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期中檢測試卷(課件 練習,共2份)(含解析)中圖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期中檢測試卷(課件 練習,共2份)(含解析)中圖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簡介

期中檢測試卷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我國人口分布的基本特點是:以黑河—騰沖一線劃分,東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讀圖回答1~2題。
1.影響我國人口分布空間格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和氣候 B.土壤和植被
C.歷史和文化 D.政治和經濟
2.我國西北地區總體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區人口分布較集中,此類地區大多(  )
A.海拔較低,熱量充足
B.地處山麓,臨近河流
C.礦產豐富,工業發達
D.平原廣闊,土壤肥沃
(2024·寧夏中衛月考)下圖示意東京、紐約和上海大都市區建設用地面積(km2)及其變化。據此回答3~4題。
3.1990~2015年期間三個大都市(  )
A.東京城鎮化水平最高
B.上海城市發展速度較慢
C.紐約市城市發展放緩
D.均出現了逆城市化問題
4.影響1990~2015年期間紐約都市區建設用地面積變化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城鎮化水平 B.地租水平
C.產業結構 D.交通通達度
(2024·河南開封期末)菲律賓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向海外輸出勞動力,其中約300萬人是菲傭。菲傭是指來自菲律賓的高級傭工,他們有文化、懂英語,素有“世界上最專業的保姆”之美譽。據調查,美國是菲傭夢想中的移民地。據此回答5~6題。
5.美國是“菲傭”夢想中的移民地,原因有(  )
①平均工資高 ②語言障礙少 ③氣候特征相近
④空間距離近 ⑤歷史因素影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6.大量菲傭的輸出,對菲律賓產生的影響可能有(  )
A.老年人口比重升高 B.勞動力數量增多
C.外來文化的影響減弱 D.人地矛盾加重
人口的遷移動力由遷出地的推力(排斥力)與遷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構成。下圖示意人口遷移的推力和拉力。據此完成7~8題。
7.以下四個人口遷移事件中,受經濟拉力或經濟推力影響最大的是(  )
A.三峽移民 B.樓蘭古城消失
C.知青下鄉 D.農民進城務工
8.在城鎮化過程中,有的發展中國家城鎮化畸形發展,貧民窟和棚戶區就是巴西超前城鎮化(城鎮化水平明顯超過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城鎮化)的真實寫照,出現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農村的推力大于城市的拉力
B.城市的拉力大于農村的推力
C.文化差異的阻力大于城市的拉力
D.土地對農民的束縛增大了阻力
(2024·浙江溫州調研)下圖示意某山區小流域人口規模測算數據,目前該流域人口數量為12.4萬。據此完成9~10題。
9.該流域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約為(  )
A.7.5萬人 B.10.9萬人
C.18.5萬人 D.32.5萬人
10.為使該地的人口規模趨于合理,適宜采取的措施是(  )
A.部分耕地轉為林地 B.加快礦產資源開發
C.適當開荒增加耕地 D.大力發展節水農業
下圖示意某大城市主干道沿線的房價變化,圖中住宅小區均為普通樓盤。據此完成11~12題。
11.與其他住宅小區相比,M小區(  )
A.占地廣 B.樓層低
C.樓間距大 D.出租率高
12.P、Q兩個公共區域中(  )
A.P可能是鐵路 B.P可能是河流
C.Q可能是學校 D.Q可能是外環路
(2024·江西南昌期中)下圖為“南亞沿海某中等城市功能分區示意圖”。讀圖完成13~14題。
13.圖示M地最適宜建設(  )
A.療養院 B.圖書館
C.物流園 D.自來水廠
14.據圖推測位于N處的樓盤售價較低,原因可能是(  )
①綠化面積較小 ②地處河流下游 ③文化設施缺乏 ④距市中心較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24·海南三亞聯考)安徽宏村位于黃山余脈南部,被譽為“畫里的鄉村”。宏村背山面水,村民聚族而居,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狹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墻黑瓦,房屋山墻多采用“馬頭墻”的形式。讀“安徽宏村實景圖”,完成15~16題。
15.“背山”“面水”的區位對宏村的影響是(  )
A.“背山”利于冬季通風
B.“背山”利于冬季降水
C.“面水”利于夏季通風
D.“面水”利于增大溫差
