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做自尊的人》教學設計優化一、教材分析本課是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某單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聚焦于 “做自尊的人” 這一核心主題。它承接了之前對于個人品質探討的內容,又為后續深入學習人際交往、社會規則等知識奠定基礎,在教材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教材通過豐富多樣的素材,如真實案例、互動探究、生活情境等,引導學生從理論和實踐層面深入理解自尊的內涵、重要性以及維護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方法。這些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自身成長相結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對學生的品德修養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二、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關鍵發展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迅速覺醒,對自身形象和他人評價極為關注,渴望在各方面展現獨特的自我價值。然而,由于心理發展尚未完全成熟,部分學生在面對成長中的挫折與挑戰時,容易陷入自尊、自信方面的困惑。他們可能會過度在意他人看法,缺乏有效維護自尊的策略;在人際交往中,部分學生也可能因不懂得尊重他人的邊界,而引發不必要的矛盾沖突。因此,急需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全面理解自尊的內涵與價值,掌握在生活中維護自尊并尊重他人的技巧,從而建立健康的自我認知和良好的人際關系。三、教學目標政治認同:通過對自尊相關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關于尊重他人、維護個人尊嚴的價值理念,將自尊意識與國家倡導的價值觀相融合,增強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感。道德修養:幫助學生理解自尊與尊重他人的道德準則,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自尊、尊重他人的道德行為習慣,提升道德素養,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氛圍。法治觀念:讓學生知曉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明確在維護自尊過程中如何運用法律武器合法維權,增強法治意識,避免因無知而觸犯法律紅線。健全人格:促進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價值,樹立積極的自我形象,培養學生面對挫折和批評時的正確心態,塑造堅韌、自信、懂得尊重的健全人格。責任意識:引導學生理解尊重他人是自己的社會責任,在維護自身自尊的同時,尊重他人的權利和尊嚴,培養學生對自己行為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的責任意識。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自尊的內涵,掌握維護自尊的方法,理解尊重他人與贏得他人尊重的關系。教學難點:在復雜生活情境中,靈活平衡維護自尊與尊重他人的關系,將自尊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五、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創設多樣化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自尊。案例分析法:運用生活案例,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得出結論。小組討論法:組織小組討論,促進學生合作交流與思維碰撞。角色扮演法:安排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加深理解。六、教學準備收集與自尊相關的視頻、圖片、案例等資料,精心剪輯制作成教學課件。準備便利貼、A4 紙等道具,方便學生記錄和制定計劃。七、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情境導入:播放一段精心剪輯的短視頻《自尊的力量》,視頻內容展示一位原本內向膽小的學生,在面對同學的嘲笑和質疑時,沒有自卑退縮,而是憑借自身努力不斷提升自己,在學習和才藝展示中逐漸贏得同學們的尊重。播放結束后,教師提問:“同學們,視頻中的主人公在面對不友好的對待時,他的哪些行為讓你覺得他在維護自己的自尊呢?結合你們自己的生活,想一想自尊對一個人的成長到底有多重要呢?” 鼓勵學生自由發言,分享自己的初步想法,從而引出本節課主題 —— 做自尊的人。設計意圖:利用生動的視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抽象的自尊概念具象化,引導學生從熟悉的校園生活場景中初步思考自尊的內涵及其重要性,為后續教學內容做好鋪墊。(二)探究新知自尊的內涵與重要性活動一:自尊的定義與表現教師提問:“同學們,在你們心中,什么是自尊呢?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經歷,說說自尊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教師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適時給予肯定和引導,然后總結:“自尊是我們對自我價值的一種積極肯定和尊重,它通常表現為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自愛,愛護自己的身體和名譽;自強,在面對困難時不輕易放棄,努力提升自己。自尊是我們個人成長的重要內在動力。”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和分享,讓學生結合自身經驗,深入理解自尊的內涵,明確自尊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表現形式,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同感。活動二:自尊的重要性教師展示幾個精心挑選的生活中的情境圖片或簡短文字描述,如:學生在考試失利后如何重新振作、面對老師的批評如何正確對待、在班級活動中積極爭取表現機會等。提問學生:“在這些情境中,自尊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和選擇的呢?” 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分析每個情境中自尊所發揮的作用。各小組派代表發言,分享討論結果。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強調自尊能夠幫助我們在面對挫折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激勵我們不斷挑戰自我、追求進步,是我們實現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支撐。