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7張PPT)新課導入一碗米飯的由來及其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礦產資源自然資源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1.1 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及空間分布中圖版選擇性必修三課程標準 核心素養目標結合實例,說明自然資源的數量、 質量及空間分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1.通過閱讀相關資料,說明自然資源的含義、特征及分類。(綜合思維)2.通過閱讀相關圖文資料,說明某一種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和空間分布特征,分析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樹立尊重自然規律、科學利用自然資源的意識。(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3.結合我國國情,闡釋自然資源對我國可持續發展的作用,樹立人地和諧發展的觀念。(人地協調觀)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及空間分布學習內容01 自然資源的含義、分類及特征02 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03 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04 水資源05 礦產資源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及空間分布在一定社會經濟和技術條件下能夠為人類利用并產生價值的自然環境要素的總稱1、自然資源的含義自然屬性經濟屬性指自然環境中客觀存在的物質或能量,屬于地理環境的組成部分。可以從自然界直接獲得。在當前的經濟技術條件下人類可以直接獲得,并用于生產和生活的物質與能量。01 自然資源的含義、分類及特征學生活動:結合教材,說出自然資源的含義及特征探究活動11.以下地理事物哪些屬于自然資源?原始森林、巖石、珊瑚島礁、地下煤礦2.空氣屬于自然資源嗎?說說你的理由。3.臺風、閃電、地震等都具有巨大能量,它們是自然資源嗎?01 自然資源的含義、分類及特征探究活動2自然資源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概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開發利用的資源種類不斷增加、范圍不斷拓展、 規模不斷擴大。文明時期 生產工具或科學技術 自然資源種類原始文明 石器、鉆木取火、采集、狩獵、捕魚 石、果、獸、魚等農耕文明 冶銅、冶鐵、耕種、灌溉、航海 鐵、銅、耕地、風能等工業文明 蒸汽機、火車、輪船、汽車、飛機、化肥、人造纖維、電力、原子能、無線電 煤、石油、鋁、磷、鉀、稀有金屬、放射性元素、半導體元素等生態文明 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海洋技術、空間技術 多晶硅、鋰、石墨烯、頁巖油、可燃冰、遺傳基因等讀不同文明時期,自然資源種類的變化有何特點?01 自然資源的含義、分類及特征2. 自然資源的分類自然資源可再生資源非可再生資源土地資源氣候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非金屬礦產金屬礦產能源礦產學生活動:讀教材P4,說明自然資源分類及對應的主要種類。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重復利用、循環使用。形成周期非常緩慢,相對于人類歷史而言,幾乎不可能再生。01 自然資源的含義、分類及特征家用轎車車體材料示意圖汽油來源于礦產資源鋼板玻璃汽油纖維塑料來源于生物資源橡膠木材織物01 自然資源的含義、分類及特征學生活動:讀圖,說出轎車車體主要材料來源于哪一種自然資源?是否可再生?知識拓展:能源的不同分類方式按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狀況分類常規能源——煤、石油、天然氣、水能新能源——太陽能、風能、生物能、地熱能、海洋能、核能、潮汐能按能源資源的性質分類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能、地熱能 、潮汐能等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油頁巖.核燃料、核能等按能源資源的形成和來源分類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太陽能、生物能、煤,石油、天然氣 、風能、水能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地熱能、核能來自太陽、月球的引力——潮汐能01 自然資源的含義、分類及特征(1)數量的有限性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5,結合以下資料,說明自然資源的特征。3.自然資源的特征水體 江河 湖泊 深層地下水 高山冰川 極地冰川 海洋更新周期 16天 17年 1400年 1600年 9700年 2500年地球上不同水體的更新周期森林資源的更新與可利用量的關系示意可再生資源如水資源、土地資源和生物資源,更新的生長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可再生資源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也是有限的。01 自然資源的含義、分類及特征(1)數量的有限性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5,結合以下資料,舉例說明自然資源的特征。3.自然資源的特征非可再生資源如煤炭的形成一般需要經歷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一般以億年計算。