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章 階段練習二(課件 練習,共2份)中圖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章 階段練習二(課件 練習,共2份)中圖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簡介

第二章 階段練習二
(分值:98分)
(選擇題1~17題,每小題4分,共68分)
城市作為一種聚落景觀,是人類文明的體現。蘇州古城坐落在水網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陸并行,建筑臨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據此完成1~2題。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蘇州古城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北美現代城市的布局與蘇州類似
C.法國巴黎市中心也為“前巷后河”景觀
D.蘇州的建筑格局與北京類似
2.下列不能體現地域文化對城市影響的是(  )
A.蘇州古城“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
B.北京故宮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
C.華盛頓以國會大廈為中心
D.商業區多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地區
(2024·福建廈門期末)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城市水生態環境正發生著變化。下圖為“城市某小區雨水開發應用排放模式與傳統雨水排放模式比較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3.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對區域水循環造成的影響是(  )
A.蒸發量增加
B.降水量增加
C.雨季地表徑流量增加
D.地下徑流量增加
4.圖示小區雨水開發應用排放模式與傳統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優點包括(  )
①減輕土壤侵蝕 ②補充地下水 ③增加下滲量
④根治城市內澇 ⑤解決城市缺水問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下圖為“某城市規劃圖”,為加強新區建設,將新建住宅區、公路線各一處。圖中住宅區B1、B2、B3和公路L1、L2、L3作為選址方案。讀圖回答5~6題。
5.新建住宅區和公路線的最佳組合是(  )
A.B1、L2 B.B3、L2
C.B2、L3 D.B3、L3
6.下列關于該城市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工業區分散布局利于環境保護
B.為改善城市環境設置了基本農田
C.工業新區位于城市盛行風的上風向
D.城市空間形態主要受鐵路線的影響
(2024·天津北辰區月考)填充式改造是指在基礎設施配套較完善的城區內,對閑置、廢棄或未充分利用的土地進行再開發。下圖示意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市某老舊住宅區,該住宅區建于20世紀70年代,目前原住戶比例較高。開發商對其進行填充式改造,改善原有公寓樓的內部設施,加裝電梯,并在樓頂加建2~3層。據此完成7~8題。
7.填充式改造可以(  )
①改善居住環境 ②擴大城市面積 ③緩解住房壓力 ④節約建設用地 ⑤節省建筑能耗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8.讓開發商擔心的改造后停車空間不足問題實際上并未出現,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車輛停放時間短暫
B.住戶老齡化較嚴重
C.常住人口數量較少
D.經濟水平低購車少
下圖為“城鎮化發展階段示意圖”。據此完成9~10題。
9.與階段Ⅰ相比,階段Ⅱ正處于(  )
A.中心城市化階段 B.郊區城市化階段
C.逆城市化階段 D.再城市化階段
10.階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交通通達性差 ②地價昂貴 ③污染嚴重 ④遠離商業中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24·吉林長春期末)云南中部高原區的傳統民居“一顆印”(見下圖),正房多為三間,由長輩居住,左右各一間或兩間耳房,由子女居住;底層為廚房和豬、馬牲畜欄圈,樓上房間供人居住、儲存糧食和雜物等;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并均挑出腰檐,正房腰稱“大廈”,耳房腰稱“小廈”,大小廈連通。據此完成11~13題。