16.宏村民居多采用“馬頭墻”的形式,其作用不包括(  )
A.收集雨水 B.增強遮陰
C.防范火災 D.保護隱私
中國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頂,建造的傳統民居遠看像船底,因而被稱為“船形屋”(見下圖)。據此回答17~18題。
17.該傳統民居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黃海沿岸
C.海南島山區 D.東北平原
18.該傳統民居能夠反映當地的環境特點是(  )
A.高寒缺氧 B.潮濕、多蟲鼠
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
(2024·廣東廣州期末)職住分離度是衡量居住地和就業地最短通勤距離的指標。近年來,我國特大城市的職住分離度在不斷增加,下表示意某年我國特大城市的職住分離度指標。據此完成19~20題。
城市 深圳 上海 廣州 北京
職住分離度 2.51 3.65 3.70 6.57
19.深圳市的職住分離度相對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心城區占地面積較大
B.城鎮化水平比較高
C.周邊城鎮產業發展較快
D.住宅區分布較集中
20.應對我國特大城市的職住分離度變化的措施有(  )
A.放慢城鎮化進程
B.發展快速公共交通
C.城區新建住宅區
D.將產業遷至市中心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21.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
秘魯是世界礦產出口大國,礦產資源豐富,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區。下圖為秘魯人口和礦產分布示意圖。
(1)描述秘魯人口的分布特點。(4分)
(2)分析秘魯人口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8分)
22.(2024·四川成都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是產業振興,產業振興不僅體現現代農業的發展,而且還體現與現代農業緊密關聯的現代休閑、養生、民宿、旅游、文化等鄉村產業的發展,是城鎮化引領和帶動下的城鄉融合發展。
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占有資源少,城鄉發展不平衡,城鎮化過程可帶動鄉村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我國1950年城鎮化率約為11.8%,2022年已經達到了65.2%,預計2050年達到80%。
(1)城鎮化是帶動鄉村發展的重要動力,試分析其原因。(6分)
(2)指出目前階段城鎮化給我國鄉村帶來的突出問題。(6分)
23.讀“某城市建成區用地面積變化圖”(圖1)與“該城市土地利用結構比例圖”(圖2),回答下列問題。(14分)
(1)說出該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說明1959~2004年土地利用方式的變化趨勢。(6分)
(2)說出該城市的A、B、C三大城市功能區類型,指出形成這種功能分區的主要因素。(4分)
(3)分析高新技術企業布局在該市中心城區外圍的原因。(4分)
24.建筑物作為物質文化景觀,最能體現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地理環境特點。廣州西關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別是我國嶺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2分)
(1)廣州西關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我國地域文化怎樣的特點?(6分)
(2)與北京四合院不同,廣州西關大屋還體現了哪些獨特的嶺南文化?(4分)
(3)圖中民居體現出我國古代怎樣的人文思想?(2分)
答案精析
1.A 2.B [第1題,黑河—騰沖一線東南部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氣候溫暖濕潤,人口密度較大,該線西北部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氣候干旱少雨,人口密度較小,該線兩側的自然環境差異決定了人口分布的差異,A正確。第2題,我國西北地區氣候干旱,水資源缺乏,所以人口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山麓綠洲地帶,或臨近河流的地方,B正確;西北地區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海拔較高,A錯誤;礦產資源雖豐富,但工業欠發達,C錯誤;沙漠廣布,土壤貧瘠,D錯誤。]
