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 “一帶一路”倡議與國際合作 [分值:65分](選擇題1~7題,每小題3分,共21分)(2024·湖南長沙期中)安哥拉地處非洲西海岸,油氣資源豐富,但其長期花費巨資輸入成品油。21世紀初,長達27年的安哥拉內戰結束后,中安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中資企業承建了該國油庫建設、煉油廠擴建等項目。其中,羅安達煉油廠擴建投產后,汽油日產量從300噸提高到1 200噸,每年可為安哥拉節省3億美元。據此完成1~2題。1.中資企業在安哥拉投資首先要考慮當地的( )A.社會秩序 B.自然資源C.基礎設施 D.地理位置2.中資企業在安哥拉投資擴建煉油廠的意義重在( )A.延長石油產業鏈 B.合作互利共贏C.增強企業競爭力 D.樹立國際品牌(2024·甘肅天水月考)近年來,中國、日本、歐美等國家及地區的資本和產業的進入使得印度經濟持續發展,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印度經濟還將繼續快速增長。據此完成3~5題。3.印度要承接國外大型企業的進駐,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 )A.原料成本高 B.基礎設施落后C.國內市場狹小 D.技術水平較低4.資本和企業進入印度可能產生的影響是( )①提高印度的環境質量 ②緩解印度的就業壓力 ③降低印度的城鎮化水平 ④提高印度人民的生活水平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5.印度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優勢有( )①瀕臨印度洋,對外交通便利 ②自然資源豐富,有利于經濟發展 ③經濟較為發達,國內資金充足 ④人口眾多,有利于參與全球化分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024·山東威海調研)泉州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宋元時期泉州港成為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是盛極一時的東方大港。明清時期實行“海禁”,泉州港逐漸衰落。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泉州港又煥發出勃勃生機。據此完成6~7題。6.宋元時期泉州港作為東方大港,輸出到西亞的商品主要有( )A.玉器、寶石 B.絲綢、瓷器C.茶葉、香料 D.字畫、琥珀7.宋元時期和近年來泉州港蓬勃發展的主導因素分別為( )A.經濟 政策 B.資源 經濟C.戰爭 技術 D.技術 市場(選擇題8~14題,每小題4分,共28分)中亞五國以農牧業為主,經濟發展水平低,資源稟賦同中國產業現狀形成良性互補,與中國產業領域合作廣泛,為中國向中亞五國進行國際產業轉移提供了良好契機。下表示意中亞五國對中國產業轉移吸引力指數。據此完成8~9題。國別 排名 吸引力指數哈薩克斯坦 1 27.82土庫曼斯坦 4 10.09吉爾吉斯斯坦 5 1.39烏茲別克斯坦 3 12.66塔吉克斯坦 2 12.698.中亞五國中,吉爾吉斯斯坦對中國產業轉移吸引力相對較弱的原因可能是( )A.自然資源相對貧乏 B.經濟基礎相對薄弱C.生產成本相對較高 D.地理位置相對偏遠9.為更好地承接“一帶一路”國際產業轉移,中亞五國應( )A.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道路互通B.提高農牧礦業產值比重,擴大邊境貿易C.充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D.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升競爭能力隨著國際競爭格局的變化,原先由發達經濟體主導的傳統“單循環”價值體系鏈被打破,由中國主導的“雙環流”價值體系鏈(如圖)正在形成。中國作為“雙環流”價值體系鏈的核心樞紐,連接著歐美發達經濟體與亞非拉發展中經濟體,有利于實現世界經濟的共贏。據此完成10~12題。10.全球價值體系鏈從“單循環”向“雙環流”的轉變,主要得益于( )A.發達經濟體產業結構的調整B.中國工業化水平的提高C.發展中經濟體資源儲量增加D.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11.在中國與發達經濟體的環流中,中國面臨的挑戰是( )A.勞動力資源匱乏 B.礦產資源日漸枯竭C.基礎設施不完善 D.產業創新能力不足12.為幫助發展中經濟體更好地融入“雙環流”價值體系鏈,實現雙贏,中國應( )A.提高初級產品進口價格B.大力發展傳統工業,擴大資源進口C.降低中間產品生產成本D.加大海外投資力度,傳播先進技術“南洋”一詞是明、清時期我國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近年來,我國很多企業在東南亞國家投資,掀起了新一輪“下南洋”的熱潮。下圖為“我國企業在東南亞部分國家投資項目示意圖”。讀圖,完成13~14題。13.東南亞國家吸引我國企業“下南洋”的原因是( )A.地形平坦,適宜種植橡膠、椰子等作物B.山水相鄰,陸路交通比海運更便捷C.城市密集,經濟發達,國內外市場廣闊D.部分國家土地、勞動力等成本低廉14.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我國企業與東南亞各國開展更多領域的合作,對東南亞可能造成的影響有( )①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②改善當地環境質量 ③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 ④提高失業率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5.(2024·浙江寧波質檢)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口岸貿易是以陸路口岸為載體,以進出口貿易為主,在此基礎上配置資本、物流、勞動力等要素形成的綜合經濟體系。尼泊爾與中國有著長1 415 km的邊界線,是加強中國與南亞陸上經貿合作的重要樞紐,更是中國商品走向南亞市場的重要“大門”。在新的歷史條件和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中國、尼泊爾邊境的樟木口岸、吉隆口岸、普蘭(斜爾瓦)口岸的貿易與跨境交通發展是建設環喜馬拉雅經濟合作帶的重要支撐。(1)指出中國、尼泊爾口岸貿易可持續性的要素。(4分)(2)說明口岸貿易線路多選擇通過重要節點城市的原因。(6分)(3)簡述中國、尼泊爾邊境貿易口岸開通的意義。(6分)答案精析1.A 2.B [第1題,據材料信息“21世紀初,長達27年的安哥拉內戰結束后,中安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可知,中資企業在安哥拉投資首先要考慮當地的社會秩序,A正確。第2題,中資企業在安哥拉投資擴建煉油廠,沒有延長石油產業鏈,A錯誤;幫助安哥拉滿足國內石油需求,也可以增加中國企業的經濟收入,實現了合作互利共贏,B正確;中資企業承建了該國油庫建設、煉油廠擴建等項目,屬于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對增強企業競爭力、樹立國際品牌影響不大,C、D錯誤。]3.B 4.B 5.D [第3題,印度經濟發展水平低,基礎設施落后,是承接國外大型企業進駐最需要解決的問題,B項正確。印度為發展中國家,且國內資源豐富,原料成本低,A項錯誤。印度人口眾多,國內市場廣闊,C項錯誤。目前,印度主要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水平較低對承接該類產業影響較小,D項錯誤。故選B。