11.“一顆印”一樓、二樓的用途不同,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地形 B.洪澇 C.氣候 D.地震
12.“一顆印”大小廈相連通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雨天穿行 B.增加居住面積
C.減少建筑材料 D.增加太陽輻射
13.“一顆印”正房、耳房的高度差異,主要體現的中華傳統文化理念是(  )
A.人地協調 B.陰陽平衡
C.長幼有序 D.中庸之道
(2024·安徽安慶調研)下圖是“我國某城市沿某方向各類土地利用方式付租能力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14~15題。
14.從2010年到2020年,該城市住宅區范圍大致由距市中心(  )
A.0.5~5.8千米處擴展到1.1~6.5千米處
B.0.5~3.9千米處擴展到1.1~4.5千米處
C.1.1~3.9千米處擴展到1.5~4.5千米處
D.1.1~3.9千米處擴展到1.5~6.5千米處
15.2020年某大型超市連鎖店進駐該城市,選址位于圖示方向距市中心4.5千米處,選址原因最可能是(  )
A.市中心交通擁堵
B.地租比周圍地區低
C.交通便利,便于居民就近消費
D.市中心人口減少
浙江省某市某中學開展鄉土地理社會調查活動,分別選取了該市旅游、商業、工業、農業四個面積大致相當的功能區作為研究對象。下圖為學生繪制的“該市四個功能區某年人口與經濟狀況統計圖”,圖中甲、乙、丙、丁四個功能區的常住人口分別為1.7萬、5萬、8萬、2萬,圓心位置表示該功能區坐標值,扇形圖表示其人口年齡構成。據此完成16~17題。
16.圖示甲、乙、丙、丁四個功能區分別表示(  )
A.農業區、工業區、旅游區、商業區
B.農業區、旅游區、工業區、商業區
C.工業區、農業區、商業區、旅游區
D.工業區、農業區、旅游區、商業區
17.甲功能區老年人口比重最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城鎮化導致勞動力向外遷移
B.環境優美吸引老年人至此養老
C.經濟因素使人口出生率下降
D.醫療水平使人口死亡率下降
18.(2024·浙江寧波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傳統民居可以反映鄉村聚落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同時也受當地地域文化的影響。下圖為我國部分地區房屋類型景觀圖,分別拍攝于我國山東膠東某漁村、新疆吐魯番某村莊、海口騎樓老街民居。
(1)海草房以石筑墻,用曬干的海草做屋頂,有的海草房上還覆蓋著細漁網,推測分析海草房屋頂上覆蓋漁網的主要目的。(4分)
(2)比較海草房和晾房所在區域房屋屋脊的坡度大小,并說明原因。(6分)
(3)說明騎樓采用居室前加走廊的形式的原因。(4分)
19.(2024·湖北武漢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把加快發展中小城市作為優化城鎮規模結構的主攻方向。鼓勵引導產業項目在資源環境承載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中小城市和縣城布局,依托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完善設市標準,嚴格審批程序,對具備行政區劃調整條件的縣可有序改市,把有條件的縣城和重點鎮發展成為中小城市。下圖為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示意圖。
(1)據圖說出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的特點。(4分)
(2)指出我國目前城鎮化所處發展階段及易出現的城鎮化問題。(6分)
(3)簡述我國推進中小城市城鎮化的意義。(6分)
答案精析
1.A 2.D [第1題,蘇州古城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A正確。北美現代城市的布局與蘇州不同,B錯誤。歐洲的傳統城市多以教堂為中心,法國巴黎是以巴黎圣母院為中心布局,C錯誤。北京以故宮建筑群為中心布局,與蘇州的建筑格局不同,D錯誤。第2題,商業區多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地區,主要受經濟因素影響,不能體現地域文化對城市的影響。D符合題意,故選D。]
3.C 4.B [第3題,城鎮化使城市水體面積減少,硬化道路增加,蒸發量減少,A錯誤;城鎮化對區域降水量影響不大,B錯誤;城鎮化使硬化道路增加,雨季地表徑流量增加,C正確;隨著城市不斷發展,城市道路逐漸硬化,使用不透水磚,導致下滲量逐漸減少,地下徑流減少,D錯誤。故選C。第4題,讀圖可知,小區雨水開發應用排放模式使用了滲水路面,下滲量增加,可補充地下水資源,②③正確;增加了綠化帶、滲水道路,可以減小地表徑流,緩解城市內澇,但是不能根治城市內澇,④錯誤;圖中對雨水進行收集,可以緩解城市缺水問題,但不能解決城市缺水問題,⑤錯誤;該模式對減輕土壤侵蝕影響不大,①錯誤。故選B。]
