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節 黃河流域內部協作(課件 學案 練習,共5份)中圖版(2019)選擇性必修2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節 黃河流域內部協作(課件 學案 練習,共5份)中圖版(2019)選擇性必修2

資源簡介

第三節 黃河流域內部協作
 [分值:59分]
(選擇題1~9題,每小題3分,共27分)
(2024·浙江臺州調研)黃河干流內蒙古段位于黃河流域最北端,呈“幾”字形大拐彎形狀。下圖示意該河段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徑流量和輸沙量月變化。據此完成1~3題。
1.該河段多年平均徑流量和輸沙量由大到小的季節排序是(  )
A.秋季 夏季 春季 冬季
B.夏季 秋季 春季 冬季
C.秋季 夏季 冬季 春季
D.秋季 春季 夏季 冬季
2.形成該河段3月水沙狀態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河岸坍塌 ②降水沖刷地表 ③河道解凍 ④風沙入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該河段綜合治理的最合理措施為(  )
A.打壩淤地 B.興建水庫
C.裁彎取直 D.疏浚河道
(2024·四川內江期中)2019年6月29日,嘉陵江迎來了兩艘500噸級的貨船,從四川廣元港航行6.5天抵達重慶果園港,實現了嘉陵江斷航近30年來的首次全江通航,成為川渝地區又一條“水上高速公路”,也成為我國內河主通道中第一條全渠化的河流。全渠化是指在天然河流上修建一系列的閘壩,下級閘壩的回水與上級閘壩尾水相銜接,從而使整條河流成為彼此相連接的渠化河段。據此完成4~5題。
4.嘉陵江在歷史上是川陜地區物資輸送的重要動脈,然而卻斷航近30年的原因可能是(  )
A.興修水壩導致嘉陵江水量逐漸減少,其他交通方式逐漸替代了傳統的航運
B.全球變暖導致降水減少,氣候變干,河流水量減少
C.大量砍伐森林,導致水土流失嚴重,致使河道淤塞嚴重
D.地處長江上游,航運條件惡劣,多急流、淺灘
5.嘉陵江全江渠化產生的影響是(  )
A.下游會淹沒險灘、急彎,增加航道尺度
B.降低庫區內風力,但易造成庫岸滑坡、坍塌等現象
C.提高了船只的載重量,降低了運輸成本
D.全江流速增加,有利于船只的航行,提高了航道通過能力
(2024·山東德州期中)讀“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開發與治理示意圖”,完成6~7題。
6.從圖示信息來看,該河流開發的中心環節是(  )
A.發電 B.防洪、灌溉
C.航運 D.梯級開發
7.田納西河流域綜合治理給農業生產帶來的直接好處是(  )
A.擴大了耕地面積 B.穩定了灌溉水源
C.提高了土壤肥力 D.消除了洪澇災害
2021年10月20日,習近平主席本年度第11次國內考察來到了圖示區域,為該地的區域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包括防洪減災體系建設。據此完成8~9題。
8.習近平主席對該區域做出的指示可能包括(  )
①耐鹽堿作物育種與推廣 ②油氣資源開發 ③黏重紅壤的土質改良 ④鳥類棲息地保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圖示區域河流防洪治理措施不包括(  )
A.疏浚河道 B.裁彎取直
C.筑堤束水 D.修分洪道
(選擇題10~14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海南地理)歷史上,黃河輸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幾十年來,我國重點開展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并在黃河上修建水庫,使下游年均來沙量大幅減少。治理前后黃河下游來沙量的變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據此完成10~12題。
10.在黃土高原治理中植樹種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 ②減少徑流 ③沉積泥沙 ④降低風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修建水庫不僅可以攔截泥沙,還可以放水沖沙,以減少下游河床淤積。沖沙效果最佳的水庫放水方式是(  )
A.洪水期持續放水
B.枯水期持續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12.“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蘊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水循環與水平衡原理
B.陸地水體相互轉化原理
C.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
D.地理環境地域分異原理
2016年3月25日,中央審議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指出,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下圖為“長江經濟帶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
13.下列關于合理開發長江流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上游地區以發展航運為主
B.下游河段以水能開發為主
C.利用三峽等地的自然風光發展旅游業
D.中游地區大力發展畜牧業
14.長江上游經濟圈可持續發展的措施有(  )
①遷走長江沿岸1 km范圍內的化工廠 ②在長江干流上大規模修建水電站 ③沿岸生產生活污水達標排放 ④退耕還林、還濕、還湖,植樹造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2024·遼寧沈陽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自西向東匯入黃河,全長818千米,流域面積134 766平方千米。渭河南有東西走向的秦嶺橫亙,北為黃土高原,渭河將渭河谷地塑造成了地勢平坦的渭河平原。《史記》記載:“涇水一斛,其泥數斗。且糞且溉,長我禾黍。”鄭國渠是秦代修建的水利工程,渠首位于涇水進入平原的谷口。西漢時開鑿六輔渠(開支渠以輔助鄭國渠),經歷代修繕、改造,鄭國渠現在還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2016年11月8日,鄭國渠申遺成功,成為陜西省第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下圖示意渭河水系及鄭國渠位置。
(1)在鄭國渠的干支渠上各畫上一個箭頭,標明水的流向。說明鄭國渠對渭河平原地區農業發展的作用。(6分)
(2)從流域協作角度說明保障鄭國渠持續運營的措施。(6分)
答案精析
1.A 2.C 3.D [第1題,讀圖可知,該河段多年平均徑流量和輸沙量在9月(秋季)最大,7、8月(夏季)次之,5月(春季)較小,1、2月(冬季)最小,因此該河段多年平均徑流量和輸沙量由大到小的季節排序是秋季、夏季、春季、冬季,A正確。第2題,該河段3月徑流量和輸沙量較2月均有明顯增加,而此時雨季還未到來,降水對地表的沖刷較弱,②錯誤;此時氣溫回升,河道解凍,使河流徑流量增大,加大了對河岸的侵蝕,加速了河岸坍塌,同時冬季風勢力較強,風沙被吹入黃河,使黃河含沙量增多,輸沙量上升,①③④正確,故選C。第3題,該河段呈“幾”字形大拐彎形狀,由于河道彎曲,水流不暢,泥沙容易淤塞河道,因此該河段綜合治理的最合理措施為疏浚河道,D正確。]
4.A 5.C [第4題,嘉陵江上修建一系列的閘壩,流經地區興修了多個大壩,建設了多個梯級船閘,梯級船閘通航時間不統一、不連續,導致通航效率低,大壩的修建導致嘉陵江水量逐漸減少,其他交通方式逐漸替代了傳統的航運,致使嘉陵江斷航,A正確。第5題,嘉陵江全江渠化會使上游淹沒險灘、急彎,A錯誤;嘉陵江全江渠化會增大水域面積,增大與周邊陸地的熱力差異,從而增大庫區內風力,B錯誤;嘉陵江全江渠化將使下級閘壩的回水與上級閘壩的尾水相銜接,從而使整條河流相連接,航運條件大大改善,通航拖載量增大,安全系數提高,運輸成本降低,C正確;嘉陵江全江渠化使水流落差減小,上游庫區流速減慢,D錯誤。]
6.D 7.B [第6題,據圖示信息可知,該河流的開發是以梯級開發為中心環節,通過梯級開發來實現航運、防洪、養殖、發電等水資源的綜合開發。D正確。第7題,田納西河流域綜合治理過程中,通過梯級開發兼顧了防洪和灌溉,穩定了灌溉水源,利于農業現代化發展,B正確。]
8.B 9.B [第8題,根據圖示可知,該地是黃河三角洲地區,土地鹽堿化現象比較嚴重,所以應加強耐鹽堿作物育種與推廣,①正確;圖示區域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應加大油氣資源開發,②正確;該地土壤不是紅壤,因此不包括黏重紅壤的土質改良,③錯誤;圖示區域濕地廣布,應保護濕地,保護鳥類棲息地,④正確;綜上分析,A、C、D項錯誤,B項正確。故選B。第9題,圖示區域的河流是黃河下游河段,為地上河。該河流的防洪治理措施包括疏浚河道,減少河道泥沙淤積,降低水位;筑堤束水,加快河流流速,減少泥沙淤積,降低河床,降低水位;修分洪通道,防治洪水威脅;A、C、D項不符合題意。黃河下游河道比較平直,因此防洪治理措施不包括裁彎取直,B項符合題意。故選B。]
10.A 11.D 12.C [第10題,黃土高原最突出的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等作用,因此在黃土高原治理中植樹種草可以減少地表徑流、固定表土;而對泥沙沉積、降低風速作用不大,故①②正確,故A正確。第11題,將水庫下游河床淤積的泥沙沖走需要河流具有較大的侵蝕和搬運能力,而河流的搬運能力與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關。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庫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選項。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較小,侵蝕、搬運能力弱,此時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對下游河床的沖刷,而持續放水需要的時間較長,單位時間內所放水量也不能過大,因此會影響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D項正確,B項錯誤。故選D。第12題,“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主要說明各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體現了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C項正確。]
