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嗩吶獨奏《百鳥朝鳳》、二胡獨奏《二泉映月》第二單元 華夏之聲·文化根脈第四課時(湘教版)七年級下01本課目標02新課導入03新知講解04課堂拓展05課堂評價06課堂總結本課目標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欣賞民間器樂曲《百鳥朝鳳》《二泉映月》,探究各樂器的音色特點、 演奏技巧和音樂表現力,了解“循環換氣”演奏方法的運用以及傳統音樂“同頭換尾”式樂句銜接特征。通過聆聽、討論、小組合作探究、模仿表演等形式,表達自己對作品 的理解與感受,體驗音樂要素與音樂情緒之間的關系,更深層次理解音樂作 品表達的意蘊與精神。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審美中自然美的深刻認知,體驗和感受民間 音樂家華彥鈞(阿炳)堅強、剛毅的性格,從而增進對生活的熱愛,增強對民族音樂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新課導入欣賞 2024 年巴黎奧運會藝術體操項目團體全能決賽《鳳鳴凌霄》,設問:你還知道哪些關于“鳳凰”的傳說或者樂曲?新課導入簡介 2024 年巴黎奧運會藝術體操項目團體全能決賽《鳳鳴凌霄》在 3 帶 2 球項目《鳳鳴凌霄》中展現著漢唐盛世的多元、開放,讓人仿佛穿越時空,沉浸在無盡遐想中,賽場上姑娘們以帶為弦、以球為琵琶,極具國風古韻的表演驚艷巴黎,向世界展示了中華傳統美,力量與美感兼具, 拿下中國藝術體操史上首枚奧運金牌,也跳出了獨屬于中國人的浪漫。新課導入簡介 2024 年巴黎奧運會藝術體操項目團體全能決賽《鳳鳴凌霄》鳳凰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對鳥類神獸組合,具有極高的象征意義, 也是華夏族最重要的圖騰之一。它不僅是吉祥象征,還代表著重生與希望。 在《鳳鳴凌霄》這部作品中,鳳凰的形象被賦予了新的生命,通過藝術體操 的形式展現在觀眾面前,傳遞出積極向上的文化信息。“凌霄”二字寓意高遠、 超越,與鳳凰的飛翔相呼應。了解嗩吶和二胡聆聽兩段音頻。設問:兩段音樂的演奏樂器是什么?音色有什么特點?了解嗩吶和二胡嗩吶的音色特點:雄壯高亢,穿透力強,技巧豐富,具有很強的表現力, 形成了各種地域特色鮮明的地方風格。師生交流探討并小結二胡的音色特點:通過不同的演奏技巧和弓法,能夠演奏出多種音色的 變化,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它近似人聲的樂音,悠揚婉轉、情感豐富,能夠 模擬各種自然和人類聲音,使其在音樂表達中具有更廣闊的空間。比如,二 胡可以模擬鳥鳴、風聲、馬蹄聲、波濤聲等自然聲音,也能夠模仿人類的哭 泣、歡笑、呼喚等聲音。了解嗩吶和二胡嗩吶,源于波斯、阿拉伯一帶,約在公元 3 世紀傳入我國,音色高亢明 亮,穿透力強,是我國流傳廣泛的民族吹管樂器之一。在民間流傳過程中, 受到地方民歌小調、戲曲的影響,逐步形成了演奏技巧和風格上不同的流派, 已成為一件具有特色的獨奏樂器。師生交流探討并小結二胡,是唐代由西域胡人傳過來的弦樂器,來自北方的奚部落,因此又稱“胡琴”或“奚琴”。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之一,音域可 達三個八度,二胡發出的樂音有著豐富的表現力,是一種富于歌唱性的樂器, 有人還因此稱它為“中國式小提琴”。初聽樂曲。思考:旋律表現了什么樣的音樂情緒與形象?欣賞《二泉映月》悲慘、凄涼 的音樂形象,又帶著一絲痛苦、憤怒的情緒。了解作者華彥鈞及作品的相關背景作者背景華彥鈞(1893—1950),又名阿炳,江蘇無錫人,我國民間音樂家。自幼跟隨父親當道士,并學習音樂, 精通許多民族樂器。后來又流落街頭賣藝, 生活窮困, 飽受苦難,30 多歲雙目失明。出身的卑微,視力的殘疾, 流浪街 頭的窮苦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底層社會的辛酸。 