5.D 6.A [第5題,圖中B1占用基本農田,且距離公路較遠,出行不便,故A項不合適。B2距城區較遠,兩側被鐵路包圍,且沒有通往市區的公路,出行不便,故C項不合適。B3位于城市盛行風的上風向,依山傍水,環境較好,且交通便利,最適宜建住宅區;L2占用基本農田,而L3不占用基本農田且距離B3較近,故L3是最適宜修建的公路線,故選D。第6題,該城市北部、東部為丘陵地形,城區布局空間較小,主導風向為東南風。若工業區集中布局,大氣污染物不易擴散,將會加重環境污染,故工業區分散布局利于環境保護;設置基本農田的主要目的是保障糧食生產,與改善城市環境關系不大;圖中顯示工業新區位于市中心的東北部,位于與城市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該城市空間形態受地形影響較大。]
7.C 8.B [第7題,根據材料可知,填充式改造是對閑置、廢棄或未充分利用的土地進行再開發,在樓頂加建2~3層,因而可以緩解住房壓力,但不能節省建筑能耗,③正確,⑤錯誤;該方式是對已經發展成熟的城區進行完善式再開發,而不是擴張新的城市用地,因此可以節約建設用地,避免“攤大餅”式擴張造成的城市問題,②錯誤,④正確;由材料“改善原有公寓樓的內部設施,加裝電梯”可知,填充式改造改善了居住環境,①正確。綜上,①③④正確,②⑤錯誤。故選C。第8題,根據材料可知,該住宅區建于20世紀70年代,且原住戶比例較高,推測該住宅區住戶中老年人口比例較高,私家車需求少,停車位需求較少,B正確。]
9.B 10.D [第9題,與階段Ⅰ相比,階段Ⅱ城市人口分布特征是:城區市中心附近,人口密度呈現高峰,郊區呈現人口密度次高峰,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郊區人口密度上升,屬于郊區城市化階段,B正確。故選B。第10題,階段Ⅱ中,郊區人口增長速度大于城區,城區的人口密度有所下降,一方面是因為城區地價高,部分居民遷到了郊區;另一方面是因為城區污染比較嚴重,人們選擇了環境相對優越的郊區,②③符合題意,D正確。故選D。]
11.C 12.A 13.C [第11題,云南中部高原區降水較多,“一顆印”底層潮濕且多蚊蟲,因此主要用作廚房和豬、馬等牲畜欄圈;二樓相對干燥,蚊蟲少,主要用于居住、儲存糧食和雜物等。故選C。第12題,大小廈是正房和耳房面向天井挑出的腰檐,無法住人,也不能減少建筑材料,而且會遮擋光照,但便于雨天時穿行。故選A。第13題,由材料可知,正房多是長輩居住,耳房多是晚輩居住,因此正房高、耳房低的高度差異主要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長幼有序理念,C正確。]
14.B 15.C [第14題,2010年,住宅區的范圍大致是距市中心0.5~3.9千米處;2020年,住宅區的范圍大致是距市中心1.1~4.5千米處。故選B。第15題,影響商業區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場和交通。2020年,圖中距市中心4.5千米處地租突然升高,很可能是交通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加上靠近住宅區,便于居民就近消費。]
16.B 17.A [第16題,讀圖可知,甲功能區GDP總量最小,建設用地比重最小,最可能為農業區;乙、丙功能區GDP總量相當,但丙建設用地比重更高,所以乙應為旅游區,丙應為工業區;丁功能區GDP總量最大,建設用地比重接近100%,建設用地比重大,應為商業區,故選B。第17題,結合上題分析可知,甲功能區為農業區,其GDP總量最小。由于城鎮化吸引大量勞動力進城務工,勞動力向外遷移,導致當地老年人口比重大,A正確。故選A。]
18.(1)避免海風刮跑屋頂海草;減輕飛鳥、走獸對屋頂的破壞;減輕降水等外力對海草房屋頂的沖刷。
(2)海草房所在區域房屋屋脊坡度大于晾房所在區域房屋屋脊坡度。原因:海草房位于季風區,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為增加排水速度,屋脊坡度較大;晾房位于西北地區,降水少,屋脊坡度小。
(3)海口夏季太陽高度較大,走廊可以避免太陽暴曬,可用于納涼;降水較多,多臺風,走廊可以為行人遮風避雨。
19.(1)城鎮化水平較低,速度快;人口向城鎮集聚,城鎮人口不斷增加;中小城鎮的規模擴大,數量增加等。
(2)階段:中期(加速發展)階段。
問題:住房緊張;交通擁堵;環境惡化等。
(3)促進中小城市經濟增長,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改善居住環境,提高中小城市的幸福指數(生活品質);促進產業布局更加合理,提高區域資源利用率;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增強社會和諧等。(共41張PPT)
階段練習二
第二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對一對
答案
16
17
18
19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D C B D A C B
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C A C B C B
題號 17
答案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8.
