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第二節 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選擇題1~9題,每小題3分,共27分)讀“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1~2題。氣體成分 體積分數(%) 質量分數(%)氮氣 78 75.52氧氣 21 23.15氬氣 0.93 1.28二氧化碳 0.038(變動) 0.051.下列關于表中干潔空氣的主要作用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輻射的能力強,使氣溫升高B.氮是地球上生物體的基本元素C.氮氣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D.臭氧能夠吸收太陽紫外線,對生物具有保護作用2.下列關于地球各大氣垂直分層的敘述正確的是( )A.干潔空氣只分布在對流層B.平流層適合航空飛行C.臭氧層分布于高層大氣D.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太陽輻射(2024·廣東東莞期中)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攜帶月壤樣本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地點,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下圖示意地球大氣溫度垂直變化。據此完成3~5題。3.“嫦娥五號”返回器降落過程中氣溫隨高度下降的變化規律是( )A.在對流層氣溫上升B.在高層大氣氣溫先升后降C.在平流層氣溫上升D.氣溫總體波狀上升4.“嫦娥五號”返回器穿過的對流層大氣( )A.直接熱源是太陽輻射B.水汽、雜質含量少C.以水平運動為主D.與人類關系密切5.影響地面與“嫦娥五號”聯系信號強弱的是( )A.對流層 B.平流層C.電離層 D臭氧層(2023·浙江舟山月考)農業諺語“天有棉花云,不久雷雨鳴”,說的是常在夏季晴空中,好似破碎棉絮的絮狀高積云。讀“絮狀高積云示意圖”,完成6~7題。6.絮狀高積云位于大氣的( )A.高層大氣 B.平流層C.對流層 D.中間層7.從南寧市飛往美國洛杉磯的飛機,升空半小時后遇到雷雨天氣,此時飛機應該( )A.提高飛行速度穿越雷雨區B.降低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C.繞飛并提高飛行高度D.保持高度并盤旋飛行(2024·河南開封期末)在對流層中,氣溫垂直分布一般為“上冷下熱”,但有時會出現“上熱下冷”的現象,我們稱之為逆溫。下圖為“某地某時刻對流層氣溫垂直分布狀況示意圖”。讀圖完成8~9題。8.對流層出現逆溫時,空氣中污染物不易擴散的主要原因是( )A.人類排放污染物增多B.抑制了①層空氣的對流上升C.增強了③層空氣對流上升D.阻擋了①層空氣的水平運動9.對流層高度季節變化幅度最大的地區是( )A.極地地區 B.寒帶地區C.赤道地區 D.溫帶地區(選擇題10~14題,每小題4分,共20分)(2023·江蘇宿遷聯考)浙江省山地、丘陵廣布,適宜茶樹生長,但春季逆溫天氣頻繁出現,茶園易受霜凍天氣影響。為此,當地茶園引進了防霜凍風扇。當夜晚氣溫降到約4 ℃時,風扇會自動打開,從而減輕霜凍對茶樹的傷害。下面圖甲為“防霜凍風扇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圖乙為“茶園某時氣溫垂直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0~11題。10.防霜凍風扇最適宜的安裝高度為( )A.9~10 m B.7~8 mC.6~7 m D.4 m以下11.下列關于防霜凍風扇工作原理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防霜凍風扇可以把高處的暖空氣往下吹,吹到茶樹上 ②防霜凍風扇吹出的熱風可以使茶樹免受霜凍影響 ③防霜凍風扇的轉動會增加下層暖空氣上升速度 ④防霜凍風扇的轉動可帶動空氣流動,提高下層空氣溫度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023·浙江杭州期中)讀“地球大氣的垂直分層圖(部分)”,完成12~14題。12.①②③④四條曲線中,正確表示圖示大氣層氣溫垂直分布情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3.影響該大氣層氣溫垂直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輻射 B.CO2氣體C.臭氧氣體 D.人類活動14.下列有關該大氣層的正確敘述是( )A.有電離層,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B.天氣晴朗,對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飛行C.上部熱下部冷,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D.頂部與底部的氣溫相差約20 ℃15.讀“大氣的垂直分層圖”,回答下列問題。(8分)(1)圖中有一處明顯錯誤,是______________。(2分)(2)一架飛機沿10 km高空從南極飛到北極,依次穿過________。(3分)(3)圖中b為________層,它的上部氣溫隨高度增加而________,這是因為其中的________能大量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3分)16.讀圖,完成下列問題。(20分)(1)該圖反映的是________緯度地區大氣的垂直分層,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概括A層天氣現象復雜多變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補繪B層氣溫變化曲線。在該層22~27 km的高度范圍內,________含量達到最大值,形成______層,成為人類生存環境的天然屏障。(4分)(4)在圖中50~85 km高度范圍內,氣溫隨高度變化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據所學知識可以推測該高度范圍內大氣運動以________運動為主。(3分)(5)C層中有______層,________爆發時,會引起該層的擾動,此時傳播的____________信號會被部分或全部吸收。(3分)(6)人類生活在______(填文字)層的底部。(1分)(7)A→B→C大氣密度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1分)答案精析1.C 2.B [第1題,干潔空氣包括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其中,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故選C。