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1)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學生能理解并掌握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能準確描述小數點向右或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 時,小數大小的變化情況。能夠運用該規律進行簡單的小數乘除法計算,如把一個數擴大或縮小 10 倍、100 倍、1000 倍等。
通過觀察、比較、分析金箍棒長度變化中不同小數的關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經歷從具體實例中歸納出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維方法。
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于實踐的精神。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探究并理解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能運用規律正確解決小數擴大或縮小的實際問題。
(二)難點
理解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內在原理,即為什么小數點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小數就相應地擴大或縮小 10 倍、100 倍、1000 倍……。
在應用規律時,準確判斷小數點移動的方向和位數,避免出現錯誤。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數字卡片、練習紙,準備小黑板用于板書重點內容。
學生準備:練習本、筆,復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相關知識。
四、教材分析
“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的重要內容。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意義、性質以及小數的大小比較等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不僅是小數乘除法計算的重要基礎,也是解決生活中與小數相關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教材通過創設孫悟空金箍棒長度變化的情境,以直觀的方式呈現了 0.009m、0.09m、0.9m、9m 這幾個小數,引導學生觀察小數點的位置移動與小數大小變化之間的關系。這樣的編排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具體到抽象,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規律。同時,教材還安排了大量的練習題,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運用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發現規律、理解規律、應用規律,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觀察對比,導入新課
出示兩組小數:1.25 和 1.250、62.8 和 6.28。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兩組小數,思考并回答問題:“觀察這兩組小數,說一說你有哪些發現?” 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
請小組代表發言,可能的回答有:1.25 和 1.250 大小相等,但 1.250 末尾多了一個 0;62.8 和 6.28 數字相同,但小數點位置不同,大小也不同。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引導:“像 62.8 和 6.28 這樣,小數點位置不同,小數的大小就發生了變化。那么小數點移動與小數大小變化之間有怎樣的規律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板書課題: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1))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故事引入:同學們,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有一天,孫悟空遇到了一群妖怪,他拿出金箍棒,金箍棒的長度發生了神奇的變化。(教師邊說邊板書:0.009m→0.09m→0.9m→9m)
引導思考:觀察這幾個小數,它們有什么不同呢?小數點的位置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小數的大小又有什么變化呢?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單位換算,深入探究:為了更清楚地比較這幾個小數的大小變化,我們把金箍棒的長度單位轉化成毫米。(教師板書換算過程:0.009m = 9mm,0.09m = 90mm,0.9m = 900mm,9m = 9000mm)
從下往上觀察規律
引導學生觀察從 0.009m 到 0.09m 的變化,提問:“從 0.009m 到 0.09m,小數點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位?小數的大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相當于把原數怎樣變化?” 讓學生思考后回答。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并板書: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小數相當于把原數乘 10,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 10 倍;0.009m×10 = 0.09m,9mm×10 = 90mm。
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從 0.009m 到 0.9m、從 0.009m 到 9m 的變化,讓學生自己總結規律,教師板書:
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小數相當于把原數乘 100,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 100 倍;0.009m×100 = 0.9m,9mm×100 = 900mm。
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小數相當于把原數乘 1000,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 1000 倍;0.009m×1000 = 9m,9mm×1000 = 9000mm。
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小數點向右移動的規律: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 10 倍、100 倍、1000 倍……
從上往下觀察規律
接著引導學生從 9m 到 0.9m 進行觀察,提問:“從 9m 到 0.9m,小數點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位?小數的大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相當于把原數怎樣變化?” 讓學生思考并回答。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并板書: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相當于把原數除以 10,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9m÷10 = 0.9m,9000mm÷10 = 900mm。
同樣地,讓學生觀察從 9m 到 0.09m、從 9m 到 0.009m 的變化,總結規律,教師板書:
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小數相當于把原數除以 100,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9m÷100 = 0.09m,9000mm÷100 = 90mm。
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小數相當于把原數除以 1000,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9m÷1000 = 0.009m,9000mm÷1000 = 9mm。
引導學生概括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律: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
總結規律: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小數點向右和向左移動的規律,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然后請學生代表再次總結規律。教師強調:原數擴大還是縮小由小數點的移動方向決定,移動的位數決定倍數,左移變小,右移變大。同時,解釋小數大小變化與數位變化的關系,因為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 10,所以小數點位置移動時,數字所在的數位發生變化,小數的大小也就相應地發生 10 倍、100 倍、1000 倍…… 或、、…… 的變化。
(三)應用規律,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
出示練習題:
(1)把 2.3 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原數就( )到原來的( )倍。
(2)把 0.375 擴大到原來的 100 倍,小數點向( )移動( )位。
(3)把 0.73 的小數點向( )移動( )位,原數縮小到原來的。
(4)把 30 的小數點向( )移動( )位,原數變成 0.003。
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完成練習,然后請學生回答,教師進行講解和點評,強調小數點移動方向和位數的判斷方法。
判斷練習
出示判斷題:
①把 6.5 擴大到它的 10 倍是 560 。
②把 1.502 的小數點去掉,它的值就縮小到原來的 1000 倍。
③把 6.25 改寫成 0.0625 它的值就縮小到原數的。
④甲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后與乙數相等,甲數是乙數的 100 倍。
讓學生先判斷對錯,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判斷的理由。請小組代表發言,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分析和講解,糾正錯誤的認識,加深學生對規律的理解。
綜合練習
出示題目:下面各圈里的數同方框里的數比較,有什么變化?(題目內容:0.372、506、0.506、50.6、372、3.72、5.06、0.0506、37.2)
引導學生先確定方框里的數,再將圈里的數與方框里的數進行比較,判斷小數點的移動方向和位數,從而確定數的變化情況。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每個數的變化情況,然后同桌之間互相檢查和交流。請學生匯報結果,教師進行總結和歸納。
接著出示題目:把 6.25 改寫成下面的數,它的大小分別有什么變化?(題目內容:62.5、0.625、625、0.0625)
讓學生獨立思考,寫出每個數與 6.25 相比小數點的移動情況和大小變化情況。請學生回答,教師進行點評和講解,進一步鞏固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應用。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收獲,然后請小組代表發言。
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和補充,強調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原數擴大還是縮小由小數點的移動方向決定,移動的位數決定倍數,左移變小,右移變大。同時,提醒學生在應用規律時要注意小數點移動的方向和位數,避免出現錯誤。
(五)布置作業
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 2、3 題。
思考問題:在生活中,你還能發現哪些地方用到了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下節課和同學們分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