第4題,資本和企業的進入可能會對印度環境造成一定污染,降低印度的環境質量,①錯;企業進入提供的就業機會增多,可緩解印度的就業壓力,②對;經濟發展有利于提高印度的城鎮化水平,③錯;經濟發展有利于提高印度人民的生活水平,④對。故選B。第5題,印度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優勢有瀕臨印度洋,對外交通便利,①對;自然資源豐富,有利于經濟發展,②對;人口眾多,有利于參與全球化分工,④對;印度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國內資金不足,③錯。故選D。]6.B 7.A [第6題,宋元時期我國的絲綢、瓷器聞名世界,所以泉州港輸出到西亞的商品以絲綢、瓷器為主,B對;南亞地區盛產寶石,東南亞盛產香料,中國該類商品的競爭力較弱,A、C錯;字畫等中國文化產品對西亞居民的吸引力較小,D錯。故選B。第7題,宋元時期通過泉州港開展對外貿易,可以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促進港口的發展;近年來,受“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泉州港再次蓬勃發展,A對。]8.B 9.A [第8題,吉爾吉斯斯坦經濟規模相對較小,其發展對國際社會依賴嚴重,經濟基礎相對薄弱,B正確。第9題,中亞地區經濟落后,基礎設施不完善,尤其是和鄰國之間的交通不完善,因此應該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道路互通,A正確。]10.B 11.D 12.D [第10題,在傳統“單循環”價值體系鏈中,發達經濟體掌握技術,處于價值鏈高端,發展中經濟體處于價值鏈末端。近年來,中國工業化水平明顯提升,成為“制造大國”,從發展中經濟體進口初級產品,從發達經濟體進口技術,制造中間產品,成為連接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核心樞紐,形成了“雙環流”價值體系鏈,B項正確;發達經濟體產業結構的調整、發展中經濟體資源儲量增加、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都不是導致全球價值體系鏈從“單循環”向“雙環流”轉變的主要原因,A、C、D項錯誤。故選B。第11題,中國是人口大國,目前并沒有出現勞動力資源匱乏現象,A項錯誤;中國從發達經濟體進口技術、向其出口中間產品,從發展中經濟體進口礦產資源,對礦產資源依賴性大,但是與該環流關系不大,B項錯誤;中國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善,C項錯誤;與發達經濟體的環流中,中國產業創新能力不足,D項正確。故選D。第12題,在中國與發展中經濟體的環流中,中國從發展中經濟體進口初級產品,并向其出口技術,加大海外投資力度,傳播先進技術,有利于提高發展中經濟體工業化水平,促進其經濟發展,使其更好地融入“雙環流”價值體系鏈,D項正確;提高初級產品進口價格不利于市場競爭機制的形成,也不利于我國產業的健康發展,A項錯誤;傳統工業多為勞動密集型或資源密集型工業,不符合我國產業轉型升級趨勢,不適合大力發展,B項錯誤;降低中間產品生產成本有利于中國更好地融入與發達經濟體的環流,對發展中經濟體影響不大,C項錯誤。故選D。]13.D 14.C [第13題,投資東南亞的企業多為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相比我國,東南亞部分國家土地、勞動力等價格低廉,企業生產成本低,D項正確。東南亞部分國家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形起伏大,A項錯誤。中南半島山河相間,山高谷深,陸路交通不便,B項錯誤。東南亞的許多城市沿河流分布,經濟欠發達,市場較小,C項錯誤。故選D。第14題,我國企業與東南亞各國開展更多領域的合作,有利于促進東南亞產業結構調整,①正確;有利于加快當地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③正確;產業轉入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污染,不利于環境質量改善,但可以降低失業率,②④錯誤。故選C項。]15.(1)樞紐、通道、平臺、產業。(2)口岸貿易線路沿線人口稀少,城市人口較多;重要節點城市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節點城市輻射范圍廣。(3)有利于邊境貿易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兩國經濟和文化交流;有利于促進貿易線路沿線經濟的發展。第四節 “一帶一路”倡議與國際合作課程標準 結合“一帶一路”建設,說明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學習目標 1.結合實例,理解國際合作的內容和重要意義。(綜合思維)2.結合材料,了解“一帶一路”的內涵和提出背景。(綜合思維)3.能結合“一帶一路”倡議,說明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人地協調觀)1.國際合作(1)概念:包括政治合作、________合作、軍事合作、文化合作等,一般是地區或國際組織基于相互利益的基本一致或部分一致,在一定的問題領域中所進行的________行為。(2)意義:有助于各國優勢互補,協調________,促進經濟發展合作、社會和諧和文化包容創新,實現各國共贏發展。2.“一帶一路”的含義和提出的背景(1)“一帶一路”的含義“一帶” “一路”全稱 ________ ________歷史基礎 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 自秦漢時期開通以來,一直是溝通東西方經濟文化的重要橋梁路徑 從我國出發 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 從我國沿海港口出發 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過南海到________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目標 堅持________原則,積極進行政策溝通,積極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經貿、投資、金融,生態環保,人文交流等多領域的務實合作,以實現經濟和文化的共同繁榮發展(2)“一帶一路”提出的背景背景 表現 對構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意義地理位置鄰近 相關國家地理位置鄰近,從古至今保持著密切往來,相互依賴程度較高 地緣優勢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合作共贏提供了基礎支持________不平衡 從國內來看,我國東、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日益加劇,西部地區需要“走出去”;從國際來看,“一帶一路”東連活躍的東亞經濟圈,西接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但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與兩端的經濟圈存在巨大落差 有利于改善我國西部地區的發展環境,擴大我國對外開放格局,能夠促進相對落后的國家重新融入世界經濟的主流,逐步消除貧困與落后________具有互補性 “一帶一路”覆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市場龐大。