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第四節 環境保護與國家安全(選擇題1~10題,每小題3分,共30分)(2024·天津津南區期中)下圖示意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之間的關系。據圖回答1~2題。1.根據這種關系,發展中國家應該認識到( )A.環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業化階段環境問題會自然解決C.保護環境至關重要,絕不興建排污量大的企業D.可以采取措施減少發展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2.這種關系反映了環境質量的提高主要取決于( )A.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B.人的認識能力的不斷提高C.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戰略的不斷調整D.發達國家環保政策的不斷調整“又是一年三月三,塑料袋飛滿天。”結合如圖,完成3~4題。3.制造塑料袋需要消耗大量資源,主要體現在( )A.清洗需要大量水B.生產原料來源于石油C.燃燒消耗氧氣D.掩埋占用大量農田4.目前,我國已在許多消費場所禁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其主要目的是( )①減輕“白色污染” ②節約資源 ③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 ④促進紡織行業發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2024·甘肅天水統考)珠海市是我國第一批經濟特區城市,在建設之初,確立了“海拔25 m等高線以上禁止開發,城區樓房不能太高,建筑不能太密集,陸地山體25 m等高線以下向外延至200 m以內嚴格控制興建高層建筑”等原則,并在當年提出“破壞綠水青山就是犯罪,先污染再治理代價太大”,多次被媒體質疑“政策清高”。據此完成5~6題。5.當初的“清高政策”對現在該城市發展的有利影響是( )①占用耕地,縮小了發展空間 ②有利于市民親近自然 ③優選企業,打下了經濟基礎 ④環境優美,吸引高新技術產業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6.該城市建設之初確立“海拔25 m等高線以上禁止開發”考量的是( )A.保地質災害少發生B.為農業發展留空間C.建花園城市提品質D.免土地開發高成本“末日游”最先由美國人提出,他們以這種方式感受地球正面臨的危險。其中,乞力馬扎羅山、馬爾代夫群島等為著名的“末日景點”。據此完成7~8題。7.促使乞力馬扎羅山、馬爾代夫群島成為“末日景點”的人類活動主要是( )A.制冷技術的出現 B.礦物能源的利用C.海洋石油污染 D.不合理的墾殖8.下列國際合作有助于拯救上述“末日景點”的是( )A.海底石油的合作開發B.煤炭脫硫技術合作C.太陽能、潮汐能開發技術合作D.大力推廣“末日游”三北防護林工程是指在我國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建設的大型人工生態林工程。經過40余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約3 014萬公頃,工程區的森林覆蓋率顯著提高,構筑起綠水青山的生態防線。據此完成9~10題。9.三北防護林的建設,使得工程區( )A.人口合理容量不變B.環境承載力降低C.人口合理容量變小D.環境承載力提高10.三北防護林的建設給京津冀地區帶來的主要環境效益是( )A.減輕風沙危害B.減輕汽車尾氣污染C.減少生物多樣性D.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選擇題11~14題,每小題4分,共16分)(2024·山東威海期末)抱坡嶺是海南省三亞市一座山體裸露、地勢起伏較大的廢棄石灰巖礦山。近年來,相關部門采用了削坡退臺、設置“V”形槽(如下圖所示)等綜合治理辦法恢復山體的生態環境。據此回答11~12題。11.抱坡嶺需要人工修復的最主要原因是( )A.石灰巖易風化,造成危巖崩落,威脅人們生命安全B.處于臺風多發區,易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C.山體坡度大,涵養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復能力差D.美化環境,增加旅游景點,提高附近居民的年收入12.每一級退臺都設置為外緣高、內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爬山難度 B.增加耕地面積C.便于匯集雨水 D.提高地面美觀度我國于2018年1月1日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遼寧、吉林、安徽和新疆等地明確應納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適用稅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確定的最低限額征收,而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普遍對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執行較高的適用稅額。據此完成13~14題。13.京津冀等地執行較高的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稅額的主要原因是( )A.排污總量大 B.環境壓力大C.資源環境承載力強 D.經濟實力強14.征收環境保護稅對我國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是( )A.降低企業成本 B.增加政府稅收C.減少原料投入 D.促進產業轉型1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自2011年起,為改善流域的環境質量,四川省選擇岷江、沱江水系先行試點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在行政區跨界斷面(行政區交界斷面)設置水質監測點,按照“誰超標,誰賠償;誰達標,誰受益”的原則,實行全流域水環境獎懲舉措。下圖為岷江、沱江流域考核斷面達標率時間變化圖。(1)試解釋岷江、沱江流域春季達標率低的原因。(6分)(2)說明岷江、沱江流域實行水環境獎懲舉措的意義。(4分)答案精析1.D 2.A [第1題,讀圖分析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之間的關系可知,在工業化初期階段,人類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認識到可以通過約束自己的行為來減少發展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第2題,這種關系反映了環境質量的提高主要取決于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故選A。]3.B 4.A [第3題,塑料袋的生產原料來源于石油。故選B。第4題,禁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僅能減輕“白色污染”,節約資源,還能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故選A。]5.D 6.C [第5題,珠海為沿海城市,海拔25 m以上禁止開發,而且嚴格控制興建高層建筑,有利于市民親近自然;注重環境保護,對高新技術產業更有吸引力。故選D。第6題,珠海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勢起伏較小,地質災害少發;城市以第二、第三產業為主,不是為農業發展留空間;該地區人地矛盾突出,禁止開發可能增加土地開發成本;材料“破壞綠水青山就是犯罪”說明該地區重視綠化,確立此原則是為了建設花園城市,提升城市品質。故選C。]7.B 8.C [第7題,乞力馬扎羅山冰雪的消失,馬爾代夫群島的淹沒均與全球變暖有關,而全球變暖與大量燃燒礦物能源,向大氣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有關,故選B。第8題,結合上題分析可知,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有助于節能減排,緩解全球變暖,故C項正確。]9.D 10.A [第9題,三北防護林的建設有效地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使得該區域生產力得到改善和提高,有利于提高當地環境承載力,從而使人口合理容量變大。第10題,三北防護林的主要作用是防風固沙,因此三北防護林給京津冀地區帶來的主要環境效益是減輕風沙危害。]11.C 12.C [第11題,海南三亞位于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多。由材料“山體裸露、地勢起伏較大”可知,該山體植被少、坡度大,涵養水土的能力差,易造成水土流失,山體的自我修復能力差,故要進行人工修復。第12題,進行山體生態修復的主要目的是恢復植被,減輕水土流失。