3.C 4.A [第3題,城鎮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標是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圖中未提及,因此無法判斷,A錯誤。由1990~2015年期間三個大都市兩個時段新增建設用地面積對比可知,紐約城市發展速度減慢,上海和東京城市發展速度加快,C正確。由圖可知,上海的城鎮化速度較快,但沒有出現逆城市化現象,故B、D錯誤。第4題,據圖可知,1990~2000年紐約市新增建設用地面積較大,說明城市面積不斷增加,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趨近飽和狀態,因此導致2000~2015年城市用地面積增量較小,故選A。地租水平和交通通達度主要影響商業活動的布局,B、D錯誤。產業結構對城市各階段建設用地面積變化影響不大,C錯誤。]
5.D 6.A [第5題,美國是菲傭夢想中的移民地,原因有美國經濟發達,平均工資高;都通過英語交流,語言障礙少;菲律賓曾經是美國的殖民地,受美國語言、文化影響較大,歷史因素影響深刻;①②⑤正確,D正確。菲律賓是熱帶氣候,美國主要是溫帶氣候,氣候特征差異較大;兩國相隔太平洋,空間距離較遠,③④錯誤。第6題,菲傭多為青壯年勞動力,大量菲傭的輸出,造成青壯年勞動力流失,老年人口比重升高,A正確,B錯誤。人口流動能夠加強與外界文化交流,外來文化的影響會增強,C錯誤。人口流出,可以緩解當地人地矛盾,D錯誤。]
7.D 8.A [第7題,農民進城務工的原因主要是城鄉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高,就業機會多,經濟收入高,生活水平高,從而吸引了大量農民進城務工,D正確;三峽移民是由于工程建設導致的人口遷移,A錯誤;樓蘭古城消失是由于生態環境變化導致的人口遷移,B錯誤;知青下鄉是由于政策因素導致的人口遷移,C錯誤。第8題,貧民窟和棚戶區的出現從推力和拉力理論分析即農村的推力大于城市的拉力,農民被迫進入城市,但城市無法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A正確,B錯誤;文化差異的阻力大于城市的拉力會阻礙農民進城,C錯誤;土地對農民的束縛增大了阻力也會阻礙農民進城,D錯誤。]
9.B 10.C [第9題,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區域的耕地的最大人口規模為10.9萬人左右,水源的最大人口規模為21萬人左右,林地的最大人口規模為15萬人左右,探明礦產的最大人口規模為32.5萬人左右,所以該流域的資源環境承載力(資源短板)約為10.9萬人,B正確,A、C、D錯誤。故選B。第10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目前該流域人口數量為12.4萬,已經超過了人口適宜規模,因此綜合治理與開發措施應著重于短板的補償,即適當開墾荒地增加耕地,C正確;部分耕地轉為林地,耕地資源更少,不能滿足糧食需求,A錯誤;礦產資源和水源不是該地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最大制約因素,B、D錯誤。]
11.D 12.B [第11題,住宅小區的房價高低主要取決于距離市中心的遠近以及交通通達度等因素。由圖可知,M小區位于市中心,交通通達度高,基礎服務設施好,地價高,建筑物高大密集,土地利用率高,因此位于市中心的小區一般具有占地面積小,樓層高且密集,樓間距小等特點,此外市中心商業經濟活動繁忙,從業人員多,因此小區的出租率高,A、B、C錯誤,D正確。第12題,小區的房價高低除了與距市中心的距離有關,還與交通通達度、基礎服務、環境等因素有關。若公共區域是河流、城市花園等,環境優美,周圍小區房價會高,P周邊小區房價較高,P可能是河流,B正確。P若是鐵路,噪聲污染較大,小區房價會較低,A錯誤。Q若是學校,周邊房價會高,C錯誤。Q若是外環路,則交通通達度提高,周邊住宅小區房價較高,D錯誤。]
13.C 14.B [第13題,圖中M地位于鐵路、河流和城市公路附近,交通便捷,同時位于城市外緣,地價相對較低,適宜建物流園,C對。第14題,讀圖可知,N地樓盤售價較低,可能是因為遠離市中心,④正確;N地位于河流下游且河流沿岸多工業區,對河流水質影響較大,導致樓盤售價較低,②正確;圖中缺少綠化面積和文化設施的相關信息,①③錯誤。故B對。]
15.C 16.A [第15題,根據材料可以看出,宏村“背山”利于阻擋冬季風的侵入,“面水”利于夏季通風,故選C。第16題,該地村民聚族而居,建筑密集排布,不利于防火,火災發生時,火勢容易順房蔓延。高出屋頂的“馬頭墻”,則可以應防火、防風之需,在相鄰民居發生火災的情況下,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另外“馬頭墻”還能增強遮陰、增加美感、保護隱私,但沒有收集雨水的功能,故選A。]
17.C 18.B [第17題,由材料可知,該地盛產竹子,說明其位于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從建筑材料和房屋的結構可知,該地氣候濕熱,因而該傳統民居最可能位于海南島山區,C項正確。第18題,當地氣候濕熱、多蟲鼠,用竹子作建筑材料,茅草覆頂,地板下有30~40厘米的中空等,可防潮、防蟲鼠,B項正確。]
19.C 20.B [第19題,周邊城鎮產業發展較快,周邊地區就業崗位多,職住分離度相對較低,C正確;中心城區占地面積較大、城鎮化水平比較高,就業崗位不一定距離居住地近,A、B錯誤;住宅區分布較集中,職住分離度可能較高,D錯誤。故選C。第20題,近年來,我國特大城市的職住分離度不斷增加,說明工作地與居住地的距離增加,應對的措施是發展快速公共交通,減輕職住分離度不斷增加帶來的交通不便,B正確;放慢城鎮化進程不符合實際,A錯誤;特大城市城區地價高,不能在城區大規模新建住宅區,C錯誤;將產業遷至市中心,可能造成城區的環境污染,D錯誤。故選B。]