第2題,對流層集中了約75%的大氣的質量,干潔空氣主要分布在對流層,A錯誤;平流層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適合航空飛行,B正確;臭氧層主要分布在平流層,C錯誤;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D錯誤。]3.A 4.D 5.C [第3題,結合地球大氣溫度垂直變化示意圖可知,隨高度下降氣溫在高層大氣中先降后升,在平流層下降,對流層上升,A正確,B、C錯誤;氣溫從高層大氣到對流層中總體呈波狀下降,D錯誤。第4題,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A錯誤;對流層大氣中水汽和雜質較多,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B錯誤;對流層大氣以垂直對流運動為主,C錯誤;對流層天氣復雜多變,與人類關系密切,D正確。第5題,地面與“嫦娥五號”通信主要是借助無線電短波,當電離層受到擾動,地面與“嫦娥五號”聯系信號可能減弱。故選C。]6.C 7.C [第6題,由材料可知,絮狀高積云是可以指示天氣變化的云層,說明其位于能夠發生復雜天氣現象的對流層中,C正確。第7題,雷雨天氣嚴重威脅飛行安全,因而飛機升空后遇到雷雨,應該繞飛并提高飛行高度,快速進入天氣晴朗的平流層,C正確。]8.B 9.D [第8題,空氣中污染物不易擴散與逆溫有關,不是因為人類排放污染物增多,A錯誤;讀圖可知,②層空氣溫度上熱下冷,出現逆溫,大氣層結構穩定,抑制了①層空氣對流上升,空氣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時擴散,B正確;污染物主要在近地面的①層,②層出現逆溫對污染物擴散影響大,③層空氣運動對污染物擴散影響不大,C錯誤:逆溫主要抑制空氣對流運動,不是阻擋空氣水平運動,D錯誤。第9題,地面溫度高,對流運動強,對流層高度就高,反之則低。由此推斷,地面溫度變化越大,對流層高度的變化幅度也就越大,反之則小。極地地區和寒帶地區地面溫度全年較低,溫度變化幅度較小,則對流層高度變化幅度也小,A、B錯誤;赤道地區地面溫度全年較高,溫度變化幅度較小,則對流層高度變化幅度也小,C錯誤;溫帶地區夏季溫度較高,冬季溫度較低,地面溫度變化幅度最大,因此對流層高度年變化幅度也最大,D正確。]10.B 11.D [第10題,讀圖乙可知,4~8 m范圍內出現了逆溫現象,且在8 m附近氣溫最高。讀圖甲可知,防霜凍風扇可將上層的暖空氣吹到下層,與下層冷空氣混合,從而提高下層空氣溫度,所以防霜凍風扇應安裝在氣溫高處,安裝高度以7~8 m為宜。故選B。第11題,根據上題分析可知,防霜凍風扇位于逆溫層氣溫較高處,可把高處暖空氣吹到茶樹上,①正確;防霜凍風扇本身不吹熱風,②錯誤;防霜凍風扇的轉動可將上層暖空氣吹到下層,③錯誤;防霜凍風扇的轉動加快了空氣流動,可提高下層空氣溫度,④正確。故選D。]12.A 13.C 14.C [第12題,根據該大氣層的高度位置可判斷,該大氣層為平流層,平流層的氣溫隨高度升高而升高,符合條件的只有①②,而②處在50 km處氣溫大于0 ℃,不符合實際,所以①曲線符合該大氣層氣溫垂直分布情況。平流層氣溫先緩慢上升,后快速上升,故選A。第13題,平流層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使溫度升高。故選C。第14題,該大氣層為平流層,而電離層位于高層大氣,A錯誤;由于平流層的溫度隨高度升高而升高,故不利于大氣對流運動,故B錯誤;該層大氣上部熱下部冷,不易形成對流,空氣以水平運動為主,C正確;讀圖可知,平流層的氣溫隨海拔升高而升高,頂部與底部的氣溫相差約60 ℃,D錯誤。]15.(1)地面溫度過高(2)平流層、對流層、平流層(3)平流 增加 臭氧解析 (1)據圖可知,圖中顯示地表溫度達50 ℃以上,明顯高于實際溫度,存在明顯的錯誤。(2)由所學知識可知,對流層高度隨緯度而有所不同,低緯度地區約為17~18 km,中緯度約為10~12 km,高緯度約為8~9 km,故飛機沿10 km高空從南極飛到北極依次穿過平流層、對流層、平流層。(3)讀圖中b層的位置及氣溫變化可知:b層為平流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增加,是因其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而獲得熱量。16.(1)中 該地對流層的高度為12 km,而對流層的高度在低緯度為17~18 km,在高緯度為8~9 km(2)該層集中了大氣中幾乎全部的水汽和雜質 空氣對流運動顯著(3)補繪曲線略(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O3(臭氧) 臭氧(4)氣溫隨高度上升而下降 對流(5)電離 太陽活動(太陽耀斑) 無線電短波(6)對流(7)逐漸變小第二節 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學習目標] 1.結合圖表資料,說明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及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影響。(綜合思維)2.利用大氣垂直分層圖,說明各層大氣的特點及成因,結合實例分析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綜合思維)知識點一 大氣的組成1.大氣的組成:由干潔空氣、固體雜質和水汽等組成。2.大氣成分的主要作用組成成分 占大氣體積 作用干 潔 空 氣 78% 生物體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元素21% 生物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二氧 化碳 很少 ①植物進行 的重要原料;②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對地面具有 作用;③近幾十年來,二氧化碳濃度升高使“溫室效應”加劇臭氧 很少 ①能吸收太陽輻射中的 ,使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線傷害;使大氣增溫;②在低層大氣中,臭氧濃度增高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系列不利影響水汽 很少,隨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變化 影響天氣變化的重要因素。水的相變,產生云、雨、霧、雪等一系列天氣現象,同時伴隨著熱量的吸收和釋放,直接影響地面和大氣的溫度固體雜質 (氣溶膠、 污染氣體) ①反射太陽輻射,降低地表溫度;②作為凝結核,有利于云、雨的形成;③影響人的呼吸系統,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拓展延伸 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進入大氣,會影響大氣的成分和含量,產生大氣污染,對生態系統和人類生存造成不利影響。例如:(2023·湖南長沙月考)大氣是由多種氣體混合組成的氣體及浮懸其中的液態和固態雜質所組成。據此完成1~2題。1.低層大氣的主要組成成分是( )A.氧氣、氮氣和干潔空氣B.