植被修復離不開水,該山體坡度大而不利于地表水下滲,同時石灰巖地區地表水缺乏,修建外緣高、內部低的退臺便于匯集雨水。]13.B 14.D [第13題,京津冀等地的環境壓力大,執行較高的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稅額可以有效減少污染物的排放,B正確。第14題,征收環境保護稅會增加企業成本,A錯誤。增加政府稅收不是征收環境保護稅的主要目的,B錯誤。征收環境保護稅對原料投入沒有直接影響,C錯誤。征收環境保護稅可以促使企業節能減排,促進產業轉型升級,D項正確。]15.(1)春季降水較少;氣溫回升快,蒸發強;水量小,自凈能力弱。(2)提高流域水環境治理的積極性;保證水環境治理的公共性、公平性。第四節 環境保護與國家安全[學習目標] 1.結合實例,說明不同歷史階段人與自然的關系。(區域認知)2.結合實例,說明我國環境保護政策、措施的落實所發揮的作用,說明環境保護政策、措施與國家安全的關系。(綜合思維)知識點一 環境保護發展歷程及國際環境保護1.環境問題的本質:是____________、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問題。2.人類對環境問題認識過程的三個階段階段 表現 標志第一階段 傳統工業過度消耗__________,大量排放污染物,____________大范圍遭受破壞 20 世紀30 年代至60 年代,相繼發生了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英國倫敦煙霧事件、日本水俁病事件等八大公害事件第二階段 日趨嚴重的環境問題引發了國際上的____________ 從20 世紀60 年代末起,西方各國政府開始建立環境保護的政府間機構。到20 世紀80 年代末,全世界有140 多個國家成立了全國性環境保護機構,采取多種措施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第三階段 人類開始對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進行深刻反思 以1972 年至2012 年間的四次世界性環境與發展會議為標志,人類對環境問題的認識發生了歷史性轉變。保護和改善全球環境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政府間的各種國際組織紛紛建立 3.國際環境保護(1)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____________。許多國家成立了環境保護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政策和措施,并通過________手段保證這些政策和措施的順利執行。(2)環境保護是當今國際合作的重要內容。思考 為什么說環境保護政策實施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每年6月5日選擇一個成員國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世界環境日”主題。1.[綜合思維]可能影響到其他地區甚至全球環境安全的環境問題有哪些?2.[地理實踐力]舉例說明如何應對上述一些可能危及全球的環境安全問題。1952年12月5~9日,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生產和生活排放的大量廢氣在倫敦上空形成濃霧,總懸浮顆粒物與二氧化硫平均含量劇增,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在煙霧持續的5天時間里有4 000多人喪生,數周后又有8 000多人陸續死亡。據此完成1~3題。1.“倫敦煙霧事件”發生時的天氣狀況最可能是( )A.低溫、濕度小的晴天,且風速不大 B.低溫、濕度大的陰天,且風速很小C.高溫、濕度小的晴天,且風速很大 D.高溫、濕度大的陰天,且風速不大2.造成“倫敦煙霧事件”的重要污染源是( )A.大量汽車排放的尾氣 B.化工廠泄漏出的有毒氣體C.核電站泄漏出的有毒氣體 D.工廠、家庭燃煤排放的廢氣3.“倫敦煙霧事件”( )A.屬于人為原因導致的突發性環境安全問題,規模較大B.屬于污染物累積性環境安全問題,其影響長期存在C.在短期內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威脅國家安全D.在短期內造成高濃度的污染物跨境轉移,威脅別國安全(2024·遼寧大連期末)據有關部門統計顯示,近十年來我國水污染事件高發,水污染事故近幾年幾乎每年都在1 700起以上。全國城鎮中,飲用水源地水質不安全涉及的人口達1.4億。據此完成4~5題。4.造成我國水污染的污染源有( )①工業廢水、生活污水 ②生活垃圾、家庭爐灶 ③交通運輸 ④酸雨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5.水污染帶來的后果有( )①加劇水資源的短缺 ②危害人體健康 ③增加酸雨的次數 ④引起土壤次生鹽漬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知識點二 我國環境保護政策、措施與國家安全1.我國環境保護立法:我國一直在發展中完善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歷經多年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我國環境保護政策與措施(1)改善大氣環境質量。針對工業企業大氣污染問題,加強綜合治理,加快____________和綠化。針對重污染天氣,提前采取應急減排措施,實施區域應急聯動,降低污染程度。(2)保護水源。針對水污染問題,推進落實__________、湖長制。加快工業、農業、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態系統整治,減少水體污染,保障用水安全。(3)修復土壤污染。對農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的土壤污染問題,進行強化管控和__________。加快推進垃圾分類處理,推動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4)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推進____________。全面節約資源,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節約用地和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倡導綠色生活。(5)加快生態保護與修復。堅持____________為主,全面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統籌開展全國生態保護與修復,提升____________的質量和穩定性。拓展延伸1.我國環境保護的政策和措施支持(1)從政策層面上看,我國的環境保護政策現已形成相對完整的體系,主體是三大政策和八項制度。(2)從措施層面上看,國家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生態保護與生態建設并舉,環境污染防治工作開始從點源管理向面源和流域、區域治理發展,治理模式也從末端治理開始向全過程控制轉變。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污染治理工作的力度不斷加強,提高了一批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建設項目的環境準入條件,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并開始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逐步得到控制,重點流域污染防治扎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取得新成效。2.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措施3.我國環境保護進展我國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目前,已經完成了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區域戰略環境評價,提出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推進了區域環境綜合整治。我國仍將繼續加強環境保護,堅持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____________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推進生態文明體系建設,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思考 2014年2月,山東在全國首創探索建立了基于大氣環境質量的生態補償機制。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如何達到山東環保治理效果?材料一 因近年來紙價上漲,利益的驅動使某鎮小造紙廠紛紛上馬,但因為污水治理設施不配套,造成了極大的環境污染,大量農業用地因受污染而減產,農民紛紛上訴,各小造紙廠最終被環保部門依法取締。