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下《5.2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教學設計1.【教材分析】《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是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五課《人生當自強》第二框的內容,本框主要闡述了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的原因、價值和具體做法,從方法論角度為學生提供行為指引?!吧钣^察”欄目展示了不同歷史階段的自強不息英雄模范,引導學生總結自強不息的英雄模范具備的優秀品質,思考自強不息與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關系,概括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的方法?;趯W生的認知水平,教材分別對為什么要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如何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作了具體說明。2.【學情分析】本課對學生培養健全人格、養成優秀道德品質、獲得成長力量意義重大。從學生的情況看,七年級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獨立思考能力進一步增強,對優秀品質有初步認知和判斷,能夠簡單說出自強的要求和重要性。但是,他們也存在閱歷較少、抗壓能力不強的情況,容易受他人影響,缺乏深層思考,不能完全建構起優秀品質與自己發展的關系。他們還存在知行脫節的情形,在從認知到行為的轉化過程中缺乏堅定信念和技能方法,積極性、主動性、內驅力有待提升。基于上述學情,本課旨在為學生提供價值觀引導和方法論指引,幫助他們真正擁有自強。從社會發展要求的角度看,個人的成長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強國建設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青少年要牢記時代新人的發展要求,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己任,積極主動作為,做到自強。綜上所述,開展自強教育,既是幫助學生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味的人生的必要之舉,也是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應有之義。3.【教學目標】健全人格:通過分析黃旭華院士為國“深潛”一生的經歷,能夠掌握實現自強的方法,對自己負責,在生活中做到自強。通過分析新時代的“黃旭華們”以實際行動傳承著黃旭華院士的精神,能夠認識到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傳承和社會實踐沉淀出的優良傳統,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政治認同:通過分析黃旭華院士為國“深潛”一生的經歷,學會勇擔新時代青少年的歷史使命,把個人命運與祖國發展相結合,為國奉獻、砥礪前行,增強政治認同。4.【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的原因;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的方法教學難點: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的方法5.【教學方法】議題式教學法;情境體驗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6.【設計思路】2月6日,黃旭華院士離我們而去。他隱姓埋名三十載,深潛碧海鑄重器,面對國外嚴密的技術封鎖,帶領團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一路攻克種種技術難關,突破了核潛艇最關鍵、最重大的七項技術,讓茫茫海疆有了中國的“鋼鐵蛟龍”,他的事跡是自強不息的中國人的最好詮釋。故本課將黃旭華院士的事跡作為主線,設置一個總議題:“深潛”三十載,旭日何以耀中華?下設兩個分議題,分議題1:叩問精神基因—為何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分議題2:鑄就深海利劍—如何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同時進行我的自強計劃之“填寫理想坐標卡”、應對困境工坊”等議學活動,幫助學生將自強從認知轉化為行為,落到實處。7.【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送別黃旭華:為國“深潛”的他走了…2月6日,黃旭華院士在湖北武漢逝世。2月10日,黃旭華遺體告別儀式在湖北武漢舉行。傾盡一城花,只為奠一人。他隱姓埋名三十載,深潛碧海鑄重器。面對國外嚴密的技術封鎖,他帶領團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一路攻克種種技術難關,突破了核潛艇最關鍵、最重大的七項技術,讓茫茫海疆有了中國的“鋼鐵蛟龍”。—播放視頻過渡:黃院士曾寄語學子:“復興中國夢,學子當自強”,而他的事跡,正是自強不息的最好詮釋,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的事跡,學習《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設計意圖:時政新聞引入本框主題。二、新課講授總議題:“深潛”三十載,旭日何以耀中華?分議題1;叩問精神基因—為何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知識關聯:1.為什么要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議學情境】忠魂藏深海,精神勵后來在黃旭華院士追悼大廳中有不少沒有署名的花圈,這些花圈來自他之前工作單位的同事們,這些新時代的“黃旭華們”是無數個隱姓埋名的科技工作者。他們正以實際行動傳承著黃旭華院士的精神。薪火相傳,奮飛不輟。【議學任務】①從黃旭華院士和新時代的“黃旭華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自強不息深深融入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血脈中,你知道自強不息這一詞源于何處嗎?