因此不可再生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01 自然資源的含義、分類及特征我國“北煤南運”線路示意3.自然資源的特征(2)空間分布的不均衡性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5,結合以下資料,舉例說明自然資源的特征。我國“西氣東輸”線路示意01 自然資源的含義、分類及特征科學技術經濟水平交通條件需求量認知水平……3.自然資源的特征(3)可變性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5,結合以下資料,舉例說明自然資源的特征。01 自然資源的含義、分類及特征(4)整體性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5,結合以下資料,舉例說明自然資源的特征。3.自然資源的特征01 自然資源的含義、分類及特征1.自然資源的數量自然資源的數量是一定時間、一定區域內,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能被人類開發利用的總量。思考:讀下圖,說出水資源數量的衡量標準。多年平均徑流量年徑流量=降水量-蒸發量02 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及其對人類的影響2.自然資源的質量自然資源的質量是一定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各種自然資源滿足人類和社會環境需要的優劣程度,或獲取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多少和價值高低的表征。中國地表水水域功能分類類別 適用范圍Ⅰ類 主要適用于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Ⅱ類 主要適用于生活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卵場,仔稚幼魚的索餌場等Ⅲ類 主要適用于生活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游通道,水產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Ⅳ類 主要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Ⅴ類 主要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02 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及其對人類的影響讀圖思考:我國水質最差的區域?解釋原因。海河區,①地處華北平原,大城市密集,工農業生產生活排放的污水多 ②我國北方地區,降水較少,河流水量相對較小,水體自我更新能力差。2.自然資源的質量鐵礦的劃分——按品位高低,分為富鐵礦和貧鐵礦。礦石品位指單位體積或單位重量礦石中有用組分或有用礦物的含量,一般以重量百分比表示。02 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及其對人類的影響2.自然資源的質量我國耕地按生產能力的高低,分優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02 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及其對人類的影響2.自然資源的質量02 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及其對人類的影響石油的含硫量是評價石油質量的重要指標,含硫量越低的石油質量越高。2.自然資源的質量02 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及其對人類的影響3.自然資源的質量對人類的影響讀圖思考:智利銅礦品位和開采成本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概括自然資源的質量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總體來看,品味越高,開發利用的成本越低;品位越低,開發利用成本越高。自然資源的質量影響其開采利用成本02 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及其對人類的影響煉鐵、化肥生產直接燃燒發電煉焦、作燃料、化工原料讀圖思考:說出不同質量煤炭資源的用途,概括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自然資源的質量影響其人類的用途(需求差異)3.自然資源的質量對人類的影響02 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及其對人類的影響03 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空間分布不均但有規律可循中國主要油氣田的分布中國水資源的分布中國溫度帶的分布南多北少南多北少非可再生資源(礦產資源):受地質演化歷史的制約,往往富集在特定地區。學生活動:讀圖概括我國水資源、熱量資源、油氣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可再生資源(氣候、水、生物、土地):受水熱等自然因素影響,具有明顯地帶性。學生活動:讀圖說出我國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區主要土地利用類型,分析其對應的農業類型,概括土地資源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中國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的分布自然資源空間分布差異導致社會經濟發展區域差異北方耕地資源豐富,發展旱地農業,主要種植小麥;南方耕地資源豐富,發展水地農業,主要種植水稻;農業經濟發達。