21.(1)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安第斯山脈為界,東部人口稀少,西部人口密集。
(2)西部臨海,交通便利,與外界聯系方便;漁業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豐富;東部位于內陸,屬于熱帶雨林氣候,氣候濕熱,不適合人類居住。
22.(1)城鎮化過程大量吸納鄉村剩余勞動力,減少了鄉村總人口,客觀上提高了鄉村人均資源占有水平;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市人口對鄉村旅游休閑等生態服務的市場需求增加,促進鄉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城鎮化過程推動中心城市繁榮,加快了城市群發育,促使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格局形成,從而輻射帶動周邊城鎮和鄉村的振興。
(2)人群老弱化(或老齡化)、村莊空廢化、耕地撂荒、水土污損化、留守兒童、城鄉差距過大等。
23.(1)該市土地利用以居住用地和工業用地為主。總體上,各種土地利用面積呈上升趨勢,到21世紀以后,工業用地面積減少,居住用地面積迅速增加。
(2)A為商業區;B為住宅區;C為工業區。經濟因素(地租高低)。
(3)老城區地價高,交通擁堵,環境質量較差,而郊區地價低,交通便捷,環境質量好,有利于高新技術企業發展。
解析 (1)該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有住宅用地、工業用地,各種土地利用面積呈上升趨勢。21世紀后,該市工業用地減少,居住用地快速增加。(2)商業區一般分布在市中心,工業區一般分布在城市邊緣,原因主要是距市中心越遠,地租越低。(3)高新技術企業布局考慮的因素有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距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較近等。
24.(1)內向性;封閉性;長者為尊;天人合一;農業文化。
(2)兼容性;商業文化。
(3)多代同堂(或多子多福),以顯家族之興旺(人丁興旺)。
解析 第(1)題,根據廣州西關大屋和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景觀特征可知,其建筑風格反映了我國地域文化的內向性、封閉性、長者為尊、天人合一、農業文化。第(2)題,從建筑特征分析,廣州西關大屋還體現了兼容性和商業文化特征。第(3)題,根據建筑特征分析,圖中民居體現出我國古代多代同堂,多子多福的特征,可以顯示出家族之興旺。(共54張PPT)
期中檢測試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B C A D A D A
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D B C B C A
題號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B
對一對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1.
(1)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安第斯山脈為界,東部人口稀少,西部人口密集。
(2)西部臨海,交通便利,與外界聯系方便;漁業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豐富;東部位于內陸,屬于熱帶雨林氣候,氣候濕熱,不適合人類居住。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2.
(1)城鎮化過程大量吸納鄉村剩余勞動力,減少了鄉村總人口,客觀上提高了鄉村人均資源占有水平;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市人口對鄉村旅游休閑等生態服務的市場需求增加,促進鄉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城鎮化過程推動中心城市繁榮,加快了城市群發育,促使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格局形成,從而輻射帶動周邊城鎮和鄉村的振興。
(2)人群老弱化(或老齡化)、村莊空廢化、耕地撂荒、水土污損化、留守兒童、城鄉差距過大等。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3.
(1)該市土地利用以居住用地和工業用地為主。總體上,各種土地利用面積呈上升趨勢,到21世紀以后,工業用地面積減少,居住用地面積迅速增加。
(2)A為商業區;B為住宅區;C為工業區。經濟因素(地租高低)。
(3)老城區地價高,交通擁堵,環境質量較差,而郊區地價低,交通便捷,環境質量好,有利于高新技術企業發展。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4.