二氧化碳、水汽和雜質C.干潔空氣、水汽和雜質D.氮氣、水汽和干潔空氣2.一般認為大氣中的氧主要來源于( )A.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地球上水被分解的結果C.火山噴發的結果D.生物呼吸作用的結果包圍著地球的厚厚的大氣層,是生物乃至地球的保護層,人類活動可能導致大氣中某些成分含量發生變化。據此完成3~4題。3.關于大氣的成分及其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A.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B.二氧化碳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能力強,使氣溫降低C.臭氧吸收水汽能力強,使地球保持濕潤D.雜質含量很多,保護人類健康生活4.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主要表現為( )A.二氧化碳增多 B.臭氧增多 C.氧氣增多 D.氦氣減少知識點二 大氣的垂直分層1.依據:大氣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質和__________。2.在上圖中填出對流層平均高度,并補繪對流層、平流層氣溫變化曲線。3.各層特征比較分層 高度范圍 主要特點 特點成因 與人類 的關系對 流 層 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 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______(高度每上升100米,氣溫平均下降0.6 ℃) 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 人類生活在對流層底部,對流層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空氣對流運動顯著 該層上冷下熱天氣現象復雜多變 幾乎全部的水汽、雜質和大氣中的污染物集中在該層,對流運動易成云致雨平 流 層 從對流層頂至離地面約50千米高空 氣溫隨高度增高而___ 該層中的 強烈吸收太陽紫外線獲取熱量 人類生存環境的天然屏障;適合航空飛行以水平運動為主 該層大氣上部 下部__,大氣穩定天氣晴朗,能見度好 水汽、雜質含量極少,無云雨現象高層 大氣 從平流層頂到約3 000千米的高空 大氣密度非常小 距地面遠,受到引力小 _____能反射無線電波,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有電離層 大氣被太陽高能輻射和宇宙射線作用,呈現高度電離狀態判斷1.宇宙飛船升空過程中,所穿越大氣層的溫度一直降低。( )2.全球各地對流層的高度相同。( )3.飛機大多在平流層飛行。( )4.手機能夠實現遠距離通信,與電離層有關。( )2024年4月4日清明假期,王老師一家乘飛機從濟南到昆明去旅游。起飛前細雨蒙蒙,機內廣播提醒乘客飛行途中關閉手機,起飛后不久卻是晴空萬里,陽光普照。1.[區域認知]分析飛機起飛過程中天氣變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綜合思維]分析有利于飛機飛行的大氣層具有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理實踐力]說明飛機飛行途中需關閉手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山西太原期末)2019年,某電影在各大電影院熱映。該電影主要講述某架飛機飛行在大氣層中發生的一系列狀況。據此完成1~4題。1.臭氧層主要分布在大氣垂直分層中的( )A.對流層 B.平流層C.中間層 D.熱層2.對流層的主要特點是( )A.位于地球大氣的最外層B.極光現象出現在該層C.天氣現象復雜多變D.空氣以水平運動為主3.下列關于高層大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空氣密度很大B.有若干電離層C.海拔高度在12~50 kmD.最適合飛機的飛行4.若一架飛機與龍卷風狹路相逢,說明此時飛機正位于地球大氣層中的( )A.高層大氣 B.臭氧層C.對流層 D.平流層(2024·四川綿陽期末)2022年11月12日,“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在我國海南文昌成功發射,隨后,僅用2小時實現了與距地面約400千米高度的空間站組合體自主快速交會對接。下圖示意大氣的垂直分層。據此完成5~6題。5.我國空間站組合體位于圖中( )A.甲層 B.乙層C.丙層 D.臭氧層6.飛機在乙層中飛行的有利條件是( )A.上部冷下部熱,大氣不易對流B.O3含量高,能強烈吸收紅外線C.沒有云雨現象,大氣能見度好D.含有電離層,利于無線電通信知識點三 逆溫1.大氣的逆溫現象在對流層中,氣溫是隨著高度的升高而逐漸降低的,但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對流層氣溫會出現下列情況:①高度上升,氣溫升高;②高度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幅度小于0.6 ℃。這就是逆溫現象。如下圖中甲屬于情況②,乙、丙、丁屬于情況①。2.輻射逆溫形成過程(1)圖a為對流層正常氣溫垂直分布狀況。在晴朗無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卻,貼近地面的大氣也隨之降溫。離地面越近,降溫越多;離地面越遠,降溫越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開始的逆溫(圖b)。(2)隨著地面輻射冷卻加劇,逆溫層逐漸向上擴展,黎明時達到最強(圖c)。(3)日出后,太陽輻射逐漸增強,地面很快增溫,逆溫層便自下而上逐漸消失(圖d),最終恢復正常(圖e)。3.逆溫的影響有利 ①逆溫的出現阻礙了空氣對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塵暴的發生。 ②逆溫出現在高空,有利于飛機的飛行。 ③和其他天氣現象一樣,逆溫可作為一種氣候資源加以利用。例如,在我國新疆伊犁河谷,逆溫出現在10月至次年3月,長達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溫度,多年生果樹越冬可以免受凍害等不利 ①逆溫時大氣結構比較穩定,容易加重大氣污染。 ②對天氣的影響:容易產生大霧等不利天氣。 ③對交通的影響:能見度降低,地面濕滑逆溫是大氣溫度隨高度增加而升高或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的幅度小于垂直遞減率的現象,輻射逆溫是由于地面強烈輻射冷卻而形成的逆溫。下圖是“某地某日(晴天)不同時刻近地面氣溫隨高度變化圖”。讀圖完成1~2題。1.按照輻射逆溫的生消過程排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④③ B.③④①②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2.圖中最有利于近地面大氣污染物擴散的是( )A.