在他年復一年的街頭演奏 中,極高的音樂天賦和道教音樂及 民間音樂修養的深厚根基,以及高超、嫻 熟的樂器演奏技 藝,使他能將自己的人生感受通過音樂深刻地表現出來。 他 創作和改編的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等作品,是我國民族音樂寶庫中的珍貴遺產。了解作者華彥鈞及作品的相關背景作品背景《二泉映月》是楊蔭瀏依照華彥鈞生前的錄音記譜發表后流傳于世的。關于《二泉映月》的表現內容,如果僅從樂曲的標題來看,很容易理解為一首單純描繪景色的作品。但這首樂曲原先是沒有文字標題的。錄音之后, 當楊蔭瀏先生問及樂曲的名字時,阿炳曾說:這支曲子是沒有名字的,信手 拉來,久而久之,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二泉映月》的標題,是由楊蔭瀏和 參與錄音的祝世匡等人,根據阿炳常在街頭和惠山二泉亭(即“二泉”)演奏 這支曲子的地名即席商定的,盡管當時也曾得到阿炳本人首肯,但畢竟是后來加上的,因此在聽賞這首樂曲時,不應受到文字標題的限定。哼唱引子部分,分析旋律特點,感受音樂要素對音樂情緒的影響。哼唱旋律以四拍組成的短小音調作為開端,以一個下行音階式短句,發出了一聲 飽含辛酸的嘆息。對阿炳來說,這一聲長嘆不是偶然發出來的,應該說他一 生受盡了苦難。感受下行的旋律線,前緊后松的節奏,由弱到強的力度,表 達作品“從頭便是斷腸音”。樂曲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賞析樂曲賞析第一主題的旋律在二胡的中音區進行,低沉壓抑,音域不寬,曲調線以平穩的級進為主,稍有起伏,由淺入深將自己的思想情感與其完美結合,表現了作者內心的抑郁不平之氣。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對比鮮明,利用不斷向上的旋律沖擊和多變的節奏, 通過樂曲逐步展開,并逐層深化,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有回首人生的嘆息, 有難以排解的愁緒,有痛苦悲傷的顫泣,更有激憤的痛斥和倔強的抗爭,還 有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表現了作者對舊社會的控訴,也體現了他不甘屈服的 個性和剛強不阿的精神。可見阿炳技藝之精湛,心思之細膩,意境深遠,回味無窮。完整聆聽跟隨音樂展開示意圖,完整聆聽樂曲。欣賞《百鳥朝鳳》欣賞樂曲,感受音樂情緒。思考:旋律表現了怎樣的音樂情緒與形象?又是什么速度?歡快跳躍的情緒,感受到各種鳥類鳴叫嬉戲的場景;樂曲速度自由,屬于散板。欣賞《百鳥朝鳳》簡介作品《百鳥朝鳳》相關知識這是一首流傳于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民間嗩吶曲。1953 年初, 出身于嗩吶世家的任同祥,作為山東菏澤地區的代表,以一曲《百鳥朝鳳》 參加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會演,而使這首以“山東民間樂曲”署名的嗩吶曲在 全國范圍得以廣泛傳播。同年,經專業音樂工作者整理、加工,任同祥演奏 的《百鳥朝鳳》榮獲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民間器樂比賽的銀質獎,并成為 音樂會舞臺的保留曲目。20 世紀 70 年代,陳家齊在任同祥演奏譜的基礎上, 作了一次較大的修整,將全曲分為八段,并附有如下八個標題:(1)山雀啼曉 (2)春回大地 (3)鶯歌燕舞 (4)林間嬉戲(5)百鳥朝鳳 (6)歡樂歌舞 (7)鳳凰展翅 (8)并翅凌空盡管重新劃分了段落,但音樂材料依然在任同祥演奏譜的范圍。欣賞《百鳥朝鳳》第一樂段:樂曲首部音樂主題,營造出了鮮活而充滿生機的氣氛,伴隨 這種意境,通過雀鳴的第一聲帶動著百鳥隨之應和,進而產生一種強烈的共 鳴感,悠揚的旋律奠定整個音樂的基調,清晰地展示出曲調風趣幽默,富有生活氣息的藝術風格。