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七章第二節 “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 (學案)內容速覽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自主學習 自主預習、基礎知識梳理 任務一:江海交匯之地 任務二:我國最大的城市群 任務三:水鄉特色與文化旅游合作探究 探究重難知識探究一:長江三角洲為什么被稱為“魚米之鄉”?探究二:河流對區域發展的作用探究三:長江三角洲旅游業發達的原因知識網圖 思維導圖構建強化特訓營 同步訓練 鞏固提升(01學習目標)2024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學習重難點①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位置、范圍和自然環境特征。 ② 結合長江三角洲的地理環境特點,分析河流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③ 結合實例通過描述不同區域的差異,說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內部聯系和協同發展對長江三角洲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和意義。 ④ 通過地圖和相關資料,了解長江三角洲地區水鄉文化特色對該區域旅游業發展的影響。 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長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范圍和自然環境特征。(區域認知) 2.結合長江三角洲的地理環境特點,分析河流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人地協調) 3.結合實例通過描述不同區域的差異,說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內部聯系和協同發展對長江三角洲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和意義。(綜合思維) 4.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了解長江三角洲地區水鄉文化特色對該區域旅游業發展的影響。(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 重點:長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河流對長江三角洲設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長江三角洲的水鄉文化特色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 難點:長江三角洲地區內部聯系和協同發展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02自主學習) 任務一:江海交匯之地結合教材P50“圖7.13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形”完成任務一,用紅筆在課本上對關鍵詞進行圈畫。1.位置與范圍:長江三角洲地區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上,位于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和東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區。2.地形地勢:“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低平。3.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河網密布,湖泊星羅。4.地理位置優越性:(1)對內聯系方便:長江三角洲地區位于長江的下游地區,地處江海交匯之地,沿江沿海港口眾多。這里依托長江干支流發達的水運,可以聯系廣大的內陸地區。(2)對外聯系方便:同時這里又是我國南北海上航運的中樞,并通過遠洋航線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獨厚的江海之利,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如果把長江比作“箭”,把東部沿海地區比作“弓”,那么長江三角洲就位于箭頭的位置。【特別提示】分析影響要辯證的分析,既要分析有利影響,又要分析不利影響。 任務二:我國最大的城市群結合教材P53“圖7.19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分布” 完成任務二,并用紅筆在課本上對關鍵詞進行圈畫。1.主要城市:我國最大的城市——上海,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歷史文化名城——蘇州、揚州等。位于南京的中華門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堡。2.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城市分布最密集、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形成了我國最 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其核心城市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上海,也是該區域的一級城市。二級城市主要有南京、杭州。三級城市主要有蘇州、無錫、常州、揚州等。 3.上海:(1)地位: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2)作用:上海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隨著浦東的開發開放,上海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4.同城效應:借助發達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人們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間,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樣,即所謂的“同城效應”。【特別提示】長江三角洲地區是全國經濟發展最活躍、城鎮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也是中國外來遷移人口最大的聚集地。 