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節 大氣受熱過程與熱力環流(課件 學案 練習,共11份)中圖版(2019)必修 第一冊 第二單元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節 大氣受熱過程與熱力環流(課件 學案 練習,共11份)中圖版(2019)必修 第一冊 第二單元

資源簡介

第二章 第三節 課時1 大氣的受熱過程
(選擇題1~10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2024·湖北武漢模擬)輻射表是測量各種輻射的工具,測量不同的輻射可以選擇不同的傳感器和安裝方式。下圖為“某校地理社團研究大氣熱力作用所采用的輻射表及安裝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圖中四個輻射表的功能各不相同,正確的是(  )
A.①—測量大氣輻射
B.②—測量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
C.③—測量太陽輻射
D.④—測量大氣逆輻射
2.某日雪后,地表積雪,天氣轉晴且氣溫下降,各輻射表測得的輻射量變化情況是(  )
A.①不變 B.②減少
C.③減少 D.④增加
讀“成都和拉薩某時段氣溫變化曲線圖”,完成3~4題。
3.與成都相比,拉薩(  )
A.白天大氣逆輻射強 B.夜晚大氣逆輻射強
C.白天太陽輻射強 D.夜晚地面輻射強
4.成都和拉薩氣溫日較差差異較大的根本原因是兩地(  )
A.緯度差異較大 B.經度差異較大
C.地面狀況不同 D.人類活動差異大
下圖為“地球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5~6題。
5.讀圖,大氣中(  )
A.臭氧層遭到破壞,會導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會使②減少
C.可吸入顆粒物增加,會使③增加
D.出現霧霾,會導致④在夜間減少
6.某研究小組認為,在冰雪覆蓋的高緯度地帶植樹造林可能加劇全球變暖。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該地帶植樹造林(  )
A.增加了對CO2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氣相對濕度
D.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
(2023·江蘇南京月考)下面圖1為“某地景觀圖”,圖2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7~8題。
7.在夏季,湛江的園林工人一般會給新栽樹木覆蓋黑色尼龍網(如圖1)。這樣做的目的是(  )
A.增加大氣逆輻射,提高夜間溫度
B.阻止地面輻射,防止夜間溫度過低
C.增強地面輻射,提高樹木存活率
D.削弱太陽輻射,減少樹木水分蒸騰
8.下列各自然現象中,主要由圖2中A產生的是(  )
A.夏天,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會太高
B.日落后的黃昏和日出前的黎明,天空仍是明亮的
C.多云夜晚的氣溫比晴天的夜晚低
D.初冬時節,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現霜凍
由于月球表面晝夜溫差非常大,白晝時溫度高達127 ℃,黑夜時低至-183 ℃。為適應極端環境,“玉兔號”月球車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規律。圖1為“玉兔號”月球車沉睡了一個月夜后首次醒來。專家這樣形容它:肩插“太陽翼”,腳踩“風火輪”,身披“黃金甲”,腹中“秘器”多?!坝裢锰枴痹虑蜍囀姑蟆⒈绢I強。據此回答9~10題。
9.材料中提到的“太陽翼”接收到的輻射對應圖2中的(  )
A.① B.⑦ C.③ D.⑤
10.月球表面晝夜溫差能達到300 ℃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強,②強 B.②強,③弱
C.④強,⑤強 D.①強,③弱
(選擇題11~15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2023·山西陽泉期末)合理應用大棚種植技術,可以提高蔬菜供應的品質和產量。近年來,二氧化碳施肥(指提高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成為大棚種植中增產效果極為顯著的一項新技術。下圖為近年來南京不同季節常見的兩種大棚景觀。A大棚覆蓋白色塑料薄膜,B大棚覆蓋黑色尼龍網。讀圖完成11~12題。
11.關于A、B兩種大棚說法正確的是(  )
A.A大棚常見于冬春季節,可以防止熱量散失過快,有利于增產
B.A大棚可以保證作物更好地進行呼吸作用,有利于提高蔬菜品質
C.B大棚常見于夏季,主要是為了減少夜晚大氣逆輻射
D.B大棚可以提高蔬菜的蒸騰作用,進而有效提高棚內濕度
12.關于二氧化碳施肥增產的原因說法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直接吸收大氣輻射
B.二氧化碳施肥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
C.二氧化碳加大了晝夜溫差
D.二氧化碳施肥量有季節差異
(2024·海南三亞聯考)輻射霧是指由于地表輻射冷卻作用,地面大氣層水汽凝結而形成的霧,在初春、秋末和冬季較為常見。甲圖示意11月7日在我國西南地區某河谷上空形成的輻射霧,乙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13~15題。
13.甲圖中的輻射霧形成主要是由于乙圖中(  )
A.①強 B.②強 C.④弱 D.⑤弱
14.推測甲圖中輻射霧濃度最大的時刻可能出現在(  )
A.日出前后 B.12時前后
C.14時前后 D.日落前后
15.使輻射霧消散的熱量傳遞過程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16.(2024·湖北襄陽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9分)
風沙肆虐的沙漠一直是蔬果生產的禁區,日光溫室可以極大地改變這一現狀。南疆地區早期建成的溫室,普遍存在著冬季夜間室內凍害時常發生的問題。水幕集熱—地暖加溫系統的應用,較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研究表明,日光溫室后墻白天接受太陽總輻射約占溫室接收太陽總輻射的50%~60%,夜間,室內獲得的熱量中墻面放熱量約占1/3,地面放熱量約占2/3。此外,土壤夜間放熱性能較為穩定,受氣候條件影響小。
(1)指出沙漠溫室的主要功能。(3分)
(2)簡述溫室建設厚實后墻的作用。(6分)
(3)解釋水幕集熱—地暖加溫系統能減輕凍害問題的原因。(6分)
(4)電動卷簾可以根據氣溫高低對玻璃進行擇時覆蓋。根據沙漠地區的氣溫變化分析電動卷簾覆蓋的時間。(4分)
17.(2023·四川內江質檢)讀“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圖中②③分別表示________、________。近地面大氣熱量的根本來源是____________,直接來源是________。(填代碼)(4分)
(2)運用圖示反映的原理,說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晝夜溫差大的原因。(4分)
(3)在寒冷的冬天,農民往往在麥田邊燃燒大量的濕草來防御凍害。試運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解釋其原因。(4分)
答案精析
1.B 2.C [第1題,讀圖可知,①②為短波輻射傳感器,根據安裝位置可知,①測量太陽輻射,②測量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③④為長波輻射傳感器,根據安裝位置可知,③測量大氣逆輻射,④測量地面輻射。故選B。第2題,天氣轉晴,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減弱,①增加,A錯誤;地表積雪,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增強,②增加,B錯誤;天氣轉晴,大氣的保溫作用減弱,大氣逆輻射減弱,③減少,C正確;地表積雪,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增多,吸收的太陽輻射減少,地面輻射減弱,④減少,D錯誤。故選C。]
3.C 4.C [第3題,據圖可知,與成都相比,拉薩氣溫低,空氣稀薄,大氣逆輻射弱;拉薩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高,白天太陽輻射強;拉薩夜晚地面溫度低,地面輻射弱。第4題,成都氣溫日較差較小,拉薩氣溫日較差較大,主要是由于地面狀況不同,拉薩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較高,空氣稀薄,白天大氣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氣保溫作用弱。]
5.B 6.B [第5題,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導致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量增加,因而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會使得大氣吸收地面輻射的量減少,故B正確;臭氧層遭到破壞,大氣吸收的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減少,進而使得大氣吸收太陽輻射的能力減弱,故A錯誤;可吸入顆粒物增加,可以加強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地面吸收太陽輻射減少,故C錯誤;出現霧霾,大氣吸收地面輻射的能力增強,大氣逆輻射加強,故D錯誤。故選B。第6題,植樹造林可以緩解溫室效應,故A與題意不符;冰面可以使地表反射太陽輻射的能力增強,在高緯度冰雪覆蓋地帶植樹造林會導致高緯度地區冰雪面積減少,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會加大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導致近地面增溫,故B正確;植樹造林可以增加大氣相對濕度,故C與題意不符;全球變暖與土壤有機質含量沒有關系,故D與題意不符。故選B。]
7.D 8.D [第7題,夏季,湛江太陽輻射強,樹木覆蓋黑色尼龍網,可以削弱太陽輻射,減少樹木水分蒸騰,保護新栽的樹木,故選D。第8題,圖2中A是大氣逆輻射。初冬時節,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現霜凍,是因為云層增強了大氣逆輻射,對地面保溫作用增強,故選D。]
9.B 10.D [第9題,月球表面沒有大氣,也就沒有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所以“太陽翼”接收到的輻射應為⑦(太陽輻射),B正確。第10題,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表面沒有大氣,白天沒有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到達月球表面的太陽輻射強,氣溫高;而夜晚月球表面沒有大氣的保溫作用(大氣逆輻射),氣溫低,D正確。]
11.A 12.B [第11題,A大棚覆蓋白色塑料薄膜,常見于冬春季節,可以防止熱量散失過快,有利于增產,大棚內呼吸作用受到抑制,不利于提高蔬菜品質,A正確,B錯誤;B大棚覆蓋黑色尼龍網,黑色尼龍網可以吸收白天的太陽輻射,使得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弱,常見于夏季,C錯誤;B大棚可以減弱蔬菜的蒸騰作用,不能提高棚內的濕度,D錯誤。第12題,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二氧化碳施肥加強了光合作用,提高了光能的利用效率,B正確。]
13.D 14.A 15.C [第13題,晴朗少云的夜間或清晨,大氣逆輻射弱,地面散熱迅速,使近地面大氣層降溫多,有利于水汽凝結,讀圖可知,①為太陽輻射,②為云層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④為地面輻射,⑤為大氣逆輻射,故D正確。第14題,據材料可知,輻射霧指地表輻射冷卻作用使地面大氣層水汽凝結而形成的霧,主要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的夜間或清晨,當近地面溫度降至一天中最低時(日出前后),霧的濃度達到最大,故A正確。第15題,輻射霧消散是大氣溫度升高,水汽蒸發所致,而大氣受熱過程是:太陽輻射(①)穿過大氣層被削弱,剩下的大部分太陽輻射(③)到達地面,使地面升溫,地面輻射(④)被大氣吸收而增溫,所以使輻射霧消散的熱量傳遞過程是①→③→④,故C正確。]
16.(1)保溫、保濕、防風沙。
(2)墻面太陽高度大,吸收太陽輻射多;墻體厚實,蓄熱能力強;保溫效果好;厚實的墻體較為穩固,利于阻擋(偏北)風沙。
(3)墻面白天吸熱多夜晚放熱少;地面白天獲得太陽輻射少而夜晚放熱多;水幕集熱—地暖加溫系統將白天墻體獲得的熱量傳遞給土壤;夜晚氣溫較低時土壤也能穩定放熱而減少凍害。
(4)冬季夜晚,沙漠氣溫過低,覆蓋可以起到保溫作用;夏季白天,氣溫過高,覆蓋可以減弱溫室效應。
17.(1)大氣輻射 大氣逆輻射?、佟、?br/>(2)沙漠地區白天天氣晴朗,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氣溫高;夜晚大氣逆輻射弱,氣溫低,所以晝夜溫差大。
(3)燃燒濕草可產生大量的濃煙,可以強烈吸收地面輻射,然后又以大氣逆輻射的形式把部分熱量返還給地面,從而使地面輻射熱量損失減少,降溫減慢,減少凍害造成的損失。第三節 大氣受熱過程與熱力環流
課時1 大氣的受熱過程
[學習目標] 1.結合示意圖、視頻、模擬實驗等,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解釋相關地理現象。(綜合思維)2.結合生產、生活案例,理解大氣保溫作用的基本原理的應用。(地理實踐力)
1.大氣的受熱過程
(1)根本熱源:大氣熱量的根本來源是__________。
(2)兩個過程:大氣是在對太陽輻射起____作用和對地面起________作用的同時實現自身受熱的。
2.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1)類型
特點 參與作用 被削弱的輻射 形成的自然現 象的大氣成分
反射 作用 無選擇性 、顆粒較大的塵埃 各種波長的太陽輻射 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太高
散射 作用 有選擇性 空氣分子、塵粒、云滴 波長較短的藍色光與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晴朗天空呈蔚藍色;日出或日落時分,天空呈橙色
無選擇性 顆粒較大的塵埃等 各種波長的太陽輻射 陰天、黎明天空呈灰白色
吸收 有選擇性 臭氧等 主要吸收 外線 可見光幾乎沒被削弱而到達地面
作用 水汽、二氧化碳等 主要吸收紅外線
(2)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
①規律:由低緯度地區向____________地區遞減。
②原因:低緯度地區____________大,太陽輻射強度大,太陽輻射經過大氣層的路程____,被大氣削弱得少,地球表面吸收的太陽輻射就______。高緯度地區的情況則相反。
(3)實踐應用——分析某地太陽輻射能的豐歉
①高海拔地區(如青藏高原地區)
②內陸地區(如我國西北地區)
③濕潤內陸盆地(如四川盆地)
3.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1)能量來源:地面是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即大氣主要是吸收A__________而增溫。
(2)保溫原理:大氣輻射大部分以B____________的形式把熱量返還給地面,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人們通常稱之為大氣的“__________”。
(3)實踐應用
①解釋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②分析生活實踐中的一些現象
現象 原因
夜晚多云時氣溫比晴天高 夜晚多云時,大氣逆輻射強,地面散失熱量少
晚秋或冬季霜凍多出現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夜晚,大氣逆輻射弱,熱量散失多,地面氣溫低,易出現霜凍現象
青藏高原光照強但氣溫低 高原上空氣稀薄,大氣削弱作用弱,保溫作用弱
利用人造煙霧防霜凍 人造煙霧能增強大氣逆輻射,減少地面熱量的散失
4.意義:____________了氣溫的日較差,使地表附近的氣溫變化幅度減小,從而為生物的生長發育和人類的活動提供了適宜的溫度條件。
判斷
1.近地面大氣的熱量主要來源于太陽輻射。(  )
2.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具有選擇性。(  )
3.白天沒有大氣逆輻射。(  )
4.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因此月球表面的溫度高于地球表面溫度。(  )
實驗一 做兩個相同規格的玻璃箱(如下圖1),甲底部放一層土。中午同時把兩個玻璃箱放在日光下。
實驗二 兩支同樣的溫度計靜置在陽光下10分鐘。
1.[綜合思維]實驗一主要目的是測試(  )
A.大氣的“溫室效應”
B.太陽輻射強弱的影響因素
C.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的時刻
D.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是地面
2.[綜合思維]實驗一中甲箱溫度應該比乙箱溫度的讀數__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并說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綜合思維]實驗二中放入瓶中的溫度計的讀數會__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并說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廣東佛山期末)讀“地球表面熱量交換示意圖”,完成1~2題。
1.由圖中的熱量交換過程可知,對圖中數字標注箭頭含義描述正確的是(  )
①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诖髿夥瓷涮栞椛洹、鄣孛嫖沾髿廨椛洹、荽髿馕盏孛孑椛?br/>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①⑤
2.小明2024年1月6日(小寒)下晚自習時發現天有些陰沉,第二天7:00上學時草地上無霜,這一現象主要與圖中哪些因素有關(  )
A.①② B.③⑦ C.③⑤ D.④⑥
(2023·山西太原月考)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
3.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黃昏,天空看上去仍然明亮,是因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  )
A.②作用 B.③作用
C.④作用 D.⑤作用
4.青藏高原是我國太陽輻射最強的地區,主要是因為(  )
A.①強 B.⑤弱
C.③強 D.②強
5.圖中箭頭④比①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大氣的保溫作用 B.大氣的削弱作用
C.地面的反射作用 D.地面的削弱作用
答案精析
梳理教材新知
1.(1)太陽輻射 (2)削弱 保溫
2.(1)云層 紫 (2)①兩極 ②太陽高度角 短 多
3.(1)地面輻射 (2)大氣逆輻射 溫室效應
4.縮小
判斷
1.× 2.√ 3.× 4.×
探究核心知識
1.D
2.大 有土層的玻璃箱吸收的太陽輻射多,產生的地面輻射強。
3.大 太陽輻射可穿透玻璃瓶使瓶內氣溫升高,而玻璃可阻擋瓶內熱量向外散發,所以瓶內氣溫會高一些。
落實思維方法
1.D 2.C [第1題,結合圖可知,①為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②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少量吸收,③為大氣逆輻射,④為射向宇宙空間的大氣輻射,⑤為地面輻射(大氣吸收地面輻射),⑥為射向宇宙空間的地面輻射,⑦為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故選D。第2題,小明2024年1月6日(小寒)下晚自習時發現天有些陰沉,表明云層較厚,云層對地面輻射的吸收較多,夜間大氣逆輻射較強,云層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強,夜間降溫幅度小,所以第二天7:00上學時草地上無霜。主要與地面輻射與大氣逆輻射有關,圖中③為大氣逆輻射,⑤為地面輻射,故選C。]
3.D 4.B 5.B [第3題,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黃昏,天空看上去仍然明亮,是因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散射作用,散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天空在太陽未出或剛落下時仍明亮,D項正確。第4題,青藏高原太陽輻射強,是由于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削弱作用弱。第5題,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時,受大氣的吸收、反射、散射等削弱作用,從而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比到達地球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有所減少。]
課時2 熱力環流
知識點一 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梳理教材新知
1.(1)太陽輻射 (2)熱量
2.(1)冷熱不均 (2)膨脹上升 高壓區 收縮下沉 低壓區 A B、C 高壓區 B、C A
探究核心知識
1.孔明燈里的空氣受熱后膨脹上升。蘊藏著熱力環流原理。
2.D處。PA>PD>PC>PB。
3.
落實思維方法
1.B 2.B [第1題,從熱力環流的角度看,點燃蠟燭后,蠟燭加熱,氣溫上升,蠟燭處氣流上升,切大蔥或洋蔥處氣流下沉,可以減少切大蔥或洋蔥產生的氣體上升,故選B。第2題,點燃蠟燭后,蠟燭加熱,氣溫上升,蠟燭處氣流上升,蠟燭處臺面形成低氣壓,高空形成高氣壓,兩側空氣溫度低,空氣遇冷下沉,形成高氣壓,底層氣流由兩側流向蠟燭,高空由蠟燭流向兩側,B正確。]
3.C 4.A [第3題,垂直方向上,海拔上升,氣壓降低,因此氣壓④>①,③>②;水平方向上,高壓區等壓面向上拱起,低壓區等壓面向下彎曲,因此氣壓①>②,③>④。故四地氣壓值排序由高到低為③>④>①>②,故C項正確。第4題,高壓區等壓面向上拱起,低壓區等壓面向下彎曲。水平方向上,氣流總是從高壓區流向低壓區,因此①②間氣流運動方向為①→②,③④間氣流運動方向為③→④,A項正確,B項錯誤。垂直方向上,氣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氣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因此①④間氣流運動方向為④→①,②③間氣流運動方向為②→③,C、D項錯誤。]
知識點二 常見的熱力環流形式
探究核心知識
1.利用熱力環流原理,氣溫較低的空氣從背陰一側向向陽一側流動,降低室內溫度;風從建筑物內部狹窄通道穿過時,風速加快,利于熱量散失而降溫。
2.穿堂風的形成是因為建筑物兩側氣溫不同,溫差越大越明顯。石質地面增溫較快(氣壓較低),林木增溫較慢(氣壓較高),(屋前石質地面,屋后林木)增強了屋前屋后的溫差,從而增強了穿堂風。
落實思維方法
1.D 2.C [第1題,白天,度假村升溫快,氣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氣壓,高空形成高氣壓,水庫升溫慢,氣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氣壓,高空形成低氣壓,近地面氣流從水庫流向度假村,高空氣流從度假村流向水庫。夜晚的情況與之相反。符合題意的是③④,故選D。第2題,水庫建成蓄水后,水面變大,水分蒸發增多,陰雨天氣也會增多,空氣濕度增加,A、B錯誤,C正確。受水庫的調節作用,附近度假村的氣溫日較差會減小,故D錯誤。]
3.C 4.C [第3題,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山坡處等壓面向下彎曲,氣壓低,山谷處氣壓高,所以圖示時刻吹谷風,可判斷出此時山坡受太陽輻射影響,氣溫高于山谷,此時應為白天。故選C。第4題,在果樹生長季,山谷風可以使果園白天的溫度更高,夜晚的溫度更低,即晝夜溫差增大。故選C。](共59張PPT)
大氣受熱過程與熱力環流
第三節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現象
大氣的受熱過程
課時1
運用示意圖等,說明大氣受熱過程與熱力環流原理,并解釋相關現象。
1.結合示意圖、視頻、模擬實驗等,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解釋相關地理現象。(綜合思維)
2.結合生產、生活案例,理解大氣保溫作用的基本原理的應用。(地理實踐力)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1.大氣的受熱過程
(1)根本熱源:大氣熱量的根本來源是 。
(2)兩個過程:大氣是在對太陽輻射起 作用和對地面起 作用的同時實現自身受熱的。
太陽輻射
削弱
保溫
2.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1)類型
云層
特點 參與作用 被削弱的輻射 形成的自然現
象的大氣成分
反射 作用 無選擇性 、顆粒較大的塵埃 各種波長的太陽輻射 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太高
散射 作用 有選擇性 空氣分子、塵粒、云滴 波長較短的藍色光與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晴朗天空呈蔚藍色;日出或日落時分,天空呈橙色
特點 參與作用 被削弱的輻射 形成的自然現
象的大氣成分
散射 作用 無選擇性 顆粒較大的塵埃等 各種波長的太陽輻射 陰天、黎明天空呈灰白色
吸收 有選擇性 臭氧等 主要吸收紫外線 可見光幾乎沒被削弱而到達地面
作用 水汽、二氧化碳等 主要吸收紅外線
(2)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
①規律:由低緯度地區向 地區遞減。
②原因:低緯度地區 大,太陽輻射強度大,太陽輻射經過大氣層的路程
,被大氣削弱得少,地球表面吸收的太陽輻射就 。高緯度地區的情況則相反。
兩極
太陽高度角