材料二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指通過實行定量考核,對城市政府在推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中的活動予以管理和調整的一項環境監督管理制度。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自1984年起在我國得到廣泛推行。1.[人地協調觀]在工廠規劃時,建設項目中的環境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時________和同時________。2.[綜合思維]小造紙廠污水治理設施不配套,造成極大環境污染的事實違反了哪些環境管理政策?3.[綜合思維]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人地協調觀]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是怎樣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2019年7月1日,上海市正式開始實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條例將垃圾明確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和干垃圾4類,其中“濕垃圾”指食材廢料、剩菜剩飯、過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綠植、中藥藥渣等易腐的生活物質、生活廢棄物。據此回答1~2題。1.此次立法進一步厘清了垃圾分類,這有利于公眾( )A.提高分類效率 B.減少分類成本C.減少分類工具 D.降低分類要求2.“濕垃圾”處理的最適合方式是( )A.焚燒 B.填埋C.露天堆放 D.堆制有機肥(2024·四川廣元期末)資源、環境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依靠公眾的支持和參與,公眾參與是防治環境污染和解決資源、環境問題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公民的社會責任。右圖為某公益宣傳圖片。據此完成3~4題。3.下列公眾行為符合圖示宣傳主旨的是( )A.多使用一次性產品 B.多開私家車C.頻繁更換電子產品 D.使用電子賀卡4.公眾參與中的“公眾”包括( )①白領 ②社會團體 ③中學生 ④國家機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精析知識點一 環境保護發展歷程及國際環境保護梳理教材新知1.經濟結構2.自然資源 生態環境 環境保護運動3.(1)環境保護 立法思考環境質量和自然資源是公共財產,環境保護是公益事業,實施環境管理的手段有多種,由于國家和政府的最高權威性,可以利用法律和行政干預強制性地約束政府、企業和個人的行為,有效地遏止環境的大規模惡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環境保護政策實施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探究核心知識1.如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威脅沿海低地和國家;南美洲和非洲森林遭到大規模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脅,生物多樣性減少,同時影響全球氣候等。2.以應對全球變暖的措施為例: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樹造林,增加植被的覆蓋率;開展國際合作,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等。落實思維方法1.B 2.D 3.C [第1題,英國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12月氣溫較低,陰天、濕度大、風速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易導致煙霧事件發生。故選B。第2題,由材料可知,“倫敦煙霧事件”是由生產和生活排放的大量廢氣導致的,據此分析“倫敦煙霧事件”的重要污染源是燃煤排放的廢氣。故選D。第3題,“倫敦煙霧事件”是受自然和人為因素共同影響形成的突發性環境安全問題,并且自然因素是重要的誘發因素,A、B錯誤;由材料可知,該事件短期內造成大量人員死亡,使當時英國社會經濟秩序混亂,威脅國家安全,C正確;“倫敦煙霧事件”不屬于污染物跨境轉移問題,D錯誤。]4.D 5.A [第4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為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農藥、化肥、酸雨等,①④正確;生活垃圾主要造成固體廢棄物污染,家庭爐灶主要造成大氣污染,②錯誤;交通運輸主要造成大氣污染,③錯誤。故選D。第5題,水污染會加劇水資源的短缺,危害人體健康,①②正確;酸雨是人們向大氣中過量排放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所致,③錯誤;土壤次生鹽堿化主要是人類不合理灌溉引起的,④錯誤。故選A。]知識點二 我國環境保護政策、措施與國家安全梳理教材新知2.(1)環境修復 (2)河長制 (3)修復 (4)清潔生產 (5)自然恢復 生態系統3.節約資源思考政府建立環保治理財政補貼和污染水平評價體系:一方面,通過適當的財政補貼,減輕企業投入壓力,調動其環保治理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政府環保部門建立生態補償考核獎懲機制,通過區域環保效果評比激勵,區域之間相互影響,污染狀況改善的區域可獲得山東省大氣生態補償資金額度,從而達到環保治理效果。探究核心知識1.設計 施工 投產使用2.違反了“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和“誰污染,誰治理”的環境管理政策。3.對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予以監督管理,從而改善和提高環境質量。4.把城市環境作為一個系統,對其進行綜合規劃、綜合治理、綜合控制。落實思維方法1.A 2.D [第1題,由材料可知,此次立法明確了具體的垃圾分類,這有利于公眾提高分類效率,A正確。第2題,由材料可知,“濕垃圾”指食材廢料、剩菜剩飯、過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綠植、中藥藥渣等易腐的生活物質、生活廢棄物。這些垃圾多為有機物,適宜堆制有機肥,從而二次循環利用,減少廢棄物排放和資源的浪費,D正確;焚燒污染大氣,填埋污染土地,露天堆放占用土地且污染環境,A、B、C錯誤。]3.D 4.A [第3題,圖片內容反映的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為低能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多使用一次性產品、多開私家車、頻繁更換電子產品均會導致能耗、開支增多,都不是低碳的生活方式,A、B、C項錯誤;使用電子賀卡可以減少能耗與開支,且有利于保護植被,屬于低碳生活方式,D正確。故選D。第4題,公眾參與既包括個人形式的參與,也包括民間組織、團體形式的集體參與,國家機構屬于行政管理,①②③正確,④錯誤。故選A。](共65張PPT)環境保護與國家安全第四節第三章 環境與國家安全舉例說明環境保護政策、措施與國家安全的關系。1.結合實例,說明不同歷史階段人與自然的關系。(區域認知)2.結合實例,說明我國環境保護政策、措施的落實所發揮的作用,說明環境保護政策、措施與國家安全的關系。(綜合思維)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知識點一 環境保護發展歷程及國際環境保護知識點二 我國環境保護政策、措施與國家安全內容索引課時對點練環境保護發展歷程及國際環境保護><知識點一1.環境問題的本質:是 、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問題。2.人類對環境問題認識過程的三個階段經濟結構階段 表現 標志第一階段 傳統工業過度消耗 ,大量排放污染物, 大范圍遭受破壞 20 世紀30 年代至60 年代,相繼發生了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英國倫敦煙霧事件、日本水俁病事件等八大公害事件自然資源生態環境階段 表現 標志第二階段 日趨嚴重的環境問題引發了國際上的 _____________ 從20 世紀60 年代末起,西方各國政府開始建立環境保護的政府間機構。到20 世紀80 年代末,全世界有140 多個國家成立了全國性環境保護機構,采取多種措施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第三階段 人類開始對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進行深刻反思 以1972 年至2012 年間的四次世界性環境與發展會議為標志,人類對環境問題的認識發生了歷史性轉變。保護和改善全球環境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政府間的各種國際組織紛紛建立環境保護運動3.