(1)避免海風刮跑屋頂海草;減輕飛鳥、走獸對屋頂的破壞;減輕降水等外力對海草房屋頂的沖刷。
(2)海草房所在區域房屋屋脊坡度大于晾房所在區域房屋屋脊坡度。原因:海草房位于季風區,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為增加排水速度,屋脊坡度較大;晾房位于西北地區,降水少,屋脊坡度小。
(3)海口夏季太陽高度較大,走廊可以避免太陽暴曬,可用于納涼;降水較多,多臺風,走廊可以為行人遮風避雨。
答案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9.
(1)城鎮化水平較低,速度快;人口向城鎮集聚,城鎮人口不斷增加;中小城鎮的規模擴大,數量增加等。
(2)階段:中期(加速發展)階段。
問題:住房緊張;交通擁堵;環境惡化等。
(3)促進中小城市經濟增長,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改善居住環境,提高中小城市的幸福指數(生活品質);促進產業布局更加合理,提高區域資源利用率;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增強社會和諧等。
答案
16
17
18
19
城市作為一種聚落景觀,是人類文明的體現。蘇州古城坐落在水網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陸并行,建筑臨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據此完成1~2題。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蘇州古城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北美現代城市的布局與蘇州類似
C.法國巴黎市中心也為“前巷后河”景觀
D.蘇州的建筑格局與北京類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蘇州古城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A正確。
北美現代城市的布局與蘇州不同,B錯誤。
歐洲的傳統城市多以教堂為中心,法國巴黎是以巴黎圣母院為中心布局,C錯誤。
北京以故宮建筑群為中心布局,與蘇州的建筑格局不同,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商業區多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地區,主要受經濟因素影響,不能體現地域文化對城市的影響。D符合題意,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城市作為一種聚落景觀,是人類文明的體現。蘇州古城坐落在水網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陸并行,建筑臨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據此完成1~2題。
2.下列不能體現地域文化對城市影響的是
A.蘇州古城“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
B.北京故宮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
C.華盛頓以國會大廈為中心
D.商業區多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地區

(2024·福建廈門期末)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城市水生態環境正發生著變化。下圖為“城市某小區雨水開發應用排放模式與傳統雨水排放模式比較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3.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對
區域水循環造成的影響是
A.蒸發量增加
B.降水量增加
C.雨季地表徑流量增加
D.地下徑流量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城鎮化使城市水體面積減少,硬化道路增加,蒸發量減少,A錯誤;
城鎮化對區域降水量影響不大,B錯誤;
城鎮化使硬化道路增加,雨季地表徑流量增加,C正確;
隨著城市不斷發展,城市
道路逐漸硬化,使用不透
水磚,導致下滲量逐漸減
少,地下徑流減少,D錯
誤。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2024·福建廈門期末)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城市水生態環境正發生著變化。下圖為“城市某小區雨水開發應用排放模式與傳統雨水排放模式比較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4.圖示小區雨水開發應
用排放模式與傳統雨水
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
優點包括
①減輕土壤侵蝕 ②補
充地下水 ③增加下滲量 ④根治城市內澇 ⑤解決城市缺水問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讀圖可知,小區雨水開發
應用排放模式使用了滲水
路面,下滲量增加,可補
充地下水資源,②③正確;