13.C 14.D [第13題,長江上游地區以水能開發為主,下游河段發展航運。利用三峽等地的自然風光發展旅游業。中游地區發展種植業。A、B、D錯誤,故選C。第14題,材料“不搞大開發”,所以不宜在長江干流上大規模修建水電站,②錯誤。遷走長江沿岸1 km范圍內的化工廠,有利于保護水資源,①正確。沿岸生產生活污水達標排放,③正確。退耕還林、還濕、還湖,植樹造林,④正確。①③④均屬于“共抓大保護”的范疇。故選D。]
15.(1)作用:引水灌溉,緩解渭河平原地區的旱情;利用含泥沙量較大的涇水進行灌溉,能夠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畫圖如下:
(2)涇河上游黃土高原應加強水土保持工作;下游灌區征收費用對上游進行經濟補償;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對全流域進行統一的調度和管理。第三節 黃河流域內部協作
課程標準 以某流域為例,說明流域內部協作開發水資源、保護環境的意義。
學習目標 1.結合圖文資料,探究黃河流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背景。(區域認知)2.結合圖文資料,分析黃河流域開發面臨的問題及原因。(綜合思維)3.以黃河流域為例,分析流域內部協作開發水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并提出合理措施。(地理實踐力)
知識點一 黃河流域概況及黃河流域開發面臨的問題
1.黃河流域概況
(1)自然特征
①流域特征
②水文特征:年均徑流量大,但年內分配很________,徑流量集中在________月的汛期;干流水能資源豐富,集中分布在瑪曲至青銅峽、河口鎮至花園口兩個河段。
③生態功能:構成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自然景觀壯麗秀美。
(2)社會經濟特征
①農業:華北平原、________和河套灌區是農產品主產區。
②________、石油、天然氣和有色金屬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礎工業基地。
③社會:解決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生態安全等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拓展延伸 黃河下游流經華北平原,因地勢平坦,河流流速降低,泥沙沉積,使河床抬高,人工筑壩束水,形成“地上河”。
2.黃河流域開發面臨的問題
(1)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
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達80%,遠超一般流域40%的生態警戒線;缺水是黃河流域水資源管理面臨的常態問題;水資源利用較為粗放,農業用水效率不高。
(2)生態環境脆弱
①上游:局部地區生態系統退化、水源涵養功能降低。
②中游:水土流失嚴重,汾河等支流污染問題突出。
③下游:生態流量偏低、一些地方河口濕地萎縮。
思考 黃河干流大部分河段天然水質良好,但一些主要支流普遍受到污染。試推測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3)洪水風險巨大
黃河下游“地上懸河”長800千米,299千米游蕩性河段河勢未完全控制,危及大堤安全。
(4)發展質量有待提高
黃河上中游地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滯后,內生動力不足。
判斷
1.濕地有利于維持流域生態平衡和河流健康,是流域生態系統的優先保護對象。(   )
2.人們對黃河珍稀瀕危魚類的捕殺是導致黃河珍稀瀕危及土著魚類資源嚴重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的主要原因。(   )
3.黃河干流水質普遍惡化,污染物主要來自工礦企業排放的廢水和城鎮居民生活污水,以及隨地面徑流進入黃河水體的農藥、化肥和工業廢渣、垃圾中的有害物質等。(   )
(2024·吉林長春統考)小浪底水利樞紐戰略地位重要,工程規模宏大,水沙條件特殊,2001年12月竣工。下圖是“黃河靠近入海口某水文站1976~2018年輸水統計圖”。據此完成1~2題。
1.相比1976~2001年,2002~2018年徑流量峰值提前的原因是(  )
A.氣候變化 B.水庫調節
C.植被恢復 D.耗水減少
2.黃河口徑流量變化將導致(  )
A.入海口海潮入侵次數增加
B.黃河三角洲面積出現萎縮
C.黃河下游河段通航價值提高
D.河口地區地下水水位變幅減小
(2024·江西九江期末)黃河下游是指鄭州桃花峪至黃河河口之間的河段,全長786 km,自西向東由山區流入平原地區。該區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大于600 mm,年內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下圖示意黃河流域概況以及下游不同河段形狀的位置。據此完成3~4題。
3.影響黃河干流下游桃花峪至高村河段形狀的主要因素有(  )
①河流徑流量 ②河流流向 ③河流含沙量 ④流域面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黃河徑流量大,但難以發展水運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泥沙淤積嚴重,且水位不穩定
B.黃河流域經濟落后,水運需求不足
C.黃河流域地形平坦,鐵路運輸發達
D.水能開發強度大,水運發展受阻
知識點二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1.水量統一調度與節約集約利用
(1)原因:黃河流域水資源地區分配、________分配不均,為了保證全流域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實行水量統一調度。
(2)具體措施
①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
②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和技術,大力推進農業節水。
③實施全社會節水行動,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
2.水沙調控與黃河長治久安
(1)問題:________關系不協調。
(2)措施:在上游地區修建________,進行水量調節,保障供水安全和防洪安全;做好上中游________工作,以減少入黃泥沙;在中游地區修建大型水庫,攔蓄洪水,調節水沙,提高水流的________能力,下游河道盡量排洪排沙入海;在下游兩岸選擇適當地點開辟________,處理河道不能排泄的洪水。
3.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1)上游:推進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和建設工程,提升水源涵養能力。
(2)中游: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工作。
(3)下游:保護濕地生態系統,提高生物多樣性。
4.內部協作 全面規劃管理
(1)組織機構:組建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專門負責黃河流域內水電站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組織。
(2)具體措施
①建立流域生態保護管理和制度體系,建立生態保護協調機制和水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合力治污的工作聯動機制。
②加強對全流域污染源的監管,加大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步伐,建立和完善重大水污染事件的預警、快速反應和溝通協作機制,努力改善水源地水質。
5.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沿黃河各地區要從實際出發,發揮比較優勢,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道路。
黃河河龍區間是指黃河河口至龍門河段的流域范圍,是黃河流域的重要產沙區。河龍區間是黃土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干流長725 km,支流眾多,流域面積達11萬km2。該地地處溫帶干旱半干旱地區,年降水量在300~800 mm,主要集中在7~8月。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為遏制水土流失,該區域進行了大規模的生態建設活動,修筑了大量淤地壩和大面積梯田,截至2011年底共修建大型淤地壩3 786座。從2000年開始,植被覆蓋率呈現顯著增加趨勢,截至2017年河龍區間植被覆蓋率達68%。圖1為河龍區間地形圖,圖2為河龍區間1952~2017年逐年累積降水量和累積輸沙量變化圖,圖3為河龍區間大型淤地壩保存數量隨時間的變化及大型淤地壩分布現狀圖。
1.[區域認知]分析河龍區間成為黃河流域重要產沙區的主要自然原因。
2.[綜合思維]說明1952~2017年黃河年輸沙量的變化過程。
3.[綜合思維]從水循環的角度分析植被恢復后河龍區間河流年徑流量的變化。
4.[人地協調觀]分析河龍區間修建大型淤地壩對當地生態環境產生的效益。