國際環境保護(1)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 。許多國家成立了環境保護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政策和措施,并通過 手段保證這些政策和措施的順利執行。(2)環境保護是當今國際合作的重要內容。環境保護立法思考為什么說環境保護政策實施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答案 環境質量和自然資源是公共財產,環境保護是公益事業,實施環境管理的手段有多種,由于國家和政府的最高權威性,可以利用法律和行政干預強制性地約束政府、企業和個人的行為,有效地遏止環境的大規模惡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環境保護政策實施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每年6月5日選擇一個成員國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世界環境日”主題。1.[綜合思維]可能影響到其他地區甚至全球環境安全的環境問題有哪些?答案 如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威脅沿海低地和國家;南美洲和非洲森林遭到大規模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脅,生物多樣性減少,同時影響全球氣候等。2.[地理實踐力]舉例說明如何應對上述一些可能危及全球的環境安全問題。答案 以應對全球變暖的措施為例: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樹造林,增加植被的覆蓋率;開展國際合作,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等。1952年12月5~9日,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生產和生活排放的大量廢氣在倫敦上空形成濃霧,總懸浮顆粒物與二氧化硫平均含量劇增,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在煙霧持續的5天時間里有4 000多人喪生,數周后又有8 000多人陸續死亡。據此完成1~3題。1.“倫敦煙霧事件”發生時的天氣狀況最可能是A.低溫、濕度小的晴天,且風速不大B.低溫、濕度大的陰天,且風速很小C.高溫、濕度小的晴天,且風速很大D.高溫、濕度大的陰天,且風速不大√英國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12月氣溫較低,陰天、濕度大、風速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易導致煙霧事件發生。故選B。1952年12月5~9日,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生產和生活排放的大量廢氣在倫敦上空形成濃霧,總懸浮顆粒物與二氧化硫平均含量劇增,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在煙霧持續的5天時間里有4 000多人喪生,數周后又有8 000多人陸續死亡。據此完成1~3題。2.造成“倫敦煙霧事件”的重要污染源是A.大量汽車排放的尾氣B.化工廠泄漏出的有毒氣體C.核電站泄漏出的有毒氣體D.工廠、家庭燃煤排放的廢氣√由材料可知,“倫敦煙霧事件”是由生產和生活排放的大量廢氣導致的,據此分析“倫敦煙霧事件”的重要污染源是燃煤排放的廢氣。故選D。1952年12月5~9日,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生產和生活排放的大量廢氣在倫敦上空形成濃霧,總懸浮顆粒物與二氧化硫平均含量劇增,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在煙霧持續的5天時間里有4 000多人喪生,數周后又有8 000多人陸續死亡。據此完成1~3題。3.“倫敦煙霧事件”A.屬于人為原因導致的突發性環境安全問題,規模較大B.屬于污染物累積性環境安全問題,其影響長期存在C.在短期內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威脅國家安全D.在短期內造成高濃度的污染物跨境轉移,威脅別國安全√“倫敦煙霧事件”是受自然和人為因素共同影響形成的突發性環境安全問題,并且自然因素是重要的誘發因素,A、B錯誤;由材料可知,該事件短期內造成大量人員死亡,使當時英國社會經濟秩序混亂,威脅國家安全,C正確;“倫敦煙霧事件”不屬于污染物跨境轉移問題,D錯誤。(2024·遼寧大連期末)據有關部門統計顯示,近十年來我國水污染事件高發,水污染事故近幾年幾乎每年都在1 700起以上。全國城鎮中,飲用水源地水質不安全涉及的人口達1.4億。據此完成4~5題。4.造成我國水污染的污染源有①工業廢水、生活污水 ②生活垃圾、家庭爐灶 ③交通運輸 ④酸雨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為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農藥、化肥、酸雨等,①④正確;生活垃圾主要造成固體廢棄物污染,家庭爐灶主要造成大氣污染,②錯誤;交通運輸主要造成大氣污染,③錯誤。故選D。(2024·遼寧大連期末)據有關部門統計顯示,近十年來我國水污染事件高發,水污染事故近幾年幾乎每年都在1 700起以上。全國城鎮中,飲用水源地水質不安全涉及的人口達1.4億。據此完成4~5題。5.水污染帶來的后果有①加劇水資源的短缺 ②危害人體健康③增加酸雨的次數 ④引起土壤次生鹽漬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水污染會加劇水資源的短缺,危害人體健康,①②正確;酸雨是人們向大氣中過量排放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所致,③錯誤;土壤次生鹽堿化主要是人類不合理灌溉引起的,④錯誤。故選A。我國環境保護政策、措施與國家安全><知識點二1.我國環境保護立法:我國一直在發展中完善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歷經多年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我國環境保護政策與措施(1)改善大氣環境質量。針對工業企業大氣污染問題,加強綜合治理,加快_________和綠化。針對重污染天氣,提前采取應急減排措施,實施區域應急聯動,降低污染程度。(2)保護水源。針對水污染問題,推進落實 、湖長制。加快工業、農業、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態系統整治,減少水體污染,保障用水安全。環境修復河長制(3)修復土壤污染。對農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的土壤污染問題,進行強化管控和 。加快推進垃圾分類處理,推動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4)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推進 。全面節約資源,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節約用地和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倡導綠色生活。(5)加快生態保護與修復。堅持 為主,全面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統籌開展全國生態保護與修復,提升_______的質量和穩定性。修復清潔生產自然恢復生態系統拓展延伸1.我國環境保護的政策和措施支持(1)從政策層面上看,我國的環境保護政策現已形成相對完整的體系,主體是三大政策和八項制度。(2)從措施層面上看,國家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生態保護與生態建設并舉,環境污染防治工作開始從點源管理向面源和流域、區域治理發展,治理模式也從末端治理開始向全過程控制轉變。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污染治理工作的力度不斷加強,提高了一批高耗能、拓展延伸高排放行業建設項目的環境準入條件,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并開始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逐步得到控制,重點流域污染防治扎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取得新成效。拓展延伸2.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措施3.我國環境保護進展我國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目前,已經完成了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區域戰略環境評價,提出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推進了區域環境綜合整治。