西北和青藏草地資源豐富,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廣布,主要發展畜牧業;農業經濟落后。03 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讀圖思考:早期農業起源于哪些地區?為什么?據此概括自然資源對人類的影響。農業社會早期,氣候資源、水資源和耕地資源質量對人類活動約束作用較大,人們通常選擇在中低緯度(熱量充足)、河流沿岸(水源充足)的谷地和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區居住和生產。自然資源組合好的地區,往往優先開發03 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讀圖思考:中東地區石油資源高度集中對區域發展的影響。自然資源高度集中的地區,可形成具有戰略意義的資源優勢03 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中國南水北調線路世界海上石油運輸路線讀圖思考:自然資源空間分布對區域聯系的影響。自然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導致資源空間流動促進區域聯系和全球化03 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04 水資源表1-1-2 地球上的水資源學生活動:讀表1-1-2地球上的水資源,討論水資源的分類。總儲量不足百分之一閱讀:藍水和綠水(P7)思考什么是藍水?什么是綠水?藍水是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可見的液態水,包括河流、湖泊及地下含水層中的水;綠水是一種不易被看見的水,是降水下滲到土壤層中用于植物生長的水和植物通過蒸騰返回大氣的水。綠水是維持生態系統景觀協調和平衡的重要水源。大約60%的世界糧食生產依賴于綠水,綠水在維護地球陸地生態系統生產功能和服務功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水資源的特征 我國人均水資源占世界人均的1/4400 全國660多個城市有400個供水不足60億m3 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0億m36% 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m3,占全球水資源 6%6 我國水資源總量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居世界第6位我國水資源量豐富,但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少,是聯合國認定的“水資源緊缺”國家學生活動:結合以下數據,說明我國水資源的特征。知識擴展:我國水資源的問題與措施05 礦產資源1.概念:礦產資源是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在當前和可預見未來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呈固態、液態和氣態的自然物質。2.分類:根據礦產資源的特點和用途,分為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能源礦產。鐵礦金剛石煤金屬礦產資源我國金屬礦產資源的特點探明儲量居世界前列的有鎢、錫、銻、稀土、鉭、鈦、釩、鉬、鈮、鈹和鋰等;部分金屬礦產資源儲量大、質量高,但許多重要的金屬礦產資源質量欠佳;中小型礦床比重大,大型、超大型礦床比重小;我國金屬礦產資源分布廣泛,但又相對集中于東部、東南部地區。3.特點非金屬礦產資源我國非金屬礦產資源的特點:儲量豐富,具有地域分布不均的特點;世界前列:菱鎂礦、石墨;儲量比較豐富:磷礦、高嶺土、大理石、花崗巖等;相對貧乏:鉀、硼等。我國能源礦產資源的特點:我國能源礦產資源比較豐富, 但結構不理想;煤炭資源分布極不平衡,北多南少,西多東少;石油資源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天然氣資源分布比較集中,中西部地區的天然氣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一半以上。能源礦產資源能源礦產資源學生活動(P15):分析認識中國礦產資源的不平衡1. 讀材料,概括中國礦產資源的不平衡的表現。2. 如何協調我國礦產資源在開發利用上的不平衡?① 優化資源空間配置,通過差異開發、利用等推動區域協同發展。② 資源富集區推進集約化開發,建立國家級資源基地,重點發展深加工產業鏈。③ 資源匱乏區限制低效開采,鼓勵發展新型替代替資源。④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西電東送”“北煤南運”等通道升級,降低跨區域資源調配成本。⑤ 跨區域合作,發展“飛地經濟”模式,資源匱乏區與富集區聯合建設產業園區。⑥ 技術創新驅動,通過智能化礦山開采、循環利用等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能源礦產資源學生活動:分析認識中國礦產資源的不平衡(P15)3.根據我國礦產資源的現狀,我國提出“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說明原因。①我國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少,礦產資源短缺,決定了必須實現國際化,利用好全球資源,實施“走出去”戰略。②利用好國內外“兩種資源”,構建多元化供應鏈,有利于分散過度依賴單一國內資源或進口渠道易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地緣政治沖突等造成的不良影響。案例研究:新技術礦產(P16)2. 新技術礦產概念的出現,反映了自然資源的什么特征?3. 新技術礦產資源的主要特征?閱讀文本,思考以下問題:1. 什么是新技術礦產?列舉主要新技術礦產伴隨著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被廣泛應用于信息技術、新能源和新興材料產業的新興礦產資源。