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一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 2石頭的“花衣” 教學設計課題 石頭的“花衣” 單元 第二單元 學科 美術 年級 一年級教材分析 《石頭的“花衣”》這一課是浙江人民版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材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本課程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認識石頭的形成和討論石頭的特征特點,從而強化學生對自然界物體美的感知;并通過引導學習濕拓印畫出石頭花紋的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用藝術形式表現對石頭的喜愛和創意物化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材通過一系列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基本的美術創作技能,同時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理解。2022新課標要求 1、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探索石頭的美麗和體驗藝術創作過程,發展他們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形成美的意識和發現美的能力。2、在濕拓印繪畫中,學生應掌握基本的繪畫技巧和藝術表達方式,培養他們對美的感知、理解和表現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3、通過藝術教學,幫助學生建立對傳統和現代藝術的多維理解,并能將藝術與日常生活、自然環境相結合。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 1. 學生在進行濕拓印創作時,通過觀察石頭表面獨特的花紋和紋理,能夠培養對自然界中形態與結構的敏感度,提升他們的審美感知能力。(審美感知)2. 學生通過濕拓印技術,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對自然世界的感知,運用不同的色彩、紋理和形式表現個人的藝術風格,且:濕拓印不拘泥于傳統的繪畫方式,學生可以嘗試不同的創意表現,如結合其他材料或構思新的形式,使得整個創作過程富有實踐性和探索性。(藝術表現 創意實踐)3. 濕拓印的技法可以與傳統文化和自然的理解相結合,學生能夠通過學習這種技法,了解更多關于傳統藝術的技巧和表達方式,激發他們對文化的興趣。(文化理解)學情分析 本課程的目標群體為一年級學生,他們大多在6-7歲之間,初次接觸系統化的美術課程。由于年齡較小,他們的認知能力、動手能力和情感表達都處于發展階段。大部分學生對于美術課程充滿好奇和興趣,但個體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天賦和興趣可能更為突出。重點 認識石頭的形成和石頭上美麗的花紋。難點 能夠運用濕拓印的方式完成石頭花紋的繪畫創作。材料準備 教學資料、水粉、畫紙、石頭、水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情景導入自然界的神奇魔法,給予石頭豐富的形態和各式“花衣”,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現這些“花衣”呢 (出示圖片)2、觀看視頻。 觀看圖片和視頻,了解多彩的石頭。 初步思考課堂問題,讓學生了解本課所學內容。講授新課 小知識認識我國豐富的地貌小貼士:雨花石雨花石是一種天然的彩色卵石,主要產于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的雨花臺地區。它們因其獨特的色彩和紋理而受到喜愛,常用于裝飾、工藝品制作和園藝。雨花石的顏色多樣,包括紅、黃、綠、藍等,表面光滑,手感細膩,常常被用作風水石、吉祥物等。(出示圖片)一、說一說問:觀察并摸摸身邊的石頭,說說它們的質感、紋理有哪些特別之處。(出示圖片)學生A:這是一塊粗糙的花崗巖,表面有明顯的顆粒感,觸摸時感覺比較堅硬,紋理呈現出不規則的斑點和條紋,顏色主要是灰色和黑色,給人一種自然粗獷的感覺。(出示圖片)學生B:這是一塊光滑的河卵石,表面經過水流的沖刷,變得非常光滑,觸感溫潤。它的顏色是淺褐色和米白色,紋理較為細膩,呈現出自然的波浪形狀,給人一種柔和的視覺效果。(出示圖片)提示石頭的主要特點:光滑的、粗糙的、彩色的、透明的 (出示圖片)小貼士:濕拓印濕拓印的過程通常涉及將紙張或布料浸濕,然后將物體放置在其上,通過壓力使物體的紋理和圖案轉印到紙上。