增加了綠化帶、滲水道路,
可以減小地表徑流,緩解
城市內澇,但是不能根治城市內澇,④錯誤;
圖中對雨水進行收集,可以緩解城市缺水問題,但不能解決城市缺水問題,⑤錯誤;
該模式對減輕土壤侵蝕影響不大,①錯誤。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右圖為“某城市規劃圖”,為加強新區建設,將新建住宅區、公路線各一處。圖中住宅區B1、B2、B3和公路L1、L2、L3作為選址方案。讀圖回答5~6題。
5.新建住宅區和公路線的最佳組合是
A.B1、L2 B.B3、L2
C.B2、L3 D.B3、L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圖中B1占用基本農田,且距離公路較遠,出行不便,故A項不合適。B2距城區較遠,兩側被鐵路包圍,且沒有通往市區的公路,出行不便,故C項不合適。B3位于城市盛行風的上風向,依山傍水,環境較好,且交通便利,最適宜建住宅區;L2占用基本農田,而L3不占用基本農田且距離B3較近,故L3是最適宜修建的公路線,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右圖為“某城市規劃圖”,為加強新區建設,將新建住宅區、公路線各一處。圖中住宅區B1、B2、B3和公路L1、L2、L3作為選址方案。讀圖回答5~6題。
6.下列關于該城市的敘述,正確的是
A.工業區分散布局利于環境保護
B.為改善城市環境設置了基本農田
C.工業新區位于城市盛行風的上風向
D.城市空間形態主要受鐵路線的影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該城市北部、東部為丘陵地形,城區布局空間較小,主導風向為東南風。若工業區集中布局,大氣污染物不易擴散,將會加重環境污染,故工業區分散布局利于環境保護;設置基本農田的主要目的是保障糧食生產,與改善城市環境關系不大;圖中顯示工業新區位于市中心的東北部,位于與城市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該城市空間形態受地形影響較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2024·天津北辰區月考)填充式改造是指在基礎設施配套較完善的城區內,對閑置、廢棄或未充分利用的土地進行再開發。下圖示意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市某老舊住宅區,該住宅區建于20世紀70年代,目前原住戶比例較高。開發商對其進行填充式改造,改善原有公寓樓的內部設施,加
裝電梯,并在樓頂加建2~3層。據此完
成7~8題。
7.填充式改造可以
①改善居住環境 ②擴大城市面積 
③緩解住房壓力 ④節約建設用地 
⑤節省建筑能耗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根據材料可知,填充式改造是對閑置、廢棄或未充分利用的土地進行再開發,在樓頂加建2~3層,因而可以緩解住
房壓力,但不能節省建筑能耗,③正
確,⑤錯誤;
該方式是對已經發展成熟的城區進行
完善式再開發,而不是擴張新的城市
用地,因此可以節約建設用地,避免
“攤大餅”式擴張造成的城市問題,②錯誤,④正確;
由材料“改善原有公寓樓的內部設施,加裝電梯”可知,填充式改造改善了居住環境,①正確。
綜上,①③④正確,②⑤錯誤。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2024·天津北辰區月考)填充式改造是指在基礎設施配套較完善的城區內,對閑置、廢棄或未充分利用的土地進行再開發。下圖示意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市某老舊住宅區,該住宅區建于20世紀70年代,目前原住戶比例較高。開發商對其進行填充式改造,改善原有公寓樓的內部設施,加
裝電梯,并在樓頂加建2~3層。據此完
成7~8題。
8.讓開發商擔心的改造后停車空間不足
問題實際上并未出現,最可能的原因是
A.車輛停放時間短暫 B.住戶老齡化較嚴重
C.常住人口數量較少 D.經濟水平低購車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根據材料可知,該住宅區建于20世紀70年代,且原住戶比例較高,推測該住宅區住戶中老年人口比例較高,私家車需求少,停車位需求較少,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下圖為“城鎮化發展階段示意圖”。據此完成9~10題。
9.與階段Ⅰ相比,階段Ⅱ正處于
A.中心城市化階段
B.郊區城市化階段
C.逆城市化階段
D.再城市化階段

與階段Ⅰ相比,階段Ⅱ城市人口分布特征是:城區市中心附近,人口密度呈現高峰,郊區呈現人口密度次高峰,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郊區人口密度上升,屬于郊區城市化階段,B正確。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階段Ⅱ中,郊區人口增長速度大于城區,城區的人口密度有所下降,一方面是因為城區地價高,部分居民遷到了郊區;另一方面是因為城區污染比較嚴重,人們選擇了環境相對優越的郊區,②③符合題意,D正確。故選D。
下圖為“城鎮化發展階段示意圖”。據此完成9~10題。
10.階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
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交通通達性差 ②地價昂貴 
