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十章 中國在世界中 (學案)內容速覽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自主學習 自主預習、基礎知識梳理 任務一:中國速度 世界矚目 任務二:中國智慧 任務三:中國理念 和諧共生合作探究 探究重難知識探究一:中國經濟特區探究二:中國區域發展戰略知識網圖 思維導圖構建強化特訓營 同步訓練 鞏固提升(01學習目標)2024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學習重難點舉例說出區際聯系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意義,運用有關資料分析外向型經濟對我國發展的影響。 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知道中國發展歷程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培養自豪愛國情感。(區域認知) 2.運動地圖和相關資料,知道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與地理環境之間產生的矛盾。(綜合思維) 3.通過相關資料,知道并初步理解中國理念“和諧世界”含義。(人地協調觀) 了解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就,理解我國面臨的問題,知道解決措施。(02自主學習) 任務一:中國速度 世界矚目結合教材完成任務一,用紅筆在課本上對關鍵詞進行圈畫。1.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① 1953年,中國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鞍山鋼鐵公司恢復并擴建。② 1956年,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誕生中國試制成功第一批噴氣式飛機。③ 1957年,長江上第一座公路和鐵路兩用大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2.1978年,我國進入改革開放階段。① 1980年,成立深圳特區。② 1980年,成立珠海經濟特區。③ 1981年,成立汕頭經濟特區。3.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① 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② 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③ 2013年,我國成為世界一大貨物出口國。【特別提示】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新名詞和中國新事物有經濟特區、超級水稻、高速鐵路、數字校園等。 任務二:中國智慧結合教材完成任務二,并用紅筆在課本上對關鍵詞進行圈畫。1.我國不同區域開發政策① 1999年,我國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② 200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了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③ 2004年,國家總理首次提出要促進中部崛起。④ 2007年,中共十七大之后我國提出推進城鄉建設一體化。2.我國綠色發展戰略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可持續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面臨很多資源問題,特別是能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3.2016年,我國南海主權不容侵犯。我國南海地區附近鄰國眾多并且自然資源豐富等等。 任務三:中國理念 和諧共生結合教材完成任務三,并用紅筆在課本上對關鍵詞進行圈畫。1.和諧共生—對人民負責① 1975年,袁隆平研究出雜交水稻種子的制作技術。② 2005年,習近平主席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③ 2015年,也門撤僑。2.負責大國—向他國伸以援手① 2003年,中國處剛果(金)維和。② 2010年,中國維和部隊救援海地地震。3.和諧共生—對世界負責① 2007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② 2013年,中國開始實施“ 一帶一路”戰略。(03合作探究)探究一:中國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了經濟特區。1.讀圖,說出這些經濟特區的位置特點。位于東部沿海地區2.這些經濟特區位置特點能帶來哪些優勢?交通便利、市場廣闊、經濟發達等等3.這些經濟特區的建立對我國的發展有哪些影響呢?使得我國開放特區不斷擴大,逐漸形成全方位開放格局。【典例】讀“我國各經濟特區圖”,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①為廣東廈門,②為福建汕頭B.③為廣東深圳,④為廣西珠海C.⑤為海南島,⑥為上海浦東地區D.⑥為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答案】C【詳解】①為福建廈門,②為廣東汕頭,排除A;③為廣東深圳,④為廣東珠海,排除B;⑤為海南島,⑥為上海浦東地區,C正確;⑤海南是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排除D;故選C。探究二:中國區域發展戰略1.為什么我國要發起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和推進城鄉建設一體化建設?我國經濟東中西部發展不平衡;沿海與內部發展不平衡;農村與城市發展不平衡。2.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是什么所導致的?我國地理位置、我國自然環境、我國經濟基礎等內部有差異。【典例】“東數西算”(“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是指我國將東部地區所產生的數據傳輸到西部地區進行存儲和計算的工程。此項工程既緩解了東部能源緊張的問題,也給西部開辟了一條發展新路。讀我國“東數西算”樞紐節點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貴州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有利于( )A.以數據為紐帶,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B.提升東北地區的數據計算能力C.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的能源開發 D.進一步發揮長江的運輸功能2.為了逐步縮小區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我國正在大力實施的戰略規劃是( )①實施西部大開發②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④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1.A 2.D【解析】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貴州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有利于以數據為紐帶,在緩解東部能源緊張問題的同時,給西部開辟一條發展新路,促進了區域間的協同發展,A正確;位于西南地區的貴州實施“東數西算”與提升東北地區的數據計算能力無關,B錯誤;貴州實施“東數西算”與位于東南沿海的粵港澳大灣區的能源開發也無關,C錯誤;“東數西算”與長江的運輸功能關系不大,D錯誤。故選A。2.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東西部受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很大。東部 交通便利,經濟發展水平高。