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是一張紙》教案授課人:XXX基本信息教材 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 年級 二年級下冊單元 第三單元《綠色小衛士》 班級 20x班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第11課《我是一張紙》1.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以綠色小衛士為主題,承接了一年級下冊《我和大自然》的學習,是道德與法治教材在小學低年段對于環保問題的集中關注。 本課《我是一張紙》采用了擬人和童話的表達方式,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從學生身邊可觸可感的資源“紙”出發,引出了紙張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來源,明確紙張來之不易;從讓朋友“紙”開心快樂的角度,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性地節約用紙,從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2.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具有較強的自行探究能力,對身邊的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樂于參加活動、動手實踐。他們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紙”有著較多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但在他們的意識中,“紙”是最平常普通的東西,容易忽略紙張浪費及其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3.目標確定 1.學生通過有關的視頻和資料,學習與紙相關的知識,直觀感受節約用紙和保護環境的關系,養成珍惜資源、愛護環境的社會公德。 2.學生學習節約用紙的多種方式,明白可以憑借自己的智慧改善生活環境,以積極向上的態度來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 3.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做一做,創造性節約用紙,理解如何將節約紙張的行為落到實踐當中,踐行綠色生活方式。4.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紙的用途與來源,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明白節約用紙的方法。 2.難點:養成節約用紙、保護環境的好習慣。5.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導入(1分鐘)教師活動 1.猜猜“好朋友”,提出謎語:四角方方,又薄又光。可以寫字,可以畫畫。記錄知識,傳播文化。 2.PPT演示“小紙張”的自我介紹。學生活動 朗讀謎語。 集體回答“紙”。 設計意圖 通過謎語引起學生興趣,導入本課學習內容“紙”。紙以擬人形象出現,學生易于理解和共情紙的遭遇。環節二:活動一“找一找”:尋找身邊的紙(3分鐘)教師活動 1.尋找好朋友“小紙張”在哪里:提問學生哪里有紙。 2.記錄學生回答,并總結紙的種類多:印刷類、書寫類、日用類、裝飾類。 3.提示學生不同種類紙張對應的用途。學生活動 1.舉手回答“課本”“練習本”“圖畫本”“圖書”“紙巾”等。 3.集體回答“有知識”“寫字畫畫”“讓教室變漂亮”。設計意圖 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學生理解紙的多種類、多用途。環節三:活動二“說一說”:現代紙張的誕生(3分鐘)教師活動 1.提出疑問“紙是如何制造的”,并播放現代造紙視頻。 2.提問“紙的原材料”和“紙的制造過程”。 3.總結紙的生產不易,需要珍惜。學生活動 1.帶著問題觀看視頻。 2.回答“樹木”,“用機器做的,切成一片片”。設計意圖 從造紙視頻出發,學生明白造紙流程繁復且需要消耗樹木,從而理解紙的來之不易。環節四:活動三“算一算”:浪費紙張我不做(7分鐘)教師活動 1.展示校園中丟棄紙張的現象,提問“一人浪費一張紙,多嗎?” 2.依次出示有關浪費紙張的計算:全班一天的浪費、全校一天的浪費和全校一星期的浪費。例:“如果學校有2000名學生,每個學生每天浪費一張紙,那么一天就會浪費(2000)張紙”。 3.出示浪費紙張后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的圖片。學生活動 1.回答“不多”。 2.回答簡單計算問題。 3.理解浪費紙張會導致環境破壞。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計算、觀看圖片,明白浪費紙張的后果巨大。環節五:活動四“判一判”:判斷浪費與節約(3分鐘)教師活動 快問快答:出示有關節約用紙和浪費紙張的圖片,提問圖中行為是浪費還是節約。 總結浪費與節約的行為,提倡節約行為。學生活動 回答“節約”或“浪費”。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生活事例,能夠區分節約用紙和浪費紙張,并且明確自己應該節約。環節六:活動五“做一做”:節約用紙我在行(15分鐘)教師活動 1.“超級變變變”:依次展示快遞盒和舊報紙變廢為寶的圖片。 2.“動手做一做”:播放“折紙盒”的制作視頻,展示報紙拼貼畫,分發手工材料。 3.展示學生作品,要求撿起廢紙垃圾。學生活動 2.小組制作報紙手工。 3.上臺介紹作品,收拾桌面及地板垃圾。設計意圖 學生學習切實可行的節約用紙小辦法,并明白能憑借自己的能力,在生活節約用紙。環節七:總結(2分鐘)教師活動 1.總結今日學習的內容:紙的用途、來源、節約用紙、反對浪費。 2.拍手唱讀節約用紙歌。 3.布置作業:制作“紙箱小狗”。學生活動 1.集體回答所學內容。 2.拍手跟唱歌曲。設計意圖 以生動的方式結束課程,鞏固本課所學新知識。6.板書設計 種類多→用途多 來之不易 紙 節約√ 浪費×7.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使用家里廢棄的快遞紙箱制作“紙箱小狗”。9.教學反思與改進 1.在進行課堂手工活動時,沒有及時把握紀律,導致課堂秩序較為混亂。今后需要加強紀律管理,在活動前申明小組合作規則,促進班級友好互動。 2.本節課的評價方式單一,沒有真實且全面地反映學生學習情況。今后需采用多種評價方式,掌握學生的認知情況與行為習慣落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