這些資源在地區間分布不均衡,且具有較強互補性 推動各國積極主動展開合作,以優化本國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________基礎深厚 古代絲綢之路起始于中國,是連接亞洲、非洲、歐洲的貿易路線 有力地促進東西方交流,為當今秉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豐富的經驗與基礎相關國家合作意愿上升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合作的深入發展,國家間相互聯系不斷加深 鄰國與中國加強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3.“一帶一路”的合作領域通過政策溝通和協調,一系列標志性項目落地,使相關國家結成更為緊密的________。具體如下:(1)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相關國家積極開展鐵路、公路、航空、港口、電力、信息通信等方面的合作,促進了地區間的互聯互通,形成了更為完善的基礎設施網絡。(2)經貿、投資、金融合作多個國家簽署了________,設立了經貿合作區,拓展投資領域,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深化金融合作,為實現貿易暢通、開展多元化投資、形成金融機構和服務網絡化布局、創新融資機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3)生態環保合作各國通過實施“一帶一路”________保護廊道建設示范項目、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項目等綠色環保項目,推動各地區和全球的________發展。(4)人文社會交流相關國家通過文化、旅游、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促進了相關國家多層次、多領域的人文社會交流,推動了文明互學互鑒和文化共同繁榮。(5)海上多領域合作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依托海上合作,為有序發展海上貿易、互聯互通和海洋經濟,打造一批海上合作支點港口,維護海上大通道的安全暢通。同時, 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開展了海洋科技、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________、海上執法安全等多領域合作。4.“一帶一路”對國際合作的意義“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不僅有利于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也將為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動力,造福相關國家和人民,推動世界實現更為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發展,有利于實現聯合國提出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如下:內涵 意義文明交流 促進國際文明交流,推動各種文明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讓人類文明更加絢爛多彩互尊互信 促進世界的和平安寧,拉近國家間關系,讓各國互尊互信,讓各國人民守望相助共同發展 促進相關國家的共同發展,幫助各國打破發展瓶頸,縮小發展差距,共享發展成果,打造甘苦與共、命運相連的發展共同體實現夢想 把相關國家人民的夢想凝結為共同愿望,促進人們美好生活的實現判斷1.“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簡稱。( )2.“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就是指從中國沿海港口經過南海到印度洋。( )3.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性是“一帶一路”各國合作共贏的基礎。( )4.“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當。( )2020年12月18日,外交部部長王毅以視頻方式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咨詢委員會2020年度會議。王毅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要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復蘇之路、增長之路,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指明了方向。2019年9月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同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舉行會談。兩國元首一致決定,雙方將本著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中哈永久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將中國與中亞關系推向了新的階段,并贏得了中亞各國的熱烈響應和積極支持,中國先后與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簽署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合作文件。哈薩克斯坦是中亞五國中領土面積最大,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1.[區域認知]為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實現互聯互通,除了鐵路(高鐵)通道外,你認為還可以規劃建設哪些交通通道?2.[綜合思維]分析中亞地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性。3.[區域認知]簡述中哈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的優勢條件。4.[地理實踐力]中哈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對于中哈兩國有何意義?(2024·山西陽泉期中)“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地域廣闊,主要集中于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中東歐及北非等地區。“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始終將生態文明領域合作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內容,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深入。據此完成1~2題。1.“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大多( )A.產業結構合理B.經濟發展水平低C.科技力量雄厚D.工業基礎好2.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相關國家可以( )A.禁止開發煤電項目B.減少能源的跨區域調配C.縮小工業發展規模D.加強綠色產品貿易合作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是中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典范。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完工,吸引了諸多中國企業落戶,被稱為荒漠中的“工業綠洲”。