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節 不同地區城鎮化的過程和特點(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中圖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節 不同地區城鎮化的過程和特點(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中圖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簡介

第二章 第三節 不同地區城鎮化的過程和特點
(分值:82分)
(選擇題1~10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人口半城鎮化率M=(城鎮常住人口-城鎮戶籍人口)/城鄉總人口×100%,能反映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過程中的不完整程度,主要表現為沒有城鎮戶籍,在子女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諸多方面未享有城鎮戶籍人口同等待遇。下圖示意某年我國半城鎮化率(M)的省際差異。讀圖完成1~2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M高的省份環境質量最好
B.M高的省份就業機會較多
C.M低的省份處于城鎮化成熟階段
D.M低的省份經濟發展速度快
2.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決半城鎮化問題的是(  )
A.降低城鎮化速度
B.加速郊區城市化進程
C.在農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
D.重視以人為本的城鎮化進程
(2024·山東威海月考)下圖示意我國某城鎮發展過程中的三個階段。讀圖,回答3~4題。
3.圖中直接表現出來的城鎮化的主要標志是(  )
A.城鎮人口數量增多
B.城鎮用地規模擴大
C.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變大
D.城鎮交通網日益完善
4.從Ⅱ階段到Ⅲ階段,該城鎮大部分生產企業由城區遷移到郊區,原因有(  )
①城區用地緊張,地價上漲 ②郊區交通擁堵 ③城區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④郊區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4·廣東廣州期末)一般來說,縣域內人口流出越多,該地區城鎮吸引力越弱。但近年來,在四川省縣域城鎮化中,卻呈現了人口流出越多城鎮化速度越快的情況。下圖為“四川省縣域城鎮化模式示意圖”。據此完成5~6題。
5.圖示條件下四川省縣域城鎮化速度較快對本地帶來的影響是(  )
A.就業機會增加 B.勞動力增加
C.公共服務壓力增大 D.工業化提高
6.依據圖示縣域城鎮化模式推測未來四川省縣域城鎮化水平增長潛力及其原因(  )
A.較大-收入返還增加
B.較小—房價增長過快
C.較大—城區設施完善
D.較小—農村人口減少
(2024·新疆和田期末)“睡城”也稱“臥城”,主要指大城市周邊人口相對集中的大型社區或居民點,人口雖然大量入住,但是僅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覺,白天照樣開車或乘車趕往市中心。燕郊隸屬于河北省三河市,是我國眾多“睡城”中的典型代表。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在燕郊和北京之間的道路上,呈現出明顯的“潮汐式”流動。下圖為“燕郊相對位置示意圖”,圖中箭頭及數字表示京漂族每天上班的方向及平均距離。讀圖,完成7~8題。
7.燕郊成為“睡城”,其原因有(  )
①房價相對較低 ②工資水平高 ③與北京、天津的距離較近 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人口“潮汐式”流動會給北京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下列最有利于緩解這些問題的措施是(  )
A.在燕郊與北京之間增建高速公路
B.北京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
C.將北京的部分產業轉移至燕郊及附近地區
D.在燕郊及北京大量增建住宅區
燈光面積占比(燈光區域面積與區域總面積的比值)與區域城鎮化具有明顯相關性。下圖示意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四省市2000~2020年燈光面積占比的變化。據此完成9~10題。
9.圖中①②③④對應的省市分別是(  )
A.安徽省 浙江省 江蘇省 上海市
B.江蘇省 上海市 浙江省 安徽省
C.浙江省 安徽省 上海市 江蘇省
D.安徽省 上海市 浙江省 江蘇省
10.2015~2020年,①地燈光面積占比變化最可能反映該地(  )
A.城鎮化速度增長緩慢 B.進入逆城市化階段
C.城鎮化進程加快 D.處于城鎮化的初期
(選擇題11~14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2024·云南昆明質檢)下圖為“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性規律示意圖”。讀圖,完成11~12題。
11.圖中反映出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律及特點是(  )
A.低質量發展階段產業結構以第二產業為主
B.高質量發展階段與工業化水平呈正相關
C.城鎮化發展水平和環境質量相關性不大
D.高質量發展階段城鎮化水平達80%以上
12.推動中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合理措施是(  )
A.擴大城市工業規模
B.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C.積極發展超級大城市
D.緊縮城市落戶政策
為應對城鎮化過程中產生的某種問題,有專家提出城市道路改造方案,即將綠化帶與行車道的高低位置進行改造,使道路兩側的綠化帶低于路面一定深度,下圖示意某城市綠化帶與行車道的高低位置變化。據此完成13~14題。
13.該市對道路綠化帶進行改造的主要目的是(  )
A.緩解供水緊張 B.改善環境質量
C.緩解城市內澇 D.增加空氣濕度
14.影響改造后的綠化帶與路面高差大小的主導因素是(  )
A.地形狀況 B.降雨強度
C.土壤結構 D.植被類型
15.(2024·湖南長沙調研)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8分)
材料一 人口和土地是衡量區域城鎮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之間存在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人口、土地城鎮化綜合發展指數是衡量城鎮化發展質量系列要素的綜合,數值越大,水平越高。
材料二 下圖為云南省2007~2016年人口、土地城鎮化綜合發展指數折線圖。
(1)簡述過快土地城鎮化給土地資源利用帶來的不利影響。(6分)
(2)依據材料二,說明云南省城鎮化進程的特點。(6分)
(3)從人口城鎮化角度,分析目前云南省實施人口、土地城鎮化協調發展的措施。(6分)
16.讀“世界兩類地區城市人口分布狀況圖”,完成下列要求。(18分)
(1)分析圖示兩類地區目前在城鎮化速度上的差異并分析產生原因。(6分)
(2)預測發達地區未來城鎮化的發展階段并給出相應理由。(6分)
(3)我國正在走城鎮化道路,可以從圖示兩類地區城鎮化道路中吸取和借鑒哪些經驗?(6分)
答案精析
1.B 2.D [第1題,M高說明城鎮常住人口遠大于城鎮戶籍人口,人口遷入較多,說明該省份經濟發達,就業機會較多。第2題,半城鎮化是指非城鎮戶籍人口較多,解決半城鎮化問題的關鍵是將這部分人口轉變為城鎮戶籍人口,避免在同城鎮工作,但社會福利存在巨大差異,故應重視以人為本的城鎮化進程。]
3.B 4.B [第3題,由圖可以明顯看出城鎮用地面積擴大;不能反映城鎮人口數量增多、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變大;城鎮交通網日益完善不是城鎮化的主要標志。A、C、D錯誤,B正確。第4題,從Ⅱ階段到Ⅲ階段大部分生產企業遷往郊區,原因可能有城區用地緊張、地價上漲、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交通擁堵以及郊區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等。①③④正確,②錯誤。所以選B。]
5.C 6.D [第5題,由圖可知,當地人口以老人、兒童和其他人群為主,青壯年勞動力遷出較多,說明當地工業化水平低,就業機會少,當地的勞動力減少;本地城鎮化的主要動力為求學、陪讀、養老等社會服務行業,所以四川省縣域城鎮化速度較快對本地帶來的影響主要是公共服務壓力增大,C正確。第6題,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影響四川省縣域城鎮化速度較快的主要因素是求學、陪讀、養老等社會服務行業,隨著農村人口的外遷,農村人口減少,求學、陪讀、養老的需求減少,使縣域城鎮化增長潛力較小,D正確。]