我國仍將繼續加強環境保護,堅持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 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推進生態文明體系建設,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節約資源思考2014年2月,山東在全國首創探索建立了基于大氣環境質量的生態補償機制。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如何達到山東環保治理效果?答案 政府建立環保治理財政補貼和污染水平評價體系:一方面,通過適當的財政補貼,減輕企業投入壓力,調動其環保治理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政府環保部門建立生態補償考核獎懲機制,通過區域環保效果評比激勵,區域之間相互影響,污染狀況改善的區域可獲得山東省大氣生態補償資金額度,從而達到環保治理效果。材料一 因近年來紙價上漲,利益的驅動使某鎮小造紙廠紛紛上馬,但因為污水治理設施不配套,造成了極大的環境污染,大量農業用地因受污染而減產,農民紛紛上訴,各小造紙廠最終被環保部門依法取締。材料二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指通過實行定量考核,對城市政府在推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中的活動予以管理和調整的一項環境監督管理制度。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自1984年起在我國得到廣泛推行。1.[人地協調觀]在工廠規劃時,建設項目中的環境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________、同時________和同時___________。設計施工投產使用2.[綜合思維]小造紙廠污水治理設施不配套,造成極大環境污染的事實違反了哪些環境管理政策?答案 違反了“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和“誰污染,誰治理”的環境管理政策。3.[綜合思維]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答案 對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予以監督管理,從而改善和提高環境質量。4.[人地協調觀]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是怎樣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答案 把城市環境作為一個系統,對其進行綜合規劃、綜合治理、綜合控制。2019年7月1日,上海市正式開始實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條例將垃圾明確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和干垃圾4類,其中“濕垃圾”指食材廢料、剩菜剩飯、過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綠植、中藥藥渣等易腐的生活物質、生活廢棄物。據此回答1~2題。1.此次立法進一步厘清了垃圾分類,這有利于公眾A.提高分類效率B.減少分類成本C.減少分類工具D.降低分類要求√由材料可知,此次立法明確了具體的垃圾分類,這有利于公眾提高分類效率,A正確。2019年7月1日,上海市正式開始實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條例將垃圾明確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和干垃圾4類,其中“濕垃圾”指食材廢料、剩菜剩飯、過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綠植、中藥藥渣等易腐的生活物質、生活廢棄物。據此回答1~2題。2.“濕垃圾”處理的最適合方式是A.焚燒 B.填埋C.露天堆放 D.堆制有機肥√由材料可知,“濕垃圾”指食材廢料、剩菜剩飯、過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綠植、中藥藥渣等易腐的生活物質、生活廢棄物。這些垃圾多為有機物,適宜堆制有機肥,從而二次循環利用,減少廢棄物排放和資源的浪費,D正確;焚燒污染大氣,填埋污染土地,露天堆放占用土地且污染環境,A、B、C錯誤。(2024·四川廣元期末)資源、環境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依靠公眾的支持和參與,公眾參與是防治環境污染和解決資源、環境問題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公民的社會責任。如圖為某公益宣傳圖片。據此完成3~4題。3.下列公眾行為符合圖示宣傳主旨的是A.多使用一次性產品B.多開私家車C.頻繁更換電子產品D.使用電子賀卡√圖片內容反映的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為低能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多使用一次性產品、多開私家車、頻繁更換電子產品均會導致能耗、開支增多,都不是低碳的生活方式,A、B、C項錯誤;使用電子賀卡可以減少能耗與開支,且有利于保護植被,屬于低碳生活方式,D正確。故選D。(2024·四川廣元期末)資源、環境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依靠公眾的支持和參與,公眾參與是防治環境污染和解決資源、環境問題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公民的社會責任。如圖為某公益宣傳圖片。據此完成3~4題。4.公眾參與中的“公眾”包括①白領 ②社會團體 ③中學生 ④國家機構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公眾參與既包括個人形式的參與,也包括民間組織、團體形式的集體參與,國家機構屬于行政管理,①②③正確,④錯誤。故選A。課時對點練(2024·天津津南區期中)下圖示意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之間的關系。據圖回答1~2題。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根據這種關系,發展中國家應該認識到A.環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業化階段環境問題會自然解決C.保護環境至關重要,絕不興建排污量大的企業D.可以采取措施減少發展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基礎過關讀圖分析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之間的關系可知,在工業化初期階段,人類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認識到可以通過約束自己的行為來減少發展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123456789101112131415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天津津南區期中)下圖示意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之間的關系。據圖回答1~2題。2.這種關系反映了環境質量的提高主要取決于A.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B.人的認識能力的不斷提高C.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戰略的不斷調整D.發達國家環保政策的不斷調整√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這種關系反映了環境質量的提高主要取決于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故選A。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又是一年三月三,塑料袋飛滿天。”結合如圖,完成3~4題。3.制造塑料袋需要消耗大量資源,主要體現在A.清洗需要大量水B.生產原料來源于石油C.燃燒消耗氧氣D.掩埋占用大量農田√塑料袋的生產原料來源于石油。故選B。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又是一年三月三,塑料袋飛滿天。”結合如圖,完成3~4題。4.