③污染嚴重  ④遠離商業中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2024·吉林長春期末)云南中部高原區的傳統民居“一顆印”(見下圖),正房多為三間,由長輩居住,左右各一間或兩間耳房,由子女居住;底層為廚房和豬、馬牲畜欄圈,樓上房間供人居住、儲存糧食和雜物等;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并均挑出腰檐,正房腰稱“大廈”,耳房腰稱“小廈”,大小廈連通。
據此完成11~13題。
11.“一顆印”一樓、二樓的用途不同,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地形 B.洪澇
C.氣候 D.地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云南中部高原區降水較多,“一顆印”底層潮濕且多蚊蟲,因此主要用作廚房和豬、馬等牲畜欄圈;二樓相對干燥,蚊蟲少,主要用于居住、儲存糧食和雜物等。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大小廈是正房和耳房面向天井挑出的腰檐,無法住人,也不能減少建筑材料,而且會遮擋光照,但便于雨天時穿行。故選A。
(2024·吉林長春期末)云南中部高原區的傳統民居“一顆印”(見下圖),正房多為三間,由長輩居住,左右各一間或兩間耳房,由子女居住;底層為廚房和豬、馬牲畜欄圈,樓上房間供人居住、儲存糧食和雜物等;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并均挑出腰檐,正房腰稱“大廈”,耳房腰稱“小廈”,大小廈連通。
據此完成11~13題。
12.“一顆印”大小廈相連通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雨天穿行 B.增加居住面積
C.減少建筑材料 D.增加太陽輻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由材料可知,正房多是長輩居住,耳房多是晚輩居住,因此正房高、耳房低的高度差異主要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長幼有序理念,C正確。
(2024·吉林長春期末)云南中部高原區的傳統民居“一顆印”(見下圖),正房多為三間,由長輩居住,左右各一間或兩間耳房,由子女居住;底層為廚房和豬、馬牲畜欄圈,樓上房間供人居住、儲存糧食和雜物等;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并均挑出腰檐,正房腰稱“大廈”,耳房腰稱“小廈”,大小廈連通。
據此完成11~13題。
13.“一顆印”正房、耳房的高度差異,主要體現的中
華傳統文化理念是
A.人地協調 B.陰陽平衡
C.長幼有序 D.中庸之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2024·安徽安慶調研)下圖是“我國某城市沿某方向各類土地利用方式付租能力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14~15題。
14.從2010年到2020年,該城市住宅
區范圍大致由距市中心
A.0.5~5.8千米處擴展到1.1~6.5千
米處
B.0.5~3.9千米處擴展到1.1~4.5千
米處
C.1.1~3.9千米處擴展到1.5~4.5千米處
D.1.1~3.9千米處擴展到1.5~6.5千米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2010年,住宅區的范圍大致是距市中心0.5~3.9千米處;2020年,住宅區的范圍大致是距市中心1.1~4.5千米處。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2024·安徽安慶調研)下圖是“我國某城市沿某方向各類土地利用方式付租能力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14~15題。
15.2020年某大型超市連鎖店進駐該
城市,選址位于圖示方向距市中心
4.5千米處,選址原因最可能是
A.市中心交通擁堵
B.地租比周圍地區低
C.交通便利,便于居民就近消費
D.市中心人口減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影響商業區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場和交通。2020年,圖中距市中心4.5千米處地租突然升高,很可能是交通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加上靠近住宅區,便于居民就近消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浙江省某市某中學開展鄉土地理社會調查活動,分別選取了該市旅游、商業、工業、農業四個面積大致相當的功能區作為研究對象。下圖為學生繪制的“該市四個功能區某年人口與經濟狀況統計圖”,圖中甲、乙、丙、丁四個功能區的常住人口分別為1.7萬、5萬、8萬、2萬,圓心位置表示該功能區坐標值,扇形圖表示其人口年齡構成。據此完成16~17題。
16.圖示甲、乙、丙、丁四個功能區分
別表示
A.農業區、工業區、旅游區、商業區
B.農業區、旅游區、工業區、商業區
C.工業區、農業區、商業區、旅游區
D.工業區、農業區、旅游區、商業區

16
17
18
19