7.C 8.C [第7題,燕郊與北京市相比,房價相對較低,①正確;燕郊與北京和天津相比,工資水平相對較低,②錯誤;從圖中可看出燕郊與北京、天津的距離較近,③正確;交通便利,故能夠實現到北京或天津等城市上班,④正確。故選C。第8題,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天津就業機會多,工資水平高,福利待遇高;燕郊房價低,生活成本低,兩者之間交通便利。燕郊及附近地區承接北京轉移的部分產業,可以增加燕郊及其附近地區的就業崗位和就業機會,減緩北京市區的交通擁堵等狀況,故C正確。]
9.A 10.C [第9題,燈光面積占比越高,說明城鎮化水平越高。四條曲線中④一直最高,應為上海市;③次之,應為江蘇省;①最低應為安徽省;②為浙江省。故選A。第10題,2015~2020年,①地燈光面積占比不斷提升,說明城市面積在不斷擴大,城鎮化進程加快,C正確。2015~2020年,①地燈光面積占比增長較快,說明城鎮化發展速度較快,A錯誤。安徽省處于城鎮化中期快速發展階段,還未進入逆城市化階段,B錯誤。城鎮化初期發展速度較慢,燈光面積占比增長慢,D錯誤。故選C。]
11.D 12.B [第11題,圖中信息反映新型城鎮工業發展階段和城鎮化水平之間的關系。讀圖可知,高質量發展階段城鎮化水平達80%以上,D正確;低質量發展階段工業化水平小于30%,因此產業結構以第二產業為主說法錯誤,A錯誤;工業化后期,城鎮化水平提高但工業化水平由70%降至30%,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小于30%,因此高質量發展階段與工業化水平呈正相關說法錯誤,B錯誤;在工業化初期與中期階段,城鎮化發展水平和環境質量一般呈負相關,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及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工業化后期和后工業化時期,城鎮化發展水平和環境質量一般呈正相關,C錯誤。故選D。第12題,我國城市發展方針為“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合理發展中等城市,積極發展小城市”,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故B正確。]
13.C 14.B [第13題,改造后的綠化帶低于路面,有利于路面積水向兩側位置較低的綠化帶匯集,從而緩解城市內澇,C正確;對城市供水影響不大,A錯;只是綠化帶與道路位置高低變化,植被覆蓋率變化不大,植被對城市環境的改善以及空氣濕度的調節變化不大,B、D錯。故選C。第14題,由材料可知,綠化帶的改造是為了應對城鎮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改造后的綠化帶較行車道的位置低,可以有效緩解城市內澇的發生,而城市內澇與降雨強度密切相關,B正確。]
15.(1)土地資源利用效率低(土地資源集約利用程度低);加速侵占城鎮周邊耕地和生態用地(占用大量土地資源);土地質量下降。
(2)云南省城鎮化水平總體發展趨勢良好;2009年前土地城鎮化滯后于人口城鎮化,2009年后人口城鎮化滯后于土地城鎮化;2014年前人口、土地城鎮化發展速度快,2014年后人口、土地城鎮化發展速度放緩。
(3)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機制),降低城市落戶門檻;加快當地產業發展,引導勞動力有序流入,推動人口就近、就地城鎮化;創造宜居宜業的環境,吸引人口回流。
16.(1)差異:欠發達地區城鎮化速度比發達地區快。
原因:發達地區由于城鎮化水平已經很高,部分大城市開始出現逆城市化;欠發達地區正在走城鎮化道路,經濟發展迅速,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導致城鎮化速度加快。
(2)出現逆城市化現象。理由:大城市中心區污染嚴重(環境惡化);地價較高;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城鄉間交通條件的改善;鄉村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等。
(3)嚴格控制大城市的規模,分散城市職能,建設城市新區和衛星城;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就業機會;對城市合理規劃,加強城市管理;治理污染,改善城市環境質量,加大綠化面積,增強市民的環保意識;改善城市居住條件;合理規劃城市道路網,鼓勵發展公共交通。第三節 不同地區城鎮化的過程和特點
[學習目標] 1.結合實例或圖表,說明城鎮化的內涵,分析比較不同地區城鎮化的過程和特點。(區域認知)2.結合實例,分析城鎮化的利弊。(綜合思維)
知識點一 城鎮化的概念和世界不同地區城鎮化特點
一、城鎮化
1.概念:農業人口轉化為________人口、鄉村地域轉化為________地域、農業活動轉化為____________的過程。
2.表現及過程
(1)人口的集中過程:人口不斷向城鎮集中,其結果是城鎮化______上升;城鎮________擴大。
(2)鄉村向城鎮的轉化過程:城鎮建設用地擴展,農業用地發展為________________;功能進一步分化;________________發生較大變化。
(3)經濟結構的變化過程:經濟結構由第一產業向__________產業轉變。
3.成因:第二、第三產業的建立和________引發了城鎮化。
拓展延伸 城鎮化、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現、成因與聯系
項目 城鎮化 郊區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表現 人口由鄉村遷往城鎮,鄉村地域轉化為城鎮地域 人口、產業由市區遷往郊區及郊區農業人口轉化為非農業人口,城市中心衰落,城鎮總人口增加 人口繼續外遷,遷往離城市更遠的農村和小城鎮,城市人口減少 人口遷回市區
成因 生產力的發展,尤其是工業革命促使人口和產業向城鎮集中,城鎮數量和規模逐漸擴大 市區出現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環境惡化等問題以及小汽車的普及 城市人口為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中小城鎮和鄉村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環境優美 開發市中心衰落區,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
圖解
聯系 ①都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②它們之間是一個持續發展的動態過程,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郊區城市化,隨后出現逆城市化,最后為維持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又出現再城市化
二、世界不同地區城鎮化特點
1.整體特點
20世紀以來,世界城鎮化過程表現出以下特點:
(1)城鎮化水平大幅提升。
(2)特大、超大城市迅速發展。
(3)出現了巨大的城市帶。
2.不同地區城鎮化特點
(1)歐美發達國家:現在城鎮人口比重已________,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已逐漸減慢或趨于穩定,甚至出現了城市人口向郊區和農村遷移的現象,即“__________”。
(2)日本:城鎮化的顯著特點是__________,帶來的主要問題是“過密—過疏”,即大城市出現人口________、住房__________、交通________等;而在農村卻出現__________、人口老齡化、缺乏產業支撐等。
(3)非洲:城鎮化水平________。一些非洲發展中國家,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大量農民流入城鎮,造成城鎮人口的膨脹。由于這些城鎮不能提供足夠多的就業崗位,導致城鎮里的大量貧困人口集聚在________。
(4)亞洲南部:基本特點是人口__________,導致鄉村人口向大城市及其周邊的城鎮大量集聚。由于經濟發展速度無法支撐人口急劇膨脹帶來的各種壓力,這些國家普遍存在就業崗位________、基礎設施________、公共設施__________和生活環境________等一系列問題。
(5)中國:正處于城鎮化的________階段,不同地區的城鎮化發展水平________。我國正在積極推進________城鎮化,它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
3.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城鎮化過程差異
