑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2.臺風和寒潮共同的天氣特征是( )A.沙塵暴 B.大風C.干旱 D.強烈降溫(2024·河南開封開學考試)吉林省氣象臺2021年11月29日06:35發布寒潮藍色預警:預計未來24小時遼源東部、通化、長白山保護區等地氣溫下降7~9 ℃,部分地區降溫可達12 ℃以上。吉林省應急管理廳、吉林省氣象局聯合提醒注意做好預防工作。據此完成3~4題。3.此次寒潮給吉林省大部分地區可能帶來的災害天氣有( )①大風、降溫天氣 ②強降水、冰雹天氣 ③干旱、沙塵暴天氣 ④雨雪、冰凍天氣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4.下列預防措施不合理的是( )A.暫停當地公共交通運輸B.做好牲畜以及農作物的保溫防凍措施C.適當儲備物資,減少外出D.做好道路結冰的應急措施知識點三 海洋災害1.災害性海浪概念 由強烈的________,如熱帶氣旋、溫帶氣旋、強冷空氣等引起的海浪危害 海上:掀翻船只,摧毀海岸工程,給海上航行、施工、漁業捕撈和軍事活動等帶來危害近海:沖擊和摧毀沿海________、碼頭等,還常伴隨著風暴潮,導致沿岸船只遭受巨大損失甚至沉沒上岸后:導致水產養殖受損、農作物被淹和土地大面積________海上:掀翻船只,摧毀海岸工程,給海上航行、施工、漁業捕撈和軍事活動等帶來危害2.風暴潮概念 由強烈大氣擾動,如熱帶氣旋、溫帶氣旋、氣壓驟變、寒潮過境等引起的海面異常________或降低,使附近海域的潮位遠遠偏離正常潮位的現象類型 ______氣旋風暴潮 溫帶氣旋風暴潮分布 時間 多見于夏秋季節 多發生于春秋季節,夏季也時有發生空間 在緯度較低的沿海地區,西北太平洋地區、墨西哥灣沿岸、孟加拉灣沿岸等較為多見 在中高緯度沿海地區,歐洲北海沿岸、美國東海岸以及我國北方海區沿岸較為多見我國的分布 多集中在東部大江大河的______、海灣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區 主要集中在渤海和黃海沿岸危害 船只沉沒、堤壩決口、農田淹沒、房屋被毀、交通通信受阻、漁業受損、人員傷亡、海水入侵等3.海嘯(1)概念:由海底________、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巨浪。(2)形成過程:海底地震發生時,會向海洋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海水接收能量后便迅速以波的形式傳播出去,到岸邊形成巨大的“水墻”,并迅速向陸地推進。(3)危害:常造成________決裂、船舶傾覆、建筑物倒塌、人員嚴重傷亡,損失巨大。(4)分布:世界上80%~90%的海嘯發生在________,印度洋沿岸國家也時常受到海嘯的危害。拓展延伸 影響風暴潮形成的因素(1)影響因素:地理位置、河流、地形、海岸形狀、海底地形等。(2)舉例——孟加拉灣風暴潮①孟加拉灣是熱帶氣旋高發區;②面向印度洋,夏季受到西南風的影響,助長潮勢;③海岸形態呈喇叭狀,海水大量涌入,海岸收窄,推高潮位;④孟加拉灣海底地形平坦,陸地地勢低洼,對風暴潮的阻力小;⑤孟加拉灣河流眾多,流量大,與海潮頂托,加劇了風暴潮的災害。(2024·吉林長春期末)某年2月某日,天津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發布消息:受冷空氣與西南倒槽共同影響,自夜間開始,渤海灣將出現2.0~2.5米的中到大浪,同時出現0.6~1.2米的增水。完成1~2題。1.這次預警防范的海洋災害最有可能是( )①風暴潮 ②赤潮 ③海嘯 ④災害性海浪A.①④ B.③④C.①② D.②③2.預警的海洋災害,在我國發生頻率最小的季節是( )A.春 B.秋C.冬 D.夏3.下圖示意我國東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風暴潮平均發生次數的逐月變化。(6分)指出該省超警戒風暴潮發生的主要季節,并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臺風梳理教材新知1.西北太平洋 氣旋3.強風 暴雨 巨浪 降水4.(1)東部判斷1.× 2.× 3.×探究核心知識1.西北太平洋熱帶洋面廣闊,受暖流影響,水溫高,水汽供應充足。2.沒有錯誤。熱帶太平洋洋面上冬季氣溫也很高;可以形成臺風,但勢力比夏季臺風弱。3.臺風帶來的狂風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樹,破壞交通、通信設施;暴雨會引發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風暴潮侵蝕海岸,破壞海堤,造成海水倒灌。