欣賞樂曲《百鳥朝鳳》第一樂段,分析旋律表現特點欣賞《百鳥朝鳳》樂曲第二段模仿布谷鳥、鷓鴣、斑鳩、公雞、喜鵲等各種鳥叫、蟲鳴的 聲音,加入了裝飾音來修飾旋律,充分發揮出了嗩吶的音色、音響等與眾不 同的特色,以百鳥齊鳴的音樂效果,描繪出了一幅生機勃勃、自然愜意的熱 鬧場面。尤其是一大段模仿鳥鳴的樂曲表演之后,便運用了循環換氣法,把 長音演奏技巧發揮到了極致,短倚音表達了歡快的樂曲氛圍,顫音則使音樂 更生動,富有朝氣,演奏技法多樣,給人一派嶄新氣象的藝術體驗。聆聽欣賞樂曲第二樂段,感受嗩吶的各種演奏技法模仿不同鳥類的聲音欣賞《百鳥朝鳳》學生分組嘗試模仿一下這些鳥類的叫聲,小組合作表演“百鳥爭鳴” 的場景,感受不同鳥類的聲音特點和生機勃勃的“百鳥盛會”。欣賞《百鳥朝鳳》完整聆聽作品,形成對作品的整體感知《百鳥朝鳳》以優美歡快的民間旋律和富于表現力的吹奏技巧,栩栩如生 地描繪了自然界百鳥和鳴、氣象萬千的景象,表現了民眾對生活的熱愛和贊美,同時也表達出北方農民樂觀爽朗的性格,這是樂曲人文內涵之所在。鞏固與提升對比欣賞:嗩吶演奏《百鳥朝鳳》和王建中改編的鋼琴獨奏《百鳥朝鳳》。感受不同樂器風格下《百鳥朝鳳》的不同藝術表現。說一說你更喜歡哪種樂器表現形式,并說明原因。同學們互相自由交 流,互相抒發感受,教師給予鼓勵性點評。對比欣賞拓展欣賞《喚鳳》:秦文琛創作的嗩吶協奏曲《喚鳳》以中國古典藝術中的“鳳凰” 為題材,展現出中華民族涅槃重生的精神。樂曲中用嗩吶活芯演奏,結合中 國的民族調式并賦予和聲織體,將民族五聲調式元素以及傳統結構分布與西 方現代派音樂風格例如序列音樂等進行融合,是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相結合的經典之作。課堂評價師生評價、生生評價課堂總結兩首作品都是中國民族音樂中的瑰寶,其豐富的演奏技巧和生動的藝術 表現力,表達了自然之美、生生不息的繁榮以及人生感悟、世間百態。《百鳥朝鳳》作為一首家喻戶曉,具有代表性的優秀嗩吶傳統曲目,充分凸顯出嗩吶這一樂器的獨特魅力。《二泉映月》從感受創作者復雜的心理活動,到走進他的音樂,與他感同身受,體會了樂曲如泣如訴、如悲如怒的曲調和中 國民樂獨有的韻味。這些極其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始終作為我們民族音樂文化一份厚重的底氣存在著, 影響著。同學們課后可以去觀看《百鳥朝鳳》這部電影,更多地去關注民族器樂的發展,更深地了解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樹立民族文化自信,把中國的民族音樂發揚光大。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 | 音樂學科第二單元第四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嗩吶獨奏《百鳥朝鳳》、二胡獨奏《二泉映月》 單元 第二單元 學科 音樂 年級 七年級教材分析 本單元“華夏之聲·文化根脈”是為了弘揚我國民族民 間音樂而設立的單元,意在讓學生感知和體驗我國豐富的民間傳統音樂,了解民間音樂形成的根源和特點,思考并探討優秀中國民間音樂作品的傳承與發展。 本單元與七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一脈相承,在七上短小的民歌、古曲的 基礎上擴展到敘事性民歌、同一題材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民歌以及不同類型 的民間器樂曲。本單元主體教學內容由七首作品組成,其中民間歌曲三首, 引用民歌為主題元素創作的管弦樂一首,民間器樂曲三首。引導學生深入了解音樂背后的文化內涵,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巨大的傳承價值和創新潛力,增強文化認同感和包容心,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而 更好地培養初中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對傳統文化根脈的認知。