(3)實踐應用——分析某地太陽輻射能的豐歉
①高海拔地區(如青藏高原地區)
②內陸地區(如我國西北地區)
③濕潤內陸盆地(如四川盆地)
3.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1)能量來源:地面是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即大氣主要是吸收A 而增溫。
(2)保溫原理:大氣輻射大部分以B 的形式把熱量返還給地面,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人們通常稱之為大氣的“ ”。
地面輻射
大氣逆輻射
溫室效應
(3)實踐應用
①解釋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②分析生活實踐中的一些現象
現象 原因
夜晚多云時氣溫比晴天高 夜晚多云時,大氣逆輻射強,地面散失熱量少
晚秋或冬季霜凍多出現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夜晚,大氣逆輻射弱,熱量散失多,地面氣溫低,易出現霜凍現象
青藏高原光照強但氣溫低 高原上空氣稀薄,大氣削弱作用弱,保溫作用弱
利用人造煙霧防霜凍 人造煙霧能增強大氣逆輻射,減少地面熱量的散失
4.意義: 了氣溫的日較差,使地表附近的氣溫變化幅度減小,從而為生物的生長發育和人類的活動提供了適宜的溫度條件。
縮小
判斷
1.近地面大氣的熱量主要來源于太陽輻射。( )
2.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具有選擇性。( )
3.白天沒有大氣逆輻射。( )
4.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因此月球表面的溫度高于地球表面溫度。( )
×
×

×
實驗一 做兩個相同規格的玻璃箱(如下圖1),甲底部放一層土。中午同時把兩個玻璃箱放在日光下。
實驗二 兩支同樣的溫度計靜置在陽光下10分鐘。
1.[綜合思維]實驗一主要目的是測試
A.大氣的“溫室效應”
B.太陽輻射強弱的影響因素
C.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的時刻
D.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是地面

2.[綜合思維]實驗一中甲箱溫度應該比乙箱溫度的讀數__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并說明其原因。

答案 有土層的玻璃箱吸收的太陽輻射多,產生的地面輻射強。
3.[綜合思維]實驗二中放入瓶中的溫度計的讀數會_____(填“大”或“小”)一些,并說明其原因。
答案 太陽輻射可穿透玻璃瓶使瓶內氣溫升高,而玻璃可阻擋瓶內熱量向外散發,所以瓶內氣溫會高一些。

(2024·廣東佛山期末)讀“地球表面熱量交換示意圖”,完成1~2題。
1.由圖中的熱量交換過程可知,對圖中數字標注箭頭含義描述正確的是
①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 ②大氣反射太陽輻射 ③地面吸收大氣輻射 ⑤大氣吸收地面輻射
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①⑤

結合圖可知,①為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②為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少量吸收,③為大氣逆輻射,
④為射向宇宙空間的大氣輻射,⑤為地面輻射
(大氣吸收地面輻射),⑥為射向宇宙空間的地面
輻射,⑦為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故選D。
(2024·廣東佛山期末)讀“地球表面熱量交換示意圖”,完成1~2題。
2.小明2024年1月6日(小寒)下晚自習時發現天有些陰沉,第二天7:00上學時草地上無霜,這一現象主要與圖中哪些因素有關
A.①② B.③⑦
C.③⑤ D.④⑥

小明2024年1月6日(小寒)下晚自習時發現天有些陰沉,表明云層較厚,云層對地面輻射的吸收較多,夜間大氣逆輻射較強,云層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強,夜間降溫幅度小,所以第二天7:00上學時草地上無霜。主要與地面輻射與大氣逆輻射有關,圖中③為大氣逆輻射,⑤為地面輻射,故選C。
(2023·山西太原月考)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
3.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黃昏,天空看上去仍然
明亮,是因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
A.②作用 B.③作用
C.④作用 D.⑤作用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黃昏,天空看上去仍然明亮,是因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散射作用,散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天空在太陽未出或剛落下時仍明亮,D項正確。
(2023·山西太原月考)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
4.青藏高原是我國太陽輻射最強的地區,主要是因為
A.①強 B.⑤弱
C.③強 D.②強

青藏高原太陽輻射強,是由于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削弱作用弱。
(2023·山西太原月考)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
5.圖中箭頭④比①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大氣的保溫作用 B.大氣的削弱作用
C.地面的反射作用 D.地面的削弱作用

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時,受大氣的吸收、反射、散射等削弱作用,從而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比到達地球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有所減少。
課時對點練
(2024·湖北武漢模擬)輻射表是測量各種輻射的工具,測量不同的輻射可以選擇不同的傳感器和安裝方式。下圖為“某校地理社團研究大氣熱力作用所采用的輻射表及安裝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圖中四個輻射表的功能各不相同,正確的是
A.①—測量大氣輻射
B.②—測量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
C.③—測量太陽輻射
D.④—測量大氣逆輻射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讀圖可知,①②為短波輻射傳感器,根據
安裝位置可知,①測量太陽輻射,②測量
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③④為長波輻射傳
感器,根據安裝位置可知,③測量大氣逆
輻射,④測量地面輻射。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湖北武漢模擬)輻射表是測量各種輻射的工具,測量不同的輻射可以選擇不同的傳感器和安裝方式。下圖為“某校地理社團研究大氣熱力作用所采用的輻射表及安裝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2.某日雪后,地表積雪,天氣轉晴且氣溫下降,各輻射表測得的輻射量變化情況是
A.①不變 B.②減少
C.③減少 D.④增加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氣轉晴,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減弱,①增加,A錯誤;
地表積雪,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增強,②增加,B錯誤;
天氣轉晴,大氣的保溫作用減弱,大氣逆輻射減弱,③減少,C正確;
地表積雪,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增多,吸收的太陽輻射減少,地面輻射減弱,④減少,D錯誤。故選C。
基礎過關
讀“成都和拉薩某時段氣溫變化曲線圖”,完成3~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與成都相比,拉薩
A.白天大氣逆輻射強 B.夜晚大氣逆輻射強
C.白天太陽輻射強 D.夜晚地面輻射強

據圖可知,與成都相比,拉薩氣溫低,空氣稀薄,大氣逆輻射弱;拉薩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高,白天太陽輻射強;拉薩夜晚地面溫度低,地面輻射弱。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讀“成都和拉薩某時段氣溫變化曲線圖”,完成3~4題。
4.成都和拉薩氣溫日較差差異較大的根本原因
是兩地
A.緯度差異較大 B.經度差異較大
C.地面狀況不同 D.人類活動差異大

成都氣溫日較差較小,拉薩氣溫日較差較大,主要是由于地面狀況不同,拉薩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較高,空氣稀薄,白天大氣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氣保溫作用弱。
基礎過關
下圖為“地球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5~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5.讀圖,大氣中
A.臭氧層遭到破壞,會導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會使②減少
C.可吸入顆粒物增加,會使③增加
D.出現霧霾,會導致④在夜間減少

基礎過關
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導致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
量增加,因而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會使得大氣
吸收地面輻射的量減少,故B正確;
臭氧層遭到破壞,大氣吸收的太陽輻射中的紫
外線減少,進而使得大氣吸收太陽輻射的能力減弱,故A錯誤;
可吸入顆粒物增加,可以加強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地面吸收太陽輻射減少,故C錯誤;
出現霧霾,大氣吸收地面輻射的能力增強,大氣逆輻射加強,故D錯誤。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圖為“地球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5~6題。
6.某研究小組認為,在冰雪覆蓋的高緯度地帶植樹造林可能加劇全球變暖。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該地帶植樹造林
A.增加了對CO2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氣相對濕度
D.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植樹造林可以緩解溫室效應,故A與題意不符;
冰面可以使地表反射太陽輻射的能力增強,在
高緯度冰雪覆蓋地帶植樹造林會導致高緯度地
區冰雪面積減少,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會加
大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導致近地面增溫,故B正確;
植樹造林可以增加大氣相對濕度,故C與題意不符;
全球變暖與土壤有機質含量沒有關系,故D與題意不符。故選B。
基礎過關
(2023·江蘇南京月考)下面圖1為“某地景觀圖”,圖2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7~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7.在夏季,湛江的園林工人一般會給新栽樹木覆
蓋黑色尼龍網(如圖1)。這樣做的目的是
A.增加大氣逆輻射,提高夜間溫度
B.阻止地面輻射,防止夜間溫度過低
C.增強地面輻射,提高樹木存活率
D.削弱太陽輻射,減少樹木水分蒸騰

