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20.1.1 平均數【教學目標】:1.加深對加權平均數的理解;2.會根據頻數分布表求加權平均數,從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3.會用樣本平均數估計總體平均數,了解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方法。【學習重點】:1.在頻數分布表或頻數分直方圖中求加權平均數;2.用樣本平均數估計總體平均數.【學習難點】:1.對于分組數據,利用每組的組中值來計算加權平均數這種統計思維的建立。2.對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方法的理解【學習方式】:經歷加權平均數對數據處理的過程 ,體驗對統計基本思想的理解過程,能運用數據信息的分析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導與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復習上節課學習的加權平均數,讓學生說說權的意義.2.教師出示上節課的兩個問題,思考兩個問題中權是怎樣的形式呈現的?問題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譯,對甲、乙 兩位應試者進行了聽、說、讀、寫、的英語水平測試,他們的各項成績如表所示:如果公司想招一名筆譯能力較強的翻譯,聽、說、讀、寫的成績按照2:1:3:4的比確定.計算兩名應試者的平均成績。從他們的成績看應該錄取誰?應試者 聽 說 讀 寫甲 85 78 85 73乙 73 80 82 83問題2一次演講比賽中,評委將從演講內容,演講能力,演講效果三個方面為選手打分,各項成績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講內容占50%,演講能力占40%,演講效果占10%的比例,計算選手的綜合成績(百分制)。進入決賽的前兩名選手的單項成績如下表所示:選手 演講內容 演講能力 演講效果A 85 95 95B 95 85 95請決出兩人的名次。設計意圖:通過對權的意義以及權的兩種表現形式的復習,為學生用頻數來描述的數據的重要程度做鋪墊。思考:怎樣衡量下面問題中數據的重要程度.問題3為了了解貫徹執行國家提倡的“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情況,將某班50名同學一周的體育鍛煉情況繪制成了如圖所示的條形統計圖.設計意圖:結合具體實例,理解頻數可以用來描述數據的重要程度。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1.頻數作為權的加權平均數(1)回顧問題1和問題2中加權平均數的計算方法。(2)學生類比以前計算加權平均數的方法,嘗試計算問題3中這50名同學一周平均體育鍛煉時間,教師訂正。教師引導學生將上式中的分母簡化為50.學生歸納下面問題中加權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教師給出定義。問題在求 n 個數的算術平均數時,如果 x1 出現 f1 次,x2出現 f2 次,…,xk 出現 fk 次(這里 f1 + f2 +…+ fk = n ),那么這 n 個數的平均數也叫做 x1 ,x2 ,…,xk 這 k個數的加權平均數, 其中f1 , f2 ,…,fk 分別叫做x1 ,x2 ,…,xk 的權.設計意圖:類比問題1、問題2的加權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嘗試問題3中加權平均數的計算方法。進而總結歸納出頻數作為權的加權平均數的計算方法。2.鞏固練習1:公交部門統計了公共汽車每個運行班次的載客量得到下表,公共汽車平均每班的載客量是多少?載客量/人 頻數(班次)8 1010 820 2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計算加權平均數的方法,進而為探索分組數據的加權數的計算方法打下基礎。便于學生從具體數據到數據范圍的進一步研究。3.探究1:為了解106路公共汽車的運營情況,公交部門統計了某天106路公共汽車每個運行班次的載客量,得到下表:載客量/人 頻數(班次)1≤x<21 321≤x<41 541≤x<61 2561≤x<81 2281≤x<101 18101≤x<121 10這天106路公共汽車平均每班的載客量是多少?問題1:載客人數1≤x<21的小組載客量可能有多少人?問題2:在每組數據中,選擇哪個數據更具有代表性 學生獨立思考兩個問題,然后分組討論,然后師生辯論。師生達成共識應該選擇中間數據作為小組代表,如第一組可以選10,也可以選11作為小組代表數據都是合理的。設計意圖:在學生獨立思考和分組討論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出:每組數據代表不宜選擇過大或過小,應該選擇處于中間位置的數據,而本題為離散變量處于中間位置有兩個數值,應該對兩種選擇都予以肯定,并比較優劣。探究2:某校為了了解七年級學生每天做課外作業所用時間的情況,隨機抽取了30名同學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結果繪制成頻數分布直方圖,求這30名同學的平均每天做作業的時間.問題1:每天做作業的時間在20到30分鐘之間有多少種情況?問題2:在每組中選擇哪個數據更具有代表性 經過討論可以發現本問題與探究1不同,每個小組都有無數的個數據,對這種情況仍然應當選取中間數據作為代表。(2)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數軸如何確定兩點之間的中間數據,即兩端數據的平均數。設計意圖:在學生獨立思考和分組討論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出:每組數據代表不宜選擇過大或過小,應該選擇處于中間位置的數據,而本題為連續變量處于中間位置有兩個數值,可以借助小組的兩個端點數值確定。5.歸納:(1)數據分組后,一個小組的組中值是指:這個小組的兩個端點的數的平均數.(2)根據頻數分布表求加權平均數時,統計中常用各組的組中值代表各組的實際數據,把各組的頻數看作相應組中值的權.6.學生討論探究1中選取10或11(組中值)的優勢與不足,以及數學方法統一性的要求,達成共識不論是探究1的類型還是探究2中的類型一律采用組中值作為小組的數據代表。設計意圖:給出組中值的概念,將離散變量和連續變量統一起來。7.解決問題:學生獨立解決探究1和探究2,教師規范解題格式。設計意圖:鞏固學生確定組中值和計算加權平均數的方法,并規范解題步驟。8.某瓜農采摘了一批西瓜共1000個,從中抽取20個西瓜對重量進行了統計,得到下表:西瓜重量/市斤 頻數/個4≤x<6 26≤x<8 68≤x<10 810≤x<12 312≤x<14 1估計這批西瓜的總重量是多少 設計意圖:滲透用用本平均數估計總體平均數的數據分析思想。三、盤點收獲,拓展提升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從三個方面進行總結:知識方面思想方法情感體驗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從三個方面進行總結歸納。知識方面:加權平均數公式、組中值的定義等;思想方法:用樣本估平均數計總體平均數,如何計算加權平均數和確定組中值等;情感體驗:科學的探究精神和數據分析觀念。四、達標測試,鞏固提高1.下圖是統計的光明中學初二(1)班30名同學一次數學測驗的成績,則該班這次數學成績的平均分是 __________. .2.2.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某中學八年級(一)班共40名同學開展了“我為災區獻愛心”的活動.活動結束后,生活委員小林將捐款情況進行了統計,并繪制成如圖所示的統計圖.(1)求這40名同學捐款的平均數;(2)該校共有學生1200名,請根據該班的捐款情況,估計這個中學的捐款總數大約是多少元?設計意圖: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便于教師調控教學方向,及時改進教學。五、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