④ B.③ C.② D.①(2023·遼寧沈陽期中)下圖為牡丹江山區3月某日地形逆溫過程平均溫度梯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的變化值,數值越大,表明逆溫強度越大)。據此完成3~4題。3.牡丹江山區此次逆溫( )A.開始于18:00左右B.強度隨時間逐漸增大C.逆溫層厚度逐漸減小D.5:00逆溫全部消散4.此次逆溫對該山區的影響最可能是( )A.大霧持續時間縮短B.夜晚大風呼嘯C.夜間,山谷地區農作物幼苗受凍D.午夜時刻雨雪交加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大氣的組成梳理教材新知2.氮氣 氧氣 光合作用 保溫 紫外線落實思維方法1.C 2.A [第1題,低層大氣距離地面較近,受人類活動、水分蒸發和地表物質影響較大,主要成分是干潔空氣、水汽和雜質。故選C。第2題,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故選A。]3.A 4.A [第3題,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A正確。第4題,人類活動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一方面燃燒礦物燃料,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過度砍伐森林,導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減少, A正確。]知識點二 大氣的垂直分層梳理教材新知1.運動狀況2.3.降低 升高 臭氧 熱 冷 電離層判斷1.× 2.× 3.√ 4.√探究核心知識1.起飛時細雨蒙蒙是由于飛機處在對流層大氣中,當飛機穿過對流層進入平流層飛行時,天氣晴好。2.大氣上部熱,下部冷,不易形成對流,主要以水平運動為主,大氣平穩,且該層無云雨現象,天氣晴朗,能見度好。3.手機信號干擾飛機的通信、導航、操作系統,影響飛機與地面的無線信號聯系。落實思維方法1.B 2.C 3.B 4.C [第1題,臭氧在平流層中濃度較高,B正確。第2題,對流層是地球大氣圈的最底層,A錯;極光現象出現在高層大氣,B錯;對流層天氣現象復雜多變,C正確;空氣以對流運動為主,D錯。故選C。第3題,高層大氣的空氣密度很小,A錯;在80千米~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電離層,B正確;高層大氣的海拔高度在50千米~55千米以上,C錯;平流層最適合飛機的飛行,D錯。第4題,龍卷風出現在對流層,若一架飛機與龍卷風相逢,說明飛機位于對流層,C正確。]5.A 6.C [第5題,據材料可知,我國空間站組合體位于距地面400千米的高度,結合圖示可判斷出其位于甲層,A正確。第6題,圖中乙層為平流層,其有利于飛行的條件是無云雨現象,能見度好,且不易形成空氣對流,以水平運動為主,C正確;平流層上部熱下部冷,A錯誤;O3含量高低與是否有利于飛機飛行無關,B錯誤;平流層中沒有電離層,D錯誤。]知識點三 逆溫落實思維方法1.D 2.B [第1題,讀圖可知,②發生的逆溫比④高度要小,即②表示出現逆溫,④為逆溫層加厚,①逆溫出現在高空,表示逆溫層逐漸消失,近地面開始出現正常溫度變化,③表示氣溫恢復正常。所以逆溫的生消過程排序是②④①③,故選D。第2題,出現逆溫現象時,空氣對流運動減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從圖中的四種氣溫分布來看,①②④圖中均出現了逆溫,不利于空氣中污染物的擴散,A、C、D錯誤;③圖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氣的對流運動顯著,最有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擴散,故選B。]3.A 4.C [第3題,讀圖可知,此次逆溫開始于18:00左右,A正確。圖中數值越大,表明逆溫強度越大,所以逆溫強度隨時間先增大然后減小,B錯誤。逆溫層厚度隨時間呈增加趨勢,C錯誤。逆溫由近地面開始消散,最后在7:00左右全部消散,D錯誤。故選A。第4題,逆溫會導致空氣的對流減弱,產生近地面附近的低溫環境,延長大霧持續時間,A錯誤。夜晚已經開始出現逆溫,空氣對流較弱,風力小,B錯誤。夜間,地面降溫快,氣溫低,山谷地區農作物幼苗受凍,C正確。逆溫導致空氣對流減弱,午夜逆溫層加厚,很難出現高強度降水,D錯誤。故選C。](共75張PPT)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第二節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現象運用圖表等資料,說明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及其與生產和生活的聯系。1.結合圖表資料,說明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及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影響。(綜合思維)2.利用大氣垂直分層圖,說明各層大氣的特點及成因,結合實例分析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綜合思維)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知識點一 大氣的組成知識點二 大氣的垂直分層內容索引知識點三 逆溫課時對點練大氣的組成><知識點一1.大氣的組成:由干潔空氣、固體雜質和水汽等組成。2.大氣成分的主要作用光合作用保溫組成成分 占大氣體積 作用干 潔 空 氣 _____ 78% 生物體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元素_____ 21% 生物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二氧 化碳 很少 ①植物進行 的重要原料;②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對地面具有 作用;③近幾十年來,二氧化碳濃度升高使“溫室效應”加劇氮氣氧氣組成成分 占大氣體積 作用干潔 空氣 臭氧 很少 ①能吸收太陽輻射中的 ,使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線傷害;使大氣增溫;②在低層大氣中,臭氧濃度增高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系列不利影響水汽 很少,隨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變化 影響天氣變化的重要因素。水的相變,產生云、雨、霧、雪等一系列天氣現象,同時伴隨著熱量的吸收和釋放,直接影響地面和大氣的溫度固體雜質 (氣溶膠、 污染氣體) ①反射太陽輻射,降低地表溫度;②作為凝結核,有利于云、雨的形成;③影響人的呼吸系統,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紫外線拓展延伸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進入大氣,會影響大氣的成分和含量,產生大氣污染,對生態系統和人類生存造成不利影響。