基礎過關
夏季,湛江太陽輻射強,樹木覆蓋黑色尼龍網,可以削弱太陽輻射,減少樹木水分蒸騰,保護新栽的樹木,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江蘇南京月考)下面圖1為“某地景觀圖”,圖2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7~8題。
8.下列各自然現象中,主要由圖2中A產生的是
A.夏天,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會太高
B.日落后的黃昏和日出前的黎明,天空仍是明亮的
C.多云夜晚的氣溫比晴天的夜晚低
D.初冬時節,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現霜凍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圖2中A是大氣逆輻射。初冬時節,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現霜凍,是因為云層增強了大氣逆輻射,對地面保溫作用增強,故選D。
基礎過關
由于月球表面晝夜溫差非常大,白晝時溫度高達127 ℃,黑夜時低至-183 ℃。為適應極端環境,“玉兔號”月球車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規律。圖1為“玉兔號”月球車沉睡了一個月夜后首次醒來。專家這樣形容它:肩插“太陽翼”,腳踩“風火輪”,身披“黃金甲”,腹中“秘器”多。“玉兔號”月球車使命大、本領強。據此回答9~10題。
9.材料中提到的“太陽翼”接收到的
輻射對應圖2中的
A.① B.⑦ C.③ D.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月球表面沒有大氣,也就沒有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所以“太陽翼”接收到的輻射應為⑦(太陽輻射),B正確。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由于月球表面晝夜溫差非常大,白晝時溫度高達127 ℃,黑夜時低至-183 ℃。為適應極端環境,“玉兔號”月球車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規律。圖1為“玉兔號”月球車沉睡了一個月夜后首次醒來。專家這樣形容它:肩插“太陽翼”,腳踩“風火輪”,身披“黃金甲”,腹中“秘器”多?!坝裢锰枴痹虑蜍囀姑?、本領強。據此回答9~10題。
10.月球表面晝夜溫差能達到300 ℃以上的
主要原因是
A.①強,②強 B.②強,③弱
C.④強,⑤強 D.①強,③弱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表面沒有大氣,白天沒有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到達月球表面的太陽輻射強,氣溫高;而夜晚月球表面沒有大氣的保溫作用(大氣逆輻射),氣溫低,D正確。
(2023·山西陽泉期末)合理應用大棚種植技術,可以提高蔬菜供應的品質和產量。近年來,二氧化碳施肥(指提高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成為大棚種植中增產效果極為顯著的一項新技術。下圖為近年來南京不同季節常見的兩種大棚景觀。A大棚覆蓋白色塑料薄膜,B大棚覆蓋黑色尼龍網。讀圖完成11~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11.關于A、B兩種大棚說法正確的是
A.A大棚常見于冬春季節,可以防止熱量散失過快,有利于增產
B.A大棚可以保證作物更好地進行呼吸作用,有利于提高蔬菜品質
C.B大棚常見于夏季,主要是為了減少夜晚大氣逆輻射
D.B大棚可以提高蔬菜的蒸騰作用,進而有效提高棚內濕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大棚覆蓋白色塑料薄膜,常見于冬春季節,可以防止熱量散失過快,有利于增產,大棚內呼吸作用受到抑制,不利于提高蔬菜品質,A正確,B錯誤;
B大棚覆蓋黑色尼龍網,黑色尼龍網可以吸收白天的太陽輻射,使得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弱,常見于夏季,C錯誤;
B大棚可以減弱蔬菜的蒸騰作用,不能提高棚內的濕度,D錯誤。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12.關于二氧化碳施肥增產的原因說法正確的是
A.二氧化碳直接吸收大氣輻射
B.二氧化碳施肥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
C.二氧化碳加大了晝夜溫差
D.二氧化碳施肥量有季節差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二氧化碳施肥加強了光合作用,提高了光能的利用效率,B正確。
(2024·海南三亞聯考)輻射霧是指由于地表輻射冷卻作用,地面大氣層水汽凝結而形成的霧,在初春、秋末和冬季較為常見。甲圖示意11月7日在我國西南地區某河谷上空形成的輻射霧,乙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13~15題。
13.甲圖中的輻射霧形成主要
是由于乙圖中
A.①強 B.②強
C.④弱 D.⑤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晴朗少云的夜間或清晨,大
氣逆輻射弱,地面散熱迅速,
使近地面大氣層降溫多,有
利于水汽凝結,讀圖可知,
①為太陽輻射,②為云層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④為地面輻射,⑤為大氣逆輻射,故D正確。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海南三亞聯考)輻射霧是指由于地表輻射冷卻作用,地面大氣層水汽凝結而形成的霧,在初春、秋末和冬季較為常見。甲圖示意11月7日在我國西南地區某河谷上空形成的輻射霧,乙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13~15題。
14.推測甲圖中輻射霧濃度最大
的時刻可能出現在
A.日出前后 B.12時前后
C.14時前后 D.日落前后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據材料可知,輻射霧指地表
輻射冷卻作用使地面大氣層
水汽凝結而形成的霧,主要
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
水汽比較充沛的夜間或清晨,當近地面溫度降至一天中最低時(日出前后),霧的濃度達到最大,故A正確。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海南三亞聯考)輻射霧是指由于地表輻射冷卻作用,地面大氣層水汽凝結而形成的霧,在初春、秋末和冬季較為常見。甲圖示意11月7日在我國西南地區某河谷上空形成的輻射霧,乙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13~15題。
15.使輻射霧消散的熱量傳遞過程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輻射霧消散是大氣溫度升高,
水汽蒸發所致,而大氣受熱
過程是:太陽輻射(①)穿過
大氣層被削弱,剩下的大部
分太陽輻射(③)到達地面,使地面升溫,地面輻射(④)被大氣吸收而增溫,所以使輻射霧消散的熱量傳遞過程是①→③→④,故C正確。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6.(2024·湖北襄陽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風沙肆虐的沙漠一直是蔬果生產的禁區,日光溫室可以極大地改變這一現狀。南疆地區早期建成的溫室,普遍存在著冬季夜間室內凍害時常發生的問題。水幕集熱—地暖加溫系統的應用,較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研究表明,日光溫室后墻白天接受太陽總輻射約占溫室接收太陽總輻射的
50%~60%,夜間,室內獲得的熱量中墻面
放熱量約占1/3,地面放熱量約占2/3。此外,
土壤夜間放熱性能較為穩定,受氣候條件影
響小。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指出沙漠溫室的主要功能。
答案 保溫、保濕、防風沙。
答案 墻面太陽高度大,吸收太陽輻射多;
墻體厚實,蓄熱能力強;保溫效果好;厚實
的墻體較為穩固,利于阻擋(偏北)風沙。
(2)簡述溫室建設厚實后墻的作用。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解釋水幕集熱—地暖加溫系統能減輕凍害問題的原因。
答案 墻面白天吸熱多夜晚放熱少;地面白天獲得太陽輻射少而夜晚放熱多;水幕集熱—地暖加溫系統將白天墻體獲得的熱量傳遞給土壤;夜晚氣溫較低時土壤也能穩定放熱而減少凍害。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電動卷簾可以根據氣溫高低對玻璃進行擇時覆蓋。根據沙漠地區的氣溫變化分析電動卷簾覆蓋的時間。
答案 冬季夜晚,沙漠氣溫過低,覆蓋可以起到保溫作用;夏季白天,氣溫過高,覆蓋可以減弱溫室效應。
能力提升
17.(2023·四川內江質檢)讀“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圖中②③分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地面大氣熱量的根本來源是____,直接來源是________。(填代碼)
(2)運用圖示反映的原理,說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晝夜溫差大的原因。
大氣輻射
大氣逆輻射