(1)內向性;封閉性;長者為尊;天人合一;農業文化。
(2)兼容性;商業文化。
(3)多代同堂(或多子多福),以顯家族之興旺(人丁興旺)。
答案
我國人口分布的基本特點是:以黑河—騰沖一線劃分,東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讀圖回答1~2題。
1.影響我國人口分布空間格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和氣候 B.土壤和植被
C.歷史和文化 D.政治和經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選擇題

答案
黑河—騰沖一線東南部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氣候溫暖濕潤,人口密度較大,該線西北部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氣候干旱少雨,人口密度較小,該線兩側的自然環境差異決定了人口分布的差異,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我國人口分布的基本特點是:以黑河—騰沖一線劃分,東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讀圖回答1~2題。
2.我國西北地區總體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區人口分布較集中,此類地區大多
A.海拔較低,熱量充足
B.地處山麓,臨近河流
C.礦產豐富,工業發達
D.平原廣闊,土壤肥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我國西北地區氣候干旱,水資源缺乏,所以人口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山麓綠洲地帶,或臨近河流的地方,B正確;
西北地區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海拔較高,A錯誤;礦產資源雖豐富,但工業欠發達,C錯誤;
沙漠廣布,土壤貧瘠,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2024·寧夏中衛月考)右圖示意東京、紐約和上海大都市區建設用地面積(km2)及其變化。據此回答3~4題。
3.1990~2015年期間三個大都市
A.東京城鎮化水平最高
B.上海城市發展速度較慢
C.紐約市城市發展放緩
D.均出現了逆城市化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城鎮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標是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圖中未提及,因此無法判斷,A錯誤。
由1990~2015年期間三個大都市兩個時段新增建設用地面積對比可知,紐約城市發展速度減慢,上海和東京城市發展速度加快,C正確。
由圖可知,上海的城鎮化速度較快,但沒有出現逆城市化現象,故B、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2024·寧夏中衛月考)右圖示意東京、紐約和上海大都市區建設用地面積(km2)及其變化。據此回答3~4題。
4.影響1990~2015年期間紐約都市區建設用地面積變化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城鎮化水平 B.地租水平
C.產業結構 D.交通通達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據圖可知,1990~2000年紐約市新增建設用地面積較大,說明城市面積不斷增加,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趨近飽和狀態,因此導致2000~2015年城市用地面積增量較小,故選A。地租水平和交通通達度主要影響商業活動的布局,B、D錯誤。
產業結構對城市各階段建設用地面積變化影響不大,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2024·河南開封期末)菲律賓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向海外輸出勞動力,其中約300萬人是菲傭。菲傭是指來自菲律賓的高級傭工,他們有文化、懂英語,素有“世界上最專業的保姆”之美譽。據調查,美國是菲傭夢想中的移民地。據此回答5~6題。
5.美國是“菲傭”夢想中的移民地,原因有
①平均工資高 ②語言障礙少 ③氣候特征相近 ④空間距離近 ⑤歷史因素影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美國是菲傭夢想中的移民地,原因有美國經濟發達,平均工資高;都通過英語交流,語言障礙少;菲律賓曾經是美國的殖民地,受美國語言、文化影響較大,歷史因素影響深刻;①②⑤正確,D正確。
菲律賓是熱帶氣候,美國主要是溫帶氣候,氣候特征差異較大;兩國相隔太平洋,空間距離較遠,③④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2024·河南開封期末)菲律賓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向海外輸出勞動力,其中約300萬人是菲傭。菲傭是指來自菲律賓的高級傭工,他們有文化、懂英語,素有“世界上最專業的保姆”之美譽。據調查,美國是菲傭夢想中的移民地。據此回答5~6題。
6.大量菲傭的輸出,對菲律賓產生的影響可能有
A.老年人口比重升高 B.勞動力數量增多
C.外來文化的影響減弱 D.人地矛盾加重

菲傭多為青壯年勞動力,大量菲傭的輸出,造成青壯年勞動力流失,老年人口比重升高,A正確,B錯誤。
人口流動能夠加強與外界文化交流,外來文化的影響會增強,C錯誤。
人口流出,可以緩解當地人地矛盾,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人口的遷移動力由遷出地的推力(排斥力)與遷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構成。下圖示意人口遷移的推力和拉力。據此完成7~8題。
7.以下四個人口遷移事件中,受經濟拉力或經濟推力影響最大的是