國家類型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所處階段 成熟階段 初期、中期階段
起步時間 早 晚
目前速度 慢 快
發展水平 高(70%以上) 低(30%~40%)
城鎮人口比重 大 小
發展趨勢 逆城市化 推進城鎮化過程
城鎮化與經濟 發展的關系 相適應 不相適應
發展結果 ①出現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②出現城市群;③注重營造高水平的人居環境 ①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流入城鎮,加大城市就業、基礎設施建設等的壓力;②生態破壞,人居環境質量下降
4.發展中國家兩類特殊的城鎮化
(1)虛假城鎮化
①概念:城鎮化水平超過經濟發展和工業化水平,城市基礎設施落后,又稱過度城鎮化、超前城鎮化。
②特征及影響:城鎮化主要是依靠傳統的第三產業來推動,甚至是無工業化的城鎮化;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少數大中城市,城市人口過度增長,城市不能為居民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和基本的生活條件,農村人口遷移之后沒有實現相應的職業轉換,造成了嚴重的“城市病”。
③典型地區: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如巴西。
(2)滯后城鎮化
①概念:城鎮化水平落后于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城鎮化模式。
②特征及影響:政府為了避免城鄉對立和“城市病”的發生,采取種種措施來限制城鎮化的發展,結果不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規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發揮,而且對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及城市文明的普及產生了嚴重的阻礙作用。
③典型地區:印度、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
拓展延伸 世界城鎮化進程
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發布的一項報告指出,到2030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居民將會居住在城鎮中,他們所生產的GDP將占全球GDP總量的80%。下圖為世界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圖(含預測)。
1.[綜合思維]試從鄉村的推力和城鎮的拉力兩個角度概括城鎮化的動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區域認知]1800~2025年,世界城鎮化水平有什么變化?城鎮化速度有什么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綜合思維]由圖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城鎮化水平的差異及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地協調觀]據圖分析1975年以后發達國家城鎮化速度有何變化?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城鎮化進程示意圖”,完成1~2題。
1.盡管世界各國的城鎮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們都處于城鎮化進程的某一階段。下列國家與其所處的城鎮化階段搭配正確的是(  )
A.英國—a階段 B.朝鮮—c階段
C.中國—b階段 D.印度—c階段
2.推動世界城鎮化進程的根本原因是(  )
A.國家政策影響
B.社會生產力發展
C.農村人口大量過剩
D.城鎮的地理位置優勢
(2024·四川成都期中)東京都市圈由一都(東京都)三縣(埼玉、千葉、神奈川)組成,經濟發達,生活著全日本近1/3的人口。下圖為“東京都市圈的人口凈遷移率變化圖”。據此完成3~4題。
3.推測1995年以前,一都三縣的城鎮化狀況為(  )
A.東京都出現郊區城市化
B.東京都出現再城市化
C.三縣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D.三縣城鎮化發展迅速
4.與前期相比,造成1995年以后東京都人口凈遷移率變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交通條件改善 B.產業結構升級
C.服務設施完善 D.生活成本降低
知識點二 城鎮化的利弊
1.有利之處
(1)創造________機會、促進______調整。
(2)社會進步、傳播________。
(3)科技進步、________發展。
(4)城鄉________、全面發展。
2.帶來的問題
(1)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__________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和__________污染等。
(2)就業問題:城鎮人口大量增加,就業壓力________,失業人數________,導致部分低收入者陷入貧困。
(3)住房問題:住房緊張,出現________和棚戶區。
(4)交通問題:交通擁堵、________困難。
3.解決措施
(1)控制城鎮________、__________城鎮空間、加強城鎮管理、實現區域共同發展。
(2)我國需要提升城鎮化發展__________,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堅持________、優化城鄉布局、傳承________等。
拓展延伸
1.城鎮化的意義
項目 意義
促進區域 經濟增長 推動區域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改善產業結構;拉動內需,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
提高資源 利用效率 城鎮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電、天然氣等設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資源的利用效率
改善城鄉 居住環境 對污染物進行集中處理,提升環境質量;通過平整土地、修建設施、綠化等措施,改善城鄉居住環境
增強區域 社會和諧 城鎮就業機會多,公共設施完善,為城鄉居民提供優質服務;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差距不斷縮小,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漸趨同
2.城鎮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圖解“城市病”的表現及解決措施
近年來一些城市中頻現“握手樓”,城中村的樓房一幢貼著一幢,且瘋狂向上生長,樓與樓之間的空間極小。下圖是廣州某區的“握手樓”。
1.[區域認知]“握手樓”反映了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是什么?除此之外,這類地區還存在哪些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理實踐力]結合生活常識,你認為“握手樓”會給人們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綜合思維]解決“握手樓”問題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遼寧沈陽期末)“新市民”是指在城鎮中常住卻未取得戶籍的人口,其比重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之差。下圖示意北京市1980~2020年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完成1~3題。
1.1980~2010年,北京市“新市民”(  )
A.數量不變 B.比重不變
C.數量增加 D.比重減少
2.1980~2020年,導致北京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戶籍制度嚴格 B.基礎設施齊全
C.人地關系緊張 D.社會保障完善
3.北京市“新市民”比重變化給城市帶來的影響是(  )
A.生態環境改善 B.交通擁堵緩解
C.住房價格上漲 D.建設用地富余
近年來,一個詞很熱,它就是“廣場舞”。一邊是揮汗如雨、激情四起的舞者,另一邊是飽受折磨、不堪其擾的居民,有些地方甚至矛盾激化。據此回答4~5題。
4.“廣場舞”流行于廣場,反映出城鎮化過程中的問題是(  )
A.城鎮各種污染嚴重
B.城鎮化水平過快
C.城鎮人口增長過快
D.基礎服務設施不健全