落實思維方法1.C 2.D [第1題,臺風,指形成于熱帶或副熱帶廣闊海面上的大氣旋渦,屬于氣象災害。C正確。第2題,臺風過境會帶來強風、暴雨、風暴潮天氣,對加劇環境污染和加重淡水短缺影響不大,不會誘發地震,但會影響漁業生產,D正確。]3.D 4.C [第3題,據圖可知,臺風全年均可發生,且夏季生成個數最多,登陸的個數最多,故A、B錯誤;冬季登陸我國的臺風個數為零,冬季我國不受臺風影響,故C錯誤;夏秋季節,臺風生成的個數多,登陸的個數多,是防范的重點時段,故選D。第4題,夏季臺風給沿海帶來豐沛降水不屬于臺風造成的損失,A錯誤;臺風不會使南方水稻受到凍害,B錯誤;臺風形成的巨浪會摧毀沿岸設施,掀翻漁船,C正確;大風翻江倒海,不利于魚群聚集,D錯誤。]知識點二 寒潮梳理教材新知北方大陸 西部探究核心知識1.內蒙古自治區、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2.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地區山脈多東西走向,在一定程度上阻擋了南下的冷空氣,所以寒潮對我國西部地區影響較小。3.強寒潮天氣入侵我國,中東部地區可能會出現大范圍雨雪和大風、強降溫天氣,不利于設施農業生產,將導致中東部地區農業設施及棚內作物遭受不同程度低溫凍害和風、雪災害;南方地區部分茶芽、經濟林果和在地作物也易遭受寒凍害,雨雪天氣也將影響蔬菜的采收和運輸。降溫天氣對北方地區冬小麥無明顯不利影響,且雨雪天氣利于麥田增墑保溫。落實思維方法1.A 2.B [第1題,寒潮是來自北方的強冷空氣迅速南下導致明顯降溫的天氣,圖中甲表示的風向來自較高緯度地區,溫度較低,選A。第2題,臺風會帶來大風、暴雨和風暴潮等天氣,寒潮會帶來大風、降溫、雨雪等天氣,所以兩者共同的天氣特征是大風。]3.C 4.A [第3題,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寒潮發生時,給吉林省大部分地區帶來的天氣有大風、降溫和雨雪、冰凍,①④正確;強降水、冰雹天氣主要發生在夏季;干旱天氣不是寒潮造成的;故選C。第4題,由所學知識可知,當寒潮到來時,為應對降溫天氣,人們要做好牲畜以及農作物的保溫防凍措施,B正確;應對雨雪、冰凍天氣,人們要適當儲備物資,減少外出;應做好道路結冰的應急措施,C、D正確。暫停當地公共交通運輸,不符合現實,且對人們生活影響較大,A錯誤,故選A。]知識點三 海洋災害梳理教材新知1.大氣擾動 堤岸 鹽漬化2.升高 熱帶 入海口3.(1)地震 (3)岸堤 (4)太平洋落實思維方法1.A 2.C [第1題,由材料“渤海灣將出現2.0~2.5米的中到大浪,同時出現0.6~1.2米的增水”可知,這次預警防范的海洋災害是風暴潮和災害性海浪,①④正確。第2題,預警的風暴潮屬于溫帶氣旋風暴潮,多發生在春秋季節,夏季也可能發生,故其在我國發生頻率最小的季節是冬季。災害性海浪多由風暴潮引起,故其在我國發生頻率最小的季節也應是冬季。]3.季節:集中于夏秋季節。原因:該省沿海夏秋季節多臺風活動,易形成超警戒風暴潮;夏秋季節,河流入海水量大,對風暴潮起頂托作用(或與天文大潮相逢),增加了超警戒風暴潮發生的次數。解析 讀圖可知,該省超警戒風暴潮主要發生在7~10月,即夏秋季節,該季節風暴潮多發既與臺風多發有關,也與入海河流的頂托作用有關。(共77張PPT)第一節第三章 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與避防常見自然災害及其成因臺風與寒潮 海洋災害課時3運用資料,說明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了解避災、防災的措施。結合圖文資料,描述臺風與寒潮和海洋災害的成因和危害。(綜合思維)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知識點一 臺風知識點二 寒潮內容索引知識點三 海洋災害課時對點練臺風><知識點一1.概念:在 廣闊的低緯度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達12級及以上的熱帶 。西北太平洋氣旋2.結構3.影響強風暴雨不利 :可顛覆海上船只,摧毀房屋,折斷樹木,刮斷電線:可導致巨大洪澇災害:常沖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有利 帶來充沛的 ,成為當地重要的水源巨浪降水4.