A.三峽移民
B.樓蘭古城消失
C.知青下鄉
D.農民進城務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農民進城務工的原因主要是城鄉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高,就業機會多,經濟收入高,生活水平高,從而吸引了大量農民進城務工,D正確;
三峽移民是由于工程建設導致的人口遷移,A錯誤;
樓蘭古城消失是由于生態環境變化導致的人口遷移,B錯誤;
知青下鄉是由于政策因素導致的人口遷移,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人口的遷移動力由遷出地的推力(排斥力)與遷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構成。下圖示意人口遷移的推力和拉力。據此完成7~8題。
8.在城鎮化過程中,有的發展中國家城鎮化畸形發展,貧民窟和棚戶區就是巴西超前城鎮化(城鎮化水平明顯超過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城鎮化)的真實寫照,出現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農村的推力大于城市的拉力
B.城市的拉力大于農村的推力
C.文化差異的阻力大于城市的拉力
D.土地對農民的束縛增大了阻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貧民窟和棚戶區的出現從推力和拉力理論分析即農村的推力大于城市的拉力,農民被迫進入城市,但城市無法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A正確,B錯誤;
文化差異的阻力大于城市的拉力會阻礙農民進城,C錯誤;
土地對農民的束縛增大了阻力也會阻礙農民進城,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區域的耕地的最大人口規模為10.9萬人左右,水源的最大人口規模為21萬人左右,林地的最大人口規模為15萬人左右,探明礦產的最大人口規模為32.5萬人左右,所以該流域的資源環境承載力(資源短板)約為10.9萬人,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024·浙江溫州調研)右圖示意某山區小流域人口規模測算數據,目前該流域人口數量為12.4萬。據此完成9~10題。
9.該流域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約為
A.7.5萬人 B.10.9萬人
C.18.5萬人 D.32.5萬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2024·浙江溫州調研)下圖示意某山區小流域人口規模測算數據,目前該流域人口數量為12.4萬。據此完成9~10題。
10.為使該地的人口規模趨于合理,適宜
采取的措施是
A.部分耕地轉為林地
B.加快礦產資源開發
C.適當開荒增加耕地
D.大力發展節水農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目前該流域人口數量為12.4萬,已經超過了人口適宜規模,因此綜合治理與開發措施應著重于短
板的補償,即適當開墾荒地增加耕地,
C正確;
部分耕地轉為林地,耕地資源更少,
不能滿足糧食需求,A錯誤;
礦產資源和水源不是該地資源環境承
載力的最大制約因素,B、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住宅小區的房價高低主要取決于距離市中心的遠近以及交通通達度等因素。由圖可知,M小區位于市中心,交通通達度高,基礎服務設施好,地價高,建筑物高大密集,土地利用率高,因此位于市中心的小區一般具有占地面積小,樓層高且密集,樓間距小等特點,此外市中心商業經濟活動繁忙,從業人員多,因此小區的出租率高,A、B、C錯誤,D正確。
下圖示意某大城市主干道沿線的房價變化,圖中住宅小區均為普通樓盤。據此完成11~12題。
11.與其他住宅小區相比,M小區
A.占地廣 B.樓層低
C.樓間距大 D.出租率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小區的房價高低除了與距市中心的距離有關,還與交通通達度、基礎服務、環境等因素有關。若公共區域是河流、城市花園等,環境優美,周圍小區房價會高,P周邊小區房價較高,P可能是河流,B正確。
P若是鐵路,噪聲污染較大,小區房價會較低,A錯誤。
Q若是學校,周邊房價會高,C錯誤。
Q若是外環路,則交通通達度提高,周邊住宅小區房價較高,D錯誤。
下圖示意某大城市主干道沿線的房價變化,圖中住宅小區均為普通樓盤。據此完成11~12題。
12.P、Q兩個公共區域中
A.P可能是鐵路 B.P可能是河流
C.Q可能是學校 D.Q可能是外環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圖中M地位于鐵路、河流和城市公路附近,交通便捷,同時位于城市外緣,地價相對較低,適宜建物流園,C對。
(2024·江西南昌期中)右圖為“南亞沿海某中等城市功能分區示意圖”。讀圖完成13~14題。
13.圖示M地最適宜建設
A.療養院 B.圖書館
C.物流園 D.自來水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讀圖可知,N地樓盤售價較低,可能是因為遠離市中心,④正確;N地位于河流下游且河流沿岸多工業區,對河流水質影響較大,導致樓盤售價較低,②正確;圖中缺少綠化面積和文化設施的相關信息,①③錯誤。故B對。
(2024·江西南昌期中)右圖為“南
亞沿海某中等城市功能分區示意圖”。
讀圖完成13~14題。
14.據圖推測位于N處的樓盤售價較低,
原因可能是
①綠化面積較小  ②地處河流下游 
③文化設施缺乏  ④距市中心較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15.“背山”“面水”的區位對宏村的影響是
A.“背山”利于冬季通風 B.“背山”利于冬季降水
C.“面水”利于夏季通風 D.“面水”利于增大溫差