設計意圖:通過具體情境分析,引導學生將抽象的自尊概念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深刻理解自尊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維護自尊的意識。維護自尊的方法活動三:如何維護自尊教師展示一個詳細的案例:小明在班級里被同學取笑他的穿著不夠時尚,小明感到自尊心受挫,一整天都悶悶不樂。提問學生:“如果你是小明,你會采取哪些方式來應對這種情況,維護自己的自尊呢?”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法。小組討論結束后,各小組依次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和總結,歸納出維護自尊的主要方法:堅持人格獨立:明確自己的價值和原則,不做違背自己良心和有損人格尊嚴的事情,始終保持對自己的尊重。正確對待批評:面對他人的批評,要保持理性和冷靜,做到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將批評視為自我提升的機會。運用法律武器:當我們的人格尊嚴受到他人的惡意侮辱和詆毀時,要勇敢地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設計意圖:通過具體案例分析,讓學生在思考和討論中掌握維護自尊的具體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維護自尊的能力。尊重他人與贏得尊重活動四: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知道自尊很重要,那么為什么尊重他人是贏得他人尊重的前提呢?大家可以想一想,在你們的人際交往中,有沒有因為尊重他人而收獲友誼或者因為不尊重他人而產生矛盾的經歷呢?” 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邀請部分學生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進行總結:“尊重他人其實是自尊的一種延伸,當我們尊重他人的隱私、人格、生活習慣等方面時,他人也會感受到我們的善意和尊重,從而反過來尊重我們。只有相互尊重,我們才能建立起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和分享,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尊重他人與自尊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尊重他人的良好習慣。實踐應用活動五:制定提升自尊計劃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內容,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份詳細的《提升自尊計劃書》。計劃書內容應涵蓋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多個方面的具體行動計劃,例如:在學習上,每天設定一個小目標并努力完成;在生活中,堅持鍛煉身體,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在人際交往中,主動關心他人,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等。學生完成計劃書的初步制定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內交流分享。每個學生在小組內詳細介紹自己的計劃書內容,其他小組成員認真傾聽并提出修改建議。邀請部分學生在全班范圍內分享自己的計劃書,教師對學生的分享進行點評和指導,給予肯定和鼓勵的同時,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設計意圖:通過制定計劃書并進行交流分享,幫助學生將所學的自尊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培養學生的自我規劃能力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尊水平,同時通過小組交流和全班分享,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共同進步。課堂小結總結提問:教師請學生結合今天的學習內容,談談自己對自尊的理解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踐行自尊與尊重他人。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學習收獲和體會。教師總結: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和補充,強調自尊是我們每個人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維護自尊不僅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更是贏得他人尊重和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我們要學會在復雜多變的生活情境中,靈活運用自尊的原則和方法,既要堅定地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又要充分尊重他人的權利和感受,努力實現維護自尊與尊重他人的平衡。設計意圖:通過總結提問和教師總結,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強化對自尊與尊重他人重要性的認識,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今后的生活中真正做到自尊、尊人。八、板書設計做自尊的人自尊內涵與重要性內涵:自我價值肯定(自信、自愛、自強)重要性:成長動力、積極心態、促進行為維護自尊方法堅持人格獨立正確對待批評運用法律武器尊重他人與贏得尊重尊重他人是自尊延伸尊重方面:隱私、人格、習慣九、教學反思學生反饋:課堂上,學生在小組討論和發言環節較為積極,能夠結合自身經歷分享看法,但在理解復雜案例中維護自尊與尊重他人的平衡時,部分學生理解存在偏差,反映出該難點的抽象性。從作業反饋來看,多數學生能依據所學制定提升自尊計劃,但在執行和反思記錄方面,部分學生不夠深入和全面。教學效果:整體上,教學目標達成情況良好,學生對自尊內涵、維護方法及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有了清晰認知。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得到鍛煉,核心素養也有所提升。然而,在教學難點突破上,雖采用多種方式,但仍需進一步優化教學策略,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理論應用于實際。改進措施:后續教學中,針對難點可增加更多真實且復雜的生活場景模擬,強化學生的體驗與理解;加強對學生作業記錄和反思的指導,引導學生深度思考;豐富教學資源,如引入更多法律科普視頻,加深學生法治觀念;優化小組討論組織形式,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充分參與交流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