影響中國的臺風(1)范圍:中國是世界上受臺風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主要集中在中國 沿海地區,多發生在夏秋季節。東部(2)路徑路徑 影響地區西移路徑 臺風中心往偏西方向移動,大概率會穿過菲律賓群島,進入我國南海海域,最終可能影響我國的海南、廣東、廣西等省區的沿海地區西北路徑 先登陸臺灣島,然后進入臺灣海峽,最后在福建至浙江一帶二次登陸。此類臺風對我國臺灣、福建和浙江的影響最大,有時也會影響到上海、江蘇、廣東等地轉彎路徑 臺風中心先往西北方向移動,再往東北方向轉向,最終多會沿著我國東部沿海(東海、黃海)北上,從而往朝鮮半島或者日本方向移動判斷1.臺風有百害而無一利。( )2.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都受臺風的影響。( )3.臺風只有夏秋季節影響我國沿海地區。( )×××材料一 1月4日5時,2018年第1號臺風“布拉萬”(1949年有氣象記錄以來誕生第3早的熱帶風暴)中心位于我國南沙永暑島北偏西約255千米的南海西南部海面上。“布拉萬”在菲律賓造成3人死亡和5.55億比索的財產損失(約合1 090萬美元)。材料二 下圖為“布拉萬”移動路徑示意圖。1.[區域認知]為什么西北太平洋海域是世界上臺風最多的地方?答案 西北太平洋熱帶洋面廣闊,受暖流影響,水溫高,水汽供應充足。2.[綜合思維]材料中日期是否有誤,隆冬季節也會有臺風形成嗎?答案 沒有錯誤。熱帶太平洋洋面上冬季氣溫也很高;可以形成臺風,但勢力比夏季臺風弱。3.[綜合思維]探討臺風會造成哪些危害。答案 臺風帶來的狂風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樹,破壞交通、通信設施;暴雨會引發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風暴潮侵蝕海岸,破壞海堤,造成海水倒灌。(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月考)2023年9月20日,第9號臺風“蘇拉”在廣東省珠海市沿海登陸,給廣東省帶來嚴重的影響。據此完成1~2題。1.臺風屬于A.生物災害 B.海洋災害C.氣象災害 D.地質災害√臺風,指形成于熱帶或副熱帶廣闊海面上的大氣旋渦,屬于氣象災害。C正確。(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月考)2023年9月20日,第9號臺風“蘇拉”在廣東省珠海市沿海登陸,給廣東省帶來嚴重的影響。據此完成1~2題。2.臺風“蘇拉”對廣東省的主要影響有A.誘發地震 B.加劇環境污染C.加重淡水短缺 D.影響漁業生產√臺風過境會帶來強風、暴雨、風暴潮天氣,對加劇環境污染和加重淡水短缺影響不大,不會誘發地震,但會影響漁業生產,D正確。(2024·江蘇蘇州期末)形成于熱帶洋面的臺風,登陸時伴隨狂風、暴雨、風暴潮,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天氣現象。讀“西北太平洋和我國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陸我國的臺風個數圖(1981~2010年)”,回答3~4題。3.據圖可知A.臺風只在夏秋季節才會形成B.夏季生成個數多,登陸個數少C.我國全年均會受到臺風影響D.夏秋季是防范臺風的重點時段√據圖可知,臺風全年均可發生,且夏季生成個數最多,登陸的個數最多,故A、B錯誤;冬季登陸我國的臺風個數為零,冬季我國不受臺風影響,故C錯誤;夏秋季節,臺風生成的個數多,登陸的個數多,是防范的重點時段,故選D。(2024·江蘇蘇州期末)形成于熱帶洋面的臺風,登陸時伴隨狂風、暴雨、風暴潮,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天氣現象。讀“西北太平洋和我國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陸我國的臺風個數圖(1981~2010年)”,回答3~4題。4.下列關于臺風造成損失的描述,正確的是A.夏季臺風給沿海帶來豐沛降水B.秋季臺風使南方水稻受到凍害C.巨浪摧毀沿岸設施、掀翻漁船D.大風翻江倒海,吸引魚群聚集√夏季臺風給沿海帶來豐沛降水不屬于臺風造成的損失,A錯誤;臺風不會使南方水稻受到凍害,B錯誤;臺風形成的巨浪會摧毀沿岸設施,掀翻漁船,C正確;大風翻江倒海,不利于魚群聚集,D錯誤。