目前,我國已在許多消費場所禁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其主要目的是①減輕“白色污染” ②節約資源 ③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 ④促進紡織行業發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禁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僅能減輕“白色污染”,節約資源,還能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故選A。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甘肅天水統考)珠海市是我國第一批經濟特區城市,在建設之初,確立了“海拔25 m等高線以上禁止開發,城區樓房不能太高,建筑不能太密集,陸地山體25 m等高線以下向外延至200 m以內嚴格控制興建高層建筑”等原則,并在當年提出“破壞綠水青山就是犯罪,先污染再治理代價太大”,多次被媒體質疑“政策清高”。據此完成5~6題。5.當初的“清高政策”對現在該城市發展的有利影響是①占用耕地,縮小了發展空間 ②有利于市民親近自然 ③優選企業,打下了經濟基礎 ④環境優美,吸引高新技術產業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基礎過關珠海為沿海城市,海拔25 m以上禁止開發,而且嚴格控制興建高層建筑,有利于市民親近自然;注重環境保護,對高新技術產業更有吸引力。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甘肅天水統考)珠海市是我國第一批經濟特區城市,在建設之初,確立了“海拔25 m等高線以上禁止開發,城區樓房不能太高,建筑不能太密集,陸地山體25 m等高線以下向外延至200 m以內嚴格控制興建高層建筑”等原則,并在當年提出“破壞綠水青山就是犯罪,先污染再治理代價太大”,多次被媒體質疑“政策清高”。據此完成5~6題。6.該城市建設之初確立“海拔25 m等高線以上禁止開發”考量的是A.保地質災害少發生 B.為農業發展留空間C.建花園城市提品質 D.免土地開發高成本√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珠海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勢起伏較小,地質災害少發;城市以第二、第三產業為主,不是為農業發展留空間;該地區人地矛盾突出,禁止開發可能增加土地開發成本;材料“破壞綠水青山就是犯罪”說明該地區重視綠化,確立此原則是為了建設花園城市,提升城市品質。故選C。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末日游”最先由美國人提出,他們以這種方式感受地球正面臨的危險。其中,乞力馬扎羅山、馬爾代夫群島等為著名的“末日景點”。據此完成7~8題。7.促使乞力馬扎羅山、馬爾代夫群島成為“末日景點”的人類活動主要是A.制冷技術的出現 B.礦物能源的利用C.海洋石油污染 D.不合理的墾殖√乞力馬扎羅山冰雪的消失,馬爾代夫群島的淹沒均與全球變暖有關,而全球變暖與大量燃燒礦物能源,向大氣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有關,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末日游”最先由美國人提出,他們以這種方式感受地球正面臨的危險。其中,乞力馬扎羅山、馬爾代夫群島等為著名的“末日景點”。據此完成7~8題。8.下列國際合作有助于拯救上述“末日景點”的是A.海底石油的合作開發B.煤炭脫硫技術合作C.太陽能、潮汐能開發技術合作D.大力推廣“末日游”√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結合上題分析可知,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有助于節能減排,緩解全球變暖,故C項正確。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三北防護林工程是指在我國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建設的大型人工生態林工程。經過40余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約3 014萬公頃,工程區的森林覆蓋率顯著提高,構筑起綠水青山的生態防線。據此完成9~10題。9.三北防護林的建設,使得工程區A.人口合理容量不變B.環境承載力降低C.人口合理容量變小D.環境承載力提高√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三北防護林的建設有效地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使得該區域生產力得到改善和提高,有利于提高當地環境承載力,從而使人口合理容量變大。基礎過關123456789101112131415三北防護林工程是指在我國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建設的大型人工生態林工程。經過40余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約3 014萬公頃,工程區的森林覆蓋率顯著提高,構筑起綠水青山的生態防線。據此完成9~10題。10.三北防護林的建設給京津冀地區帶來的主要環境效益是A.減輕風沙危害B.減輕汽車尾氣污染C.減少生物多樣性D.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基礎過關三北防護林的主要作用是防風固沙,因此三北防護林給京津冀地區帶來的主要環境效益是減輕風沙危害。123456789101112131415基礎過關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山東威海期末)抱坡嶺是海南省三亞市一座山體裸露、地勢起伏較大的廢棄石灰巖礦山。近年來,相關部門采用了削坡退臺、設置“V”形槽(如下圖所示)等綜合治理辦法恢復山體的生態環境。據此回答11~12題。11.抱坡嶺需要人工修復的最主要原因是A.石灰巖易風化,造成危巖崩落,威脅人們生命安全B.處于臺風多發區,易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C.山體坡度大,涵養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復能力差D.美化環境,增加旅游景點,提高附近居民的年收入√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海南三亞位于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多。由材料“山體裸露、地勢起伏較大”可知,該山體植被少、坡度大,涵養水土的能力差,易造成水土流失,山體的自我修復能力差,故要進行人工修復。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山東威海期末)抱坡嶺是海南省三亞市一座山體裸露、地勢起伏較大的廢棄石灰巖礦山。近年來,相關部門采用了削坡退臺、設置“V”形槽(如下圖所示)等綜合治理辦法恢復山體的生態環境。據此回答11~12題。12.每一級退臺都設置為外緣高、內部低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爬山難度 B.增加耕地面積C.便于匯集雨水 D.提高地面美觀度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進行山體生態修復的主要目的是恢復植被,減輕水土流失。植被修復離不開水,該山體坡度大而不利于地表水下滲,同時石灰巖地區地表水缺乏,修建外緣高、內部低的退臺便于匯集雨水。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我國于2018年1月1日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遼寧、吉林、安徽和新疆等地明確應納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適用稅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確定的最低限額征收,而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普遍對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執行較高的適用稅額。據此完成13~14題。13.京津冀等地執行較高的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稅額的主要原因是A.排污總量大 B.環境壓力大C.資源環境承載力強 D.經濟實力強√京津冀等地的環境壓力大,執行較高的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稅額可以有效減少污染物的排放,B正確。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我國于2018年1月1日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遼寧、吉林、安徽和新疆等地明確應納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適用稅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確定的最低限額征收,而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普遍對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執行較高的適用稅額。