讀“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位置圖”,完成3~4題。3.利用埃及的資源優勢,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可以發展的工業部門是( )A.石油裝備、紡織服裝B.電子產品研發、食品加工C.鋼鐵工業、有色金屬冶煉D.光伏產業、水電開發4.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的建設對埃及的影響有( )①推動工業化進程 ②提高蘇伊士運河的航運能力 ③增加稅收與就業 ④促進城鎮化水平提高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精析梳理教材新知1.(1)經濟 政策協調 (2)人地關系2.(1)“絲綢之路經濟帶”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南太平洋 共商、共建、共享 (2)區域經濟發展 資源 歷史3.“命運共同體” (2)自由貿易協定 (3)生物多樣性 綠色健康 (5)防災減災判斷1.× 2.× 3.× 4.×探究核心知識1.建設公路通道;改擴建機場,疏通空中通道,開展通用航空運輸服務;重新規劃建設油氣大管道。2.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第二亞歐大陸橋經過此地;北靠俄羅斯,西接歐洲,南鄰西亞,是東西方友好往來的橋梁和樞紐,是商貿往來的集散地;中亞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靠近里海沿岸和西亞的石油富集區。3.地理位置優越,地緣區位優勢獨特;政策扶持;腹地范圍廣;資源豐富多樣,資源與市場互補性強,搭建了貿易平臺;民俗相通,習俗相近,有良好的人文基礎;合作歷史長,交流合作基礎良好;對外口岸輻射哈薩克斯坦中北部和俄羅斯,通關速度快,通關效率高。4.有利于打造中哈兩國新型國際合作模式;推動兩國新型國際關系建設,開拓中哈兩國深化合作的新空間;增強兩國之間深化合作的文化驅動力;促進中哈兩國的共同繁榮。落實思維方法1.B 2.D [第1題,由材料可知,“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大多為發展中國家,產業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工業化起步較晚,經濟發展基礎薄弱,整體發展水平偏低,B正確。第2題,推進綠色發展不是禁止資源開發、縮小工業發展規模。減少能源的跨區域調配不利于綠色發展。“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普遍面臨生態破壞及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因此可以加強綠色產品貿易合作,D正確。]3.A 4.B [第3題,埃及的優勢資源是石油、棉花,利用埃及的資源優勢,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可以發展的工業部門是石油裝備、紡織服裝,A項正確;埃及科技水平低,不宜發展電子產品研發,B項錯誤;埃及鐵礦、有色金屬資源缺乏,不宜發展鋼鐵工業、有色金屬冶煉,C項錯誤。該區域水能資源不豐富,不宜開發水電,D項錯誤。故選A。第4題,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的建設能夠推動埃及工業化進程,促進經濟增長,①對。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的建設可能使蘇伊士運河的航運量增加,但不能提高蘇伊士運河的航運能力(提高航運能力可以依靠拓寬加深航道、提高通行效率等),②錯。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的建設能夠帶動區域發展,有利于增加稅收與就業,③對。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的建設有利于促進埃及城鎮化水平提高,④對。故選B。](共59張PPT)“一帶一路”倡議與國際合作第四節第三章 區域協調結合“一帶一路”建設,說明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1.結合實例,理解國際合作的內容和重要意義。(綜合思維)2.結合材料,了解“一帶一路”的內涵和提出背景。(綜合思維)3.能結合“一帶一路”倡議,說明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人地協調觀)課程標準學習目標1.國際合作(1)概念:包括政治合作、_____合作、軍事合作、文化合作等,一般是地區或國際組織基于相互利益的基本一致或部分一致,在一定的問題領域中所進行的__________行為。(2)意義:有助于各國優勢互補,協調_________,促進經濟發展合作、社會和諧和文化包容創新,實現各國共贏發展。經濟政策協調人地關系2.“一帶一路”的含義和提出的背景(1)“一帶一路”的含義 “一帶” “一路”全稱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歷史基礎 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 自秦漢時期開通以來,一直是溝通東西方經濟文化的重要橋梁“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 “一路”路徑 從我國出發 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 從我國沿海港口出發 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過南海到_________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目標 堅持_________________原則,積極進行政策溝通,積極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經貿、投資、金融,生態環保,人文交流等多領域的務實合作,以實現經濟和文化的共同繁榮發展共商、共建、共享南太平洋(2)“一帶一路”提出的背景背景 表現 對構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意義地理位置鄰近 相關國家地理位置鄰近,從古至今保持著密切往來,相互依賴程度較高 地緣優勢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合作共贏提供了基礎支持背景 表現 對構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意義______________不平衡 從國內來看,我國東、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日益加劇,西部地區需要“走出去”;從國際來看,“一帶一路”東連活躍的東亞經濟圈,西接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但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與兩端的經濟圈存在巨大落差 有利于改善我國西部地區的發展環境,擴大我國對外開放格局,能夠促進相對落后的國家重新融入世界經濟的主流,逐步消除貧困與落后區域經濟發展背景 表現 對構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意義_____具有互補性 “一帶一路”覆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市場龐大。