寒潮><知識點二概念 因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圍的劇烈降溫,氣溫24小時內下降8 ℃及以上,且使得該地日最低氣溫下降到4 ℃及以下,并伴有大風、雨雪、凍害等現象的天氣過程成因 分布 主要發生在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發生時段可跨越秋、冬、春三個季節,勢力強大的寒潮可影響到低緯度地區影響我國的 寒潮 源地 主要來自 和冰雪洋面路徑 從 進入我國,直接向東移動從西北進入新疆北部,向東南經黃河河套地區進入華北平原,直達長江中下游地區從北方直接南下影響 危害 使農作物等遭受嚴重凍害;形成的大雪、冰凍會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以及電力、通信中斷;引起的大風在沿海地區會造成風暴潮,甚至引發海上翻船事故等益處 帶來降水,緩解冬季旱情;帶來風力資源;低溫可殺死潛伏在土壤中過冬的害蟲和病菌北方大陸西部山脈走向對寒潮活動的影響拓展延伸1.[區域認知]從圖中看,我國受寒潮影響頻繁的省級行政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舉三個省區)答案 內蒙古自治區、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2.[綜合思維]從我國地形的特點分析,為什么寒潮對我國西部地區影響較小?答案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地區山脈多東西走向,在一定程度上阻擋了南下的冷空氣,所以寒潮對我國西部地區影響較小。3.[地理實踐力]強寒潮入侵,對我國中東部地區農業生產有何影響?答案 強寒潮天氣入侵我國,中東部地區可能會出現大范圍雨雪和大風、強降溫天氣,不利于設施農業生產,將導致中東部地區農業設施及棚內作物遭受不同程度低溫凍害和風、雪災害;南方地區部分茶芽、經濟林果和在地作物也易遭受寒凍害,雨雪天氣也將影響蔬菜的采收和運輸。降溫天氣對北方地區冬小麥無明顯不利影響,且雨雪天氣利于麥田增墑保溫。2022年10月2日上午10時,中央氣象臺發布寒潮藍色預警。這是自2010年(中央氣象臺正式啟用預警發布機制)以來,下半年最早發布的寒潮預警。據此完成1~2題。1.圖中表示寒潮路徑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寒潮是來自北方的強冷空氣迅速南下導致明顯降溫的天氣,圖中甲表示的風向來自較高緯度地區,溫度較低,選A。2022年10月2日上午10時,中央氣象臺發布寒潮藍色預警。這是自2010年(中央氣象臺正式啟用預警發布機制)以來,下半年最早發布的寒潮預警。據此完成1~2題。2.臺風和寒潮共同的天氣特征是A.沙塵暴 B.大風C.干旱 D.強烈降溫√臺風會帶來大風、暴雨和風暴潮等天氣,寒潮會帶來大風、降溫、雨雪等天氣,所以兩者共同的天氣特征是大風。(2024·河南開封開學考試)吉林省氣象臺2021年11月29日06:35發布寒潮藍色預警:預計未來24小時遼源東部、通化、長白山保護區等地氣溫下降7~9 ℃,部分地區降溫可達12 ℃以上。吉林省應急管理廳、吉林省氣象局聯合提醒注意做好預防工作。據此完成3~4題。3.此次寒潮給吉林省大部分地區可能帶來的災害天氣有①大風、降溫天氣 ②強降水、冰雹天氣 ③干旱、沙塵暴天氣 ④雨雪、冰凍天氣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寒潮發生時,給吉林省大部分地區帶來的天氣有大風、降溫和雨雪、冰凍,①④正確;強降水、冰雹天氣主要發生在夏季;干旱天氣不是寒潮造成的;故選C。(2024·河南開封開學考試)吉林省氣象臺2021年11月29日06:35發布寒潮藍色預警:預計未來24小時遼源東部、通化、長白山保護區等地氣溫下降7~9 ℃,部分地區降溫可達12 ℃以上。吉林省應急管理廳、吉林省氣象局聯合提醒注意做好預防工作。據此完成3~4題。4.下列預防措施不合理的是A.暫停當地公共交通運輸B.做好牲畜以及農作物的保溫防凍措施C.適當儲備物資,減少外出D.做好道路結冰的應急措施√由所學知識可知,當寒潮到來時,為應對降溫天氣,人們要做好牲畜以及農作物的保溫防凍措施,B正確;應對雨雪、冰凍天氣,人們要適當儲備物資,減少外出;應做好道路結冰的應急措施,C、D正確。暫停當地公共交通運輸,不符合現實,且對人們生活影響較大,A錯誤,故選A。海洋災害><知識點三1.災害性海浪大氣擾動堤岸鹽漬化概念 由強烈的 ,如熱帶氣旋、溫帶氣旋、強冷空氣等引起的海浪危害 海上:掀翻船只,摧毀海岸工程,給海上航行、施工、漁業捕撈和軍事活動等帶來危害近海:沖擊和摧毀沿海 、碼頭等,還常伴隨著風暴潮,導致沿岸船只遭受巨大損失甚至沉沒上岸后:導致水產養殖受損、農作物被淹和土地大面積________2.