任務三:水鄉特色與文化旅游結合教材P56“圖7.22 長江三角洲地區旅游資源分布”完成任務三,并用紅筆在課本上對關鍵詞進行圈畫。1.著名旅游景點:(1)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杭州西湖。(2)水鄉風貌:江蘇烏鎮、同里、浙江烏鎮、西塘。2.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戲曲文化、茶文化、絲綢文化和飲食文化等。【特別提示】長江三角洲地區有許多著名的旅游景點,如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水鄉古鎮等。(03合作探究)探究一:長江三角洲為什么被稱為“魚米之鄉”?結合“中國溫度帶分布圖”、“中國降水分布圖”和“中國氣候類型分布圖”,思考為什么長江三角洲能成為我國重要的稻米產區?(提示:水稻喜高溫、喜濕潤、土壤保水保肥)氣候:長江三角洲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河流和湖泊:長江三角洲河網密布、湖泊星羅棋布。地形:長江三角洲位于平原地區,地勢低平。長江三角洲以平原為主,是水稻的主產區;長江三角洲河湖眾多,是我國眾多淡水魚主產區。【典例】長江中下游平原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讀“長江中下游地區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關于長江中下游地區河湖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多數湖泊位于長江以北 B.長江下游無支流注入C.有我國最大淡水湖—洞庭湖 D.河流無結冰期,汛期較長2.長江形成“魚米之鄉”的有利自然條件有( )①人民勤勞、精耕細作 ②河湖密布、水源充足③科技興農、優質高效 ④平原廣闊、土地肥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D 2.D【解析】1.由圖可知,多數湖泊位于長江以南,A錯誤;長江下游有支流注入,但支流注入的數量比上、中游河段少,B錯誤;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C錯誤;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河流無結冰期,汛期較長,D正確。故選D。2.結合所學知識,長江中下游平原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長江形成“魚米之鄉”的有利自然條件主要有河湖密布、水源充足;平原廣闊、土地肥沃等,②④正確。人民勤勞、精耕細作;科技興農、優質高效不屬于自然條件,①③錯誤。故選D。探究二:河流對區域發展的作用1.以長江為例,分析長江對長江三角洲區域發展的影響。長江為長江三角洲提供生產和生活用水,提供便利水運條件,可以發展水產養殖和提供水能發電。2.結合課本都江堰的圖文材料,說說岷江對成都平原農業發展的利和弊。有利影響:岷江為成都平原農業提供灌溉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農業的發展。不利影響:由于降水的不穩定,岷江水位不穩定,成都平原容易發生洪澇災害。3.總結歸納河流上游和下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對上游:河流主要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區域農業發展。對下游:河流主要提供便利的通航條件,有利于區域交通發展和對外聯系。【典例】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關于長江三角洲的優勢,敘述正確的是( )A.鄰近馬六甲海峽交通便利 B.能源礦產豐富C.我國經濟第二發達的地區 D.技術力量雄厚2.長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 )A.上海 B.南京 C.杭州 D.蘇州3.下列不屬于長江對長江三角洲發展的影響的是( )A.提供灌溉水源 B.提供便利水運C.提供旅游資源 D.提供水力發電1.D 2.A 3.D【解析】1.讀圖分析可知,長江三角洲(滬寧杭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優勢有:工業基礎和科技力量雄厚,消費市場廣闊,水陸交通便利等,D正確。不利條件是煤鐵資源缺乏,該地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該地距離馬六甲海峽較遠,ABC說法錯誤。故選D。2.長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上海,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中國的經濟中心,故選A。3.長江可以為長江三角洲提供灌溉水源、便利水運、旅游資源,ABC不符合題意。長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水能資源貧乏,提供水力發電不屬于長江對長江三角洲發展的影響,D符合題意。故選D。探究三:長江三角洲旅游業發達的原因結合中國鐵路干線分布圖和長江三角洲地區旅游資源分布圖,思考長江三角洲旅游業發達的原因。經濟發達,交通便捷。服務設施完善,各地接待能力強。旅游資源豐富,有眾多著名的人文旅游景點,別具特色的水鄉風貌,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典例】2024年3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持續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等工作進行了研究。2023年,長三角GDP總量超過30萬億元,約占全國GDP總量的四分之一,作為全國經濟壓艙石的示范引領作用愈加凸顯。圖為“長江三角洲略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關于長江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影響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長江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農業的發展②長江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對外聯系③長江含沙量大,不利于漁業的發展④長江為長江三角洲地區塑造了優美的自然風光,有利于旅游業的發展⑤長江中下游河流沿岸地形平坦,為城市提供建設用地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2.