讀圖可知,甲功能區GDP總量最小,建設用地比重最小,最可能為農業區;乙、丙功能區GDP總量相當,但丙建設用地比重更高,所以乙應為旅游區,丙應為工業區;丁功能區GDP總量最大,建設用地比重接近100%,建設用地比重大,應為商業區,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浙江省某市某中學開展鄉土地理社會調查活動,分別選取了該市旅游、商業、工業、農業四個面積大致相當的功能區作為研究對象。下圖為學生繪制的“該市四個功能區某年人口與經濟狀況統計圖”,圖中甲、乙、丙、丁四個功能區的常住人口分別為1.7萬、5萬、8萬、2萬,圓心位置表示該功能區坐標值,扇形圖表示其人口年齡構成。據此完成16~17題。
17.甲功能區老年人口比重最大,
其原因最可能是
A.城鎮化導致勞動力向外遷移
B.環境優美吸引老年人至此養老
C.經濟因素使人口出生率下降
D.醫療水平使人口死亡率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結合上題分析可知,甲功能區為農業區,其GDP總量最小。由于城鎮化吸引大量勞動力進城務工,勞動力向外遷移,導致當地老年人口比重大,A正確。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8.(2024·浙江寧波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傳統民居可以反映鄉村聚落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同時也受當地地域文化的影響。下圖為我國部分地區房屋類型景觀圖,分別拍攝于我國山東膠東某漁村、新疆吐魯番某村莊、海口騎樓老街民居。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海草房以石筑墻,用曬干的海草做屋頂,有的海草房上還覆蓋著細漁網,推測分析海草房屋頂上覆蓋漁網的主要目的。
16
17
18
19
答案 避免海風刮跑屋頂海草;減輕飛鳥、走獸對屋頂的破壞;減輕降水等外力對海草房屋頂的沖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2)比較海草房和晾房所在區域房屋屋脊的坡度大小,并說明原因。
16
17
18
19
答案 海草房所在區域房屋屋脊坡度大于晾房所在區域房屋屋脊坡度。原因:海草房位于季風區,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為增加排水速度,屋脊坡度較大;晾房位于西北地區,降水少,屋脊坡度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3)說明騎樓采用居室前加走廊的形式的原因。
16
17
18
19
答案 海口夏季太陽高度較大,走廊可以避免太陽暴曬,可用于納涼;降水較多,多臺風,走廊可以為行人遮風避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9.(2024·湖北武漢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把加快發展中小城市作為優化城鎮規模結構的主攻方向。鼓勵引導產業項目在資源環境承載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中小城市和縣城布局,依托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完善設市標準,嚴格審批程序,對具備行政區劃調整條件的縣可有序改市,把有條件的縣城和重點鎮發展成為中小城市。下圖為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示意圖。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據圖說出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的特點。
16
17
18
19
答案 城鎮化水平較低,速度快;人口向城鎮集聚,城鎮人口不斷增加;中小城鎮的規模擴大,數量增加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2)指出我國目前城鎮化所處發展階段及易出現的城鎮化問題。
16
17
18
19
答案 階段:中期(加速發展)階段。
問題:住房緊張;交通擁堵;環境惡化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3)簡述我國推進中小城市城鎮化的意義。
16
17
18
19
答案 促進中小城市經濟增長,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改善居住環境,提高中小城市的幸福指數(生活品質);促進產業布局更加合理,提高區域資源利用率;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增強社會和諧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泉市| 来安县| 沛县| 平山县| 乐清市| 万州区| 堆龙德庆县| 任丘市| 荔浦县| 四平市| 玛曲县| 建德市| 姚安县| 铜鼓县| 贵德县| 滕州市| 武定县| 塘沽区| 深圳市| 太白县| 焉耆| 平湖市| 道孚县| 东乡| 山阳县| 德钦县| 敦煌市| 红桥区| 喀什市| 琼中| 那坡县| 磐石市| 镇巴县| 林周县| 巩义市| 黎平县| 称多县| 曲麻莱县| 永兴县| 永安市| 柳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