這些資源在地區間分布不均衡,且具有較強互補性 推動各國積極主動展開合作,以優化本國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_____基礎深厚 古代絲綢之路起始于中國,是連接亞洲、非洲、歐洲的貿易路線 有力地促進東西方交流,為當今秉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豐富的經驗與基礎資源歷史背景 表現 對構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意義相關國家合作意愿上升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合作的深入發展,國家間相互聯系不斷加深 鄰國與中國加強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3.“一帶一路”的合作領域通過政策溝通和協調,一系列標志性項目落地,使相關國家結成更為緊密的_______________。具體如下:(1)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相關國家積極開展鐵路、公路、航空、港口、電力、信息通信等方面的合作,促進了地區間的互聯互通,形成了更為完善的基礎設施網絡。“命運共同體”(2)經貿、投資、金融合作多個國家簽署了_____________,設立了經貿合作區,拓展投資領域,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深化金融合作,為實現貿易暢通、開展多元化投資、形成金融機構和服務網絡化布局、創新融資機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3)生態環保合作各國通過實施“一帶一路”___________保護廊道建設示范項目、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項目等綠色環保項目,推動各地區和全球的_________發展。自由貿易協定生物多樣性綠色健康(4)人文社會交流相關國家通過文化、旅游、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促進了相關國家多層次、多領域的人文社會交流,推動了文明互學互鑒和文化共同繁榮。(5)海上多領域合作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依托海上合作,為有序發展海上貿易、互聯互通和海洋經濟,打造一批海上合作支點港口,維護海上大通道的安全暢通。同時, 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開展了海洋科技、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_________、海上執法安全等多領域合作。防災減災4.“一帶一路”對國際合作的意義“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不僅有利于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也將為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動力,造福相關國家和人民,推動世界實現更為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發展,有利于實現聯合國提出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如下:內涵 意義文明交流 促進國際文明交流,推動各種文明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讓人類文明更加絢爛多彩內涵 意義互尊互信 促進世界的和平安寧,拉近國家間關系,讓各國互尊互信,讓各國人民守望相助共同發展 促進相關國家的共同發展,幫助各國打破發展瓶頸,縮小發展差距,共享發展成果,打造甘苦與共、命運相連的發展共同體實現夢想 把相關國家人民的夢想凝結為共同愿望,促進人們美好生活的實現1.“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簡稱。( )2.“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就是指從中國沿海港口經過南海到印度洋。( )3.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性是“一帶一路”各國合作共贏的基礎。( )4.“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當。( )判斷××××2020年12月18日,外交部部長王毅以視頻方式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咨詢委員會2020年度會議。王毅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要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復蘇之路、增長之路,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指明了方向。2019年9月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同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舉行會談。兩國元首一致決定,雙方將本著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中哈永久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將中國與中亞關系推向了新的階段,并贏得了中亞各國的熱烈響應和積極支持,中國先后與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簽署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合作文件。哈薩克斯坦是中亞五國中領土面積最大,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1.[區域認知]為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實現互聯互通,除了鐵路(高鐵)通道外,你認為還可以規劃建設哪些交通通道?答案 建設公路通道;改擴建機場,疏通空中通道,開展通用航空運輸服務;重新規劃建設油氣大管道。2.[綜合思維]分析中亞地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性。答案 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第二亞歐大陸橋經過此地;北靠俄羅斯,西接歐洲,南鄰西亞,是東西方友好往來的橋梁和樞紐,是商貿往來的集散地;中亞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靠近里海沿岸和西亞的石油富集區。3.[區域認知]簡述中哈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的優勢條件。答案 地理位置優越,地緣區位優勢獨特;政策扶持;腹地范圍廣;資源豐富多樣,資源與市場互補性強,搭建了貿易平臺;民俗相通,習俗相近,有良好的人文基礎;合作歷史長,交流合作基礎良好;對外口岸輻射哈薩克斯坦中北部和俄羅斯,通關速度快,通關效率高。4.[地理實踐力]中哈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對于中哈兩國有何意義?答案 有利于打造中哈兩國新型國際合作模式;推動兩國新型國際關系建設,開拓中哈兩國深化合作的新空間;增強兩國之間深化合作的文化驅動力;促進中哈兩國的共同繁榮。(2024·山西陽泉期中)“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地域廣闊,主要集中于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中東歐及北非等地區。