長江三角洲地區旅游業發達,該地區旅游業發達的原因有( )①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 ②核心城市上海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貿易港③旖旎的水鄉風光 ④博彩旅游業發達⑤便捷的交通和較為完善的服務設施A.①②⑤ B.①③⑤C.①②④ D.②④⑤1.C 2.B【解析】1.長江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農業的發展;長江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對外聯系;長江含沙量小,中下游地區利于漁業的發展;長江為長江三角洲地區塑造了優美的自然風光,有利于旅游業的發展;長江中下游河流沿岸地形平坦,為城市提供建設用地。故①②④⑤正確,③錯誤,故選C。2.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故①項正確;核心城市上海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貿易港,但不是當地旅游業發達的原因,故②項錯誤;長江三角洲河湖密布,有旖旎的水鄉風光,故③項正確;博彩旅游業是澳門的經濟支柱,故④項錯誤;長江三角洲地區為平原,地形平坦,并且臨江瀕海,海陸交通便利,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達,基礎服務設施較完善,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條件,故⑤正確。故選B。(04知識圖網)(05強化特訓營)長江三角洲地區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具有輻射帶動作用。下圖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簡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該地區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優勢條件有( )①工業發達,市場廣闊②江海交匯,交通便利③城市稀少,地廣人?、芸萍及l達,資金充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長江三角洲地區在加快現代化工業建設的同時,也保留了周莊、烏鎮等古樸、生態的水鄉小鎮。該地區生態小鎮的特色是( )A.氈房座座,牧歌悠揚 B.小橋流水,古韻悠悠C.黃土窯洞,秦腔高亢 D.林海雪鄉,白山黑水3.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領先全國,其優勢是( )A.人口眾多 B.地處亞熱帶C.礦產資源豐富 D.地處江海交匯之地1.D 2.B 3.D【解析】1.長三角地區工業基礎雄厚,經濟發達,消費市場龐大,有利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①正確;長三角地區位于長江入海口,擁有眾多港口和發達的交通網絡,便于原材料進口和產品出口,②正確;長三角地區城市密集,人口眾多,③錯誤;長三角地區科技水平高,研發能力強,同時資金雄厚,有利于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創新和產業的升級,④正確,故選D。2.氈房座座,牧歌悠揚通常描述的是草原地區的景象,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西北地區,A錯誤;小橋流水,古韻悠悠恰好描繪了長三角地區水鄉小鎮的典型風貌,如周莊、烏鎮等,B正確;黃土窯洞,秦腔高亢是黃土高原地區的特色,C錯誤;林海雪鄉,白山黑水則描述的是東北地區的景觀,D錯誤,故選B。3.作為江海交匯之地,長江三角洲地區擁有便利的水路交通,便于貨物的進出口和區域間的物資交流。這種地理位置優勢極大地促進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使其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貿易和航運中心,D正確。人口眾多、地處亞熱帶、礦產資源豐富不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領先全國最大的優勢,ABC錯誤。故選D。長江三角洲區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格局,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目前已形成以上海自貿區為龍頭,江蘇、浙江兩大貿易區為“兩翼”的格局,自貿區“金三角”得以形成,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小題。4.上海、江蘇和浙江設立自由貿易區的共同有利條件是( )A.水能資源豐富 B.地勢低平,農業發達C.礦產資源豐富 D.經濟基礎雄厚,交通便利5.近些年來,上海不少企業向長江三角洲區域周邊城市轉移,企業管理者也隨之遷入周邊城市。這說明上海對長江三角洲區域的經濟發展( )A.具有輻射帶動作用 B.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C.提供大量礦產資源 D.帶來污染,具有制約作用4.D 5.A【解析】4.上海、江蘇和浙江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這里經濟基礎雄厚,交通便利,但水能資源、礦產資源缺乏,AC錯誤,D正確;自由貿易區的設立與“地勢低平,農業發達”關系不大,B錯誤。故選D。5.上海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整個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如近些年來,上海不少企業向長江三角洲區域周邊城市轉移,企業管理者也隨之遷入周邊城市,A正確;不能體現出上海對長江三角洲區域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帶來污染,BD錯誤;上海礦產資源匱乏,C錯誤。故選A。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31°N,120°E)舉辦。三個吉祥物分別取名“琮琮”“蓮蓮”“宸宸”,讀杭州及周邊地區圖,完成下列小題。6.杭州舉辦亞運會的主要條件是( )A.位于南方地區,氣候濕潤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C.經濟發達,交通便利 D.人口眾多、消費廣闊7.舉辦亞運會給杭州帶來的積極影響有( )①促進體育、旅游業發展 ②緩解城市交通壓力③促進文化交流 ④提高國際知名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C 7.C【解析】6.