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素養達標教學設計7.4 解決小數問題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材P90.例4.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小數的初步認識》 的例 4。 例 4 延續了例 3 的購物情境,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買東西時錢是否夠用的實際 問題,進一步體會小數的含義,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題設計了兩個問題相 同、情境相似,但購買物品略有不同的問題,鼓勵學生借助生活經驗,運用自己的 方法解決問題。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計算小數加減的方法和比較小數大小等 知識,這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前面學生學習的是簡 單的小數加減法,本節課則需綜合運用小數的加減法知識,涉及到小數連加、連 減或加減混合的分步或綜合算式的計算方法。在學習中,學生通常習慣于用一種 方法解決問題,如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體會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會有 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嘗試、思考、比較等數學活動中理 解題意,掌握計算方法。核心素養 培養分析、概括的能力,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習目標 1.通過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購物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認識小數的含義。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進一步體會解決問題的步驟、策略與方法。 3.在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積累活動經驗。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并根據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 根據問題實際靈活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方法 實踐活動、自主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啟發引導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一、 知識鏈接 師:上課前,我們先來做個課前訓練。(出示課件) 全班練習并校對答案。 (學生通過口算或筆算舉手搶答) 師:我們再來做兩個列豎式計算。 3.7+1.6= 10.3-3.5 = (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完成后核對答案) 師:說一說,小數加、減法豎式計算應注意什么? 老師帶領學生回憶上節課的知識,學生根據自己掌握情況自由發言。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過復習舊知,喚起學生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認識,為新課的開展奠定基礎。二、 探究新知 一、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問題 出示例4。 師:小麗有10元錢,買了1個,還想買1本和1支,錢夠嗎?(課件出示教材p97例4) 師:從題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學生觀察后回答) 已知條件:1個文具盒6.8元;1本筆記本2.5元;1支普通鉛筆0.6元;1支帶橡皮的鉛筆1.2元。 所求問題:小麗還想買1本筆記本和1支普通鉛筆,她的錢夠嗎? 師:想一想,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說說你的想法。(同桌交流說想法,自由發言) 師:我們可以怎樣計算呢? (小組合作,匯報結果) 方法一: 先算買1個文具盒后還剩下多少錢: 10-6.8=3.2(元) 再算買1個筆記本和1支普通鉛筆需要多少錢: 2.5 + 0.6 = 3.1(元) 師:跟剩下的錢比較,小麗帶的錢夠嗎? 生:3.1元<3.2元,小麗帶的錢夠。 方法二: 先算買1個文具盒后還剩下多少錢: 10-6.8=3.2(元) 再算用剩下來的錢買1個筆記本后還剩多少錢: 3.2-2.5=0.7(元) 把買完筆記本后剩下的錢與普通鉛筆的價錢進行比較。 0.7元>0.6元,買普通鉛筆的錢夠。 師:還可以怎樣計算? 方法三: 計算買1個文具盒、1個筆記本和1支帶普通的鉛筆一共需要花多少錢: 6.8 + 2.5 + 0.6 =9.9(元) 10元>9.9元,所以錢夠。 師:如果把換成,錢夠嗎?(課件出示教材p97例4) 方法一: 先算買1個文具盒后還剩下多少錢: 10-6.8=3.2(元) 再算買1個筆記本和1只帶橡皮的鉛筆需要多少錢: 2.5+1.2=3.7(元) 3.2元<3.7元,小麗帶的錢不夠。 