“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始終將生態文明領域合作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內容,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深入。據此完成1~2題。1.“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大多A.產業結構合理B.經濟發展水平低C.科技力量雄厚D.工業基礎好√由材料可知,“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大多為發展中國家,產業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工業化起步較晚,經濟發展基礎薄弱,整體發展水平偏低,B正確。(2024·山西陽泉期中)“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地域廣闊,主要集中于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中東歐及北非等地區。“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始終將生態文明領域合作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內容,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深入。據此完成1~2題。2.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相關國家可以A.禁止開發煤電項目B.減少能源的跨區域調配C.縮小工業發展規模D.加強綠色產品貿易合作√推進綠色發展不是禁止資源開發、縮小工業發展規模。減少能源的跨區域調配不利于綠色發展。“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普遍面臨生態破壞及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因此可以加強綠色產品貿易合作,D正確。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是中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典范。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完工,吸引了諸多中國企業落戶,被稱為荒漠中的“工業綠洲”。讀“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位置圖”,完成3~4題。3.利用埃及的資源優勢,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可以發展的工業部門是A.石油裝備、紡織服裝 B.電子產品研發、食品加工C.鋼鐵工業、有色金屬冶煉 D.光伏產業、水電開發√埃及的優勢資源是石油、棉花,利用埃及的資源優勢,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可以發展的工業部門是石油裝備、紡織服裝,A項正確;埃及科技水平低,不宜發展電子產品研發,B項錯誤;埃及鐵礦、有色金屬資源缺乏,不宜發展鋼鐵工業、有色金屬冶煉,C項錯誤。該區域水能資源不豐富,不宜開發水電,D項錯誤。故選A。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是中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典范。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完工,吸引了諸多中國企業落戶,被稱為荒漠中的“工業綠洲”。讀“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位置圖”,完成3~4題。4.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的建設對埃及的影響有①推動工業化進程 ②提高蘇伊士運河的航運能力 ③增加稅收與就業 ④促進城鎮化水平提高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的建設能夠推動埃及工業化進程,促進經濟增長,①對。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的建設可能使蘇伊士運河的航運量增加,但不能提高蘇伊士運河的航運能力(提高航運能力可以依靠拓寬加深航道、提高通行效率等),②錯。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的建設能夠帶動區域發展,有利于增加稅收與就業,③對。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的建設有利于促進埃及城鎮化水平提高,④對。故選B。課時對點練(2024·湖南長沙期中)安哥拉地處非洲西海岸,油氣資源豐富,但其長期花費巨資輸入成品油。21世紀初,長達27年的安哥拉內戰結束后,中安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中資企業承建了該國油庫建設、煉油廠擴建等項目。其中,羅安達煉油廠擴建投產后,汽油日產量從300噸提高到1 200噸,每年可為安哥拉節省3億美元。據此完成1~2題。1.中資企業在安哥拉投資首先要考慮當地的A.社會秩序 B.自然資源C.基礎設施 D.地理位置√123456789101112131415據材料信息“21世紀初,長達27年的安哥拉內戰結束后,中安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可知,中資企業在安哥拉投資首先要考慮當地的社會秩序,A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湖南長沙期中)安哥拉地處非洲西海岸,油氣資源豐富,但其長期花費巨資輸入成品油。21世紀初,長達27年的安哥拉內戰結束后,中安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中資企業承建了該國油庫建設、煉油廠擴建等項目。其中,羅安達煉油廠擴建投產后,汽油日產量從300噸提高到1 200噸,每年可為安哥拉節省3億美元。據此完成1~2題。2.中資企業在安哥拉投資擴建煉油廠的意義重在A.延長石油產業鏈 B.合作互利共贏C.增強企業競爭力 D.樹立國際品牌√中資企業在安哥拉投資擴建煉油廠,沒有延長石油產業鏈,A錯誤;幫助安哥拉滿足國內石油需求,也可以增加中國企業的經濟收入,實現了合作互利共贏,B正確;中資企業承建了該國油庫建設、煉油廠擴建等項目,屬于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對增強企業競爭力、樹立國際品牌影響不大,C、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甘肅天水月考)近年來,中國、日本、歐美等國家及地區的資本和產業的進入使得印度經濟持續發展,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印度經濟還將繼續快速增長。據此完成3~5題。3.印度要承接國外大型企業的進駐,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A.原料成本高 B.基礎設施落后C.國內市場狹小 D.技術水平較低√123456789101112131415印度經濟發展水平低,基礎設施落后,是承接國外大型企業進駐最需要解決的問題,B項正確。印度為發展中國家,且國內資源豐富,原料成本低,A項錯誤。印度人口眾多,國內市場廣闊,C項錯誤。