杭州確實位于南方地區,氣候濕潤,并不是舉辦亞運會的關鍵或決定性因素,A錯誤;杭州的地形和土壤并不是其舉辦亞運會的主要優勢,B錯誤;經濟發達和交通便利是杭州舉辦亞運會的重要條件,C正確;人口眾多可能意味著有更大的消費市場和觀眾基礎,但這并不是舉辦亞運會的必要條件,D錯誤。故選C。7.舉辦亞運會給杭州帶來的積極影響有促進體育、旅游業發展,促進文化交流 ,提高國際知名度,①③④正確;亞運會的舉辦可能會增加城市交通流量,特別是在賽事期間,這可能會給城市交通帶來更大的壓力,②錯誤。故選C。水稻好暖喜濕,我國是世界水稻種植最早的國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成果,使“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讀“中國水稻產區分布圖”(下圖),完成下面小題。8.我國水稻集中產區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主要是( )A.平原廣闊 B.水熱充足 C.土壤肥沃 D.日照強9.圖中①地區也可以種植水稻主要是因為( )A.熱量充足 B.降水豐沛 C.夏季暖熱多雨 D.土壤肥沃10.圖中②地區有“魚米之鄉”的美譽。這里是( )A.長江中下游平原 B.華北平原C.成都平原 D.四川盆地8.B 9.C 10.A【解析】8.讀圖可知,四川盆地、東南丘陵也是水稻集中產區,A錯誤;水稻是水田作物,需要充足的水源來灌溉。同時,適宜的溫度也是水稻生長的重要因素。對于水稻這種水田作物來說,最關鍵的生長條件是充足的水源和適宜的溫度。圖中水稻主產區如長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地,都具備水熱條件充足的特點,B正確;土壤肥沃,日照強不是水稻集中的主要有利條件,CD錯誤;故選B。9.①地區為東北地區,緯度高,熱量并不充足,A錯誤;東北地區降水確實較為充沛,尤其是在夏季。然而,降水并不是決定水稻種植的唯一因素,還需要考慮溫度等條件,B錯誤;夏季高溫,降水豐沛,雨熱同期為水稻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這種氣候特點使得東北地區雖然整體熱量條件不如南方,但夏季的暖熱多雨仍然適合水稻的生長,C正確;土壤肥沃對所有農作物都是有益的,但水稻的生長更依賴于水分和溫度條件。雖然肥沃的土壤對水稻生長有積極影響,但它不是決定性因素,D錯誤。故選C。10.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因其豐富的水資源,平坦的地形和肥沃的土壤,成為中國的主要糧食產區之一,尤其是水稻種植和淡水漁業發達,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A正確,故選A。11.2023年12月,習主席在上海主持召開會議,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要織好“一張網”,串好“一條鏈”,下好“一盤棋”。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形成“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空間格局。“一軸”是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托,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三極”指的是長江三角洲、長江中游和成渝三個城市群。【織好互聯互通網】(1)“一軸”是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托,從氣候和地形兩方面分析長江被稱為“黃金水道”的原因。(2)長江三角洲地區已邁入半小時生活圈,1小時通勤圈,24小時包郵圈等,這主要得益于高鐵不斷延伸,公路橋梁互聯互通,鐵路線①是 線。【串好清潔能源鏈】材料二:2022年12月20日,世界在建規模最大、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投產發電,這條由白鶴灘與烏東德、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6座水電站組成的清潔能源走廊跨越1800公里,形成梯級水庫群和戰略性淡水資源庫,對保障長江流域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和生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長江水能資源豐富,被稱為 。分析三峽、白鶴灘等大型水電站的分布特點: ,從地勢的角度,說說這些地方為什么能建大型水電站 ?(4)結合圖文資料分析白鶴灘水電站在修建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有哪些?(5)列舉白鶴灘水電站能給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帶來的好處。【下好協同發展棋】(6)長江三角洲地區和成渝地區之間在經濟協同發展中發揮著各自的優勢,與長江三角洲相比,成渝經濟圈的突出優勢是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 。11.(1)長江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量多,徑流量大;地形平坦,流速平緩;無結冰期,可四季通航,通航時間長。(2)京滬(3) 水能寶庫 分布在階梯交界處 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4)地形復雜,施工難度大;容易發生地震、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生態環境脆弱等。(5)為東部地區提供了電力;優化東部地區能源消費結構;緩解能源緊張;改善了環境質量等。(6) 礦產資源豐富 市場廣闊;水陸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分析】本題以長江“一軸三極”經濟帶發展新格局圖為材料,涉及長江流域的概況,鐵路線、長江流域水能資源的利用、長江流域經濟帶的發展等知識點,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讀圖分析能力。【詳解】(1)長江被譽為“黃金水道”的自然原因有:氣候:主要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豐富、水量大,水流平穩、江闊水深;干流橫貫東西、支流遍布南北,形成縱橫交錯的水運網;干支流大部分位于亞熱帶,無結冰期,宜賓以下河段可四季通航,航運條件優越。地形:在地形方面,中下游平原地勢平坦開闊。這種地形使得河流落差小,水流平穩,有利于船舶的航行安全,減少了航運過程中的風險,如船只擱淺、翻沉等情況的發生概率較低。而且河道寬闊,能夠容納大型船舶通行,還便于船舶的交會,不易造成航道擁堵,使得大量的貨物可以高效地運輸。(2)由圖及所學知識知,鐵路線①是由北京—上海的鐵路,即京滬線。