學習 目標 1. 欣賞民間器樂曲《百鳥朝鳳》《二泉映月》,探究各樂器的音色特點、 演奏技巧和音樂表現力,了解“循環換氣”演奏方法的運用以及傳統音樂“同 頭換尾”式樂句銜接特征。 2. 通過聆聽、討論、小組合作探究、模仿表演等形式,表達自己對作品 的理解與感受,體驗音樂要素與音樂情緒之間的關系,更深層次理解音樂作 品表達的意蘊與精神。 3. 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審美中自然美的深刻認知,體驗和感受民間 音樂家華彥鈞(阿炳)堅強、剛毅的性格,從而增進對生活的熱愛,增強對 民族音樂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重點 分段欣賞嗩吶獨奏《百鳥朝鳳》和二胡獨奏《二泉映月》,體會作品音樂 形象和意境。難點 感受樂器的演奏技法與表現力,識別音樂要素與音樂情緒之間的關系。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1. 欣賞 2024 年巴黎奧運會藝術體操項目團體全能決賽《鳳鳴凌霄》,設問:你還知道哪些關于“鳳凰”的傳說或者樂曲? 2. 簡介 2024 年巴黎奧運會藝術體操項目團體全能決賽《鳳鳴凌霄》。 在 3 帶 2 球項目《鳳鳴凌霄》中展現著漢唐盛世的多元、開放,讓人仿佛穿越時空,沉浸在無盡遐想中,賽場上姑娘們以帶為弦、以球為琵琶,極具國風古韻的表演驚艷巴黎,向世界展示了中華傳統美,力量與美感兼具, 拿下中國藝術體操史上首枚奧運金牌,也跳出了獨屬于中國人的浪漫。 鳳凰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對鳥類神獸組合,具有極高的象征意義, 也是華夏族最重要的圖騰之一。它不僅是吉祥象征,還代表著重生與希望。 在《鳳鳴凌霄》這部作品中,鳳凰的形象被賦予了新的生命,通過藝術體操 的形式展現在觀眾面前,傳遞出積極向上的文化信息。“凌霄”二字寓意高遠、 超越,與鳳凰的飛翔相呼應。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藝術體操《鳳鳴凌霄》的表演,引出“鳳凰”這一 話題,通過學生的自由討論,激發學生對今天的主角樂器嗩吶與二胡及其傳 世名作的興趣。) 二、了解嗩吶和二胡 1. 聆聽兩段音頻。設問:兩段音樂的演奏樂器是什么?音色有什么 特點? 2. 師生交流探討并小結。 嗩吶的音色特點:雄壯高亢,穿透力強,技巧豐富,具有很強的表現力, 形成了各種地域特色鮮明的地方風格。 二胡的音色特點:通過不同的演奏技巧和弓法,能夠演奏出多種音色的 變化,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它近似人聲的樂音,悠揚婉轉、情感豐富,能夠 模擬各種自然和人類聲音,使其在音樂表達中具有更廣闊的空間。比如,二 胡可以模擬鳥鳴、風聲、馬蹄聲、波濤聲等自然聲音,也能夠模仿人類的哭 泣、歡笑、呼喚等聲音。 3. 簡介兩種樂器。 嗩吶,源于波斯、阿拉伯一帶,約在公元 3 世紀傳入我國,音色高亢明 亮,穿透力強,是我國流傳廣泛的民族吹管樂器之一。在民間流傳過程中, 受到地方民歌小調、戲曲的影響,逐步形成了演奏技巧和風格上不同的流派, 已成為一件具有特色的獨奏樂器。 二胡,是唐代由西域胡人傳過來的弦樂器,來自北方的奚部落,因此又稱“胡琴”或“奚琴”。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之一,音域可 達三個八度,二胡發出的樂音有著豐富的表現力,是一種富于歌唱性的樂器, 有人還因此稱它為“中國式小提琴”。 三、欣賞《二泉映月》 1. 初聽樂曲。思考:旋律表現了什么樣的音樂情緒與形象?(悲慘、凄涼 的音樂形象,又帶著一絲痛苦、憤怒的情緒。) 2. 了解作者華彥鈞及作品的相關背景。 華彥鈞(1893—1950),又名阿炳,江蘇無錫人,我國民間音樂家。自幼 跟隨父親當道士,并學習音樂,精通許多民族樂器。后來又流落街頭賣藝, 生活窮困,飽受苦難,30 多歲雙目失明。