據此完成13~14題。14.征收環境保護稅對我國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是A.降低企業成本 B.增加政府稅收C.減少原料投入 D.促進產業轉型√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征收環境保護稅會增加企業成本,A錯誤。增加政府稅收不是征收環境保護稅的主要目的,B錯誤。征收環境保護稅對原料投入沒有直接影響,C錯誤。征收環境保護稅可以促使企業節能減排,促進產業轉型升級,D項正確。1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2011年起,為改善流域的環境質量,四川省選擇岷江、沱江水系先行試點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在行政區跨界斷面(行政區交界斷面)設置水質監測點,按照“誰超標,誰賠償;誰達標,誰受益”的原則,實行全流域水環境獎懲舉措。下圖為岷江、沱江流域考核斷面達標率時間變化圖。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試解釋岷江、沱江流域春季達標率低的原因。答案 春季降水較少;氣溫回升快,蒸發強;水量小,自凈能力弱。自2011年起,為改善流域的環境質量,四川省選擇岷江、沱江水系先行試點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在行政區跨界斷面(行政區交界斷面)設置水質監測點,按照“誰超標,誰賠償;誰達標,誰受益”的原則,實行全流域水環境獎懲舉措。下圖為岷江、沱江流域考核斷面達標率時間變化圖。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2)說明岷江、沱江流域實行水環境獎懲舉措的意義。答案 提高流域水環境治理的積極性;保證水環境治理的公共性、公平性。微專題3 環境問題關聯圖的判讀 1.讀圖名,明主題研讀圖名及圖文材料,明確關聯圖的主題是什么。該圖為廚余垃圾自動處理系統的主要工藝流程示意圖。2.理關系,找突破(1)把握內在聯系,尋找主導因素。該自動處理系統是處理廚余垃圾的,故廚余垃圾是該處理系統的原料。(2)讀圖可知,該處理流程可轉化為下圖:3.代入嘗試驗證將最終判斷代入關聯圖,然后進行嚴密的推理、分析、判斷等,以驗證其正確性。(全國文綜Ⅲ)我國人口眾多,生活垃圾產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對垃圾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近些年,某企業開發了廚余垃圾自動處理系統,并在全國很多城市推廣。下圖示意該廚余垃圾自動處理系統的主要工藝流程。據此完成1~2題。1.廚余垃圾是圖示自動處理系統中的( )A.廢料 B.原料 C.能源 D.產品2.符合圖示自動處理系統局部工藝流程的是( )A.廢渣→生產沼氣→沼氣發電 B.工業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機渣C.有機渣→生產沼氣→廢渣 D.生產沼氣→有機渣→提取生物油脂讀“環境、資源和人口關系示意圖”,完成3~4題。3.圖中字母代表的含義,不正確的是( )A.a表示資源開發 B.b表示生產活動C.c表示環境對人類的影響 D.d表示廢棄物排放4.關于a過程及該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對應正確的是( )A.煤礦開采—地面沉降 B.化工生產—水污染C.火力發電—大氣污染 D.冰箱使用—臭氧層破壞 (2024·河南鄭州調研)讀“人類與環境關系圖”,回答5~7題。5.圖中②處的內容應是( )A.改善環境質量 B.人類與環境協調C.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D.物質資料生產6.下列關于人類環境觀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類與自然界處于一種依附或順應的關系B.自然環境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C.人類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賜,不斷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類的任務D.人類應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發展自己7.協調人地關系的首要任務是( )A.控制人口規模 B.轉變發展模式C.實現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D.我們每個人都積極參與下圖為“某市新生態城水循環利用模式圖”,圖中化工產業區走的是高端化工產品之路。據此回答8~10題。8.圖示水循環利用模式( )A.保障大氣、水體的零污染B.實現了“氫氣—甲烷—風電”清潔能源生產C.再生水直接用于補充景觀用水D.是基于“生產—生態—生活”的一體化設計9.圖中化工產業區可持續發展的主導因素是( )A.原材料 B.能源 C.科技 D.勞動力10.圖示生態城建設的主要目標是( )A.節能、減排、再利用 B.凈化、循環、再利用C.降耗、節能、可持續 D.凈化、降耗、可持續(2024·海南三亞期末)下圖為“芬蘭某產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圖”,當地該產業經歷了由甲模式到乙模式的轉變。完成11~12題。11.與甲模式相比,乙模式的優點有( )A.資源用量減少 B.污染排放降低C.利于生態保護 D.資源利用率提高12.乙模式可應用推廣的工業部門是( )A.機械制造 B.風力發電C.電子工業 D.造紙工業1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8分)材料 下圖示意煤炭在開發利用過程中可能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1)①~⑥表示煤炭開發利用中對環境造成的主要不良影響,請選擇填空。(4分)①太陽輻射增強 ②地面塌陷 ③臭氧層空洞 ④酸雨 ⑤全球變暖 ⑥引發滑坡、崩塌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2)煤炭利用過程中,減少酸性氣體排放的具體措施有哪些?(4分)答案精析落實思維方法1.B 2.C [第1題,在廚余垃圾自動處理系統中,廚余垃圾是系統處理的“原料”,是可利用的資源,而不是“廢料”。垃圾在未經過處理之前,被當作是污染源,當然也就不可能視作能源或有經濟價值的產品,故選B。第2題,在該系統中,廢渣是不可再利用的殘余物,A 選項由廢渣→生產沼氣→沼氣發電的工藝流程是錯的;工業油脂是該處理系統的最終產品,B 選項由工業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機渣的工藝流程也是錯的;對沼氣的進一步利用是發電,D選項由生產沼氣→有機渣→提取生物油脂的工藝流程是錯的;C 選項所示由有機渣→生產沼氣→廢渣的工藝流程是正確的。]3.C 4.A [第3題,根據圖中的關系可知,a表示從環境中獲取資源,為資源開發;b表示對資源進行加工,為某種生產活動;c表示生產、生活活動所獲得的產品提供給人類消費,并不能表示環境對人類的影響;d表示生產、生活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排放到環境中。故選C。第4題,a表示從環境中獲取資源,人類從地下大量開采煤炭,可能會使地下巖層之間出現空隙,引起地面沉降。]5.A 6.D 7.A [第5題,人類的生產既有自身生產也有物質資料生產,人類自身生產要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故①為物質資料生產,③為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可以改善環境質量,故②為改善環境質量;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保證人類與環境相協調,故④為人類與環境相協調。第6題,A、B、C三項的敘述都是片面的,人類應該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第7題,根據圖示分析,協調人地關系首先要控制人口規模。]8.D 9.C 10.B [第8題,由圖可知,該生態城水循環利用模式兼顧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D對。圖中顯示,再生水經過人工濕地及水生植物凈化后才可用于補充景觀用水,C錯。圖中未體現風電的生產,B錯。該水循環利用模式并不能保障大氣、水體的零污染,A錯。第9題,圖中化工產業區走的是高端化工產品之路,所以其可持續發展的主導因素是科技。第10題,由圖可知,該生態城市的污水凈化之后,經過再生水廠處理,用于景觀用水或工業用水,故該生態城建設的主要目標是水資源的凈化、循環、再利用,與節能降耗關系不大。]11.C 12.D [第11題,由材料可知,乙模式與甲模式相比,利用的資源為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的使用有利于生態保護,C對。