(2024·廣東深圳期末)抽水蓄能電站是指在電網負荷低谷時把多余電能轉化為水的勢能儲存,在負荷高峰時將水的勢能轉化為電能。圖1示意抽水蓄能電站系統,圖2示意上水庫水位周變化過程。據此完成1~3題。
1.下水庫在抽水蓄能電站系統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水的勢能儲存地 B.水的勢能補充地
C.水的電能儲存地 D.水的電能補充地
2.該抽水蓄能電站(  )
A.周一到周五持續放水
B.周三發電量達最大
C.周六處于負荷高峰期
D.周日集中抽水蓄能
3.建設抽水蓄能電站的主要目的是(  )
A.優化能源配置 B.緩解能源壓力
C.降低能源支出 D.改善環境質量
(2024·山西太原階段練習)在每年的農歷六月,黃河中下游在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期間都會上演“流魚”奇觀(如下圖所示),此時黃河水的含沙量劇增,溶解氧含量下降,混濁度升高。每當黃河發生“流魚”現象時,中下游沿岸地區有成百上千的群眾到河邊捕魚,場面蔚為壯觀。完成4~5題。
4.“流魚”現象發生時,沿岸居民捕撈的鯉魚、鲇魚、鯽魚等魚類多呈死亡狀態,其原因是(  )
A.調水調沙過程中,水流沖擊使得魚類相互碰撞而死亡
B.河水混濁,溶解氧降低,泥沙含量增加致使魚類在短期內窒息死亡
C.調水調沙過程中,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壓增加導致魚類死亡
D.調水調沙過程中,短時間密集捕撈,生存環境巨變致使魚類死亡
5.在黃河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期間,下列現象可信的是(  )
A.調水調沙使得黃河支流魚類種類和數量出現明顯增加
B.調水調沙期間小浪底大壩下游地區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河道的生態功能提升
C.調水調沙使得河道泥沙淤積增加,濕地面積增加,濕地生態功能不斷增強
D.調水調沙使得河道普遍下切、展寬,河灘草地被泥沙覆蓋而形成新的耕地
答案精析
知識點一 黃河流域概況及黃河流域開發面臨的問題
梳理教材新知
1.(1)①巴顏喀拉山 山東省 河口 桃花峪 ②不均勻
7~10 (2)①汾渭平原 ②煤炭
思考
工礦企業排放的廢水、城鎮居民生活污水,以及隨地面經流進入黃河的農藥、化肥等。
判斷
1.√ 2.× 3.×
落實思維方法
1.B 2.D [第1題,讀圖分析,與1976~2001年相比,2002~2018年該水文站徑流量峰值降低,且峰值出現的時間由8月提前到7月。這是因為水庫提前放水導致峰值提前出現,是為了調蓄汛期時的徑流量。故選B。第2題,小浪底水庫于2001年12月竣工,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相比于1976~2001年,2002~2018年黃河靠近入海口徑流量整體呈下降趨勢,但徑流量的季節變化減小,河口地區地下水受河流水補給的季節變幅減小,地下水水位變幅減小,D正確。海潮入侵次數受海潮發生次數決定,A錯。盡管輸沙量減小,但淤積量仍大于侵蝕量,所以黃河三角洲面積并沒有出現萎縮,B錯。黃河下游河段徑流量減小,通航價值降低,C錯。]
3.C 4.A [第3題,黃河下游徑流量季節變化大,導致下游河段形狀出現季節性差異,①正確;河流流向長期穩定,②錯誤;河流含沙量較高,導致河道淤積嚴重,河道形態發生變化,③正確;流域面積穩定,且對河道形態沒有太大影響,④錯誤。故選C。第4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河泥沙含量較高,河道淤積嚴重,且黃河流量的季節變化較大,水位變化較大,難以發展航運,A項正確;黃河下游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B項錯誤;黃河中上游地勢起伏較大,C項錯誤;水電站的建設利于航運的發展,D項錯誤。故選A。]
知識點二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梳理教材新知
1.(1)季節
2.(1)水沙 (2)水庫 水土保持 挾沙 滯洪區
探究核心知識
1.流經黃土高原地區,土質疏松;地勢起伏較大,坡面徑流流速快;降水集中且降水強度大,對地表沖刷能力強;氣候較干旱,降水變率大,植被發育狀況差,保持水土能力弱;干流較長,支流較多,流域面積大,產沙能力強。
2.1952~1979年,治理強度低,年輸沙量較大;1980~1999年,受淤地壩及梯田等工程措施影響,年輸沙量減小;2000~2017年,受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綜合影響,年輸沙量進一步減小。
3.植被恢復后,土壤下滲能力增強,地下徑流增加;植物蒸騰作用增強,蒸發量變大,河流年徑流量減小。
4.隨著大型淤地壩數量增多,流域調蓄徑流能力增強,減輕了旱澇災害;攔蓄泥沙與調蓄徑流能力增強,減輕水土流失,改造溝谷地形;形成優質壩田,增加耕地面積,利于坡地退耕和植被恢復;表土淤積的壩田土壤肥沃,減少化肥使用,減輕環境污染;調節局地小氣候,溫差減小,濕度增加;植被覆蓋率提升,為動物提供棲息地,當地生物多樣性增加。
落實思維方法
1.B 2.D 3.A [第1題,下水庫的地勢較低,無法儲存水的勢能,但下水庫的水可以抽到上水庫,補充上水庫的勢能,B正確。 第2題,周一到周五上水庫的水位波動下降,所以是階段性放水,中間存在抽水蓄能的過程,A錯誤;周五上水庫的水位下降最快,發電量最大,B錯誤;周六上水庫的水位上升,是抽水蓄能階段,不是負荷高峰期,C錯誤;周日上水庫的水位持續上升且上升幅度最大,是集中抽水蓄能的時間,D正確。 第3題,抽水蓄能電站原理是將電網負荷低時的多余電能,轉變為電網高峰時期的高價值電能,在用電較少的時期,將部分電能用于抽水,在用電高峰時通過放水發電,提供電力,故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電網穩定性,優化能源配置,A正確;抽水蓄能電站主要調節能源生產與消耗的時間矛盾,對緩解能源壓力作用小,B錯誤;抽水蓄能電站蓄水還需要額外消耗電能抽取下水庫的水,會增加能源支出,C錯誤;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和改善環境質量無關,D錯誤。]
4.B 5.A [第4題,由材料可知,調水調沙期間,黃河水的含沙量劇增,溶解氧含量下降,同時大量的泥沙也會阻礙魚類氧氣交換,導致魚類窒息死亡,B正確。第5題,調水調沙雖然會導致大批魚類窒息死亡,但魚類也會出現從泥沙含量高的黃河干流轉移到水質相對清潔的支流的規避行為,使得相對清澈的支流中魚類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加,A正確。](共78張PPT)
黃河流域內部協作
第三節
第三章 區域協調
以某流域為例,說明流域內部協作開發水資源、保護環境的意義。
1.結合圖文資料,探究黃河流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背景。(區域認知)
2.結合圖文資料,分析黃河流域開發面臨的問題及原因。(綜合思維)
3.以黃河流域為例,分析流域內部協作開發水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并提出合理措施。(地理實踐力)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知識點一 黃河流域概況及黃河
流域開發面臨的問題
知識點二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
高質量發展
內容索引
課時對點練
黃河流域概況及黃河流域開發面臨的問題
>
<
知識點一
1.黃河流域概況
(1)自然特征
①流域特征
巴顏
喀拉山
河口
桃花峪
山東省
②水文特征:年均徑流量大,但年內分配很_______,徑流量集中在_______月的汛期;干流水能資源豐富,集中分布在瑪曲至青銅峽、河口鎮至花園口兩個河段。
③生態功能:構成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自然景觀壯麗秀美。
不均勻
7~10
(2)社會經濟特征
①農業:華北平原、_________和河套灌區是農產品主產區。
②_____、石油、天然氣和有色金屬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礎工業基地。
③社會:解決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生態安全等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汾渭平原
煤炭
黃河下游流經華北平原,因地勢平坦,河流流速降低,泥沙沉積,使河床抬高,人工筑壩束水,形成“地上河”。
拓展延伸
2.黃河流域開發面臨的問題
(1)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
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達80%,遠超一般流域40%的生態警戒線;缺水是黃河流域水資源管理面臨的常態問題;水資源利用較為粗放,農業用水效率不高。
(2)生態環境脆弱
①上游:局部地區生態系統退化、水源涵養功能降低。
②中游:水土流失嚴重,汾河等支流污染問題突出。
③下游:生態流量偏低、一些地方河口濕地萎縮。
黃河干流大部分河段天然水質良好,但一些主要支流普遍受到污染。試推測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思考
答案 工礦企業排放的廢水、城鎮居民生活污水,以及隨地面經流進入黃河的農藥、化肥等。
(3)洪水風險巨大
黃河下游“地上懸河”長800千米,299千米游蕩性河段河勢未完全控制,危及大堤安全。
(4)發展質量有待提高
黃河上中游地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滯后,內生動力不足。
1.濕地有利于維持流域生態平衡和河流健康,是流域生態系統的優先保護對象。
(  )
2.人們對黃河珍稀瀕危魚類的捕殺是導致黃河珍稀瀕危及土著魚類資源嚴重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的主要原因。(  )
3.黃河干流水質普遍惡化,污染物主要來自工礦企業排放的廢水和城鎮居民生活污水,以及隨地面徑流進入黃河水體的農藥、化肥和工業廢渣、垃圾中的有害物質等。(  )
判斷