風暴潮升高熱帶概念 由強烈大氣擾動,如熱帶氣旋、溫帶氣旋、氣壓驟變、寒潮過境等引起的海面異常 或降低,使附近海域的潮位遠遠偏離正常潮位的現象類型 氣旋風暴潮 溫帶氣旋風暴潮分 布 時間 多見于夏秋季節 多發生于春秋季節,夏季也時有發生空間 在緯度較低的沿海地區,西北太平洋地區、墨西哥灣沿岸、孟加拉灣沿岸等較為多見 在中高緯度沿海地區,歐洲北海沿岸、美國東海岸以及我國北方海區沿岸較為多見入海口我國的分布 多集中在東部大江大河的 、海灣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區 主要集中在渤海和黃海沿岸危害 船只沉沒、堤壩決口、農田淹沒、房屋被毀、交通通信受阻、漁業受損、人員傷亡、海水入侵等3.海嘯(1)概念:由海底 、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巨浪。(2)形成過程:海底地震發生時,會向海洋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海水接收能量后便迅速以波的形式傳播出去,到岸邊形成巨大的“水墻”,并迅速向陸地推進。(3)危害:常造成 決裂、船舶傾覆、建筑物倒塌、人員嚴重傷亡,損失巨大。(4)分布:世界上80%~90%的海嘯發生在 ,印度洋沿岸國家也時常受到海嘯的危害。地震岸堤太平洋影響風暴潮形成的因素拓展延伸(1)影響因素:地理位置、河流、地形、海岸形狀、海底地形等。(2)舉例——孟加拉灣風暴潮①孟加拉灣是熱帶氣旋高發區;②面向印度洋,夏季受到西南風的影響,助長潮勢;③海岸形態呈喇叭狀,海水大量涌入,海岸收窄,推高潮位;④孟加拉灣海底地形平坦,陸地地勢低洼,對風暴潮的阻力小;⑤孟加拉灣河流眾多,流量大,與海潮頂托,加劇了風暴潮的災害。(2024·吉林長春期末)某年2月某日,天津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發布消息:受冷空氣與西南倒槽共同影響,自夜間開始,渤海灣將出現2.0~2.5米的中到大浪,同時出現0.6~1.2米的增水。完成1~2題。1.這次預警防范的海洋災害最有可能是①風暴潮 ②赤潮 ③海嘯 ④災害性海浪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由材料“渤海灣將出現2.0~2.5米的中到大浪,同時出現0.6~1.2米的增水”可知,這次預警防范的海洋災害是風暴潮和災害性海浪,①④正確。(2024·吉林長春期末)某年2月某日,天津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發布消息:受冷空氣與西南倒槽共同影響,自夜間開始,渤海灣將出現2.0~2.5米的中到大浪,同時出現0.6~1.2米的增水。完成1~2題。2.預警的海洋災害,在我國發生頻率最小的季節是A.春 B.秋 C.冬 D.夏√預警的風暴潮屬于溫帶氣旋風暴潮,多發生在春秋季節,夏季也可能發生,故其在我國發生頻率最小的季節是冬季。災害性海浪多由風暴潮引起,故其在我國發生頻率最小的季節也應是冬季。3.下圖示意我國東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風暴潮平均發生次數的逐月變化。指出該省超警戒風暴潮發生的主要季節,并分析其原因。答案 季節:集中于夏秋季節。原因:該省沿海夏秋季節多臺風活動,易形成超警戒風暴潮;夏秋季節,河流入海水量大,對風暴潮起頂托作用(或與天文大潮相逢),增加了超警戒風暴潮發生的次數。讀圖可知,該省超警戒風暴潮主要發生在7~10月,即夏秋季節,該季節風暴潮多發既與臺風多發有關,也與入海河流的頂托作用有關。課時對點練(2024·湖北荊州期末)下圖為“西北太平洋臺風逐月生成和登陸我國的數量(單位:個)統計圖”。讀圖完成1~2題。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臺風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月份是A.1月 B.4月 C.7月 D.11月√基礎過關從統計圖中臺風生成和登陸我國的數量分析,1月、4月和11月西北太平洋臺風生成和登陸我國的數量較少,A、B、D錯誤。7月臺風登陸我國的數量最多,影響最大。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湖北荊州期末)下圖為“西北太平洋臺風逐月生成和登陸我國的數量(單位:個)統計圖”。讀圖完成1~2題。2.下列關于臺風天氣的描述,正確的是A.