兩種模式相比,資源使用量及污染排放和資源利用率均沒有太大差異,故選C。第12題,由材料分析,乙模式主要使用可再生資源,而機械制造的原料為鋼鐵,電子工業的原料也不是可再生資源,A、C錯。風力發電不存在廢棄物處理問題,B錯。造紙工業的原料是可再生資源,D對。]13.(1)⑤ ④ ⑥ ②(2)提高煤炭資源的利用率;使用清潔煤利用技術或脫硫技術;加強硫氧化物的綜合利用。(共29張PPT)環境保護與國家安全第四節第三章 環境與國家安全環境問題關聯圖的判讀微專題31.讀圖名,明主題研讀圖名及圖文材料,明確關聯圖的主題是什么。該圖為廚余垃圾自動處理系統的主要工藝流程示意圖。2.理關系,找突破(1)把握內在聯系,尋找主導因素。該自動處理系統是處理廚余垃圾的,故廚余垃圾是該處理系統的原料。(2)讀圖可知,該處理流程可轉化為下圖:3.代入嘗試驗證將最終判斷代入關聯圖,然后進行嚴密的推理、分析、判斷等,以驗證其正確性。(全國文綜Ⅲ)我國人口眾多,生活垃圾產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對垃圾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近些年,某企業開發了廚余垃圾自動處理系統,并在全國很多城市推廣。下圖示意該廚余垃圾自動處理系統的主要工藝流程。據此完成1~2題。1.廚余垃圾是圖示自動處理系統中的A.廢料 B.原料 C.能源 D.產品√在廚余垃圾自動處理系統中,廚余垃圾是系統處理的“原料”,是可利用的資源,而不是“廢料”。垃圾在未經過處理之前,被當作是污染源,當然也就不可能視作能源或有經濟價值的產品,故選B。(全國文綜Ⅲ)我國人口眾多,生活垃圾產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對垃圾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近些年,某企業開發了廚余垃圾自動處理系統,并在全國很多城市推廣。下圖示意該廚余垃圾自動處理系統的主要工藝流程。據此完成1~2題。2.符合圖示自動處理系統局部工藝流程的是A.廢渣→生產沼氣→沼氣發電B.工業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機渣C.有機渣→生產沼氣→廢渣D.生產沼氣→有機渣→提取生物油脂√在該系統中,廢渣是不可再利用的殘余物,A 選項由廢渣→生產沼氣→沼氣發電的工藝流程是錯的;工業油脂是該處理系統的最終產品,B 選項由工業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機渣的工藝流程也是錯的;對沼氣的進一步利用是發電,D選項由生產沼氣→有機渣→提取生物油脂的工藝流程是錯的;C 選項所示由有機渣→生產沼氣→廢渣的工藝流程是正確的。讀“環境、資源和人口關系示意圖”,完成3~4題。3.圖中字母代表的含義,不正確的是A.a表示資源開發B.b表示生產活動C.c表示環境對人類的影響D.d表示廢棄物排放√根據圖中的關系可知,a表示從環境中獲取資源,為資源開發;b表示對資源進行加工,為某種生產活動;c表示生產、生活活動所獲得的產品提供給人類消費,并不能表示環境對人類的影響;d表示生產、生活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排放到環境中。故選C。讀“環境、資源和人口關系示意圖”,完成3~4題。4.關于a過程及該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對應正確的是A.煤礦開采—地面沉降B.化工生產—水污染C.火力發電—大氣污染D.冰箱使用—臭氧層破壞√a表示從環境中獲取資源,人類從地下大量開采煤炭,可能會使地下巖層之間出現空隙,引起地面沉降。(2024·河南鄭州調研)讀“人類與環境關系圖”,回答5~7題。5.圖中②處的內容應是A.改善環境質量B.人類與環境協調C.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D.物質資料生產√人類的生產既有自身生產也有物質資料生產,人類自身生產要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故①為物質資料生產,③為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可以改善環境質量,故②為改善環境質量;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保證人類與環境相協調,故④為人類與環境相協調。(2024·河南鄭州調研)讀“人類與環境關系圖”,回答5~7題。6.下列關于人類環境觀的敘述,正確的是A.人類與自然界處于一種依附或順應的關系B.自然環境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C.人類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賜,不斷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類的任務D.人類應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發展自己√A、B、C三項的敘述都是片面的,人類應該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發展自己。(2024·河南鄭州調研)讀“人類與環境關系圖”,回答5~7題。7.協調人地關系的首要任務是A.控制人口規模B.轉變發展模式C.實現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D.我們每個人都積極參與√根據圖示分析,協調人地關系首先要控制人口規模。下圖為“某市新生態城水循環利用模式圖”,圖中化工產業區走的是高端化工產品之路。據此回答8~10題。8.圖示水循環利用模式A.保障大氣、水體的零污染B.實現了“氫氣—甲烷—風電”清潔能源生產C.再生水直接用于補充景觀用水D.是基于“生產—生態—生活”的一體化設計√由圖可知,該生態城水循環利用模式兼顧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D對。圖中顯示,再生水經過人工濕地及水生植物凈化后才可用于補充景觀用水,C錯。圖中未體現風電的生產,B錯。該水循環利用模式并不能保障大氣、水體的零污染,A錯。下圖為“某市新生態城水循環利用模式圖”,圖中化工產業區走的是高端化工產品之路。據此回答8~10題。9.圖中化工產業區可持續發展的主導因素是A.原材料 B.能源 C.科技 D.勞動力√圖中化工產業區走的是高端化工產品之路,所以其可持續發展的主導因素是科技。下圖為“某市新生態城水循環利用模式圖”,圖中化工產業區走的是高端化工產品之路。據此回答8~10題。10.圖示生態城建設的主要目標是A.節能、減排、再利用B.凈化、循環、再利用C.降耗、節能、可持續D.凈化、降耗、可持續√由圖可知,該生態城市的污水凈化之后,經過再生水廠處理,用于景觀用水或工業用水,故該生態城建設的主要目標是水資源的凈化、循環、再利用,與節能降耗關系不大。(2024·海南三亞期末)下圖為“芬蘭某產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圖”,當地該產業經歷了由甲模式到乙模式的轉變。完成11~12題。11.與甲模式相比,乙模式的優點有A.資源用量減少B.污染排放降低C.利于生態保護D.資源利用率提高√由材料可知,乙模式與甲模式相比,利用的資源為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的使用有利于生態保護,C對。兩種模式相比,資源使用量及污染排放和資源利用率均沒有太大差異,故選C。(2024·海南三亞期末)下圖為“芬蘭某產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圖”,當地該產業經歷了由甲模式到乙模式的轉變。完成11~12題。12.乙模式可應用推廣的工業部門是A.機械制造 B.風力發電C.電子工業 D.造紙工業√由材料分析,乙模式主要使用可再生資源,而機械制造的原料為鋼鐵,電子工業的原料也不是可再生資源,A、C錯。風力發電不存在廢棄物處理問題,B錯。造紙工業的原料是可再生資源,D對。1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 下圖示意煤炭在開發利用過程中可能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1)①~⑥表示煤炭開發利用中對環境造成的主要不良影響,請選擇填空。①太陽輻射增強 ②地面塌陷 ③臭氧層空洞 ④酸雨 ⑤全球變暖 ⑥引發滑坡、崩塌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⑤④⑥②(2)煤炭利用過程中,減少酸性氣體排放的具體措施有哪些?答案 提高煤炭資源的利用率;使用清潔煤利用技術或脫硫技術;加強硫氧化物的綜合利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章 第四節 微專題3 環境問題關聯圖的判讀.docx 第三章 第四節 微專題3 環境問題關聯圖的判讀.pptx 第三章 第四節 環境保護與國家安全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三章 第四節 環境保護與國家安全.docx 第三章 第四節 環境保護與國家安全.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