×
×
(2024·吉林長春統考)小浪底水利樞紐戰略地位重要,工程規模宏大,水沙條件特殊,2001年12月竣工。下圖是“黃河靠近入海口某水文站1976~2018年輸水統計圖”。據此完成1~2題。
1.相比1976~2001年,2002~2018年
徑流量峰值提前的原因是
A.氣候變化 B.水庫調節
C.植被恢復 D.耗水減少

讀圖分析,與1976~2001年相比,2002~2018年該水文站徑流量峰值降低,且峰值出現的時間由8月提前到7月。這是因為水庫提前放水導致峰值提前出現,是為了調蓄汛期時的徑流量。故選B。
(2024·吉林長春統考)小浪底水利樞紐戰略地位重要,工程規模宏大,水沙條件特殊,2001年12月竣工。下圖是“黃河靠近入海口某水文站1976~2018年輸水統計圖”。據此完成1~2題。
2.黃河口徑流量變化將導致
A.入海口海潮入侵次數增加
B.黃河三角洲面積出現萎縮
C.黃河下游河段通航價值提高
D.河口地區地下水水位變幅減小

小浪底水庫于2001年12月竣工,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相比于1976~2001年,2002~2018年黃河靠近入海口徑流量整體呈下降趨勢,但徑流量的季節變化減小,河口地區地下水受河流水補給的季節變幅減小,地下水水位變幅減小,D正確。
海潮入侵次數受海潮發生次數決定,A錯。
盡管輸沙量減小,但淤積量仍大于侵蝕量,所以黃河三角洲面積并沒有出現萎縮,B錯。
黃河下游河段徑流量減小,通航價值降低,C錯。
(2024·江西九江期末)黃河下游是指鄭州桃花峪至黃河河口之間的河段,全長786 km,自西向東由山區流入平原地區。該區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大于600 mm,年內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如圖示意黃河流域概況以及下游不同河段形狀的位置。據此完成3~4題。
3.影響黃河干流下游桃花峪至高村河段形狀的主要因素有
①河流徑流量 ②河流流向 
③河流含沙量 ④流域面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黃河下游徑流量季節變化大,導致下游河段形狀出現季節性差異,①正確;
河流流向長期穩定,②錯誤;
河流含沙量較高,導致河道淤積嚴重,河道形態發生變化,③正確;
流域面積穩定,且對河道形態沒有太大影響,④錯誤。故選C。
4.黃河徑流量大,但難以發展水運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泥沙淤積嚴重,且水位不穩定
B.黃河流域經濟落后,水運需求不足
C.黃河流域地形平坦,鐵路運輸發達
D.水能開發強度大,水運發展受阻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河泥沙含量較高,河道淤積嚴重,且黃河流量的季節變化較大,水位變化較大,難以發展航運,A項正確;
黃河下游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B項錯誤;
黃河中上游地勢起伏較大,C項錯誤;
水電站的建設利于航運的發展,D項錯誤。故選A。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
<
知識點二
1.水量統一調度與節約集約利用
(1)原因:黃河流域水資源地區分配、_____分配不均,為了保證全流域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實行水量統一調度。
(2)具體措施
①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
②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和技術,大力推進農業節水。
③實施全社會節水行動,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
季節
2.水沙調控與黃河長治久安
(1)問題:_____關系不協調。
(2)措施:在上游地區修建_____,進行水量調節,保障供水安全和防洪安全;做好上中游_________工作,以減少入黃泥沙;在中游地區修建大型水庫,攔蓄洪水,調節水沙,提高水流的_____能力,下游河道盡量排洪排沙入海;在下游兩岸選擇適當地點開辟________,處理河道不能排泄的洪水。
水沙
水庫
水土保持
挾沙
滯洪區
3.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1)上游:推進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和建設工程,提升水源涵養能力。
(2)中游: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工作。
(3)下游:保護濕地生態系統,提高生物多樣性。
4.內部協作 全面規劃管理
(1)組織機構:組建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專門負責黃河流域內水電站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組織。
(2)具體措施
①建立流域生態保護管理和制度體系,建立生態保護協調機制和水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合力治污的工作聯動機制。
②加強對全流域污染源的監管,加大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步伐,建立和完善重大水污染事件的預警、快速反應和溝通協作機制,努力改善水源地水質。
5.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沿黃河各地區要從實際出發,發揮比較優勢,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道路。
黃河河龍區間是指黃河河口至龍門河段的流域范圍,是黃河流域的重要產沙區。河龍區間是黃土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干流長725 km,支流眾多,流域面積達11萬km2。該地地處溫帶干旱半干旱地區,年降水量在300~800 mm,主要集中在7~8月。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為遏制水土流失,該區域進行了大規模的生態建設活動,修筑了大量淤地壩和大面積梯田,截至2011年底共修建大型淤地壩3 786座。從2000年開始,植被覆蓋率呈現顯著增加趨勢,截至2017年河龍區間植被覆蓋率達68%。
圖1為河龍區間地形圖,圖2為河龍區間1952~2017年逐年累積降水量和累積輸沙量變化圖,圖3為河龍區間大型淤地壩保存數量隨時間的變化及大型淤地壩分布現狀圖。
1.[區域認知]分析河龍區間成為黃河流域重要產沙區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 流經黃土高原地區,土質疏松;地勢起伏較大,坡面徑流流速快;降水集中且降水強度大,對地表沖刷能力強;氣候較干旱,降水變率大,植被發育狀況差,保持水土能力弱;干流較長,支流較多,流域面積大,產沙能力強。
2.[綜合思維]說明1952~2017年黃河年輸沙量的變化過程。
答案 1952~1979年,治理強度低,年輸沙量較大;1980~1999年,受淤地壩及梯田等工程措施影響,年輸沙量減小;2000~2017年,受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綜合影響,年輸沙量進一步減小。
3.[綜合思維]從水循環的角度分析植被恢復后河龍區間河流年徑流量的變化。
答案 植被恢復后,土壤下滲能力增強,地下徑流增加;植物蒸騰作用增強,蒸發量變大,河流年徑流量減小。
4.[人地協調觀]分析河龍區間修建大型淤地壩對當地生態環境產生的效益。
答案 隨著大型淤地壩數量增多,流域調蓄徑
流能力增強,減輕了旱澇災害;攔蓄泥沙與調
蓄徑流能力增強,減輕水土流失,改造溝谷地
形;形成優質壩田,增加耕地面積,利于坡地
退耕和植被恢復;表土淤積的壩田土壤肥沃,減少化肥使用,減輕環境污染;調節局地小氣候,溫差減小,濕度增加;植被覆蓋率提升,為動物提供棲息地,當地生物多樣性增加。
(2024·廣東深圳期末)抽水蓄能電站是指在電網負荷低谷時把多余電能轉化為水的勢能儲存,在負荷高峰時將水的勢能轉化為電能。圖1示意抽水蓄能電站系統,圖2示意上水庫水位周變化過程。據此完成1~3題。
1.下水庫在抽水蓄能電站系統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水的勢能儲存地 B.水的勢能補充地
C.水的電能儲存地 D.水的電能補充地

下水庫的地勢較低,無法儲存水的勢能,但下水庫的水可以抽到上水庫,補充上水庫的勢能,B正確。
(2024·廣東深圳期末)抽水蓄能電站是指在電網負荷低谷時把多余電能轉化為水的勢能儲存,在負荷高峰時將水的勢能轉化為電能。圖1示意抽水蓄能電站系統,圖2示意上水庫水位周變化過程。據此完成1~3題。
2.該抽水蓄能電站
A.周一到周五持續放水 B.周三發電量達最大
C.周六處于負荷高峰期 D.周日集中抽水蓄能

周一到周五上水庫的水位波動下降,所以是階段性放水,中間存在抽水蓄能的過程,A錯誤;
周五上水庫的水位下降最快,發電量最大,B錯誤;
周六上水庫的水位上升,是抽水蓄能階段,不是負荷高峰期,C錯誤;
周日上水庫的水位持續上升且上升幅度最大,是集中抽水蓄能的時間,D正確。
(2024·廣東深圳期末)抽水蓄能電站是指在電網負荷低谷時把多余電能轉化為水的勢能儲存,在負荷高峰時將水的勢能轉化為電能。圖1示意抽水蓄能電站系統,圖2示意上水庫水位周變化過程。據此完成1~3題。
3.建設抽水蓄能電站的主要目的是
A.優化能源配置 B.緩解能源壓力
C.降低能源支出 D.改善環境質量

抽水蓄能電站原理是將電網負荷低時的多余電能,轉變為電網高峰時期的高價值電能,在用電較少的時期,將部分電能用于抽水,在用電高峰時通過放水發電,提供電力,故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電網穩定性,優化能源配置,A正確;
抽水蓄能電站主要調節能源生產與消耗的時間矛盾,對緩解能源壓力作用小,B錯誤;
抽水蓄能電站蓄水還需要額外消耗電能抽取下水庫的水,會增加能源支出,C錯誤;
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和改善環境質量無關,D錯誤。
(2024·山西太原階段練習)在每年的農歷六月,黃河中下游在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期間都會上演“流魚”奇觀(如下圖所示),此時黃河水的含沙量劇增,溶解氧含量下降,混濁度升高。每當黃河發生“流魚”現象時,中下游沿岸地區有成百上千的群眾到河邊捕魚,場面蔚為壯觀。完成4~5題。
4.“流魚”現象發生時,沿岸居民捕撈的鯉魚、鲇魚、鯽魚
等魚類多呈死亡狀態,其原因是
A.調水調沙過程中,水流沖擊使得魚類相互碰撞而死亡
B.河水混濁,溶解氧降低,泥沙含量增加致使魚類在短期內
 窒息死亡
C.調水調沙過程中,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壓增加導致
 魚類死亡
D.調水調沙過程中,短時間密集捕撈,生存環境巨變致使魚
 類死亡

由材料可知,調水調沙期間,黃河水的含沙量劇增,溶解氧含量下降,同時大量的泥沙也會阻礙魚類氧氣交換,導致魚類窒息死亡,B正確。
5.在黃河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期間,下列現象可信的是
A.調水調沙使得黃河支流魚類種類和數量出現明顯增加
B.調水調沙期間小浪底大壩下游地區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
 河道的生態功能提升
C.調水調沙使得河道泥沙淤積增加,濕地面積增加,濕地
 生態功能不斷增強
D.調水調沙使得河道普遍下切、展寬,河灘草地被泥沙覆
 蓋而形成新的耕地