答案 沙漠地區白天天氣晴朗,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氣溫高;夜晚大氣逆輻射弱,氣溫低,所以晝夜溫差大。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在寒冷的冬天,農民往往在麥田邊燃燒大量的濕草來防御凍害。試運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解釋其原因。
答案 燃燒濕草可產生大量的濃煙,可以強烈吸收地面輻射,然后又以大氣逆輻射的形式把部分熱量返還給地面,從而使地面輻射熱量損失減少,降溫減慢,減少凍害造成的損失。第二章 第三節 課時2 熱力環流
(選擇題1~11題,每小題3分,共33分)
(2024·貴州貴陽期末)下圖為“熱力環流模擬實驗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該模擬實驗過程中,煙的運動軌跡是(  )
2.產生該實驗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底部兩處冷熱不均
B.底部兩處熱力性質差異
C.底部兩處氣壓差
D.底部兩處大氣逆輻射不同
(2023·湖北宜昌期中)下圖為“某山谷夜晚近地面氣壓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3.此時關于甲、乙兩點溫度和氣壓差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溫度:甲大于乙?、跍囟龋杭仔∮谝摇、蹥鈮海杭状笥谝摇、軞鈮海杭仔∮谝?br/>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此時氣流運動狀況主要是(  )
①氣流沿著山坡下沉?、跉饬餮刂狡屡郎、酃鹊咨峡諝饬飨鲁痢、芄鹊讱饬鞔怪鄙仙?br/>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城市熱島強度是指城市中心區溫度減去郊區溫度所得數值。下圖為“北京市熱島強度的季節和日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5~7題。
5.一年中,北京熱島強度(  )
A.春季夜間最強 B.夏季日變化幅度最小
C.秋季正午最強 D.冬季日變化幅度最大
6.由于熱島效應導致城郊間熱力環流(  )
7.下列措施不能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是(  )
A.擴大城市水面面積
B.屋頂綠化和墻壁垂直綠化
C.大量建設城市道路
D.營造綠色通風系統
(2024·西藏林芝月考)在下面兩圖中,圖甲是“某濱海地區陸地和海洋表面氣溫日變化曲線圖”,圖乙是“該地區海陸之間氣流的運動狀況圖”。讀圖,完成8~9題。
8.有關圖甲描述正確的是(  )
A.曲線①表示海洋氣溫曲線
B.曲線②表示海洋氣溫曲線
C.曲線①所示晝夜溫差小
D.曲線②所示晝夜溫差大
9.由圖甲推斷,圖乙中海風出現時間約為(  )
A.17時~次日7時 B.17時~次日5時
C.7時~當日17時 D.5時~次日17時
(2024·福建福州階段練習)下圖為“沙漠地區綠洲示意圖”。完成10~11題。
10.下列能反映白天綠洲與周圍沙漠地區大氣運動的是(  )
11.下列現象的形成與綠洲和沙漠間的大氣運動形成原理相似的是(  )
A.晴朗天空呈蔚藍色
B.熱島環流
C.北方春季的沙塵暴
D.晴天晝夜溫差大
(選擇題12~18題,每小題4分,共28分)
伊朗古城亞茲德古老的“風塔”是建筑物中用來通風降溫的建構。風塔高過屋頂的部分四面鏤空,懸空連接到室內大廳(左圖),塔下中央建有一個水池(右圖)。據此完成12~13題。
12.“風塔”頂部四面鏤空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室內空氣流出
B.便于室外空氣流入
C.便于室內熱量散發
D.便于采光
13.白天,室內大廳的空氣運動(  )
A.從四周流向水池 B.從水池流向四周
C.中央為上升氣流 D.四周為下沉氣流
(2023·河北承德階段考試)山谷風是局地性的大氣運動,對小尺度區域的氣候、農業影響較大。昆明某中學地理學習小組歷經一年時間對附近山區進行山風與谷風的觀測從而得出一些結論。下圖示意該中學附近山區某時刻旗幟的飄向。據此完成14~16題。
14.學習小組觀測發現,利于山谷風形成的天氣條件是(  )
A.陰雨天氣 B.晴朗天氣
C.降溫天氣 D.大風天氣
15.圖中旗幟的飄向,說明此時該地區(  )
A.山風勢力較強 B.谷風勢力較強
C.大氣對流顯著 D.受山谷風影響小
16.若該小組夜間在某山坡觀測到的山谷風為西風,則該山坡朝向(  )
A.東 B.西
C.南 D.北
(2024·云南昆明期末)某同學在研究“小區宜居環境”問題了解到:門、窗都敞開一般會有“穿堂風”流經房屋內?!按┨蔑L”是氣象學中一種空氣流動現象,是流動于建筑物內部空間的風。我國許多地區民居設計都充分考慮了“穿堂風”。據此完成17~18題。
17.從熱力環流原理判斷,下圖中“穿堂風”現象最顯著的是(  )
18.人為制造“穿堂風”的主要目的是(  )
A.減輕大氣污染 B.增加生活用能
C.降低室內溫度 D.提高室內濕度
19.(2023·河北滄縣中學階段練習)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5分)
材料一 屋頂綠化是人們根據建筑屋頂的荷載、結構和生態環境等條件,通過一定的施工手段,在建筑屋頂種植生長習性與之相適應的各種植物,以營建綠色景觀。
材料二 下圖為城市熱島效應示意圖。
(1)描述圖中氣溫曲線的空間分布特點。(4分)
(2)運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分析屋頂綠化對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意義。(4分)
(3)為了減少工業污染對城市的影響,計劃將火電廠從甲處搬遷到乙處,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是否合理?試說明理由。(3分)
(4)一般城市降水會比郊區偏多,試分析原因。(4分)
20.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
城市熱島強度是指城市中心區與周邊郊區平均氣溫的差值。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熱島強度不斷增強。下圖示意我國華北某城市某年熱島強度的變化。
(1)描述該城市熱島強度在一年內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2)從熱力環流的角度,分析熱島效應給城市可能帶來哪些影響。(4分)
(3)請你為緩解該城市熱島效應提出合理化建議。(6分)
答案精析
1.C 2.A [第1題,熱水處(左側)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底部形成低氣壓,頂部形成高氣壓;冰塊處(右側)空氣冷卻收縮下沉,底部形成高氣壓,頂部形成低氣壓,則水平方向上空氣(煙)在底部由右向左運動,在頂部相反。C正確。第2題,熱水處(左側)空氣受熱,冰塊處(右側)空氣冷卻,從而導致箱中形成熱力環流,使得煙隨空氣流動而飄動,因此產生該實驗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底部兩處冷熱不均,A符合題意。]
3.B 4.B [第3題,圖中谷底處等壓面下凹,為低壓,山坡處等壓面上凸,為高壓,據此可判斷谷底氣溫較高,氣流上升;山坡氣溫較低,氣流下沉。因此甲的氣壓大于乙,乙的溫度大于甲,故選B。第4題,由上題可知,此時氣流運動狀況為氣流沿著山坡下沉,谷底氣流垂直上升,選B。]
5.B 6.D 7.C [第5題,據材料可知,縱坐標熱島強度為城市中心區與郊區溫度差值,差值越大,則城市熱島強度越強。由此可見,北京熱島強度春季夜間并非最強,A錯誤。夏季的城市熱島強度日變化相較于其他季節最小,B正確。秋季正午時熱島強度并非最強,此時熱島強度相對較弱,C錯誤。冬季日變化幅度并非最大,D錯誤。第6題,據圖可知市區氣溫較高,郊區氣溫較低,因此市區氣流上升,郊區氣流下沉,風由郊區吹向市區,D正確。第7題,擴大城市水面面積,可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屋頂綠化和墻壁垂直綠化可增加綠地,緩解熱島效應。大量建設城市道路將進一步加劇城市熱島效應,C符合題意。營造綠色通風系統會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故選C。]
8.B 9.C [第8題,海洋的比熱容比陸地大,氣溫日變化幅度比陸地要小,所以曲線①是陸地氣溫變化曲線,晝夜溫差較大;②是海洋氣溫變化曲線,晝夜溫差較小,所以選B。第9題,海風是近地面風由海洋吹向陸地,海洋上是高氣壓,陸地上是低氣壓,是陸地氣溫上升快造成的,應該是白天,對照圖甲中的曲線,可以判斷海風出現時間約為7時~當日17時,C正確。]
10.C 11.B [第10題,由所學知識可知,綠洲比熱容較沙漠地區大,所以綠洲升溫慢、降溫也慢,白天綠洲溫度相對較低,盛行下沉氣流;沙漠地區溫度高,盛行上升氣流,從而形成熱力環流,C正確。第11題,熱島環流的形成與綠洲和沙漠間的大氣運動形成原理相似,B正確。]
12.B 13.B [第12題,由材料可知,塔下中央建有一個水池,水的熱容量較大,溫度上升較慢,空氣收縮下沉,高處空氣由四周流向塔中心,則“風塔”頂部四面鏤空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室外空氣流入,B正確。第13題,水的熱容量較大,即吸收相同的熱量水溫相對較低,白天,室內水池溫度較低,空氣收縮下沉,則垂直方向上空氣向下運動,水平方向上空氣由水池流向四周,B正確。]
14.B 15.D 16.A [第14題,晴朗天氣,大氣的削弱作用弱,白天太陽輻射強,山坡上的空氣增溫快,利于谷風的形成;夜間山坡上的空氣降溫快,利于山風的形成。故B正確。第15題,讀圖可知,圖中不同坡向的旗幟的飄向一致,說明此時該地區受較大規模同一來向的風控制,受山谷風影響小。故D正確。第16題,夜間,山坡上的空氣迅速冷卻,沿山坡下沉,流入谷底,形成山風。若在該山坡夜間觀測到的山谷風為西風,則該山坡朝向為東。故A正確。]
17.A 18.C [第17題,熱力環流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熱不均,房屋前后熱力差異越大,穿堂風越明顯。圖A中房前為水泥地,白天升溫快,氣溫高,氣流上升形成低壓;房后為樹林,升溫慢,氣溫低,氣流下沉形成高壓,風從樹林經房屋吹向水泥地,形成穿堂風。樹林和水泥地熱力差異最大,穿堂風最明顯,A正確。第18題,白天,風從氣溫低的樹林吹向水泥地面,夜晚風從水泥地面吹向樹林,加快了室內空氣流通,降低了室內溫度,節省了生活用能,B錯誤,C正確;對大氣污染影響不大,A錯誤;白天風從樹林吹向水泥地面,可能導致濕度增加,夜晚風從水泥地面吹向樹林,濕度可能降低,D錯誤。]
19.(1)從市中心向郊區波動下降;植被覆蓋率高的地方氣溫低(植被覆蓋率低的地方氣溫高)。
(2)植被覆蓋率提高,地面升溫慢,地面輻射減弱,大氣吸收的熱量減少;植被吸收二氧化碳,大氣保溫效應減弱。
(3)不合理。乙位于城市和郊區之間,受城市熱力環流影響大,污染物會隨城市風吹向市中心。
(4)城市氣溫高,盛行上升氣流;城市塵埃物質多,凝結核多,水汽易凝結。
20.(1)夏季熱島強度較低,冬季較高。冬季為華北供暖期,城區人為熱量排放較多;燃煤取暖排放污染物較多,增強大氣逆輻射。
(2)城市熱島效應加強了空氣的對流運動,空氣上升容易成云致雨,使得城市容易形成雨島和霧島;城市風從郊區吹向城市,能夠改善城市大氣質量。
(3)擴大城市綠地和水域面積;建設城市通風廊道,通風散熱,減輕熱島效應;適當控制城市規模,減少人類活動的集中程度;實施屋頂綠化工程。課時2 熱力環流
[學習目標] 1.繪制并運用熱力環流示意圖,說明熱力環流原理。(地理實踐力)2.運用熱力環流原理,解釋海陸風、山谷風、城市熱島效應等地理現象。(區域認知)
知識點一 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1.大氣運動
(1)能量來源:__________。
(2)根本原因:太陽輻射緯度分布不均,造成不同緯度之間的________差異。
2.熱力環流
(1)概念:由地面________引起的大氣運動,它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2)形成過程
圖示 大氣運動
當地面受熱均勻時,大氣沒有垂直方向上的升降運動
當A地受熱多,B、C兩地受熱少,A地近地面空氣受熱__________,到上空聚積起來,使上空空氣密度增大,形成__________;B、C兩地空氣________,使其上空空氣密度減小,形成____________。于是,空氣從氣壓高的____地上空流向氣壓低的________兩地上空
在近地面,A地空氣上升向外流出后,空氣密度減小,形成低壓區;B、C兩地因有下沉氣流,近地面空氣密度增大,形成________。這樣,近地面的空氣從________兩地流回____地,從而形成了熱力環流
熱力環流中的幾種關系
(1)溫壓關系
(2)風壓關系:水平方向上,風總是從高壓吹向低壓。
(3)氣壓和高度的關系:同一地點,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氣壓越低。
(4)等壓面凹凸關系:高壓處等壓面上凸,低壓處等壓面下凹。近地面與高空等壓面彎曲方向相反。
孔明燈(見圖)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發明的。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于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諸葛孔明制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果然脫險,于是后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1.[綜合思維]諸葛孔明發明的燈是怎么升空的?蘊藏著什么樣的大氣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綜合思維]判斷下圖可實現孔明燈上天位置的點,并比較A、B、C、D四點的氣壓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理實踐力]在上圖用箭頭標注大氣的運動方向。
(2024·河北承德期中)生活中,我們在切大蔥或洋蔥的時候,會忍不住“淚流滿面”。為此,我們可以在切菜的時候在旁邊點燃一支蠟燭,便可極大地緩解眼部的不適感。右圖為“切大蔥或洋蔥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從熱力環流的角度看,點蠟燭后,切大蔥或洋蔥處(  )
A.空氣受熱上升 B.空氣遇冷下沉
C.空氣遇冷上升 D.空氣受熱下沉
2.下列熱力環流示意圖能反映上圖蠟燭附近空氣環流的是(  )
(2023·浙江寧波期末)下圖為“近地面與高空的熱力環流示意圖”,A、B為等壓面。據此完成3~4題。
3.圖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氣壓值由高到低排序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4.圖中①②③④間氣流運動方向正確的是(  )
A.①→② B.④→③
C.①→④ D.③→②
知識點二 常見的熱力環流形式
1.海陸風
(1)成因分析
(2)影響與應用:海陸風使海濱地區氣溫日較差較小,夏季氣溫低,空氣較濕潤,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風
(1)成因分析
(2)影響與應用: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間冷的山風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內形成逆溫層,大氣穩定,易造成大氣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區不宜布局大氣污染型工業。
3.城市風
(1)成因分析
(2)影響與應用:一般將綠化帶布置在氣流下沉處以及下沉距離以內,而將衛星城或污染較重的工廠布置于氣流下沉距離之外。
穿堂風也叫過堂風,是氣象學中一種空氣流動現象,簡單來說就是由于風壓,流動于建筑物內部空間的風。在風壓作用下,室外空氣從建筑物一側進入,貫穿內部,然后從另一側流出。穿堂風通常產生于建筑物間隙、高墻間隙、門窗相對的房間或相似的通道中。由于空氣流通兩側的大氣溫度不同,氣壓差異導致空氣快速流動;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擋,大氣只能從間隙、門窗、走廊等提供的流通通道中快速通過。風向一般為背陰處一側至有陽光一側,風速根據兩側溫度差決定,溫差越大,風速越大,以春、秋季居多。
1.[綜合思維]在炎熱夏季的白天,我國部分居民利用穿堂風取得了較好的納涼效果,其原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理實踐力]屋前石質地面,屋后種植林木,可以明顯增強夏季穿堂風。請運用熱力環流原理加以解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北京朝陽區月考)讀圖,完成1~2題。
1.上圖中能正確反映水庫與度假村之間熱力環流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水庫建成后,對該度假村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A.蒸發量減小 B.晴朗的天氣增多
C.空氣濕度增加 D.氣溫日較差增大
(2024·江蘇常州期末)山谷風是出現在山地及其周邊地區的由熱力環流引起的大氣運動現象。讀“我國某山兩側近地面等壓面示意圖”,完成3~4題。
3.圖示時刻山谷地區為(  )
A.白天,吹山風 B.夜晚,吹山風
C.白天,吹谷風 D.夜晚,吹谷風
4.山谷風對果園的影響主要有(  )
A.光照增強 B.降水減少
C.晝夜溫差增大 D.土壤有機質減少
答案精析
落實思維方法
1.D [甲、乙兩地位于近地面,海拔相等,而甲地等壓面向上凸,說明氣壓高,密度大,氣溫低;乙地等壓面向下凹,說明氣壓低,密度小,氣溫高;丙、丁兩地位于高空,海拔相等,而丁地等壓面向下凹,氣壓低,密度小;丙地等壓面向上凸,氣壓高,密度大。又因高空的氣壓小于近地面,氣溫也低于近地面,所以比較得出氣溫:乙>甲;海拔:丁=丙>甲=乙;密度:甲>乙>丙>??;氣壓:甲>乙>丙>丁。故選D。]
2.D 3.D [第2題,根據材料,圖示為某日某時北半球某平原地區500 hPa等壓面的高度分布圖,可知A、B、C三點位于同一等壓面上,PA=PB=PC,D對。第3題,讀圖,同一等壓面在A點分布的海拔低,B點分布的海拔高。所以在高空,同一海拔A點是低壓,B點是高壓。對應的近地面氣壓狀況應是A對應高壓,B對應低壓。所以A近地面天氣為晴朗,B近地面天氣為陰雨,D對。]
4.B 5.D [第4題,讀圖可知,該地等溫線向上凸出,說明該地氣溫較周邊地區高,氣流在垂直方向上上升,在近地面等壓線向下凹,說明該處氣壓較周邊地區低,是由于受低壓系統控制,氣流輻合上升所致,是熱力原因造成的,故選B。第5題,夏季內陸地區的湖泊氣溫較周邊地區低,氣流下沉,形成高壓,A錯。冬季山坡降溫快,氣流沿山坡下沉,B錯。郊區與城區之間,由于城市熱島效應,郊區為高壓,氣流下沉,C錯。冬季暖流流經的海區,氣流上升,D對。]
6.A 7.A [第6題,圖中甲、乙兩處海拔較高,表示高空氣壓分布,丙、丁兩處海拔較低,表示近地面氣壓分布;近地面丙處氣壓低于丁處,同一水平面上丁→丙,垂直方向上丙處氣流上升,丁處氣流下沉;高空甲處氣壓低于乙處,同一水平面上乙→甲,垂直方向上甲→丁,丙→乙,故選A。第7題,根據熱力環流空氣流動方向可知,丙地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形成低氣壓,在近地面等溫面向高空彎曲,等壓面向近地面彎曲,故選A。]
8.B 9.C [第8題,從圖中等壓面和等溫面的分布狀況可以看出,該時段河谷等溫面向高處凸,等壓面向低處凹,說明該時段河谷溫度較高,氣壓較低,根據“山谷風”的熱力環流原理,可以判斷該時段為夜間,吹山風。第9題,夜間河谷溫度高,氣流上升,在上升過程中遇冷凝結,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夜雨較多。]
10.A 11.C [第10題,讀圖可知,A處于高氣壓的東部,A地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大致由西指向東,若該地位于北半球,受地轉偏向力影響,風向向右偏,則A地的風向是西北風,故選A。第11題,讀圖可知,該地近地面等壓線向上凸,高空等壓線向下凹,表示近地面為高氣壓,高空為低氣壓,由此推斷,當地盛行下沉氣流,若這是由熱力環流引起的,則當地近地面應氣溫低,空氣冷卻下沉。城市排放的廢熱較多,氣溫總是城區高于郊區,空氣膨脹上升,排除A、B。夏季的湖泊,由于熱容量較大,升溫慢,氣溫低于湖岸,空氣冷卻下沉,C符合題意。冬季的湖泊降溫慢,氣溫高于湖岸,空氣膨脹上升,排除D。]
12.C 13.B [第12題,由等溫面和等壓面分布可知,同一水平面上,山坡溫度高于谷底,是白天,谷底的氣壓高于坡面,氣流沿山坡上升,吹谷風。第13題,甲地的氣溫比乙地低,甲地空氣下沉,密度增大,甲地氣壓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14.(1)作圖略。(順時針方向)
(2)①④③②
(3)乙>甲>丁>丙
(4)東北風
(5)乙 白天
(6)乙 乙地為晴天,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氣溫高;夜晚,大氣逆輻射弱,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弱,氣溫低,故氣溫日較差大。(共73張PPT)
第三節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現象
大氣受熱過程與熱力環流
熱力環流
課時2
運用示意圖等,說明大氣受熱過程與熱力環流原理,并解釋相關現象。
1.繪制并運用熱力環流示意圖,說明熱力環流原理。(地理實踐力)
2.運用熱力環流原理,解釋海陸風、山谷風、城市熱島效應等地理現象。(區域認知)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知識點一 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知識點二 常見的熱力環流形式
內容索引
課時對點練
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
<
知識點一
1.大氣運動
(1)能量來源: 。
(2)根本原因:太陽輻射緯度分布不均,造成不同緯度之間的 差異。
2.熱力環流
(1)概念:由地面 引起的大氣運動,它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太陽輻射
熱量
冷熱不均
(2)形成過程
圖示 大氣運動
當地面受熱均勻時,大氣沒有垂直方向上的升降運動
圖示 大氣運動
當A地受熱多,B、C兩地受熱少,A地近地面空氣受熱
,到上空聚積起來,使上空空氣密度增大,形成 ;B、C兩地空氣 ,使其上空空氣密度減小,形成 。于是,空氣從氣壓高的 地上空流向氣壓低的 兩地上空
膨脹上升
高壓區
收縮下沉
低壓區
A
B、C
圖示 大氣運動
在近地面,A地空氣上升向外流出后,空氣密度減小,形成低壓區;B、C兩地因有下沉氣流,近地面空氣密度增大,形成 。這樣,近地面的空氣從 兩地流回 地,從而形成了熱力環流
高壓區
B、C
A
熱力環流中的幾種關系
(1)溫壓關系
(2)風壓關系:水平方向上,風總是從高壓吹向低壓。
(3)氣壓和高度的關系:同一地點,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氣壓越低。
(4)等壓面凹凸關系:高壓處等壓面上凸,低壓處等壓面下凹。近地面與高空等壓面彎曲方向相反。
1.[綜合思維]諸葛孔明發明的燈是怎么升空的?蘊藏著什么樣的大氣原理?
答案 孔明燈里的空氣受熱后膨脹上升。蘊藏著熱力環流原理。
孔明燈(見下圖)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發明的。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于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諸葛孔明制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果然脫險,于是后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2.[綜合思維]判斷下圖可實現孔明燈上天位置的點,并比較A、B、C、D四點的氣壓大小。
答案 D處。PA>PD>PC>PB。
3.[地理實踐力]在上圖用箭頭標注大氣的運動方向。
答案 
(2024·河北承德期中)生活中,我們在切大蔥或洋蔥的時候,會忍不住“淚流滿面”。為此,我們可以在切菜的時候在旁邊點燃一支蠟燭,便可極大地緩解眼部的不適感。如圖為“切大蔥或洋蔥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從熱力環流的角度看,點蠟燭后,切大蔥或洋蔥處
A.空氣受熱上升 B.空氣遇冷下沉
C.空氣遇冷上升 D.空氣受熱下沉

從熱力環流的角度看,點燃蠟燭后,蠟燭加熱,氣溫上升,蠟燭處氣流上升,切大蔥或洋蔥處氣流下沉,可以減少切大蔥或洋蔥產生的氣體上升,故選B。
(2024·河北承德期中)生活中,我們在切大蔥或洋蔥的時候,會忍不住“淚流滿面”。為此,我們可以在切菜的時候在旁邊點燃一支蠟燭,便可極大地緩解眼部的不適感。如圖為“切大蔥或洋蔥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2.下列熱力環流示意圖能反映上圖蠟燭附近空氣環流的是