目前,印度主要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水平較低對承接該類產業影響較小,D項錯誤。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甘肅天水月考)近年來,中國、日本、歐美等國家及地區的資本和產業的進入使得印度經濟持續發展,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印度經濟還將繼續快速增長。據此完成3~5題。4.資本和企業進入印度可能產生的影響是①提高印度的環境質量 ②緩解印度的就業壓力 ③降低印度的城鎮化水平 ④提高印度人民的生活水平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資本和企業的進入可能會對印度環境造成一定污染,降低印度的環境質量,①錯;企業進入提供的就業機會增多,可緩解印度的就業壓力,②對;經濟發展有利于提高印度的城鎮化水平,③錯;經濟發展有利于提高印度人民的生活水平,④對。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甘肅天水月考)近年來,中國、日本、歐美等國家及地區的資本和產業的進入使得印度經濟持續發展,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印度經濟還將繼續快速增長。據此完成3~5題。5.印度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優勢有①瀕臨印度洋,對外交通便利 ②自然資源豐富,有利于經濟發展 ③經濟較為發達,國內資金充足 ④人口眾多,有利于參與全球化分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印度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優勢有瀕臨印度洋,對外交通便利,①對;自然資源豐富,有利于經濟發展,②對;人口眾多,有利于參與全球化分工,④對;印度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國內資金不足,③錯。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山東威海調研)泉州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宋元時期泉州港成為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是盛極一時的東方大港。明清時期實行“海禁”,泉州港逐漸衰落。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泉州港又煥發出勃勃生機。據此完成6~7題。6.宋元時期泉州港作為東方大港,輸出到西亞的商品主要有A.玉器、寶石 B.絲綢、瓷器C.茶葉、香料 D.字畫、琥珀√123456789101112131415宋元時期我國的絲綢、瓷器聞名世界,所以泉州港輸出到西亞的商品以絲綢、瓷器為主,B對;南亞地區盛產寶石,東南亞盛產香料,中國該類商品的競爭力較弱,A、C錯;字畫等中國文化產品對西亞居民的吸引力較小,D錯。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山東威海調研)泉州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宋元時期泉州港成為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是盛極一時的東方大港。明清時期實行“海禁”,泉州港逐漸衰落。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泉州港又煥發出勃勃生機。據此完成6~7題。7.宋元時期和近年來泉州港蓬勃發展的主導因素分別為A.經濟 政策 B.資源 經濟C.戰爭 技術 D.技術 市場√宋元時期通過泉州港開展對外貿易,可以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促進港口的發展;近年來,受“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泉州港再次蓬勃發展,A對。 中亞五國以農牧業為主,經濟發展水平低,資源稟賦同中國產業現狀形成良性互補,與中國產業領域合作廣泛,為中國向中亞五國進行國際產業轉移提供了良好契機。下表示意中亞五國對中國產業轉移吸引力指數。據此完成8~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國別 排名 吸引力指數哈薩克斯坦 1 27.82土庫曼斯坦 4 10.09吉爾吉斯斯坦 5 1.39烏茲別克斯坦 3 12.66塔吉克斯坦 2 12.698.中亞五國中,吉爾吉斯斯坦對中國產業轉移吸引力相對較弱的原因可能是A.自然資源相對貧乏B.經濟基礎相對薄弱C.生產成本相對較高D.地理位置相對偏遠√吉爾吉斯斯坦經濟規模相對較小,其發展對國際社會依賴嚴重,經濟基礎相對薄弱,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國別 排名 吸引力指數哈薩克斯坦 1 27.82土庫曼斯坦 4 10.09吉爾吉斯斯坦 5 1.39烏茲別克斯坦 3 12.66塔吉克斯坦 2 12.69123456789101112131415 中亞五國以農牧業為主,經濟發展水平低,資源稟賦同中國產業現狀形成良性互補,與中國產業領域合作廣泛,為中國向中亞五國進行國際產業轉移提供了良好契機。下表示意中亞五國對中國產業轉移吸引力指數。據此完成8~9題。國別 排名 吸引力指數哈薩克斯坦 1 27.82土庫曼斯坦 4 10.09吉爾吉斯斯坦 5 1.39烏茲別克斯坦 3 12.66塔吉克斯坦 2 12.699.為更好地承接“一帶一路”國際產業轉移,中亞五國應A.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道路互通B.提高農牧礦業產值比重,擴大邊境貿易C.充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D.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升競爭能力√123456789101112131415中亞地區經濟落后,基礎設施不完善,尤其是和鄰國之間的交通不完善,因此應該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道路互通,A正確。國別 排名 吸引力指數哈薩克斯坦 1 27.82土庫曼斯坦 4 10.09吉爾吉斯斯坦 5 1.39烏茲別克斯坦 3 12.66塔吉克斯坦 2 12.69隨著國際競爭格局的變化,原先由發達經濟體主導的傳統“單循環”價值體系鏈被打破,由中國主導的“雙環流”價值體系鏈(如圖)正在形成。中國作為“雙環流”價值體系鏈的核心樞紐,連接著歐美發達經濟體與亞非拉發展中經濟體,有利于實現世界經濟的共贏。據此完成10~12題。10.全球價值體系鏈從“單循環”向“雙環流”的轉變,主要得益于A.發達經濟體產業結構的調整B.中國工業化水平的提高C.發展中經濟體資源儲量增加D.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123456789101112131415在傳統“單循環”價值體系鏈中,發達經濟體掌握技術,處于價值鏈高端,發展中經濟體處于價值鏈末端。近年來,中國工業化水平明顯提升,成為“制造大國”,從發展中經濟體進口初級產品,從發達經濟體進口技術,制造中間產品,成為連接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核心樞紐,形成了“雙環流”價值體系鏈,B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發達經濟體產業結構的調整、發展中經濟體資源儲量增加、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都不是導致全球價值體系鏈從“單循環”向“雙環流”轉變的主要原因,A、C、D項錯誤。