調水調沙雖然會導致大批魚類窒息死亡,但魚類也會出現從泥沙含量高的黃河干流轉移到水質相對清潔的支流的規避行為,使得相對清澈的支流中魚類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加,A正確。
課時對點練
(2024·浙江臺州調研)黃河干流內蒙古段位于黃河流域最北端,呈“幾”字形大拐彎形狀。下圖示意該河段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徑流量和輸沙量月變化。據此完成1~3題。
1.該河段多年平均徑流量和輸沙量由大到小的
季節排序是
A.秋季 夏季 春季 冬季
B.夏季 秋季 春季 冬季
C.秋季 夏季 冬季 春季
D.秋季 春季 夏季 冬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讀圖可知,該河段多年平均徑流量和輸沙量在9月(秋季)最大,7、8月(夏季)次之,5月(春季)較小,1、2月(冬季)最小,因此該河段多年平均徑流量和輸沙量由大到小的季節排序是秋季、夏季、春季、冬季,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浙江臺州調研)黃河干流內蒙古段位于黃河流域最北端,呈“幾”字形大拐彎形狀。下圖示意該河段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徑流量和輸沙量月變化。據此完成1~3題。
2.形成該河段3月水沙狀態的主要原因是
①河岸坍塌 ②降水沖刷地表 
③河道解凍 ④風沙入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該河段3月徑流量和輸沙量較2月均有明顯增加,而此時雨季還未到來,降水對地表的沖刷較弱,②錯誤;
此時氣溫回升,河道解凍,使河流徑流量增大,加大了對河岸的侵蝕,加速了河岸坍塌,同時冬季風勢力較強,風沙被吹入黃河,使黃河含沙量增多,輸沙量上升,①③④正確,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浙江臺州調研)黃河干流內蒙古段位于黃河流域最北端,呈“幾”字形大拐彎形狀。下圖示意該河段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徑流量和輸沙量月變化。據此完成1~3題。
3.該河段綜合治理的最合理措施為
A.打壩淤地
B.興建水庫
C.裁彎取直
D.疏浚河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該河段呈“幾”字形大拐彎形狀,由于河道彎曲,水流不暢,泥沙容易淤塞河道,因此該河段綜合治理的最合理措施為疏浚河道,D正確。
(2024·四川內江期中)2019年6月29日,嘉陵江迎來了兩艘500噸級的貨船,從四川廣元港航行6.5天抵達重慶果園港,實現了嘉陵江斷航近30年來的首次全江通航,成為川渝地區又一條“水上高速公路”,也成為我國內河主通道中第一條全渠化的河流。全渠化是指在天然河流上修建一系列的閘壩,下級閘壩的回水與上級閘壩尾水相銜接,從而使整條河流成為彼此相連接的渠化河段。據此完成4~5題。
4.嘉陵江在歷史上是川陜地區物資輸送的重要動脈,然而卻斷航近30年的原因可能是
A.興修水壩導致嘉陵江水量逐漸減少,其他交通方式逐漸替代了傳統的航運
B.全球變暖導致降水減少,氣候變干,河流水量減少
C.大量砍伐森林,導致水土流失嚴重,致使河道淤塞嚴重
D.地處長江上游,航運條件惡劣,多急流、淺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嘉陵江上修建一系列的閘壩,流經地區興修了多個大壩,建設了多個梯級船閘,梯級船閘通航時間不統一、不連續,導致通航效率低,大壩的修建導致嘉陵江水量逐漸減少,其他交通方式逐漸替代了傳統的航運,致使嘉陵江斷航,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四川內江期中)2019年6月29日,嘉陵江迎來了兩艘500噸級的貨船,從四川廣元港航行6.5天抵達重慶果園港,實現了嘉陵江斷航近30年來的首次全江通航,成為川渝地區又一條“水上高速公路”,也成為我國內河主通道中第一條全渠化的河流。全渠化是指在天然河流上修建一系列的閘壩,下級閘壩的回水與上級閘壩尾水相銜接,從而使整條河流成為彼此相連接的渠化河段。據此完成4~5題。
5.嘉陵江全江渠化產生的影響是
A.下游會淹沒險灘、急彎,增加航道尺度
B.降低庫區內風力,但易造成庫岸滑坡、坍塌等現象
C.提高了船只的載重量,降低了運輸成本
D.全江流速增加,有利于船只的航行,提高了航道通過能力

嘉陵江全江渠化會使上游淹沒險灘、急彎,A錯誤;
嘉陵江全江渠化會增大水域面積,增大與周邊陸地的熱力差異,從而增大庫區內風力,B錯誤;
嘉陵江全江渠化將使下級閘壩的回水與上級閘壩的尾水相銜接,從而使整條河流相連接,航運條件大大改善,通航拖載量增大,安全系數提高,運輸成本降低,C正確;
嘉陵江全江渠化使水流落差減小,上游庫區流速減慢,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山東德州期中)讀“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開發與治理示意圖”,完成6~7題。
6.從圖示信息來看,該河流開發的中心環節是
A.發電
B.防洪、灌溉
C.航運
D.梯級開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據圖示信息可知,該河流的開發是以梯級開發為中心環節,通過梯級開發來實現航運、防洪、養殖、發電等水資源的綜合開發。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山東德州期中)讀“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開發與治理示意圖”,完成6~7題。
7.田納西河流域綜合治理給農業生產帶來的直接好處是
A.擴大了耕地面積  B.穩定了灌溉水源
C.提高了土壤肥力  D.消除了洪澇災害