點燃蠟燭后,蠟燭加熱,氣溫上升,蠟燭處氣流上升,蠟燭處臺面形成低氣壓,高空形成高氣壓,兩側空氣溫度低,空氣遇冷下沉,形成高氣壓,底層氣流由兩側流向蠟燭,高空由蠟燭流向兩側,B正確。
(2023·浙江寧波期末)下圖為“近地面與高空的熱力環流示意圖”,A、B為等壓面。據此完成3~4題。
3.圖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氣壓值由高到低排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垂直方向上,海拔上升,氣壓降低,因此氣壓④>①,③>②;水平方向上,高壓區等壓面向上拱起,低壓區等壓面向下彎曲,因此氣壓①>②,③>④。故四地氣壓值排序由高到低為③>④>①>②,故C項正確。
(2023·浙江寧波期末)下圖為“近地面與高空的熱力環流示意圖”,A、B為等壓面。據此完成3~4題。
4.圖中①②③④間氣流運動方向正確的是
A.①→② B.④→③
C.①→④ D.③→②

高壓區等壓面向上拱起,低壓區等壓面向下彎曲。水平方向上,氣流總是從高壓區流向低壓區,因此①②間氣流運動方向為①→②,③④間氣流運動方向為③→④,A項正確,B項錯誤。
垂直方向上,氣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氣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因此①④間氣流運動方向為④→①,②③間氣流運動方向為②→③,C、D項錯誤。
常見的熱力環流形式
>
<
知識點二
1.海陸風
(1)成因分析
(2)影響與應用:海陸風使海濱地區氣溫日較差較小,夏季氣溫低,空氣較濕潤,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風
(1)成因分析
(2)影響與應用: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間冷的山風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內形成逆溫層,大氣穩定,易造成大氣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區不宜布局大氣污染型工業。
3.城市風
(1)成因分析
(2)影響與應用:一般將綠化帶布置在氣流下沉處以及下沉距離以內,而將衛星城或污染較重的工廠布置于氣流下沉距離之外。
穿堂風也叫過堂風,是氣象學中一種空氣流動現象,簡單來說就是由于風壓,流動于建筑物內部空間的風。在風壓作用下,室外空氣從建筑物一側進入,貫穿內部,然后從另一側流出。穿堂風通常產生于建筑物間隙、高墻間隙、門窗相對的房間或相似的通道中。由于空氣流通兩側的大氣溫度不同,氣壓差異導致空氣快速流動;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擋,大氣只能從間隙、門窗、走廊等提供的流通通道中快速通過。風向一般為背陰處一側至有陽光一側,風速
根據兩側溫度差決定,溫差越大,風速越大,以春、
秋季居多。
1.[綜合思維]在炎熱夏季的白天,我國部分居民利用穿堂風取得了較好的納涼效果,其原理是什么?
答案 利用熱力環流原理,氣溫較低的空氣從背陰一側向向陽一側流動,降低室內溫度;風從建筑物內部狹窄通道穿過時,風速加快,利于熱量散失而降溫。
2.[地理實踐力]屋前石質地面,屋后種植林木,可以明顯增強夏季穿堂風。請運用熱力環流原理加以解釋。
答案 穿堂風的形成是因為建筑物兩側氣溫不同,溫差越大越明顯。石質地面增溫較快(氣壓較低),林木增溫較慢(氣壓較高),(屋前石質地面,屋后林木)增強了屋前屋后的溫差,從而增強了穿堂風。
(2023·北京朝陽區月考)讀圖,完成1~2題。
1.上圖中能正確反映水庫與度假村之間熱力環流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白天,度假村升溫快,氣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氣壓,高空形成高氣壓,水庫升溫慢,氣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氣壓,高空形成低氣壓,近地面氣流從水庫流向度假村,高空氣流從度假村流向水庫。夜晚的情況與之相反。符合題意的是③④,故選D。
(2023·北京朝陽區月考)讀圖,完成1~2題。
2.水庫建成后,對該度假村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A.蒸發量減小 B.晴朗的天氣增多
C.空氣濕度增加 D.氣溫日較差增大

水庫建成蓄水后,水面變大,水分蒸發增多,陰雨天氣也會增多,空氣濕度增加,A、B錯誤,C正確。
受水庫的調節作用,附近度假村的氣溫日較差會減小,故D錯誤。
(2024·江蘇常州期末)山谷風是出現在山地及其周邊地區的由熱力環流引起的大氣運動現象。讀“我國某山兩側近地面等壓面示意圖”,完成3~4題。
3.圖示時刻山谷地區為
A.白天,吹山風 B.夜晚,吹山風
C.白天,吹谷風 D.夜晚,吹谷風

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山坡處等壓面向下彎曲,氣壓低,山谷處氣壓高,所以圖示時刻吹谷風,可判斷出此時山坡受太陽輻射影響,氣溫高于山谷,此時應為白天。故選C。
(2024·江蘇常州期末)山谷風是出現在山地及其周邊地區的由熱力環流引起的大氣運動現象。讀“我國某山兩側近地面等壓面示意圖”,完成3~4題。
4.山谷風對果園的影響主要有
A.光照增強 B.降水減少
C.晝夜溫差增大 D.土壤有機質減少

在果樹生長季,山谷風可以使果園白天的溫度更高,夜晚的溫度更低,即晝夜溫差增大。故選C。
課時對點練
(2024·貴州貴陽期末)下圖為“熱力環流模擬實驗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基礎過關
熱水處(左側)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底部形成低氣壓,頂部形成高氣壓;冰塊處(右側)空氣冷卻收縮下沉,底部形成高氣壓,頂部形成低氣壓,則水平方向上空氣(煙)在底部由右向左運動,在頂部相反。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該模擬實驗過程中,煙的運動軌跡是

18
19
20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熱水處(左側)空氣受熱,冰塊處(右側)空氣冷卻,從而導致箱中形成熱力環流,使得煙隨空氣流動而飄動,因此產生該實驗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底部兩處冷熱不均,A符合題意。
(2024·貴州貴陽期末)下圖為“熱力環流模擬實驗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2.產生該實驗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A.底部兩處冷熱不均
B.底部兩處熱力性質差異
C.底部兩處氣壓差
D.底部兩處大氣逆輻射不同

18
19
20
基礎過關
(2023·湖北宜昌期中)下圖為“某山谷夜晚近地面氣壓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此時關于甲、乙兩點溫度和氣壓差異,下列說法
正確的是
①溫度:甲大于乙?、跍囟龋杭仔∮谝摇、蹥鈮海?br/>甲大于乙 ④氣壓:甲小于乙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
19
20
基礎過關
圖中谷底處等壓面下凹,為低壓,山坡處等壓面上凸,為高壓,據此可判斷谷底氣溫較高,氣流上升;山坡氣溫較低,氣流下沉。因此甲的氣壓大于乙,乙的溫度大于甲,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湖北宜昌期中)下圖為“某山谷夜晚近地面氣壓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4.此時氣流運動狀況主要是
①氣流沿著山坡下沉?、跉饬餮刂狡屡郎?br/>③谷底上空氣流下沉 ④谷底氣流垂直上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由上題可知,此時氣流運動狀況為氣流沿著山坡下沉,谷底氣流垂直上升,選B。
18
19
20
基礎過關
城市熱島強度是指城市中心區溫度減去郊區溫度所得數值。下圖為“北京市熱島強度的季節和日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5~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5.一年中,北京熱島強度
A.春季夜間最強 B.夏季日變化幅度最小
C.秋季正午最強 D.冬季日變化幅度最大

18
19
20
基礎過關
據材料可知,縱坐標熱島強度為城市中心區與
郊區溫度差值,差值越大,則城市熱島強度越
強。由此可見,北京熱島強度春季夜間并非最
強,A錯誤。
夏季的城市熱島強度日變化相較于其他季節最
小,B正確。
秋季正午時熱島強度并非最強,此時熱島強度相對較弱,C錯誤。
冬季日變化幅度并非最大,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城市熱島強度是指城市中心區溫度減去郊區溫度所得數值。下圖為“北京市熱島強度的季節和日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5~7題。
6.由于熱島效應導致城郊間熱力環流

18
19
20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據圖可知市區氣溫較高,郊區氣溫較低,因此市區氣流上升,郊區氣流下沉,風由郊區吹向市區,D正確。
18
19
20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城市熱島強度是指城市中心區溫度減去郊區溫度所得數值。下圖為“北京市熱島強度的季節和日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5~7題。
7.下列措施不能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是
A.擴大城市水面面積
B.屋頂綠化和墻壁垂直綠化
C.大量建設城市道路
D.營造綠色通風系統

18
19
20
基礎過關
擴大城市水面面積,可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屋頂綠化和墻壁垂直綠化可增加綠地,緩解熱島效應。大量建設城市道路將進一步加劇城市熱島效應,C符合題意。營造綠色通風系統會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海洋的比熱容比陸地大,氣溫日變化幅度比陸地要小,所以曲線①是陸地氣溫變化曲線,晝夜溫差較大;②是海洋氣溫變化曲線,晝夜溫差較小,所以選B。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西藏林芝月考)在下面兩圖中,圖甲是“某濱海地區陸地和海洋表面氣溫日變化曲線圖”,圖乙是“該地區海陸之間氣流的運動狀況圖”。讀圖,完成8~9題。
8.有關圖甲描述正確的是
A.曲線①表示海洋氣溫曲線
B.曲線②表示海洋氣溫曲線
C.曲線①所示晝夜溫差小
D.曲線②所示晝夜溫差大

18
19
20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海風是近地面風由海洋吹向陸地,海洋上是高氣壓,陸地上是低氣壓,是陸地氣溫上升快造成的,應該是白天,對照圖甲中的曲線,可以判斷海風出現時間約為7時~當日17時,C正確。
(2024·西藏林芝月考)在下面兩圖中,圖甲是“某濱海地區陸地和海洋表面氣溫日變化曲線圖”,圖乙是“該地區海陸之間氣流的運動狀況圖”。讀圖,完成8~9題。
9.由圖甲推斷,圖乙中海風出現時間約為
A.17時~次日7時 B.17時~次日5時
C.7時~當日17時 D.5時~次日17時

18
19
20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福建福州階段練習)下圖為“沙漠地區綠洲示意圖”。完成10~11題。
10.下列能反映白天綠洲與周圍沙漠地區
大氣運動的是

18
19
20
由所學知識可知,綠洲比熱容較沙漠地區大,所以綠洲升溫慢、降溫也慢,白天綠洲溫度相對較低,盛行下沉氣流;沙漠地區溫度高,盛行上升氣流,從而形成熱力環流,C正確。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礎過關
(2024·福建福州階段練習)下圖為“沙漠地區綠洲示意圖”。完成10~11題。
11.下列現象的形成與綠洲和沙漠間的大氣
運動形成原理相似的是
A.晴朗天空呈蔚藍色
B.熱島環流
C.北方春季的沙塵暴
D.晴天晝夜溫差大

熱島環流的形成與綠洲和沙漠間的大氣運動形成原理相似,B正確。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伊朗古城亞茲德古老的“風塔”是建筑物中用來通風降溫的建構。風塔高過屋頂的部分四面鏤空,懸空連接到室內大廳(左圖),塔下中央建有一個水池(右圖)。據此完成12~13題。
12.“風塔”頂部四面鏤空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室內空氣流出
B.便于室外空氣流入
C.便于室內熱量散發
D.便于采光
能力提升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由材料可知,塔下中央建有一個水池,水的熱容量較大,溫度上升較慢,空氣收縮下沉,高處空氣由四周流向塔中心,則“風塔”頂部四面鏤空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室外空氣流入,B正確。
能力提升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伊朗古城亞茲德古老的“風塔”是建筑物中用來通風降溫的建構。風塔高過屋頂的部分四面鏤空,懸空連接到室內大廳(左圖),塔下中央建有一個水池(右圖)。據此完成12~13題。
13.白天,室內大廳的空氣運動
A.從四周流向水池
B.從水池流向四周
C.中央為上升氣流
D.四周為下沉氣流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水的熱容量較大,即吸收相同的熱量水溫相對較低,白天,室內水池溫度較低,空氣收縮下沉,則垂直方向上空氣向下運動,水平方向上空氣由水池流向四周,B正確。
18
19
20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河北承德階段考試)山谷風是局地性的大氣運動,對小尺度區域的氣候、農業影響較大。昆明某中學地理學習小組歷經一年時間對附近山區進行山風與谷風的觀測從而得出一些結論。下圖示意該中學附近山區某時刻旗幟的飄向。據此完成14~16題。
14.學習小組觀測發現,利于山谷風形成的
天氣條件是
A.陰雨天氣 B.晴朗天氣
C.降溫天氣 D.大風天氣

18
19
20
能力提升
晴朗天氣,大氣的削弱作用弱,白天太陽輻射強,山坡上的空氣增溫快,利于谷風的形成;夜間山坡上的空氣降溫快,利于山風的形成。故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河北承德階段考試)山谷風是局地性的大氣運動,對小尺度區域的氣候、農業影響較大。昆明某中學地理學習小組歷經一年時間對附近山區進行山風與谷風的觀測從而得出一些結論。下圖示意該中學附近山區某時刻旗幟的飄向。據此完成14~16題。
15.圖中旗幟的飄向,說明此時該地區
A.山風勢力較強 B.谷風勢力較強
C.大氣對流顯著 D.受山谷風影響小

18
19
20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讀圖可知,圖中不同坡向的旗幟的飄向一致,說明此時該地區受較大規模同一來向的風控制,受山谷風影響小。故D正確。
18
19
20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河北承德階段考試)山谷風是局地性的大氣運動,對小尺度區域的氣候、農業影響較大。昆明某中學地理學習小組歷經一年時間對附近山區進行山風與谷風的觀測從而得出一些結論。下圖示意該中學附近山區某時刻旗幟的飄向。據此完成14~16題。
16.若該小組夜間在某山坡觀測到的山谷風為
西風,則該山坡朝向
A.東 B.西
C.南 D.北

