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素養達標教學設計4.4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材P43.例2.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并熟練運用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不進位)的基礎進行學習。教材通過知識方法的類推,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進位),不僅充分給予學生探索的新知方法的空間,還能夠培養學生的類比遷移能力和推理意識,落實的本課的數學核心素養,同時為本課學習的筆算乘法奠定知識和思維基礎。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多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乘法,大部分學生對之前所學的筆算乘法過程方法運用比較熟練。對本節課學習的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進位)來說,學生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遷移學習,而三年級大部分學生有一定的知識方法遷移能力,但還需要教師的適時引導,因此,需要注重在遷移類推方面幫助學生去有效地進行知識遷移,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乘法的算理。核心素養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認真、細心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 1.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2.經歷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計算過程,理解算理,體會類比思想。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筆算。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體會類比思想。教學方法 實踐活動、自主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啟發引導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一、 知識鏈接 列豎式計算下面各題。(師操作ppt出示豎式) 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抽取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計算結果,并核對答案。 師:同學們完成得很好!本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用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 通過計算練習,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既復習了舊知,又為新知做鋪墊,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遷移到新的知識,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二、 探究新知 一、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 1.理解題意 師:某小學有48個班,平均每班有37人。午餐時要為每人發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有48個班,平均每班一頓午餐需要酸奶37盒,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就是求一共有多少人。 師:用什么方法計算?你會列算式嗎? 生:用乘法計算,列式:37×48 2.探究37×48的計算方法 師:請同學們先來估算一下積的大概范圍。 學生獨立思考,尋找方法,匯報結果。 生:我是這樣估算的:37≈40,48≈50,50×40=2000。 師:那么,所需要的酸奶比2000盒多,還是比2000盒少呢? 生:比2000盒少。因為48<50,37<40。 師:估算的結果只是接近準確值,并不能滿足解決問題的需要,但通過估算可以初步判斷積的取值范圍。 師:你能由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類推出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嗎?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完成后與你的組員說一說你是怎樣筆算的。 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小組代表回答。 生:第一步將相同數位對齊;第二步先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8去乘37。8×7=56,積的末位與個位對齊,向十位進5;8×3=24,加上個位進上來的5得29個十,即290,合起來是296;第三步再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4去乘37,積是148,積的末位與十位對齊;第四步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出示課件進行提示) 師:回答特別完整!小花同學遇到了一點問題,她說她計算的結果只有四百多,請同學們找一找是哪兒出錯了呢? 生:小花同學的數位沒有對齊。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4去乘37時,4×7=28,“8”要和4對齊。 師:非常好!同學們成功幫助小花解決了她的問題?;仡櫧裉鞂W習的兩位數乘兩位數與上次學習的筆算乘法,請同學們對比觀察有什么不同呢? 生:今天學習的兩位數乘兩位數出現了進位,計算時要加上進位的數。 3.小結 師:是的。下面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你能試著和小組成員說一說,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怎樣計算嗎? 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小組代表回答。 師帶領學生進行總 小組討論: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怎樣計算? 學生討論,并匯報。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 (1)相同數位對齊,先用一個乘數個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數的末位與乘數的個位對齊。 (2)再用這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數的末位與乘數的十位對齊。 (3)哪一位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二、做一做:(教材P43)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進行知識遷移,重點突出學生的自主參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去獨立思考、探索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此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的認識與理解。三、 課堂演練 1.下面的計算正確嗎?把錯誤的改正過來。(教材P45第7題) ( × ) ( × ) ( √ ) 2.在下面的空格里寫出兩個數相乘的積。 ×57×23321824163684827364710813419387517253.小紅一共付了500元,應找回多少錢? 18×27=486(元) 500-486=14(元) 答:應找回14元。 4.照樣子先估一估,再列豎式計算出準確結果。 (1)15×19=( 285 ),把19看那成20,積約是300。 (2)33×28=( 924 ),把28看那成( 30 ),積約是( 990 )。 5.學校給每個班發放記錄本。每班分45本,分給17個班后,還剩35本。 (1)學校一共買了多少本記錄本? 45×17=765(本) 765+35=800(本) 答:學校一共買了800本記錄本。 (2)如果每本記錄本3元,買這些記錄本一共花了多少錢? 800×3=2400(元) 答:一共花了2400元 6.李老師帶600元去商店買足球,發現足球的單價高于45元。買了12個足球后,錢還沒花完。(教材P45第9題) (1)學校一共買了多少本記錄本? 50×12=600(元) 600=600 不可能是50元。 49×12=588(元) 588<600 最貴是49元。 答:足球的單價可能是46元、47元、48元、49元。 (2)如果買完足球后剩余24元,足球的單價是多少元? 600-24=576(元) 12×48=576(元) 答:足球的單價是48元。 你知道“鋪地錦”嗎? “鋪地錦”實際上是一種“格子乘法”,“格子乘法”是15世紀中葉,意大利數學家帕喬利在《算術、幾何及比例性質摘要》一書中介紹的一種兩個數的相乘的計算方法。 格子算法介于畫線和算式之間,這種方法傳入中國之后,在明朝數學家程大位的《算法統宗》一書中被稱為“鋪地錦”。 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四、 總結評價 1.課堂總結 2.素養評價 3.布置作業 (1)完成《分層作業》中對應練習。 (2)預習下一節內容。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1.完成《分層作業》中對應練習; 2.預習下一節內容。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通過類推來補充沒有完成的計算,啟發學生的積極思考。 不足之處:探究新課時的估算,只讓學生交流了計算方法,教師沒有對結果進行評價。 教學建議:在討論中明確算法,鼓勵學生自己總結計算法則,并準確表達出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