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素養達標教學設計2.3 除法的簡單估算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材P13.例4.教材分析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屬于“四大領域”中的“數與代數”領域。本節課教材首先創設李叔叔騎車的情境進行導入,引發學生探究的需要;接著引導學生分析進行估算。為后面學習筆算除法奠定基礎。學情分析 經過三年的學習,學生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但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利用小棒等輔助工具幫助學生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核心素養 體會估算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估算意識,形成估算的習慣。學習目標 1.能夠結合實際問題情境,選擇合適的估算策略解決問題。 2.經歷用不同的估算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夠積極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感受估算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教學重點 經歷用不同的估算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教學難點 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策略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方法 實踐活動、自主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啟發引導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一、 知識鏈接 課件出示練習:口算下面各題。 360÷6= 600÷6= 30÷3= 420÷7= 學生快速回答。 師:再來看兩道題,怎么估算呢? 58÷7≈ 25÷4≈ 想:幾和除數相乘最接近被除數,商就是幾。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用估算解決除法問題。 通過復習口算和估算,喚起學生對估算的知識和經驗,使學生更順利進入新知的學習。二、 探究新知 1. 用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解決問題 例4. 李叔叔騎車旅行,3天一共騎行267千米。估計一下李叔叔平均每天大約騎行多少千米。 (1)觀圖讀題,理解題意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學生口述。 師:“大約”是什么意思? 預設:大約就是最后的結果不需要算準確值,只要估算就可以。 師: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生:每天騎行的路程=總路程÷天數 列式為:267÷3≈ (2)探究267÷3的估算方法 師:怎樣估算呢?說一說你的方法。 學生進行同桌交流,匯報: 預設一:把267看作300 267÷3≈100千米 答:每天騎行的路程大約是100千米。 預設二:把267看作270 267÷3≈90千米 答:每天騎行的路程大約是90千米。 (3)回顧與反思 思考:兩種解答都合理嗎?為什么? 預設:把267估成300或270都達到了解決問題的目的,都是合理的。但267更接近于270,所以每天騎行的路程會更接近90千米。 追問:每天騎行的路程比90千米多,還是比90千米少?比80千米呢? 學生組內討論交流,然后師生共同分析。 結論:每天騎行的路程在80千米至90千米之間。 2. 小結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估算方法: 除數不變,先把被除數看成與它接近的整百數、或者幾百幾十數,再用一位數去除整百數或者幾百幾十數,口算出結果。 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對學生的多種估算方法給予肯定,再通過回顧反思,體會估算方法的合理性。三、 課堂演練 一、選一選。 1. 一篇短文有8行,一共有243個字,這篇短文平均每行大約有( B )個字。A. 20 B. 30 C. 40 2. 一片樹林有265棵樹,一共有9排,平均每排大約有( C )棵樹。 A. 20 B. 25 C. 30 3. 下題中,( )算出的是準確數,( )算出的是近似數。( A ) A. 國國;粒粒 B. 粒粒;國國 C. 無法確定 二、下面算式的結果比較接近幾十? (教材P16第12題) 78÷4≈20 361÷5≈70 178÷6≈30 98÷9≈10 470÷8≈60 500÷7≈70 三、王伯伯一共摘了245個桃子,裝在4個同樣的筐里。估計一下平均每筐大約裝幾十個桃子。(教材P16第13題) 245÷4≈60(個) 答:平均每筐大約裝60個桃子。 四、估計一下每件衣服大約多少錢。(教材P16第14題) 148÷3≈50(元) 答:每件衣服大約50元。 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四、 總結評價 1.課堂總結 2.素養評價 3.布置作業 (1)完成《分層作業》中對應練習。 (2)預習下一節內容。板書設計 除法的簡單估算課后作業 1.完成《分層作業》中對應練習; 2.預習下一節內容。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本節口算練習較多,多數題目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匯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參與度很高,課堂氣氛較活躍,效果很好。 不足之處:少數學生審題不仔細從而在解決問題時出現錯誤。解決問題后,應注意學生是否養成了驗證與反思的習慣。 教學建議:在學生解決問題后,應注意引導學生逐漸養成驗證與反思的習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