18
19
20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夜間,山坡上的空氣迅速冷卻,沿山坡下沉,流入谷底,形成山風。若在該山坡夜間觀測到的山谷風為西風,則該山坡朝向為東。故A正確。
18
19
20
能力提升
(2024·云南昆明期末)某同學在研究“小區宜居環境”問題了解到:門、窗都敞開一般會有“穿堂風”流經房屋內?!按┨蔑L”是氣象學中一種空氣流動現象,是流動于建筑物內部空間的風。我國許多地區民居設計都充分考慮了“穿堂風”。據此完成17~18題。
17.從熱力環流原理判斷,下圖中“穿堂風”現象最顯著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熱力環流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熱不均,房屋前后熱力差異越大,穿堂風越明顯。圖A中房前為水泥地,白天升溫快,氣
溫高,氣流上升形成低壓;房后為樹林,升溫慢,氣溫低,氣流下沉形成高壓,風從樹林經房屋吹向水泥地,形成穿堂風。樹林和水泥地熱力差異最大,穿堂風最明顯,A正確。
18
19
20
能力提升
(2024·云南昆明期末)某同學在研究“小區宜居環境”問題了解到:門、窗都敞開一般會有“穿堂風”流經房屋內。“穿堂風”是氣象學中一種空氣流動現象,是流動于建筑物內部空間的風。我國許多地區民居設計都充分考慮了“穿堂風”。據此完成17~18題。
18.人為制造“穿堂風”的主要目的是
A.減輕大氣污染 B.增加生活用能
C.降低室內溫度 D.提高室內濕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白天,風從氣溫低的樹林吹向水泥地面,夜晚風從水泥地面吹向樹林,加快了室內空氣流通,降低了室內溫度,節
省了生活用能,B錯誤,C正確;
對大氣污染影響不大,A錯誤;
白天風從樹林吹向水泥地面,可能導致濕度增加,夜晚風從水泥地面吹向樹林,濕度可能降低,D錯誤。
17
18
19
20
能力提升
19.(2023·河北滄縣中學階段練習)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屋頂綠化是人們根據建筑屋頂的荷載、結構和生態環境等條件,通過一定的施工手段,在建筑屋頂種植生長習性與之相適應的各種植物,以營建綠色景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材料二 下圖為城市熱島效應示意圖。
18
19
20
能力提升
(1)描述圖中氣溫曲線的空間分布特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從市中心向郊區波動下降;植被覆蓋率高的地方氣溫低(植被覆蓋率低的地方氣溫高)。
(2)運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分析屋頂綠化對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意義。
答案 植被覆蓋率提高,地面升溫慢,地面輻射減弱,大氣吸收的熱量減少;植被吸收二氧化碳,大氣保溫效應減弱。
17
18
19
20
能力提升
(3)為了減少工業污染對城市的影響,計劃將火電廠從甲處搬遷到乙處,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是否合理?試說明理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不合理。乙位于城市和郊區之間,受城市熱力環流影響大,污染物會隨城市風吹向市中心。
(4)一般城市降水會比郊區偏多,試分析原因。
答案 城市氣溫高,盛行上升氣流;城市塵埃物質多,凝結核多,水汽易凝結。
17
18
19
20
能力提升
20.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城市熱島強度是指城市中心區與周邊郊區平均氣溫的差值。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熱島強度不斷增強。下圖示意我國華北某城市某年熱島強度的變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描述該城市熱島強度在一年內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夏季熱島強度較低,冬季較高。冬季為華北供暖期,城區人為熱量排放較多;燃煤取暖排放污染物較多,增強大氣逆輻射。
18
19
20
能力提升
城市熱島強度是指城市中心區與周邊郊區平均氣溫的差值。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熱島強度不斷增強。下圖示意我國華北某城市某年熱島強度的變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從熱力環流的角度,分析熱島效應給城市可能帶來哪些影響。
答案 城市熱島效應加強了空氣的對流運動,空氣上升容易成云致雨,使得城市容易形成雨島和霧島;城市風從郊區吹向城市,能夠改善城市大氣質量。
17
18
19
20
能力提升
城市熱島強度是指城市中心區與周邊郊區平均氣溫的差值。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熱島強度不斷增強。下圖示意我國華北某城市某年熱島強度的變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請你為緩解該城市熱島效應提出合理化建議。
答案 擴大城市綠地和水域面積;建設城市通風廊道,通風散熱,減輕熱島效應;適當控制城市規模,減少人類活動的集中程度;實施屋頂綠化工程。
17
18
19
20第二章 第三節 課時3 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選擇題1~10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下圖示意一等高面。M、N為等壓線,其氣壓值分別為PM、PN,M、N之間的氣壓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慮水平受力,不計空氣垂直運動時O點空氣運動的可能方向。讀圖回答1~2題。
1.若此圖表示北半球,PM>PN,則O點風向為(  )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2.若此圖表示高空等高面,PM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2024·浙江舟山月考)讀圖,完成3~4題。
3.若圖示為熱力環流,關于a與b、c與d之間的水平氣流,方向正確的是(  )
①a地流向b地?、赽地流向a地?、踓地流向d地?、躣地流向c地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若圖示地區位于北半球,理論上,Q地的穩定水平氣流方向(風向)為(  )
A.北風 B.西南風
C.西風 D.東南風
(2024·天津津南區期末)下圖為“某時刻亞洲部分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讀圖完成5~6題。
5.甲、乙、丙、丁四處風速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此時,上海市的風向是(  )
A.東南風 B.西南風
C.西北風 D.東北風
(2023·浙江寧波期中)讀“北半球某區域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完成7~8題。
7.圖中A、B、C、D四個箭頭中正確表示風向的是(  )
A.A B.B C.C D.D
8.圖中A、B、C、D四處風力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2023·河南洛陽開學考試)下圖表示某一高度上的氣壓分布狀況,A、B為等壓線,PA>PB。讀圖,回答9~10題。
9.若此地位于南半球,則C點的風向可能為(  )
A.西南風、南風 B.東南風、南風
C.西北風、北風 D.東北風、北風
10.若此地位于高空,則C點的風向可能為(  )
A.西風、南風 B.北風、南風
C.東風、北風 D.東風、西風
(選擇題11~17題,每小題4分,共28分)
(2023·海南三亞期中)北半球一架飛機起飛由近地面爬升至高空。據此回答11~12題。
11.飛行員起飛時,在近地面發現飛機逆風飛行,則高壓位于飛行員的(  )
A.左側 B.右側
C.左前方 D.右后方
12.飛至高空后,飛機垂直于等壓線飛往高壓方向,則(  )
A.飛機逆風飛行 B.飛機順風飛行
C.風從飛機左側吹來 D.風從飛機右側吹來
圖甲、圖乙分別為“冬季某日沈陽附近20時的高空和近地面等壓線分布圖”,等壓距相等;圖中H代表高壓中心,L代表低壓中心,①②(高空)分別對應③④(地面)。據此完成13~14題。
13.判斷圖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氣壓值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判斷此時與圖乙中沈陽風力狀況相比,圖甲中沈陽的(  )
A.風力更大,且風向一致
B.風力更小,且風向一致
C.風力更大,且風向相反
D.風力更小,且風向相反
(2024·陜西寶雞質檢)讀“三種力作用下的風向示意圖”,完成15~17題。
15.圖中甲、乙、丙三條等壓線氣壓值大小關系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丙>甲 D.甲>丙>乙
16.圖中表示風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該示意圖表示的風向可能出現在(  )
A.加拿大高空 B.澳大利亞近地面
C.阿根廷高空 D.俄羅斯近地面
18.讀“北半球某區域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圖中A、B、C、D四個箭頭能正確表示當地風向的是________。(2分)
(2)圖中①②兩地就氣壓分布狀況而言,①地比②地氣壓________。(2分)
(3)圖中①②兩地相比,氣流上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什么?(4分)
(4)圖中A、C兩地相比,________地風力較大,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精析
1.A 2.C [第1題,PM>PN時,⑤為水平氣壓梯度力,⑦為北半球高空風向,⑥為北半球近地面風向。第2題,高空風向與等壓線平行,PM3.C 4.B [第3題,由圖中垂直氣流運動方向可知,近地面a是高氣壓、b是低氣壓,近地面水平氣流由a地流向b地;高空c是高氣壓,d是低氣壓,高空水平氣流由c地流向d地,①③正確。故選C。第4題,判斷風向首先要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根據上題分析可知,Q地所在的近地面氣壓狀況為a是高氣壓,b是低氣壓,水平氣壓梯度力由高氣壓a地指向低氣壓b地,結合方位指向標可知,其方向為自南向北。若圖示地區位于北半球,風向應沿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轉成西南風,故選B。]
5.A 6.C [第5題,在等壓線分布圖中,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則風速越大。圖中顯示,甲、乙、丙、丁四處中,甲處等壓線最密集,因此風速最大的是甲,選項A符合題意。第6題,讀圖可知,此時,上海市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由氣壓高處指向氣壓低處,與當地等壓線垂直)大致由西指向東,在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影響下,順著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右偏(上海位于北半球)一個銳角,形成西北風,選項C正確。]
7.C 8.C [第7題,圖中氣壓值均接近近地面標準大氣壓,表明該區域位于近地面,材料信息表明圖示區域位于北半球,因此風向應順著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轉一個銳角。圖中C處水平氣壓梯度力大致由西指向東,順著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偏一個銳角,形成西北風,C符合題意。第8題,讀圖可知,C處等壓線最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最大,風力最大,故選C。]
9.A 10.B [第9題,讀圖,若圖示區域位于南半球,PA>PB,結合圖中的指向標,圖中C點的風由西向東吹,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近地面偏轉成西南風,若C點位于高空,則偏轉成南風,A對。第10題,若此地位于高空,則不計摩擦力,風向最終與等壓線平行,若位于北半球,則向右偏轉成北風,若位于南半球,則向左偏轉成南風,B對。]
11.C 12.D [第11題,近地面風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基礎上,北半球大致向右偏轉30°~45°,飛行員起飛時,在近地面發現飛機逆風飛行,可以判斷高壓在左前方,C正確。第12題,高空風向與等壓線平行,飛機垂直于等壓線飛往高壓方向,故北半球風從飛機右側吹來,D正確。]
13.D 14.A [第13題,高空氣壓遠遠小于近地面的氣壓,故①②氣壓比③④小。從圖乙中可以看出H為高壓,從H向四周氣壓減小,所以④氣壓大于③,④氣壓值最高。第14題,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力越大,等壓線越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小,風力越小,從圖中可以看出圖甲中沈陽的風力更大,再從等壓線方向可以判斷風向幾乎一致。]
15.B 16.D 17.D [第15題,讀圖可知,③箭頭垂直于等壓線,為水平氣壓梯度力,由高壓指向低壓,因此甲、乙、丙三條等壓線氣壓值大小關系是丙>乙>甲,B正確。第16題,由于水平氣壓梯度力是風形成的直接原因,圖示中的風最初向南運動,之后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轉,與等壓線構成一夾角,因此判斷④是風向,D正確。第17題,讀圖可知,風向與等壓線有一夾角,因此判斷是近地面,排除A、C;再結合風向是向右偏轉形成的,因此判斷是在北半球,俄羅斯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D正確,排除B。]
18.(1)C (2)低
(3)① 近地面氣溫高氣壓低,盛行上升氣流。
(4)A 等壓線較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大。
解析 第(1)題,先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北半球向右偏,即為當地風向。C地風向表示正確。第(2)題,①②兩地的氣壓值分別為998 hPa<①<1 000 hPa,1 012 hPa<②<1 014 hPa,顯然①<②。第(3)題,①地氣壓低,氣溫高,氣流上升。第(4)題,A、C兩地相比,A地等壓線較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大,所以風力較大。課時3 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學習目標] 1.結合示意圖,理解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及摩擦力對風向和風速的影響,說明風的形成和風向規律。(綜合思維)2.在等壓線圖上,判斷近地面及高空的風向及風速。(地理實踐力)
知識點一 風
1.形成原因
2.形成過程
地面冷熱不均 同一水平面上出現氣壓高低差別 產生水平氣壓梯度力 空氣由高壓沿著水平方向流向低壓 風。
3.影響風的三種力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對風的影響
風速 風向
水平氣壓 梯度力 垂直于等壓線,由 指向_____ 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 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速越大 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
地轉偏向力 始終與風向垂直 隨緯度增加而增加,赤道地區為零 只改變風向,不改變風速大小 使風向在北半球向 偏,在南半球向 偏
摩擦力 始終與風向____ 大小與下墊面性質有關,下墊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 使風速___ 與其他兩力共同作用,使風向與等壓線____
4.風的受力分析與風向
在圖中用箭頭標出高空和近地面的風向,并填空。
類型 受力 風向 圖示(北半球)
理想狀態 水平氣壓梯度力 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
高空中的風(赤道除外) 水平氣壓梯度力和____________ 最終與等壓線____________
近地面的風(赤道除外) 水平氣壓梯度力、________、________ 與等壓線________
5.大氣運動的意義
使不同地區________、水分得以交換,影響各地的水熱狀況,形成了各種復雜天氣現象,也會導致________變化,進而影響著區域自然地理環境。
拓展延伸 狹管效應
狹管效應是當氣流由開闊地帶流入地形(或建筑物等)構成的峽谷時,空氣不能大量堆積而加速流過峽谷,風速增大的現象。例如峽谷風、穿堂風等。
(2024·江蘇揚州聯考)下圖是“某區域近地面形成風的各種力的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關于圖中四個箭頭代表含義正確的是(  )
A.a-風向
B.b-摩擦力
C.c-地轉偏向力
D.d-水平氣壓梯度力
2.以下關于影響風的力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水平氣壓梯度力只影響風速,不影響風向
B.摩擦力增大風速
C.地轉偏向力只影響風向,不影響風速
D.在三個力共同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2023·廣東廣州期末)讀“兩幅等壓線(單位:百帕)分布示意圖(比例尺相同)”,完成3~4題。
3.①~④四地中,風力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4.若圖示均為南半球近地面等壓線分布圖,則③地的風向是(  )
A.偏北風 B.偏南風
C.偏西風 D.偏東風
知識點二 等壓線圖的判讀
1.氣壓場類型判讀
(1)低壓中心:由閉合等壓線構成,氣壓值由中心向外增大。
(2)高壓中心:由閉合等壓線構成,氣壓值由中心向外減小。
(3)低壓槽:由低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簡稱槽,低壓槽中各條等壓線上彎曲最大處的連線叫槽線。
(4)高壓脊:由高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簡稱脊,高壓脊中各條等壓線上彎曲最大處的連線叫脊線。
(5)鞍形氣壓區(簡稱鞍部):是兩個高壓或低壓交錯分布的中間區域。
2.風力(風速)的判讀
(1)同一幅圖,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力越大;等壓線越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小,風力越小。
(2)不同圖幅,相同比例尺且等壓線疏密程度相同時,兩條相鄰等壓線氣壓差值越大,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力越大;氣壓差值越小,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小,風力越小。
3.風向的判讀
第一步:畫出與等壓線垂直的水平氣壓梯度力。
第二步:確定南北半球,按照地轉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偏轉規律畫出與水平氣壓梯度力成30°~45°偏角的風向(近地面),或畫出與等壓線平行的風向(高空)。(如下圖)
4.利用風向可判斷以下幾方面問題
(1)等壓線值的變化規律:順著風向,等壓線數值越來越小。
(2)判斷南、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
(3)判斷近地面和高空(高空忽略摩擦力):風向與等壓線斜交——近地面;平行——高空。
下圖為世界部分區域某時海平面等壓線(單位:hPa)示意圖。
1.[綜合思維]判斷A、B兩地氣壓差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理實踐力]指出并在圖中畫出C地的風向,標注出水平氣壓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轉偏向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綜合思維]比較C、D兩地風力大小,并說明判斷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新疆哈密期末)孔明燈俗稱許愿燈,多作為祈福之用。下圖為“我國某地近地面等壓線(單位:百帕)分布圖”。完成1~2題。
1.若在圖中①②③④四地燃放孔明燈,飛得最遠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圖中②地燃放的孔明燈,近地面處飛行方向最可能是(  )
A.東南方 B.西南方
C.東北方 D.西北方
下圖所示為2023年1月19日某時刻我國東部海平面等壓線(單位:hPa)分布。讀圖,完成3~4題。
3.①地風向為(  )
A.東北風 B.西北風
C.東南風 D.西南風
4.下列地點中,風力最大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精析
知識點一 風
梳理教材新知
1.水平氣壓梯度力
3.高壓 低壓 右 左 相反 減小 斜交
4.地轉偏向力 平行 地轉偏向力 摩擦力 斜交
 