為了逐漸縮小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我國正實施西部大開發、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和推動城鄉發 展一體化來實現各區域均衡發展,①②③④都正確,故選D。(04知識圖網)(05強化特訓營)2024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于2月9日在我國各大媒體平臺同步直播,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七號乘組也觀看了春晚直播。晚會設北京主會場和沈陽、長沙、西安、喀什四個分會場。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省份中設立晚會分會場的是( )A. B. C. D.2.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七號乘組也觀看了春晚直播,反映我國( )A.人口眾多 B.技術先進 C.疆域遼闊 D.地形多樣3.目前,北京正朝著“國家首都、世界名城、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標邁進。下列適宜在北京大力發展的是( )A.造紙工業 B.木材加工工業C.鋼鐵工業 D.文化創意產業1.D 2.B 3.D【解析】1.右圖可知,A為江西省,B為云南省,C為西藏自治區,D為湖南省,讀題目可知, 晚會設北京主會場和沈陽、長沙、西安、喀什四個分會場。D符合題意,故選D。2.得益于我國先進的科學技術,才可以讓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七號乘組也觀看了春晚直播,與人口眾多、疆域遼闊、地形多樣無關,故選B。3.北京正朝著“國家首都、世界名城、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標邁進。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北京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張力強勁的文化消費市場、繁榮發達的文化產業,在平臺經濟蓬勃發展的新時代,也形成了頭部文化平臺集聚發展的格局。可適宜在北京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故選D。“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新興國家,長期致力于縮小南北差距,力所能及的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習近平主席提出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這個夢是一個與各國人民的夢相通的夢,是一個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李源潮于第三屆全球智庫峰會。閱讀上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4.材料中的“南北差距”是指( )A.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差距 B.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差距C.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差距 D.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的差距5.實現“中國夢”可采取的正確措施是( )A.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協調人地關系B.只與經濟發達的國家進行合作、對話C.國內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差異要進一步擴大D.采取措施,東部人口大量向西部遷移4.C 5.A【解析】4.由材料中的“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新興國家,長期致力于縮小南北差距,力所能及的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可得知這是描述國際形勢中南北差距,不是我國自然環境中南方和北方地區的差異,更不是南北美洲和南北兩極地區差異,而是指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發達國家、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南部的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故選C。5.實現“中國夢”,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協調人地關系,A正確;經濟全球化下,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等聯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只有通過國際合作,才能取長補短,才能獲得長遠的發展,B錯誤;經濟差異大會影響社會穩定,阻礙社會的可持續發展,C錯誤;我國西部地區的環境承載力有限,東部人口大量向西部遷移,反而會加劇西部的環境壓力,不利于西部地區的可持續發展,D錯誤。故選A。6.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26日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與神舟十七號乘組實現“太空會師”。我國不僅在航空航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其他各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已經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盡管我國經濟發展已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在發展中也面臨諸多挑戰,我們做出了積極的應對,但不包括( )A.協調人地關系 B.促進各區域的協調發展C.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 D.不承擔相應國際事務6.D【詳解】結合所學知識,盡管我國經濟發展已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在發展中也面臨諸多挑戰,我們做出了積極的應對,如協調人地關系、促進各區域的協調發展、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并承擔相應的國際事務。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7.2023年12月,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埃及二號”衛星,用于埃及國土資源普查、環境災害監控以及農作物估產等領域。圖為“埃及物產分布圖”。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 )①為埃及提供衛星導航服務②有利于埃及農作物的增產③促進了中埃之間的國際合作④說明中國航天技術日益成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C【詳解】根據題干可知,“埃及二號”衛星為埃及提供國土資源普查、環境災害監控以及農作物估產等領域,有利于埃及農作物的增產,促進了中埃之間的國際合作,說明中國航天技術日益成熟,②③④正確,要想提供導航服務,需要發射多顆衛星,僅憑一顆衛星無法實現導航服務,①錯誤;排除ABD,C正確;故選C。8.2023年12月,中巴共建的巴西美麗山特高壓直流輸電二期項目因多項高難度技術創新,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資料1:美麗山頂目為巴西打造了一條“電力高速公路”,帶動了當地能源、原材料等上下游產業,提供了約2.5萬個就業崗位,有利促進了巴西經濟發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美麗畫卷在美洲大地上展開。