田納西河流域綜合治理過程中,通過梯級開發兼顧了防洪和灌溉,穩定了灌溉水源,利于農業現代化發展,B正確。
2021年10月20日,習近平主席本年度第11次國內考察來到了圖示區域,為該地的區域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包括防洪減災體系建設。據此完成8~9題。
8.習近平主席對該區域做出的指示可能包括
①耐鹽堿作物育種與推廣 ②油氣資源開發 ③黏重紅壤的土質改良 ④鳥類棲息地保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根據圖示可知,該地是黃河三角洲地區,土地鹽堿化現象比較嚴重,所以應加強耐鹽堿作物育種與推廣,①正確;
圖示區域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應加大油氣資源開發,②正確;
該地土壤不是紅壤,因此不包括黏重紅壤的土質改良,③錯誤;
圖示區域濕地廣布,應保護濕地,保護鳥類
棲息地,④正確;綜上分析,A、C、D項錯誤,B項正確。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1年10月20日,習近平主席本年度第11次國內考察來到了圖示區域,為該地的區域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包括防洪減災體系建設。據此完成8~9題。
9.圖示區域河流防洪治理措施不包括
A.疏浚河道
B.裁彎取直
C.筑堤束水
D.修分洪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圖示區域的河流是黃河下游河段,為地上河。該河流的防洪治理措施包括疏浚河道,減少河道泥沙淤積,降低水位;筑堤束水,加快河流流速,減少泥沙淤積,降低河床,降低水位;修分洪通道,防治洪水威脅;A、C、D項不符合題意。
黃河下游河道比較平直,因此防洪治理措施不包括裁彎取直,B項符合題意。故選B。
(海南地理)歷史上,黃河輸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幾十年來,我國重點開展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并在黃河上修建水庫,使下游年均來沙量大幅減少。治理前后黃河下游來沙量的變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據此完成10~12題。
10.在黃土高原治理中植樹種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減少徑流 ③沉積泥沙 ④降低風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黃土高原最突出的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等作用,因此在黃土高原治理中植樹種草可以減少地表徑流、固定表土;而對泥沙沉積、降低風速作用不大,故①②正確,故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海南地理)歷史上,黃河輸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幾十年來,我國重點開展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并在黃河上修建水庫,使下游年均來沙量大幅減少。治理前后黃河下游來沙量的變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據此完成10~12題。
11.修建水庫不僅可以攔截泥沙,還可以放水沖沙,以減少下游河床淤積。沖沙效果最佳的水庫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續放水 B.枯水期持續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將水庫下游河床淤積的泥沙沖走需要河流具有較大的侵蝕和搬運能力,而河流的搬運能力與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關。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庫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選項。
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較小,侵蝕、搬運能力弱,此時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對下游河床的沖刷,而持續放水需要的時間較長,單位時間內所放水量也不能過大,因此會影響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D項正確,B項錯誤。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海南地理)歷史上,黃河輸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幾十年來,我國重點開展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并在黃河上修建水庫,使下游年均來沙量大幅減少。治理前后黃河下游來沙量的變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據此完成10~12題。
12.“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蘊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環與水平衡原理
B.陸地水體相互轉化原理
C.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
D.地理環境地域分異原理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主要說明各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體現了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C項正確。
2016年3月25日,中央審議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指出,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下圖為“長江經濟帶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
13.下列關于合理開發長江流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上游地區以發展航運為主
B.下游河段以水能開發為主
C.利用三峽等地的自然風光發展旅游業
D.中游地區大力發展畜牧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長江上游地區以水能開發為主,下游河段發展航運。利用三峽等地的自然風光發展旅游業。中游地區發展種植業。A、B、D錯誤,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16年3月25日,中央審議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指出,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下圖為“長江經濟帶示意圖”。據此完成13~14題。
14.長江上游經濟圈可持續發展的措施有
①遷走長江沿岸1 km范圍內的化工廠 ②在長
江干流上大規模修建水電站 ③沿岸生產生活
污水達標排放 ④退耕還林、還濕、還湖,植
樹造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材料“不搞大開發”,所以不宜在長江干流上大規模修建水電站,②錯誤。
遷走長江沿岸1 km范圍內的化工廠,有利于保護水資源,①正確。
沿岸生產生活污水達標排放,③正確。
退耕還林、還濕、還湖,植樹造林,④正確。
①③④均屬于“共抓大保護”的范疇。故選D。
15.(2024·遼寧沈陽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自西向東匯入黃河,全長818千米,流域面積134 766平方千米。渭河南有東西走向的秦嶺橫亙,北為黃土高原,渭河將渭河谷地塑造成了地勢平坦的渭河平原。《史記》記載:“涇水一斛,其泥數斗。且糞且溉,長我禾黍。”鄭國渠是秦代修建的水利工程,渠首位于涇水進入平原的谷口。西漢時開鑿六輔渠(開支渠以輔助鄭國渠),經歷代修繕、改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鄭國渠現在還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2016年11月8日,鄭國渠申遺成功,成為陜西省第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如圖示意渭河水系及鄭國渠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在鄭國渠的干支渠上各畫上一個箭頭,標明水的流向。說明鄭國渠對渭河平原地區農業發展的作用。
答案 作用:引水灌溉,緩解渭河平原地區的旱情;利用含泥沙量較大的涇水進行灌溉,能夠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畫圖如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從流域協作角度說明保障鄭國渠持續運營的措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涇河上游黃土高原應加強水土保持工作;下游灌區征收費用對上游進行經濟補償;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對全流域進行統一的調度和管理。微專題4 河流特征與流域綜合開發類
1.河流特征
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
水 文 特 征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的季節變化大(小)
水位 水位高(低)
汛期 汛期長(短),汛期早(晚);汛期出現在夏季(或其他季節)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結冰期 有(無)結冰期,結冰期長(短)
流速 流速大(小),水力資源豐富(欠缺)
水 系 特 征 長度 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
流向 自×向×流
流域面積 流域面積大(小)
支流 支流多(少)
河道 寬窄 河道寬闊(狹窄)
河床形態 “V”形谷、寬谷、槽形谷
彎曲度 河道彎曲(平直)
落差(縱向坡度) 大(小)
水系形狀 扇形水系、向心狀水系、放射狀水系、樹枝狀水系等
運河聯通狀況 有運河聯通
2.河流的航運條件評價
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
自然 條件 地形 地形平坦,水流平穩
徑流 降水豐富,河流徑流量大;降水均勻,徑流季節變化小
結冰期 無結冰期(或結冰期短),通航時間長
通航里程 河道寬闊平直,通航里程長
社會經濟條件 經濟 流域內經濟發達,運輸需求量大
人口、城市 流域內人口、城市密集,客、貨運輸量大
3.水利工程評價
(1)工程建設可行性評價
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
自然條件 資源條件(水能豐富程度) 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豐富
工程條件 峽谷河段,筑壩工程量小
地質基礎好,安全性好
社會經濟條件 市場條件 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市場廣闊
工程條件 移民少,淹沒農田少,生態破壞小,有利于工程實施
其他條件 資金、開發技術等
(2)水庫建設的利弊分析
利(綜合效益) 防洪、發電、航運、灌溉、旅游、養殖、供水和調水、改善庫區氣候(減小溫差、增加空氣濕度)等
不利 對庫區本身 ①誘發地質災害——崩塌、滑坡、泥石流;②地下水位上升,河流水位上升淹沒沿岸平原耕地,不利于農業生產;③移民問題——關系到社會穩定
對庫區上游 ①泥沙淤積,危及港口及航運;②洪水時回水,擴大洪水的影響河段;③水流減慢,河流自凈能力減弱,加重污染程度;④大霧日數增多,酸雨加重
不利 對庫區下游 ①影響洄游性魚類;②泥沙減少,河口地區沉積減慢;③流量減少,海水上溯,易造成土壤鹽漬化
(2024·河北石家莊期末)水庫消落區,是水庫季節性漲落而使周邊被淹沒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區域。消落帶水土流失十分嚴重,成為庫區泥沙淤積的主要來源之一。以防洪為首要目的的長江三峽水庫,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30 m,消落帶面積約350 km2。圖1為“三峽庫區消落帶示意圖”,圖2為“被水淹沒的(局部)庫區消落帶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