出身的卑微,視力的殘疾,流浪街 頭的窮苦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底層社會的辛酸。在他年復一年的街頭演奏 中,極高的音樂天賦和道教音樂及民間音樂修養的深厚根基,以及高超、嫻 熟的樂器演奏技藝,使他能將自己的人生感受通過音樂深刻地表現出來。他 創作和改編的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二胡曲《二泉映月》《聽 松》《寒春風曲》等作品,是我國民族音樂寶庫中的珍貴遺產。 《二泉映月》是楊蔭瀏依照華彥鈞生前的錄音記譜發表后流傳于世的。 關于《二泉映月》的表現內容,如果僅從樂曲的標題來看,很容易理解 為一首單純描繪景色的作品。但這首樂曲原先是沒有文字標題的。錄音之后, 當楊蔭瀏先生問及樂曲的名字時,阿炳曾說:這支曲子是沒有名字的,信手 拉來,久而久之,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二泉映月》的標題,是由楊蔭瀏和 參與錄音的祝世匡等人,根據阿炳常在街頭和惠山二泉亭(即“二泉”)演奏 這支曲子的地名即席商定的,盡管當時也曾得到阿炳本人首肯,但畢竟是后 來加上的,因此在聽賞這首樂曲時,不應受到文字標題的限定。 3. 哼唱引子部分,分析旋律特點,感受音樂要素對音樂情緒的影響。 以四拍組成的短小音調作為開端,以一個下行音階式短句,發出了一聲 飽含辛酸的嘆息。對阿炳來說,這一聲長嘆不是偶然發出來的,應該說他一 生受盡了苦難。感受下行的旋律線,前緊后松的節奏,由弱到強的力度,表 達作品“從頭便是斷腸音”。 4. 樂曲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賞析。 第一主題的旋律在二胡的中音區進行,低沉壓抑,音域不寬,曲調線以平穩的級進為主,稍有起伏,由淺入深將自己的思想情感與其完美結合,表 現了作者內心的抑郁不平之氣。 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對比鮮明,利用不斷向上的旋律沖擊和多變的節奏, 通過樂曲逐步展開,并逐層深化,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有回首人生的嘆息, 有難以排解的愁緒,有痛苦悲傷的顫泣,更有激憤的痛斥和倔強的抗爭,還 有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表現了作者對舊社會的控訴,也體現了他不甘屈服的 個性和剛強不阿的精神。可見阿炳技藝之精湛,心思之細膩,意境深遠,回 味無窮。 5. 跟隨音樂展開示意圖,完整聆聽樂曲。 四、欣賞《百鳥朝鳳》 1. 欣賞樂曲,感受音樂情緒。思考:旋律表現了怎樣的音樂情緒與形 象?又是什么速度?(歡快跳躍的情緒,感受到各種鳥類鳴叫嬉戲的場景;樂 曲速度自由,屬于散板。) 2. 簡介作品《百鳥朝鳳》相關知識。 這是一首流傳于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民間嗩吶曲。1953 年初, 出身于嗩吶世家的任同祥,作為山東菏澤地區的代表,以一曲《百鳥朝鳳》 參加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會演,而使這首以“山東民間樂曲”署名的嗩吶曲在 全國范圍得以廣泛傳播。同年,經專業音樂工作者整理、加工,任同祥演奏 的《百鳥朝鳳》榮獲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民間器樂比賽的銀質獎,并成為 音樂會舞臺的保留曲目。20 世紀 70 年代,陳家齊在任同祥演奏譜的基礎上, 作了一次較大的修整,將全曲分為八段,并附有如下八個標題: (1)山雀啼曉 (2)春回大地 (3)鶯歌燕舞 (4)林間嬉戲 (5)百鳥朝鳳 (6)歡樂歌舞 (7)鳳凰展翅 (8)并翅凌空 盡管重新劃分了段落,但音樂材料依然在任同祥演奏譜的范圍。 3. 欣賞樂曲《百鳥朝鳳》第一樂段,分析旋律表現特點。 