5.熱量 氣候
落實思維方法
1.C 2.C [第1題,近地面的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共同作用,水平氣壓梯度力始終垂直于等壓線且由高壓指向低壓,決定了風的初始方向,是風形成的直接動力;地轉偏向力與風向垂直,可以改變風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摩擦力與風向相反,減弱風力。圖中a為水平氣壓梯度力、b為風向、c為地轉偏向力、d為摩擦力,故選C。第2題,水平氣壓梯度力影響風速,也影響風向,故A錯誤;摩擦力減小風速,故B錯誤;地轉偏向力只改變風向,不改變風速,故C正確;在三個力共同作用下,近地面風向與等壓線斜交,D錯誤。]
3.B 4.D [第3題,同一幅等壓線圖中,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比例尺相同的不同等壓線圖,等壓距越大,風力越大,故①>②>③>④,故選B。第4題,右圖中心是高壓,先過③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由高壓指向低壓,然后畫出地轉偏向力,向左偏轉,因此是偏東風。故選D。]
知識點二 等壓線圖的判讀
探究核心知識
1.5~10 hPa。
2.偏東風。畫圖略(根據水平氣壓梯度力由高壓指向低壓,依次畫出風向及各力即可)。
3.C地風力大。C地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
落實思維方法
1.D 2.A [第1題,讀圖可知,圖中④地等壓線分布最為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最大,風力最大,風速也最快,孔明燈飛得最遠,D正確。第2題,根據圖中風向標和等壓線分布,可判斷出②地水平氣壓梯度力指向偏東方向,在北半球近地面向右偏轉為西北風,因此燃放的孔明燈在近地面處飛向東南方,A正確。]
3.A 4.D [第3題,在水平方向上,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在北半球風向向右偏。根據圖示等壓線數值,①地風向為東北風。第4題,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力越大。根據圖中等壓線分布,④地等壓線最密集,風力最大。](共60張PPT)
第三節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現象
大氣受熱過程與熱力環流
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課時3
運用示意圖等,說明大氣受熱過程與熱力環流原理,并解釋相關現象。
1.結合示意圖,理解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及摩擦力對風向和風速的影響,說明風的形成和風向規律。(綜合思維)
2.在等壓線圖上,判斷近地面及高空的風向及風速。(地理實踐力)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知識點一 風
知識點二 等壓線圖的判讀
內容索引
課時對點練

>
<
知識點一
1.形成原因
水平氣壓梯度力
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地面冷熱不均
2.形成過程
地面冷熱不均 同一水平面上出現氣壓高低差別 產生水平氣壓梯度力 空氣由高壓沿著水平方向流向低壓 風。
3.影響風的三種力
高壓
低壓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對風的影響
風速 風向
水平氣壓 梯度力 垂直于等壓線,由 指向____ 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 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速越大 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
地轉偏 向力 始終與風向垂直 隨緯度增加而增加,赤道地區為零 只改變風向,不改變風速大小 使風向在北半球向 偏,在南半球向 偏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對風的影響
風速 風向
摩擦力 始終與風向_____ 大小與下墊面性質有關,下墊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 使風速_____ 與其他兩力共同作用,使風向與等壓線_____
相反
減小
斜交
4.風的受力分析與風向
在圖中用箭頭標出高空和近地面的風向,并填空。
類型 受力 風向 圖示(北半球)
理想狀態 水平氣壓梯度力 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
高空中的風 (赤道除外) 水平氣壓梯度力和____ _______ 最終與等壓線____
近地面的風 (赤道除外) 水平氣壓梯度力、____ 、_______ 與等壓線_____
地轉
偏向力
平行
地轉
偏向力
摩擦力
斜交
答案
5.大氣運動的意義
使不同地區 、水分得以交換,影響各地的水熱狀況,形成了各種復雜天氣現象,也會導致 變化,進而影響著區域自然地理環境。
熱量
氣候
狹管效應
拓展延伸
狹管效應是當氣流由開闊地帶流入地形(或建筑物等)構成的峽谷時,空氣不能大量堆積而加速流過峽谷,風速增大的現象。例如峽谷風、穿堂風等。
(2024·江蘇揚州聯考)下圖是“某區域近地面形成風的各種力的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關于圖中四個箭頭代表含義正確的是
A.a-風向
B.b-摩擦力
C.c-地轉偏向力
D.d-水平氣壓梯度力

近地面的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共同作用,水平氣壓梯度力始終垂直于等壓線且由高壓指向低壓,決定了風的初始方向,是風形成的直接動力;地轉偏向力與風向垂直,可以改變風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摩擦力與風向相反,減弱風力。圖中a為水平氣壓梯度力、b為風向、c為地轉偏向力、d為摩擦力,故選C。
(2024·江蘇揚州聯考)下圖是“某區域近地面形成風的各種力的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2.以下關于影響風的力的敘述,正確的是
A.水平氣壓梯度力只影響風速,不影響風向
B.摩擦力增大風速
C.地轉偏向力只影響風向,不影響風速
D.在三個力共同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水平氣壓梯度力影響風速,也影響風向,故A錯誤;
摩擦力減小風速,故B錯誤;
地轉偏向力只改變風向,不改變風速,故C正確;
在三個力共同作用下,近地面風向與等壓線斜交,D錯誤。
(2023·廣東廣州期末)讀“兩幅等壓線(單位:百帕)分布示意圖(比例尺相同)”,完成3~4題。
3.①~④四地中,風力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同一幅等壓線圖中,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比例尺相同的不同等壓線圖,等壓距越大,風力越大,故①>②>③>④,故選B。
(2023·廣東廣州期末)讀“兩幅等壓線(單位:百帕)分布示意圖(比例尺相同)”,完成3~4題。
4.若圖示均為南半球近地面等壓線分布圖,
則③地的風向是
A.偏北風 B.偏南風
C.偏西風 D.偏東風

右圖中心是高壓,先過③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由高壓指向低壓,然后畫出地轉偏向力,向左偏轉,因此是偏東風。故選D。
等壓線圖的判讀
>
<
知識點二
1.氣壓場類型判讀
(1)低壓中心:由閉合等壓線構成,氣壓值由中心向外增大。
(2)高壓中心:由閉合等壓線構成,氣壓值由中心向外減小。
(3)低壓槽:由低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簡稱槽,低壓槽中各條等壓線上彎曲最大處的連線叫槽線。
(4)高壓脊:由高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簡稱脊,高壓脊中各條等壓線上彎曲最大處的連線叫脊線。
(5)鞍形氣壓區(簡稱鞍部):是兩個高壓或低壓交錯分布的中間區域。
2.風力(風速)的判讀
(1)同一幅圖,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力越大;等壓線越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小,風力越小。
(2)不同圖幅,相同比例尺且等壓線疏密程度相同時,兩條相鄰等壓線氣壓差值越大,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力越大;氣壓差值越小,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小,風力越小。
3.風向的判讀
第一步:畫出與等壓線垂直的水平氣壓梯度力。
第二步:確定南北半球,按照地轉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偏轉規律畫出與水平氣壓梯度力成30°~45°偏角的風向(近地面),或畫出與等壓線平行的風向(高空)。(如下圖)
4.利用風向可判斷以下幾方面問題
(1)等壓線值的變化規律:順著風向,等壓線數值越來越小。
(2)判斷南、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
(3)判斷近地面和高空(高空忽略摩擦力):風向與等壓線斜交——近地面;平行——高空。
下圖為世界部分區域某時海平面等壓線(單位:hPa)示意圖。
答案 5~10 hPa。
1.[綜合思維]判斷A、B兩地氣壓差值。
2.[地理實踐力]指出并在圖中畫出C地的風向,標注出水平氣壓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轉偏向力。
答案 偏東風。畫圖略(根據水平氣壓梯度力由高壓指向低壓,依次畫出風向及各力即可)。
下圖為世界部分區域某時海平面等壓線(單位:hPa)示意圖。
答案 C地風力大。C地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
3.[綜合思維]比較C、D兩地風力大小,并說明判斷理由。
(2024·新疆哈密期末)孔明燈俗稱許愿燈,多作為祈福之用。下圖為“我國某地近地面等壓線(單位:百帕)分布圖”。完成1~2題。
1.若在圖中①②③④四地燃放孔明燈,飛得最遠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讀圖可知,圖中④地等壓線分布最為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最大,風力最大,風速也最快,孔明燈飛得最遠,D正確。
(2024·新疆哈密期末)孔明燈俗稱許愿燈,多作為祈福之用。下圖為“我國某地近地面等壓線(單位:百帕)分布圖”。完成1~2題。
2.圖中②地燃放的孔明燈,近地面處飛行方向
最可能是
A.東南方 B.西南方
C.東北方 D.西北方

根據圖中風向標和等壓線分布,可判斷出②地水平氣壓梯度力指向偏東方向,在北半球近地面向右偏轉為西北風,因此燃放的孔明燈在近地面處飛向東南方,A正確。
如圖所示為2023年1月19日某時刻我國東部海平面等壓線(單位:hPa)分布。讀圖,完成3~4題。
3.①地風向為
A.東北風 B.西北風
C.東南風 D.西南風

在水平方向上,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在北半球風向向右偏。根據圖示等壓線數值,①地風向為東北風。
如圖所示為2023年1月19日某時刻我國東部海平面等壓線(單位:hPa)分布。讀圖,完成3~4題。
4.下列地點中,風力最大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力越大。根據圖中等壓線分布,④地等壓線最密集,風力最大。
課時對點練
下圖示意一等高面。M、N為等壓線,其氣壓值分別為PM、PN,M、N之間的氣壓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慮水平受力,不計空氣垂直運動時O點空氣運動的可能方向。讀圖回答1~2題。
1.若此圖表示北半球,PM>PN,則O點風向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PM>PN時,⑤為水平氣壓梯度力,⑦為北半球高空風向,⑥為北半球近地面風向。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高空風向與等壓線平行,PM18
下圖示意一等高面。M、N為等壓線,其氣壓值分別為PM、PN,M、N之間的氣壓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慮水平受力,不計空氣垂直運動時O點空氣運動的可能方向。讀圖回答1~2題。
2.若此圖表示高空等高面,PM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基礎過關
(2024·浙江舟山月考)讀圖,完成3~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若圖示為熱力環流,關于a與b、c與d之間的
水平氣流,方向正確的是
①a地流向b地?、赽地流向a地?、踓地流向d地
④d地流向c地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

基礎過關
由圖中垂直氣流運動方向可知,近地面a是高氣壓、b是低氣壓,近地面水平氣流由a地流向b地;高空c是高氣壓,d是低氣壓,高空水平氣流由c地流向d地,①③正確。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24·浙江舟山月考)讀圖,完成3~4題。
4.若圖示地區位于北半球,理論上,Q地的穩
定水平氣流方向(風向)為
A.北風 B.西南風
C.西風 D.東南風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判斷風向首先要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根據上題分析可知,Q地所在的近地面氣壓狀況為a是高氣壓,b是低氣壓,水平氣壓梯度力由高氣壓a地指向低氣壓b地,結合方
位指向標可知,其方向為自南向北。若圖示地區位于北半球,風向應沿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轉成西南風,故選B。
基礎過關
(2024·天津津南區期末)下圖為“某時刻亞洲部分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讀圖完成5~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5.甲、乙、丙、丁四處風速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8

基礎過關
在等壓線分布圖中,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則風速越大。圖中顯示,甲、乙、丙、丁四處中,甲處等壓線最密集,因此風速最大的是甲,選項A符合題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24·天津津南區期末)下圖為“某時刻亞洲部分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讀圖完成5~6題。
6.此時,上海市的風向是
A.東南風 B.西南風
C.西北風 D.東北風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讀圖可知,此時,上海市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由氣壓高處指向氣壓低處,與當地等壓線垂直)大致由西指向東,在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影響下,順著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右偏(上海位于北半球)一個銳角,形成西北風,選項C正確。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浙江寧波期中)讀“北半球某區域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完成7~8題。
18
7.圖中A、B、C、D四個箭頭中正確表示風向的是
A.A B.B
C.C D.D

基礎過關
圖中氣壓值均接近近地面標準大氣壓,表明該區域位于近地面,材料信息表明圖示區域位于北半球,因此風向應順著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轉一個銳角。圖中C處水平氣壓梯度力大致由西指向東,順著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偏一個銳角,形成西北風,C符合題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讀圖可知,C處等壓線最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最大,風力最大,故選C。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23·浙江寧波期中)讀“北半球某區域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完成7~8題。
8.圖中A、B、C、D四處風力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讀圖,若圖示區域位于南半球,PA>PB,結合圖中的指向標,圖中C點的風由西向東吹,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近地面偏轉成西南風,若C點位于高空,則偏轉成南風,A對。
(2023·河南洛陽開學考試)下圖表示某一高度上的氣壓分布狀況,A、B為等壓線,PA>PB。讀圖,回答9~10題。
9.若此地位于南半球,則C點的風向可能為
A.西南風、南風 B.東南風、南風
C.西北風、北風 D.東北風、北風
18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23·河南洛陽開學考試)下圖表示某一高度上的氣壓分布狀況,A、B為等壓線,PA>PB。讀圖,回答9~10題。
10.若此地位于高空,則C點的風向可能為
A.西風、南風 B.北風、南風
C.東風、北風 D.東風、西風

若此地位于高空,則不計摩擦力,風向最終與等壓線平行,若位于北半球,則向右偏轉成北風,若位于南半球,則向左偏轉成南風,B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3·海南三亞期中)北半球一架飛機起飛由近地面爬升至高空。據此回答11~12題。
11.飛行員起飛時,在近地面發現飛機逆風飛行,則高壓位于飛行員的
A.左側 B.右側
C.左前方 D.右后方
近地面風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基礎上,北半球大致向右偏轉30°~45°,飛行員起飛時,在近地面發現飛機逆風飛行,可以判斷高壓在左前方,C正確。
18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18
(2023·海南三亞期中)北半球一架飛機起飛由近地面爬升至高空。據此回答11~12題。
12.飛至高空后,飛機垂直于等壓線飛往高壓方向,則
A.飛機逆風飛行 B.飛機順風飛行
C.風從飛機左側吹來 D.風從飛機右側吹來

高空風向與等壓線平行,飛機垂直于等壓線飛往高壓方向,故北半球風從飛機右側吹來,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圖甲、圖乙分別為“冬季某日沈陽附近20時的高空和近地面等壓線分布圖”,等壓距相等;圖中H代表高壓中心,L代表低壓中心,①②(高空)分別對應③④(地面)。據此完成13~14題。
13.判斷圖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氣壓值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高空氣壓遠遠小于近地面的氣壓,故①②氣壓比③④小。從圖乙中可以看出H為高壓,從H向四周氣壓減小,所以④氣壓大于③,④氣壓值最高。
18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圖甲、圖乙分別為“冬季某日沈陽附近20時的高空和近地面等壓線分布圖”,等壓距相等;圖中H代表高壓中心,L代表低壓中心,①②(高空)分別對應③④(地面)。據此完成13~14題。
14.判斷此時與圖乙中沈陽風力狀況相比,
圖甲中沈陽的
A.風力更大,且風向一致
B.風力更小,且風向一致
C.風力更大,且風向相反
D.風力更小,且風向相反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力越大,等壓線越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小,風力越小,從圖中可以看出圖甲中沈陽的風力更大,再從等壓線方向可以判斷風向幾乎一致。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陜西寶雞質檢)讀“三種力作用下的風向示意圖”,完成15~17題。
15.圖中甲、乙、丙三條等壓線氣壓值大小關系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丙>甲 D.甲>丙>乙
18

讀圖可知,③箭頭垂直于等壓線,為水平氣壓梯度力,由高壓指向低壓,因此甲、乙、丙三條等壓線氣壓值大小關系是丙>乙>甲,B正確。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24·陜西寶雞質檢)讀“三種力作用下的風向示意圖”,完成15~17題。
16.圖中表示風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由于水平氣壓梯度力是風形成的直接原因,圖示中的風最初向南運動,之后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轉,與等壓線構成一夾角,因此判斷④是風向,D正確。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24·陜西寶雞質檢)讀“三種力作用下的風向示意圖”,完成15~17題。
17.該示意圖表示的風向可能出現在
A.加拿大高空 B.澳大利亞近地面
C.阿根廷高空 D.俄羅斯近地面

讀圖可知,風向與等壓線有一夾角,因此判斷是近地面,排除A、C;
再結合風向是向右偏轉形成的,因此判斷是在北半球,俄羅斯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D正確,排除B。
能力提升
18.讀“北半球某區域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回答下列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圖中A、B、C、D四個箭頭能正確表示當地風向的是____。
C
先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北半球向右偏,即為當地風向。C地風向表示正確。
能力提升
讀“北半球某區域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回答下列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圖中①②兩地就氣壓分布狀況而言,①地比②地氣壓_____。

①②兩地的氣壓值分別為998 hPa<①<1 000 hPa,1 012 hPa<②<1 014 hPa,顯然①<②。
能力提升
讀“北半球某區域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回答下列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圖中①②兩地相比,氣流上升的是_______,原因是什么?