1.消落帶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包括(  )
①缺少植被的保護 ②雨水和坡面徑流的沖刷 ③水位的反復漲落 ④水庫波浪的侵蝕 
⑤地質作用活躍,巖體破碎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要恢復消落帶的植被,應該選擇的植被要具有的特點是(  )
①抗旱 ②耐鹽堿 ③植株高大 ④耐澇 ⑤耐貧瘠 ⑥抗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①⑤⑥
下面兩圖分別為“英國泰晤士河河口區域示意圖及倫敦氣候資料統計圖”。泰晤士河深受海水活動的影響,河口水閘泄洪孔關閉時間夏季多于冬季。據此完成3~5題。
3.倫敦地區夏季降水量與冬季存在差異的原因是(  )
A.地處背風坡   B.西風偏弱
C.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D.寒流流經
4.水閘的主要功能是(  )
A.攔水發電   B.儲存淡水
C.供旅游活動   D.防止海水倒灌
5.泰晤士河水閘關閉時,會促使水閘以上至倫敦河段(  )
A.含沙量減小   B.結冰期延長
C.通航能力減弱   D.水能蘊藏量增加
(2024·湖北荊州統考)2020年12月,興建于唐朝天寶年間(742~756年)的福建省福清市天寶陂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天寶陂選址在龍江下游地勢較高處,攔河壩順水流方向凸出成拱形,與河道斜交,在右岸處形成漏斗狀,引水口正處于漏斗嘴(如圖)。千百年來,天寶陂控灌著龍江下游的廣袤農田。讀圖,回答6~7題。
6.不直接利用龍江河水,而修建天寶陂渠道引水灌溉農田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灌溉總水量
B.避免咸潮影響水質
C.減少沿河水污染
D.阻擋河沙流入農田
7.獨具巧思的天寶陂灌溉工程體現了古人的治水智慧。其精妙之處表現在(  )
①選址在地勢較高處利于蓄水 ②泄洪閘在洪水期開閘利于海水上溯 ③攔河壩呈拱形可減輕洪水沖擊 ④引水口處于漏斗嘴便于枯水期取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西溪河屬于烏江水系,為六沖河左岸的一級支流,位于該河上的西河水壩,是20世紀80年代為解決附近農村生活用電而建設的小型水電站工程,受當時經濟及技術水平的制約,采用漿砌石筑壩,壩體高而薄,存在一定的欠缺。2013年,西河水壩被爆破拆除,3年后,河道形態趨于穩定,下圖為“拆壩前后西溪河上游河道斷面形態示意圖”。讀圖完成8~10題。
8.關于西溪河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屬于內流河 B.流量季節變化大
C.冬季出現凌汛 D.冰雪融水補給為主
9.推測西河水壩被拆除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流量減小,發電能力減弱
B.壩體老化,出現安全隱患
C.修復生態,改善人居環境
D.庫區巖溶地貌發育,難以蓄水
10.據圖分析,西河水壩被拆除3年后,原壩址的上游河段(  )
A.兩岸侵蝕嚴重 B.河水變清
C.主河槽淤積加重 D.流速加快
11.某校中學生赴長江上游支流大寧河(重慶段)進行野外實習。下圖為“大寧河流域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5分)
任務一 考察流域地形。
(1)概述該流域主要地形特征。(3分)
任務二 走訪水文站,查閱文獻,獲取相關數據,如下表所示。
子流域名稱 侵蝕量(萬噸/年) 輸沙量(萬噸/年)
東溪河 114.3 52.3
西溪河 91.9 48.8
后溪河 63.7 24.0
平定河 51.2 19.5
(2)繪制統計圖,說出該流域侵蝕量與輸沙量的關系。(6分)
(3)圖中A處建有小型水電站,簡述該水電站的修建選址條件及壩區水庫對附近區域自然環境的影響。(6分)
答案精析
落實思維方法
1.D 2.C [第1題,水庫消落帶的雨水和坡面徑流的沖刷力比較強,消落帶地表的植被覆蓋度比較低,再加上水庫水位的反復漲落以及水庫波浪對消落帶的侵蝕作用,導致水庫消落帶的水土流失比較嚴重,①②③④正確。三峽庫區的地質結構比較穩定,⑤錯誤,故選D。第2題,由材料信息“水庫消落區,是水庫季節性漲落而使周邊被淹沒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區域”,可知消落帶季節性的出露或被淹沒,因此選種的植被應當具備一定的耐旱性與耐澇性,①④正確;三峽庫區位于我國的濕潤地帶,一般不會出現土壤鹽堿化的現象,因此植被無須耐鹽堿,②錯誤;由材料信息“消落帶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可知土壤貧瘠,因此選種的植物要耐貧瘠,⑤正確;消落帶植被一般不具備植株高大、抗風的特點,③⑥錯誤。故選C。]
3.B 4.D 5.A [第3題,倫敦常年受西風帶控制,夏季比冬季降水少,主要是夏季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南北溫差小,西風較弱,從海洋帶來的水汽相對較少。故選B。第4題,從材料可知,倫敦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泰晤士河冬季需泄洪,夏季流量小,海水易倒灌,故水閘泄洪孔關閉時間夏季多于冬季,所以水閘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海水倒灌,D項正確。故選D。第5題,一方面,泰晤士河水閘關閉時會促使水閘以上至倫敦河段水位升高,流速減小,含沙量減小;另一方面,水閘關閉時,阻斷了潮涌從河口帶來的泥沙,使得水閘以上至倫敦段含沙量減小,A項正確。故選A。]
6.B 7.D [第6題,由圖中信息可知,天寶陂以下的河段距離海洋比較近,受潮汐影響大,咸潮容易上溯導致河水變咸,不能直接作為農田灌溉水源,需通過天寶陂渠道引河流淡水灌溉農田,故B項正確;直接引龍江水灌溉和修建天寶陂渠道引水灌溉兩種方式對灌溉水量沒有影響,故A項錯誤;將水引出,減少龍江河水量,減緩河流對污染物的稀釋,加劇了沿海水污染情況,故C項錯誤;天寶陂渠道修建在地勢較高處,引水灌溉時同樣會帶走一部分泥沙,所以可能導致河沙流入農田,故D項錯誤。故選B。第7題,天寶陂選址在地勢較高處利于自流灌溉而不是利于蓄水,故①錯誤;修建泄洪閘是為了在洪水期將多余河水排走,減少洪澇災害,泄洪水流迅速流入入海口,阻擋海水上溯,故②錯誤;拱形攔河壩增加了壩體長度,使相同洪水的單寬流量減小,有效減輕了洪水對壩體的沖擊,故③正確;攔河壩與河道斜交形成漏斗狀,調整了河道水流,有利于枯水期引水口取水,故④正確。故選D。]
8.B 9.B 10.D [第8題,依據圖文資料可知,西溪河屬于烏江水系,屬于長江上游的二級支流,流經云貴高原,該河流域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季節變化顯著,所以該河流量季節變化大,B正確。該河屬于長江上游的二級支流,為外流河,A錯;該河流域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無結冰期,C錯;該河流域為亞熱帶季風氣候,且主要流經云貴高原,海拔相對較低,無冰雪融水補給,D錯。第9題,該河流流經地區氣候相對穩定,河流的流量短期內基本不變,A錯;由材料可知,西河水壩建于20世紀80年代,受當時經濟及技術水平的制約,采用漿砌石筑壩,壩體高而薄,存在一定的欠缺,多年使用后壩體老化,存在安全隱患,故拆除,B正確;該小型水電工程建設的目的是解決附近農村生活用電,改善人居環境,拆除水壩與改善人居環境無關,C錯;該水壩使用了30年左右,說明庫區是可以蓄水的,D錯。第10題,由圖可知,西河水壩被拆除3年后,河道斷面由之前的“U”形轉變為“V”形,說明下蝕嚴重,A錯;由于侵蝕作用增強,流水含沙量增加,搬運作用增強,泥沙淤積變少,B、C錯誤;圖中顯示,西河水壩被拆除3年后,河床高程降低,與上游河床的高差增加,河流流速加快,D正確。]
11.(1)以山地為主,地勢大致北高南低(或西北高、東南低),山地與河谷相間分布。
(2)繪圖如下:
關系:侵蝕量越大,輸沙量越大。
(3)選址條件:峽谷較窄,利于截水修壩(工程量較小);落差大,上游流域面積較大(支流多),河流流量較大,水能豐富。
影響:擴大水域面積,提高地下水位;增加空氣濕度,降低局部地區溫差;有利于植被生長(增加生物多樣性);增加土壤濕度(肥力),改善自然地理環境。
解析 第(1)題,地形特征主要從地形類型及其分布、地勢高低以及起伏等角度回答。結合該流域山峰及高程等信息可知,該流域地形以山地為主;根據河流流向可知,地勢大致北高南低;根據河流干支流的分布情況可知,山地與河谷相間分布。第(2)題,根據表格信息以及繪圖結果可知,侵蝕量越大,輸沙量越大。第(3)題,該水電站的修建選址條件主要從地形、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等方面進行分析。壩區水庫對附近區域自然環境的影響包括擴大水域面積,提高地下水位;增加庫區空氣濕度,降低局部地區溫差;有利于植被生長(增加生物多樣性);增加土壤濕度(肥力),改善自然地理環境。(共40張PPT)
第三章 區域協調
第三節
黃河流域內部協作
河流特征與流域綜合開發類
微專題4
1.河流特征
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
水 文 特 征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的季節變化大(小)
水位 水位高(低)
汛期 汛期長(短),汛期早(晚);汛期出現在夏季(或其他季節)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結冰期 有(無)結冰期,結冰期長(短)
流速 流速大(小),水力資源豐富(欠缺)
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
水 系 特 征 長度 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
流向 自×向×流
流域面積 流域面積大(小)
支流 支流多(少)
河道 寬窄 河道寬闊(狹窄)
河床形態 “V”形谷、寬谷、槽形谷
彎曲度 河道彎曲(平直)
落差(縱向坡度) 大(小)
水系形狀 扇形水系、向心狀水系、放射狀水系、樹枝狀水系等
運河聯通狀況 有運河聯通
2.河流的航運條件評價
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
自然條件 地形 地形平坦,水流平穩
徑流 降水豐富,河流徑流量大;降水均勻,徑流季節變化小
結冰期 無結冰期(或結冰期短),通航時間長
通航里程 河道寬闊平直,通航里程長
社會經濟條件 經濟 流域內經濟發達,運輸需求量大
人口、城市 流域內人口、城市密集,客、貨運輸量大
3.水利工程評價
(1)工程建設可行性評價
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
自然條件 資源條件(水能豐富程度) 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豐富
工程條件 峽谷河段,筑壩工程量小
地質基礎好,安全性好
社會經濟條件 市場條件 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市場廣闊
工程條件 移民少,淹沒農田少,生態破壞小,有利于工程實施
其他條件 資金、開發技術等
(2)水庫建設的利弊分析
利(綜合效益) 防洪、發電、航運、灌溉、旅游、養殖、供水和調水、改善庫區氣候(減小溫差、增加空氣濕度)等
不利 對庫區本身 ①誘發地質災害——崩塌、滑坡、泥石流;②地下水位上升,河流水位上升淹沒沿岸平原耕地,不利于農業生產;③移民問題——關系到社會穩定
對庫區上游 ①泥沙淤積,危及港口及航運;②洪水時回水,擴大洪水的影響河段;③水流減慢,河流自凈能力減弱,加重污染程度;④大霧日數增多,酸雨加重
不利 對庫區下游 ①影響洄游性魚類;②泥沙減少,河口地區沉積減慢;③流量減少,海水上溯,易造成土壤鹽漬化
(2024·河北石家莊期末)水庫消落區,是水庫季節性漲落而使周邊被淹沒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區域。消落帶水土流失十分嚴重,成為庫區泥沙淤積的主要來源之一。以防洪為首要目的的長江三峽水庫,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30 m,消落帶面積約350 km2。圖1為“三峽庫區消落帶示意圖”,圖2為“被水淹沒的(局部)庫區消落帶景觀圖”。據此完成1~2題。
1.消落帶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包括
①缺少植被的保護 ②雨水和坡面徑流的沖刷 ③水位的反復漲落 ④水庫波浪的侵蝕 ⑤地質作用活躍,巖體破碎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水庫消落帶的雨水和坡面徑流的沖刷力比較強,消落帶地表的植被覆蓋度比較低,再加上水庫水位的反復漲落以及水庫波浪對消落帶的侵蝕作用,導致水庫消落帶的水土流失比較嚴重,①②③④正確。
三峽庫區的地質結構比較穩定,⑤錯誤,故選D。
2.要恢復消落帶的植被,應該選擇的植被要具有的特點是
①抗旱 ②耐鹽堿 ③植株高大 ④耐澇 ⑤耐貧瘠 ⑥抗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①⑤⑥