(3)長江流經我國地勢的三級階梯,在階梯交界處,落差巨大。比如從第一級階梯到第二級階梯的過渡區域,以及第二級階梯到第三級階梯的區域,像金沙江段(屬于長江上游),巨大的落差讓江水蘊含著巨大的能量。而且長江水量豐富,其流域內降水較多,還有眾多支流匯入,眾多因素使得長江的水能蘊藏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有“水能寶庫”的美譽。三峽、白鶴灘等大型水電站分布在地勢階梯交界處。從地勢角度來看,這些地方能建大型水電站的原因是:階梯交界處地勢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從而具備建設大型水電站的自然條件,有利于水能向電能的高效轉化。(4)地形條件挑戰大:處于高山峽谷地段,交通不便,大型施工設備與材料運輸困難,且施工場地狹窄,不利于大規模作業。地質條件復雜:位于板塊交界附近,地殼運動活躍,地震等地質災害多發,增加了工程建設的風險與難度。 生態環境脆弱:該區域生態系統穩定性差,工程建設容易引發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影響周邊生態環境。移民安置任務重:項目涉及眾多居民點搬遷,影響人口多,需要妥善安置移民,保障其正常生活。(5)提供充足能源及優化東部地區能源消費結構:為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東部)輸送大量清潔電能,滿足工業生產用電需求,保障工業基地的穩定運行。 優化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占比,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提高能源利用的可持續性,助力工業基地的綠色發展,緩解能源緊張。 促進經濟發展: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吸引更多投資,推動產業升級與經濟結構調整,增強工業基地的經濟競爭力等。(6)由圖和所學知識知,與長江三角洲相比,成渝經濟圈的突出優勢是能源資源豐富。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有:地理位置優越:位于長江入海口,地處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與長江流域的結合部,水陸交通便利,便于原料輸入與產品輸出,市場廣闊。自然條件良好:地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氣候溫暖濕潤,河網密布,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礎。經濟基礎雄厚:開發歷史悠久,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產業基礎好,工業門類齊全,協作條件優越??萍妓礁撸焊咝:涂蒲袡C構眾多,人才資源豐富,科技創新能力強,能夠為工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政策支持有力: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支持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的發展,為工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12.閱讀長江經濟帶簡圖(圖一)和成都、上海氣候資料圖(圖二),結合文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長江經濟帶(灰色陰影部分)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戰略支撐作用最大的區域之一。(1)比較成都和上海冬季氣溫的差異,并從地形影響的角度分析原因 。(2)圖中A是我國最大的水利樞紐 ,該水利樞紐除了具有水能開發的作用外,還具有 的作用。請根據所學知識,分析該處建設水電站的有利自然條件(3)長江經濟帶主要的氣候類型為 ,其氣候特征是 。(4)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被譽為我國的“魚米之鄉”,請從自然環境的角度說明該美譽形成的原因 。12.(1)成都冬季氣溫高于上海。成都北部有秦嶺山脈對冬季風的阻擋,受冬季風影響較少。(或者答上海受冬季風影響較大也可以。)(2) 三峽水利樞紐 防洪、灌溉、養殖等 降水多,加上長江上游支流多,水量豐富;位于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3) 亞熱帶季風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4)位于平原地區,地形平坦;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夏季高溫,熱量充足;降水多,河湖多,水源充足,等。【分析】本題以長江經濟帶簡圖和成都、上海氣候資料圖為材料,涉及成都與上海冬季氣溫的差異及原因、長江三峽的綜合效益、長江經濟帶的氣候類型及特點、“魚米之鄉”的成因等知識點,考查學生讀圖能力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詳解】(1)由圖可知,成都冬季氣溫較高。原因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嶺、大巴山等高大山脈,對來自北方的冬季風、寒潮有阻擋作用。上海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地勢低平,北部沒有高大山脈阻擋冷空氣,氣溫較低。(2)讀圖可知,圖中我國最大的水利樞紐A是三峽,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旅游、灌溉等綜合效益。該處建設水電站的有利自然條件:降水多,加上長江上游支流多,水量豐富;三峽工程位于巫山附近,位于我國地勢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交界處,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長江經濟帶主要的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其氣候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4)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被譽為我國的“魚米之鄉”,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濕熱,水熱條件較好,盛產稻米;河網密布,水流平緩,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