(2024·海南三亞聯考)安徽宏村位于黃山余脈南部,被譽為“畫里的鄉村”。宏村背山面水,村民聚族而居,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狹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墻黑瓦,房屋山墻多采用“馬頭墻”的形式。讀“安徽宏村實景圖”,完成15~1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根據材料可以看出,宏村“背山”利于阻擋冬季風的侵入,“面水”利于夏季通風,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16.宏村民居多采用“馬頭墻”的形式,其作用不包括
A.收集雨水 B.增強遮陰
C.防范火災 D.保護隱私
(2024·海南三亞聯考)安徽宏村位于黃山余脈南部,被譽為“畫里的鄉村”。宏村背山面水,村民聚族而居,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狹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墻黑瓦,房屋山墻多采用“馬頭墻”的形式。讀“安徽宏村實景圖”,完成15~1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該地村民聚族而居,建筑密集排布,不利于防火,火災發生時,火勢容易順房蔓延。高出屋頂的“馬頭墻”,則可以應防火、防風之需,在相鄰民居發生火災的情況下,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另外“馬頭墻”還能增強遮陰、增加美感、保護隱私,但沒有收集雨水的功能,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由材料可知,該地盛產竹子,說明其位于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從建筑材料和房屋的結構可知,該地氣候濕熱,因而該傳統民居最可能位于海南島山區,C項正確。
中國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頂,建造的傳統民居遠看像船底,因而被稱為“船形屋”(見圖)。
據此回答17~18題。
17.該傳統民居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黃海沿岸
C.海南島山區 D.東北平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當地氣候濕熱、多蟲鼠,用竹子作建筑材料,茅草覆頂,地板下有30~40厘米的中空等,可防潮、防蟲鼠,B項正確。
中國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頂,建造的傳統民居遠看像船底,因而被稱為“船形屋”(見圖)。
據此回答17~18題。
18.該傳統民居能夠反映當地的環境特點是
A.高寒缺氧 B.潮濕、多蟲鼠
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2024·廣東廣州期末)職住分離度是衡量居住地和就業地最短通勤距離的指標。近年來,我國特大城市的職住分離度在不斷增加,下表示意某年我國特大城市的職住分離度指標。據此完成19~20題
19.深圳市的職住分離度相對較低的主要原因是
A.中心城區占地面積較大 B.城鎮化水平比較高
C.周邊城鎮產業發展較快 D.住宅區分布較集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城市 深圳 上海 廣州 北京
職住分離度 2.51 3.65 3.70 6.57
周邊城鎮產業發展較快,周邊地區就業崗位多,職住分離度相對較低,C正確;
中心城區占地面積較大、城鎮化水平比較高,就業崗位不一定距離居住地近,A、B錯誤;
住宅區分布較集中,職住分離度可能較高,D錯誤。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2024·廣東廣州期末)職住分離度是衡量居住地和就業地最短通勤距離的指標。近年來,我國特大城市的職住分離度在不斷增加,下表示意某年我國特大城市的職住分離度指標。據此完成19~20題
20.應對我國特大城市的職住分離度變化的措施有
A.放慢城鎮化進程 B.發展快速公共交通
C.城區新建住宅區 D.將產業遷至市中心

城市 深圳 上海 廣州 北京
職住分離度 2.51 3.65 3.70 6.5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近年來,我國特大城市的職住分離度不斷增加,說明工作地與居住地的距離增加,應對的措施是發展快速公共交通,減輕職住分離度不斷增加帶來的交通不便,B正確;
放慢城鎮化進程不符合實際,A錯誤;
特大城市城區地價高,不能在城區大規模新建住宅區,C錯誤;
將產業遷至市中心,可能造成城區的環境污染,D錯誤。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21.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秘魯是世界礦產出口大國,礦產資源豐富,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區。下圖為秘魯人口和礦產分布示意圖。
(1)描述秘魯人口的分布特點。
答案 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安第斯山脈為界,東部人口稀少,西部人口密集。
非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21.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秘魯是世界礦產出口大國,礦產資源豐富,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區。下圖為秘魯人口和礦產分布示意圖。
(2)分析秘魯人口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
答案 西部臨海,交通便利,與外界聯系方便;漁業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豐富;東部位于內陸,屬于熱帶雨林氣候,氣候濕熱,不適合人類居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22.(2024·四川成都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是產業振興,產業振興不僅體現現代農業的發展,而且還體現與現代農業緊密關聯的現代休閑、養生、民宿、旅游、文化等鄉村產業的發展,是城鎮化引領和帶動下的城鄉融合發展。