5.導致舞者與居民矛盾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廣場距住宅區較近,噪聲擾民
B.城市人口素質亟待提高
C.城市住宅用地緊張
D.城市環境惡化
答案精析
知識點一 城鎮化的概念和世界不同地區城鎮化特點
梳理教材新知
一、
1.非農業 城鎮 非農業活動
2.(1)水平 規模 (2)城鎮建設用地 土地景觀 (3)第二、第三
3.集聚
二、
2.(1)很高 逆城市化 (2)高度集中 過密 緊張 擁擠 勞動力不足 (3)很低 貧民窟 (4)急劇膨脹 不足 落后 匱乏 惡化 (5)快速發展 不均衡 新型
探究核心知識
1.參考下圖:
2.世界城鎮化水平逐步提高。城鎮化速度加快。
3.發達國家城鎮化水平高,發展中國家城鎮化水平低。成因:發達國家城鎮化起步早、經濟發展水平高;發展中國家城鎮化起步晚、經濟發展水平低。
4.1975年以后發達國家城鎮化速度減緩。因為發達國家城鎮化起步早,水平高,1975年以后大都進入城鎮化發展的成熟階段。
落實思維方法
1.C 2.B [第1題,a、b、c分別代表城鎮化進程中的初期、中期和成熟(后期)階段。英國為發達國家,城鎮化處于c階段,中國、朝鮮和印度均為發展中國家,城鎮化處于a或b階段。第2題,推動城鎮化進程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3.D 4.B [第3題,1995年之前,東京都經濟發達,但人口凈遷移率小于0,人口大量外遷,說明出現了逆城市化現象,A、B錯誤。三縣經濟快速發展且人口大量遷入,說明出現郊區城市化現象,城鎮化發展迅速,C錯誤,D正確。第4題,1995年以后,東京都人口凈遷移率大于0,人口遷回市區,出現再城市化現象,最可能是因為城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及服務業,產業結構升級,吸引人口回流,B正確。交通條件改善、服務設施完善不是引起城市人口回流的主要原因,A、C錯誤。東京都生活成本高,D錯誤。]
知識點二 城鎮化的利弊
梳理教材新知
1.(1)就業 產業 (2)文明 (3)生產 (4)互動
2.(1)大氣 固體廢棄物 (2)加大 上升 (3)貧民窟
(4)停車
3.(1)規模 合理規劃 (2)質量 生態文明 歷史文化
探究核心知識
1.住房緊張。交通擁擠、資源緊張、環境污染、發展空間受限、就業困難等問題。
2.建筑通風、采光差;交通不便,影響消防、醫療救援;造成居民心理壓抑等。
3.合理規劃功能區;控制城市人口規模;分散城市職能,建設衛星城;擴大城市綠地面積,興建生態城市等。
落實思維方法
1.C 2.A 3.C [第1題,由圖可知,1980~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差值不斷增大,說明“新市民”比重不斷增大,由于北京市人口總數增加,因此“新市民”數量也增加。且結合材料可知,“新市民”是指在城鎮中常住卻未取得戶籍的人口,即外來人口,1980~2010年,北京市社會經濟發展較快,就業機會較多,收入水平較高,吸引大量外來人口,故北京市“新市民”數量增加,C正確。第2題,由圖可知,1980~2020年,北京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變化很小,且略有下降,可能是戶籍制度嚴格,北京市農村人口難以取得城鎮戶籍,而外來人口多為受教育水平較高的高素質勞動力和科技人才,更容易落戶北京市,A正確;城鎮基礎設施齊全、社會保障完善,應吸引北京市農村人口落戶城鎮,與圖中北京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變化很小,且略有下降不符,B、D錯誤;若人地關系緊張導致北京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變化很小,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也應變化很小,與圖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上升不符,C錯誤。故選A。第3題,北京市總人口增加,“新市民”數量也增加,且“新市民”是指在城鎮中常住卻未取得戶籍的人口,即外來人口。外來人口增加,會加重生態環境的壓力,A錯誤;人口增加會加重交通擁堵,使住房價格上漲,B錯誤,C正確;人口增加,建設用地緊張,D錯誤。故選C。]
4.D 5.A [第4題,“廣場舞”流行于廣場,反映出城市基礎服務設施不健全,人們缺少休閑、娛樂的場所,D正確。第5題,導致舞者與居民矛盾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廣場距住宅區較近,噪聲擾民,A正確。](共83張PPT)
不同地區城鎮化的過程和特點
第三節
第二章 鄉村和城鎮
運用資料,說明不同地區城鎮化的過程和特點,以及城鎮化的利弊。
1.結合實例或圖表,說明城鎮化的內涵,分析比較不同地區城鎮化的過程和特點。(區域認知)
2.結合實例,分析城鎮化的利弊。(綜合思維)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內容索引
課時對點練
知識點一 城鎮化的概念和世界
不同地區城鎮化特點
知識點二 城鎮化的利弊
城鎮化的概念和世界不同地區城鎮化特點
>
<
知識點一
一、城鎮化
1.概念:農業人口轉化為 人口、鄉村地域轉化為 地域、農業活動轉化為
的過程。
非農業
城鎮
非農業活動
2.表現及過程
(1)人口的集中過程:人口不斷向城鎮
集中,其結果是城鎮化 上升;城
鎮 擴大。
(2)鄉村向城鎮的轉化過程:城鎮建設
用地擴展,農業用地發展為________
;功能進一步分化; 發
生較大變化。
水平
規模
城鎮建設
用地
土地景觀
(3)經濟結構的變化過程:經濟結構由
第一產業向 產業轉變。
3.成因:第二、第三產業的建立和___
引發了城鎮化。
第二、第三


拓展延伸
城鎮化、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現、成因與聯系
項目 城鎮化 郊區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表現 人口由鄉村遷往城鎮,鄉村地域轉化為城鎮地域 人口、產業由市區遷往郊區及郊區農業人口轉化為非農業人口,城市中心衰落,城鎮總人口增加 人口繼續外遷,遷往離城市更遠的農村和小城鎮,城市人口減少 人口遷回市區
拓展延伸
城鎮化、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現、成因與聯系
項目 城鎮化 郊區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成因 生產力的發展,尤其是工業革命促使人口和產業向城鎮集中,城鎮數量和規模逐漸擴大 市區出現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環境惡化等問題以及小汽車的普及 城市人口為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中小城鎮和鄉村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環境優美 開發市中心衰落區,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
拓展延伸
城鎮化、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現、成因與聯系
項目 城鎮化 郊區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圖解
聯系 ①都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②它們之間是一個持續發展的動態過程,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郊區城市化,隨后出現逆城市化,最后為維持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又出現再城市化
二、世界不同地區城鎮化特點
1.整體特點
20世紀以來,世界城鎮化過程表現出以下特點:
(1)城鎮化水平大幅提升。
(2)特大、超大城市迅速發展。
(3)出現了巨大的城市帶。
2.不同地區城鎮化特點
(1)歐美發達國家:現在城鎮人口比重已 ,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已逐漸減慢或趨于穩定,甚至出現了城市人口向郊區和農村遷移的現象,即“ ”。
(2)日本:城鎮化的顯著特點是 ,帶來的主要問題是“過密—過疏”,即大城市出現人口 、住房 、交通 等;而在農村卻出現 、人口老齡化、缺乏產業支撐等。
(3)非洲:城鎮化水平 。一些非洲發展中國家,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大量農民流入城鎮,造成城鎮人口的膨脹。由于這些城鎮不能提供足夠多的就業崗位,導致城鎮里的大量貧困人口集聚在 。
很高
逆城市化
高度集中
過密
緊張
擁擠
勞動力不足
很低
貧民窟
(4)亞洲南部:基本特點是人口 ,導致鄉村人口向大城市及其周邊的城鎮大量集聚。由于經濟發展速度無法支撐人口急劇膨脹帶來的各種壓力,這些國家普遍存在就業崗位 、基礎設施 、公共設施 和生活環境 等一系列問題。