第一樂段:樂曲首部音樂主題,營造出了鮮活而充滿生機的氣氛,伴隨 這種意境,通過雀鳴的第一聲帶動著百鳥隨之應和,進而產生一種強烈的共 鳴感,悠揚的旋律奠定整個音樂的基調,清晰地展示出曲調風趣幽默,富有 生活氣息的藝術風格。 4. 聆聽欣賞樂曲第二樂段,感受嗩吶的各種演奏技法模仿不同鳥類的 聲音。 樂曲第二段模仿布谷鳥、鷓鴣、斑鳩、公雞、喜鵲等各種鳥叫、蟲鳴的 聲音,加入了裝飾音來修飾旋律,充分發揮出了嗩吶的音色、音響等與眾不 同的特色,以百鳥齊鳴的音樂效果,描繪出了一幅生機勃勃、自然愜意的熱 鬧場面。尤其是一大段模仿鳥鳴的樂曲表演之后,便運用了循環換氣法,把 長音演奏技巧發揮到了極致,短倚音表達了歡快的樂曲氛圍,顫音則使音樂 更生動,富有朝氣,演奏技法多樣,給人一派嶄新氣象的藝術體驗。 5. 學生分組嘗試模仿一下這些鳥類的叫聲,小組合作表演“百鳥爭鳴” 的場景,感受不同鳥類的聲音特點和生機勃勃的“百鳥盛會”。 6. 完整聆聽作品,形成對作品的整體感知。 《百鳥朝鳳》以優美歡快的民間旋律和富于表現力的吹奏技巧,栩栩如生 地描繪了自然界百鳥和鳴、氣象萬千的景象,表現了民眾對生活的熱愛和贊 美,同時也表達出北方農民樂觀爽朗的性格,這是樂曲人文內涵之所在。 四、鞏固與提升 1. 對比欣賞:嗩吶演奏《百鳥朝鳳》和王建中改編的鋼琴獨奏《百鳥 朝鳳》。 2. 小組合作探究:感受不同樂器風格下《百鳥朝鳳》的不同藝術表現。 3. 說一說你更喜歡哪種樂器表現形式,并說明原因。同學們互相自由交 流,互相抒發感受,教師給予鼓勵性點評。 4. 拓展欣賞(選一即可) 《喚鳳》:秦文琛創作的嗩吶協奏曲《喚鳳》以中國古典藝術中的“鳳凰” 為題材,展現出中華民族涅槃重生的精神。樂曲中用嗩吶活芯演奏,結合中 國的民族調式并賦予和聲織體,將民族五聲調式元素以及傳統結構分布與西 方現代派音樂風格例如序列音樂等進行融合,是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相結合的經典之作。 《日與夜》:嗩吶與交響演奏的爵士風格作品《日與夜》,用傳統民族音樂 與世界多元文化對話。 《二泉映月》:大提琴與鋼琴二重奏版或者中央民族樂團的二胡與樂隊版。 (設計意圖:通過對不同版本的欣賞,讓同學們懂得音樂是變化發展的, 好的音樂作品能夠引起世人尊重與熱愛。) 五、課堂小結 兩首作品都是中國民族音樂中的瑰寶,其豐富的演奏技巧和生動的藝術 表現力,表達了自然之美、生生不息的繁榮以及人生感悟、世間百態。《百鳥 朝鳳》作為一首家喻戶曉,具有代表性的優秀嗩吶傳統曲目,充分凸顯出嗩 吶這一樂器的獨特魅力。嗩吶在演奏中利用不同聲線,模仿大自然各種鳥類, 呈現出“百鳥和鳴”的狀態。《二泉映月》從感受創作者復雜的心理活動,到 走進他的音樂,與他感同身受,體會了樂曲如泣如訴、如悲如怒的曲調和中 國民樂獨有的韻味。這些極其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將一直伴隨著我們的生 活,充實著我們的精神,始終作為我們民族音樂文化一份厚重的底氣存在著, 影響著。同學們課后可以去觀看《百鳥朝鳳》這部電影,更多地去關注民族 器樂的發展,更深地了解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樹立民族文化自信,把中國 、的民族音樂發揚光大。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巴黎奧運會《鳳凰凌霄》.mp4 【新教材】湘藝版音樂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時 課件.pptx 【新教材】湘藝版音樂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時嗩吶獨奏《百鳥朝鳳》、二胡獨奏《二泉映月》 教案.docx 二胡音色.mp4 嗩吶版《喚鳳》.mp4 嗩吶版《百鳥朝鳳》.mp4 嗩吶音色.mp4 鋼琴版《百鳥朝鳳》.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