大風、低溫 B.狂風、暴雨C.高溫、晴朗 D.暴雨、滑坡√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臺風是熱帶、副熱帶地區生成的強低壓氣旋,氣流旋轉上升,常帶來狂風、暴雨天氣,B正確,C錯誤;臺風生成于熱帶、副熱帶海面,氣溫較高,A錯誤;滑坡為地質災害,不屬于天氣現象,D錯誤。故選B。基礎過關(2024·貴州遵義期中)2023年7月14日,臺風“泰利”登陸廣東湛江。下面為臺風“泰利”登陸廣東湛江時拍攝的照片。據此完成3~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3.影響我國的臺風多發生在A.春夏季節 B.夏秋季節C.冬春季節 D.春秋季節√臺風是在西北太平洋廣闊的低緯度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2級及以上的熱帶氣旋,其生成需要有充足的熱量,夏秋季節低緯海區氣溫高,水汽蒸發強,容易形成大氣旋渦,所以影響我國的臺風一般發生在夏秋季節。故選B。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貴州遵義期中)2023年7月14日,臺風“泰利”登陸廣東湛江。下面為臺風“泰利”登陸廣東湛江時拍攝的照片。據此完成3~4題。4.臺風帶來的危害有①出行困難 ②洪澇 ③農作物受損 ④降溫增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從圖中可以看出臺風登陸時伴隨大風和暴雨,容易造成出行困難、洪澇、農作物受損,A正確;臺風登陸可以緩解干旱和酷熱,這是臺風的有利之處,降溫增濕不屬于臺風的危害。故選A。基礎過關(2023·山西晉中聯考)2022年2月19日,一股強勁的冷空氣入侵廣東,廣東大部分市縣的氣溫跌破10 ℃,比隆冬時節更冷。廣東多地氣象部門抓住有利時機開展人工增雨,以應對正在醞釀中的旱情。據此完成5~6題。5.廣東此次“倒春寒”降溫幅度較大,主要是因為A.副高逐漸北移,盛行下沉氣流B.南方升溫降壓,吸引寒潮南下C.太陽高度較小,地面熱量虧損D.季風正在轉換,風向變化不定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約5月之后副高北抬才能影響到我國東南地區,A錯誤;2月中下旬,我國南方沿海地區氣溫開始回升,氣壓降低,導致南方、北方地區氣壓差增大,吸引北方的冷空氣南下,寒潮來襲,B正確;與隆冬時節相比,此時太陽高度較大,C錯誤;2月該地仍然受冬季風控制,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山西晉中聯考)2022年2月19日,一股強勁的冷空氣入侵廣東,廣東大部分市縣的氣溫跌破10 ℃,比隆冬時節更冷。廣東多地氣象部門抓住有利時機開展人工增雨,以應對正在醞釀中的旱情。據此完成5~6題。6.此時開展人工增雨主要考慮的是①空氣接近飽和 ②空氣濕度較小 ③蒸發損失較少 ④農業需水量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寒潮來臨時,氣溫下降,飽和水汽壓下降,空氣相對濕度增大,空氣逐漸接近飽和,此時開展人工增雨較為容易,①正確、②錯誤;此時開展人工增雨主要是為了補充水庫蓄水,滿足干旱時期的用水需求,此時氣溫相對較低,水分蒸發較弱,人工增雨效果較好,③正確;廣東位于華南地區,2月氣溫較低,作物蒸騰、農田土壤水分蒸發較弱,農業需水量并不大,④錯誤。故選A。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遼寧阜新期末)2022年1月9日,中央氣象臺發布大霧黃色預警,河北南部、山東中西部、河南中東部等地有大霧天氣。受寒潮影響,我國多地的氣溫驟降明顯,1月10日至11日,我國華北地區、東北地區東部迎來小雪天氣。據此完成7~8題。7.關于寒潮對我國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A.青藏高原海拔高,受寒潮影響大B.廣東緯度低,寒潮無法到達C.影響我國的寒潮主要發源于蒙古、西伯利亞D.氣溫降到0 ℃稱為寒潮√基礎過關影響我國的寒潮主要發源于蒙古、西伯利亞,C正確。青藏高原海拔高,北部有昆侖山、祁連山等阻擋,受寒潮影響小,A錯。廣東緯度低,受寒潮影響小,B錯。不是氣溫降到0 ℃就稱為寒潮,寒潮是24小時內氣溫下降8 ℃及以上的強冷空氣,D錯。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遼寧阜新期末)2022年1月9日,中央氣象臺發布大霧黃色預警,河北南部、山東中西部、河南中東部等地有大霧天氣。