(5)中國:正處于城鎮化的 階段,不同地區的城鎮化發展水平 。我國正在積極推進 城鎮化,它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
急劇膨脹
不足
落后
匱乏
惡化
快速發展
不均衡
新型
3.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城鎮化過程差異
國家類型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所處階段 成熟階段 初期、中期階段
起步時間 早 晚
目前速度 慢 快
發展水平 高(70%以上) 低(30%~40%)
城鎮人口比重 大 小
發展趨勢 逆城市化 推進城鎮化過程
國家類型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城鎮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相適應 不相適應
發展結果 ①出現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②出現城市群;③注重營造高水平的人居環境 ①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流入城鎮,加大城市就業、基礎設施建設等的壓力;②生態破壞,人居環境質量下降
4.發展中國家兩類特殊的城鎮化
(1)虛假城鎮化
①概念:城鎮化水平超過經濟發展和工業化水平,城市基礎設施落后,又稱過度城鎮化、超前城鎮化。
②特征及影響:城鎮化主要是依靠傳統的第三產業來推動,甚至是無工業化的城鎮化;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少數大中城市,城市人口過度增長,城市不能為居民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和基本的生活條件,農村人口遷移之后沒有實現相應的職業轉換,造成了嚴重的“城市病”。
③典型地區: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如巴西。
(2)滯后城鎮化
①概念:城鎮化水平落后于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城鎮化模式。
②特征及影響:政府為了避免城鄉對立和“城市病”的發生,采取種種措施來限制城鎮化的發展,結果不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規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發揮,而且對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及城市文明的普及產生了嚴重的阻礙作用。
③典型地區:印度、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
拓展延伸
世界城鎮化進程
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發布的一項報告指出,到2030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居民將會居住在城鎮中,他們所生產的GDP將占全球GDP總量的80%。右圖為世界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圖(含預測)。
1.[綜合思維]試從鄉村的推力和城鎮的拉力兩個角度概括城鎮化的動力。
答案 參考下圖:
2.[區域認知]1800~2025年,世界城鎮化水平有什么變化?城鎮化速度有什么變化?
答案 世界城鎮化水平逐步提高。城鎮化速度加快。
3.[綜合思維]由圖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城鎮化水平的差異及成因。
答案 發達國家城鎮化水平高,發展中國家城鎮化水平低。成因:發達國家城鎮化起步早、經濟發展水平高;發展中國家城鎮化起步晚、經濟發展水平低。
4.[人地協調觀]據圖分析1975年以后發達國家城鎮化速度有何變化?為什么?
答案 1975年以后發達國家城鎮化速度減緩。因為發達國家城鎮化起步早,水平高,1975年以后大都進入城鎮化發展的成熟階段。
讀“城鎮化進程示意圖”,完成1~2題。
1.盡管世界各國的城鎮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
它們都處于城鎮化進程的某一階段。下列國家
與其所處的城鎮化階段搭配正確的是
A.英國—a階段 B.朝鮮—c階段
C.中國—b階段 D.印度—c階段

a、b、c分別代表城鎮化進程中的初期、中期和成熟(后期)階段。英國為發達國家,城鎮化處于c階段,中國、朝鮮和印度均為發展中國家,城鎮化處于a或b階段。
讀“城鎮化進程示意圖”,完成1~2題。
2.推動世界城鎮化進程的根本原因是
A.國家政策影響
B.社會生產力發展
C.農村人口大量過剩
D.城鎮的地理位置優勢

推動城鎮化進程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024·四川成都期中)東京都市圈由一都(東京都)三縣(埼玉、千葉、神奈川)組成,經濟發達,生活著全日本近1/3的人口。下圖為“東京都市圈的人口凈遷移率變化圖”。據此完成3~4題。
3.推測1995年以前,一都三縣的城鎮化狀況為
A.東京都出現郊區城市化
B.東京都出現再城市化
C.三縣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D.三縣城鎮化發展迅速

1995年之前,東京都經濟發達,但人口
凈遷移率小于0,人口大量外遷,說明
出現了逆城市化現象,A、B錯誤。
三縣經濟快速發展且人口大量遷入,說
明出現郊區城市化現象,城鎮化發展迅
速,C錯誤,D正確。
(2024·四川成都期中)東京都市圈由一都(東京都)三縣(埼玉、千葉、神奈川)組成,經濟發達,生活著全日本近1/3的人口。下圖為“東京都市圈的人口凈遷移率變化圖”。據此完成3~4題。
4.與前期相比,造成1995年以后東京都
人口凈遷移率變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交通條件改善
B.產業結構升級
C.服務設施完善
D.生活成本降低

1995年以后,東京都人口凈遷移率大
于0,人口遷回市區,出現再城市化
現象,最可能是因為城市發展高新技
術產業及服務業,產業結構升級,吸
引人口回流,B正確。
交通條件改善、服務設施完善不是引
起城市人口回流的主要原因,A、C錯誤。
東京都生活成本高,D錯誤。
城鎮化的利弊
>
<
知識點二
1.有利之處
(1)創造 機會、促進 調整。
(2)社會進步、傳播 。
(3)科技進步、 發展。
(4)城鄉 、全面發展。
就業
產業
文明
生產
互動
2.帶來的問題
(1)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 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和 污染等。
(2)就業問題:城鎮人口大量增加,就業壓力 ,失業人數 ,導致部分低收入者陷入貧困。
(3)住房問題:住房緊張,出現 和棚戶區。
(4)交通問題:交通擁堵、 困難。
大氣
固體廢棄物
加大
上升
貧民窟
停車
3.解決措施
(1)控制城鎮 、 城鎮空間、加強城鎮管理、實現區域共同發展。
(2)我國需要提升城鎮化發展 ,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堅持 、優化城鄉布局、傳承 等。
規模
合理規劃
質量
生態文明
歷史文化
拓展延伸
1.城鎮化的意義
項目 意義
促進區域 經濟增長 推動區域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改善產業結構;拉動內需,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
提高資源 利用效率 城鎮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電、天然氣等設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資源的利用效率
改善城鄉 居住環境 對污染物進行集中處理,提升環境質量;通過平整土地、修建設施、綠化等措施,改善城鄉居住環境
增強區域 社會和諧 城鎮就業機會多,公共設施完善,為城鄉居民提供優質服務;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差距不斷縮小,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漸趨同
拓展延伸
2.城鎮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圖解“城市病”的表現及解決措施
近年來一些城市中頻現“握手樓”,城中村的樓房一幢貼著一幢,且瘋狂向上生長,樓與樓之間的空間極小。下圖是廣州某區的“握手樓”。
1.[區域認知]“握手樓”反映了城鎮化發展過
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是什么?除此之外,這
類地區還存在哪些問題?