這種技術常用于藝術創作和文物保護。二、學一學1、觀看教學視頻。2、濕拓印的步驟:①倒入畫液。②滴入顏料。③攪動顏料。④平鋪畫紙。⑤數秒后掀起。提示顏料是美術專用道具,不可以放入口中,若手上不慎沾染,要及時清洗。確保紙張或布料適度濕潤,過濕或過干都會影響印刷效果。在印刷過程中,要施加均勻的壓力并避免移動石頭,以免造成模糊或重影。三、藝術欣賞作品欣賞(出示圖片)學生作品欣賞(出示圖片)四、學習建議1、用濕拓印的方法表現石頭的“花衣”。(出示圖片) 學生學習小知識。學生認識雨花石。學生完成說一說。學習小貼士內容。完成視頻觀看時圖文教學。學生學習石頭花紋拓印注意事項。進行藝術欣賞。學習學習建議。 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我國地貌,為接下來的課程做準備。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介紹雨花石,拓寬學生知識面。引導學生通過身體感官觸感認識石頭的特點、質感和紋理等屬性,提高課堂趣味性。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濕拓印。結合教學視頻和圖文,鍛煉和考察學生的知識轉化能力實踐能力,讓知識點更加生動易懂。培養學生更好的完成作品。結合具體藝術作品,引導學生分析藝術家描繪的春,強化學生所學。深化本課知識點內容,完善學生基本形的知識體系。課堂練習 請同學們完成p25的練習題。 完成課堂練習 鞏固課堂知識課堂評價 請同學們在紙上繪制該石頭的花紋,盡量表現出其顏色和紋理的細節,并在繪畫旁邊寫下該石頭的名稱、主要成分及其形成過程的簡要說明。 完成課堂練習。 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內容。課堂小結 在本課中,學生通過濕拓印的方式,了解并體驗了石頭花紋的繪畫創作過程。通過細致觀察石頭表面自然形成的紋理和形態,學生不僅提高了藝術表現能力,還增強了對自然的感知力。課后,老師與學生一起總結創作經驗,探討作品的藝術性和技術性,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通過反思和討論,學生加深了對濕拓印藝術表現形式的理解,并且在創作過程中培養了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 進行課堂小結。 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概括。板書 石頭的“花衣”一、觀察和感受石頭的質感、紋理二、濕拓印畫石頭的花衣三、進行作品欣賞四、完成學習建議五、學習知識拓展 觀看板書 強調教學重點內容。課外拓展/課外閱讀內容 石頭的花紋是怎樣形成的?石頭的花紋通常是由不同礦物質的含量、晶體結構、沉積環境以及外部因素的變化共同作用而成。一些石頭(如砂巖、頁巖)是在水體中形成的,沉積過程中不同礦物質和有機物質的沉積會導致石頭表面形成層紋或斑點。火山巖(如玄武巖、安山巖)中的花紋往往由巖漿冷卻時不同成分的礦物晶體形成。這些花紋可以是均勻的,也可以呈現條紋狀、泡狀等。在石頭經過長期的風化作用時,表面礦物質可能會被氧化或溶解,導致顏色和花紋的變化。(出示圖片)常見的石頭分類火成巖:由巖漿冷卻凝固形成,如花崗巖、玄武巖。沉積巖:由沉積物經過壓實和固結形成,如砂巖、石灰巖、頁巖。變質巖:由原巖在高溫高壓下變質形成,如大理巖、片麻巖。石頭變變變我們不僅可以畫石頭的“花衣”,還可以在石頭上作畫。(出示圖片) 進行課外知識拓展。 拓寬學生知識面。特色資源分析和技術手段說明 嘗試運用自然界的素材石頭的花紋作為濕拓印的主要資源,具有獨特的自然美感,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藝術表現素材。并使用濕拓印技法時,所需的材料如紙張、濕潤的石頭和水粉顏料等,在材料的選擇和使用上具有創造性,可以結合其他多種材料進行創作。最后引導學生結合所學制作春的色卡,提高動手能力和強化對本課知識內容的掌握度,激發學生動手制作的靈感和欲望,以及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教學反思 優點:通過觀察石頭表面的紋理,學生可以提高他們對自然形態和細節的觀察能力,同時濕拓印的過程能夠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感知自然中的花紋,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不足點:由于天氣、石材、濕度等因素,濕拓印的效果可能不易控制,有時效果與預期差距較大。 進行教學反思總結 明確本課教學過程的缺陷,進行教學過程的改善。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