受寒潮影響,我國多地的氣溫驟降明顯,1月10日至11日,我國華北地區、東北地區東部迎來小雪天氣。據此完成7~8題。8.我國農作物受寒潮冷凍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季節是A.初春 B.夏末 C.夏初 D.隆冬√我國農作物受寒潮冷凍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季節是初春,A正確。夏末、夏初少寒潮,且影響小;隆冬作物已經收成,進入越冬期,寒潮危害小。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風暴潮是一種災害性的自然現象。根據其成因,通常分為由臺風(颶風)引起的風暴潮和由溫帶氣旋引起的風暴潮兩大類。下圖中的①海灣和②海灣均是風暴潮的易發區。據此回答9~10題。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9.下列有關①②兩海灣風暴潮的說法,正確的是A.①海灣風暴潮的類型主要為溫帶氣旋風暴潮,多發生在冬春季節B.①海灣風暴潮的類型主要為颶風風暴潮,多發生在夏秋季節C.②海灣的風暴潮類型主要為臺風風暴潮,多發生于冬春季節D.②海灣的風暴潮類型主要為溫帶氣旋風暴潮,多發生于秋冬季節√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讀圖可知,①海灣為墨西哥灣,受颶風影響大,風暴潮主要發生在夏秋季節;②海灣為渤海灣,受溫帶氣旋影響大,風暴潮主要發生在春秋季節。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0.2015年3月3~5日,正值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前后,②海灣出現了38年以來的最強風暴潮,給沿海區域造成了嚴重的損失。與這次風暴潮的形成原因無關的是A.南下的強冷空氣勢力較強B.元宵節前后正值天文大潮,加劇了風暴潮的強度C.海灣外寬內窄,有利于風暴潮的發展D.陸地上河流正值汛期,入海水量大√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3月我國華北地區河流正值枯水期,入海水量較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6臺風是廣東省主要的氣象災害。讀圖回答11~12題。能力提升11.臺風風暴潮災害嚴重的岸段位于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陽東南部B.陽江南部、廣州南部、珠海東南部C.湛江東部、中山東部、汕頭東南部D.茂名南部、東莞西部、潮州東南部√12345678910111213141516能力提升臺風是廣東省主要的氣象災害。讀圖回答11~12題。12.臺風過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A.臺風來臨前搬走窗口等處的花盆B.大風雨時就近在臨時建筑物旁躲避C.臺風來臨前準備好必要的應急物品D.臺風中心剛過,仍需留在安全地帶√12345678910111213141516能力提升(2024·河北石家莊期中)低溫凍害是由于寒潮入侵導致連續多日氣溫下降,出現暴雪天氣,使糧食作物、經濟林木等因溫度過低而受到損傷以致減產的農業氣象災害。如圖為“我國部分地區平均每年凍害出現的次數等值線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13.圖示區域平均每年凍害A.自西北向東南遞減B.東南丘陵發生較少C.內蒙古高原發生較多D.西南地區沒有發生√12345678910111213141516能力提升讀圖,圖中有三個等值線閉合中心,主要在內蒙古高原、東北地區和東南丘陵地帶,根據數值可以看出,東南丘陵發生凍害次數較多,A、B項錯誤。內蒙古高原分布較多,C項正確。西南地區主要指云貴高原一帶,也有低溫凍害發生,但次數較少,D項錯誤。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河北石家莊期中)低溫凍害是由于寒潮入侵導致連續多日氣溫下降,出現暴雪天氣,使糧食作物、經濟林木等因溫度過低而受到損傷以致減產的農業氣象災害。如圖為“我國部分地區平均每年凍害出現的次數等值線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14.長江下游地區比東北地區平均每年凍害出現的次數多的原因是A.