資料2:美麗山二期項目線路示意圖(圖1)、項目特高壓線飛越雨林景觀圖(圖2) (1)美麗山水電站是巴西第二大水電站。分析這里水能豐富的自然條件。(2)該項目特高壓線從雨林上空飛越(如圖2),最高的基塔有120米,主要是為了保護亞馬孫熱帶雨林。說明亞馬孫熱帶雨林對全球的環境效益。(3)該項目將巴西北部的清潔水電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東南部地區。分析巴西東南部地區需要大量能源的原因。(4)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中國與其他國家合作共建了許多類似的大型項目。簡述中國在國際合作中對世界的貢獻。8.(1)位于巴西高原與亞馬孫平原交界處,河流落差大;河流水量豐富。(2)調節全球氣候;提供新鮮空氣;涵養水源;保護土壤;維護生物多樣性。(3)巴西東南部城市密集,人口多,工業集中,能源消耗量大。(4)提供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增加當地就業機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等。【分析】本題以巴西美麗山特高壓輸電二期項目相關材料和“巴西美麗山特高壓輸電線路示意圖”為材料,涉及巴西水能資源的開發、亞馬孫熱帶雨林的生態效益、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及中國在國際上的作用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以及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詳解】(1)由圖可以看出,美麗山水電站位于巴西高原與亞馬孫平原交界處,河流落差大;流域內降水豐富,河流水量豐富,水能資源豐富。(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熱帶雨林具有以下環境效益:熱帶雨林為全球提供新鮮的空氣、涵養水源、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調節全球氣候、提供良好的生物生活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等。(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這里人口、城市密集、工廠較多,工業發達,所以電力需求量大。(4)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中國與其他國家合作共建了許多類似的大型項目,中國向許多國家提供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增加當地就業機會和當地居民的收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等,為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9.【研究性學習】摩洛哥是首個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的北非國家。下圖為摩洛哥在非洲的地理位置示意圖。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任務一【找位置】(1)描述摩洛哥的地理位置。任務二【中非合作興農】摩洛哥地處非洲西北部,東部和南部為高原,有大面積沙漠和鹽沼地,氣候干旱、土壤貧瘠,更為嚴重的是在2022年又發生了30年來最為嚴峻的持續干旱情況。(2)請你為摩洛哥解決農業生產中干旱缺水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摩洛哥農業發展所依賴的綠洲農業,深受地下苦咸水與土壤退化的影響。2020年“中非鹽水農業示范農場”項目開啟,該項目從中國引進苦咸水淡化設備和土壤改良劑到摩洛哥。經過幾年經營,示范農場開始收獲成果,目前農場的海棗樹已經煥發了生機,每棵樹的海棗經濟收益可達100-200美元。中摩雙方將在有機農業、數字農業、節水灌溉等領域加強合作。(3)簡要分析“中非鹽水農業示范農場”對摩洛哥的影響。任務三【沙漠生態農業】阿甘樹根系發達,生長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可適應缺水、侵蝕和土壤貧瘠的惡劣環境。樹葉很小,果實為橢圓形,果核里有“液體黃金”阿甘油。(4)下圖為摩洛哥南部地區“羊上樹”奇景,從氣候、水資源特點、植被特點三方面回答“羊上樹”的自然原因。摩洛哥運用“農林復合”種植技術,在阿甘樹的樹下種植小麥、大麥和扁豆等農作物;阿甘樹的樹根發達,有利于穩固土壤、防止風蝕。“農林復合”種植模式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尤為重要。(5)試分析“農林復合”種植模式對當地地理環境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9.(1)東半球和北半球;位于中緯度,大部分屬于溫帶;地處非洲西北部,西鄰大西洋,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2)興修水利工程;發展節水農業等。(3)有利于改良土壤;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經濟收入;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4)南部氣候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全年炎熱干燥;地表河流稀少,多為季節性河流;地表植被稀少,多以荒漠為主。(5)生態: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防止土壤沙化。經濟:增加了經濟收入;農作物種類更加豐富,有利于發展多種農業經濟等。【分析】本題以摩洛哥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為背景材料,設置五道小題,涉及摩洛哥的氣候、農業和生態環境問題保護等內容,考查學生的對于區域地理的認知和理解。【詳解】(1)讀圖可知,摩洛哥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該國位于中緯度,大部分屬于溫帶地區;又地處非洲西北部,東接阿爾及利亞,南部緊鄰 西撒哈拉,西部瀕臨 大西洋,北部與西班牙隔直布羅陀海峽相望,扼守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的門戶。(2)讀圖并根據所學可知,摩洛哥北部屬地中海氣候,降水量較為豐富,但降水季節變化大,因此可通過興修水利工程,如修建水庫和跨流域調水,緩解東部和南部地區農業缺水問題;解決農業生產干旱缺水的問題,可進一步發展滴灌等農業節水技術。(3)讀材料并根據所學可知,“中非鹽水農業示范農場”項目從中國引進苦咸水淡化設備和土壤改良劑到摩洛哥,有利于改良當地土壤,緩解土壤退化等生態問題,保護了生態環境;使得農場的海棗樹已經煥發了生機,每棵樹的海棗經濟收益可達100~200美元,提高農業經濟收入;同時,中摩雙方在有機農業、數字農業、節水灌溉等領域加強合作,也會促進當地現代農業的發展和進步。(4)讀圖并根據所學可知,摩洛哥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氣候特征為全年炎熱干燥,降水稀少且蒸發旺盛,使得當地地表水較少,河流稀少且多為季節性河流,經常因缺水出現斷流,地表植被稀少,荒漠景觀廣布。(5)讀材料并根據所學可知,“農林復合”種植模式是指在同一土地經營單元上,把林木培養與農業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綜合利用土地和空間的生產經營模式。作為農業與林業結合的產物,復合農林業的發展目標是提高土地的生產力及土地利用的持續性,并從農、林不同成分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從生態角度出發,農林復合經營有利于摩洛哥干旱地區保持土壤水分,穩固土壤,防止土壤沙化問題惡化等。從經濟角度出發,農林復合經營有利于摩洛哥發展經濟,增加了經濟收入;保護了生物多樣性,使農作物種類更加豐富,有利于發展多種農業經濟等。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