由材料信息“水庫消落區,是水庫季節性漲落而使周邊被淹沒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區域”,可知消落帶季節性的出露或被淹沒,因此選種的植被應當具備一定的耐旱性與耐澇性,①④正確;
三峽庫區位于我國的濕潤地帶,一般不會出現土壤鹽堿化的現象,因此植被無須耐鹽堿,②錯誤;
由材料信息“消落帶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可知土壤貧瘠,因此選種的植物要耐貧瘠,⑤正確;
消落帶植被一般不具備植株高大、抗風的特點,③⑥錯誤。故選C。
下面兩圖分別為“英國泰晤士河河口區域示意圖及倫敦氣候資料統計圖”。泰晤士河深受海水活動的影響,河口水閘泄洪孔關閉時間夏季多于冬季。據此完成3~5題。
3.倫敦地區夏季降水量與冬季存在差異的原因是
A.地處背風坡  
B.西風偏弱
C.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D.寒流流經

倫敦常年受西風帶控制,夏季比冬季降水少,主要是夏季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南北溫差小,西風較弱,從海洋帶來的水汽相對較少。故選B。
下面兩圖分別為“英國泰晤士河河口區域示意圖及倫敦氣候資料統計圖”。泰晤士河深受海水活動的影響,河口水閘泄洪孔關閉時間夏季多于冬季。據此完成3~5題。
4.水閘的主要功能是
A.攔水發電  
B.儲存淡水
C.供旅游活動  
D.防止海水倒灌

從材料可知,倫敦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泰晤士河冬季需泄洪,夏季流量小,海水易倒灌,故水閘泄洪孔關閉時間夏季多于冬季,所以水閘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海水倒灌,D項正確。故選D。
下面兩圖分別為“英國泰晤士河河口區域示意圖及倫敦氣候資料統計圖”。泰晤士河深受海水活動的影響,河口水閘泄洪孔關閉時間夏季多于冬季。據此完成3~5題。
5.泰晤士河水閘關閉時,會促使水閘以上至倫敦河段
A.含沙量減小  
B.結冰期延長
C.通航能力減弱  
D.水能蘊藏量增加

一方面,泰晤士河水閘關閉時會促使水閘以上至倫敦河段水位升高,流速減小,含沙量減小;另一方面,水閘關閉時,阻斷了潮涌從河口帶來的泥沙,使得水閘以上至倫敦段含沙量減小,A項正確。故選A。
(2024·湖北荊州統考)2020年12月,興建于唐朝天寶年間(742~756年)的福建省福清市天寶陂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天寶陂選址在龍江下游地勢較高處,攔河壩順水流方向凸出成拱形,與河道斜交,在右岸處形成漏斗狀,引水口正處于漏斗嘴(如圖)。千百年來,天寶陂控灌著龍江下游的廣袤農田。讀圖,回答6~7題。
6.不直接利用龍江河水,而修建天寶陂渠道引水灌溉農田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灌溉總水量
B.避免咸潮影響水質
C.減少沿河水污染
D.阻擋河沙流入農田

由圖中信息可知,天寶陂以下的河段距離海洋比較近,受潮汐影響大,咸潮容易上溯導致河水變咸,不能直接作為農田灌溉水源,需通過天寶陂渠道引河流淡水灌溉農田,故B項正確;
直接引龍江水灌溉和修建天寶陂渠道引水灌溉兩種方式對灌溉水量沒有影響,故A項錯誤;
將水引出,減少龍江河水量,減緩河流對污染物的稀釋,加劇了沿海水污染情況,故C項錯誤;
天寶陂渠道修建在地勢較高處,引水灌溉時同樣會帶走一部分泥沙,所以可能導致河沙流入農田,故D項錯誤。故選B。
7.獨具巧思的天寶陂灌溉工程體現了古人的治水智慧。其精妙之處表現在
①選址在地勢較高處利于蓄水 ②泄洪閘在洪水期開閘利于海水上溯 ③攔河壩呈拱形可減輕洪水沖擊 ④引水口處于漏斗嘴便于枯水期取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天寶陂選址在地勢較高處利于自流灌溉而不是利于蓄水,故①錯誤;
修建泄洪閘是為了在洪水期將多余河水排走,減少洪澇災害,泄洪水流迅速流入入海口,阻擋海水上溯,故②錯誤;
拱形攔河壩增加了壩體長度,使相同洪水的單寬流量減小,有效減輕了洪水對壩體的沖擊,故③正確;
攔河壩與河道斜交形成漏斗狀,調整了河道水流,有利于枯水期引水口取水,故④正確。故選D。
西溪河屬于烏江水系,為六沖河左岸的一級支流,位于該河上的西河水壩,是20世紀80年代為解決附近農村生活用電而建設的小型水電站工程,受當時經濟及技術水平的制約,采用漿砌石筑壩,壩體高而薄,存在一定的欠缺。2013年,西河水壩被爆破拆除,3年后,河道形態趨于穩定,下圖為“拆壩前后西溪河上游河道斷面形態示意圖”。讀圖完成8~10題。
8.關于西溪河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屬于內流河
B.流量季節變化大
C.冬季出現凌汛
D.冰雪融水補給為主

依據圖文資料可知,西溪河屬于烏江水系,屬于長江
上游的二級支流,流經云貴高原,該河流域為亞熱帶
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季節變化顯著,所
以該河流量季節變化大,B正確。
該河屬于長江上游的二級支流,為外流河,A錯;
該河流域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無結冰期,C錯;
該河流域為亞熱帶季風氣候,且主要流經云貴高原,海拔相對較低,無冰雪融水補給,D錯。
西溪河屬于烏江水系,為六沖河左岸的一級支流,位于該河上的西河水壩,是20世紀80年代為解決附近農村生活用電而建設的小型水電站工程,受當時經濟及技術水平的制約,采用漿砌石筑壩,壩體高而薄,存在一定的欠缺。2013年,西河水壩被爆破拆除,3年后,河道形態趨于穩定,下圖為“拆壩前后西溪河上游河道斷面形態示意圖”。讀圖完成8~10題。
9.推測西河水壩被拆除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流量減小,發電能力減弱
B.壩體老化,出現安全隱患
C.修復生態,改善人居環境
D.庫區巖溶地貌發育,難以蓄水

該河流流經地區氣候相對穩定,河流的流量短期內
基本不變,A錯;
由材料可知,西河水壩建于20世紀80年代,受當時
經濟及技術水平的制約,采用漿砌石筑壩,壩體高
而薄,存在一定的欠缺,多年使用后壩體老化,存
在安全隱患,故拆除,B正確;
該小型水電工程建設的目的是解決附近農村生活用電,改善人居環境,拆除水壩與改善人居環境無關,C錯;
該水壩使用了30年左右,說明庫區是可以蓄水的,D錯。
西溪河屬于烏江水系,為六沖河左岸的一級支流,位于該河上的西河水壩,是20世紀80年代為解決附近農村生活用電而建設的小型水電站工程,受當時經濟及技術水平的制約,采用漿砌石筑壩,壩體高而薄,存在一定的欠缺。2013年,西河水壩被爆破拆除,3年后,河道形態趨于穩定,下圖為“拆壩前后西溪河上游河道斷面形態示意圖”。讀圖完成8~10題。
10.據圖分析,西河水壩被拆除3年后,原壩址的上游河段
A.兩岸侵蝕嚴重
B.河水變清
C.主河槽淤積加重
D.流速加快

由圖可知,西河水壩被拆除3年后,河道斷面由之前
的“U”形轉變為“V”形,說明下蝕嚴重,A錯;
由于侵蝕作用增強,流水含沙量增加,搬運作用增
強,泥沙淤積變少,B、C錯誤;
圖中顯示,西河水壩被拆除3年后,河床高程降低,
與上游河床的高差增加,河流流速加快,D正確。
11.某校中學生赴長江上游支流大寧河(重慶段)進行野外實習。如圖為“大寧河流域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任務一 考察流域地形。
(1)概述該流域主要地形特征。
答案 以山地為主,地勢大致北高南低(或西北高、東南低),山地與河谷相間分布。
地形特征主要從地形類型及其分布、地勢高低以及起伏等角度回答。結合該流域山峰及高程等信息可知,該流域地形以山地為主;根據河流流向可知,地勢大致北高南低;根據河流干支流的分布情況可知,山地與河谷相間分布。
任務二 走訪水文站,查閱文獻,獲取相關數據,如下表所示。
子流域名稱 侵蝕量(萬噸/年) 輸沙量(萬噸/年)
東溪河 114.3 52.3
西溪河 91.9 48.8
后溪河 63.7 24.0
平定河 51.2 19.5
(2)繪制統計圖,說出該流域侵蝕量與輸沙量的關系。
答案 繪圖如下:
關系:侵蝕量越大,輸沙量越大。
根據表格信息以及繪圖結果可知,侵蝕量越大,輸沙量越大。
(3)圖中A處建有小型水電站,簡述該水電站的修建選址條件及壩區水庫對附近區域自然環境的影響。
答案 選址條件:峽谷較窄,利于截水修壩(工程量較小);落差大,上游流域面積較大(支流多),河流流量較大,水能豐富。
影響:擴大水域面積,提高地下水位;增加空氣濕度,降低局部地區溫差;有利于植被生長(增加生物多樣性);增加土壤濕度(肥力),改善自然地理環境。
該水電站的修建選址條件主要從地形、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等方面進行分析。壩區水庫對附近區域自然環境的影響包括擴大水域面積,提高地下水位;增加庫區空氣濕度,降低局部地區溫差;有利于植被生長(增加生物多樣性);增加土壤濕度(肥力),改善自然地理環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坪县| 玛纳斯县| 昌平区| 安龙县| 鄄城县| 镇江市| 大姚县| 白水县| 桐庐县| 河间市| 体育| 凉山| 车险| 重庆市| 长武县| 鸡西市| 衡山县| 龙里县| 肥西县| 隆安县| 华池县| 太仓市| 肇东市| 保康县| 石首市| 固始县| 义乌市| 玉田县| 平顺县| 紫云| 远安县| 读书| 江孜县| 喜德县| 瑞昌市| 广东省| 湘潭县| 治县。| 古田县| 界首市| 太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