長江下游地區距冬季風源地近B.長江下游地區農業生產活動多C.東北地區地勢更加低平D.東北地區地形阻擋冷氣流深入√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長江中下游地區與東北地區相比,緯度較低,距冬季風源地遠,A項錯誤。長江中下游地區冬季氣溫在0 ℃以上,農業生產活動較多,容易遭受低溫凍害,B項正確。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勢更加低平,C項錯誤。東北地區緯度較高,距冬季風源地較近,雖有地形阻擋冷氣流深入,但氣溫依然較低,農業活動較少,低溫凍害較少,D項錯誤。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云南大理聯考)如圖表示某海域四次地震的發生地、震級和震源深度。讀圖完成第15題。15.海嘯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或海上風暴引起的海水劇烈波動。一般海底淺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 km,震級大于里氏6.5級)造成大洋地殼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帶動震源上方的深層(水深不小于1 000 m)海水做大規模擾動時,就可能發生災害性海嘯。若圖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殼陷落,則最可能發生災害性海嘯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①③地震發生時震源位置水深小于1 000 m,故A、C錯誤;②震源深度小于50 km,震級大于里氏6.5級,水深大于1 000 m,易發生災害性海嘯,故選B;④震級小于里氏6.5級,D錯誤。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臺風屬于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下圖為1929~2019年我國沿海省份臺風年均登陸次數統計。(1)指出1929~2019年我國沿海省份臺風年均登陸次數的分布特征。答案 沿海省份臺風登陸次數差異明顯;主要集中在東南和南方沿海各省;整體上緯度較低省份登陸次數較多。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臺風屬于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下圖為1929~2019年我國沿海省份臺風年均登陸次數統計。(2)分析廣東省臺風登陸次數多的原因。答案 廣東省緯度相對較低,更接近臺風源地;廣東省海岸線較長,可登陸的地帶較多。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臺風屬于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下圖為1929~2019年我國沿海省份臺風年均登陸次數統計。(3)簡述臺風對相關省份帶來的影響。答案 臺風帶來的狂風、暴雨、風暴潮會摧毀建筑物,破壞交通、通信設施;影響漁民出海,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有利于消暑、抗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章 第一節 課時1 地震災害與地質災害 生物災害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三章 第一節 課時1 地震災害與地質災害 生物災害.docx 第三章 第一節 課時1 地震災害與地質災害 生物災害.pptx 第三章 第一節 課時2 旱災與洪澇災害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三章 第一節 課時2 旱災與洪澇災害.docx 第三章 第一節 課時2 旱災與洪澇災害.pptx 第三章 第一節 課時3 臺風與寒潮 海洋災害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三章 第一節 課時3 臺風與寒潮 海洋災害.docx 第三章 第一節 課時3 臺風與寒潮 海洋災害.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