例如: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2023·湖南長沙月考)大氣是由多種氣體混合組成的氣體及浮懸其中的液態和固態雜質所組成。據此完成1~2題。1.低層大氣的主要組成成分是A.氧氣、氮氣和干潔空氣 B.二氧化碳、水汽和雜質C.干潔空氣、水汽和雜質 D.氮氣、水汽和干潔空氣√低層大氣距離地面較近,受人類活動、水分蒸發和地表物質影響較大,主要成分是干潔空氣、水汽和雜質。故選C。(2023·湖南長沙月考)大氣是由多種氣體混合組成的氣體及浮懸其中的液態和固態雜質所組成。據此完成1~2題。2.一般認為大氣中的氧主要來源于A.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地球上水被分解的結果C.火山噴發的結果 D.生物呼吸作用的結果√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故選A。包圍著地球的厚厚的大氣層,是生物乃至地球的保護層,人類活動可能導致大氣中某些成分含量發生變化。據此完成3~4題。3.關于大氣的成分及其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是A.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B.二氧化碳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能力強,使氣溫降低C.臭氧吸收水汽能力強,使地球保持濕潤D.雜質含量很多,保護人類健康生活√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A正確。包圍著地球的厚厚的大氣層,是生物乃至地球的保護層,人類活動可能導致大氣中某些成分含量發生變化。據此完成3~4題。4.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主要表現為A.二氧化碳增多 B.臭氧增多C.氧氣增多 D.氦氣減少√人類活動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一方面燃燒礦物燃料,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過度砍伐森林,導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減少,A正確。大氣的垂直分層><知識點二1.依據:大氣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質和 。運動狀況2.在上圖中填出對流層平均高度,并補繪對流層、平流層氣溫變化曲線。答案 3.各層特征比較分層 高度范圍 主要特點 特點成因 與人類的關系對 流 層 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 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__ (高度每上升100米,氣溫平均下降0.6 ℃) 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 人類生活在對流層底部,對流層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空氣對流運動顯著 該層上冷下熱天氣現象復雜多變 幾乎全部的水汽、雜質和大氣中的污染物集中在該層,對流運動易成云致雨降低分層 高度范圍 主要特點 特點成因 與人類的關系平 流 層 從對流層頂至離地面約50千米高空 氣溫隨高度增高而_____ 該層中的 強烈吸收太陽紫外線獲取熱量 人類生存環境的天然屏障;適合航空飛行以水平運動為主 該層大氣上部 下部 ,大氣穩定天氣晴朗,能見度好 水汽、雜質含量極少,無云雨現象升高臭氧熱冷分層 高度范圍 主要特點 特點成因 與人類的關系高層 大氣 從平流層頂到約3 000千米的高空 大氣密度非常小 距地面遠,受到引力小 能反射無線電波,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有電離層 大氣被太陽高能輻射和宇宙射線作用,呈現高度電離狀態電離層判斷1.宇宙飛船升空過程中,所穿越大氣層的溫度一直降低。( )2.全球各地對流層的高度相同。( )3.飛機大多在平流層飛行。( )4.手機能夠實現遠距離通信,與電離層有關。( )××√√2024年4月4日清明假期,王老師一家乘飛機從濟南到昆明去旅游。起飛前細雨蒙蒙,機內廣播提醒乘客飛行途中關閉手機,起飛后不久卻是晴空萬里,陽光普照。答案 起飛時細雨蒙蒙是由于飛機處在對流層大氣中,當飛機穿過對流層進入平流層飛行時,天氣晴好。1.[區域認知]分析飛機起飛過程中天氣變化的原因。答案 大氣上部熱,下部冷,不易形成對流,主要以水平運動為主,大氣平穩,且該層無云雨現象,天氣晴朗,能見度好。2.[綜合思維]分析有利于飛機飛行的大氣層具有的特征。答案 手機信號干擾飛機的通信、導航、操作系統,影響飛機與地面的無線信號聯系。3.[地理實踐力]說明飛機飛行途中需關閉手機的原因。(2023·山西太原期末)2019年,某電影在各大電影院熱映。該電影主要講述某架飛機飛行在大氣層中發生的一系列狀況。據此完成1~4題。1.臭氧層主要分布在大氣垂直分層中的A.對流層 B.平流層C.中間層 D.熱層臭氧在平流層中濃度較高,B正確。√(2023·山西太原期末)2019年,某電影在各大電影院熱映。該電影主要講述某架飛機飛行在大氣層中發生的一系列狀況。據此完成1~4題。2.對流層的主要特點是A.位于地球大氣的最外層 B.極光現象出現在該層C.天氣現象復雜多變 D.空氣以水平運動為主√對流層是地球大氣圈的最底層,A錯;極光現象出現在高層大氣,B錯;對流層天氣現象復雜多變,C正確;空氣以對流運動為主,D錯。故選C。(2023·山西太原期末)2019年,某電影在各大電影院熱映。該電影主要講述某架飛機飛行在大氣層中發生的一系列狀況。據此完成1~4題。3.下列關于高層大氣的說法,正確的是A.空氣密度很大 B.有若干電離層C.海拔高度在12~50 km D.最適合飛機的飛行√高層大氣的空氣密度很小,A錯;在80千米~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電離層,B正確;高層大氣的海拔高度在50千米~55千米以上,C錯;平流層最適合飛機的飛行,D錯。龍卷風出現在對流層,若一架飛機與龍卷風相逢,說明飛機位于對流層,C正確。(2023·山西太原期末)2019年,某電影在各大電影院熱映。該電影主要講述某架飛機飛行在大氣層中發生的一系列狀況。據此完成1~4題。4.若一架飛機與龍卷風狹路相逢,說明此時飛機正位于地球大氣層中的A.高層大氣 B.臭氧層C.對流層 D.平流層√(2024·四川綿陽期末)2022年11月12日,“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在我國海南文昌成功發射,隨后,僅用2小時實現了與距地面約400千米高度的空間站組合體自主快速交會對接。下圖示意大氣的垂直分層。據此完成5~6題。5.我國空間站組合體位于圖中A.甲層 B.乙層C.丙層 D.臭氧層√據材料可知,我國空間站組合體位于距地面400千米的高度,結合圖示可判斷出其位于甲層,A正確。