答案 住房緊張。交通擁擠、資源緊張、環
境污染、發展空間受限、就業困難等問題。
近年來一些城市中頻現“握手樓”,城中村的樓房一幢貼著一幢,且瘋狂向上生長,樓與樓之間的空間極小。下圖是廣州某區的“握手樓”。
2.[地理實踐力]結合生活常識,你認為“握手樓”
會給人們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3.[綜合思維]解決“握手樓”問題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建筑通風、采光差;交通不便,影響消防、
醫療救援;造成居民心理壓抑等。
答案 合理規劃功能區;控制城市人口規模;分散城市職能,建設衛星城;擴大城市綠地面積,興建生態城市等。
(2024·遼寧沈陽期末)“新市民”是指在城鎮中常住卻未取得戶籍的人口,其比重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
率之差。右圖示意北京市1980~2020年常
住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完成1~3題。
1.1980~2010年,北京市“新市民”
A.數量不變 B.比重不變
C.數量增加 D.比重減少

由圖可知,1980~2010年,北京市常住
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差
值不斷增大,說明“新市民”比重不斷
增大,由于北京市人口總數增加,因此
“新市民”數量也增加。且結合材料可
知,“新市民”是指在城鎮中常住卻未
取得戶籍的人口,即外來人口,1980~2010年,北京市社會經濟發展較快,就業機會較多,收入水平較高,吸引大量外來人口,故北京市“新市民”數量增加,C正確。
(2024·遼寧沈陽期末)“新市民”是指在城鎮中常住卻未取得戶籍的人口,其比重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
率之差。右圖示意北京市1980~2020年常
住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完成1~3題。
2.1980~2020年,導致北京市戶籍人口城
鎮化率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A.戶籍制度嚴格 B.基礎設施齊全
C.人地關系緊張 D.社會保障完善

由圖可知,1980~2020年,北京市戶籍
人口城鎮化率變化很小,且略有下降,
可能是戶籍制度嚴格,北京市農村人口
難以取得城鎮戶籍,而外來人口多為受
教育水平較高的高素質勞動力和科技人
才,更容易落戶北京市,A正確;
城鎮基礎設施齊全、社會保障完善,應
吸引北京市農村人口落戶城鎮,與圖中
北京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變化很小,且
略有下降不符,B、D錯誤;
若人地關系緊張導致北京市戶籍人口城
鎮化率變化很小,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也應變化很小,與圖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上升不符,C錯誤。故選A。
(2024·遼寧沈陽期末)“新市民”是指在城鎮中常住卻未取得戶籍的人口,其比重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
率之差。右圖示意北京市1980~2020年常
住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完成1~3題。
3.北京市“新市民”比重變化給城市帶來
的影響是
A.生態環境改善 B.交通擁堵緩解
C.住房價格上漲 D.建設用地富余

北京市總人口增加,“新市民”數量也
增加,且“新市民”是指在城鎮中常住
卻未取得戶籍的人口,即外來人口。外
來人口增加,會加重生態環境的壓力,
A錯誤;
人口增加會加重交通擁堵,使住房價格
上漲,B錯誤,C正確;
人口增加,建設用地緊張,D錯誤。故選C。
近年來,一個詞很熱,它就是“廣場舞”。一邊是揮汗如雨、激情四起的舞者,另一邊是飽受折磨、不堪其擾的居民,有些地方甚至矛盾激化。據此回答4~5題。
4.“廣場舞”流行于廣場,反映出城鎮化過程中的問題是
A.城鎮各種污染嚴重 B.城鎮化水平過快
C.城鎮人口增長過快 D.基礎服務設施不健全

“廣場舞”流行于廣場,反映出城市基礎服務設施不健全,人們缺少休閑、娛樂的場所,D正確。
近年來,一個詞很熱,它就是“廣場舞”。一邊是揮汗如雨、激情四起的舞者,另一邊是飽受折磨、不堪其擾的居民,有些地方甚至矛盾激化。據此回答4~5題。
5.導致舞者與居民矛盾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廣場距住宅區較近,噪聲擾民 B.城市人口素質亟待提高
C.城市住宅用地緊張 D.城市環境惡化

導致舞者與居民矛盾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廣場距住宅區較近,噪聲擾民,A正確。
課時對點練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B B C D C C
題號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C D B C B
對一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5.
(1)土地資源利用效率低(土地資源集約利用程度低);加速侵占城鎮周邊耕地和生態用地(占用大量土地資源);土地質量下降。
(2)云南省城鎮化水平總體發展趨勢良好;2009年前土地城鎮化滯后于人口城鎮化,2009年后人口城鎮化滯后于土地城鎮化;2014年前人口、土地城鎮化發展速度快,2014年后人口、土地城鎮化發展速度放緩。
(3)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機制),降低城市落戶門檻;加快當地產業發展,引導勞動力有序流入,推動人口就近、就地城鎮化;創造宜居宜業的環境,吸引人口回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6.