(提示: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傳承和社會實踐沉淀出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出自《周易·乾卦·象傳》。原句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是天之運行,四時交替,晝夜更迭,歲歲年年無有止息,是剛健之德的生動體現;君子也應效法天道,不斷奮發圖強,自我求新,永不止步。)②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百年奮斗,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一百多年來,涌現出的一批又一批如黃旭華院士般自強不息、百折不撓、英勇奮斗的英雄模范,既是我們的驕傲,更是我們的榜樣。你還知道哪些自強不息的英雄模范的事跡?(可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四個歷史時期來思考)【知識總結】1.為什么要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P44、P41藍字①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傳承和社會實踐沉淀出的優良傳統。在美好的青春年華里,我們手握歷史的接力棒,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②少年強則國強,我們的未來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連。自強的青春有未來。設計意圖:通過分析新時代的“黃旭華們”以實際行動傳承著黃旭華院士的精神,能夠認識到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傳承和社會實踐沉淀出的優良傳統,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分議題2:鑄就深海利劍—如何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知識關聯:2.如何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議學情境】“我不學醫了,我要投身到軍工”—播放視頻【議學任務】①如果是你,你當時會有何選擇?②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樹立理想時,你會考慮哪些因素?③我的自強計劃之“填寫理想坐標卡”:填寫“我的理想與國家需求的結合點”,如“未來從事環??萍贾μ贾泻汀薄?br/>【知識總結】2.如何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1)樹立遠大理想。我們要懷有拳拳愛國之心,立下報國之志,把個人命運與祖國發展結合起來,找到青春進取的方向和力量,奮力書寫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議學情境】追尋“造船報國”夢想,以專業第一考入交大1945年至1949年,黃旭華就讀于國立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造船工程系,接受了扎實的基礎教育和嚴格的專業訓練,這為他之后從事艦船軍工科研,打下了扎實的專業基礎。1953年,他提出在船底艙室安放壓鐵,解決了江南造船廠對船舶穩性問題的擔憂。后來,這批船在解放一江山島的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議學任務】這給予我們何種啟示?【知識總結】2.如何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2)求得真學問,練就真本領。我們要認真對待各門課程,勤學好問、夯實基礎;要關注現實問題和社會發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趁著青春年少,我們要練就一身本領,更好地為民造福、為國爭光。【議學情境】“一萬年也要造出核潛艇!—視頻從無到有,當時的研發究竟有多難?1958年,他接到“到北京出差”的通知,從此踏上了隱姓埋名三十載的核潛艇研制之路。1959年中國領導人希望蘇聯幫助中國發展核潛艇,但赫魯曉夫認為,核潛艇技術復雜,中國搞不了。對此,毛澤東誓言:“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聽了這句話,更堅定了我獻身核潛艇事業的人生走向?!秉S旭華說。【議學任務】①研制核潛艇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戰?②我國的核潛艇研制團隊又是如何解決的?③我的自強計劃之“應對困境工坊”:分享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挑戰或者困境,小組討論解決方案(如考試失利、社團活動受挫),并制定行動計劃。【知識總結】2.如何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3)在苦干實干中磨礪成長,砥礪前行。①我們要在做事中不斷磨煉意志、錘煉品格。②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我們首先要學會依靠自己、對自己負責,學會做事、身體力行。③每一項事業,不論大小,都是靠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干出來的。我們只有不怕吃苦、努力耕耘,才能有所收獲、有所成就。設計意圖:通過分析黃旭華院士為國“深潛”一生的經歷,能夠掌握實現自強的方法,對自己負責,在生活中做到自強,學會勇擔新時代青少年的歷史使命,把個人命運與祖國發展相結合,為國奉獻、砥礪前行。三、本課小結因為工作保密,黃旭華整整30年沒有回家,家人不知道他從事什么工作,甚至父親、二哥逝世也不能奔喪。離家研制核潛艇時,他剛30出頭,等回家見到親人時,已是60多歲的白發老人。有人問黃旭華,“忠孝不能兩全”怎么理解?“對國家的 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黃旭華面對青年一代給出了答案!黃旭華院士本名黃紹強,他給自己改名“旭華”,意思是中華民族必定如旭日東升一般崛起,他要為民族強大做出貢獻。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讓我們承先輩之精神,創吾輩之未來!“復興中國夢,學子當自強”!四、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