例如石墨、石墨烯、鋰、隨著人類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深度和廣度的增加,一些自然資源的類型、數量、質量等特征可能會發生變化(可變性)。① 分布及供應較集中; ② 應用技術高度壟斷; ③ 產品附加值體現在后端。案例研究:新技術礦產(P16)5. 未來新技術礦產的熱點礦種?閱讀文本,思考以下問題:4. 我國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①節能環保產業 ②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③生物產業 ④高端裝備制造產業 ⑤新能源產業 ⑥新材料產業 ⑦新能源汽車產業①與新能源相關的礦種,如鋰,鎳,鈷等。②與節能環保有關的礦種,如與稀土相關的磁性材料。③關鍵農業礦種,如鉀,磷,硼等知識擴展:風力發電(P17)觀察下圖完成下列各題。1.風力發電利用了什么自然資源?與火力發電相比,風力發電有哪些優勢和劣勢?2.風力發電是不是風力越大越好?(結合物理課知識)風能優勢:可再生資源;分布廣泛,蘊藏量巨大;清潔能源,無污染;劣勢:隨機性強,能源供給不穩定;地域分散、地區差異大;能量的密度低。不是。機械設備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如果風特別大,葉片、軸承難以承受,風機轉速過快會損壞發電機。課堂練習鄂爾多斯煤炭資源豐富,煤炭曾是其支柱產業。但在近年來“雙碳”目標背景下,其支柱產業開始由煤炭向新能源方向轉型。2021年,我國首個“零碳產業園”落戶該市。下圖為鄂爾多斯市及“零碳產業園”位置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屬于鄂爾多斯市可以開發利用的新能源類型是A.風能 B.生物能 C.天然氣 D.地熱能2.鄂爾多斯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為保證能源的持續穩定供應,應采取的措施是A.提高發電技術 B.開拓用電市場C.增加儲能設備 D.產業工人培訓3.“零碳產業園”是實現區域產業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下列不屬于“零碳產業園”建設中應采取的措施是A.分散供冷供熱 B.采用清潔能源C.行駛氫能汽車 D.建筑物增加保溫外墻ACA課堂練習河南省焦作市因煤而興,擁有以煤為基礎、較為完善的化學、機械、電力等工業體系。當前,焦作市煤炭逐漸枯竭,環境污染嚴重。經濟轉型成為該市發展的重要任務。完成下面小題。4.該市曾經煤炭資源豐富,從屬性上看體現了自然資源的( )A.地域性 B.非可再生性 C.多用性 D.整體性5.焦作市轉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提高煤炭資源的利用效率 ②整治污染,推動新興工業的布局③加速擴大傳統工業的規模 ④大力推動服務業與制造業相融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D課堂練習中國是稀土出口大國,稀土上游產品的進口額遠大于出口額,而中、下游產品的進口額遠小于出口額,在全球稀土貿易市場中處于領先地位。2008—2018年,在經歷稀土產業重組強化后,我國稀土出口重新面向全球,由粗放出口提升至科學管理。下圖示意2008—2018年中美稀土貿易情況及相互依存指數。6.2011—2018年,在中美稀土貿易中( )A.中國對美國出口額不斷增加B.中國對美國進口額持續減少C.相互依存指數整體減小D.相互依存指數整體增大7.中國稀土產業重組強化的年份可能是( )A.2008年 B.2012年 C.2015年 D.2017年8.我國對美國稀土產品進出口貿易額相差大主要是因為( )A.美國稀土資源匱乏 B.美國稀土開發技術水平低C.我國稀土原礦出口多 D.我國產品具有技術和規模優勢DBD課堂練習馬來西亞被稱為“世界錫都”,其錫礦原生于中央山地花崗巖侵入體的接觸帶,后來逐漸聚集于山麓地帶。較長一段時間里馬來西亞是世界著名的錫礦開采地與礦產加工工業重要地區,其主要產品為金屬錫。近年來,“錫礦地帶”出現產業危機,當地一方面從世界各地進口大量錫礦用于加工生產金屬錫并出口,另一方面,一大批其他工業部門代之而起,已向“制造地帶”轉化。下圖為馬來西亞錫礦分布圖。(1)從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角度分析馬來西亞山麓富集錫礦的成因。熱帶雨林氣候,熱量、降水豐富,風化作用強烈;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加速花崗巖山體的風化、剝蝕和分解;徑流豐富,以山地地形為主,利于徑流攜帶原生錫礦礦物流向低處;沿海平原地勢低平,利于錫礦富集和沉淀。課堂練習馬來西亞被稱為“世界錫都”,其錫礦原生于中央山地花崗巖侵入體的接觸帶,后來逐漸聚集于山麓地帶。較長一段時間里馬來西亞是世界著名的錫礦開采地與礦產加工工業重要地區,其主要產品為金屬錫。近年來,“錫礦地帶”出現產業危機,當地一方面從世界各地進口大量錫礦用于加工生產金屬錫并出口,另一方面,一大批其他工業部門代之而起,已向“制造地帶”轉化。下圖為馬來西亞錫礦分布圖。(2)簡述當地錫礦加工工業多分布在河流沿線的原因。河流沿岸地區靠近錫礦富集區,方便原料運輸;河流沿線水能資源豐富,有利于冶煉錫礦。課堂練習(3)作為曾經的錫礦產地,馬來西亞近年來從世界各地進口大量錫礦用于加工生產金屬錫并出口,試說明這種經濟行為的原因。長時間開發錫礦,導致當地錫礦資源枯竭;可充分利用多余的加工能力;加工當地錫礦加工歷史悠久,技術先進,經驗豐富;錫礦工業基礎雄厚,基礎設施齊全;錫礦市場需求量大,經濟效益好;發展加工貿易型冶金工業有助于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馬來西亞被稱為“世界錫都”,其錫礦原生于中央山地花崗巖侵入體的接觸帶,后來逐漸聚集于山麓地帶。較長一段時間里馬來西亞是世界著名的錫礦開采地與礦產加工工業重要地區,其主要產品為金屬錫。近年來,“錫礦地帶”出現產業危機,當地一方面從世界各地進口大量錫礦用于加工生產金屬錫并出口,另一方面,一大批其他工業部門代之而起,已向“制造地帶”轉化。下圖為馬來西亞錫礦分布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