(1)差異:欠發達地區城鎮化速度比發達地區快。
原因:發達地區由于城鎮化水平已經很高,部分大城市開始出現逆城市化;欠發達地區正在走城鎮化道路,經濟發展迅速,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導致城鎮化速度加快。
(2)出現逆城市化現象。理由:大城市中心區污染嚴重(環境惡化);地價較高;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城鄉間交通條件的改善;鄉村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等。
(3)嚴格控制大城市的規模,分散城市職能,建設城市新區和衛星城;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就業機會;對城市合理規劃,加強城市管理;治理污染,改善城市環境質量,加大綠化面積,增強市民的環保意識;改善城市居住條件;合理規劃城市道路網,鼓勵發展公共交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人口半城鎮化率M=(城鎮常住人口-城鎮戶籍人口)/城鄉總人口×100%,能反映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過程中的不完整程度,主要表現為沒有城鎮戶籍,在子女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諸多方面未享有
城鎮戶籍人口同等待遇。右下圖示意某年我國
半城鎮化率(M)的省際差異。讀圖完成1~2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M高的省份環境質量最好
B.M高的省份就業機會較多
C.M低的省份處于城鎮化成熟階段
D.M低的省份經濟發展速度快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M高說明城鎮常住人口遠大于城鎮戶籍人口,人口遷入較多,說明該省份經濟發達,就業機會較多。
基礎過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人口半城鎮化率M=(城鎮常住人口-城鎮戶籍人口)/城鄉總人口×100%,能反映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過程中的不完整程度,主要表現為沒有城鎮戶籍,在子女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諸多方面未享有
城鎮戶籍人口同等待遇。右下圖示意某年我國
半城鎮化率(M)的省際差異。讀圖完成1~2題。
2.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決半城鎮化問題的是
A.降低城鎮化速度
B.加速郊區城市化進程
C.在農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
D.重視以人為本的城鎮化進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半城鎮化是指非城鎮戶籍人口較多,解決半城鎮化問題的關鍵是將這部分人口轉變為城鎮戶籍人口,避免在同城鎮工作,但社會福利存在巨大差異,故應重視以人為本的城鎮化進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2024·山東威海月考)下圖示意我國某城鎮發展過程中的三個階段。讀圖,回答3~4題。
3.圖中直接表現出來的城鎮化的
主要標志是
A.城鎮人口數量增多
B.城鎮用地規模擴大
C.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變大
D.城鎮交通網日益完善
由圖可以明顯看出城鎮用地面積擴大;不能反映城鎮人口數量增多、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變大;城鎮交通網日益完善不是城鎮化的主要標志。A、C、D錯誤,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2024·山東威海月考)下圖示意我國某城鎮發展過程中的三個階段。讀圖,回答3~4題。
4.從Ⅱ階段到Ⅲ階段,該城鎮大部
分生產企業由城區遷移到郊區,原
因有
①城區用地緊張,地價上漲 ②郊
區交通擁堵 ③城區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④郊區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從Ⅱ階段到Ⅲ階段大部分生產企業遷往郊區,原因可能有城區用地緊張、地價上漲、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交通擁堵以及郊區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等。①③④正確,②錯誤。所以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2024·廣東廣州期末)一般來說,縣域內人口流出越多,該地區城鎮吸引力越弱。但近年來,在四川省縣域城鎮化中,卻呈現了人口流出越多城鎮化速度越快的情況。右圖為“四川省縣域城鎮化模式
示意圖”。據此完成5~6題。
5.圖示條件下四川省縣域城鎮化
速度較快對本地帶來的影響是
A.就業機會增加
B.勞動力增加
C.公共服務壓力增大
D.工業化提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由圖可知,當地人口以老人、兒童和其他人群為主,青壯年勞動力遷出較多,說明當地工業化水平低,就
業機會少,當地的勞動力減
少;本地城鎮化的主要動力
為求學、陪讀、養老等社會
服務行業,所以四川省縣域
城鎮化速度較快對本地帶來
的影響主要是公共服務壓力
增大,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2024·廣東廣州期末)一般來說,縣域內人口流出越多,該地區城鎮吸引力越弱。但近年來,在四川省縣域城鎮化中,卻呈現了人口流出越多城鎮化速度越快的情況。右圖為“四川省縣域城鎮化模式
示意圖”。據此完成5~6題。
6.依據圖示縣域城鎮化模式推測
未來四川省縣域城鎮化水平增長
潛力及其原因
A.較大-收入返還增加
B.較小—房價增長過快
C.較大—城區設施完善
D.較小—農村人口減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影響四川省縣域城鎮化速度較快的主要因素是求學、陪讀、養老等社會服務行業,隨著農村人口的外遷,農村人口減少,求學、陪讀、養老的需求減少,使縣域城鎮化增長潛力較小,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2024·新疆和田期末)“睡城”也稱“臥城”,主要指大城市周邊人口相對集中的大型社區或居民點,人口雖然大量入住,但是僅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覺,白天照樣開車或乘車趕往市中心。燕郊隸屬于河北省三河市,是我國眾多“睡城”中的典型代表。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在燕郊和北京之
間的道路上,呈現出明顯的“潮汐式”流動。右
圖為“燕郊相對位置示意圖”,圖中箭頭及數字
表示京漂族每天上班的方向及平均距離。讀圖,
完成7~8題。
7.燕郊成為“睡城”,其原因有
①房價相對較低  ②工資水平高 
③與北京、天津的距離較近  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燕郊與北京市相比,房價相對較低,①正確;
燕郊與北京和天津相比,工資水平相對較低,②錯誤;
從圖中可看出燕郊與北京、天津的距離較近,③正確;
交通便利,故能夠實現到北京或天津等城市上班,④正確。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2024·新疆和田期末)“睡城”也稱“臥城”,主要指大城市周邊人口相對集中的大型社區或居民點,人口雖然大量入住,但是僅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覺,白天照樣開車或乘車趕往市中心。燕郊隸屬于河北省三河市,是我國眾多“睡城”中的典型代表。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在燕郊和北京之間的道路上,呈現出明顯的“潮汐式”流動。下圖為“燕郊相對位置示意圖”,圖中箭頭及數字表示京漂族每天上班的方向及
平均距離。讀圖,完成7~8題。
8.人口“潮汐式”流動會給北京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下
列最有利于緩解這些問題的措施是
A.在燕郊與北京之間增建高速公路
B.北京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
C.將北京的部分產業轉移至燕郊及附近地區
D.在燕郊及北京大量增建住宅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天津就業機會多,工資水平高,福利待遇高;燕郊房價低,生活成本低,兩者之間交通便利。燕郊及附近地區承接北京轉移的部分產業,可以增加燕郊及其附近地區的就業崗位和就業機會,減緩北京市區的交通擁堵等狀況,故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燈光面積占比(燈光區域面積與區域總面積的比值)與區域城鎮化具有明顯相關性。右圖示意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四省市2000~
2020年燈光面積占比的變化。據此完成9~
10題。