(2024·四川綿陽期末)2022年11月12日,“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在我國海南文昌成功發射,隨后,僅用2小時實現了與距地面約400千米高度的空間站組合體自主快速交會對接。下圖示意大氣的垂直分層。據此完成5~6題。6.飛機在乙層中飛行的有利條件是A.上部冷下部熱,大氣不易對流B.O3含量高,能強烈吸收紅外線C.沒有云雨現象,大氣能見度好D.含有電離層,利于無線電通信√圖中乙層為平流層,其有利于飛行的條件是無云雨現象,能見度好,且不易形成空氣對流,以水平運動為主,C正確;平流層上部熱下部冷,A錯誤;O3含量高低與是否有利于飛機飛行無關,B錯誤;平流層中沒有電離層,D錯誤。逆溫><知識點三1.大氣的逆溫現象在對流層中,氣溫是隨著高度的升高而逐漸降低的,但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對流層氣溫會出現下列情況:①高度上升,氣溫升高;②高度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幅度小于0.6 ℃。這就是逆溫現象。如下圖中甲屬于情況②,乙、丙、丁屬于情況①。2.輻射逆溫形成過程(1)圖a為對流層正常氣溫垂直分布狀況。在晴朗無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卻,貼近地面的大氣也隨之降溫。離地面越近,降溫越多;離地面越遠,降溫越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開始的逆溫(圖b)。(2)隨著地面輻射冷卻加劇,逆溫層逐漸向上擴展,黎明時達到最強(圖c)。(3)日出后,太陽輻射逐漸增強,地面很快增溫,逆溫層便自下而上逐漸消失(圖d),最終恢復正常(圖e)。3.逆溫的影響有利 ①逆溫的出現阻礙了空氣對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塵暴的發生。②逆溫出現在高空,有利于飛機的飛行。③和其他天氣現象一樣,逆溫可作為一種氣候資源加以利用。例如,在我國新疆伊犁河谷,逆溫出現在10月至次年3月,長達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溫度,多年生果樹越冬可以免受凍害等不利 ①逆溫時大氣結構比較穩定,容易加重大氣污染。②對天氣的影響:容易產生大霧等不利天氣。③對交通的影響:能見度降低,地面濕滑逆溫是大氣溫度隨高度增加而升高或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的幅度小于垂直遞減率的現象,輻射逆溫是由于地面強烈輻射冷卻而形成的逆溫。下圖是“某地某日(晴天)不同時刻近地面氣溫隨高度變化圖”。讀圖完成1~2題。1.按照輻射逆溫的生消過程排序,正確的是A.①②④③ B.③④①②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讀圖可知,②發生的逆溫比④高度要小,即②表示出現逆溫,④為逆溫層加厚,①逆溫出現在高空,表示逆溫層逐漸消失,近地面開始出現正常溫度變化,③表示氣溫恢復正常。所以逆溫的生消過程排序是②④①③,故選D。逆溫是大氣溫度隨高度增加而升高或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的幅度小于垂直遞減率的現象,輻射逆溫是由于地面強烈輻射冷卻而形成的逆溫。下圖是“某地某日(晴天)不同時刻近地面氣溫隨高度變化圖”。讀圖完成1~2題。2.圖中最有利于近地面大氣污染物擴散的是A.④ B.③C.② D.①√出現逆溫現象時,空氣對流運動減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從圖中的四種氣溫分布來看,①②④圖中均出現了逆溫,不利于空氣中污染物的擴散,A、C、D錯誤;③圖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氣的對流運動顯著,最有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擴散,故選B。(2023·遼寧沈陽期中)下圖為牡丹江山區3月某日地形逆溫過程平均溫度梯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的變化值,數值越大,表明逆溫強度越大)。據此完成3~4題。3.牡丹江山區此次逆溫A.開始于18:00左右B.強度隨時間逐漸增大C.逆溫層厚度逐漸減小D.5:00逆溫全部消散√讀圖可知,此次逆溫開始于18:00左右,A正確。圖中數值越大,表明逆溫強度越大,所以逆溫強度隨時間先增大然后減小,B錯誤。逆溫層厚度隨時間呈增加趨勢,C錯誤。逆溫由近地面開始消散,最后在7:00左右全部消散,D錯誤。故選A。(2023·遼寧沈陽期中)下圖為牡丹江山區3月某日地形逆溫過程平均溫度梯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的變化值,數值越大,表明逆溫強度越大)。據此完成3~4題。4.此次逆溫對該山區的影響最可能是A.大霧持續時間縮短B.夜晚大風呼嘯C.夜間,山谷地區農作物幼苗受凍D.午夜時刻雨雪交加√逆溫會導致空氣的對流減弱,產生近地面附近的低溫環境,延長大霧持續時間,A錯誤。夜晚已經開始出現逆溫,空氣對流較弱,風力小,B錯誤。夜間,地面降溫快,氣溫低,山谷地區農作物幼苗受凍,C正確。逆溫導致空氣對流減弱,午夜逆溫層加厚,很難出現高強度降水,D錯誤。故選C。課時對點練讀“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1~2題。1.下列關于表中干潔空氣的主要作用敘述不正確的是A.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輻射的能力強,使氣溫升高B.氮是地球上生物體的基本元素C.氮氣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D.臭氧能夠吸收太陽紫外線,對生物具有保護作用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氣體成分 體積分數(%) 質量分數(%)氮氣 78 75.52氧氣 21 23.15氬氣 0.93 1.28二氧化碳 0.038(變動) 0.05√基礎過關干潔空氣包括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其中,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故選C。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讀“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1~2題。2.下列關于地球各大氣垂直分層的敘述正確的是A.干潔空氣只分布在對流層B.平流層適合航空飛行C.臭氧層分布于高層大氣D.