故選B。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隨著國際競爭格局的變化,原先由發達經濟體主導的傳統“單循環”價值體系鏈被打破,由中國主導的“雙環流”價值體系鏈(如圖)正在形成。中國作為“雙環流”價值體系鏈的核心樞紐,連接著歐美發達經濟體與亞非拉發展中經濟體,有利于實現世界經濟的共贏。據此完成10~12題。11.在中國與發達經濟體的環流中,中國面臨的挑戰是A.勞動力資源匱乏B.礦產資源日漸枯竭C.基礎設施不完善D.產業創新能力不足√中國是人口大國,目前并沒有出現勞動力資源匱乏現象,A項錯誤;中國從發達經濟體進口技術、向其出口中間產品,從發展中經濟體進口礦產資源,對礦產資源依賴性大,但是與該環流關系不大,B項錯誤;中國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善,C項錯誤;與發達經濟體的環流中,中國產業創新能力不足,D項正確。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隨著國際競爭格局的變化,原先由發達經濟體主導的傳統“單循環”價值體系鏈被打破,由中國主導的“雙環流”價值體系鏈(如圖)正在形成。中國作為“雙環流”價值體系鏈的核心樞紐,連接著歐美發達經濟體與亞非拉發展中經濟體,有利于實現世界經濟的共贏。據此完成10~12題。12.為幫助發展中經濟體更好地融入“雙環流”價值體系鏈,實現雙贏,中國應A.提高初級產品進口價格B.大力發展傳統工業,擴大資源進口C.降低中間產品生產成本D.加大海外投資力度,傳播先進技術√123456789101112131415在中國與發展中經濟體的環流中,中國從發展中經濟體進口初級產品,并向其出口技術,加大海外投資力度,傳播先進技術,有利于提高發展中經濟體工業化水平,促進其經濟發展,使其更好地融入“雙環流”價值體系鏈,D項正確;提高初級產品進口價格不利于市場競爭機制的形成,也不利于我國產業的健康發展,A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傳統工業多為勞動密集型或資源密集型工業,不符合我國產業轉型升級趨勢,不適合大力發展,B項錯誤;降低中間產品生產成本有利于中國更好地融入與發達經濟體的環流,對發展中經濟體影響不大,C項錯誤。故選D。“南洋”一詞是明、清時期我國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近年來,我國很多企業在東南亞國家投資,掀起了新一輪“下南洋”的熱潮。下圖為“我國企業在東南亞部分國家投資項目示意圖”。讀圖,完成13~14題。13.東南亞國家吸引我國企業“下南洋”的原因是A.地形平坦,適宜種植橡膠、椰子等作物B.山水相鄰,陸路交通比海運更便捷C.城市密集,經濟發達,國內外市場廣闊D.部分國家土地、勞動力等成本低廉√123456789101112131415投資東南亞的企業多為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相比我國,東南亞部分國家土地、勞動力等價格低廉,企業生產成本低,D項正確。東南亞部分國家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形起伏大,A項錯誤。中南半島山河相間,山高谷深,陸路交通不便,B項錯誤。東南亞的許多城市沿河流分布,經濟欠發達,市場較小,C項錯誤。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南洋”一詞是明、清時期我國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近年來,我國很多企業在東南亞國家投資,掀起了新一輪“下南洋”的熱潮。下圖為“我國企業在東南亞部分國家投資項目示意圖”。讀圖,完成13~14題。14.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我國企業與東南亞各國開展更多領域的合作,對東南亞可能造成的影響有①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②改善當地環境質量 ③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 ④提高失業率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我國企業與東南亞各國開展更多領域的合作,有利于促進東南亞產業結構調整,①正確;有利于加快當地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③正確;產業轉入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污染,不利于環境質量改善,但可以降低失業率,②④錯誤。故選C項。15.(2024·浙江寧波質檢)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口岸貿易是以陸路口岸為載體,以進出口貿易為主,在此基礎上配置資本、物流、勞動力等要素形成的綜合經濟體系。尼泊爾與中國有著長1 415 km的邊界線,是加強中國與南亞陸上經貿合作的重要樞紐,更是中國商品走向南亞市場的重要“大門”。在新的歷史條件和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中國、尼泊爾邊境的樟木口岸、吉隆口岸、普蘭(斜爾瓦)口岸的貿易與跨境交通發展是建設環喜馬拉雅經濟合作帶的重要支撐。(1)指出中國、尼泊爾口岸貿易可持續性的要素。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樞紐、通道、平臺、產業。15.(2024·浙江寧波質檢)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口岸貿易是以陸路口岸為載體,以進出口貿易為主,在此基礎上配置資本、物流、勞動力等要素形成的綜合經濟體系。尼泊爾與中國有著長1 415 km的邊界線,是加強中國與南亞陸上經貿合作的重要樞紐,更是中國商品走向南亞市場的重要“大門”。在新的歷史條件和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中國、尼泊爾邊境的樟木口岸、吉隆口岸、普蘭(斜爾瓦)口岸的貿易與跨境交通發展是建設環喜馬拉雅經濟合作帶的重要支撐。(2)說明口岸貿易線路多選擇通過重要節點城市的原因。答案 口岸貿易線路沿線人口稀少,城市人口較多;重要節點城市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節點城市輻射范圍廣。12345678910111213141515.(2024·浙江寧波質檢)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口岸貿易是以陸路口岸為載體,以進出口貿易為主,在此基礎上配置資本、物流、勞動力等要素形成的綜合經濟體系。尼泊爾與中國有著長1 415 km的邊界線,是加強中國與南亞陸上經貿合作的重要樞紐,更是中國商品走向南亞市場的重要“大門”。在新的歷史條件和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中國、尼泊爾邊境的樟木口岸、吉隆口岸、普蘭(斜爾瓦)口岸的貿易與跨境交通發展是建設環喜馬拉雅經濟合作帶的重要支撐。(3)簡述中國、尼泊爾邊境貿易口岸開通的意義。答案 有利于邊境貿易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兩國經濟和文化交流;有利于促進貿易線路沿線經濟的發展。12345678910111213141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章 第四節 “一帶一路”倡議與國際合作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三章 第四節 “一帶一路”倡議與國際合作.docx 第三章 第四節 “一帶一路”倡議與國際合作.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