9.圖中①②③④對應的省市分別是
A.安徽省 浙江省 江蘇省 上海市
B.江蘇省 上海市 浙江省 安徽省
C.浙江省 安徽省 上海市 江蘇省
D.安徽省 上海市 浙江省 江蘇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燈光面積占比越高,說明城鎮化水平越高。四條曲線中④一直最高,應為上海市;
③次之,應為江蘇省;
①最低應為安徽省;
②為浙江省。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燈光面積占比(燈光區域面積與區域總面積的比值)與區域城鎮化具有明顯相關性。右圖示意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四省市2000~
2020年燈光面積占比的變化。據此完成9~
10題。
10.2015~2020年,①地燈光面積占比變化
最可能反映該地
A.城鎮化速度增長緩慢
B.進入逆城市化階段
C.城鎮化進程加快
D.處于城鎮化的初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2015~2020年,①地燈光面積占比不斷提升,說明城市面積在不斷擴大,城鎮化進程加快,C正確。
2015~2020年,①地燈光面積占比增長較快,說明城鎮化發展速度較快,A錯誤。
安徽省處于城鎮化中期快速發展階段,還未進入逆城市化階段,B錯誤。
城鎮化初期發展速度較慢,燈光面積占比增長慢,D錯誤。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2024·云南昆明質檢)右圖為“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性規律示意圖”。讀圖,完成11~12題。
11.圖中反映出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律及特點是
A.低質量發展階段產業結構以第二產業
為主
B.高質量發展階段與工業化水平呈正相關
C.城鎮化發展水平和環境質量相關性不大
D.高質量發展階段城鎮化水平達80%以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能力提升
圖中信息反映新型城鎮工業發展階段和城鎮化水平之間的關系。讀圖可知,高質量發展階段城鎮化水平達80%以上,D正確;
低質量發展階段工業化水平小于30%,因此產業結構以第二產業為主說法錯誤,A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工業化后期,城鎮化水平提高但工業化水平由70%降至30%,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小于30%,因此高質量發展階段與工業化水平呈正相關說法錯誤,B錯誤;
在工業化初期與中期階段,城鎮化發展水平和環境質量一般呈負相關,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及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工業化后期和后工業化時期,城鎮化發展水平和環境質量一般呈正相關,C錯誤。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2024·云南昆明質檢)右圖為“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性規律示意圖”。讀圖,完成11~12題。
12.推動中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合理措施是
A.擴大城市工業規模
B.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C.積極發展超級大城市
D.緊縮城市落戶政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我國城市發展方針為“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合理發展中等城市,積極發展小城市”,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故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為應對城鎮化過程中產生的某種問題,有專家提出城市道路改造方案,即將綠化帶與行車道的高低位置進行改造,使道路兩側的綠化帶低于路面一定深度,下圖示意某城市綠化帶與行車道的高低位置變化。據此完成13~14題。
13.該市對道路綠化帶進行改造的主要目的是
A.緩解供水緊張 B.改善環境質量
C.緩解城市內澇 D.增加空氣濕度

改造后的綠化帶低于路面,有利于路面積水向兩側位置較低的綠化帶匯集,從而緩解城市內澇,C正確;
對城市供水影響不大,A錯;
只是綠化帶與道路位置高低變化,植被覆蓋率變化不大,植被對城市環境的改善以及空氣濕度的調節變化不大,B、D錯。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為應對城鎮化過程中產生的某種問題,有專家提出城市道路改造方案,即將綠化帶與行車道的高低位置進行改造,使道路兩側的綠化帶低于路面一定深度,下圖示意某城市綠化帶與行車道的高低位置變化。據此完成13~14題。
14.影響改造后的綠化帶與路面高差大小的主導因素是
A.地形狀況 B.降雨強度
C.土壤結構 D.植被類型

由材料可知,綠化帶的改造是為了應對城鎮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改造后的綠化帶較行車道的位置低,可以有效緩解城市內澇的發生,而城市內澇與降雨強度密切相關,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5.(2024·湖南長沙調研)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人口和土地是衡量區域城鎮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之間存在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人口、土地城鎮化綜合發展指數是衡量城鎮化發展質量系列要素的綜合,數值越大,水平越高。
材料二 下圖為云南省2007~2016年人口、土地城鎮化綜合發展指數折線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簡述過快土地城鎮化給土地資源利用帶來的不利影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答案 土地資源利用效率低(土地資源集約利用程度低);加速侵占城鎮周邊耕地和生態用地(占用大量土地資源);土地質量下降。
(2)依據材料二,說明云南省城鎮化進程的特點。
答案 云南省城鎮化水平總體發展趨勢良好;2009年前土地城鎮化滯后于人口城鎮化,2009年后人口城鎮化滯后于土地城鎮化;2014年前人口、土地城鎮化發展速度快,2014年后人口、土地城鎮化發展速度放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3)從人口城鎮化角度,分析目前云南省實施人口、土地城鎮化協調發展的措施。
答案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機制),降低城市落戶門檻;加快當地產業發展,引導勞動力有序流入,推動人口就近、就地城鎮化;創造宜居宜業的環境,吸引人口回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6.讀“世界兩類地區城市人口分布狀況圖”,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圖示兩類地區目前在城鎮化速度上
的差異并分析產生原因。
答案 差異:欠發達地區城鎮化速度比發達地區快。
原因:發達地區由于城鎮化水平已經很高,部分大城市開始出現逆城市化;欠發達地區正在走城鎮化道路,經濟發展迅速,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導致城鎮化速度加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2)預測發達地區未來城鎮化的發展階段并
給出相應理由。
答案 出現逆城市化現象。理由:大城市中心區污染嚴重(環境惡化);地價較高;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城鄉間交通條件的改善;鄉村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3)我國正在走城鎮化道路,可以從圖示兩
類地區城鎮化道路中吸取和借鑒哪些經驗?
答案 嚴格控制大城市的規模,分散城市職能,建設城市新區和衛星城;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就業機會;對城市合理規劃,加強城市管理;治理污染,改善城市環境質量,加大綠化面積,增強市民的環保意識;改善城市居住條件;合理規劃城市道路網,鼓勵發展公共交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州县| 营山县| 莒南县| 紫金县| 贡山| 建德市| 荔波县| 鹰潭市| 瑞昌市| 偏关县| 渭南市| 启东市| 怀安县| 新乡县| 桃园县| 垦利县| 墨脱县| 寿光市| 九龙坡区| 阳高县| 崇明县| 宜昌市| 丰都县| 上林县| 慈利县| 嘉禾县| 建湖县| 花莲市| 民乐县| 贺州市| 德清县| 高平市| 马龙县| 瑞昌市| 藁城市| 肥城市| 汝城县| 资源县| 湖南省| 贵州省| 万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