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太陽輻射氣體成分 體積分數(%) 質量分數(%)氮氣 78 75.52氧氣 21 23.15氬氣 0.93 1.28二氧化碳 0.038(變動) 0.05√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對流層集中了約75%的大氣的質量,干潔空氣主要分布在對流層,A錯誤;平流層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適合航空飛行,B正確;臭氧層主要分布在平流層,C錯誤;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D錯誤。1516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廣東東莞期中)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攜帶月壤樣本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地點,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下圖示意地球大氣溫度垂直變化。據此完成3~5題。3.“嫦娥五號”返回器降落過程中氣溫隨高度下降的變化規律是A.在對流層氣溫上升B.在高層大氣氣溫先升后降C.在平流層氣溫上升D.氣溫總體波狀上升√基礎過關結合地球大氣溫度垂直變化示意圖可知,隨高度下降氣溫在高層大氣中先降后升,在平流層下降,對流層上升,A正確,B、C錯誤;氣溫從高層大氣到對流層中總體呈波狀下降,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廣東東莞期中)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攜帶月壤樣本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地點,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下圖示意地球大氣溫度垂直變化。據此完成3~5題。4.“嫦娥五號”返回器穿過的對流層大氣A.直接熱源是太陽輻射B.水汽、雜質含量少C.以水平運動為主D.與人類關系密切√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A錯誤;對流層大氣中水汽和雜質較多,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B錯誤;對流層大氣以垂直對流運動為主,C錯誤;對流層天氣復雜多變,與人類關系密切,D正確。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4·廣東東莞期中)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攜帶月壤樣本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地點,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下圖示意地球大氣溫度垂直變化。據此完成3~5題。5.影響地面與“嫦娥五號”聯系信號強弱的是A.對流層 B.平流層C.電離層 D臭氧層√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地面與“嫦娥五號”通信主要是借助無線電短波,當電離層受到擾動,地面與“嫦娥五號”聯系信號可能減弱。故選C。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2023·浙江舟山月考)農業諺語“天有棉花云,不久雷雨鳴”,說的是常在夏季晴空中,好似破碎棉絮的絮狀高積云。讀“絮狀高積云示意圖”,完成6~7題。6.絮狀高積云位于大氣的A.高層大氣 B.平流層C.對流層 D.中間層1516√由材料可知,絮狀高積云是可以指示天氣變化的云層,說明其位于能夠發生復雜天氣現象的對流層中,C正確。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浙江舟山月考)農業諺語“天有棉花云,不久雷雨鳴”,說的是常在夏季晴空中,好似破碎棉絮的絮狀高積云。讀“絮狀高積云示意圖”,完成6~7題。7.從南寧市飛往美國洛杉磯的飛機,升空半小時后遇到雷雨天氣,此時飛機應該A.提高飛行速度穿越雷雨區B.降低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C.繞飛并提高飛行高度D.保持高度并盤旋飛行√基礎過關雷雨天氣嚴重威脅飛行安全,因而飛機升空后遇到雷雨,應該繞飛并提高飛行高度,快速進入天氣晴朗的平流層,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2024·河南開封期末)在對流層中,氣溫垂直分布一般為“上冷下熱”,但有時會出現“上熱下冷”的現象,我們稱之為逆溫。下圖為“某地某時刻對流層氣溫垂直分布狀況示意圖”。讀圖完成8~9題。8.對流層出現逆溫時,空氣中污染物不易擴散的主要原因是A.人類排放污染物增多B.抑制了①層空氣的對流上升C.增強了③層空氣對流上升D.阻擋了①層空氣的水平運動1516√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空氣中污染物不易擴散與逆溫有關,不是因為人類排放污染物增多,A錯誤;讀圖可知,②層空氣溫度上熱下冷,出現逆溫,大氣層結構穩定,抑制了①層空氣對流上升,空氣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時擴散,B正確;污染物主要在近地面的①層,②層出現逆溫對污染物擴散影響大,③層空氣運動對污染物擴散影響不大,C錯誤:逆溫主要抑制空氣對流運動,不是阻擋空氣水平運動,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基礎過關1516(2024·河南開封期末)在對流層中,氣溫垂直分布一般為“上冷下熱”,但有時會出現“上熱下冷”的現象,我們稱之為逆溫。下圖為“某地某時刻對流層氣溫垂直分布狀況示意圖”。讀圖完成8~9題。9.對流層高度季節變化幅度最大的地區是A.極地地區 B.寒帶地區C.赤道地區 D.溫帶地區√1234567891011121314地面溫度高,對流運動強,對流層高度就高,反之則低。由此推斷,地面溫度變化越大,對流層高度的變化幅度也就越大,反之則小。極地地區和寒帶地區地面溫度全年較低,溫度變化幅度較小,則對流層高度變化幅度也小,A、B錯誤;赤道地區地面溫度全年較高,溫度變化幅度較小,則對流層高度變化幅度也小,C錯誤;溫帶地區夏季溫度較高,冬季溫度較低,地面溫度變化幅度最大,因此對流層高度年變化幅度也最大,D正確。基礎過關15161234567891011121314(2023·江蘇宿遷聯考)浙江省山地、丘陵廣布,適宜茶樹生長,但春季逆溫天氣頻繁出現,茶園易受霜凍天氣影響。為此,當地茶園引進了防霜凍風扇。當夜晚氣溫降到約4 ℃時,風扇會自動打開,從而減輕霜凍對茶樹的傷害。下面圖甲為“防霜凍風扇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圖乙為“茶園某時氣溫垂直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0~11題。10.防霜凍風扇最適宜的安裝高度為A.9~10 m B.7~8 mC.6~7 m D.4 m以下1516能力提升√讀圖乙可知,4~8 m范圍內出現了逆溫現象,且在8 m附近氣溫最高。