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占有資源少,城鄉發展不平衡,城鎮化過程可帶動鄉村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我國1950年城鎮化率約為11.8%,2022年已經達到了65.2%,預計2050年達到8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1)城鎮化是帶動鄉村發展的重要動力,試分析其原因。
答案 城鎮化過程大量吸納鄉村剩余勞動力,減少了鄉村總人口,客觀上提高了鄉村人均資源占有水平;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市人口對鄉村旅游休閑等生態服務的市場需求增加,促進鄉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城鎮化過程推動中心城市繁榮,加快了城市群發育,促使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格局形成,從而輻射帶動周邊城鎮和鄉村的振興。
(2)指出目前階段城鎮化給我國鄉村帶來的突出問題。
答案 人群老弱化(或老齡化)、村莊空廢化、耕地撂荒、水土污損化、留守兒童、城鄉差距過大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23.讀“某城市建成區用地面積變化圖”(圖1)與“該城市土地利用結構比例圖”(圖2),回答下列問題。
(1)說出該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說明1959~2004年土地利用方式的變化趨勢。
答案 該市土地利用以居住用地和工業用地為主。總體上,各種土地利用面積呈上升趨勢,到21世紀以后,工業用地面積減少,居住用地面積迅速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該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有住宅用地、工業用地,各種土地利用面積呈上升趨勢。21世紀后,該市工業用地減少,居住用地快速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23.讀“某城市建成區用地面積變化圖”(圖1)與“該城市土地利用結構比例圖”(圖2),回答下列問題。
(2)說出該城市的A、B、C三大城市功能區類型,指出形成這種功能分區的主要因素。
答案 A為商業區;
B為住宅區;
C為工業區。經濟因素(地租高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商業區一般分布在市中心,工業區一般分布在城市邊緣,原因主要是距市中心越遠,地租越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23.讀“某城市建成區用地面積變化圖”(圖1)與“該城市土地利用結構比例圖”(圖2),回答下列問題。
(3)分析高新技術企業布局在該市中心城區外圍的原因。
答案 老城區地價高,交通擁堵,環境質量較差,而郊區地價低,交通便捷,環境質量好,有利于高新技術企業發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高新技術企業布局考慮的因素有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距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較近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24.建筑物作為物質文化景觀,最能體現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地理環境特點。廣州西關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別是我國嶺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1)廣州西關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我國地域文化怎樣的特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答案 內向性;封閉性;長者為尊;天人合一;農業文化。
根據廣州西關大屋和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景觀特征可知,其建筑風格反映了我國地域文化的內向性、封閉性、長者為尊、天人合一、農業文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2)與北京四合院不同,廣州西關大屋還體現了哪些獨特的嶺南文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答案 兼容性;商業文化。
從建筑特征分析,廣州西關大屋還體現了兼容性和商業文化特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3)圖中民居體現出我國古代怎樣的人文思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答案 多代同堂(或多子多福),以顯家族之興旺(人丁興旺)。
根據建筑特征分析,圖中民居體現出我國古代多代同堂,多子多福的特征,可以顯示出家族之興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鄯善县| 南阳市| 济宁市| 津南区| 内乡县| 平南县| 景谷| 宜宾市| 祁东县| 崇州市| 宜城市| 娱乐| 耿马| 连江县| 郁南县| 法库县| 射洪县| 崇文区| 尤溪县| 福鼎市| 新营市| 工布江达县| 宁波市| 天柱县| 称多县| 浪卡子县| 日喀则市| 峨眉山市| 广丰县| 东阳市| 内黄县| 太原市| 旬邑县| 东城区| 美姑县| 甘德县| 定兴县| 泽州县| 新安县| 滁州市| 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