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素養達標教學設計5.4 運用面積公式解決問題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材P61.例5.教材分析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已經建立了面積的概念并掌握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探究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進行單位換算的必備條件,也是為今后探索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打基礎。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常用的面積單位,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知道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但是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在教學中應努力為學生搭建探索知識的平臺。讓學生經過親身實踐、探索、學習,找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核心素養 經歷探索學習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數感和學習能力。學習目標 1.運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能借助熟悉的物品的面積估算其他物品的面積,培養估算意識。 3.認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是密切聯系的,培養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教學重點 正確并靈活運用公式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難點 運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方法 實踐活動、自主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啟發引導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一、 知識鏈接 師:計算下面各圖形的面積。(單位:分米) (學生舉手踴躍回答,老師表揚) 數學書封面的長大約是26厘米,寬大約是18厘米。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 師:根據題意,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師:可以怎樣計算呢? 生:26×18=468(平方厘米) 師:知道了數學書封面的面積,你能估算一下課桌面的面積嗎?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運用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通過復習舊知,喚起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面積計算公式的記憶,為新課的開展奠定基礎。二、 探究新知 一、測量課桌的面積 方法一:目測幾本數學書能鋪滿桌面,課桌面的面積就是幾本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和。 生1:大約有4本數學書封面的面積那么大。 生2:大約有5本數學書封面的面積那么大。 方法二:將數學書放在桌面上擺一擺,用數學書的長邊對齊桌子的長邊,短邊對齊桌子的短邊,分別估計出課桌的長和寬。 擺放的結果:課桌面的長大約等于2本數學書的長;課桌面的寬大約等于2本數學書的寬。 生:長是52厘米,寬是36厘米。 師:課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幾本數學書封面的面積? 生:4個。 師:根據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長×寬”計算課桌面的面積。 生:(26×2)×(18×2) = 1872(平方厘米) 二、小結 1.已知長方形的長和寬,可以運用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求出長方形的面積。 2.估計物品的面積,可以借助熟悉的物品面積作為“非標準”面積單位,也可以根據已有經驗進行估計。 三、做一做:同學合作,先測量走一步有多長,再利用步長測出教室的長和寬,估計教室的面積。(教材P61) 通過觀察、操作估計面積大小。讓學生動手操作借助熟悉的物品面積作為“非標準”面積單位。三、 課堂演練 1.辨一辨。 (1)周長相等的兩個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 √ ) (2)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和周長公式都是長乘寬。 ( × ) (3)邊長4分米的正方形,面積和周長相等。 ( × ) 2.選一選。 (1)把兩個邊長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 B )平方厘米。 A.27 B.18 C.6 (2)一塊長方形板材,長12分米,寬是8分米。要從這塊板材上裁下一塊最大的正方形板材,這塊正方形板材的面積是( B )平方分米。 A.144 B.64 C.96 3.一個長方形花壇,長50分米,寬25分米。(教材P62第6題) 4.花園里有一個正方形的池塘。它的周長是64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教材P62第8題) 5.五星紅旗的形狀是一個長約15分米,寬約10分米的長方形,做100面這樣的五星紅旗,大約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布料? 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四、 總結評價 1.課堂總結 2.素養評價 3.布置作業 (1)完成《分層作業》中對應練習。 (2)預習下一節內容。板書設計 運用面積公式解決問題 26×18 = 468(平方厘米) 1.已知長方形的長和寬,可以運用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求出長方形的面積。 2.估計物品的面積,可以借助熟悉的物品面積作為“非標準”面積單位,也可以根據已有經驗進行估計。課后作業 1.完成《分層作業》中對應練習; 2.預習下一節內容。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學生推理與驗證的過程比較充分,學生口頭表達換算過程很到位。 不足之處:應再多一些單位換算的練習讓學生感受。 教學建議:多增加一些練習,能讓學生認識到面積單位越大數據越小,從而體會單位換算的價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