讀圖甲可知,防霜凍風扇可將上層的暖空氣吹到下層,與下層冷空氣混合,從而提高下層空氣溫度,所以防霜凍風扇應安裝在氣溫高處,安裝高度以7~8 m為宜。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6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1.下列關于防霜凍風扇工作原理的說法,正確的是①防霜凍風扇可以把高處的暖空氣往下吹,吹到茶樹上 ②防霜凍風扇吹出的熱風可以使茶樹免受霜凍影響 ③防霜凍風扇的轉動會增加下層暖空氣上升速度 ④防霜凍風扇的轉動可帶動空氣流動,提高下層空氣溫度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根據上題分析可知,防霜凍風扇位于逆溫層氣溫較高處,可把高處暖空氣吹到茶樹上,①正確;防霜凍風扇本身不吹熱風,②錯誤;防霜凍風扇的轉動可將上層暖空氣吹到下層,③錯誤;防霜凍風扇的轉動加快了空氣流動,可提高下層空氣溫度,④正確。故選D。能力提升能力提升(2023·浙江杭州期中)讀“地球大氣的垂直分層圖(部分)”,完成12~1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根據該大氣層的高度位置可判斷,該大氣層為平流層,平流層的氣溫隨高度升高而升高,符合條件的只有①②,而②處在50 km處氣溫大于0 ℃,不符合實際,所以①曲線符合該大氣層氣溫垂直分布情況。平流層氣溫先緩慢上升,后快速上升,故選A。12.①②③④四條曲線中,正確表示圖示大氣層氣溫垂直分布情況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浙江杭州期中)讀“地球大氣的垂直分層圖(部分)”,完成12~14題。13.影響該大氣層氣溫垂直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面輻射 B.CO2氣體C.臭氧氣體 D.人類活動√平流層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使溫度升高。故選C。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3·浙江杭州期中)讀“地球大氣的垂直分層圖(部分)”,完成12~14題。14.下列有關該大氣層的正確敘述是A.有電離層,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B.天氣晴朗,對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飛行C.上部熱下部冷,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D.頂部與底部的氣溫相差約20 ℃√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該大氣層為平流層,而電離層位于高層大氣,A錯誤;由于平流層的溫度隨高度升高而升高,故不利于大氣對流運動,故B錯誤;該層大氣上部熱下部冷,不易形成對流,空氣以水平運動為主,C正確;讀圖可知,平流層的氣溫隨海拔升高而升高,頂部與底部的氣溫相差約60 ℃,D錯誤。1516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5.讀“大氣的垂直分層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有一處明顯錯誤,是______________。地面溫度過高據圖可知,圖中顯示地表溫度達50 ℃以上,明顯高于實際溫度,存在明顯的錯誤。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2)一架飛機沿10 km高空從南極飛到北極,依次穿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流層、對流層、平流層由所學知識可知,對流層高度隨緯度而有所不同,低緯度地區約為17~18 km,中緯度約為10~12 km,高緯度約為8~9 km,故飛機沿10 km高空從南極飛到北極依次穿過平流層、對流層、平流層。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3)圖中b為________層,它的上部氣溫隨高度增加而________,這是因為其中的________能大量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平流增加臭氧讀圖中b層的位置及氣溫變化可知:b層為平流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增加,是因其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而獲得熱量。能力提升16.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該圖反映的是____緯度地區大氣的垂直分層,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括A層天氣現象復雜多變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中該地對流層的高度為12 km,而對流層的高度在低緯度為17~18 km,在高緯度為8~9 km該層集中了大氣中幾乎全部的水汽和雜質空氣對流運動顯著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3)補繪B層氣溫變化曲線。在該層22~27 km的高度范圍內,________含量達到最大值,形成______層,成為人類生存環境的天然屏障。(4)在圖中50~85 km高度范圍內,氣溫隨高度變化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據所學知識可以推測該高度范圍內大氣運動以________運動為主。(5)C層中有______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爆發時,會引起該層的擾動,此時傳播的____________信號會被部分或全部吸收。答案 補繪曲線略(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O3(臭氧)臭氧氣溫隨高度上升而下降對流電離太陽活動(太陽耀斑)無線電短波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6)人類生活在______(填文字)層的底部。(7)A→B→C大氣密度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對流逐漸變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章 第二節 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二章 第二節 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docx 第二章 第二節 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