答案 近地面氣溫高氣壓低,盛行上升氣流。
①地氣壓低,氣溫高,氣流上升。
能力提升
讀“北半球某區域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回答下列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圖中A、C兩地相比,________地風力較大,原因是什么?
A
答案 等壓線較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大。
A、C兩地相比,A地等壓線較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大,所以風力較大。微專題5 等壓面圖的判讀
               
1.同一等壓面上各點氣壓值相等。如圖中氣壓①=②=③。
2.同一垂直方向上,隨著海拔升高,等壓面數值越來越小。如圖中等壓面數值a<b。
3.同一水平方向上,高壓處等壓面向高空凸,低壓處等壓面向近地面凹。如圖中近地面A為低壓,B為高壓;高空C為高壓,D為低壓。
4.近地面氣壓高低狀況與高空相反。如圖中A與C、B與D。
5.圖中A、B、C、D四地氣壓由高到低排序為:B>A>C>D。
(2024·青海西寧月考)讀“北半球某地近地面與高空氣壓狀況(熱力原因形成)示意圖”,完成第1題。
1.下列關于圖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氣溫: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
D.氣壓:甲>乙>丙>丁
下圖是“某日某時北半球某平原地區500 hPa等壓面的高度分布圖(單位:m)”。讀圖回答2~3題。
2.圖中A、B、C三點氣壓相比較(  )
A.PA>PC>PB B.PAC.PC>PB>PA D.PA=PB=PC
3.此時A、B兩點近地面的天氣特征是(  )
A.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晴朗
B.A近地面陰雨,B近地面陰
C.A近地面陰雨,B近地面晴朗
D.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陰雨
(浙江選考)如圖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氣溫、氣壓分布示意圖(圖中虛線為等溫線、實線為等壓線)”。完成4~5題。
4.若該地位于我國西北沙漠地區,則其成因和空氣垂直運動正確的是(  )
A.動力 輻合上升 B.熱力 輻合上升
C.動力 下沉輻散 D.熱力 下沉輻散
5.易形成這種大氣物理狀況的是(  )
A.夏季白天的內陸湖面
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區
D.冬季暖流流經的海面
(2024·江蘇徐州期中)下圖示意某熱力環流中兩地在垂直方向上四點的氣壓分布。據此完成6~7題。
6.空氣流動方向不正確的是(  )
A.甲→乙 B.甲→丁
C.丙→乙 D.丁→丙
7.下列圖中能正確表示丙處垂直方向上等值線配置的是(  )
(2023·甘肅武威月考)下圖為“我國某山間河谷某時段等溫面和等壓面分布剖面示意圖”。完成8~9題。
8.下列能正確反映圖示情況的是(  )
①該時段為夜間?、谠摃r段為白天?、墼摃r段吹谷風?、茉摃r段吹山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下列古詩蘊含的原理與圖中現象相關的是(  )
A.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C.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D.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下圖為“某地1 000 hPa和700 hPa的等壓面上等高線分布圖”(單位:m)。讀圖完成10~11題。
10.若該地位于北半球,則A地的風向是(  )
A.西北風 B.東北風
C.西南風 D.東南風
11.若該地等壓面的彎曲是由熱力環流引起的,則該地可能是(  )
A.白天的城區 B.夜晚的城區
C.夏季的湖泊 D.冬季的湖泊
(2024·山東日照期中)讀下圖,回答12~13題。
12.下列判斷正確的有(  )
①圖中現象出現的時間是夜晚?、趫D中現象出現的時間是白天 ③此時吹山風
④此時吹谷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3.關于圖中氣溫、氣壓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等壓面的數值自下往上遞增
B.甲地氣壓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C.等溫面的數值自上往下遞減
D.甲地氣溫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14.(2023·遼寧錦州期中)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6分)
(1)用箭頭在圖中標出熱力環流的方向。(2分)
(2)圖中熱力環流形成過程中各個環節發生的先后順序為__________。(2分)
①甲、乙兩處冷熱不均?、诳諝獍l生水平運動 ③同一水平面產生氣壓差異 ④空氣垂直運動
(3)甲、乙、丙、丁四點的氣壓值,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假如上圖所示區域位于北半球,則甲、乙之間的風向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假如上圖所示環流為城市熱島環流,則表示郊區的是____________地;假如上圖所示環流為海陸熱力環流,若甲地為陸地,則此時為__________(填“白天”或“黑夜”)。(2分)
(6)一般情況下,甲地為陰雨天氣,乙地為晴朗天氣,兩地氣溫日較差較大的是________地,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共33張PPT)
第三節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現象
大氣受熱過程與熱力環流
等壓面圖的判讀
微專題5
1.同一等壓面上各點氣壓值相等。如圖中氣壓①=②=③。
2.同一垂直方向上,隨著海拔升高,等壓面數值越來越小。如圖中等壓面數值a<b。
3.同一水平方向上,高壓處等壓面向高空凸,低壓處等壓面向近地面凹。如圖中近地面A為低壓,B為高壓;高空C為高壓,D為低壓。
4.近地面氣壓高低狀況與高空相反。如圖中A與C、B與D。
5.圖中A、B、C、D四地氣壓由高到低排序為:B>A>C>D。
(2024·青海西寧月考)讀“北半球某地近地面與高空氣壓狀況(熱力原因形成)示意圖”,完成第1題。
1.下列關于圖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A.氣溫: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
D.氣壓:甲>乙>丙>丁

甲、乙兩地位于近地面,海拔相等,而甲地等壓面向上凸,說明氣壓高,密度大,氣溫低;乙地等壓面向下凹,說明氣壓低,密度小,氣溫高;丙、丁兩地位于高空,海拔相等,而丁地等壓面向下凹,氣壓低,密度??;丙地等壓面向上凸,氣壓高,密度大。又因高空的氣壓小于近地面,氣溫也低于近地面,所以比較得出氣溫:乙>甲;海拔:?。奖炯祝揭?;密度:甲>乙>丙>?。粴鈮海杭祝疽遥颈径 9蔬xD。
下圖是“某日某時北半球某平原地區500 hPa等壓面的高度分布圖(單位:m)”。讀圖回答2~3題。
2.圖中A、B、C三點氣壓相比較
A.PA>PC>PB B.PAC.PC>PB>PA D.PA=PB=PC
根據材料,圖示為某日某時北半球某平原地區500 hPa等壓面的高度分布圖,可知A、B、C三點位于同一等壓面上,PA=PB=PC,D對。

下圖是“某日某時北半球某平原地區500 hPa等壓面的高度分布圖(單位:m)”。讀圖回答2~3題。
3.此時A、B兩點近地面的天氣特征是
A.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晴朗
B.A近地面陰雨,B近地面陰
C.A近地面陰雨,B近地面晴朗
D.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陰雨

讀圖,同一等壓面在A點分布的海拔低,B點分布的海拔高。所以在高空,同一海拔A點是低壓,B點是高壓。對應的近地面氣壓狀況應是A對應高壓,B對應低壓。所以A近地面天氣為晴朗,B近地面天氣為陰雨,D對。
(浙江選考)下圖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氣溫、氣壓分布示意圖(圖中虛線為等溫線、實線為等壓線)”。完成4~5題。
4.若該地位于我國西北沙漠地區,則其成因和空氣
垂直運動正確的是
A.動力 輻合上升 B.熱力 輻合上升
C.動力 下沉輻散 D.熱力 下沉輻散

(浙江選考)下圖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氣溫、氣壓分布示意圖(圖中虛線為等溫線、實線為等壓線)”。完成4~5題。
5.易形成這種大氣物理狀況的是
A.夏季白天的內陸湖面
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區
D.冬季暖流流經的海面

讀圖可知,該地等溫線向上凸出,說明該地氣溫較周邊地區高,氣流在垂直方向上上升,在近地面等壓線向下凹,說明該處氣壓較周邊地區低,是由于受低壓系統控制,氣流輻合上升所致,是熱力原因造成的,故選B。
(2024·四川宜賓月考)下圖是“我國西南某區域河流示意圖”。據此完成4~5題。
5.近年來,該河漫灘形成的速度減慢,其原因可能是
A.下游新建防洪大堤 B.上游種植業發展迅速
C.上游建大型水庫 D.下游河道不斷疏通

夏季內陸地區的湖泊氣溫較周邊地區低,氣流下沉,形成高壓,A錯。
冬季山坡降溫快,氣流沿山坡下沉,B錯。
郊區與城區之間,由于城市熱島效應,郊區為高壓,氣流下沉,C錯。
冬季暖流流經的海區,氣流上升,D對。
(2024·江蘇徐州期中)下圖示意某熱力環流中兩地在垂直方向上四點的氣壓分布。據此完成6~7題。
6.空氣流動方向不正確的是
A.甲→乙 B.甲→丁
C.丙→乙 D.丁→丙

圖中甲、乙兩處海拔較高,表示高空氣壓分布,丙、丁兩處海拔較低,表示近地面氣壓分布;近地面丙處氣壓低于丁處,同一水平面上丁→丙,垂直方向上丙處氣流上升,丁處氣流下沉;高空甲處氣壓低于乙處,同一水平面上乙→甲,垂直方向上甲→丁,丙→乙,故選A。
(2024·江蘇徐州期中)下圖示意某熱力環流中兩地在垂直方向上四點的氣壓分布。據此完成6~7題。
7.下列圖中能正確表示丙處垂直方向上
等值線配置的是

根據熱力環流空氣流動方向可知,丙地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形成低氣壓,在近地面等溫面向高空彎曲,等壓面向近地面彎曲,故選A。
(2023·甘肅武威月考)下圖為“我國某山間河谷某時段等溫面和等壓面分布剖面示意圖”。完成8~9題。
8.下列能正確反映圖示情況的是
①該時段為夜間?、谠摃r段為白天 
③該時段吹谷風 ④該時段吹山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從圖中等壓面和等溫面的分布狀況可以看出,該時段河谷等溫面向高處凸,等壓面向低處凹,說明該時段河谷溫度較高,氣壓較低,根據“山谷風”的熱力環流原理,可以判斷該時段為夜間,吹山風。
(2023·甘肅武威月考)下圖為“我國某山間河谷某時段等溫面和等壓面分布剖面示意圖”。完成8~9題。
9.下列古詩蘊含的原理與圖中現象相關的是
A.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C.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D.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夜間河谷溫度高,氣流上升,在上升過程中遇冷凝結,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夜雨較多。
下圖為“某地1 000 hPa和700 hPa的等壓面上等高線分布圖”(單位:m)。讀圖完成10~11題。
10.若該地位于北半球,則A地的風向是
A.西北風 B.東北風
C.西南風 D.東南風

讀圖可知,A處于高氣壓的東部,A地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大致由西指向東,若該地位于北半球,受地轉偏向力影響,風向向右偏,則A地的風向是西北風,故選A。
下圖為“某地1 000 hPa和700 hPa的等壓面上等高線分布圖”(單位:m)。讀圖完成10~11題。
11.若該地等壓面的彎曲是由熱力環流引起的,
則該地可能是
A.白天的城區 B.夜晚的城區
C.夏季的湖泊 D.冬季的湖泊

讀圖可知,該地近地面等壓線向上凸,高空等壓線向下凹,表示近地面為高氣壓,高空為低氣壓,由此推斷,當地盛行下沉氣流,若這是由熱力環流引起的,則當地近地面應氣溫低,空氣冷卻下沉。城市排放的廢熱較多,氣溫總是城區高于郊區,空氣膨脹上升,排除A、B。
夏季的湖泊,由于熱容量較大,升溫慢,氣溫低于湖岸,空氣冷卻下沉,C符合題意。
冬季的湖泊降溫慢,氣溫高于湖岸,空氣膨脹上升,排除D。
(2024·山東日照期中)讀下圖,回答12~13題。
12.下列判斷正確的有
①圖中現象出現的時間是夜晚 ②圖中現象出現
的時間是白天?、鄞藭r吹山風?、艽藭r吹谷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由等溫面和等壓面分布可知,同一水平面上,山坡溫度高于谷底,是白天,谷底的氣壓高于坡面,氣流沿山坡上升,吹谷風。
(2024·山東日照期中)讀下圖,回答12~13題。
13.關于圖中氣溫、氣壓的說法正確的是
A.等壓面的數值自下往上遞增
B.甲地氣壓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C.等溫面的數值自上往下遞減
D.甲地氣溫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甲地的氣溫比乙地低,甲地空氣下沉,密度增大,甲地氣壓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14.(2023·遼寧錦州期中)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用箭頭在圖中標出熱力環流的方向。
答案 作圖略。(順時針方向)
(2)圖中熱力環流形成過程中各個環節發生的先后順序為__________。
①甲、乙兩處冷熱不均  ②空氣發生水平運動
③同一水平面產生氣壓差異  ④空氣垂直運動
①④③②
(3)甲、乙、丙、丁四點的氣壓值,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
乙>甲>丁>丙
(4)假如上圖所示區域位于北半球,則甲、乙之間的風向為________。
(5)假如上圖所示環流為城市熱島環流,則表示郊區的是_____地;假如上圖所示環流為海陸熱力環流,若甲地為陸地,則此時為______(填“白天”或“黑夜”)。
東北風

白天
(6)一般情況下,甲地為陰雨天氣,乙地為晴朗天氣,兩地氣溫日較差較大的是_____地,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地為晴天,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氣溫高;夜晚,大氣逆輻射弱,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弱,氣溫低,故氣溫日較差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沽区| 长治市| 仙游县| 南溪县| 秀山| 微山县| 通化市| 庆阳市| 马鞍山市| 柘荣县| 元谋县| 土默特左旗| 简阳市| 富宁县| 开阳县| 荣昌县| 武义县| 石家庄市| 喀什市| 全州县| 萨嘎县| 台北市| 柳江县| 博罗县| 喀什市| 金华市| 南澳县| 黔南| 洮南市| 义乌市| 自贡市| 芜湖市| 旌德县| 临清市| 班戈县| 筠连县| 辽源市| 杂多县| 鹤山市| 崇礼县| 黎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