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乘著歌聲的翅膀人音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通過聆聽、分析、演唱歌曲,培養學生向往美好、熱愛美好生活的價值觀。通過視唱、模唱、律動能準確演唱歌曲《乘著歌聲的翅膀》,并能表達歌曲的意境和情緒。運用已學知識和技能,自主分析、感受、表現歌曲,逐步構筑未來音樂學習的夢想。逐步建構自主分析、學唱歌曲的能力,了解門德爾松和這首作品的創作背景,了解藝術歌曲的風格特點。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核心素養目標如果給你一雙翅膀,你會想去什么地方呢?課堂導入今天讓我們乘著歌聲的翅膀進入幸福甜蜜的夢鄉吧!課堂導入《乘著歌聲的翅膀》請聽范唱,初步了解歌曲。新曲教學作品介紹《乘著歌聲的翅膀》是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于1836年根據海涅的抒情詩創作的藝術歌曲,是作曲家所創作的獨唱歌曲中流傳最廣的一首。歌曲后被改編為合唱、鋼琴獨奏等多種形式,勾勒出夢幻般自由飛翔的思緒與意境。作者介紹海涅的“乘著歌聲的翅膀”大約寫于1822年,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美好向往。詩人展開想象的翅膀,暢想印度恒河原野的迷人景色,仿佛可以聞到紫羅蘭、玫瑰、白蓮花的芳香;看到清澈的水波、碧綠的棕櫚,月光下的花園,還有那善良的羚羊,心愛的人……這一切都融入歌聲里、夢幻中,把人們帶到了恬靜、純凈,充滿詩意的東方。迷人的異國情調就象一層輕柔的淡霧,飄逸在詩人所創造的這個神奇的世界里,而且全詩的色調透著一股秀氣,象是怕著色太濃而破壞了這和諧里透著的溫馨和甜蜜的氣氛。作者介紹門德爾松(1809-1847)德國作曲家、指揮家其作品風格溫柔浪漫,富于詩意幻想。他創立了“無詞歌”的鋼琴曲體裁。代表作品有《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仲夏夜之夢序曲》《意大利交響曲》等。門德爾松是鋼琴神童,9歲就開始公開演奏,10歲時就為《詩篇19》譜曲,12歲已寫出一首鋼琴四重奏,14歲組織自己的私人樂隊,16歲發表第一首杰作《弦樂八重奏》,17歲時完成了《仲夏夜之夢》序曲。聽范唱歌曲中都描述了什么景物?月亮、玉蓮花、紫羅蘭、羚羊等等聽范唱歌曲表達了什么意境?歌曲以清暢柔美的曲調展現了溫馨浪漫的夢境跟隨長笛版的《乘著歌聲的翅膀》,朗誦歌詞乘著這歌聲的翅膀,親愛的隨我前往去到恒河的岸旁,最美麗的好地方那花園里開滿了紅花,月亮在放射光輝玉蓮花在那兒等待,等她的小妹妹玉蓮花在那兒等待,等她的小妹妹(紫)羅蘭微笑地耳語,仰望著明亮的星玫瑰花悄悄地講著她芬芳的心情,那溫柔而可愛的羚羊跳過來細心傾聽,遠處那圣河的波濤發出了喧囂聲,遠處那圣河的波濤發出了喧囂聲,我要和你雙雙降落在那邊椰子林中,享受著友誼和安靜做甜美幸福的夢,做甜美幸福的夢,幸福的夢聽伴奏跟著伴奏輕聲哼唱,需要用怎樣的聲音演唱?流暢、舒展……觀察歌譜觀察歌譜: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換氣的,你認為還有哪里需要換氣?小組討論:這首歌曲應該用怎樣的氣息演唱?(要采用急吸緩呼的呼吸方法)呼吸練習提示:呼氣時兩肋橫向的力量控制,是確保樂句流暢、舒展、完整的保證學習提示這首歌曲是門德爾松作品中廣為流傳的一首,流暢的旋律、大幅度的音程跳躍,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演唱時請注意歌曲中的弱起節奏、大跳音程及變化音,并準確演唱。在正確的位置換氣,保持聲音連貫、流暢,演唱長音時,內心要有節拍感。聽范唱聆聽歌曲:試唱,并且揮拍試唱。注意6/8拍的強弱規律。A段是弱拍起唱音樂小詞典這種弱拍起唱的創作手法好在哪里呢?蕩漾的,如在夢境中飛翔的感覺。 作者巧妙的運用了弱拍起唱的創作手法,給人一種如在夢境中展翅飛翔的感覺。樂曲中音高越高,力度越強,給人什么感覺?樂曲逐漸上行的升騰感和柔和的收束感,仿佛輕柔的在飛騰。這是一首藝術歌曲,藝術歌曲是西方室內樂性質的一種聲樂體裁,是對歐洲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盛行的抒情歌曲的通稱 。藝術歌曲的特點是歌詞多采用著名詩歌,曲調表現力強,側重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鋼琴伴奏占有重要地位,并與演唱共同構成一個音樂曲調織體,反映詩人與作曲家內心深處高雅向上的藝術境界、藝術情趣和藝術志向 。同學們,今天的音樂之旅讓我們跟隨門德爾松的旋律,乘著歌聲的翅膀飛越詩歌與音符交織的浪漫世界。我們通過聆聽與演唱,感受了音樂中流淌的自由與詩意,也觸摸到浪漫主義音樂對自然與情感的細膩刻畫。希望這堂課能成為你們探索音樂文化的起點,愿你們在生活中保持對美的敏感,用歌聲傳遞內心的憧憬,讓音樂成為連接心靈與世界的紐帶。未來,愿你們的夢想也能如這段旋律般輕盈翱翔!課堂總結《乘著歌聲的翅膀》 拍子 6/8拍速度 稍慢意境 歌曲以清暢柔美的曲調展現了溫馨浪漫的夢境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乘著歌聲的翅膀》.pptx 乘著歌聲的翅膀 國家大劇院童聲合唱.mp4 乘著歌聲的翅膀-長笛版.mp3 乘著歌聲的翅膀A.mp3 乘著歌聲的翅膀B段.mp3 女聲合唱:乘著歌聲的翅膀(中文).mp3 有形的翅膀 副歌.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