師:誰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嗎? 方法二: 先算買1個文具盒后還剩下多少錢: 10-6.8=3.2(元) 再算用剩下來的錢買1個筆記本后還剩多少錢: 3.2-2.5=0.7(元) 0.7元<1.2元,買帶橡皮的鉛筆,錢不夠。 方法三: 計算買1個文具盒、1個筆記本和1支帶橡皮的鉛筆一共需要花多少錢: 6.8 + 2.5 +1.2 =10.5(元) 10元<10.5元,所以錢不夠。 二、小結。 1.在解決有關小數的加、減法問題時,在明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的基礎上,思考的角度不同,解題的策略也不同,解答的過程也不同,但結果是相同的。 2.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之間可以用來互相檢驗。 三、做一做:小亮也到這家商店購買文具。(教材P90) 小亮有2元錢,能買什么文具? 師:說一說,小亮應該怎么買? 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并解答嗎? 通過小數加、減法的計算,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讓學生通過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來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思維能力。三、 課堂演練 1.修路隊要修一條8.5千米的路,第一周修了2.5米,第二周比第一周多修了0.7米。 (1)第二周修了多少千米? 2.5 + 0.7 = 3.2(千米) 答:第二周修了3.2千米。 (2)余下的第三周修完,第三周要修多少千米? 8.5 - 2.5 –3.2 = 2.8(千米) 答:第三周要修2.8千米。 2.下面是冬冬家三個月的電費開支記錄表。 月份6月7月8月電費83.9元120.5元108.7元(1)冬冬家6月份的電費比8月份少多少元? 108.7 - 83.9 = 24.8(元) 答:冬冬家6月份的電費比8月份少24.8元。 (2)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示例: 冬冬家6月份和7月份一共開支多少電費? 83.9 + 120.5 = 204.4(元) 答:冬冬家6月份和7月份一共開支204.4元。 3.(教材P92第7題) (1)哪種玩具最貴?哪種玩具最便宜?最貴的玩具比最便宜的貴多少錢? 7.1 - 1.6 = 5.5(元) 答:機器人最貴,皮球最便宜。最貴的玩具比最便宜的貴5.5元。 (2)挑選兩個你最喜歡的玩具,需要多少錢? 示例: 4.3 + 5.5 = 9.8(元) 答:挑選玩具熊和玩具汽車,需要9.8元。 (3)小東有10元錢,買了一個小汽車后,還可以買哪兩種玩具? 示例: 10 - 5.5 = 4.5(元) 3.7 + 0.8 = 4.5(元) 答:還可以買一個魔方和一個小喇叭。 (4)你還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示例: 玩具水槍比玩具汽車貴多少錢? 6.2 - 5.5 = 0.7(元) 答:玩具水槍比玩具汽車貴0.7元。 4.一只小船能載的質量是10千克,下面這兩只小動物能一起劃這只小船過河嗎? 2.8 + 6.9 = 9.7(千克) 9.7<10 答:這兩只小動物能一起劃這只小船過河。 5.文體用品店舉行周年慶活動,所有文體用品一律降價1.5元。 (1)買一本日記本和一支鋼筆,一共需要多少錢? 2.5 + 9.7 = 12.2(元) 答:一共需要12.2元。 (2)買一根跳繩和一支自動筆,一共可以便宜多少錢? 1.5 + 1.5 = 3(元) 答:一共可以便宜3元。 (3)買最便宜的比買最貴的少花多少錢? 20 - 2.5 = 17.5(元) 答:買最便宜的比買最貴的少花17.5元。 (4)貝貝有10元錢,買一個筆袋后,還想買一支自動筆和一本日記本,夠嗎? 10-4.2=5.8(元) 2.8+2.5=5.3(元) 5.3<5.8 答:貝貝的錢夠。 6.按規律接著往下寫。(教材P93第9題) (1)1.1,1.2,1.3,1.4,1.5,( ),( ),( ) (2)0.6,1.2,1.8,2.4,3.0,( ),( ),( ) 7.一個一位小數,如果把它的小數點去掉,得到的新數比原數大12.6。這個一位小數是多少? 13 - 1.3 = 11.7,不符合題意。 14 - 1.4 = 12.6,符合題意。 答:這個一位小數是1.4。 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四、 總結評價 1.課堂總結 2.素養評價 3.布置作業 (1)完成《分層作業》中對應練習。 (2)預習下一節內容。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1.完成《分層作業》中對應練習; 2.預習下一節內容。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教師能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在交流匯報的時候,又能讓全體學生體會到不同策略的思考方式,而且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不同策略可以互相檢驗的道理。 不足之處:注意對學生的數學表達進行適時指導。 教學建議:要關注到對解決小數加減法實際問題有困難的學生,適時指導后再讓其自己思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